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26.00 KB
- 文档页数:17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5篇(一)教案:古代诗歌五首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学习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3. 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1. 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2. 掌握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1. 教材《古代诗歌五首》2.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导入课堂气氛,介绍古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价值。
2. 引导学生讨论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正文(40分钟):1.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取一首诗歌进行朗读。
2. 讨论分析:让学生根据所选诗歌,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指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声调、节奏等方面进行分析。
3. 背景介绍: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4. 整体理解:让学生阅读整篇诗歌,理解其中的意境和主旨,分析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5. 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展开诗歌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强化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歌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和意义?课后作业:1.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2. 思考并书写对古代诗歌的认识和感悟。
板书设计:古代诗歌五首作者背景内容(根据具体五首诗歌进行板书)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5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胡适的生平及其写作风格。
2.理解短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分析短文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综合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短文中的主题和情节。
2.学习理解短文中的隐含意义。
3.分析短文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分析短文中的主题和情节。
语文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语文七班级下册全册教案1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消失的生字和新词。
2、揣摩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的深层含义、表达作用。
3、体会咏物记叙文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通过课文中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来理解的思想感情。
2、正确领悟文章的主题,理解执着坚决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指导初读1、带领同学熟悉石榴,观看讲台上的一盆石榴。
2、引导同学描述自己观看到的石榴。
3、带领同学总结石榴的特点。
4、指导同学分析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二、抓住特征,分析课文1、带领同学品尝描写石榴的句子。
2、带领同学阅读全文,体会的思想感情。
3、带领同学重点争论为什么将石榴比方成是“夏天的心脏”。
三、深化探究,体会感情1、给同学发放文章的背景材料。
2、结合背景组织同学争论:在石榴众多的特点中,为什么偏偏选它在五月开花这一特点来写?3、带领同学阅读全文,整体把握的思想感情。
四、本课小结《石榴》一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予情怀,通过对石榴的详细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勉向上的精神品行:向时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决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其次课时一、辐射阅读,体会寄情于景的写法1、带领同学阅读《白杨礼赞》片段。
2、带领同学阅读《荔枝蜜》片段。
二、写作练习指导同学观看大干世界里的事物,描写其特征,同时练习“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写法。
三、本课小结要写好物托言志或借物抒情的文章,首先要有情,学会观看,做生活的有情人;学会思索,做生活的有心人。
语文七班级下册全册教案2教学目标:1、了解小传特点,理清挨次。
2、品尝俭省、平实的语言。
3、培育、提高同学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力量。
教学重难点:1.了解鲁迅先生的主要经受,解读鲁迅精神。
2.品尝俭省的语言,感受含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位父亲,他穷尽一生之力呵护着“十世单传的婴儿”,教给他在风沙扑面的世界上作为人的生存本事;有这样一位战士在他短暂的55年人生历程中“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有这样一位良师益友,他的爱纵贯了长幼,跨越了尊卑……….他是伟人,也是凡人。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学习用文言文“九字翻译法”,翻译课文;以“意义”划分句子节奏。
【学习重难点】:以“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学考考点】:1.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评价设计】:通过自读、听范读在教师指导下达成让每个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课下注释,“九字翻译法”,达成让每个学生正确翻译课文。
通过小组合作,让80%的学生达成按“意义”划分句子节奏的目标。
【预习导学】:1、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读熟后自己在横线打钩)2、给下列横线字注音:佳肴()()自强()兑命()学学半()3、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旨至道善困是故自强自反故曰:教学相长《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背景资料】: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阅读本课学习目标、重难点。
【学习过程】一、检查预习,课前活动。
(七年级练字、八年级话题演讲、九年级诗词积累)二、学习研讨(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后,听范读。
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学生大声朗读。
2、诵读展示。
(学习小组形式展示)(2)速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使用文言直译-“九子法“疏通文意。
(不理解的提出来小组交流,最后班内共同解决)。
1、预设问题:解释加点字及翻译句子。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我不能解决字词或句子:2、细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3)拓展延伸,展示提高。
