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环境库兹涅次曲线_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_张陈俊
- 格式:pdf
- 大小:535.83 KB
- 文档页数:8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含义
库兹涅茨曲线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描述了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该曲线得名于罗曼·库兹涅茨(Román Kuznets),他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这个概念。
库兹涅茨曲线的含义是指在国家经济发展初期,随着经济增长的推进,环境质量会逐渐恶化,但当国家的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环境质量开始改善。
换句话说,库兹涅茨曲线表明了环境污染程度与国家经济状况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在经济发展初期,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速,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也会相应增加,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然而,当国家经济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会增强,政府开始采取措施来减少污染排放并加强环境管理,从而改善环境质量。
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基础是环境Kuznets曲线假设,即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质量会出现一个倒U型的变化趋势。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该曲线并不适用于所有国家和地区,因为不同国家的经济结构、环境政策以及社会文化等因素都会对环境质量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综述
张初寅
【期刊名称】《《知识经济》》
【年(卷),期】2008(000)011
【摘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自90年代初提出以来,便成为了研究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关系的热点。
于是便出现了两种观点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支持论和不支持论。
支持论者认为随着经济增长环境先变坏后变好,它们之间能够自发的转化。
不支持论者则得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有很多种形状,即同步型,U型与N型。
【总页数】2页(P10-11)
【作者】张初寅
【作者单位】广东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96
【相关文献】
1.国内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数据与指标应用研究综述 [J], 蒋再平
2.污染治理的规模收益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成因的一种新解释 [J], 陈艳莹
3.西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综述 [J], 于海燕;李从欣;李国柱
4.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综述 [J], 陈穗穗; 赵煜
5.经济增长与工业环境污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检验——以福建省为例 [J], 陈芷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收稿日期:2013-09-29作者简介:张陈俊,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经济统计和水资源经济学。
基金项目:中央分成水资源费项目“水务一体化管理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影响分析”(编号:1261320212020)。
①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
新环境库兹涅次曲线: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张陈俊章恒全(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1100)摘要基于2002-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模型,选取工业用水的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分别对我国31个省份进行全国以及地区分组研究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和所选指标与区域分组密切相关,工业用水的绝对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分别呈现“N ”型、倒“U ”型、“N ”型和单调递增形态,工业用水的相对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分别呈现倒“N ”型、倒“N ”型、“U ”型和倒“N ”型形态;②当前,就工业用水绝对指标而言,只有东部组别中的北京、天津和上海获得了经济增长与工业用水下降的“双赢”;就工业用水相对指标而言,全国组别中的北京、天津和上海,东部组别的全部省份以及西部组别中的内蒙古获得了经济增长与工业用水强度下降的“双赢”。
因此,各地区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等,提高工业用水效率。
其次,要有效地缩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差距,获得工业用水下降与经济增长的“双赢”。
最后,给我们提供一个积极的信号:工业用水不会一直增加,在跨过某个转折点后,会出现停止增长,甚至下降的趋势。
关键词工业用水;经济增长;新环境库兹涅次曲线;双赢;“两难”困境中图分类号F224.9;TV21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04(2014)05-0116-08doi :10.3969/j.issn.1002-2104.2014.05.018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Kuznets曲线一、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很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
1992年,美国经济学家G•Grossman和A•Kureger对此提出了一个环境Kuznets曲线的假设[1]。
该假设试图说明如果没有一定的环境政策干预,一个国家的整体环境质量或污染水平是随着经济增长和经济实力的积累呈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
他们采用跨国数据说明了EKC的存在,即最初环境恶化程度随着人均GDP的上升而上升,达到一个转折点后,将随着人均GDP的上升而下降。
并把这种现象归因于以下几点:当人们越富有时,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高;人们越富有,越有能力降低环境恶化程度;经济增长有利于经济结构向低污染型生产转化;经济增长有利于加速降低环境污染强度的技术的进步。
Beckerman甚至认为,“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环境恶化程度的下降可以由经济增长来解决。
