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_公民凯恩_中场面调度对人物塑造的作用_王莹莹
- 格式:pdf
- 大小:2.35 MB
- 文档页数:3
现代电影经典——《公民凯恩》分析第一节《公民凯恩》与现代电影变革电影欣赏电影《公民凯恩》赏析现代电影经典【学习目标】主要介绍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经典影片《公民凯恩》,通过影片的叙事结构分析和镜头语言的分析,了解《公民凯恩》把经典写实主义发展到了最高程度。
【基本要求】通过学习明确影片的复杂叙事结构线,了解影片的镜头语言运用:景深镜头,隐喻镜头,长镜头,蒙太奇。
内容提要:一、威尔斯与《公民凯恩》二、《公民凯恩》分析1、内容分析2、叙事结构分析3、电影技巧分析(1)长镜头和景深镜头的运用(2)蒙太奇的运用三、《公民凯恩》的特质一、威尔斯与《公民凯恩》奥逊?威尔斯简介奥逊?威尔斯出生于1915年,20岁以前就出演舞台剧,20岁任“水星剧院”导演。
后来以CBS广播网制作广播剧。
1939年的《大战火星人》引起轩然大波,知名度大大提高。
不久后雷电华聘请他任导演兼制片人,给予无限权力。
制作出电影史上最伟大的作品。
一、威尔斯与《公民凯恩》《公民凯恩》奖项本片获1942年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1977年美国电影学会评选“美国电影10大佳作”中本片名列第二;英国电影刊物《画面与音响》每隔十年的史上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评选中,威尔斯和《公民凯恩》几乎总是双双位居第一。
二、《公民凯恩》分析(一)《公民凯恩》内容:又名《大国民》,是一部传记体影片,影片以一位报业大亨凯恩之死揭开了序幕,并通过他的人生经历和事业的兴衰史,见证了一桩资本主义神话下的复杂真相。
《公民凯恩》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体现了独特的新颖性,因而被看成是世界电影史上的一次重要实验和创新之作。
被视做"电影史上十大影片"当之无愧的冠军和头号经典。
二、《公民凯恩》分析(二)叙事结构:在电影的叙事手法上,《公民凯恩》打破了以往电影顺序的线性叙事的手法,采用了非线性的多元叙事结构,运用倒叙和插叙的叙事技巧,多角度、多单元地去表现人物,使人物更为立体鲜活,从而成为现代电影和传统电影的分界线。
《公民凯恩》影片分析束星3101807013 动画1001公认的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公民凯恩》是鬼才奥逊·威尔斯在26岁时编导演制的银幕处女作。
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在任何一座褒奖电影成就的凯旋门上都占有显著的位置电影艺术的“开山之作”,现代电影与传统电影的历史转折点。
正是这部影片《公民凯恩》被人们视为心灵的咖啡。
《公民凯恩》的挑战性,主要体现在它对传统电影审美观念的大胆突破,威尔斯开拓创造出一种独具新意的多视角的现代叙事结构。
《公民》是一部按照现代叙事常规拍成的影片,从不同观点讲故事,由五个人向观众介绍凯恩,从凯恩去世揭开序幕,由记者汤姆逊围绕"玫瑰花蕾"而进行的采访,引出五个人物的不同回忆。
这些回忆错综地呈现出凯恩人生历程的不同阶段以及凯恩性格的不同侧面;而这个回述,又分别带有叙述者独特的感情烙印(或憎或爱)以及他们各自的主观评价。
这样,以情节的因果链作为主轴的传统叙事模式便被打碎了,时间序列也被打散了,故事被分割成若干若断若续的片段,同一个事情有时又从不同的人的视角给予重述和剖析。
正如奥逊*威尔斯所说的那样:"关有关于他的说法的全部总和予以推测。
"这就给观众的思考留下了比较自由而宽广的空间,而这恰恰正是《公民凯恩》这部影片在艺术处理上最富于现代意味的特征。
因此,《公民》的结构和角度是复杂的。
结构是纵横交错的。
