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重症监护病房10a死亡因素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02.67 KB
- 文档页数:2
绵阳市中心医院儿内科PICU死亡病例分析目的了解我院儿内科重症监护室(PICU)死亡病例构成,分析死亡原因,掌握死亡高危因素,提高危重症诊疗水平,降低死亡率。
同时有助于提高儿内科尤其是PICU专业人员对儿科常见病、危重病的认识。
方法将2008~2012年5年内在儿内科PICU死亡的63例病例,以第一诊断及直接死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农村儿童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意外伤害全为1~3岁农村儿童。
死亡的前五位病种共51例,以颅内感染最多,其次依次为重症肺炎、暴发性心肌炎、意外伤害、败血症,婴儿期以重症肺炎多见,伴有先心病、肺发育不良者尤其明显,7~14岁以颅内感染多见;24h内死亡占55.55%,3个及以上脏器衰竭的患儿死亡率明显升高,其中颅内感染以脑疝多见,暴发性心肌炎仅单一循环衰竭而快速死亡,败血症和意外事件以休克、肾功能衰竭最突出,衰竭出现最多的是循环衰竭,其次呼吸衰竭,再次是休克。
结论需提高农村的医疗水平,应关注小儿肺炎,1~3岁农村儿童的意外伤害,学龄儿童的颅内感染,根据发病年龄、城乡、脏器损害不同,考虑病种可能有所不同而指导临床,在危重患儿的抢救中,应注意监测及维护脏器功能,尽量不发展到3个以上脏器衰竭,减少死亡率。
标签:儿科;PICU;疾病;死亡通过了解我院儿内科PICU死亡病例构成,分析死亡原因,掌握死亡高危因素,提高危重症诊疗水平,降低死亡率。
同时有助于提高儿内科尤其是PICU专业人员对儿科危重症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2月绵阳市中心医院儿科入院救治病例10 775例,男6732例,女4043例,城市2422例,农村8353例,年龄28d~14岁。
其中死亡病例共63例,男34例,女29例,城市9例,农村54例,详细记录死亡病例的性别、年龄、城乡分布、住院时间、第一诊断和最后死因等。
1.2 方法计算男女和城乡的儿童患者死亡发生率,并比较其差异。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控措施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中新生儿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重症监护病房的新生儿54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找出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防御措施。
结果:有4例新生儿因病情严重导致死亡,其余新生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良好,没有生命危险,也没有并发症。
他们在重症监护病房治疗好之后都住进了普通监护病房,随后顺利出院。
结论: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可以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1]。
标签: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防御措施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的不安全护理对新生儿的成长有很大的伤害,甚至会威胁到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影响非常严重。
本文主要对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具体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防御策略。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在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这一年间收治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54例,其中男婴儿29例,女婴儿25例,年龄在10分钟~28天之间。
1.2 方法经过详细调查统计,我院发现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护士的专业水平、医院的管理制度、对新生儿的基础护理、医院的责任制度以及医院的用药管理等5个方法,下面我们将针对这些因素提出解决方案。
1.2.1 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和专业素养医院的护士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在进行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工作时要对婴儿有耐心,在出现任何问题时要及时向医生和婴儿家属反映,对于家属的问题必须细心解答。
医院应该对护士定期进行专业的培训和考核,规范新生儿的护理工作,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和专业素养[3]。
1.2.2 完善医院的护理管理制度医院要针对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不能有管理不完善的地方。
护士每天必须上交工作记录,提高护士的护理意识。
医院必须在每一个重症监护病房安装监控设备,以免发生医疗安全事故。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儿科护理是医院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儿科患者的特殊性使得儿科护理工作更加复杂和艰巨。
在进行儿科护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这些安全隐患可能会对患儿的生命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对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保障儿科患者的安全非常重要。
一、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1.患者本身因素儿科患者因为年龄小、抵抗力差等特点,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感染、伤害等。
儿科患者的生理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免疫系统较弱,因此更容易感染病原体。
儿科患者常常因为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而导致治疗措施不及时或不合适,这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医院环境因素儿科患者的病房环境对其康复、健康至关重要。
由于医院环境复杂,人员繁多,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儿科病房内常常有各种医疗设备,使用不当可能给患儿带来伤害。
3.人为因素儿科护理工作需要护士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素养,但是人为因素不可避免地存在于儿科护理工作中。
例如医护人员的不专业操作、护理差错等都有可能对儿科患者的安全产生影响。
