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柳先生传》中考题集锦

《五柳先生传》中考题集锦

《五柳先生传》中考试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每有会意颇示己志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3、从文中看,五柳先生的三个爱好是

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先生别号“五柳”,缘于屋旁的五棵柳树。

B.先生酷爱读书,常常不放过一字一句。

C.先生生活贫穷,缺吃少穿,却时常以文自娱。

D.先生志趣独特,从不把世俗的得失放在心上。

5、赏读与拓展(4分)

课文着力表现了“五柳先生”怎样的品质?

6我们学过的《饮酒》一诗与本文塑造了同一位隐士形象,请你写出诗中最为生动地刻画这一形象的两句诗。

7.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8.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3分)

答:

9. 请结合自己的读书习惯,谈谈你是否赞成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答:

10.《五柳先生传》的结尾,有一段评论性的文字。请你默写出其中最能表现五柳先生品格的一句话。

11.用现代汉语翻译“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2分)

12.“箪瓢屡空”一句用了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的典故,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分)13.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对他这样的读书态度和方法你有什么看法?(2分)

14、文章的作者是晋代文学家陶渊明,你还学过他的《》(1分)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含义。(3分)

①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嗜:______________

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置:______________

③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去:______________

17、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概括指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一)

(甲)先生不知...以此自终。——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1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①因以为号:②期在必醉:

③无案牍之劳形:④何陋之有:

2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1.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22.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

23.对本文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

B.本文的“赞语”既进行了评论,又照应了前文。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C.本文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但思想过于消沉,不足为取。

D.本文多次使用带“不”的句式,突出了五柳先生与现实的格格不入及其高洁志趣。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4—8题。

(甲)先生不知...以此自终。

(乙)陶潜,字元亮,大司马①侃之曾孙也。祖②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③融然④。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⑤素琴一张,弦徽⑥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注】①大司马:官名。②祖:祖父。③适:满足。④融然:和悦的样子。⑤畜:通“蓄”。⑥徽:系琴弦的绳子。

2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

B.造饮辄尽(到……去)

C.潜亦无所辞焉(告辞)

D.亦雅咏不辍(停止)

2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期在必醉陈太丘与友期

B、博学善属文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或置酒而招之黔娄之妻

D、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6.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写五柳先生姓字不详,表现了作者对门第观念的蔑视;乙文从人物的姓氏、门第写起,符合纪传体文章的一般特征。

B.甲乙两文在内容上各有侧重。甲文主要表现五柳先生的“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乙文主要表现陶渊明的“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C.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都是运用简笔勾勒人物,虽只寥寥数语,但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跃然纸上。

D.甲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五柳先生的肯定与颂扬之意,乙文则以“为乡邻之所贵”道出人们对陶渊明的厌恶之情。

27.乙文中,陶渊明“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并自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你认为陶渊明的“琴中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3分)

[阅读材料一]

五柳先生传(全文)

[阅读材料二]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群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28、指出下面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1分)()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B、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C、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

D、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29、指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许学生不知何许人也高可二黍许

B、以因以为号焉以乐其志

C、会每有会意会宾客大宴

D、而或置酒而招之既醉而退

30、“好读书,不求甚解“在[阅读材料一]中的意思是什么?今天,句意有了什么变化?(2分)

答:

31、《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名写的自传,他“性嗜酒”,“造钦辄尽,期在必醉”,但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请问他内心在意的是什么?试结合[阅读材料一][阅读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2分)

32.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7-9题。(12分)

(甲)《五柳先生传》全文

(乙)王子猷①居山阴②,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③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④,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迭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注释] ①王子猷:书法家王羲之之子。②山阴:今浙江绍兴。

③《招隐》:左思的一首田园诗。④剡:读shàn,今浙江嵊县。

33、解释加点的词。(4分)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造饮辄尽

③不戚戚于贫贱

④人问其故

34、翻译划线的句子。(4分)

①经宿方至,迭门不前而返

译:

35、试举例说出陶渊明、王子猷共同的性格特点。(4分)