”国外学者对这项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认为存在EKC的基础上,采用横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通过拟合二次多项式或三次多项式模型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再来计算出拐点而进行的;另一种是利用一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来进行分析的。
但是,前一种研究方法目前受到了许多严厉的批评。
批评者们认为,只有使用单一国家数据才能判别不同污染的真实EKC是否存在。
截面数据仅仅能反映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所具有的负向关系,它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是呈正向关系的,因而,它不是一个适用于所有国家的单一关系。
这一结论同样也适用于一个国家内不同地区的截面数据。
因为,采用截面数据等于暗含了所有国家都有相同的发展路径,而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
ListGallet就曾用美国1929~1994年的数据对不同州的EKC进行了分析,他发现不同州的转折点并不相同,即美国各州的污染路径是不一致的,从而也印证了上面的结论。
至于第二种方法,目前国外对这方面的研究并不是很多,结论也并不相同。
基于库兹涅茨曲线模型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4-365-03摘要本文通过研究新疆自治区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库兹涅茨曲线,为新疆环境的快速回复与经济的快速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一定的决策参考,从而促进新疆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回归分析模型拟合一、引言库兹涅茨曲线(kc)最初并不是用来反映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假设,而是用来反映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差异之间关系的,此理论是由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s.kuznets在1955年对收入差异进行研究时提出的。
受这一理论的启发,在1991年,crossman 和krueger在研究42个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和经济增长的横截面数据的分析时,发现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呈倒“u”型,这就与反映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差异之间的库兹涅茨曲线相似,于是便称之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并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假设:如果没有一定的环境政策干预,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整体环境质量将随着经济增长逐渐得到改善[1]。
那么这个假设是否是必然成立的呢?国内外许多专家对此进行了研究,答案不一致,有的专家在自己的研究领域证实了这一假设,以我国专家学者为例:2004年,高振宁,缪旭波,邹长新在研究江苏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时发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总体上符合库兹涅茨曲线(ekc)特征[2];2005年,王瑞玲、陈印军在研究我国“三废”排放的库兹涅茨曲线时发现,我国”三废”排放的库兹涅茨曲线并不都是标准环境库兹涅茨的倒“u”型,而是呈现倒“u”、正“u”和“三次曲线”三种类型[3];2007年,宋涛、郑挺国、佟连军在利用面板单位根和协整研究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结果表明: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曲线也不呈现单一的倒“u”曲线[4];2008年,彭立颖;童行伟;沈永林对上海的环境与经济研究,结果发现4项环境指标同人均gdp的拟合曲线呈现典型ekc 特征,即倒”u”形[5]。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库兹涅茨曲线分析与预测——以宁夏为例刘婷婷;马忠玉;万年青;刘正广【摘要】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选取1991-2007年宁夏经济与环境数据,建立经济发展与工业"三废"排放量以及生活污水排放量的计量模型,分析它们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及其成因.研究发现,宁夏工业废水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U"形曲线,工业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均呈倒"N"形曲线,第一次下降的拐点分别出现在2015年和2007年,生活污水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正"N"型.结果表明,宁夏工业废水、废气以及生活污水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发展仍处于上升期,环境污染物排放量EKC的转折点尚未达到.参照发达国家经验,同时结合宁夏"十二五"规划,预计到2020年宁夏人均GDP达到10 000美元时,工业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将出现EKC的拐点,工业废水排放量和生活废水排放量不能出现拐点.同时,根据污染物和经济发展的分析结果,提出了不同污染物的防治措施及建议.【期刊名称】《地域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1(030)003【总页数】5页(P62-66)【关键词】经济增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环境污染;宁夏【作者】刘婷婷;马忠玉;万年青;刘正广【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2;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2;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银川,750001;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C22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其主要原因在于工业经济的发展产生大量的污染物,造成了环境质量的变化。
因此,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在客观上存在一定关系。
1991年,美国经济学家Grossman和Krueger等人用描述人均收入差异与经济发展阶段关系的库兹涅茨曲线来定量描述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1]。
工业用水与工业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作者:张兵兵沈满洪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第02期摘要工业水资源节约是节水工作中的重点领域。
因此,了解工业水资源利用与工业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产业结构变化对工业水资源节约的影响具有重大的意义。
