普通话中的变调(一)讲课教案共30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09 MB
- 文档页数:30
普通话变调(教案)第一章:引言1.1 目的:让学生了解普通话变调的概念和重要性。
1.2 内容:介绍普通话变调的定义,解释变调的作用和意义。
1.3 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
1.4 教学活动:引入普通话变调的概念。
讲解变调的作用和意义。
分析一些常见的变调现象。
第二章:普通话的四声2.1 目的: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四声及其特点。
2.2 内容:介绍普通话的四声,讲解四声的特点和区别。
2.3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
2.4 教学活动:讲解普通话的四声及其特点。
示范四声的发音。
学生练习发音,巩固记忆。
第三章:上声变调3.1 目的:让学生掌握上声变调的规则。
3.2 内容:介绍上声变调的规则,讲解上声变调的发音方法。
3.3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3.4 教学活动:讲解上声变调的规则。
讲解上声变调的发音方法。
学生练习发音,进行语音模仿。
第四章:去声变调4.1 目的:让学生掌握去声变调的规则。
4.2 内容:介绍去声变调的规则,讲解去声变调的发音方法。
4.3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4.4 教学活动:讲解去声变调的规则。
讲解去声变调的发音方法。
学生练习发音,进行语音模仿。
第五章:儿化音变调5.1 目的:让学生掌握儿化音变调的规则。
5.2 内容:介绍儿化音变调的规则,讲解儿化音变调的发音方法。
5.3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5.4 教学活动:讲解儿化音变调的规则。
讲解儿化音变调的发音方法。
学生练习发音,进行语音模仿。
第六章:声调组合变调6.1 目的:让学生掌握声调组合变调的规则。
6.2 内容:介绍声调组合变调的规则,讲解声调组合变调的发音方法。
6.3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6.4 教学活动:讲解声调组合变调的规则。
讲解声调组合变调的发音方法。
学生练习发音,进行语音模仿。
第七章:变调在实际语言中的应用7.1 目的:让学生了解变调在实际语言中的应用。
7.2 内容:介绍变调在实际语言中的应用,分析一些常见的变调现象。
一、普通话的音变电子教案二、章节名称:第一章普通话音变概述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普通话音变的定义和特点;2.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音变的基本规则;3. 培养学生正确发音和语调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1. 普通话音变的定义和特点;2. 普通话音变的基本规则;3. 普通话音变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举例让学生感受普通话音变的现象,引发学生对音变的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普通话音变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理解音变的概念;3. 规则讲解:讲解普通话音变的基本规则,让学生掌握音变的规律;4. 练习:让学生进行音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5. 应用:让学生将音变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语言表达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普通话音变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音和语调,评估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普通话音变的定义、特点和规则;2. 练习材料:提供相关的音变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八、教学时间:45分钟九、教学难点:1. 普通话音变的规则较多,学生需要认真理解和记忆;2. 学生需要正确发音和掌握语调,实际应用中容易出错。
