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61例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185.70 KB
- 文档页数:2
用DHS医治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体会【摘要】目的评价动力髋螺钉(DHS)对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医治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指出应用DHS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等。
方式文献回顾与本组资料相结合,即选取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5月间有完整随访资料、年龄在50 岁以上、应用DHS医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69 例,结合相关文献报导对随访的医治结果进行分析,评价DHS对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医治效果。
结果本组资料随访时刻为7个月~年,随访结果中除1 例手术后21 d头钉拔出、1 例手术后17 d侧板拔出外,余患者骨折皆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刻为13周。
本组按相关标准评定,优29 例(占42%),良37 例(占%),优良率达%。
本组无一例骨折不愈合及髋内翻发生。
结论DHS是手术医治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的内固定物。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手术医治股骨粗隆间骨折初期多偏向非手术医治,这主如果由于一方面该骨折部位为血运丰硕的松质骨,一般皆能愈合,另一方面老年患者在该部骨折前多伴有内科疾患,以往以为手术会增加死亡率。
近来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内固定器械的完善,手术后患者便于护理、可初期活动,并发症和死亡率大大减少,手术医治已渐被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所同意。
咱们应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医治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69 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就文献回顾与本组资料相结合分析的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式—般资料本组选取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5月有完整随访资料的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69 例,其中男58 例,女11 例;年龄52~81 岁,平均59 岁。
左侧38 例,右边31 例。
患者受伤机制:摔伤31 例%),车祸15 例%),骑车10 例%),重物砸伤5 例%),坠落伤8 例%)。
其中58 例为单纯股骨粗隆间骨折,11 例为复合伤。
复合伤中归并同侧肋骨骨折、髋臼骨折、尺桡骨骨折、Colles 骨折各1 例,归并同侧锁骨骨折2 例,归并对侧髌骨骨折1 例,归并颅脑损伤4 例。
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观察DHS治疗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术后康复情况。
方法:对35 例中老年患者使用DHS内固定术后护理结果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骨折均愈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0%。
结论:DHS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配合功能锻炼疗效满意,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生于高龄老年人,平均年龄70岁,多有并发症,脏器代偿功能差,抵抗力及免疫功能低下。
关键词股骨粗隆老年骨折护理资料与方法本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50~65岁18例,66~90岁17例,平均70岁;右侧15例,左侧20例。
伴糖尿病25例,高血压28例。
随访4~11个月,平均6个月。
出院时,CPM被动活动达髋60°,膝90°者26例,81.3%,2个月复诊时,无痛站立28例(87.5%),无痛平地行走20例(78.1%)。
其中独立行走25例,靠支具行走5例。
病因分析:股骨粗隆部是老年骨質疏松的主要部位,骨质强度降低,血运丰富,容易骨折。
引起骨折的主要原因是行走时跌伤,下肢外展或内收位造成骨折。
年老、体弱、多病者发病率较高。
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
诊断依据:外伤后髋部疼痛应怀疑有股骨上段骨折。
病人髋部不能活动。
因出血较多,髋部肿胀、青紫、有压痛。
有移位时髋外旋畸形明显,肢体缩短。
DHS治疗的护理:①术前功能锻炼护理:术前护理牵引带或骨牵引,保持患肢外展,稍内旋位。
牵引带牵引简便易行,容易调节。
牵引重量小于5kg。
要注意防止牵引带边缘压伤皮肤,皮肤可用毛巾垫好,并经常用手指按摩。
②术后护理及功能锻:常规使用抗生素7天以预防感染,低分子右旋糖酐稀释血液防止下肢静脉栓塞。