二、对策建议1. 强化患者及家属教育为了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减少患者因为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而导致的误诊、误治,医院可加强健康教育,教育患者及家属在住院期间要主动和医护人员交流,及时反映患儿的情况和变化。
在出院后还要做好疾病的康复指导,提高患者家属的护理能力。
2. 儿科病房环境管理医院应加强对儿科病房环境的管理,保证病房内空气新鲜,设施卫生。
特别是在流感、水痘等传染病高发季节,应采取相应的防疫措施,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对儿科病房内的医疗设备进行严格管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减少对患儿的伤害。
3. 专业培训和定期考核医院应加强对儿科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定期组织对儿科护理人员进行职业素养、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
对医护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和责任心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
儿科住院日的异常死亡率分析1. 引言儿科住院是指儿童因病情需要接受医院治疗、规定时间内住院观察的情况。
在儿科住院期间,我们不能忽视对异常死亡率的关注。
异常死亡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发生的与住院患儿有关的意外死亡的比率。
本文将通过对儿科住院日的异常死亡率进行分析,探讨相关风险因素和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2. 数据来源和方法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某儿童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
我们从该系统中获取了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儿科住院患儿的相关信息,包括患儿的年龄、性别、住院日期、出院日期以及最终诊断等。
为了确定异常死亡率,我们进一步筛选了出院日期早于预期的患儿作为异常死亡的标准。
3. 分析结果3.1 年龄与异常死亡率的关系通过对不同年龄段患儿的异常死亡率进行分析,发现异常死亡率在不同年龄段存在差异。
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年龄段异常死亡人数总住院人数异常死亡率0-1岁10 200 5.0%1-3岁 5 150 3.3%3-6岁 2 100 2.0%从上表可以看出,0-1岁年龄段的患儿异常死亡率最高,为5.0%;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异常死亡率逐渐降低,3-6岁年龄段的异常死亡率最低,为2.0%。
3.2 性别与异常死亡率的关系我们进一步对不同性别的患儿进行异常死亡率的比较。
下表是根据性别划分的异常死亡率数据:性别异常死亡人数总住院人数异常死亡率男性12 250 4.8%女性 5 200 2.5%从上表可以看出,男性患儿的异常死亡率略高于女性患儿,男性患儿的异常死亡率为4.8%,女性患儿的异常死亡率为2.5%。
4. 讨论与建议通过以上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儿科住院日的异常死亡率在不同年龄段和性别之间存在差异,其中0-1岁年龄段的患儿异常死亡率最高。
2.男性患儿的异常死亡率略高于女性患儿。
为了降低儿科住院日的异常死亡率,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关注0-1岁年龄段的儿童,加强监测和护理,提高对高风险患儿的关注程度。
2.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和治疗方案,提早发现并预防潜在风险因素。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摘要:目的:针对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明确科学护理的重要性。
方法:选取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近3年所收治的1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50例,并称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然后针对两组患者采用差异化护理方法。
结果:试验组出现坠床以及感染的患儿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工作的科学实施,能够降低安全问题出现的几率,提升患儿整体治疗效果。
关键词: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安全因素;防范措施引言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是危重患儿救治的重要部门,在患儿的救治过程中,往往会面临一定的安全隐患,而护理工作工作的科学实施则能够有效防范安全问题的出现,从而为患儿的整体治疗提供良好的保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围绕本次研究课题首先进行研究对象的选择,具体而言,选取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近3年所收治的1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在上述选择的对象中,包括男性患儿51例,女性患儿49例,患儿年龄在3个月—10岁的范围内,平均年龄为3.9岁。
根据患儿的入院顺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50例患儿,并设定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为了更好的显现研究成果,在上述两组患者采用差异性护理方法,之后进行结果对比。
在具体操作中,对照组患者主要接受重症监护室的常规治疗,对于试验组患者而言,则在重症监护室常规性及治疗的基础上围绕安全防护开展护理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几项:第一,进一步细化患儿监测工作。
在常规监测的基础上,护理人员需要进一步细化患儿的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做好处理,以此将安全问题出现的几率控制到最低。
比如,在患儿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疼痛应激反应,并根据观察结果来判断患者的意识情况。
通过对患儿监测工作进一步的细化,及时查找患儿身体的异常,并在第一时间联系治疗医师予以处理,进而对患儿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
王巧玲;张蓉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护理》
【年(卷),期】2011(003)002
【摘要】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是无家长陪护、集中收治早产儿及各种新生儿危、急、重症病例的病房.患儿在住院期间发生的任何意外事件,都将给患儿、家长带来痛苦,给医院带来不良影响.在重症病房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安全管理、重视细节护理、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 以降低NICU 住院患儿非医疗技术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率.
