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外加剂(一)减水剂》课件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2.32 MB
- 文档页数:55
中美关系的历史及发展趋势浅议摘要:中美关系是当前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对世界局势产生重要影响.中美双边关系的不断向前发展是必然的,争端与摩擦也是不可避免的,但鉴于双方的现实状况和国际的大背景,相当的一段时期内不可能有大的冲突。
应该说,中美关系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总趋势是充满希望的.关键词:中美关系世界局势历史发展新时期战略伙伴合作台湾问题国家利益正文:美利坚合众国是一个疆域辽阔,地区差别很大的国度,面积约为欧洲的3/4.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多民族统一国家,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一个是当今世界的头号强国,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个国家之间碰在一起,会有着怎样的历史和发展前景呢.一.近代的中美关系(公元1844年——1949年)1.1844年,美国驻华公使乘中国满清政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失败、惧怕洋人之机,在广东澳门附近的望厦村逼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从中获取大量利益。
这可以说是中美两国最早的一次直接交往.2.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美国驻华公使以从中为清政府与英法联军调停为名,伺机获得清军情报,并为英法侵略军出谋献策。
3.1899年,美国继1898年美西战争夺取菲律宾和关岛之后,来到中国,为获取西方列强在中国取得的侵略权益,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张利益均沾,共同侵略中国。
4.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美国是其中之一,《辛丑条约》许诺:赔给侵略者白银4.5亿两,美国人用这笔赔款办教育,在北京创立了“燕京大学”即清华大学,主观上是进行文化渗透,文化侵略,培养中国本土高层次的亲美人才,为美国的进一步侵略打下基础,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为中国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5.国民党统治期间,中美关系较为和睦.为了阻止、防范日本独霸中国,美国曾劝说张学良东北易帜,协助蒋介石统一中国。
在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8年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曾向中国提供大量军用物资,并派陈纳德将军带领航空飞行大队赴华与中国军民并肩作战,电影《黄河绝恋》既是其真实故事的写照.抗战胜利后,支持国民党打内战,给钱给枪炮,协助其占领战略要地,送其战略物资,派谴军事顾问团,同时,还以国共内战调停者自居,为国民党赢得主动和时间。
混凝土外加剂的原理一、引言混凝土外加剂是指在混凝土中添加的各种化学物质,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或增强混凝土的特定功能。
混凝土外加剂可以根据其作用和用途分为减水剂、增稠剂、延缓剂、早强剂、减缩剂、防水剂、防冻剂等。
本文主要着重介绍混凝土外加剂的原理。
二、减水剂1. 原理减水剂是指在混凝土中添加的一种化学物质,它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同时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工作性,并减少混凝土的收缩率。
减水剂的主要原理是通过表面活性剂作用于水泥颗粒表面,降低水泥颗粒间的表面张力,使水泥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从而使混凝土的黏着性和表面张力降低,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工作性。
2. 分类根据减水剂的化学组成和作用机理,可以将减水剂分为有机减水剂和无机减水剂两种。
有机减水剂的主要成分是高分子化合物,通过与水泥颗粒表面结合,降低水泥颗粒间的表面张力,从而达到减水的效果。
无机减水剂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或硫酸铝等无机盐类,通过改变混凝土中离子浓度的平衡状态,使混凝土的水泥凝结速度加快,达到减水三、增稠剂1. 原理增稠剂是一种能够增加混凝土黏度的化学物质,它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并减少混凝土的渗漏和分层现象。
增稠剂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在混凝土中形成一层黏性薄膜,从而提高混凝土的黏度和粘度,形成均匀的混凝土结构。
2. 分类根据增稠剂的化学组成和作用机理,可以将增稠剂分为有机增稠剂和无机增稠剂两种。
有机增稠剂的主要成分是高分子化合物,通过在混凝土中形成一层黏性薄膜,从而提高混凝土的黏度和粘度。
无机增稠剂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类,通过在混凝土中形成一层硅酸盐凝胶,从而提高混凝土的黏度和粘度。
四、延缓剂1. 原理延缓剂是一种能够延缓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化学物质,它可以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延长,从而减缓混凝土的凝结速度,并提高混凝土的可加工性和可调性。
延缓剂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减少水泥与水的化学反应速度,从而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根据延缓剂的化学组成和作用机理,可以将延缓剂分为有机延缓剂和无机延缓剂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