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17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文学常识(梁实秋和梁启超),识记字词;2.学习文章中的外貌、言行、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演讲的一些技能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法、赏析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来整体把握文意、品味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1、体会作者对梁启超的敬仰、赞美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文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2.品评梁任公伟大的人格魅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课前导入清华大学是我们每个学子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有没有同学知道清华大学的校训是什么?(板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大家是不是有点好奇清华大学为什么要选取这八个字定为校训呢,我来给大家说说这个校训的来历。
在1914年冬,梁启超先生接受清华大学的邀请,来到清华大学讲学,讲题为《君子》,他就引用了《周易》中“乾”、“坤”二卦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地,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即是以此二卦辞激励清华学子发奋图强、增厚美德。
这次讲演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清华学子,荟中西之鸿儒,集四方之俊秀,为师为友,相蹉相磨,他年遨游海外,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所谓君子人者,非清华学子,行将焉属?虽然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今日之清华学子,将来即为社会之表率,语默作止,皆为国民所仿效。
设或不慎,坏习惯之传行急如暴雨,则大事偾f èn 矣。
深愿及此时机,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异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底柱,则民国幸甚矣。
”这些都体现着梁任公先生对学子的殷殷期盼,虽然我们现在还不是清华学子,但作为青年学子我们都可以用此来勉励自己。
一段简洁的文,一个简单的人——《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及反思罗婕一、教学设想1.单元设置《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是写人记事散文单元的最后一篇选文。
单元学习要求是能透过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
我对这一要求的理解是通过学习,让学生能体悟到写人叙事并不是对事情、人物单纯、平面的叙述描写上,应该是通过对事情、人物的叙述、描写,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或观点,换句话说也就是写人叙事在选材中时要紧紧围绕自己最想表达的那一核心情感上的。
另外,这一要求也恰恰是对高中学生写作文的一个提升方向。
2.学情分析写人记事散文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也不能说是熟悉。
不陌生是因为在初中阶段学生学过《背影》、《我的母亲》、《我的老师》、《枣核》等叙事散文,说不熟悉是因为一般情况下“写人记事散文”这一概念在初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更多的是看成记叙文来讲,学生对记叙、描写的方法应该是有所了解的。
因此,在高中阶段就应对散文这一文体特征要更强调,让学生明白叙事散文中叙事的意义。
3.文本分析郑桂华老师在《散文教学内容开发的路径与原则》一文提到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要有“辨体”、“识人”、“断文”、“定点”四个步骤。
在这一理论的提示下,我对文章进行了分析思考。
“辩体”:这是一篇典型的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集中笔墨写了在一次演讲中所感受到的一个真实的梁启超;“识人”:梁实秋先生认为散文的美,美在恰当,不应有太多枝节,太繁冗的,有“割爱”的主张理论,他的散文风格简洁淡雅;“断文”:一次演讲,就让梁实秋终身念念不忘,让惜墨如金的他为此写过三篇文章,足以见得梁启超在他心中的地位。
梁实秋在文中两次提到这是一篇动人的演讲,他被梁启超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哪到底是怎样的魅力呢,这就值得探究。
另外,这篇不足千字短小而精彩的文章恰恰体现出梁实秋本人的散文主张。
“定点”:根据以上分析,联系自身的教学特点,我将教学内容确定为品人之“简单”及文之“简洁”,设计的话题就为“一段简洁的文,一个简单的人”。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作者简介(二)人物轶事率直,独特证婚词寄爱徒徐志摩是梁启超的爱徒,梁启超爱志摩,在婚姻问题上又怨志摩。
在他看来,徐志摩遗弃发妻已是大逆不道,追求林徽因不成之后,又去爱朋友的夫人,那是大逆不道之最了。
徐志摩之父提出两个条件应允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一是必须请梁任公证婚,胡适做媒人;二是结婚费用自理。
梁启超本来不答应为他们证婚,无奈胡适苦苦相求,又实在是师生关系难舍,只好答应做证婚人,但是说明婚礼上他讲什么由不得外人。
1926年10月3日,徐志摩、陆小曼的婚礼举行,宾客如云,连陆小曼的前夫王受庆也送来了贺礼。
事前,徐志摩和陆小曼的恋爱事迹已经传得沸沸扬扬,这一天总算是好事多磨有了结果,而且梁启超亲自证婚,让朋友们为徐志摩松了一口气。
在众宾客的期待下,梁启超发表证婚词:“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你们二人都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
以后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
”婚礼上徐志摩、陆小曼自是羞愧难当。
礼堂里鸦雀无声,梁启超说完证婚词后很久宾客们才从惊愕中清醒过来,不过他们心里皆非常佩服:这才是梁任公,秉正率直。
事后,梁启超说:我平生演讲无数次,唯有这一次最为特别。
徐志摩说:我听了先生多少次课、谈话,唯独这次最铭心刻骨。
(一)背景链接1922年3月,梁启超应清华文学社的邀请,在清华学校作了《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的专题演讲。
本文即是梁实秋对这次演讲的记述。
课文题目为“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二)博览悦读对梁任公先生的爱国情的解读一、引用《桃花扇》的部分内容。