考虑到中国区域间工业用水的差异性,在对中国31个省份1998-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以及面板协整检验的基础上,构建面板协整方程及其误差修正模型,并检验工业水资源利用与工业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之间因果关系,结果显示:工业水资源利用与工业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并且这种长期均衡关系对短期变化具有促进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业经济增长1%时,工业用水量增加0.04%,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业比重增加1%时,工业用水量增加0.57%,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业结构变化相较于工业经济增长给工业水资源利用带来的影响更加明显;工业水资源利用与工业经济增长以及工业水资源利用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均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
基于以上结果可以得知,水资源短缺的确会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为保障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节约工业水资源的利用亟需落到实处。
而产业结构调整是节约工业水资源的有效措施,所以在保障工业经济增长的同时,适当调整产业内部结构,使工业结构比重下降,从而得到工业水资源利用的节约。
关键词工业水资源;工业经济;产业结构;面板协整中图分类号F0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5)02-0009-06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5.02.002水是工业的血液,工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撑。
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中国工业用水迅速上升,至今经历了加速上升到减速上升的变化过程,工业用水量由1949年的24亿m3上升至2012年的1 423.88亿m3,增长了近58倍,工业用水量在总用水量中的占比也从1949年的2.33%上升至2012年的23.2%,增长了9倍。
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经验分析作者:陈华文刘康兵单位: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通讯地址:上海市武川路78弄复旦大学北区33#102E-mail: kangbing_l@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 EmpiricalAnalysis on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AbstractThis paper conduct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n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We first offer a microeconomic explanation for EKC, and then use data of air quality indicator of Shanghai from 1990 to 2001, we examine the reduced-form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per capita income. The empirical evidence demonstrates that the hypothesis of EKC holds true for most indicators, that is, increases in GDP may be associated with worsen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t low levels of income, environmental quality, however, appears to be benefited from economic growth once some turning point has been reached. We also find that the turning points in these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ships vary for different pollutants. Generally speaking, economic growth will eventually induce an improvement in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the solution to environmental damage is economic growth itself. But the process is not an automatic one, to realize it needs a policy response.Key Words: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Economic Growth; ARCH Effect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经验分析提要 本文针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假说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论文: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Kuznets曲线特征研究【中文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取得瞩成就,但在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已成为突出问题,并日趋严重。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大大降低了广大人民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因此,本文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角度研究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情况,检验库兹涅茨曲线在我国是否存在,明确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现状,有助于两者的共同发展,这也将推进“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是导言,本章首先表明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然后回顾了中西方经济学家在两者关系领域上的研究情况。
第二部分,概念界定和理论回顾。
理论回顾部分简要地阐述了西方经济学中的外部经济理论、产权定理、公共物品理论以及环境库兹涅茨理论。
第三、四、五部分是文章的主题部分。
第三章是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现状分析。
在这一部分,先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评述,同时运用大量的数据和图表对我国各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详细的统计描述和比较分析。
第四章是我国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影响的总体特征分析。
选用了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设定为固定效应模型,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检验中国环境质量的影响演变是否符合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理论,得出结论:2000-2008年间中国人均工业烟尘排放量随着人均收入呈现显著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U形特征,从环境综合污染度看,中国环境质量随着经济增长而先恶化后改善。
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这五个污染物指标均不呈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U形特征。
