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及工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62.00 KB
- 文档页数:13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市职业病防治所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职业病危害因素: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
包括: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1)化学因素:粉尘、铅、三氯乙烯、苯、正己烷等(2)物理因素:噪声、异常气象条件、电磁辐射、电离辐射等(3)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等。
如:作业人员因接触患有炭疽病的牛、马、羊、骆驼等食草动物,或因接触受炭疽病传染的病畜皮毛、产品而罹患。
2、劳动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不良体位操作等;3、生产环境中的危害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等。
粉尘类(一)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1、可能产生的职业病:矽肺2、行业举例:(1)煤炭采选业:岩巷凿岩、岩巷爆破、岩巷装载、出矸推车、喷浆砌碹、岩巷掘进、煤巷打眼、煤巷爆破、煤巷加固、采煤运输、井下通风(2)石油天然气采选业:泥浆配置、地质磨片(3)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矿穿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浮选、重选、磁选、选矿辅助(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浮选、重选、磁选、电选、选矿辅助(5)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业:土砂石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破碎、筛选、研磨、转运、开采辅助;河砂吸采、河砂手采、河砂筛选、河砂转运、河砂运输、化学矿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等。
(6)工艺美术品制造业:石质工艺品雕刻(7)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水电施工(8)碱产品制造业:泡化碱制取(9)无机盐制造业:硅酸钾制取、氟化钠制取(10)化学肥料制造业:电炉制磷(11)涂料及颜料制造业:搪瓷色素备料、玻璃色素溶制、玻璃色素成品(12)催化剂及各种化学助剂制造业:两步共胶(13)橡胶制品业:胶辊辊芯处理(14)砖瓦、石灰和轻质建材制造业:砂石装卸、筛选、转运、堆垛、投料、拌和、浇注、辅助、石材切割、雕凿、研磨、整修、辅助、荒料锯切、板材研磨、板材切割(15)玻璃及玻璃制品业:玻璃备料、光学玻璃配料、玻璃喷砂、玻壳备料(灯具、荧屏)、玻璃纤维配料(16)陶瓷制品业:釉料选择、粉碎、陶瓷烘筛、灌砂(17)耐火材料制品业:耐材破碎、筛分、配料、混合、成型、耐火砖干燥、耐材烧成、物料输送、耐火材料磨制(18)矿物纤维及其制品业:玻纤备料(19)磨具磨料制造业:磨料备料(20)炼铁业:矿石装卸、转运、堆场、整粒、泥炮制作(21)炼钢业:炼钢铸模、炼钢砌炉(22)铁合金冶炼业:硅铁冶炼、铬铁冶炼、钛铁冶炼(23)重有色金属冶炼:铅锌配布料、铅电解液制备、矿石破碎(24)金属制品业:金属喷砂、模具喷砂、搪瓷喷花、焊药制备、焊条配粉(25)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业:镀件喷砂、工件喷砂、除油除锈、喷砂粗糙(26)机械工业:铸造型砂、铸造造型、铸造落砂、铸件清砂、熔模铸造、石英砂打磨、抛光(27)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镀层喷砂、玻粉制取、电子玻璃配料(28)交通水利基本建设业:隧道掘进、打眼、爆破、碎石装运、喷浆砌碹、辅助、路基砌碹、路面浇注、路面摊辅、坝基砌碹、坝基浇注有毒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56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经验法、类比法、检查表法、资料复用法、工程分析法、实测法和理论推算法等。
事实上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不同的项目有各自的特点,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扬长避短,方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经验法经验法是依据其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借助自身经验和判断能力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传统行业中采用传统工艺的工作场所的识别。
优点是简便易行。
缺点是识别准确性受评价人员知识面、经验和资料的限制,易出现遗漏和偏差。
为弥补上述不足,可采用召开专家座谈会的方式交流意见、集思广益,使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结果更加全面、可靠。
类比法类比法是利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资料进行类推的识别方法。
采用此法时,应重点关注识别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如:① 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包括工艺路线、生产方法、原辅材料、产品结构等;②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相似性,包括有害因素产生途径、浓度(强度)与防护措施等;③ 环境特征的相似性,主要包括气象条件、地理条件等。
类比法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中最常用的识别方法。
优点是通过对类比企业进行现场调查和实际检测后,可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直观定性和定量描述。
缺点是识别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因可能存在的生产规模、工艺路线、生产设备等差别,导致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的差异。