使用闪回的动力是临终前说的"玫瑰花蕾!"一个叫汤姆逊的记者想探究出这个字眼的秘密。
因为从公开的历史中找不到线索,所以这部影片有象侦探故事式的结构。
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这部影片的一个关键在于理解这部影片的叙事上的基本动机,从"玫瑰花蕾"的真实含义中来了解凯恩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整部影片的叙事正是在于展示这样一个了解的过程。
影片中有不少关于凯恩的断语:一个不折不扣的共产党、一个只爱自己而没有信念的人、一个法西斯主义者、一个和平主义者。
[观后感]公民凯恩影评(精选6篇)公民凯恩影评公民凯恩影评(一):《公民凯恩》观后感《公民凯恩》作为一部制作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影片,它的经典地位是后世诸多制作精良的影片所不可企及的,时至今日还能在影史排行中位居榜首,能够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一部堪称“教科书”式的影片。
影片《公民凯恩》讲述了美国报业大亨查尔斯·凯恩的一生,由凯恩之死揭开序幕,记者汤姆逊开始调查凯恩临终时所说的“玫瑰花蕾”。
他去查看凯恩的领养人撒切尔的日记,得知凯恩幼年即离开了父母,虽然获得了大笔抚养费但是凯恩并不开心;然后汤姆逊找到凯恩早年板报的合伙人伯恩斯坦得知了凯恩的发家之路还有感情生活;依然没有关于“玫瑰花蕾”的消息,汤姆逊又去找李兰,李兰是凯恩以前唯一的朋友,但之后李兰无法忍受凯恩的独断而离开,在李兰回忆中凯恩的婚姻事业都开始走下坡;最后汤姆逊找到凯恩的第二任妻子苏珊,苏珊也因无法忍受凯恩的自我专断而离开了凯恩。
凯恩至死都是孤身一人,而汤姆逊最终也没能明白“玫瑰花蕾”的含义。
直到最后在大火中,我们看到凯恩童年的滑雪板,上面写着“玫瑰花蕾”。
由“玫瑰花蕾”开始,跟随着汤姆逊追忆了凯恩的一生,线索明晰,完成了对人物一生的精炼概括,其描述方式夹叙带议,有来自报纸媒体还有熟悉凯恩的人的所表达的对凯恩的看法,由此为我们呈现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凯恩的形象:这是一个童年不幸的人,他有钱有权却难得拥有爱,想爱别人却使爱成了伤害,在别人看来他是一个只在乎自己的专断的独裁者。
此外影片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是带给给观众的一个视角,影片中的所有人都无法理解凯恩,但是最后我们理解了,凯恩一向念念不忘的“玫瑰花蕾”就是他的童年和母亲在一齐的时光。
《公民凯恩》是一部完整的人物传记影片,有记录有评价,将一个人的一生囊括进两个小时,信息量巨大且高度集中,而并无杂乱无章之感,可见奥逊·威尔斯在戏剧化表达方面的独到功力。
按照布莱克·斯奈德在《救猫咪》一书中所提出的故事结构图分析这部影片——不明白布莱克当初在撰稿时是不是以《公民凯恩》为参考的——《公民凯恩》的故事结构竟然几乎与布莱克的结构图丝毫不差,简直是剧本写作的完美范本。
《公民凯恩》的叙事视角与主题解读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南省2014年度社科联省经团联调研课题“河南动漫产业集群模式培育和发展研究”(项目编号:SKL_2014_1695)。
美国著名导演奥逊?威尔斯是世界电影领域内的天才导演,他创作的电影作品具有巨大开拓性,不但揭开了现代电影发展史的序幕,并且也为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的纪录主义电影理念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时至今日,他所创作的电影《公民凯恩》依旧是诸多电影创作者汲取精华、学习拍摄技巧的范本,也是全世界电影艺术宝库的巅峰,给予了我们丰富真实的电影视听感受与思想感悟。