关于此点,一般理解为梁任公演讲感情投入得深,感情充沛而已。
那么,梁先生为什么演讲到此处“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呢?文本中引用的《桃花扇》的部分内容是左良玉在听到崇祯帝上吊而死的消息时悲痛万分而唱的一段曲词。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9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理清思路,培养学生感悟、分析文章的能力和边阅读边标注旁批的好习惯。
2、课外搜集梁启超事迹,感受他的人格魅力,学习梁启超先生的优秀品格。
2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具备最基本的鉴赏能力,读解文本的“语表层”已经没有很大的困难。
但是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学作品的积累还是不够,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必须考虑的是如何补充讲解维新变法、云南起义、《箜篌引》、《桃花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历史与文学知识,这对于学生的正面鉴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3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2、学习如何在叙事中加入自己的感受和的写法。
3、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如《箜篌引》《桃花扇》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激发学生想象,体会人物演讲时的形象,进一步了解梁任公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语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这是我国近代的一位大学者所说的,同学们知道这位学者是谁吗?
学生明确:梁启超。
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梁实秋穿越时空来领略梁启超先生的演讲风采。
(板书题目: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
二、介绍梁任公和作者
1、这里的梁任公就是梁启超。
有谁了解梁启超的情况吗?。
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内容和解析:1、内容:本文在写人记事上很有特点。
文章选取一次演讲的几个片段,生动地展现了梁任公先生演讲的独特而又精彩的地方,语言简约,意味深长,并把对老师的敬爱、仰慕的真挚情感融入叙述描写中。
2、解析:本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品读梁任公身上的人格魅力,并借鉴作者写人记事上的精巧之处。
二、目标及解析:1、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2、学习加旁批的阅读方法3、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2、解析(1)本文在写人记事上很有特点。
要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学习加旁批的阅读方法。
(2)本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品读梁任公身上的人格魅力,并借鉴作者写人记事上的精巧之处,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三、教学诊断1、在采用赏析法讨论法朗读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中要注意度,要引导学生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2、本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品读梁任公身上的人格魅力,并借鉴作者写人记事上的精巧之处,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为了加强学生对课文理解,帮助学生克服在理解课文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本节课准备在计算机的支持下,运用多媒体课件。
全方位收集背景资料,创设教学情境,以期拓展学生视野,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二)、教学情景1、导入:问题1:同学们有听演讲的经历吗?大家能从演讲中看出演讲者的性格特点吗?梁实秋就可以做到,他从梁任公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活画出梁任公的性格特点。
同学们学过历史一定知道梁启超是个在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有哪位同学能为老师介绍以下他的政绩呢?(戊戌变法云南起义与康有为并称“康梁”公车上书)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认识一个真实而活生生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要读读梁实秋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板书课题)2、作者简介(学生应明确记忆作家时从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原名:梁治华成就: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作品:《雅舍小品》(续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莎士比亚全集》《远东英汉大辞典》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梁任公及其作品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3、七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查字典解决不确定的字词读音,并思考:问题2:文章记叙了梁启超的哪些情况?问题3:他的演讲给听众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1)齐读生字词戊(wù)戌(xū)叱咤(zhà)莅(lì)临迥(jiǒng)异精悍(hàn)激亢(kàng)箜(kōng)篌(hóu)酣(hān)畅蓟(jì)北(2)回答思考问题A明确:音容笑貌学者风度B明确:深刻印象从课文中找原句①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精选2篇)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教法与学法、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说课。