【总页数】2页(P164-165)
【作者】王巧玲;张蓉
【作者单位】430016,武汉,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430016,武汉,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J], 沈红五;丁敏;顾冬梅
2.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J], 李瑶青
3.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J], 肖善秋;李月凤
4.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J], 沈红五; 丁敏; 顾冬梅
5.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J], 李瑶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死亡病例临床分析张慧;王莹;李璧如;钱娟;胡肖伟;任宏;张建【期刊名称】《临床儿科杂志》【年(卷),期】2014(32)7【摘要】Objectives To analysi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es of the internal death in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PICU) in the past five year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30 death cases in PICU internal medicine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from January 2008 to December 2012. Results The mortality rate in PICU dropped from 5.85%to 3.96% from 2008 to 2012. Among 330 death cases, 136 cases (41.2%) were infants, 73 cases (22.1%) were toddlers, 51 cases (15.45%) were preschoolers, and 70 cases (21.21%) were school-age and adolescence. In different years, the differences of distribution of death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6.90, P=0.009). In all ye ars, the infant had the highest death rate. As the time progresses, the death rate of the infant and young children decreases, while the death rate of the school-age and adolescence increases. Among the diseases caused death, th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as the most common disease (33.94%), followed by hematologic malignancy (31.52%). The difference of distribution of the diseases caused death in different age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Th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as main cause of death in infant, and the hematologic malignancy was the main cause of death in other three agegroups. Within 24 h admission, the 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 (PCIS) had been assessed, 67.49% was critical and 15.48%was extremely critical.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CIS (r=-0.313,P<0.001). Conclusions In the past five years, the mortality in PICU declined year by yea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infancy and hematologic malignancy in non infancy are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children. Admission in critical or extremely critical condition is the reason of early death in hospital.%目的:总结分析近五年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内科死亡病例的主要特点及相关变化。
关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发布时间:2021-05-17T13:16:45.580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6期作者:于祺媛[导读] 分析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因素于祺媛河南省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儿科河南郑州 471000摘要:目的:分析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因素,实施针对性防范措施的主要作用。
方法:本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于2019年4月-2020年6月,科室实施安全因素防范管理措施,将之前在我院住院的50例患儿纳入研究,5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不安全事件发生例数。
结果:两组患儿的不安全事件发生例数P<0.05。
实验组患儿的护理安全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
结论:儿科重症监护室当中,采用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可以减少儿科患儿不安全事件的发生风险,有助于减少由于不安全事件导致的医患纠纷。
关键词:儿科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医患纠纷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是急危重症患儿救治的重要科室,也是护理安全管理最为关键的科室,由于儿科患者年纪较小、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加上患儿病情危重,安全管理能力欠缺,住院期间坠床、非计划性拔管的事件具有较高的发生风险,需要护理人员在工作当中,更多的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
根据既往的研究结论,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工作中极易出现压疮、药物外渗等不安全事件,影响患儿的治疗费用,甚至导致患儿长期的人身损害,这些不良事件的发生往往容易成为医患纠纷的导火索。
为了减少由于不安全事件引起的医疗纠纷,我院逐步探索新型管理模式,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重点对重症监护室的患儿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并且采取了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研究情况进行介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9年4月-2020年6月,本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100例患儿接受本次研究,随机选取实施安全因素管理前收治的50例患儿为对照组,50例实验组患儿接受安全管理措施。
儿童重症监护室意外伤害相关因素分析作者:李宁郭军陈海明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12期【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儿童意外伤害病例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大连市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救治的157例意外伤害患儿临床资料。
结果 3~6岁意外伤害患儿入住PICU比例最高,儿童监护室意外伤害类型及顺位为车外伤、中毒、跌落伤, PICU平均住院日最高的意外伤害类型为车外伤。
结论要降低儿童期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与病死率应以预防为主。