十、教学建议:1. 教师应以身作则,正确发音,为学生树立榜样;2. 学生应多进行音变练习,加强语音训练;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章节名称:第二章普通话音变的分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普通话音变的分类及各自特点;2. 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音变的发音技巧;3. 培养学生正确分辨和应用不同类型音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普通话音变的分类;2. 各类型音变的发音技巧;3. 各类型音变的实际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了解普通话音变的分类;2. 讲解:详细讲解各类型音变的发音技巧,让学生掌握音变的规律;3. 练习:让学生进行音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4. 应用:让学生将音变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语言表达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变调》教案(共5则)第一篇:《变调》教案普通话机测读本《变调》教案杨雨夏一、教学内容:普通话机测读本第四章普通话声调训练,第三节上声变调;第四节“一”、“不”变调。
二、教学目标:让学生懂得语流音变是字音相连的语音变化现象,并掌握普通话上声变调,“一”、“不”的变调的语流音变规律,以便正确运用音变现象来进一步说好普通话。
三、教学重点:上声和“一”、“不”变调的规律。
四、教学难点:上声变调中“上+上”(上上相连)格式的变调规律。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六、教学课时:1课时。
七、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1.普通话的声调有哪些?这些声调分别对应四声里的哪一个声调?(答: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2.请同学们用“每”字,在后面各加一个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字,组成词语,体会这四个词语在朗读时“每”字的读音有什么变化。
例如:每天、每年、每秒、每次;总结:我们会发现“每”子之后跟不同声调的字,在发音是会产生一些变化,“每”字不再读它原本的读音。
这就是语流音变中变调的现象。
měi(二)讲授内容: 1.语音知识(1)什么是语流音变:在语言活动中,由于相连音节的相互影响或表情达意的需要,有些音节的语音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语流音变。
普通话中的语流音变主要包括变调、儿化、语气助词“啊”的变化。
(2)什么是变调:有些音节的声调在语流中连着念会起一定的变化,与单念时声调不同,这种声调的变化叫做变调。
变调是一种自然的音变现象,对语言表达没有影响。
例如:“演”“讲”连着念,听起来像“严讲”,但我们知道表达的仍旧是“演讲”的意思。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普通话中最常见的几种变调。
(1)上声的变调:上声音节单独念时为“第三声”,在语流末尾时读原调,在下列情况中均有变调:①上声后面紧跟阴平时,上声读成半上。
例如:上+阴平——捕捞、补充、表彰、本身②上声后面紧跟阳平时,上声读成半上。
第六节普通话的变调普通话共有四种声调,音高分为五级(1最低,5最高),每种声调都有固定的调值。
那么阴平为高平调,调值55;阳平为中升调,调值35;上声为降升调,调值214;去声为全降调,调值51。
在词语和句子中,音节与音节相连发音时,有些音节的调值会发生变化,就叫变调。
普通话的变调主要分为:①、上声变调②、“一”“不”变调③、轻声④、儿化⑤“啊”的音变一、上声变调普通话上声音节在单念或处于句尾以及处于句子中语音停顿位置时,没有后续音节的影响,即可读原调。
在其它情况下一般要作变调处理,具体分为:1、“上声+非上声”→“半上+非上声”(1)上声+阴平(211+55)首都火车礼花雨衣省心警花捕捞老师主编把关贬低饼干补充打针产生取消法规反思感激(2)上声+阳平(211+35)古人祖国补偿乞求可能厂房起床品尝旅行举行火柴海洋典型导游表达狠毒打球改革抢夺简洁(3)上声+去声(211+51)本质法律北部百货小麦讲话美术狡辩稿件保证保护宝贝女士尽量理发美丽法院跑步野兔鼓励(4)上声+轻声奶奶嫂嫂马虎打扮本钱耳朵底下里面主子影子本事姐姐讲究点心暖和骨头伙计买卖2、“上声+上声”→“阳平+上声”(35→214)保险保养党委尽管老板本领引导古老敏感鼓舞产品永远语法口语岛屿保姆远景北海首长母语小姐懒散3、三个上声相连的变调。
如果后面没有其它音节和语气词,开头、当中的上声音节有两种变调。
①、双音节+单音节(“双单格”结构)。
