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预裂爆破增透数值模拟初步工作探讨
- 格式:docx
- 大小:15.38 KB
- 文档页数:2
《超临界CO2气爆致裂低渗透煤体增透特性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紧张和开采难度的不断增加,低渗透煤体的开采成为煤炭工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为了提高低渗透煤体的开采效率和产量,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各种有效的增透技术。
近年来,超临界CO2气爆致裂技术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低渗透煤体的增透研究中。
本文旨在研究超临界CO2气爆致裂低渗透煤体的增透特性,为该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低渗透煤体由于其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导致开采难度大、产量低。
传统的开采方法往往难以满足现代煤炭工业的需求。
超临界CO2气爆致裂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增透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
超临界CO2具有较高的扩散性和溶解性,能够有效地渗透到煤体内部,通过气爆作用致裂煤体,从而提高煤体的渗透性。
因此,研究超临界CO2气爆致裂低渗透煤体的增透特性,对于提高低渗透煤体的开采效率和产量,促进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超临界CO2气爆致裂低渗透煤体的增透特性进行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实验部分:首先,制备低渗透煤体样品,并进行基础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测试。
然后,通过超临界CO2气爆致裂实验,观察煤体在气爆作用下的变化过程和增透效果。
同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压力、温度等参数,为后续的数值模拟提供依据。
2. 数值模拟部分:建立低渗透煤体模型,运用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理论,对超临界CO2在煤体内的扩散、溶解和气爆过程进行数值模拟。
通过模拟结果,分析超临界CO2气爆致裂的机理和增透效果。
3. 数据分析与讨论:对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讨论超临界CO2气爆致裂的影响因素和增透机制。
同时,对比不同条件下的增透效果,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超临界CO2气爆致裂实验,观察到低渗透煤体在气爆作用下的变化过程。
在气爆过程中,超临界CO2迅速渗透到煤体内部,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致裂煤体,形成更多的孔隙和裂缝。
收稿日期:2018?08?22作者简介:杨亮煜(1989-),男,山西襄垣人,助理工程师,从事煤矿瓦斯治理工作。
doi:10.3969/j.issn.1005-2798.2019.02.019CO2爆破预裂增透试验研究杨亮煜(潞安环能股份公司常村煤矿,山西长治 046102)摘 要:影响瓦斯抽采效果的主要因素是煤层透气性,为提高瓦斯抽采效果,常村煤矿实施了CO2爆破预裂增透技术,通过构建ANSYS3D数学模型,研究不同应力下应力波在煤体中的传播范围,分析主裂隙及次生裂隙的发育。
现场实践证明,在抽压应力、爆破应力作用下煤层裂隙发育具有明显差异,抽采纯量显著提高,为常村煤矿瓦斯治理提供了指导。
关键词:CO2爆破预裂;煤层透气性;抽采效果中图分类号:TD23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798(2019)02?0046?02 CO2预裂爆破成缝的机理,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探究,而且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从不同方向上解释爆破裂隙生成、发展、形成的规律[1]。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的潜在因素是由于作业面前方煤体所处的力学状态,即卸压带、集中应力带与原始应力带,集中应力带包括破裂带与弹性带两部分[2]。
处于卸压带时,地应力与瓦斯压力值均小于煤体应力原始值,作为消除突出的防护带存在;位于集中应力带时,径向应力小于原始地应力数值,切向应力大于原始地应力,煤层气体流动性降低,当煤体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时,瓦斯流动受阻难以释放,煤体中存在高压力的瓦斯,一旦暴露就可能导致突出事故的发生[3-4]。
1 CO2致裂增透结构装置与特性1.1 CO2致裂增透装置液态CO2致裂增透技术的主要优点是:致裂威力大、无火花外露、方法安全、效果显著。
液态CO2原料属于常压低温或常温高压产品,具有成本低、运输、存储、使用方便的优点,普遍应用于煤矿瓦斯治理与火灾治理。
CO2致裂增透装置主要由储液管、加热管、释放管、定压泄能片和注液阀等部件组成,如图1所示。