本文讲授“教与学”的关系,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小结】(我收获,我快乐)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了解.写作时间以及作者的基本情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课文在写法上的几个特点如:生动、细腻的描写;真挚、深沉的感情;情物合一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我们很多人都有过离开家的经历,都有过想家的时候,想家乡的亲人,想家乡的一草一木。
请将自己曾经有过的这种经历讲述给同学们听听。
2、讲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当时的具体情景。
3、出示在本课中出现的生字、生词。
4、带领学生读课文,做到整体感知。
二、品味内容,体会感情1、带领学生找出描写家乡燕子和海上燕子的段落,并仔细品味。
2、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春景图”和“海天图”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描写。
3、带领学生找出海上的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之间的不同之处。
三、本课小结这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通过对小燕子这一可爱形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
一、重温课文。
理清情感线索帮助学生整理文章的线索,弄清海上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与“乡愁”之间的联系。
二、辐射阅读,探究主题1、引导学生思考:海上的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是不是同一只燕子?那为什么作者会认为是同一只燕子?2、老师发放课外补充材料《就是那一只蟋蟀》。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写法上“咏物寄情,物情合一”的特点。
三、短文.写作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乡的小燕子,产生了淡淡的乡愁。
你是否也有过因看到眼前景物而触发了某种情感的经历?试写一篇短文,记下当时的情景和你的感受。
四、本课小结这是一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
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乡的小燕子,产生了淡淡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
2024年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册教材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激发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课文:《春》《背影》《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驿路梨花》《狼》《短文两篇》《我的叔叔于勒》《台阶》2.语法:词性句子成分复句3.作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生字词的掌握;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写作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理解;语法知识的运用;写作技巧的掌握。
四、教学步骤1.第一课《春》(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春天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生字词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进行检测。
(3)课文阅读:学生齐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课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
(5)课堂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
2.第二课《背影》(1)导入:让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引出课文主题。
(2)生字词学习: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进行检测。
(3)课文阅读:学生齐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课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
(5)课堂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
3.第三课《济南的冬天》(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济南冬天的美景,激发学生对济南的向往之情。
(2)生字词学习: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进行检测。
(3)课文阅读:学生齐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课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
(5)课堂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
4.第四课《雨的四季》(1)导入: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引出课文主题。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5篇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5篇语文教学方案将语文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文本分析和跨学科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勇于表达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下面给大家分享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对夏天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2、了解文章由总写到分写(具体描绘)的思路。
3、掌握本文语言的独特魅力,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
二、教学重点体会前两首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想象丰富、构思精巧、语言凝练等特点。
四、授课方法自主预习阅读感知讨论归纳练习巩固。
五、学法指导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
六、教学过程(一)理清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意思。
第1小节,总写。
第2—3小节,写夏天的;第4小节写夏天的。
第5小节,表达。
(二)深入探讨课文。
1、请你说说,从作家的描绘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夏天?比如:我从那“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看到一个热烈的夏天,植物蓬勃生长。
2、文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
请你说说,作者用夏天作物生长与春天里的作物生长情况比较目的何在?又用“春日融融,秋波澹澹”与“苦涩的汗水”进行对比有何作用?3、第4段中“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一句里连用四个“快”字,在表达上是否重复?请作简要分析。