目前我们所遇到的评价项目多数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很难在本地找到理想的类比对象。
为此倡议成立全国性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专业协会,利用因特网技术,建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专业网站”。
实行会员制,把每个单位完成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资料分类上传,建立“类比资料数据信息库”,实现资源共享。
此外在实际工作中,完全相同的类比对象是十分难找的。
因此在进行类比定量识别时,应根据生产规模等工程与卫生防护特征、生产管理以及其他因素等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正。
电力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对策分析摘要:通过对电力行业各环节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以及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分析,提出了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即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关键词:电力行业;职业病;职业卫生防护目前,由于部分电力企业重视不够,使职业安全卫生的管理工作、技术工作出现了“断层”现象,有些企业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动态监测率、职业健康定期监护检查率有所下降。
为使电力行业职业卫生安全工作适应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工业不断发展的需要,满足国家法制化管理的要求,保护电力职工的健康安全,本文将从电力行业的上游到下游分析各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最后从职业安全卫生治理角度提出了相应措施。
一、电力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电力行业主要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其中发电有火力发电、水利发电、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氢能发电等,本文以火力发电为例进行研究。
发电环节主要生产设备包括发电机组、升压变压器及高压开关等设施。
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振动、工频电场、高频电场、六氟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粉尘等。
在火力发电中,煤在锅炉中燃烧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化学毒物,因锅炉设计为负压燃烧方式,烟气在正常情况下由烟囱引至高空排放,化学危害较小,粉尘危害严重。
各环节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详见表1。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工频电场、噪声、六氟化硫、氮氧化物、臭氧、煤尘。
[1,2]二、电力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健康影响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及危害程度也不相同,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危害特性相关资料,针对主要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做出说明。
[3]1.工频电场侵入途径:机体体表。
对人体健康影响或职业性损伤:当肌体处于高压交流电场时,可使肌体的正负电荷发生迁移运动,产生100~200µA的位移电流,可影响细胞膜的物理化学效应,致使细胞膜的精细功能受到损伤。
常用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就像是一场探秘之旅,我们得像侦探一样,把那些隐藏在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一个个揪出来。
咱先说说工程分析法。
这就好比盖房子,你得知道这房子是咋盖起来的,用了啥材料,啥结构。
在工作场所里呢,就是要搞清楚生产流程、设备布局这些。
比如说一个制造汽车零件的工厂,从原材料的切割、打磨,到最后的组装,每个环节都可能藏着危害因素。
切割的时候会有金属粉尘冒出来,就像小灰尘精灵在空气中飞舞,这要是被工人吸进去,时间长了,肺可受不了。
设备要是布局不合理,工人操作起来扭来扭去的,就像跳舞找不到节奏一样,身体的肌肉、骨骼很容易劳损。
这工程分析法啊,就是让我们从大框架上去摸清危害因素的脉络。
再讲讲经验法。
这就跟咱过日子似的,吃过的盐多了,就知道啥事儿该咋处理。
有经验的老工人或者安全专家,他们进了一个工作场所,眼睛一扫,心里大概就有数。
就像老中医看病,一眼看过去,能估摸出个大概。
比如说在煤矿工作的老师傅,他知道井下的瓦斯是个大隐患,闻到那股味儿就警惕起来。
油漆工人呢,他也知道那些油漆味儿闻久了对身体不好。
不过啊,这经验法也有局限性,毕竟每个人的见识有限,新的危害因素可能就被忽略了,就像你习惯了走一条路,突然有个新的小岔路你就没注意到。
检查表法也挺实用的。
这就像是考试有个标准答案一样,我们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检查表一项一项去核对。
这个检查表涵盖了各种各样可能的危害因素,像化学物质的种类啊,工作环境的温湿度啊。
就好比去超市购物,拿着购物清单一个个找东西一样。
比如说在电子厂,检查表上会列有没有铅、汞等重金属的使用,车间的通风好不好。
但是呢,这检查表得根据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工作环境不断更新完善才行,不然就像拿着过期的地图找路,肯定会有遗漏的地方。
还有检测检验法。
这就像医生给病人做检查一样,要靠科学的仪器设备来发现问题。
在工作场所里,我们可以用粉尘采样器去检测空气中的粉尘浓度,用气体检测仪检测有没有有害气体。
铁路机务段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摘要:铁路机务段作为重要的交通运输组织部门,在保障铁路运营安全和效率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由于特殊的工作环境和操作特点,铁路机务段工作人员容易受到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识别和分析铁路机务段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期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铁路机务段、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因素分析、预防控制策略1引言铁路机务段作为铁路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机车、车辆的检修、维护和保养工作,直接关系到铁路运营的安全和效率。