前两个变阳平演讲稿跑马场展览馆管理组水彩笔蒙古语选取法古典舞虎骨酒洗脸水往北走草稿纸②、单音节+双音节(“单双格”结构)。
前一个变半上,第二个变阳平。
史小姐党小组好小伙跑百米纸老虎李厂长老保姆冷处理很友好旅党委小雨伞缓减免③、单音节+单音节+单音节(“单三格”结构)。
前两个变阳平软懒散稳准狠④、更多上声音节相连时,按语意分若干二字组或三字组,然后按以上变调规律处理,停顿之前的音节都读半上声,最后音节读完整。
普通话变调(教案)章节一:引言1.1 目的:使学生了解普通话变调的概念和重要性。
1.2 内容:1.2.1 普通话变调的定义:普通话中的音节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音高变化现象。
1.2.2 普通话变调的重要性:掌握变调规律有助于提高普通话发音的准确性和自然度。
章节二:上声变调2.1 目的:使学生掌握上声变调的规律。
2.2 内容:2.2.1 上声变调的定义:上声调值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音高变化。
2.2.2 上声变调的规律:2.2.2.1 两个上声字连读时,前一个上声字音高降低。
2.2.2.2 三个上声字连读时,前两个上声字音高均降低。
章节三:去声变调3.1 目的:使学生掌握去声变调的规律。
3.2 内容:3.2.1 去声变调的定义:去声调值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音高变化。
3.2.2 去声变调的规律:3.2.2.1 去声字后面紧跟一个上声字时,去声字的音高升高。
3.2.2.2 去声字后面紧跟两个上声字时,去声字的音高降低。
章节四:阴平、阳平变调4.1 目的:使学生掌握阴平、阳平变调的规律。
4.2 内容:4.2.1 阴平、阳平变调的定义:阴平、阳平调值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音高变化。
4.2.2 阴平、阳平变调的规律:4.2.2.1 阴平、阳平字后面紧跟一个上声字时,阴平、阳平字的音高升高。
4.2.2.2 阴平、阳平字后面紧跟两个上声字时,阴平、阳平字的音高降低。
章节五:变调实例分析5.1 目的:使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巩固所学变调规律。
5.2 内容:5.2.1 分析常见词语中的变调现象。
5.2.2 让学生模仿和练习实例中的变调发音。
5.2.3 总结变调规律,提高学生普通话发音水平。
普通话变调(教案)章节六:复杂语境下的变调规律6.1 目的:使学生能够理解在复杂语境中普通话变调的运用。
6.2 内容:6.2.1 复杂语境中变调的exceptions 和nuances。
6.2.2 通过实际语境分析,让学生学会判断并应用正确的变调规律。
研析新课:一、语音知识(3分钟)(1)什么是语流音变:在语言活动中,由于相连音节的相互影响或表情达意的需要,有些音节的语音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语流音变。
(2)什么是变调:有些音节的声调在语流中连着念会起一定的变化,与单念时声调不同,这种声调的变化叫做变调。
变调是一种自然的音变现象,对语言(基本义)的表达没有影响。
二、声调的五度标记(5分钟)1.普通话的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2.音程走向:高平、中升、降升、全降3.四声调的调值:55、35、214、514.上声的变调:A:全音程 214 简称全B:半音程 21 简称半C:半音程 14 简称阳(假阳)三、上声的变调类型:(13分钟)上声音节单独念时为“第三声”全音程,在语流末尾时读原调,在下列情况中均有变调:1.上声后面紧跟阴平时,上声读成半上。
(PPT展示例词)例如:上声+阴平——捕捞、补充、表彰、本身首都火车礼花雨衣省心警花2.上声后面紧跟阳平时,上声读成半上。
例如:上声+阳平——比如、保留、表面、本来古人祖国补偿乞求可能厂房3.上声后面紧跟去声时,上声读成半上。
例如:上声+去声——比赛、比重、宝贵、表现本质法律北部百货小麦讲话4.上声后面紧跟轻声时,上声读成半上例如:上声+轻声——奶奶、傻子、马虎、早晨、暖和老婆嫂嫂口袋伙计姥姥5.上声后面紧跟上声时,前面的上声变为阳平(假阳)调值14,后面的上声读全音程例如:上声+上声——笔者、彼此、保守、养老保险保养党委尽管老板6.三个上声相连的三种情况:①双单格展览馆选举法(根据词义,语音停顿处在第2个字)格式:双音节+单音节调值:14+14+214(阳阳全)②单双格史小姐小雨伞(根据词义,语音停顿处在第1个字)教学教案。
普通话教案(八)【课题】:普通话音变(一)【教学目标】了解语流音变的含义及普通话音变的类型、明确变调的含义,掌握普通话上声变调和“一”、“不”变调的规律;【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语流音变的含义及普通话音变的类型、明确变调的含义,掌握普通话上声变调和“一”、“不”变调的规律;难点:明确变调的含义,掌握普通话上声变调和“一”、“不”变调的规律;。