《超临界CO2气爆致裂低渗透煤体增透特性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紧缺和开采难度的增加,低渗透煤层的开采成为煤炭工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超临界CO2气爆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煤层增透技术,在低渗透煤体开采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研究超临界CO2气爆致裂低渗透煤体的增透特性,以期为低渗透煤层的有效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低渗透煤层因其储层物性差、开采难度大,一直是煤炭工业的难题。
传统的开采方法往往效率低下,难以满足生产需求。
而超临界CO2气爆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煤层增透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效果显著等优点,对于提高低渗透煤层的开采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研究超临界CO2气爆致裂低渗透煤体的增透特性,对于推动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采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超临界CO2气爆致裂低渗透煤体的增透特性进行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与方法如下:1. 理论分析: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超临界CO2气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分析其在低渗透煤体增透中的应用。
2. 实验研究:设计并开展超临界CO2气爆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煤体的变化情况,分析超临界CO2气爆对低渗透煤体的致裂效果。
3. 数值模拟: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低渗透煤体模型,模拟超临界CO2气爆过程,分析气爆过程中煤体的应力、应变及裂纹扩展等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超临界CO2气爆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发现超临界CO2气爆能够有效致裂低渗透煤体,增加煤体的透气性和开采效率。
2. 数值模拟结果: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气爆过程中,煤体内部产生较大的应力波和裂纹扩展,有效改善了煤体的渗透性能。
3. 增透特性分析:超临界CO2气爆通过在煤体内部产生高压和高速冲击波,使煤体发生破碎和裂纹扩展,从而增加煤体的透气性和开采效率。
同时,超临界CO2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煤体内部的气体吸附和扩散阻力,进一步提高煤体的增透效果。
《超临界CO2气爆致裂低渗透煤体增透特性研究》篇一一、引言在煤炭开采与开发领域,低渗透性煤体始终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难题。
由于其低渗透性,导致煤炭开采效率低下,资源利用率不高。
近年来,随着超临界CO2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煤体增透方面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研究超临界CO2气爆致裂技术对低渗透煤体的增透特性,为优化煤炭开采和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低渗透性煤体由于其渗透率低,储层中气体和液体的流动受阻,导致开采效率低下。
为了提高煤体的开采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需要对低渗透煤体进行增透处理。
超临界CO2技术因其具有无毒、环保、低成本等优点,在煤体增透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研究超临界CO2气爆致裂技术对低渗透煤体的增透特性,可以为优化煤炭开采和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一)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针对超临界CO2气爆致裂技术对低渗透煤体的增透特性进行研究。
首先,分析超临界CO2气爆致裂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其次,通过实验研究不同条件下超临界CO2气爆致裂对低渗透煤体的影响;最后,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超临界CO2气爆致裂技术对低渗透煤体增透特性的规律。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调研和理论分析,了解超临界CO2气爆致裂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其次,设计实验方案,采用不同参数下的超临界CO2气爆致裂处理低渗透煤体;最后,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出超临界CO2气爆致裂技术对低渗透煤体增透特性的规律。
四、实验设计与实施(一)实验材料与设备实验材料为低渗透性煤体,实验设备包括超临界CO2气爆致裂装置、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煤样取样器等。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1. 制备煤样:取低渗透性煤样进行加工制备,保证煤样的均匀性和可重复性。