第五章是我国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影响关系的地区特征分析。
首先对东、中、西部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阐述,然后对我国三大区域的环境污染指标与各自的人均实际收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得知:对于工业烟尘排放量而言,我国东部呈现显著的单调上升特征,西部则呈现显著的倒N形下降特征。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理论模型1.1.1 环境库兹涅茨理论简介1955年,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提出了著名的“倒U型假说”,即库兹涅茨曲线。
在1991年,美国环境学家Grossman和Krueger ⾸次将库兹涅茨曲线引⼊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关系的研究, 它假定⼀个国家的污染⽔平会先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平的增加⽽增加,当经济发展到⼀定程度时,污染⽔平会随着国民收⼊的上升⽽下降。
Grossman和Krueger通过研究发现SO2排放量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符合库兹涅茨假说:如果⽤纵轴表⽰污染⽔平(污染物排放量等),横轴表⽰经济增长(GDP、GNP或⼈均GDP、⼈均GNP等),可得到污染⽔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散点曲线呈“倒U型”,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以下简称EKC)。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设提出以来,国内外学者不断对其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
国外关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研究⽐较早,主要研究⽂献有:1992年Bandyopadhyay和Shafik运⽤EKC对不同国家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关系进⾏了对⽐研究。
Lucas(1996)验证了BO2、NO2等与经济发展也符合EKC假说。
Panayoutou(1997)运⽤了30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1982-1994年间的数据进⾏分析,研究表明,政策和制度不仅能够显著减少由⼆氧化硫引起的环境退化,⽽且能够减轻经济增长所付出的环境代价。
Dasguptaetal(2002)发现,严格的环境规制能使经济增长的每个时期污染排放⽔平都低于没有规制时的排放⽔平,使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变得⽐较平坦。
除此之外,许多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实证研究也证实了EKC假说,只是不同国家、不同污染物的“倒U”顶点出现的时机不同。
国内对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研究⽂献有:范⾦(2002)采⽤中国81个⼤中城市1995-1997年度SO2、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浓度等的⾯板数据对EKC进⾏研究,发现除了氮氧化物浓度之外,其余污染物与国民收⼊⽔平存在“倒U”关系;包群、彭⽔军(2006)采⽤中国30个省市1996—2000的环境指标数据,建⽴⾯板数据模型,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倒U型”特征。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公式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一种用来描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它的提出为我们研究环境问题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关系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由经济学家库兹涅茨于1974年提出,以表达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策略。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Y = f(L, K, E),其中Y表示经济产出,L表示劳动力的投入,K表示资本的投入,E表示环境污染的程度。
该公式的核心思想是环境污染在一定阶段随经济增长而不断增加,但在一定阈值达到后,环境污染开始减少。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参数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进步和环境治理政策。
在经济初期阶段,随着经济增长,污染物的排放量也会上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现出一个递增阶段。
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通常为了实现经济增长而牺牲了环境保护,大量污染物被排放到大气、水体和土壤中。
然而,在经济增长达到一定水平后,由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政府和企业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各种环境治理政策被出台,科技进步也推动了环境保护技术的发展。
这导致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现出饱和和递减的特征,环境污染日趋减少。
这表明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可以实现一种良性循环,互为促进。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首先,环境必须放在经济发展的议程中。
环境问题的忽视可能会导致无法弥补的损失,限制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政府和企业应该制定一系列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提高环境规划和管理能力,以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其次,科技创新是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通过加大对环境保护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环境治理技术水平,可以实现环境污染的有效控制和减少。
政府应该鼓励企业加大环境技术创新的投入,并为科技企业提供税收和政策支持,加快推广应用环境友好技术。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是实现全球环境治理的关键。
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需要各国共同合作来解决。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经济含义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一种用于衡量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曲线。
该曲线表明了环境污染随着经济增长的变化趋势。
在曲线的初期阶段,经济的增长导致环境污染的加剧,因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所需的能源与原材料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排放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也随之增加。