术后麻醉消失后即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及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
留置尿管者术后第2天拔除,术后24小时如果引流量<50ml可拔除引流管。
术后前3天行下肢静脉循环泵治疗,3~5 天在床上坐起,减少褥疮及肺感染的发生,护士每2小时进行拍背护理;术后第4天起使用下肢被动功能训练器(CPM)行髋、膝、踝三关节的被动活动。
DHS和PFNA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体会(陕西省渭南市中心医院骨一科陕西渭南 714000)【摘要】目的:探讨比较动力髋螺钉(DHS)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用DHS和PFNA治疗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作回顾性分析,从手术时间、出血量、临床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
结果:80例患者在术后获得10~30个月随访,两组(DHS组和PFNA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
两组(DHS组和PFNA组)手术住院期间对比: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PFNA组明显优于DHS组。
随访:髋关节恢复情况及术后离床活动时间进行比较,说明PFNA组优于DHS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比较,说明两组(DHS组和PFNA 组)治疗在骨折愈合时间上无显著差异性(P>0.05)。
结论:DHS和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Ⅰ~Ⅲ型骨折疗效满意,Ⅳ~Ⅴ型骨折PFNA组疗效优于DHS组。
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平均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PFNA组具有明显优势。
【关键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DHS;PFNA【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260-02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又名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低能量损伤,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人均寿命的延长,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概率程上升趋势。
我国目前老人人口约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占亚洲老人人口总数的1/5。
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股骨颈骨折患者高5~6岁,90%发生于65岁以上老人,70岁以上发病率急剧增加。
由于粗隆部血运丰富,骨折后极少不愈合,但甚易发生内翻,高龄患者长期卧床引起并发症较多,病死率为15%~20%[1] 。
直视下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及粗隆下骨折手术体会目的:介绍无C臂X光机条件下DHS(又名加压滑动鹅头钉)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骨折。
方法:直视下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及粗隆下骨折。
结果:本组患者优良率为100%,平均愈合时间为12周左右,无髋内翻及下肢短缩、跛行,未出现螺丝钉穿出股骨头和股骨颈现象。
结论:直视下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满意。
标签:直视; DHS;股骨粗隆;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较常见的骨科疾病,DHS(又名加压滑动鹅头钉)使骨折端通过控制性加压获得稳定性,同时保持良好的股骨颈干角。
DHS的套筒式连接方式能允许断端有一定的压滑活动,是股骨粗隆骨折的常用标准固定方法[1]。
手术多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但C型臂X线机设备昂贵(至少在30万元以上),许多基层医院无力配置。
笔者2004年1月~2008年7月尝试采用直视下DHS 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及粗隆下骨折28例,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8例患者中,男24例,女4例;年龄25~56岁。
骨折按Evans标准分类法,Ⅰ型6例,Ⅱ型18例,Ⅲ型4例。
受伤原因:跌伤20例,车祸3例,高空坠落5例。
1.2 术前准备术前常规置于托马斯架上予以胫骨结节牵引1周左右,积极治疗全身疾病,血糖控制在<8 mmol/L。
并存症多而且症状重的患者,应请内科会诊,必要时请麻醉科医师参加。
1.3 手术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患侧臀部垫高20°~30°,手触摸大粗隆顶点后,以其下约2 cm为起点作髌外侧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约10 cm,纵行切开股外侧肌后暴露粗隆下段,此时股骨颈上部有臀中肌、臀小肌及阔筋膜张肌,可用手指或骨膜剥离器将其与关节囊分离,后侧有梨状肌、闭孔内肌及股方肌等外旋肌,内侧有髂腰肌、股直肌、缝匠肌等,可用同样方法予以分离,这样基本将股骨颈周围以“手指感觉下”暴露,无需切开关节囊、周围肌肉。