4、农民在夏季收割时非常辛苦,要早起晚睡,可他们半夜醒来为什么要去“听听窗纸,看看窗外”?【释疑助学】1、高骈的《山亭夏日》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2、本文的作者仅仅是赞美夏天吗?(三)总结全文1、文章抓住了夏天热烈、紧张、急促的特点,描绘了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夏天的和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也体现了他对的向往。
2、文章善于抓住写景,善于运用、的方法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邓稼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教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优秀4篇)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字词。
2、了解人类太空探索的相关知识,了解“挑战者”号及相关宇航员的知识。
3、了解演讲词的特点。
能力目标1、掌握朗读技巧,通过诵读,体会演讲者丰富强烈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2、理解文中重点句段,把握文章主题思想。
德育目标理解美国精神的内涵,学习航天英雄们在探索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1、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体会演讲者的情感变化。
2、对航天英雄的形象分析和对美国精神内涵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茫茫宇宙,浩瀚太空,深邃而美丽,总是吸引着人们向往的目光。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从未停止过对地外空间的探索,在人类为了自己的成就而欣喜万分时,痛苦和不幸往往也会不期而至。
1986年1月28日上午成千上万名观众聚集到肯尼迪航天中心,等待一睹“挑战者”号第十次腾飞的壮观景象,11时38 分,耸立在发射架上的“挑战者”号点火升空,直飞苍穹,突然,在升空72秒后,伴随一声巨响,航天飞机瞬间变成了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拖着长蛇般的火焰和黄白色的浓烟坠入大西洋,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美国全国上下顿时陷入沉痛的悲哀之中,纷纷以各种形式表示哀悼,世界其他国家元首也纷纷发表讲话,对死难者家属和美国人民表示慰问。
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当晚即发表电视讲话,对遇难的英雄表示哀悼,三天后在休斯顿航天中心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里根总统在会上发表了声情并茂的演讲,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他的演讲词。
首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文中提到了哪些遇难英雄,找到具体段落并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概括一下他(她)给你留下的印象。
(板书课题作者)二、走进英雄,认识英雄学生自由谈,教师总结。
迪克:为探索太空不惧危险;迈克:为祖国屡建战功;朱蒂丝:笑对工作、享受人生;埃里森:有梦想并为之奋斗;罗纳德:有梦想、性格坚毅;格里高利:懂得感恩;科里斯塔:富有勇气和探索精神。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汇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汇总),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伤仲永》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丑小鸭》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马》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华南虎》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斑羚飞渡》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猫》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真正的英雄》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在沙漠中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口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观舞记》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竹影》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安塞腰鼓》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社戏》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一课:《母亲》-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课,使学生了解母爱的伟大和母亲对子女的关怀。
- 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课文《母亲》。
-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抒情语言和修辞手法。
-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母亲的照片和提问,引起学生对母亲的思考和回忆。
2. 欣赏诗歌:学生课前已预了课文《母亲》,老师进行首次课前朗读,然后学生自己阅读。
3. 理解诗意:分小组进行讨论,集体分享各自理解的诗意和感受。
4. 品味语言: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抒情语言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5. 朗读背诵:学生跟读诗歌,并进行背诵练。
6. 总结复:老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并检查学生的研究情况。
第二课:《鱼我所欲也》-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课,使学生了解古代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思考。
- 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课文《鱼我所欲也》。
-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
-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察和讨论自然景物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自然的思考和感受。
2. 阅读课文:学生阅读课文《鱼我所欲也》,并尝试理解诗歌中的意境。
3. 分析诗意: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感受。
4. 品味语言: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帮助学生欣赏诗歌。
5. 朗读背诵:学生跟读诗歌,并进行背诵练。
6. 总结复:老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并检查学生的研究情况。
...(继续按照相同的格式编写其他课程的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和新词。
2、揣摩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的深层含义、表达作用。
3、体会咏物记叙文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通过课文中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确领悟*的主题,理解作者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指导初读1、带领学生认识石榴,观察讲台上的一盆石榴。