《五柳先生传》习题与答案

五柳先生传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7分) 嗜.()酒辄.()尽吝.()情短褐.()晏.()如箪.()瓢.()屡.()空黔.()娄.()汲.()兹.()俦.()觞.() 二、解释加点字词。(10分) 1、先生不知何许 ..人也()2、亦不详 ..其姓字() 3、因以为 ..知其如此()..号焉好读书()4、亲旧 5、造.饮辄.尽()() 6、期.在必醉() 7、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 8、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三、翻译。(12分,每句2分) 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6、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四、填空(2分) 《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代大诗人,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__________》,其中描绘了一个自由、和平、生活幸福的理想境界。有关他不阿谀权贵的“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五、简答(19分) 1、从文中找出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特征、生活条件、志趣爱好的语句。(3分) 性格特征: 生活条件:

志趣爱好: 2、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反映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3、写出本文出现的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现在用来表示什么意思?(2分) 4、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2分) 5、文中写道:“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请结合你课内外读过的陶渊明的诗文的内容,说说“五柳先生”的“志”是什么?(2分) 6、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7、“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说说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3分) 8、本文一反传记明确交代姓名籍贯的通则,以虚写代实写,有何用意?(2分)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 (一)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 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 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 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手?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嗜: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造: 2.用原文回答。(4分) “赞语”中“,”这两句体现了五柳先生的品德;“传文”中的“,”体现了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体现了五柳先生的生活爱好,“,”体 现了五柳先生居室的简陋。 3.“亲旧知其如此”中的“此”指代的是(用原文

回答)(1分) 4.请联系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其三)和《饮酒》,说说“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中的“志”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一)五柳先生传1.①特别爱好②到,往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1分)闲静少言不慕荣利(1分)好读书性嗜酒(1分)环堵萧然不蔽风日(1分)3.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4.“志”是洁身自好,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8.解释加点的字。(2分) 造饮辄尽晏如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0.用原文语句回答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什么?分别表现出一个怎样的五柳先生?(3分) 参考答案:整理 8.造:往,到宴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评分意见:每处1分。 9.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评分意见:注意关键字戚戚,汲汲的解释,错一处扣1分。

《五柳先生传》中考题锦集及答案

《五柳先生传》专练 一、2007烟台卷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2分)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9.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2分) 10.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2分) 11.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 参考答案 7、A 8、(1)房屋四周的墙壁空空的,房子挡不住寒风和太阳。(2)不为贫贱而忧虑不安,不急于追求荣华富贵。

9、好读书欣然忘食性嗜酒期在必醉 10、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11、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 二、2007孝感市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我,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此。常著文音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这官欤? 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理解联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亦不详其姓字(详细) B、每有会意(体会、领会) C、期在必醉(期望) 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 8、请用自己的语言把下面句子的意思表达出来。(2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9、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2分) 10、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3分) 参考答案 7、A 8、不忧心忡忡于贫贱,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9、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人们过上淳朴无争、怡然自乐的生活 10、五柳先生因住宅旁有五棵柳树而得号为“五柳”。他家境贫寒,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为人闲静少语,一生喜欢读书和喝酒,常写文章自娱自乐。 三、(09眉山)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4分)

《五柳先生传》原文练习题及阅读答案

《五柳先生传》原文练习题及阅读答案 读了五柳先生传原文练习题,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您知道吗?整理了是五柳先生传原文练习题及阅读答案,上面是五柳先生传原文练习题,下面是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五柳先生传原文练习题及阅读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阅读《五柳先生传》,完成文后各题: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3)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3、选出;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A.兹若人之俦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 D.葛天氏之民欤?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5分) 5、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1)处所(2)到,目(3)同类,辈 2、(1)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2)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2017年武汉市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