一、独特的叙事视角电影《公民凯恩》对于传统“经典好莱坞”的叙事方式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将原有的时空结构与以情节因果关系为线索的传统叙事模式打破,而是追寻了一种开放式的视角诠释方式,开拓了多视角主观叙事的新格局。
导演运用了与主人公凯恩一辈子有紧密联系的五个人:切尔、伯恩斯坦、李仑德、苏珊与雷蒙的主观视野来回忆了自己心中凯恩的形象,因此组成了主人公完整的一生。
这部作品可以算得上是一部具有多视角的主观叙事结构的作品,也是一部呈现出时空交错结构的影片。
这部作品主要有两大时空构成,一个是组织时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现实世界;其次是插入时空,也就是过去的时空。
这样时空交错的电影结构就像是我们平时吃的冰糖葫芦:插入时空的场景,有着类似梦境、奇幻的场面,就像是冰糖葫芦上的一个个山楂;而组织时空的场面,就像是冰糖葫芦上面的竹签子,将一个个山楂串联起来。
电影中,记者汤普逊为了去了解“玫瑰花蕾”的真相,专门去走访了这五个人物,也就是电影作品的组织时空。
而不断穿插着几个人回忆的场面,就是插入时空。
导演不断运用时空交错的结构,将现实世界与过去的时空穿插在一起,不断交替出现,让观众看到错综复杂的脉络。
电影中不断出现闪回的画面能够进一步拓展时空的相关概念,表现出富有多层次的电影世界时空。
《公民凯恩》借助不断出现的交错时空片段有利于推动电影整个情节的发展,使不同的片段紧密联系在一起,衔接巧妙,有利于对主人公的描述更加完整,也可以为观众们生动地刻画出传奇般的人物凯恩。
影评范文精选3——《公民凯恩》《公民凯恩》是一部在美国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影片描述了凯恩跌宕起伏一生,这是特定年代中一个普通人的一生,也是一个不普通的一生。
凯恩的童年相当贫穷,却充满了真诚的爱,而一笔意外的财富却带他走向了不同的人生。
他在大都市中长大,发迹致富,又涉足政界,成为风云人物。
他因与总统的侄女结婚而青云直上,又因与歌女的桃色事件而导致政治生涯的一败涂地。
他晚年隐居于豪华的庄园中,但因第二任妻子的离开而过着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孤寂生活,他一生辉煌,却在孤独寂寞中结束了传奇而又曲折的一生。
(艺航教育整理QQ:764918690)影片以“玫瑰花蕾”这一悬念开头,通过不同的人物回忆,从不同的角度详细描述了凯恩性格的各个侧面,从而塑造出了一个复杂的、矛盾的、多面的、完整的人物形象。
在凯恩经纪人塞切尔的回忆手稿中展示的是凯恩致富的过程,并认为“他是一个没有原则,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的人”;凯恩的同事伯恩斯坦讲述了他生气勃勃的奋斗精神,认为他是正直的;凯恩的好友李兰特叙述了他的个人生活,认为他才智卓越,却没有信念,心中只有自己;凯恩的第二任妻子苏珊回忆了他俩之间的情感生活,揭示了他对爱的追求以及极度的自私和强烈的占有欲;凯恩的管家雷蒙讲述了他最后几年的孤独和痛苦。
影片用五个人的眼光来表现凯恩,他们每个人看到的都只是凯恩的一个侧面,是真实的,又是片面的,但正是这些不同的,甚至是矛盾的侧面,才使银幕上的凯恩成为了一个内涵丰富,血肉丰满,个性鲜明的立体形象。
通过这五个与凯恩关系紧密的人的描述,让我们看到了凯恩性格中的矛盾的各个侧面,如,他反对自己作为股东的“大都会”公司对人民的剥削,被金融家塞切尔认为“其实是一个共产党员”,但他独行专断,又被认为是一个法西斯;他特意为苏珊建造了芝加哥歌剧院让其演出,却又在所有的报纸上用最犀利的言词批评她的表演;他辞退了李兰特,却又送去了两万五千元的支票;他渴望爱,却又亲手摧毁了爱……凯恩的这种矛盾性格造就于所处的那个时代,同时也体现了那个时代。
影视传播第 4 卷 总第 094期 45一、空间设计空间是任何事物的存在方式。
影视艺术也不例外,电影空间的存在形式是镜头,是由不同形态的镜头组合而成的,所以说电影空间又叫做镜头空间。