2、引导学生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石榴。
3、带领学生.总结石榴的特点。
4、指导学生分析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二、抓住特征,分析课文1、带领学生品味描写石榴的句子。
2、带领学生阅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带领学生重点讨论作者为什么将石榴比喻成是“夏天的心脏”。
三、深入探究,体会感情1、给学生发放*的背景材料。
2、结合背景组织学生讨论:在石榴众多的特点中,作者为什么偏偏选它在五月开花这一特点来写?3、带领学生阅读全文,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本课小结《石榴》一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精神品格:向时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第二课时一、辐射阅读,体会寄情于景的写法1、带领学生阅读《白杨礼赞》片段。
2、带领学生阅读《荔枝蜜》片段。
二、.写作练习指导学生观察大干世界里的事物,描写其特征,同时练习“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写法。
三、本课小结要写好物托言志或借物抒情的*,首先要有情,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情人;学会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2】教学目标1.品位这三首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
2.学习这三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体会通过生动的形象表达深刻的哲理及“冰心体”诗歌的特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个成功的人站在你的面前时,你很羡慕他因成功而得到的荣誉吗?正当青春年华的年轻人,在投入社会的大海时,如何把握人生的航向?青年人该怎样写好自己的生活史?今天就让冰心来告诉我们这些人生的哲理吧。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案一:《论语解读》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的基本背景和作者孔子的生平;2. 理解和掌握《论语》中的经典名言和寓言故事;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生哲学;4. 提高学生的阅读、推理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1. 学会分析《论语》中的名言和故事,理解其中的道理和见解;2. 学会提出问题、展开思考和进行逻辑推理;3. 学会运用《论语》中的智慧和哲思,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认识《论语》1. 导入活动:播放关于《论语》的介绍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了解《论语》的基本背景和作者孔子的生平。
3. 小组讨论:请学生回答问题,如《论语》的内容特点是什么?孔子的教诲对我们有什么启示?4. 导入新课:正式介绍本课的主题和学习目标。
第二课时:名言解读1. 回顾前一课时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2. 名言解读:教师给出《论语》中的一些经典名言,让学生逐句解读、分析和讨论。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取一句名言进行深入解读,然后向全班展示。
4.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解读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三课时:寓言故事欣赏1. 回顾前两课时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寓言故事欣赏:教师给出《论语》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让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其中蕴含的道理。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取一则寓言故事,进行深入解读和探讨。
4.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解读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得到启示。
第四课时:思辨与探索1. 回顾前三课时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人生的价值是什么?”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展开思辨和探索,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4. 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
第五课时:实践与运用1. 回顾前四课时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通用20篇)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小说,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学习小说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
三、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小说题目“绝品”的含义。
四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情节,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
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学会做人的原则。
教学方法:阅读赏析法、讨论归纳法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装裱前后的字画比较导入,激发学生对字画装裱的兴趣。
二、作者介绍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城市守望》、《家园笔记》、《黑风白日》、《认识你真好》;中篇小说集《大厂》、《城市热风》、《我曾让你傻半天》等。
三、整体阅读(一)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复述小说故事情节。
(二)说说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
学生自由谈。
(三)小说中哪些内容可以称为“绝品”?学生自由讨论,言之成理即可。
教师适时引导,最后归纳小结:画“绝”、技“绝”、人亦“绝”。
(四)根据以上讨论,说说小说以“绝品”为题有何深意?本文标题一语双关,既点明画品之绝,更点出人品之绝。
四、品味咀嚼(一)一“绝”——画(唐代珍品)提问:从文中哪些语句可见此画为“绝品”?(二)二“绝”——装裱技艺(三)三“绝”——人1、小说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常先生、刘三爷、王商人、马氏2、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谁?你认为谁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引导学生理解,小说是围绕“绝品”而展开情节:“收——藏——送”,而这其中的主体即是刘三爷。
3、简单分析归纳常先生和王商人的形象。
五、布置作业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体味文章中优美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人物描写。