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加强,技术进步和政策调整使得环境污染开始逐渐减少。
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在曲线的后期阶段变得更加协调。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经济含义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增长是必要的,但是环境保护也同样重要。
如果不采取积极的环境保护措施,经济增长可能会导致环境的恶化,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政府应该制定并执行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以保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和可持续性。
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关系【摘要】目前,各个国家都开始重视经济增长中的环境问题,制定了相关的发展规划。
科学技术带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引起生态环境失衡的必然性,由此需要进行科学技术与环境伦理关系的反思。
为了进一步了解环境与经济的关系,通过阅读文献,简单的结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对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进行分析。
最终得出需用伦理、法律、经济学手段来实现环境、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经济增长科技发展环境一、当下现实情况当今的世界,都过分看重了经济的发展,国与国之间往往比较GDP的发展速度,以至于忽视了环境的问题,而持续的经济增长往往会导致一个地区环境的破坏。
在人类历史上,生产发展的早期阶段,改造自然界的能力对自然界的破坏微乎其微,其根本原因是:在人类历史初期,生产的都是直接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干预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的程度,这种肆虐已大大超过了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和自恢复过程,必然导致环境破坏、土表资源流失、生态系统全面失衡。
因此我们从中能简单的能看出,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环境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发达国家,尤其是一些重视生态环保的国家,他们的经济发展与环境的改善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着,这也不难看出确实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人们就会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这两种现象正好符合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的观点,说明EKC理论模型具有相当的实际应用性。
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关于EKC 假设的最早研究是Grossman-Krueger ,Shafik和Panayotou。
1991 年,Grossman2Krueger 对GEMS 的城市大气质量数据做了分析,发现SO2 和烟尘符合倒U 形曲线关系。
1992 年,Shafik 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使用3 种不同的方程形式(线性对数,对数平方和对数立方)去拟合各项环境指标与人均GDP 的关系。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一个文献综述
张阿城
【期刊名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年(卷),期】2017(000)005
【摘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 Kuznets Curve,EKC)是将库兹涅茨曲线理论运用到环境领域中,用于阐释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质量相互关系的模型。
环境问题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动力转型时期的研究焦点。
研究发现:国外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研究成果较为可观,相比较而言国内此类研究起步较晚,国内外学者在研究过程中也产生了关于EKC研究模型设定、指标选取、适用性和解释力的质疑,并且对于EKC研究要从规范研究方法、延伸研究内容、拓展研究范围等方面进一步深入。
【总页数】8页(P53-60)
【作者】张阿城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22
【相关文献】
1.农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文献综述与未来展望 [J], 贾滨洋;袁赛;闫楠
2.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 [J], 陈彦潼
3.一个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解释 [J], 姜忠辉;冯宗宪
4.广西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 [J], 马嫚;赵文
5.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一个文献综述 [J], 张阿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评析摘要: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概念及背景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内容1.收入与环境污染的关系2.转折点的提出及意义三、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检验与争议1.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2.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我国的适用性四、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对我国环保政策的启示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2.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探讨五、结论与展望正文: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概念及背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简称EKC)是一种描述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曲线。
它源于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收入分配曲线,即库兹涅茨曲线。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核心观点是: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环境污染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加剧;当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环境污染程度会逐渐降低。
这一理论为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内容1.收入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揭示了收入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经济发展初期,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忽视环境保护,导致环境污染加剧。