2. 设置实验参数: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需求,设置不同的超临界CO2气爆致裂参数,如压力、温度、时间等。
3. 进行实验:将制备好的煤样放入超临界CO2气爆致裂装置中,按照设定的参数进行实验。
液态二氧化碳相变爆破裂纹扩展规律研究及应用液态二氧化碳相变爆破是一种运用物理爆破来对低透气性煤层进行增透的方法,具备安全环保、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通过对井下进行相变爆破,煤体透气性大幅度提高,瓦斯得到释放,工作面突出可能性降低。
同时,二氧化碳对瓦斯的驱替作用,可以有效提高瓦斯抽采水平。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等方法,对液态二氧化碳爆破能量、爆破裂纹扩展机理、爆破裂纹扩展规律以及煤层深孔相变爆破增透效果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结合二氧化碳的相态特性,分析了相变爆破过程的能量变化,利用R-K-S气体状态方程计算了高压气体的膨胀功与相变爆破设备的爆炸能量。
(2)结合爆破理论与断裂力学,分析了液态二氧化碳相变爆破裂纹扩展机理,计算了高压二氧化碳冲击形成的应力波造成的粉碎区、裂隙区范围,根据宏观裂纹的有效应力强度因子,研究了高压二氧化碳作用下裂纹动态扩展机理。
在准静态应力场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高压气体作用下中远区裂纹二次扩展的形成条件。
(3)基于SPH计算方法,建立了煤体气爆损伤模型,模拟了单孔液态二氧化碳相变爆破的爆破过程,研究了煤体气爆破坏机理,确定了相变爆破的爆破半径,得到了爆破过程钻孔周围粉碎区形成、径向裂纹萌生与扩展规律。
(4)利用SPH算法建立煤体气爆数值模型,研究了孔间相互作用爆破裂纹的形成与扩展规律。
结合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得到了双孔爆破合理孔间距。
通过研究控制孔对裂纹的导向作用机理和模拟有控制孔作用的双孔爆破,分析了控制孔对裂纹扩展规律的影响。
根据对不同布孔方式下裂纹扩展规律的分析,梅花形布孔爆破能量分布均匀,降低了爆破能量的重复利用率,减弱了应力集中作用,使得钻孔周围的裂纹能够充分发展,可以取得较好的爆破效果。
(5)通过在龙凤煤矿进行煤层深孔相变爆破增透试验,试验表明,液态二氧化碳爆破具有安全高效、操作简单、无污染,且煤层增透效果显著等特点。
二氧化碳预裂爆破技术研究摘要二氧化碳致裂施工工艺采用二氧化碳致裂器,通过超高压的物理膨胀技术瞬间产生大量气体,将岩石瞬间胀裂开,以达到破碎岩石的目的。
二氧化碳致裂器设备所用的催化剂由二氧化碳液体以及电化学原料配制成,在空气中不产生有害燃烧物,不污染周边环境,不发生爆炸,产生的气体可以直接排入空气中,稳定性高。
解决了传统火工爆破作业在市区作业破坏性大、振动严重、噪音及扬尘污染严重等问题,二氧化碳致裂施工安全环保,降低施工风险,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对社会影响。
关键词二氧化碳预裂爆破技术研究Study on carbon dioxide pre-splitting blasting technologyAbstractXuXiaolingMunicipal Engineering Branch of China Railway 14th Bureau GroupCo., Ltd,Qingdao 266061,China)Abstract The technology of carbon dioxide cracking adopts carbon dioxide cracking device, which generates a large amount of gas in an instant through ultra-high pressure physical expansion technology, and cracks the Rock in an instant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breaking the Rock. The catalyst used in the equipment of carbon dioxide cracking unit is made up of carbon dioxide liquid and electrochemical raw materials. It does not produce harmful burning matter in the air, does not pollute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does not explode. The gas produced can be directly discharged into the air, high stability. It solves the problems of the traditional explosive blasting in the urban area, such as the great destructiveness, the serious vibration, the noise and the dust pollution, etc.Keywords Carbon dioxide, presplitting blasting, technical studies1引言淮河西路(科大五号路至珠宋路)道路工程线路K2+000~K2+180段南侧紧靠2016年完工的居民区,北侧为舍埠林村。
《超临界CO2气爆致裂低渗透煤体增透特性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紧缺和开采难度的不断增加,低渗透煤层的开采技术已成为煤炭工业领域的研究重点。