抓住语段要点,明白画竹的美术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分钟)用歌曲《丢手绢》引入"游戏"的话题,进而引出丰子恺的《竹影》。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一、内容简述首先我们将从基础知识入手,包括生字词的学习、语法知识的普及等。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我会设计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如识字游戏、语境对话等,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接着我们将一起探讨课本中的经典文学作品,这些作品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佳作,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思想深邃。
我会引导同学们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情感和语言特点,让同学们在欣赏美文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此外本教案还将注重培养同学们的语文实践能力,通过写作、口语表达、阅读理解等方面的训练,让同学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语文技能,提高语文水平。
1. 介绍本学期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亲爱的同学们,新学期伊始,我们即将开始七年级语文下册的学习之旅。
首先我想和大家聊聊本学期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
大家都知道,语文学习不仅关乎我们读懂课文、理解故事,更是对我们语言运用、思维逻辑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全方位培养。
那么本学期我们的语文学习要达成哪些目标呢?第一我们要夯实基础,这包括字词的学习、语法知识的积累,以及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毕竟只有基础扎实,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第二我们要提升阅读素养,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我们要学会从中汲取智慧,理解人生哲理,拓宽视野。
同时我们也要学习如何从文本中获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第三我们要加强写作训练,写作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逻辑,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本学期我们将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训练,包括记叙文、议论文等,让大家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
第四我们要注重口语表达,学习语文不仅要会写,更要会说。
本学期我们将加强口语表达的训练,通过演讲、讨论等形式,提高大家的口语表达能力。
2. 简述本学期教材的特点和重点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本学期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世界,简要了解一下这本教材的特点和重点。
这本教材真的是我们学习路上的好伙伴,内容那可是既有趣又有深度。
初中七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初中七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教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语文七年级的下册教案优秀5篇语文七年级的下册教案优秀5篇七年级的语文教案怎么写。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语文七年级的下册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语文七年级的下册教案精选篇1【教学重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学方法】:可通过朗读来揣摩领会人物形象,让学生进行讨论来理解课文。
【教学时数】: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
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
可他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课文学习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全文几个人物?几次对话?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4.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5.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结友。
)6.概括情节:劝学~就学一议论~结友。
7.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测一笔带过。
初中七年级下册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policy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reflec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初中七年级下册教案5篇一份教案的编写,教师能够充分准备好教学示范和演示,确保教学活动的示范效果,只有通过认真写教案,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规划课程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初中七年级下册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语文初一下学期教案5篇语文初一下学期教案5篇教师可以根据方案进行周密的备课,确保每一堂课的内容都能够有针对性地展开,避免教学过程中出现临时抱佛脚的情况。
下面给大家分享语文初一下学期教案,欢迎阅读!语文初一下学期教案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中的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相关内容,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
2、学习通过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3、赏析精美语言,体味蕴含的情感。
4、朗读并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1、诵读,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
2、理清作者思路,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
3、研读五幅图画,赏析精美语言,感悟作者用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艺术语言,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
4、掌握“比喻”的修辞手法。
学习难点1、领会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2、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方法(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写法。
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营造出自然、美丽、温馨的春天,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朗读教学法。
每一个步骤都注意突出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悟,学会朗读抒情散文,体会春的优美意境。
3、自主探究教学法。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会的研读、精读、品读的学习方法,品味文中传神的语句。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朗读,感受散文的意境美;整体把握课文感情学生自主掌握课文构架。