【关键词】儿童;意外伤害;相关因素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院PICU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57例0~14岁意外伤害患者。
意外伤害诊断标准及患者年龄的分期以《实用儿科学》(第7版)为标准。
1. 2 方法资料分析应用统计软件SPSS 13.0,采用χ2检验,以P2 结果2. 1 基本情况①性别:157例中意外伤害患者中男性92例,女性65例,其中车外伤男性37例,女性31例,误服或中毒男性30例,女性23例,坠落伤男性15例,女性8例,其他男性7例,女性6例,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②年龄分布:婴幼儿组(0~3岁)38例(24.20%);学龄前组(3~6岁)78例(49.68%);学龄组(6~12岁)31例,(19.75%);少儿组(12~14岁)10例(6.37%)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 2 意外伤害的类型和PICU平均住院日情况见表1。
3 讨论3. 1 本文数据分析提示因意外伤害入儿童重症监护室的患儿以学龄前组占首位,其次为婴幼儿组,其原因归纳为以下两点:第一,这两组患儿活动范围大不宜看管发生意外伤害几率高。
第二,这两组患儿年龄组低器官发育不完善抗打击能力差,一旦发生意外伤害病情危重居多。
意外伤害发生的类型及顺位为车外伤、中毒、跌落伤,车祸伤比以往文献报道所占比例明显增高,考虑与社会发展及城市机动车明显增多有关。
儿科病房新生儿死亡病例分析发表时间:2013-02-01T09:26:21.8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4期供稿作者:张帆林菁[导读]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死亡原因。
张帆林菁(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儿科福建南平 353000)【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4-0155-02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死亡原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死亡的14例患儿的病历资料,筛选死亡危险因素。
新生儿直接死亡原因排序依次为感染性疾病、肺部疾病、先天性畸形、其他疾病。
结论胎龄小、出生体重低是新生儿死亡的高危因素,死亡高危时段在出生后48h内。
感染性疾病、窒息及其并发症是最主要的直接死因,先天性畸形致死率增高,疾病谱有扩大趋势。
总结分析 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的新生儿死亡病例资料,分析新生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是降低其发病率、死亡率的初步措施[1],以便更有效地降低我院新生儿病死率,提高对危重新生儿的救治能力。
1 临床资料研究对象来源于2009年1月—2010年12月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1685例,其中早产儿689例,足月儿996例,死亡14例,住院病死率0.83%。
2 结果2.1 新生儿死亡性别构成新生儿死亡病例共14例,其中男性 8例,女性6例,男女比例:4:3。
2.2 新生儿死亡日龄构成:新生儿死亡日龄最小的2小时,最大的28d,入院后24 h内死亡5例,24h~7d内死亡6例,7d后死亡3例,生后0~7d内死亡共计7例(50%);日龄7 d后死亡7例(50%)。
新生儿胎龄27-32周3例,32-37周3例,37-42周8例。
2.3 新生儿出生体重1Kg以下1例,1-1.5Kg的2例,1.5-2.5kg的3例,2.5kg以上的8例。
2.4 新生儿死因:前3位的是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胎粪吸入性肺炎,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死因构成比4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血培养,脑膜脓毒黄杆菌1例,溶血葡萄球菌1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肺炎克雷伯菌1例。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摘要】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负责对危重新生患儿提供全面、系统、持续的监护及救治,是挽救新生儿重症疾病的场所,也是护理风险及纠纷发生较多的场所。
根据临床护理经验,我认为,常见的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内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包括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影响、交接、检查、沟通因素、护理人员工作态度影响因素、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意识水平及一定的客观因素等,因此,要加强病区工作制度,规范护理流程,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建立病区管理制度,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基础护理管理,降低不安全因素,减少纠纷的产生。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科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6-0049-02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负责对危重新生患儿提供全面、系统、持续的监护及救治,是挽救新生患儿重症疾病的场所,也是护理风险及纠纷发生较多的场所。
我院根据临床护理经验,由于新生患儿疾病病情变化快,病症急、易反复、易造成高死亡率,在治疗过程中患儿家长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人员稍有不慎,家长极易对护理工作产生不满情绪,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我院根据临床护理经验,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的不安全因素,现报告如下。
1 常见护理不安全因素1.1 主观因素1.1.1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影响因素新生儿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医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还应熟练掌握新生儿病情发生、发展情况的专业基础技能,具备超前抢救意识。
新生儿生病多不能有效表达,因此护理人员除具备上述一般素养外,还要求具备特殊的职业素养,如爱心、耐心、细心等。
如果工作中个别护士作风不严谨,服务不到位,与患儿家长沟通不到位,则易引起纠纷。
1.1.2 交接、检查、沟通因素由于不少患儿是从其他医院或产房、手术室等转入,患儿转往后皮肤有破损、注射部分感染而家长并未发现,入院时不做全面检查也不能发现,易为产生纠纷埋下隐患。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郑立萍发表时间:2018-08-20T14:52:03.437Z 来源:《医药界》2018年2月上作者:郑立萍[导读] 分析与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安全因素,并对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讨论。
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儿共7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患儿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安全因素与相应的防范措施。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泰安 271000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安全因素,并对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讨论。
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儿共7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患儿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安全因素与相应的防范措施。
结果: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主要护理安全相关因素为护理管理因素、护理人员因素以及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因素,针对此类因素进行积极的预防与整改,能够降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差错发生率,并提高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安全。