随着收入的提高,居民对环境质量的需求逐渐增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也会逐步重视环境保护,从而使环境污染程度得到控制。
2.转折点的提出及意义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指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个转折点。
当收入水平达到这个转折点时,环境污染程度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
这个转折点意味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达到这个转折点后,政府在环保政策上需要从原来的控制污染转向促进绿色发展。
三、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检验与争议1.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自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提出以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实证研究对其进行了验证。
多数研究认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合理性,但具体形状和转折点位置可能因国家、地区和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2.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我国的适用性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表明,在一定程度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我国是适用的。
收稿日期:2013-09-29作者简介:张陈俊,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经济统计和水资源经济学。
基金项目:中央分成水资源费项目“水务一体化管理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影响分析”(编号:1261320212020)。
①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
新环境库兹涅次曲线: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张陈俊章恒全(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1100)摘要基于2002-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模型,选取工业用水的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分别对我国31个省份进行全国以及地区分组研究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和所选指标与区域分组密切相关,工业用水的绝对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分别呈现“N ”型、倒“U ”型、“N ”型和单调递增形态,工业用水的相对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分别呈现倒“N ”型、倒“N ”型、“U ”型和倒“N ”型形态;②当前,就工业用水绝对指标而言,只有东部组别中的北京、天津和上海获得了经济增长与工业用水下降的“双赢”;就工业用水相对指标而言,全国组别中的北京、天津和上海,东部组别的全部省份以及西部组别中的内蒙古获得了经济增长与工业用水强度下降的“双赢”。
因此,各地区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等,提高工业用水效率。
其次,要有效地缩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差距,获得工业用水下降与经济增长的“双赢”。
最后,给我们提供一个积极的信号:工业用水不会一直增加,在跨过某个转折点后,会出现停止增长,甚至下降的趋势。
关键词工业用水;经济增长;新环境库兹涅次曲线;双赢;“两难”困境中图分类号F224.9;TV21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04(2014)05-0116-08doi :10.3969/j.issn.1002-2104.2014.05.018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
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①。
工业用水将成为用水量增长最快的部门,未来十年工业用水量要比十年前增长一倍多[1],2011年,我国工业用水量为1461.8亿m 3,占用水总量的比重为23.9%,比2010年工业用水量增加了14.5亿m 3,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为78m 3,比201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减少了3m 3,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为了减少工业用水量和提高工业用水效率,2012年国务院文件《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30%以上,到202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5m 3以下,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变价计)降低到40m 3以下。
”工业用水量的减少和效率的提高,对缓解我国水资源压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于是,对工业用水量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不乏对工业用水的相关研究,邓朝晖等利用VAR模型研究中国经济增长与水资源利用的长期均衡关系及其动态变化,得到经济增长与工业用水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GDP 的增加导致工业用水的增加,工业用水量对GDP 的方差分解平均贡献度仅为0.428%,几乎可以忽略[2];沈大军等将工业用水纳入C -D 函数,分析工业用水的边际效益及产值弹性等[3];贾绍凤等从中国用水实际、供水价格上升趋势、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日益严重的环境立法和中国水资源本身的限制5个方面,分析得到目前中国的工业用水已经将近顶峰,何时达到顶峰[4]?王浩等在对国内外工业用水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未来工业用水增长态势进行了趋势展望,按照流域分类预测我国未来工业用水量,同时提出保持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利用对策与政策[5]。
本文主要研究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两者关系的研究文献甚少。
贾绍凤等通过发达国家的经验数据研究发现,发达国家的工业用水随着经济增长存在一个由上升到下降的转折点,工业用水的变化模式或许可以·611·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24卷第5期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Vol.24No.52014用库兹涅次曲线形式表示[6]。
李周等利用部分发达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探讨是否存在水资源库兹涅次曲线,随后利用中国工业用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验证,发现北京市以及部分省份的工业用水变化呈现倒“U”型库兹涅次曲线[7]。