【教学方法】讲授法、师生讨论、小组活动【教具】麦克风课本【教学课时】周课时2【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旧课声调知识2、导入新课语流音变上声、“一”、“不”变调二、讲授一)什么是语流音变?我们在读书或说话时,不是孤立地严格按照每一个音节的声、韵、调来发音的而是根据需要将许多音节快速地组合,连续发出很多音节,形成一连串自然的“语流”在这个过程中,相邻的音素与音素、音节与音节声调与声调之间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相互影响,从而使有些音节的读音产生一定的变化,这就是语流音变。
普通话的语流音变现象主要表现在变调、轻声、儿化和语气词“啊”的变读等几个方面。
音变是有一定规律的,了解这些规律,一是有助于说好普通话,二是能使我们的口语表达给人以语音自然和谐之感二)普通话中语流音变的类型(穿插朗读练习)普通话的四个声调是单个音节发音时的声调,在语流中,由于相邻音节声调的影响,使有些音节的声调本来的调值发生变化,这种声调变化现象叫变调。
普通话中的变调主要包括上声变调、“一”和“不”的变调上声变调、“一”、“不”变调、轻声、儿化、“啊” 变调三、上声变调与上声变调训练上声的调值是214降升调,但在语流中,很难允许上声四平八稳地把既长又曲折的调形发完整,往往是后面的音节挤一挤,就使得上声不得不变原形,或者只发前一半,后半被挤掉, 或者简化发音进程,把曲折调发成直上调,降而低的部分被挤掉。
因此,上声只有在单念或处在词尾、句尾时,才读原字调外,在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前面都要发生变调。
例:下xià雪xuě1.上声十非上→“半上”+非上上声在非上声前,即在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前,上声音节的调值由降升调变为只降不升的“半上声”,只读上声的前半截,丢掉后半段14”上升的尾巴,调值由214变为半上声211.即:上声+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半上”+非上声 例如:上+阴→“半上”+阴: 火huǒ车chē上+阳→“半上”阳: 打dǎ球qiú上+去→“半上”+去: 想xiǎnɡ念niàn上+轻(非上声)→“半上”+4: 喜xǐ欢huan*练习:书P59 找四个同学领读上声—半上词语发音练习2.上声+上声→阳平+上声两个上声音节相连时,前一个上声音节的调值由降升调变为近乎阳平调值的直上,即调值由214度变为35度上声+上声→阳平+上声: 美méi 好hǎo 笔bí者zhě*练习:书P60找两个同学领读上声+上声词语发音练习3.三个上声相连的变调(1) 当词语的结构是单音节+双音节(“单双格”)时,开头的音节处在被强调的逻辑重音时。
普通话教案——音调(一)介绍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音调规律和发音技巧。
音调是普通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音调能够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目标- 了解普通话的音调分类和规律- 学会正确发音和运用不同的音调- 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教学内容1. 音调分类- 第一声:高调- 第二声:升降调- 第三声:低调- 第四声:降调2. 音调规律- 第一声和第二声相邻时,第一声变成降调,第二声变成升调。
- 第三声和第四声相邻时,第三声变成升调,第四声变成降调。
3. 发音技巧- 第一声:发高三度音- 第二声:先升后降,注意起始音的高度和结束音的低度- 第三声:发低三度音- 第四声:发降二度音教学步骤1. 介绍音调分类和规律,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2. 培养学生对不同音调的感知能力,可以通过听、模仿和练来提高。
3. 练发音,在课堂上进行个别或小组练,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不同音调的发音技巧。
4. 进行口语练,让学生运用不同的音调进行句子的表达,提高口语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 音调示范音频- 练资料和题- 学生笔记和课后复材料教学评估- 学生在口语练中的表现和发音准确度- 学生对音调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生通过课后复材料的成绩参考资料- 普通话教材- 普通话发音教程该教案旨在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普通话音调,提供基础知识和实践机会。