结论: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由于其特殊性,存在多种安全隐患,因此掌握护理过程中的安全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能够达到降低护理差错的目的。
关键词: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安全因素;防范1前言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在危重症患儿的治疗与抢救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降低患儿死亡率、改善患儿生命质量的重要病房。
对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而言,保证护理安全是决定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避免护患纠纷的重要措施。
由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不允许家属陪护,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更应保证患儿诊断与治疗过程的安全。
本文就该病房的护理安全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具体报告如下。
2资料与方法2.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儿共78例,其中男性患儿共44例,女性患儿共34例,年龄为1个月至12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5岁。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王列;杨永宏;王金会
【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4(33)1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和相关分析,回顾性研究各危险因素对死亡的影响.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低体重、低胎龄、机械通气时机、严重酸中毒、持续高血糖、器官衰竭时间及个数为预测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严重酸中毒、持续高血糖、器官衰竭个数是判断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总页数】3页(P890-892)
【作者】王列;杨永宏;王金会
【作者单位】西安市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西安,710002;榆林市第二医院儿科;西安市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西安,71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2
【相关文献】
1.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 [J], 周炎娟;刘大鹏;李朝辉;范甜;曹孟晨;康文清
2.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J], 刘庆倩;黄锋;沙霞;王鹤;胡氏月;贾浩源
3.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危险因素分析 [J], 李迎
欣
4.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肺炎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危险因素分析 [J], 应金晶;褚锋玮;魏利锋
5.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 [J], 肖菲;董国庆;钟丽华;胡艺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目的:探讨影响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安全危险因素,并以45例接受常规护理患儿为对照组,4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不安全因素防范护理措施患儿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儿存活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
结果:两组患儿存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2.22%,同对照组8.89%对比,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5.56%,同对照组82.22%,明显较高(P<0.05)。
结论: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护理安全因素包括护理人员因素,护理管理因素,患儿及其家属因素及客观因素等,针对各要素采取防范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标签: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安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是医院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危重症患儿救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临床观察发现,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质量同患儿生存率、生命质量甚至生长发育有密切联系,而防止不良事件发生,降低护理差错率,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1]。
在临床中,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存在较多不安全因素,对护理实施具有较大影响,因此需对各因素予以重视,并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2]。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对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安全因素进行总结,并探讨了相应的防范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90例,以45例接受常规护理患儿为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3个月~12岁,平均(3.8±1.2)岁,重症监护时间1~25 d,平均(9.6±2.1)d。
以4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不安全因素防范护理措施患儿为观察组,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3个月~11岁,平均(3.5±1.4)岁,重症监护时间1~21 d,平均(9.1±2.4)d。
医疗纠纷防范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救治危重病患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PICU工作水平与患儿生存率、生命质量甚至生长发育有密切联系。
PICU护理工作难度大、风险性高,存在较多的不安全因素,易引发医患纠纷事件[1]。
如何保证护理安全,防止不良事件发生,降低护理差错率,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2]。
我院分析PICU的护理安全因素,提出相应防范措施,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6年1月-6月收治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88例。
男50例,女38例;年龄2个月~12岁,平均(3.26±1.44)岁;重症监护时间1~23d,平均(10.64±2.37)d。
患儿临床表现为高热不退、败血症、极低体重儿等。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对症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PICU的不安全因素,采取全面防范护理措施。
护理安全因素分析:①护理管理因素:a.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制度操作指导性不强,不能贯穿护理全过程,缺乏道德教育。
b.监控力度不够:缺乏不安全环节管理措施,把关不到位;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如病房中含氧量高,易发生火灾以及漏电等事故;责任划分不明确,未落实“责任到人”,缺乏护理和服务态度质量监督机制等。
c.设备物资管理不完善:基础设施达不到要求,床挡间隙大易导致患儿坠床;医疗仪器配备不足,影响患儿的病情观察;缺少动态脑电图、颅内压、心输出量等监测手段,影响治疗效果。
②护理人员因素:a.专业技术不够精湛,不熟悉精密监护仪器的操作,缺乏临床经验,不能做出紧急判断和处理。
b.缺乏责任心、细心、耐心和爱心,缺少和患儿家属的交流。
c.病历书写不规范,工作交接不到位。
d.作风不严谨,违反技能操作规定,工作态度怠慢,服务状态不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