导演在电影的空间设计中可以通过人物之间的距离来展示人物的关系,在《公民凯恩》中威尔斯仅仅使用几个镜头就表现了凯恩和第一任妻子的关系由热恋到关系破裂,起初两个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很近,此时两人因为爱情刚刚结婚感情正好,到了后来凯恩一心忙于事业,冷落了妻子,两个人的空间距离变大,表现两人感情出现危机。
导演在电影中设计的空间关系表达人物之间的关系。
电影的叙事空间都具有一定结构,《公民凯恩》这部作品就采用了交错式空间结构的外部空间结构形式来进行叙事,影片根据记者的采访,从五个与凯恩有密切关系的人口中来还原凯恩的人物形象和相关事迹,现在和过去的叙事空间不断地交错,多个叙事空间交错进行。
巴赞提出的长镜头理论,他主张运用景深镜头来进行叙事,所以在他推荐的《公民凯恩》中纵深镜头的使用肯定有其过人之处。
威尔斯在导演《公民凯恩》时多次使用纵深长镜头来拍摄,纵深的空间处理带给观众更多的信息量,同时打破了影视作品的画框,拓展了画外空间。
这一镜头中凯恩妈妈和撒切尔位于前景,凯恩的爸爸位于中景部分,在窗户外玩雪橇的凯恩则是背景,这一纵深镜头展现了凯恩妈妈是具有权威的,她在决定凯恩的未来,凯恩爸爸则只能无奈地提出一些无力的抗议,而此时的凯恩享受着自己为时不多的有父母关爱的单纯时光。
这一纵深长镜头的运用迅速地表明了凯恩家庭的状态,让观众了解了人物的关系。
另一个经典的纵深镜头使用在苏珊服药自杀的时候,这一镜头中自杀使用的毒药位于前景,昏迷的苏珊位于中景,凯恩位于背景部分,威尔斯导演使用这一纵深镜头想要暗示导致苏珊自杀的人正是位于背景的凯恩,前景部分是自杀使用的毒药而背景部分的凯恩才是罪魁祸首。
这一纵深空间不单给观众的视觉落点带来选择,还交代了自杀的原因,并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公民凯恩》深焦距和景深镜头运用《公民凯恩》中大量使用景深镜头使得电影层次感增强,景深镜头的运用有利于通过画面而不是语言交代人物之间微妙的关系。
景深镜头的运用,使得这部大部分在摄影棚内完成的影片产生立体效果。
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凯恩童年时期母亲签约的那场戏。
镜头首先对准的是在外面打雪仗的小凯恩,然后镜头缓缓向后拉,我们又看到了父亲,最后看到的是母亲和撒切尔。
整个景深镜头完成,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极有层次感的画面。
前景是母亲和撒切尔,中景是父亲,后景是在窗外玩耍的小凯恩。
这时的人物关系较为微妙。
母亲此时已经是一个有钱人,她不希望儿子跟着土里土气的父亲在远离城市的乡村生活,因此决定通过委托人把小凯恩送到大城市去。
父亲当然不愿看到儿子离开,但是他又无力改变这个现实,处在中景位置的父亲更像一个孤独人,即将失去最重要的儿子。
处于远景的小凯恩,正在开心的玩雪,他是无忧无虑的,天真的他不曾想过人生即将会有重大的改变。
演员的走位改变了最初的位置,打破了原有的景深镜头状态,却产生了新的戏剧冲突。
凯恩母亲等三人走出屋子,镜头转过去,跟拍,再拉出。
下面是一个长镜头:凯恩知道自己要离开这儿,问妈妈能不能一起去,当得到否定等答案时,一滴泪出现在他的脸上。
他用雪橇打撒切尔,父亲训斥凯恩而母亲将他抱在怀里。
母亲特写――凯恩特写,联系整个影片,可以感受童年亲情的缺失对凯恩一生的影响。
一般的电影拍摄一场戏,通常是先用一个全景来交代大体环境,然后通过对白或者人物之间的动作特写作为过渡,最后再来个大全景总结下。
而《公》完全抛弃了这种手法,反其道行之。
例如,片子开头用了山庄铁门的特写,然后一步一步推进,不断地叠化画面把我们引到下一个场景去,再用一个长镜头过渡,出现整座山庄。
紧接着一个特写镜头,凯恩躺在病床上手握玻璃球装饰物。
看到后面愈加发觉,它经常在开头就用一个特写镜头,当中穿插一些长镜头加以变化,最后再用一个大特写打上个完美的句号。