DHS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体会DHS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体会【摘要】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因定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00~2006年使用DHS内固定治疗70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62例病例资料。
结果除2例分别于术后第3天,第43天死亡之外,其他60例均获得4~32个月随访,平均23个月。
骨折愈合58例占96.7(58/60)。
内固定失败1例占1.6。
髋内翻2例占3.2。
结论DHS内固定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损伤之一,随着我国高龄人口的增加,发病数渐增。
传统的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护理困难,病死率高。
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近年来多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
2000~2006年左云县人民医院使用DHS内固定治疗70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6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2例,男19例,女43岁,年龄70~90岁,平均82岁。
左侧36例,右侧26例。
骨折类型按AO分类法A1型31例,A2型26例,A3型5例。
受伤的原因摔跌伤46例,车祸伤11例,压砸伤4例,自发骨折1例。
合并损伤8例,合并疾病35例(占56.4),其中心脑血管疾病8例,心肺疾病6例,糖尿病6例,高血压14例,肾功能不全1例。
伤后至入院时间1天以内16例,2~3天38例,4~7天6例,8~15天2例。
1.2 术前准备入院后即行患肢皮牵引或胫骨结节骨牵引完善各项检查,明确诊断。
对合并症请相关科室专业医师会诊处理至允许或能耐受手术的程度。
1.3 手术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在C型臂监视下手术。
取股骨上段外侧切口长约10~15 cm,依次直达股外侧皮质骨,显露骨折部及股骨上段,直视下复位,先以一根导针紧贴股骨颈外侧皮质骨内穿针固定骨折端。
再以一根导针在130°瞄准器引导下沿股骨颈内侧1/3处由股外侧向股骨头方向穿针(注意股骨颈前倾角度),C型臂检查复位及穿针位置准确无误后,以DHS相应骨钻、攻丝沿第二根定位导针打孔后,安装长度适宜之松质拉力螺钉及套筒钢板并固定之。
DHS应用于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体会
王国栋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
【年(卷),期】2011(006)007
【摘要】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68例.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1例内固定物松动致髋内翻后行2次手术,其余术后半年至1年愈合.其中优46例(占67.6%),良17例(占25%),可4例(占5.9%).差1例(占1.5%),优良率92.6%.结论严格掌握DHS手术适应证,规范化操作,提高手术技巧,DHS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总页数】2页(P18-19)
【作者】王国栋
【作者单位】276032,山东省煤炭临沂温泉疗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DHS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64例临床疗效观察 [J], 李世峰;谭婷婷
2.DHS应用于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体会 [J], 戴军;陈尚北;赵金华
3.DHS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52例效果观察 [J], 郭舟桐;牛东生;白志刚;孙玺淳;马军
4.DHS和PFN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J], 闫波;权威;苗晋新
5.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行DHS与PFNA固定治疗的效果观察 [J], 刘勇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HS早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体会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非手术治疗因长期卧床死亡率达34.6%,为尽快使患者康复,恢复行走功能及减少并发症,现多采用手术治疗[1]。
2008年9月~2010年9月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早期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5例,早期功能锻炼,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65例中,男41例,女24例。