其中,超临界CO2气爆致裂技术以其独特的增透效果在低渗透煤体开采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研究超临界CO2气爆致裂低渗透煤体的增透特性,为该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低渗透煤层由于孔隙度小、渗透率低等特点,使得煤炭开采过程中瓦斯排放困难、开采效率低下。
而超临界CO2气爆致裂技术通过将CO2加压至超临界状态,利用其物理和化学特性对煤体进行致裂,从而有效提高煤体的渗透性。
该技术具有环保、高效、安全等优点,对于提高低渗透煤层开采效率和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以低渗透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超临界CO2气爆致裂技术,系统研究其增透特性。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选用低渗透煤样,通过加压将CO2加至超临界状态,然后对煤样进行气爆致裂。
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煤样进行表征,分析其孔隙结构、裂隙发育情况等。
同时,通过对比实验,分析超临界CO2气爆致裂前后煤体渗透性的变化。
2. 超临界CO2气爆致裂过程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研究超临界CO2气爆致裂过程中压力、温度、时间等因素对煤体增透效果的影响。
分析气爆过程中CO2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机制,探讨其致裂煤体的原理。
3. 增透特性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研究超临界CO2气爆致裂后煤体孔隙结构、裂隙发育等特征的变化。
分析增透效果与煤体性质、气爆参数等因素的关系,为优化气爆参数、提高增透效果提供依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孔隙结构与裂隙发育分析通过扫描电镜等手段对低渗透煤样进行表征,发现超临界CO2气爆致裂后,煤体孔隙结构得到显著改善,裂隙发育程度增加。
气爆过程中,CO2的物理和化学作用使得煤体内部产生大量微裂纹,有效提高了煤体的渗透性。
2. 增透效果分析实验数据显示,超临界CO2气爆致裂后,低渗透煤体的渗透性得到显著提高。
《超临界CO2气爆致裂低渗透煤体增透特性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紧缺和开采难度的增加,低渗透煤层的开采成为煤炭工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为了提高煤层气的采收率,研究低渗透煤体的增透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超临界CO2气爆作为一种新型的致裂技术,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低渗透煤体的增透处理。
本文将就超临界CO2气爆致裂低渗透煤体的增透特性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煤层气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超临界CO2气爆技术概述超临界CO2气爆技术是指利用超临界状态下CO2的特殊物理化学性质,通过高压注入煤体,形成气爆致裂效果,从而改善煤体渗透性的一种技术。
超临界CO2具有较高的扩散速度和较强的溶解能力,能够迅速渗透到煤体内部,产生强烈的膨胀效应和压力波,从而达到致裂增透的目的。
三、低渗透煤体增透特性研究1. 实验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取低渗透煤样,采用超临界CO2气爆技术进行处理。
通过改变气爆压力、气爆时间等参数,研究不同条件下超临界CO2气爆致裂对煤体增透特性的影响。
同时,采用扫描电镜、压汞仪等手段对煤样进行微观结构分析,以揭示增透机理。
2. 实验结果与分析(1)超临界CO2气爆致裂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气爆能够在低渗透煤体中产生明显的致裂效果。
随着气爆压力和气爆时间的增加,致裂程度逐渐增强,煤体的渗透率得到显著提高。
(2)增透特性分析超临界CO2气爆后,煤体的微观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一方面,气爆过程中产生的膨胀效应和压力波破坏了煤体的原始结构,形成了更多的裂缝和孔隙;另一方面,CO2的溶解作用使得煤体表面产生了一定的溶蚀现象,进一步提高了煤体的渗透性。
此外,超临界CO2的扩散作用也有助于将煤层中的气体和液体物质更好地运移到裂缝和孔隙中,从而提高了煤层的整体渗透性。
(3)增透机理探讨超临界CO2气爆致裂低渗透煤体的增透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气爆过程中的膨胀效应和压力波破坏煤体结构,形成裂缝和孔隙;二是CO2的溶解作用产生溶蚀现象,进一步扩大裂缝和孔隙;三是超临界CO2的扩散作用有助于提高煤层中气体和液体的运移能力。
《超临界CO2气爆致裂低渗透煤体增透特性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紧缺和开采难度的增加,低渗透煤层的开采成为了煤炭工业的重要研究方向。
超临界CO2气爆技术因其对低渗透煤体的高效增透作用而备受关注。
本文针对超临界CO2气爆致裂低渗透煤体进行实验研究,旨在探究其增透特性和机制,为煤炭工业提供新的开采思路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与方法(一)实验原理超临界CO2气爆技术是利用超临界状态下CO2的物理特性,通过特定的致裂设备和工艺参数,将CO2注入到煤层中,通过气体的膨胀和压力变化,使煤体产生裂缝,从而达到增透的目的。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选取低渗透煤样,进行必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分析。