2017 年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精品】 第Ⅰ卷(选择题 30 分) 共12 分,每小题 3 分)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 . 愧怍.(zuò)魁 . 梧吹毛求疵 . (cī)钟灵 毓秀 B . 狡黠.(xi á) 繁琐.潜.滋暗长(qi án) 尽态极 妍 C . 膂.力( l ǚ) 商酌.荒谬.绝伦 (miù) 重峦叠 嶂 D . 悲怆.(cāng ) 慰籍.飞珠迸 . 玉悲天 2.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只有完善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机制,才能做到寻觅人才人才,举荐人 才,使用人才。 A.求贤若如获至宝不拘一格各尽其 B.如获至求贤若渴各尽其能不拘一 C.不拘一各尽其能求贤若渴如获至 D.各尽其不拘一格如获至宝求贤若 3.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首批征集选拔的摄影发烧友,兴高采烈地登上武汉第一高楼,抢先拍摄正在建设中的“长江主轴”。 B.武汉市新一轮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产业项目不多、项目转化速度不快。 C.今年 6 月10 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纷纷开展了与此相关的宣传活动。 D.“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各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的交流领域不断扩大。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如何让古典音乐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并深入人们的内心?一些老艺术家分享了自己工作中的经验与感悟。 B.文艺工作者只有真正深入生活并紧跟时代步伐,才可能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优秀作品。 C.原始人类阅读的对象就是大自然:山峦在蔚蓝的天空下寂静绵延,野鹿在蜿蜒的溪流旁悠闲漫步。 D.历史正剧往往庄重严整,因为它倾向于真实再现,历史传奇常常灵动丰盈,因为它有较多理想色彩。 二、(共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 题。读书的“体”与“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以往,“读书人”的称谓专属于少数人;如今,在“全民阅读”的时代,读书已成为大众普遍拥有的权利。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生产的累积,读书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然而,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读书有用抑或是无用?这些围绕“读书”而产生的问题似乎都悬而未决。 ,发现

五柳先生传练习题

《五柳先生传》 作者: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字。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 为号。性情闲静,说话不多,不羡慕名利。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有会意之处,便 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 高兴得忘了吃饭。好喝酒,可惜家境贫穷不能常常得到。亲戚或老朋友知道他这样,有时就准 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备了酒邀请他来喝。他一去总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从不掩饰自己的感情。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家里四壁空荡荡的,挡不住风雨也遮不住太阳。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烂烂的,缝缀补结着; 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 常常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但心里很坦然。常写文章娱乐自己,显示了自己的志趣。得失完全忘怀了, 以此自终。 并坚守这原则直到死去。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赞曰:黔娄的妻子有这样的话:“不为贫贱而忧虑忡忡,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她就是说这一类人吧!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一边喝酒一边赋诗,以自己的志向而感到无限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吧?或是葛天氏时候的百姓吧? 【课文难题点拨】 1.“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解释句中加黑的字。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 ②造饮辄醉(就,总是) ③环堵萧然(冷冷清清的样子) ④短褐寰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 ⑤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忧愁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

《五柳先生传》中考题集锦

《五柳先生传》中考试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每有会意颇示己志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3、从文中看,五柳先生的三个爱好是 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先生别号“五柳”,缘于屋旁的五棵柳树。 B.先生酷爱读书,常常不放过一字一句。 C.先生生活贫穷,缺吃少穿,却时常以文自娱。 D.先生志趣独特,从不把世俗的得失放在心上。 5、赏读与拓展(4分) 课文着力表现了“五柳先生”怎样的品质? 6我们学过的《饮酒》一诗与本文塑造了同一位隐士形象,请你写出诗中最为生动地刻画这一形象的两句诗。 7.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8.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3分) 答: 9. 请结合自己的读书习惯,谈谈你是否赞成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答: 10.《五柳先生传》的结尾,有一段评论性的文字。请你默写出其中最能表现五柳先生品格的一句话。 11.用现代汉语翻译“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2分) 12.“箪瓢屡空”一句用了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的典故,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分)13.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对他这样的读书态度和方法你有什么看法?(2分) 14、文章的作者是晋代文学家陶渊明,你还学过他的《》(1分)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含义。(3分) ①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嗜:______________ 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置:______________ ③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去:______________ 17、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概括指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一) (甲)先生不知...以此自终。——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1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①因以为号:②期在必醉: ③无案牍之劳形:④何陋之有: 2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1.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22.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