<60岁16例,>60岁49例。
受伤原因:跌伤34例,车祸伤23例,坠落伤6例,砸伤2例。
按AO分类法[2]:A1型27例,A2型38例,按Evans-Jensen分类Ⅰ型Ⅰ度4例,Ⅰ型Ⅱ度13例,Ⅰ型Ⅲ度29例,Ⅰ型Ⅳ度19例。
骨盆X线检查,并按Singh指数分级,Ⅲ级11例,Ⅳ级27例,Ⅴ级16例,Ⅵ级11例。
有明确内科系统疾病23例(35%),其中糖尿病5例,高血压病8例,脑血管疾病7例,慢支、肺气肿共3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0.5~5天,平均2.5天。
治疗方法:入院后行胫骨结节牵引或皮牵引,术前准备,会同内科、麻醉科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血糖、高血压等。
采用硬腰联合麻醉59例,全麻6例。
麻醉成功后,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取股骨上端外侧纵切口,显露大粗隆及股骨干上段,C型臂X机透视下行牵引复位,于大粗隆上方钻入3枚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
大粗隆下2cm处,与股骨干成135°角钻入定位导针,经颈到达股骨头,C型臂X机透视检查导针位置满意,用空心钻扩孔,再用组合铰刀扩孔,选比定位导针短约05~1cm的DHS螺钉并拧入,装DHS钢板,将螺钉与套筒钢板间起固定连接滑动加压作用之螺钉拧入,暂不拧紧。
用螺丝钉把侧板固定于股骨干上,最后,祛除临时固定克式针,再把DHS加压螺钉拧紧。
内侧小转子骨块较大不稳定者,以拉力螺钉固定。
术者透视下活动髋关节做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及外旋活动,观察骨折稳定情况。
根据情况放置或不放置负压引流。
术后应用抗菌素1周左右,积极处理切口疼痛,同时鼓励患者做股四头肌锻炼,及膝髋踝主动功能锻炼。
微创DHS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体会发表时间:2012-02-01T16:25:50.9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8期供稿作者:赛吾尔丁杨晓荣汤小斌[导读] 微创DHS的优缺点该术式最大的优点是闭合复位,骨膜外固定,手术不显露骨折端。
赛吾尔丁杨晓荣汤小斌(阿克苏温宿县人民医院骨科新疆温宿 843100)【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8-0141-02近年来骨折治疗以生物学固定为趋势。
以尽量少的手术创伤,恢复并维持骨折部位对位对线,以利于骨折尽早愈合。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近年来主张尽量采取手术治疗。
本院自2008年1月—2010年10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微创植入DHS(动力髋螺钉)方法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15例,临床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6例,女9例;年龄60—87岁,平均(73.45±4.32)岁。
其中摔伤13例,车祸伤2例。
按照Tronzo—Evans分类,Ⅱ型骨折8例,Ⅲ型骨折5例,Ⅳ型骨折的2例。
所有病例术前予下肢皮牵引。
术前检查评估全身情况,均在伤后3—5天内完成手术。
本组6例有高血压。
请相关科室控制血压后手术。
1.2手术方法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平卧位,双下肢置骨科手术牵引床上,先手法整复股骨粗隆间骨折。
C臂机双平面X线检查确认复位,手术部位常规消毒铺巾,患肢外展内旋。
于靠近大转子及股骨头颈上方经皮置入l-2枚克氏针临时维持骨折复位。
于C臂机正位透视下,在体表DHS钢板投照下,选择拉力螺钉导针的最佳进针点,以此点为上端作髋部外侧纵形切口长约5cm。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髂筋束,分离切开股外侧肌。
显露股骨大转子下外侧骨膜,紧贴骨干安放130°导向器,注意保持前倾角,打入导针,经正侧位X线检查确认,导针远端位于股骨头颈距股骨头关节面0.5cm—1.0cm处,测量所用拉力螺钉的长度。
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
结论 DHS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确定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DHS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为老年人常见骨折,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随着内固定技术及围手术期管理水平的提高,更多的学者主张手术治疗,临床上内固定方法较多,但不同术式各有利弊,动力髋螺钉(DHS)是目前治疗此种骨折理想的内固定物。
目的是减少卧床时间,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减低死亡率。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3例,男20例,女43例;年龄54-86岁,平均70岁。
受伤原因:跌伤46例,车祸12例,坠落5例,伴高血压病20例,糖尿病11例,心脏病5例,肺部感染10例,本组多为新鲜骨折,手术时间为伤后1-10天。