2. 实验设备:包括致裂设备、压力表、测震仪等。
3. 实验步骤:将超临界CO2注入到煤样中,通过控制注入压力、注入速度等参数,观察煤样在气爆作用下的裂缝扩展情况,同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变化。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一)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在超临界CO2气爆作用下,低渗透煤体产生了明显的裂缝,煤体的渗透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同时,我们还记录了实验过程中的压力变化、裂缝扩展情况等数据。
(二)结果分析1. 增透效果:超临界CO2气爆技术能够显著提高低渗透煤体的渗透率,有效改善煤层的开采条件。
2. 裂缝扩展:在气爆作用下,煤体裂缝的扩展与注入压力、注入速度等参数密切相关。
适当调整这些参数,可以优化裂缝的扩展方向和范围。
3. 物理化学性质变化:在气爆过程中,煤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也会发生变化,如孔隙结构、表面性质等,这些变化有助于提高煤体的渗透性。
四、增透机制探讨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我们认为超临界CO2气爆致裂低渗透煤体的增透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压力作用:超临界CO2的高压作用使煤体产生裂缝。
随着压力的释放,裂缝进一步扩展,提高了煤体的渗透率。
2. 气体膨胀效应:超临界CO2在注入过程中,由于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产生气体膨胀效应,使煤体产生更多的裂缝。
co2地质封存引发裂隙岩层形变的数值模拟摘要:地质封存技术(GCS)是一种可控的有效方法,可有助于减轻全球气候变化中碳排放量的增加。
CO2地质封存技术目前已经应用到实践操作中,但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比如充放CO2对裂隙岩层形变的影响。
本文针对这种不确定性,介绍了一种新的基于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CO2封存引发的裂隙岩层形变。
使用Comsol Multiphyics作为建模工具,在该数值分析中建立了理论模型,模拟不同的CO2参数下的场景来检测形变情况。
结果表明:随着CO2增加充放量,岩层形变呈线性增加。
此外,层间阻尼是影响形变的一个重要参数,使用石油地质封存技术封存CO2时,需要注意其他形变因素。
关键词:CO2地质封存,裂隙岩层形变,数值模拟1. IntroductionGeological Carbon Storage (GCS) technology is an effective and controllable method to help reduce the increasing carbon emission in global climate change. With this technology, carbon dioxide (CO 2 ) can be stored and injected into porous rocks and pore fluids in deep reservoir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avoid the greenhouse gas discharging into the atmosphere. Currently GCS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practical operations, such as large-scale CO 2 injection and storage in Sleipner field, North Sea, Europe. However, some uncertain factors must be paid attention to. For example, the deformations of fractures in rocks due to filling the pore space with CO 2 . The deformations can cause permeability andpotential migration of the injected CO 2 . Thus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the deformations of fractures in rocks under CO 2 injection.2. Theoretical ModelIn this study, CO 2 injection deformations of fracture reservoir are simulated by using COMSOL Multiphysics as our modeling tool. In the numerical analysis, we established a theoretical model which is composed of a two-dimensional porous media contains a single vertical fracture in which CO 2 was injected and the pore structures of rock core with internal