第二、三课时:深入学习课文的表现手法(情与景关系)、修辞手法(比喻、拟人);重点语句解析(结合课后练习题);课文结构。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导学目标】1.体会文本伏笔手法运用的精妙。
2.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人性伟大。
3.找出文中的伏笔和照应之处。
4.感受小姑娘崇高的品质,进而体会人性之伟大。
【课时计划】1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不管如何,时刻让你的眼睛探索到这个世界的美好才是选择,我们就应该时刻带好自己的眼睛用它们去捕捉每一个美的瞬间。
不要让它们消沉下去,失去对美好世界的探索。
回眸20XX,中国科幻小说界最吸引眼球的作品就是这部《三体》,说到《三体》,就一定要提到作者--刘慈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这篇有关“眼睛”的*。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点缀(zhuì)漫步(màn)迟钝(dùn)闲暇(xiá)凸现(tū)拍摄(shè)蔚蓝(wèi)合拢(lǒnɡ)(2)词义迟钝:指反应迟缓;脑子不灵敏。
闲暇:泛指闲空没有事的时候。
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遇见。
指意外碰见。
心有灵犀:现多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2.作者名片刘慈欣,大陆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曾于1999年至2003年连续五年获得科幻小说银河奖,至今发表中短篇科幻小说20余部,他的作品因宏伟大气、想象绚丽而获得广泛赞誉。
初一下学期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初中语文下学期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2.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阅读•选择一篇经典文言文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化背景和工整的句式结构。
•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2. 现代文阅读•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现代文学作品,通过阅读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现代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 作文训练•针对常见的作文题目,进行写作训练,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写作逻辑性和表达能力。
4. 口语表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演讲,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教师通过讲解和解读文本,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和背景。
•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和现代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 学生阅读和讨论•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 写作训练•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批改。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4. 口语表达•教师组织小组讨论和演讲活动,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表达能力。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改正口语表达中的错误和不足。
四、教学评估方法1. 课堂回答问题•在课堂上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鼓励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
2. 作业评分•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分,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
•给予学生详细的评价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3. 口语表达评估•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评估,包括发音、流利度、语法等方面。
•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教材:学校指定的初中语文教材。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一、复习说明:1、现代文部分:本册共24篇现代文,其中重点复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最后一课》、《社戏》、《荒岛余生》四篇课文,其余篇目要求学生利用自习时间认真阅读,进行简单复习。
2.古诗文部分:本册共6篇文言文,10首课外古诗词背诵。
虽都不是课标推荐的篇目,但在第一轮复习当中我们应按教材要求,让学生背默相关内容,理解大意,掌握重点词含义及用法。
3、名著阅读:本册教材推荐了三部名著,其中《童年》、《鲁宾逊漂流记》为课标推荐读物,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昆虫记》也应简单复习。
二、课标对本册的要求一至六单元现代文部分1、快速默读课文并按照要求筛选出所需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结合自身经历和生活体验,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习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上的技法。
一至六单元古文部分1、熟读古诗文,朗读中能做到抑扬顿挫,富有情趣,表达充沛的情感。
2、朗读并识记古诗文名句,理解其深刻内容并赏析其语言特色。
3、进一步积累文言实词、虚词,能自主阅读一般文言文。
三、知识点归纳1、字词人迹罕至确凿záo 菜畦qí秕谷bǐ蝉蜕拗ǎo 炽痛chì锲而不舍qiâ踌躇归省xǐng 撺掇cuānduō晦暗楫jí迥乎不同义愤填膺亢奋羁绊jī蓦然mî冗杂rǒng 吞噬shì悲怆chuàng 戛然而止jiá阴霾mái 眼睑jiǎn 娴熟抽搐chù剽悍piāo 庇荫bì叱咤风云chìzhà毛骨悚然sǒng 怏怏不乐yāngyāng 阔绰chuî遒劲qiú相得益彰zhāng 妒忌花圃pǔ叮嘱讪笑shàn 懊悔祈祷qidǎo 人声鼎沸斑斓亘古gân 默契污秽彷徨锋芒毕露鲜为人知xiǎn 家喻户晓妇孺皆知rú马革裹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沥尽心血赫然hâ一如既往慷慨淋漓惬意qiâ烧灼深邃参差不齐语无伦次不可思议2、古诗文《伤仲永》1、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2、古今异义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近指代词,此,这;今义:判断动词)或.以钱币乞之(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者)3、词类活用邑人奇.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稍稍宾客..其父(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宾客)利.其然(名词意动用法,以……为有利可图)《木兰诗》1、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通“贴”)2、词类活用3、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孙权劝学》1、通假字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涂”通“途”,道)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2、古今异义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今义:治理,医治)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但.