1.2 手术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病人取仰卧位,在患肢股骨大转子向远侧作侧方直切口,切开阔筋膜及股外侧肌膜,暴露大转子及其下方10cm长股骨的外侧骨面,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进行牵引、撬拨复位,复位满意后,在大转子顶点下方2-2、5cm水平,用130°股骨颈干角定位器,选外侧皮质前后位的中点,前倾角15°打入2.5mm的克氏针作导引针,C型臂X线机定位,再次确定导针方位及准备固定之滑动钉长度,经滑动钉组合绞刀扩孔和攻丝后,置入滑动螺钉,外接接骨板置于股骨的正外侧,分别打入皮质骨螺钉固定于股骨干。
对小粗隆存在骨折患者,可用1枚拉力螺钉进行固定,对于粗隆间粉碎严重患者,可予以应用钢丝捆扎固定,随后应用DHS进行内固定。
在骨折周围适当作植骨,以利于骨愈合,放置引流。
1.3 围手术期及术后处理患者入院后常规全面桧查,尤其是心肺功能,改善心功能,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控制糖尿病。
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体会【关键词】动力髋螺打【关键词】动力髋螺打;内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近年随着社会人口老年化,社会活动增加,老年人粗隆间骨折呈上升趋势。
目前临床上对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多采用牵引复位和普通钢板内固定及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但术后易发生髋内翻。
我院1998―2003年共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1例,对其中87例采用AO动力髋螺钉(DHS)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7例。
男39例,女48例。
年龄52~88岁,平均655岁。
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16例,Ⅱ型27例,Ⅲ型26例,Ⅳ型18例。
合并糖尿病者19例,高血压病者28例,同时有糖尿病、高血压患者11例,有脑血管病史者9例。
12术前处理控制血糖、血压,胫骨结节牵引,纠正畸形。
13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下,取平卧位,在“C”型臂X线电视下手法复位。
患肢处于内旋外展位,同时抬高患肢,调整股骨颈前倾角,自大粗隆作一向远端的纵形切口,显露粗隆骨折及股骨干近端的一部分,探查骨折的类型及骨折移位的方向,将骨折块解剖复位,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在“C”型臂X光电视透视下,在粗隆下3 cm处,用135°角度导向器将导针打入股骨头颈中下三分之一,用DHS 扩孔器扩孔并攻丝,选合适长度的DHS髋螺钉拧入,使钉尖距关节面1 cm,再用DHS钢板将螺钉固定在股骨干上。
冲洗伤口,放置负压引流条,术后依次关闭切口。
患者在病房第2天就开始在床上进行股四头肌舒缩锻炼及髋膝关节功能锻炼,4 d后坐于床边练习屈髋屈膝。
扶双拐负重活动时间应根据骨折类型、移位程度、骨的质量及内固定质量来决定。
年龄偏大、粉碎性骨折患者下地负重应推迟到4~6周。
2结果本组87例中有80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4~32个月,平均17个月。
骨愈合时间为3~4个月,无骨不愈合及髋内翻畸形,仅2例因年龄较大,术后功能锻炼欠佳,髋关节功能较差,1例术后发生低毒性感染,术后6月再次手术植骨内固定痊愈。
DHS 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386-01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随着老龄化到来,发病率越来越高,老年人常有内科疾患和骨质疏松,伤后长期卧床易导致褥疮、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心肺功能衰竭,常使治疗复杂化,可靠的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预防并发症、抢救生命的关键,我院自2006年以来应用DHS(动力加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63例,效果满意,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3例患者中,男 40例,女 23例,年龄61-85岁,平均68.5岁,其中左侧45例,右侧18例,骨折按Evan's分类,Ⅱ型31例,三型32例。
致伤原因:骑自行车摔伤15例,行走时摔倒45例,被车撞伤8例。
入院时合并糖尿病15例,高血压病10例,有脑血管病13例。
1.2 术前处置行常规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在10Hmmol/L以下,高血压患者术前控制血压;术前30分钟给予抗生素,采用腰椎管内麻或气管插管吸入全麻,病人仰卧于牵引床上,在C型臂X光机监视下牵引复位,透视正侧位见骨折复位满意后开始内固定手术。
1.3 手术方法患侧大粗隆处向下方直切口,长约12cm,切开阔筋膜及股外侧肌,显露大粗隆及下方10cm股骨干,在大粗隆顶点下方2.5cm处安放135°颈干角定位器,保持前倾角15°打入定位针,透视正侧位见导针位于股骨颈下1/3,针尖距股骨头软骨8mm,测量导针长度作为主螺钉长度,经扩孔、攻丝,拔出导针,拧入主螺钉,置入135°角钢板,在股骨干上钻孔,拧入3-4枚螺钉,并按入主螺钉尾钉加压固定。
手术时间40-50min,术中出血约100ml,切口内置引流管,逐层缝合。
1.4 术后处理常规抗炎治疗3-5d,术后给予预防血栓药物治疗5d,术后3d可以坐起,1周后可以进行床上肌力训练,2周拆线出院,4周后床边不负重活动,8周后根据x线骨折愈合情况,有骨痂形成或骨折线模糊者行离床站立及靠步行架行走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