structures. The fractures are assumed to be perfect and the pressure, displacement and displacement jump fields of the porous media are assumed to be linear elastic. The initial pressure of the porous media before injection is set to zero. In the model, fluid flow and structural movements are assumed to be decoupled. The fluid flow is simulated considering Darcy's law.3. ResultThe result of the numerical analysis indicates an increase of displacement of the fractures as the increasing of CO 2 mass injected into the porous media. The deformations increase linearly with CO 2 mass injection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and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of the fractures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is minimized at the center of the fractures. In addition, the interlayer damping is found to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displacement.4. Conclusions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eformations of fractures in rocks under CO 2 injection can be significantly investiga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a linear increase in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fracture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CO 2 mass, and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of the fractures is located at the center of them. The interlayer damping is found to be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deformations.。
CO2深孔预裂爆破方案CO2深孔预裂爆破方案是一种用于岩石破碎和扩大井壁的技术,也可用于开采煤矿和金属矿产的预裂爆破。
CO2深孔预裂爆破方案相对于传统的预裂爆破技术更加环保和安全,并且可以提高开采效率。
下面是一个CO2深孔预裂爆破方案的示例:一、工程概况本次工程位于金属矿床,目标是对矿体进行破碎和扩大井壁以便进行开采。
矿区地质条件复杂,有大量的岩石和煤层覆盖,需要采取适当的爆破方案进行矿体开采。
二、方案设计1.方案目标本次方案旨在利用CO2深孔预裂爆破技术来实现矿体的破碎和扩大井壁。
2.方案步骤(1)确定钻孔位置和参数根据现场地质情况,确定钻孔的位置和参数,如孔径、孔深和孔距。
(2)进行钻孔使用钻机进行钻孔,保证钻孔的位置准确,并且保持一定的孔底余压。
(3)进行装药根据设计要求,在钻孔中装药,使每个钻孔内的药量均匀。
(4)注入CO2在装药后,通过专用的CO2泵将CO2气体注入到钻孔中,注入后密封钻孔。
(5)进行爆破在预定爆破时间和地点进行爆破,通过点火装置引爆炸药,从而产生高压气体,使矿石破碎。
(6)评估爆破效果检查爆破后的矿石状况,评估爆破效果和井壁扩大情况。
三、工程安全1.总体安全要求在进行CO2深孔预裂爆破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安全标准和规定,确保工程的安全。
2.火灾预防在爆破前,必须对现场进行消防检查,确保没有可燃物,同时设置灭火设备。
3.人员安全爆破现场必须设置警戒线,限制非相关人员进入,同时保证操作人员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4.设备安全爆破设备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四、环境保护1.CO2排放在进行CO2深孔预裂爆破时,必须注意CO2气体的排放问题,采取合适的排放措施,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2.废水处理在进行爆破后,可能会产生废水,需要进行合理的处理,确保没有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3.噪音控制爆破所产生的噪音会对周围环境和居民造成干扰,需要采取噪音控制措施,减少噪音的影响。
《超临界CO2气爆致裂低渗透煤体增透特性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煤炭作为一种主要能源来源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低渗透煤体的开采和利用一直是一个挑战。
近年来,超临界CO2气爆致裂技术被提出作为提高低渗透煤体开采效率的有效手段。
该技术利用超临界CO2的特殊物理化学性质,通过气爆致裂的方式改善煤体的渗透性。