中国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库兹涅次曲线?如果存在,那么出现工业用水转折的拐点何时出现?库兹涅次曲线最早被用于描述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在经济发展初期,经济增长会加剧收入不平等,但是当经济增长突破某一特定的“转折点”,收入分配便变得平等[8],随后出现环境库兹涅次曲线,很多学者对库兹涅次曲线进行改进和实证分析[9-11,15]。
经济增长与工业用水之间是否呈现这种关系形态呢?借用Munasinghe的理论[12],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节约保护水资源的可觉边际收益太小,以至于无法放弃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巨大收益,但是水资源越来越稀缺以及水危机的出现,相对于物质产品的日益丰富,与水资源稀缺性相比,物质产品与服务的边际效用递减,于是节约保护水资源受到重视,市场主体将更加重视水资源的利用,所以经济增长与工业用水之间的关系研究将会受到广泛关注。
从现有的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研究来看,主要集中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研究甚少;同时数据要么是时间序列数据,要么是截面数据,在分析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鉴于此,本文基于2002-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按照三分法将全国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选取工业用水的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分别研究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从而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如果进行整体回归,则意味着每个省份经历着相似的工业用水变化趋势,但是实际并非如此,也就是不符合“同质性”假定,进而无法得到精确的结果。
经济发达区域,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工业内部耗水量大的部门逐渐被耗水小的部门所取代,发达地区在节水技术等各个方面优于欠发达地区,所以工业用水将率先下降,按照东中西部三分法划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区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也能反映出工业用水下降的时间的不同。
1中国工业用水量变化趋势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干旱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m3,占全球水资源量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及加拿大,居世界第4位,但是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300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2]。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用水量变化的拐点何时到来以及拐点是多少至关重要。
我国1949-2011年工业用水量以及工业用水量占用水总量的比重见图1。
1949年工业用水量为23.7亿m3,占用水总量的比重为2.3%,而农业用水占97.1%(数据来自《21世纪中国水供求》),《中国水资源公报》开始编制的1997年,工业用水量为1121亿m3,占用水总量的比重为20.2%,仅次于农业用水所占的70.4%,2011年工业用水量为1462亿m3,将近是1949年工业用水量的62倍,占用水总量的比重为23.9%,仅次于农业所占的61.3%。
从《中国水资源公报》统计的数据看出,2011年工业用水量比1997年增加了341亿m3,增加了30.4%,年均增长率为1.92%。
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业用水量总体处于上升的趋势,期间部分年份出现下降的情况。
图11949-2011年中国工业用水量及占用水总量比重变化趋势Fig.1Change of industrial water use and the proportion of total water consumption(1949-2011)注:1949年、1980年和1993年的数据参考《21世纪中国水供求》(1999年),由水利部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编写;1997年以后数据来自《中国水资源公报》。
2计量方法与数据说明2.1计量方法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根据Selden et al[13]以及Canas et al[14]的研究分析,将模型设置如下:IWit=αi+βiYit+β2Yit2+β3Yit3+uit(1)其中i=1,2,...N;t=1,2,...T;N为横截面个体成员的个数,T为截面成员的样本观测时期数,在该文中,横截面为中国31个省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观测时期为2002-2010年。
IWit为第i个地区(省份)第t年的工业用水量(绝对指标)或工业用水强度(相对指标),a i为面板数据模型的截距项,Y it为第i个地区(省份)第t年的人均GDP,Yit2为第i个地区(省份)第t年的人均GDP的平方项,Y it3为第i个地区(省份)第t年的人均GDP的立方项,β1、β2和β3为解释变量的系数,u it为模型的随机扰动项。
·711·张陈俊等:新环境库兹涅次曲线: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模型(1)中,由于解释变量系数取值的不同,曲线会呈现不同的形状:①β1=β2=β3=0时,工业用水指标与经济增长呈现出一条水平线(图2a );②β1<0且β2=β3=0时,工业用水指标随着经济增长而单调递减(图2b );③β1>0且β2=β3=0时,工业用水指标随着经济增长而单调递增(图2c );④β1<0,β2>0且β3=0时,工业用水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U ”型形态(图2d );⑤β1>0,β2<0且β3=0时,工业用水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倒“U ”型形态(图2e );⑥β1>0,β2<0且β3>0时,工业用水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N ”型形态(图2f );⑦β1<0,β2>0且β3<0时,工业用水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倒“N ”型形态(图2g ),工业用水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形态见图2。
IW :工业用水量/工业用水强度Industrial Water Use /Industrial Water Use IntensityY :人均GDPPer Capita GDP图2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Fig.2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water us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2.2数据说明本文所需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3-2011年)整理计算所得,为2002-2010年中国31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被解释变量为工业用水量与工业用水强度指标,其中工业用水强度指标根据工业用水量除以工业产值所得,解释变量为人均GDP 、人均GDP 的平方项以及人均GDP 的立方项,为了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使数据具有可比性,人均GDP 指标以及工业产值指标根据2002年的不变价格(2002=100)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