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的第9课。
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性的散文,也是略读课文,它围绕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选取了几个给作者深刻印象的片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表现了梁启超先生平凡之中的不平凡,语言简练风趣,篇幅短小精悍,感情真挚自然。
学习本文,有助于学生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
二、说学情高一的学生对梁启超已相当熟悉,文章所表现的生活中的梁任公形象以及风趣的语言无疑会引起他们极大地阅读兴趣。
与之前的《纪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相比,本文篇幅短小、线索清晰,也更易于学生把握和理解。
但是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对文章开掘不深,浅尝辄止。
三、说目标根据教材、学情及课标要求,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表达交流能力。
2、学会从多角度描写人物的方法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圈点批注,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知大师的人格魅力,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塑造自我美好心灵。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①揣摩语言,把握梁启超在性格、气质和修养上表现出的特点;②从字里行间的叙述中,把握作者对梁启超的感情。
难点:学习本文选取典型片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表现人物的描写方法。
五.说教法和学法教法:1、问题引导法;2、交流讨论法;3、点拨法。
学法:1、自主学习法——搜集资料、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2、勾画圈点法——勾出文中的重点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3、合作探究研讨法——交流讨论,共同研读。
四、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看过央视的《百家讲坛》吗?许多优秀学者在节目中通过精彩的演讲,展示了深厚的学术修养和儒雅的学者风范,闻名全国。
即使在十年动乱期间,面临随时有可能被上纲上线,被扣上“反革命”帽子的危险,面对妻子被批斗,被抄家,及同胞三姐被迫害致死的一桩桩精神折磨,邓稼先依然百折不挠地忘我工作。
邓稼先之所以百折不挠地忘我工作源于他有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有一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敬业精神。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岳飞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
——李希仲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谦逊( ) 精悍( ) 景仰( )酣畅( ) 弥漫( ) 箜篌( )(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我常年在江北采访,这次来到江南水乡,很喜欢喝绿茶的我,在此地能喝到最地道的碧螺春,纯属采访中的________(偶然/偶尔)(2)现如今,不少人利用双休日进行集中健身,以弥补平日里的锻炼不足。
但最新一期的美国《塑性》杂志指出,________(偶然/偶尔)运动会更伤身,其程度无异于暴饮暴食。
【答案】(1)偶然(2)偶尔2.启迪·启发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这些经验________(启发/启迪)我们,在制定住房政策时要用长远的眼光,将住房建设和住区建设有机结合,为下一步住房体系的发展做好铺垫。
【答案】ד风和日丽”意思是和风习习,阳光灿烂。
形容天气晴朗暖和,一般用于春天,不能用于冬天。
[常识·速览][识作者]学贯中西的雅人——梁实秋简介梁实秋,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原名治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
191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
1923年留学美国。
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主编《时事新报》副刊、《中央日报》副刊等。
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社,一度主编《新月》月刊。
1949年后曾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
(一)作者简介
(二)人物轶事
率直,独特证婚词寄爱徒
徐志摩是梁启超的爱徒,梁启超爱志摩,在婚姻问题上又怨志摩。
在他看来,徐志摩遗弃发妻已是大逆不道,追求林徽因不成之后,又去爱朋友的夫人,那是大逆不道之最了。
徐志摩之父提出两个条件应允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一是必须请梁任公证婚,胡适做媒人;二是结婚费用自理。
梁启超本来不答应为他们证婚,无奈胡适苦苦相求,又实在是师生关系难舍,只好答应做证婚人,但是说明婚礼上他讲什么由不得外人。
1926年10月3日,徐志摩、陆小曼的婚礼举行,宾客如云,连陆小曼的前夫王受庆也送来了贺礼。
事前,徐志摩和陆小曼的恋爱事迹已经传得沸沸扬扬,这一天总算是好事多磨有了结果,而且梁启超亲自证婚,让朋友们为徐志摩松了一口气。
在众宾客的期待下,梁启超发表证婚词:“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你们二人都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
以后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
”
婚礼上徐志摩、陆小曼自是羞愧难当。
礼堂里鸦雀无声,梁启超说完证婚词后很久宾客们才从惊愕中清醒过来,不过他们心里皆非常佩服:这才是梁任公,秉正率直。
事后,梁启超说:我平生演讲无数次,唯有这一次最为特别。
徐志摩说:我听了先生多少次课、谈话,唯独这次最铭心刻骨。
(一)背景链接
1922年3月,梁启超应清华文学社的邀请,在清华学校作了《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的专题演讲。
本文即是梁实秋对这次演讲的记述。
课文题目为“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二)博览悦读
对梁任公先生的爱国情的解读
一、引用《桃花扇》的部分内容。
关于此点,一般理解为梁任公演讲感情投入得深,感情充沛而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