当涉猎(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口技》1、通假字满座.寂然(“坐“通”座“,座位)2、词类活用会宾客大宴.(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词用作动词,说出)《短文两篇》1、通假字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2、古今异义夸父与日逐走.(古义:跑;今义:行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义:距离、离开;今义:往、到)及其日中如探汤.(古义:热水、开水;今义:食物加水煮后的汁液)3、词类活用孔子东.游(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方)《狼》1、通假字止.有剩骨(“止”通“只”)2、古今异义屠自后断其股.(古义:大腿;今义:股份等)盖.以诱敌(古义:原来;今义:覆盖四、课时具体安排(共五课时)第1课时复习内容:七年级下册字词及文学常识目标:1、识记字音字形;2、理解重点词语;3、积累文学常识。
过程:一、板题、示标二、出示复习指导请同学们读记字词及文学常识,15分钟后检测。
三、当堂检测(一)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确凿.zuï剽.悍biāo 亢.奋kàng 戛.然而止jiáB、菜畦.wā收敛.liǎn 秕.谷bǐ人迹罕.至hǎnC、归省.x i ng 顷.刻qǐng 庇.荫bì锲.而不舍qìD、悲怆.chuàng 娴.熟xián 吞噬.shì叱咤..风云chìzhà2、下列选项中书写全正确的一项是()。
A、毛骨悚然妒忌诲暗进退维谷B、相得益彰抽搐亢奋当之无愧C、迥然不同阔绰弥漫迫不急待D、义愤填鹰驾驭迭起养精蓄锐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B、沙漠地区并不是不毛之地....,其中也有一些草木葱茏的绿洲。
C、为了做好太湖蓝藻治理工作,省委主要领导赶赴无锡,下车伊始....便亲临现场查看情况。
D、刚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社戏》都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值得我们反复阅读。
B、《最后一课》的作者都德是法国作家。
C、《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短篇小说集。
D、阿廖沙是原苏联作家高尔基小说《童年》中的人物。
四、教师出示答案,学生互改。
五、当堂检测(二)(一)选择题1.加点的注音有一处错误的一项是()A.穿著zhuï哽咽 gěng 骊歌líB.朔气shù盔甲kuī环谒jiãC 蝉蜕tuì行辈háng 水门汀dīngD 撺掇duō舟楫jí蓦然mî2.词语的字形有一处错误的一项是()A 尽态极妍参差不齐 B畏宿不前妇儒皆知C人迹罕致疲惫不堪 D迫不急待鞠躬尽碎3.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骊歌:告别的歌。
迥乎不同:很不一样B弥高:更高亢奋:极度兴奋C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粲然:笑容灿烂的样子。
D谰语:梦话污秽:肮脏的东西。
4.有关作家作品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约客》与《滁洲西涧》的作者分别是赵师秀与韦应物。
他们都是宋朝诗人。
B.《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的都德。
C.《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城南旧事》,作者是台湾作家林海音。
D.《童年》是高尔基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附当堂检测(一)答案1、D;2、B;3、B;4、A当堂检测(二)答案1、C2、C3、D4、A第2课时复习内容:七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目标:1、速读文章并按要求筛选出信息,概括内容要点;2、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会赏析重点句子。
过程:一、板题、示标二、出示复习指导请同学们根据本节目标速读《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最后一课》、《社戏》、《荒岛余生》四篇文章,20分钟后检测。
三、当堂检测(一)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练习。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1、在文中“”里填上恰当的标点。
2、选段开头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忽然”表明了什么?4、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为什么?5、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如果改成“他举起拳头高呼:‘法兰西万岁’!”好不好?为什么?6、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二)阅读《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选段,完成后面练习。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蝉蜕。
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
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
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
2、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这个园虽然没有百草园那么大,但也是一个“乐园”。
这里有哪些“乐事”?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3、选文最后的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如果将“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中的“低下去,静下去了”换成“静下去,低下去了”,可以不可以?为什么?5、孩子们对在三味书屋所读书籍的内容理解吗?作者为什么要将半通不通的读书内容详细列出?有什么用意?附当堂检测答案:(一)1、,:2、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预示着德语要代替法语;号声、钟声的相继传来,使韩麦尔先生眷恋国土的心更为痛楚和悲愤,为下文起了烘托和铺垫作用。
3、“忽然”有来得迅速而出乎意料的意思,说明这钟声是在韩麦尔先生争分夺秒地教,学生们正在全神贯注汲取法语知识的情况下敲响的,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强加于人的钟声,不容人选择地宣布最后一课的结束。
增强了悲怆的气氛。
4、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5、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不好,因为此时韩麦尔先生陷入可极大的痛苦之中,他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对法国的感情之深。
6、表现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无比崇敬。
第3课时复习内容:〈伤仲永〉、〈木兰诗〉、〈孙权劝学〉、〈口技〉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2、能正确译讲文章并理解文章内容。
过程:一、板题、示标二、出示复习指导请同学们读记课下注释,正确译讲课文,并结合课后题理解文章内容,15种后检测。
三、当堂检测(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2、或.以钱币乞之3、对镜帖.花黄4、赏赐百千强.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6、即更.刮目相待7、中间.力拉崩倒之声8、妇抚儿乳.(二)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