五柳先生传练习及答案

晋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 利。好读 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 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自主练习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①性嗜酒而家贫( ④短褐穿结( ) )②造饮辄尽( )③曾不吝情去留( ) ⑤箪瓢屡空,晏如也( 己志( ) )( )( )( ) ⑥颇示 ⑦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氏之民欤( 2?解释词语。 ) ⑧衔觞赋诗( ⑨无怀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 ②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 ③不汲汲于富贵汲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俦: ⑨颇示己志。 颇: ________________ 萧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作者以史传的手法所写的一篇自传< B. 这篇自传是用第一人称叙说的。 C. 这篇自传使我们了解陶渊明具有甘守贫贱、不慕荣利、恬淡宁静的高洁品质。 D. 这篇文章简练而生动,富有幽默情趣,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淡泊自得的隐士形象。 4?选出 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兹若人之俦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 D.葛天氏之民 欤? 5?填空。 ① 陶潜, 时期的文学家和 。字 ______ ,号 ____________ ,世 称靖节先生,有《 》传世。 ② 黔娄之妻有言: “ , _________________ 。”其言 ____ ___________ 乎? —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4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五柳先生传 ⑤衔觞赋诗 衔觞: _______________ ⑥亦不详其姓字。详: ⑦亲旧知其如此。 旧: ______________ ⑧或置酒而招之。或: 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部编教材 《五柳先生传》 专项练习题

八年级文言文阅读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一、【福建省莆田市】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2~5题。(17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⑴好读书,不求甚解好:喜爱(喜欢) ⑵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会:体会(领会) ⑶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期:期望(希望) ⑷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屡:经常(常常)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和表字。 ⑵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为贫贱而忧愁(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4.文中介绍了五柳先生的哪三大爱好?(可用原文回答)(3分) 读书(好读书)(1分)喝酒(性嗜酒)(1分)写文章(著文章)(1分) 5.结合文章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4分) 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五柳先生虽然生活贫困却淡泊名利,为了保持内心的高尚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种安贫乐道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言之有理即可) 二、【浙江省湖州市】(8分)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 ⑵亲旧知其如此(这里指旧交,旧友) ⑶不汲汲于富贵(心情急切的样子)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好读书,不求甚解。 (五柳先生)喜欢读书,(但)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上的解释上过分深究。(2分,意对即可) 17、五柳先生的率真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的有关内容,简要分析。(3分) ⑴“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竟然以宅边的五棵柳树作为自己的号,随意自然,绝不附庸风雅,性情何等率真洒脱。 ⑵“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读书一旦读到会意之处,便沉醉其中,忘记了一切,特别率真可爱。 ⑶“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可以看出他随心而为,毫不拘束,率真放达。 ⑷“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可知他面对穷苦的生活环境,依然泰然处之,并不追求物质享受,十分率真。 ⑸“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表明他读书不求名利,只求精神上的安慰,特别符合率真的性情。 三、05孝感阅读下文,完成5—8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固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人教版初中课内文言文中考真题精选 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课内文言文中考真题精选【含答案】 七下5伤仲永 1、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 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 2、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 因为仲永的父亲“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钱财(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而使方仲永失去后天学习的有利时机。(结合原文1分,说出理由1分,共2分) 3、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天资是人成材的基本条件;天资好,再加上后天努力,就一定能成材;天资好,但后天不努力,再好的天资也会泯灭(方仲永便如此)。天资不算好;后天又不努力,就根本不能成材;天资不算好,但后天勤奋学习,最终也能成材。(联系实际1分,二者关系2分,关系阐述清楚严谨者可酌加l一2分) 15孙权劝学 1、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用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来劝吕蒙学习的。 2、从文中找一个成语形容吕蒙的变化。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 成语:刮目相待启示:示例:学习的起步晚了,只要坚持不懈,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劝学》的内容。 本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长进的故事。 20口技 1、文章结尾交代道具的简单是为了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2、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

第一个场面:一家四口由睡而醒;第二个场面:一家四口由醒而睡;第三个:失火、救火。 3、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30狼 1、本文按照屠户、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叙事,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等行为和“,”的神情可以看出狼的狡猾,这个故事更表理了屠户的。 遇狼目似瞑,意暇甚机智勇敢 2、请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②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八上21桃花源记 1、文中最后写剂子骥“规往”,“未果,寻病终”,后无人“问津”,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暗示桃花源只是一个虚构在当时条件下无法实现的理想社会。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 2、在陶渊明的眼里,“桃花源”为什么是理想社会?用自己的话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说明。 ①环境优美②社会太平③生活安逸(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渔人的行踪。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 4、诣太守,说如此。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发现桃花林的经过。村中的生活情状。归途中做记号。