公民凯恩之场面调度分析大家好!我是来自体教1班的李晨雨,我此次PPT讲解的主题是“公民凯恩之场面调度分析”。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部影片。
这部由奥逊·威尔斯导演的作品,历来被影评人称赞。
无论从摄影、场面调度、运动、剪辑、声音、表演等诸多方面都堪称完美。
大家看到的这张幻灯片是影片简介,这张是剧情简介,由于时间关系,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既然今天我要分析的是场面调度,那我们就先来简单了解一下,何为场面调度。
所谓场面调度,是指导演对画框内事物的安排。
利用它,可以在银幕上刻画人物性格,体现人物思想感情,表现人物之间关系以及渲染场面气氛等。
要了解导演威尔斯复杂的场面调度,最好的方法就是分析他的单一镜头,就是这张。
在我分析之前,大家可以先看一下这张图片的简介,在这里。
至于上面这张小图片,则是出品本部影片的雷电华电影公司,上世纪美国八大电影公司之一。
下面转入正题,大家看,在画面的远处,便是我们的主角查尔斯·凯恩,这位是他的收养人柴契尔,站着的这位是他的父亲,一脸冷酷相的则是他的母亲。
我将从八个方面来简单分析下这幅画面:1.主控画面的对比:由于查尔斯在画面的中央位置,加上他的深色服装和晃眼的白雪,形成强烈对比,他会首先吸引我们的目光,也成为前景争议的焦点。
2.灯光调性:内景是打温和的高调灯光,但外景白雪皑皑地刺眼,属于极高调光线。
3.镜头:这是一个深焦画面,前景采取中景的距离,背景则是大远景距离。
4.角度:摄影机摆的角度略高,因为我们看到的地板比天花板多,略带宿命疑问。
5.密度:画面的信息密度高,因为高调打灯法,使陈设和服装等质感一览无余。
6.形式:这是一个封闭形式,所有元素经过仔细安排,宛如封闭而自成天地的舞台。
7.取景:画面安排很紧,几无活动空间,每个角色都被圈在他自己的小空间构图内,隔在外面的小查尔斯被窗户一层又一层地框住,他短暂的自由形成一种假象。
8.构图:画面从中一分为二,左右各两个角色。
电影赏析——《公民凯恩》一部按照现代叙事常规拍摄, 根据出版家、美国报业大王威廉•伦道夫•赫斯特的部分身世改编的影片《公民凯恩》, 由五个人从不同角度对剧中人物报业大王凯恩先生的身世和个性及其所作所为各抒己见, 因此具有复杂的角度和纵横交错的结构。
影片中不断出现构思新颖的仰角镜头和简约而富于表现力的纵深镜头, 独特而又自然流畅的场面调度和移动拍摄, 以及音响、对白、用光的革新运用和独具匠心的配乐, 这一切使得《公民凯恩》在当时成了一部大大超出奥斯卡评委审美极限的影片。
对日后电影艺术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的这部作品, 获得包括最佳影片、导演、主演、摄影、录音及音乐等九项提名。
影片片头, 深夜。
广大而又神秘的上都庄园。
卧室里, 主人公凯恩临终前只说了一个神秘的字眼: “玫瑰花蕾”。
在记者为发掘这一单词的含义而进行坚持不懈的调查的背景上,凯恩以往生活的各个侧面开始逐渐展现在观众面前。
配乐的序曲部分, 标题中包含“上都”( 片头出现在全景中的上都庄园) 和“雪景”, 反映的是影片第一次闪回时化出的雪景。
当时, 幼年的凯恩正在房前的雪地上无忧无虑地滑雪橇。
作曲家以传统配嚣法创作的音乐形象、贴切地描绘了画面情节。
标题为“早餐蒙太奇”的主题变奏段落, 是与导演心有灵犀的赫尔曼, 特意安排的一级“音乐蒙太奇”。
他的乐思以极少的笔墨、简约的手法配合了镜头。
事业正处于颠峰状态的凯恩和总统的侄女结了婚。
在舒缓轻柔的三拍圆舞曲衬托下, 我们看见新婚的凯恩夫妇在柔情对话。
但下一镜头中的气氛显然已发生改变。
随着二人谈知的内容、表情、服饰和发型的变化, 音乐的情绪、节奏和旋律也在变化, 亦步亦趋地衬托着经过抽象隐喻或象征性蒙太奇压缩的原本会花费较多篇幅的情节发展。
音乐在这组留给用。
在离婚后, 凯恩闪电式地和他在街上邂遁的一位天分低下的女演员苏珊•亚利山大结了婚。
在凯恩为她建造的歌剧院里, 苏珊开始试唱, 而她的歌唱教师大声地作出了否定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