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有效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培养良好的普通话语音习惯。
第三章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前后音节会互相影响,致使某些音节的音素或声调发生语音变化,这就是音变。
普通话中常见的音变现象有:轻声、儿化、变调、语气词“啊”的变读等。
第一节变调教学目的和要求:讲授普通话轻声、变调的基本知识和轻声、变调的发音,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发好轻声词和变调的词,为说好普通话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轻声的性质、特点和作用;变读轻声的规律;上声的变调;去声的变调;“一、不”的变调。
教学难点:轻声词的发音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式和讲授相结合教学手段:课件演示教学时数:5学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轻声(一)什么是轻声有些音节在词语或句子里,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读成一种又轻又短的调子。
这种又轻又短的调子,叫做轻声。
(二)轻声的特点1、轻声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
2、轻声在物理属性上的主要表现是:音长变短,音强变弱。
3、音高上的表现是:受前一个字声调的影响而变得不固定。
4、有的轻声还可以影响字音的声母和韵母,引起音色的变化。
如:西瓜、梅花、妈妈、出来、热闹(三)轻声的读法阴平+轻声: 半低(调值为2)如:跟头、柑子、蹲下、他的、桌子、说了阳平+轻声: 中调(调值为3)如:石头、桃子、爬下、红的、房子、晴了去声+轻声: 低(调值为1)如:木头、柿子、坐下、坏的、扇子、睡了上声+轻声: 半高(调值为4)如:里头、李子、躺下、我的、斧子、洗了(四)轻声的作用1、区别词义东西dōnɡxī(方向)dōnɡxi(物体)地方dìfānɡ(对“中央”而言)dìfɑnɡ(处所)2、区分词性大意dàyì(名词,主要内容)dàyi(形容词,不小心)人家rénjiā(名词,住户)rénjiɑ(代词,指别人,也可指自己3、区分词和短语如:是非:(1)shifei 正确和错误(2)shifei 纠纷、口舌东西:(1)dongxi 东边和西边(2)dongxi 各种事物(四)轻声的规律1、助词“的、地、得、着、了、过”和语气词“吧、吗、呢、啊”等如:领路的、愉快地、学得(好)、笑着、活了、看过、他呢、谁啊、放心吧、来吗2、叠音词和重叠形式动词的第二个语素如:星星、妈妈、坐坐、读读、了解了解、商量商量3、用在名词、代词后面的方位词“上、下、里、边、面”等。
第六节普通话的变调普通话共有四种声调,音高分为五级(1最低,5最高),每种声调都有固定的调值。
那么阴平为高平调,调值55;阳平为中升调,调值35;上声为降升调,调值214;去声为全降调,调值51。
在词语和句子中,音节与音节相连发音时,有些音节的调值会发生变化,就叫变调。
普通话的变调主要分为:①、上声变调②、“一”“不”变调③、轻声④、儿化⑤“啊”的音变一、上声变调普通话上声音节在单念或处于句尾以及处于句子中语音停顿位置时,没有后续音节的影响,即可读原调。
在其它情况下一般要作变调处理,具体分为:1、“上声+非上声”→“半上+非上声”(1)上声+阴平(211+55)首都火车礼花雨衣省心警花捕捞老师主编把关贬低饼干补充打针产生取消法规反思感激(2)上声+阳平(211+35)古人祖国补偿乞求可能厂房起床品尝旅行举行火柴海洋典型导游表达狠毒打球改革抢夺简洁(3)上声+去声(211+51)本质法律北部百货小麦讲话美术狡辩稿件保证保护宝贝女士尽量理发美丽法院跑步野兔鼓励(4)上声+轻声奶奶嫂嫂马虎打扮本钱耳朵底下里面主子影子本事姐姐讲究点心暖和骨头伙计买卖2、“上声+上声”→“阳平+上声”(35→214)保险保养党委尽管老板本领引导古老敏感鼓舞产品永远语法口语岛屿保姆远景北海首长母语小姐懒散3、三个上声相连的变调。
如果后面没有其它音节和语气词,开头、当中的上声音节有两种变调。
①、双音节+单音节(“双单格”结构)。
前两个变阳平演讲稿跑马场展览馆管理组水彩笔蒙古语选取法古典舞虎骨酒洗脸水往北走草稿纸②、单音节+双音节(“单双格”结构)。
前一个变半上,第二个变阳平。
史小姐党小组好小伙跑百米纸老虎李厂长老保姆冷处理很友好旅党委小雨伞缓减免③、单音节+单音节+单音节(“单三格”结构)。
前两个变阳平软懒散稳准狠④、更多上声音节相连时,按语意分若干二字组或三字组,然后按以上变调规律处理,停顿之前的音节都读半上声,最后音节读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