五柳先生传(练习题及答案)

五柳先生传 一、自主练习 ⒈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①性嗜酒而家贫()②造饮辄尽()③曾不吝情去留()④短褐穿结() ⑤箪瓢屡空,晏如也()()()()⑥颇示己志()⑦其言兹若人之俦乎()⑧衔觞赋诗()⑨无怀氏之民欤()⒉解释词语。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许:②不戚戚于贫贱戚戚: ③不汲汲于富贵汲汲:④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俦: ⑤衔觞赋诗衔觞:⑥亦不详其姓字。详: ⑦亲旧知其如此。旧:⑧或置酒而招之。或:________ 置:___________ ⑨颇示己志。颇:______________ 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萧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作者以史传的手法所写的一篇自传。 B.这篇自传是用第一人称叙说的。 C.这篇自传使我们了解陶渊明具有甘守贫贱、不慕荣利、恬淡宁静的高洁品质。 D.这篇文章简练而生动,富有幽默情趣,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淡泊自得的隐士形象。 ⒋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兹若人之俦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 D.葛天氏之民欤? ⒌填空。 ①陶潜,时期的文学家和。字,号,世称靖节先生,有《》传世。 ②黔娄之妻有言:“,。”其言 乎?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其言兹若人之诗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③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5.找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的语句。 ①性格: ②生活: ③志趣: 6.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的形象,赞美了他的精神。 7“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五柳先生传》《欧阳修传》中考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黄冈市中考题)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第21—25题。(14分)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乙】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①,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②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③以归。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④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①用事:掌权。②九衢:四通八达的道路。③削其籍:革去他的官职。④筇屐:筇,竹杖。屐,登山用的鞋。 2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亦不详其姓字详:知道 B.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俦:辈(同类) C.人避之,莫敢诘诘:质问(责问) D.先生文章名一时名:名气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因以为号焉故自号曰醉翁也 B.或置酒而招之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C.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假他事削其籍以归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3.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2分) 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 24.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4分,每题2分) (1)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2)怒,命卒曵下奴,笞之。 25.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可用原文语句填空,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1)甲文中第二段“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赞语呼应了第一段中 “_________________”和“忘怀得失”两句,突出了五柳先生的隐士性格。 (2)乙文中人们称赞谢御史“此真好御史矣”,是有感于谢御史________________的行为,从中可以看出谢御史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 (3)两文都写了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的兴趣爱好,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答案】 21.D (2分) 22.B (2分) 23.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划对一处给1分,2分)

《五柳先生传》练习题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1452

《五柳先生传》练习题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 《五柳先生传》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粗字注音。 好读书()嗜酒()黔娄()衔觞() 箪()俦()吝情() 2.解释下列加点字。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__________(2)造饮辄尽__________ (3)性嗜酒__________(4)每有会意__________ (5)不汲汲于富贵__________(6)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__________ (7)晏如__________(8)以乐其志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B.闲静少言,不幕荣利。 C.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D.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4、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体会)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用) B.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亲戚)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往、到) C.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吝惜)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这样) 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衔觞赋诗,以乐其志(酒杯) 5、翻译下列各句。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6、填空。

①《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__________时的____________,“五柳先生”是指____________,“传”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文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托,描绘了一个爱好____________、不慕____________、安贫____________、忘怀____________的封建时代知识分子形象,表达了作者卓尔不群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翻译下列句子。 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③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④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二、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会意: ⑵造饮辄尽,期在必醉造:期: ⑶箪瓢屡空,晏如也宴如: ⑷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萧然: 2、填空。 《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代大诗人,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__________》,其中描绘了一个自由、和平、生活幸福的理想境界。有关他不阿谀权贵的“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3、翻译下列短语或句子: ⑴曾不吝情去留 译文: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五柳先生传》是东晋田园派创始人陶渊明代表作之一,是其自传散文。在文中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文学赏析 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正文。第二部分是赞语。 正文部分又可分为四小节。第一节自开头至“因以为号焉”,交代“五柳先生”号的由来,开篇点题。“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五柳先生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士。“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五柳先生不