本文旨在研究超临界CO2气爆致裂对低渗透煤体增透特性的影响,为该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实验室实验,探究超临界CO2气爆致裂过程中煤体内部结构的变化;其次,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分析气爆过程中煤体应力分布和裂纹扩展规律;最后,结合实验和模拟结果,研究超临界CO2气爆致裂对低渗透煤体增透特性的影响。
三、实验与模拟结果1.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超临界CO2气爆致裂过程中,煤体内部产生了大量的微裂纹,煤体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在气爆过程中,超临界CO2的渗透作用进一步促进了裂纹的扩展和连通,提高了煤体的整体渗透性。
2. 模拟结果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超临界CO2气爆过程中,煤体内应力分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高应力区域在气爆作用下得到了释放,促进了裂纹的形成和扩展。
模拟结果还表明,裂纹的扩展方向与超临界CO2的渗透方向密切相关,合理控制气爆参数和CO2的渗透路径对于提高煤体增透效果至关重要。
四、增透特性分析根据实验和模拟结果,超临界CO2气爆致裂低渗透煤体具有显著的增透特性。
首先,超临界CO2的渗透作用能够有效地软化煤体,降低煤体的脆性,使煤体更容易产生裂纹。
其次,通过合理控制气爆参数和CO2的渗透路径,可以有效地引导裂纹的扩展方向,提高煤体的整体渗透性。
此外,超临界CO2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得其在煤体内部具有较好的扩散性和渗透性,有助于提高气爆致裂的效果。
五、结论与展望本研究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超临界CO2气爆致裂对低渗透煤体增透特性的影响。
二氧化碳爆破预裂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摘要:为切实保障瓦斯治理水平,满足日渐提升的煤矿业生产计划要求,需在原有基础上配合使用更加专业完善的二氧化碳爆破预裂技术,从根本上提升煤层结构的透气性能,确实保障抽采钻孔抽采效果。
本文就基于此,以二氧化碳爆破预裂技术应用原理为切入点,提出二氧化碳爆破预裂设备结构、技术特征,最后分析二氧化碳爆破预裂技术实际应用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二氧化碳爆破预裂技术;原理;装置结构;实际应用引言:本文以某煤矿工程为例,该煤矿工程巷道设计长度为757.3米、井下标高为700~725米、地面标高为975~1050米。
施工场地周边地形为丘陵山区,无构筑物,巷道掘进期间对地面设施无明显影响。
为从根本上保障工作面掘进水平,做好工作面瓦斯治理工作,工程着重使用了二氧化碳爆破预裂技术,使工作面掘进期间的隐患问题被控制在了最低范围之内。
1.二氧化碳爆破预裂技术原理二氧化碳爆破预裂技术主要就是使用充有液态二氧化碳的预裂机组,将机组安装在打好的煤层钻孔内,利用专用封口装置封口,通过激活预裂组发热装置中的发热材料,加热机组内部液态二氧化碳。
在将机组增压到设定压强值时,预裂组件启动,高压二氧化碳进入到钻孔煤体,使煤体中的裂缝逐步扩大,从根本上提升煤层整体透气性。
由于二氧化碳气体具有亲煤特征,在高压扩散时可以吸附并驱赶煤体中的瓦斯,使瓦斯游离性能增加,井下瓦斯抽采系统的抽采效率与浓度不断增强。
液态二氧化碳受热变成气体后,气体体积是原来体积的600倍左右。
在此膨胀过程中,可能对周边物体产生极大压强。
由于煤层并不具备致密性,天然存在裂缝[1]。
巨大压强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使此些天然裂缝变大并相互连通,使煤层的透气性能得到大幅度改善。
因二氧化碳气体的带压膨胀环节势必会对煤层中吸附的瓦斯产生驱赶作用,有效解决了难抽采煤层透气性能大、瓦斯游离程度低等问题。
二氧化碳爆破预裂技术主要就是利用了气体受热气化与膨胀的原理。
经过实际调查研究发现,二氧化碳气体在31.1℃并加压到7.2Mpa的情况下,能够呈现出液体状态。
CO2预裂爆破增透数值模拟初步工作探讨
一、数值模拟软件现状
目前数值模拟软件较多,在航天、岩土、汽车、化工等领域各有专用,针对现有课题研究,通过资料收集,现统计几种可行的软件,介绍如下:
(1)LS-DYNA:普遍采用的动力学有限元软件,具有炸药模型,爆破算例较多。
(2)FLAC:国内做的岩土的专用软件,采用有限差分法,但未发现爆破相关的模拟算例。
(3)UDEC:离散元软件,适合非连续介质力学计算,但与爆破相关的算例甚少。
(4)RFPA:国产的有限元软件(东北大学),较适合岩土损伤及流固耦合等基础理论研究,有相关算例。
二、课题研究机理简述
压缩气体爆破的机理研究甚少,且相对复杂,而目前国内对固体炸药爆破机理研究较多,有一定的认同度。
现采用人们普遍接受的“两段论”即爆炸冲击波所引起的应力波破碎和压缩气体膨胀做功共同作用理论:压缩CO2瞬间释放高压气体先向煤岩介质传播冲击波,它在孔壁周围形成密集的径向裂纹网(破碎圈),冲击波很快衰减形成应力波,应力波超前对介质深部进行损失,产生新的裂缝。
膨胀气体深入裂缝进行拉伸破坏,致使裂缝扩展、贯通。
三、模拟软件定型
针对以上研究机理,建议进行如下几步模拟研究:
(1)CO2起爆轰击破碎阶段,采用LS-DYNA软件;
(2)膨胀气体准静态做功致裂与扩展阶段,采用RFPA软件。
四、预计模拟计算可得结论
(1)定性指出CO2起爆的应力波/压力传递;
(2)可能实现CO2起爆冲击波破碎煤岩过程;
(3)通过RFPA准静态模拟,可得出单孔压裂与裂缝扩展;
(4)可以模拟多孔/控制孔产生裂隙相互扩展、贯通的影响过程;(5)可能实现低透气性煤层非线性渗流压力梯度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