五柳先生传练习题及答案

五柳先生传练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 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 ) A. 宅(zái)边闲静(xián) 好(hào)读书 B. 欣然(xīn) 嗜酒(shī) 造饮辄尽(zhé) C.萧然(xiāo) 短褐(hè) 箪瓢(dān)D.自娱(yù) 黔娄(qián) 衔觞(shāng) 2.说出下列加点字古今词义的区别。 (1)造饮古义:今义: (2)赞曰古义;今义: 3.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的现象。 (1) 因以为号焉( ) 葛天氏之民欤( ) 以之 以此自终( ) 或置酒而招之( ) 4.你怎样理解“不求甚解”一词? 5.“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怎样的性格? 二、课内阅读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日: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筋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 本文选自《》,作者_____,_____(朝代)人,谥号_____。, 2.用原文语句回答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什么?分别表现出一个怎样的五柳先生? 3.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 的看法。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5. 学完本文后,请你站在作者生活的时代和今天的时代来谈谈对陶渊明(五柳先生) 的性 格、生活、志趣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1.C 2.(1)古:往、到;今:制造(2)古: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今:赞扬 3.略 4.注意与陶渊明的“不慕荣利”相联系,其读书自娱,是一种求知的满足,是精神上的享受,而不是功利的追求。 5.率真放达。 二、1.《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靖节先生 2.(1)“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一个在读书中探得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2)“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3)“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3.言之有理即可。4.仿史家笔法加以评论,与前文“不慕荣利”照应,突出五柳先生的性格与志趣,从而达到传赞一体,使人物个性鲜明。5.略 《五柳先生传》课外自测 一、基础知识(共30分) 1,找出文中的肯定句(5分) ( ) A.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B. 不慕荣利;不求甚解。 C.家贫不能常得。 D.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5分) ( ) A. 因以为号焉(语气助词) B. 造饮辄尽(就) C.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大约) D.曾不吝情去留(竟不)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5分)

《五柳先生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五柳先生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粗字注音。 好读书()嗜酒()黔娄()衔觞() 箪()俦()吝情() 2.解释下列加点字。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__________ (2)造饮辄尽__________ (3)性嗜酒__________ (4)每有会意__________ (5)不汲汲于富贵__________ (6)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__________ (7)晏如__________ (8)以乐其志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B.闲静少言,不幕荣利。 C.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D.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4、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体会)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用) B.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亲戚)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往、到) C.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吝惜)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这样) 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衔觞.赋诗,以乐其志(酒杯) 5、翻译下列各句。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6、填空。 ①《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__________时的____________,“五柳先生”是指____________,“传”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文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托,描绘了一个爱好____________、不慕 ____________、安贫____________、忘怀____________的封建时代知识分子形象,表达了作者卓尔不群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翻译下列句子。 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③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④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二、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

孟子《富贵不能淫》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①于贫贱,不汲汲②于富贵。” (选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注)①戚戚:忧愁的样子。②汲汲:极力营求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 79.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一怒而.诸侯惧/或置酒而.招之 B.丈夫之.冠也/黔娄之.妻有言 C.不得志,独行其.道/亦不详其.姓字 D.以.顺为正者/因以.为号焉 8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丈夫之冠.也(_____) (2)与民由.之(_____) (3)好.读书(_____) (4)曾不吝情去.留(_____) 81.翻译句子。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2.按照(甲)文中孟子的大丈夫的标准,探究(乙)文陶渊明的自传,请问,陶渊明是否符合大丈夫的标准?请结合具体内容谈一谈。 【答案】

《五柳先生传》中考题

《五柳先生传》中考题(含答案)语文训练2010-03-07 19:58:54 阅读7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10分)2003年山西省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7.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⑴造饮辄尽____________________ (2)衔觞赋诗_______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赞美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2分) 10.“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饮酒》一诗所表达的志趣与本文有相同之处,请对其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简单赏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往、到(2)酒杯8.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中于发财做官。 9.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或隐士) 10.因为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这与他“不慕荣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