然而,在机务段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长期处于噪音、震动、化学物质等各种危害因素的环境中,容易导致职业病的发生。
职业病不仅影响工作人员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可能对铁路运营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深入了解铁路机务段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对铁路机务段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为相关部门制定合理的职业病防护策略提供参考。
2铁路机务段工作环境与特点2.1铁路机务段的职能和重要性铁路机务段作为铁路运输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承担着维护和保障铁路运营的重要职责。
其职能的履行直接关系到铁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同时也在国家交通体系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机务段负责机车和车辆的检修、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它们在运营过程中保持良好状态。
机车和车辆作为铁路运输的基础设施,其正常运行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列车的安全性和顺畅性。
通过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机务段能够及早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确保车辆在高负荷和多变的运营环境下稳定运行。
其次,机务段的工作直接影响到铁路运营的效率和准时性。
机务段保障了机车和车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修和维护,确保了列车能够按时开行,避免了不必要的停车和延误。
这对于铁路运输系统来说,意味着更高的客户满意度和更有效的运营管理。
重要的是,机务段在国家交通体系和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性的地位。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新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新版)备注说明:安全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与生产在实施过程,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存在着进行共同管理的基础。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经验法、类比法、检查表法、资料复用法、工程分析法、实测法和理论推算法等。
事实上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不同的项目有各自的特点,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扬长避短,方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1经验法经验法是依据其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借助自身经验和判断能力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传统行业中采用传统工艺的工作场所的识别。
优点是简便易行。
缺点是识别准确性受评价人员知识面、经验和资料的限制,易出现遗漏和偏差。
为弥补上述不足,可采用召开专家座谈会的方式交流意见、集思广益,使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结果更加全面、可靠。
2类比法类比法是利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资料进行类推的识别方法。
采用此法时,应重点关注识别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如:①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包括工艺路线、生产方法、原辅材料、产品结构等;②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相似性,包括有害因素产生途径、浓度(强度)与防护措施等;③环境特征的相似性,主要包括气象条件、地理条件等。
类比法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中最常用的识别方法。
工程施工项目职业危害一、机械设备危害在施工现场,大型机械设备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但也是造成职业危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机械设备操作不当、维护不及时、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等情况都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比如,起重机吊重超标、钢筋机操作不规范、搅拌机漏电等都会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
为了预防机械设备危害,施工单位应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同时,要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具备操作设备的必要技能和知识。
在施工现场,要按照规定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机械设备,并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性。
二、建筑材料危害建筑材料在施工现场使用频繁,但其中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比如,混凝土浇筑时可能会出现坍塌、砖瓦堆放不稳造成坠落等情况,给施工人员带来危险。
另外,有些建筑材料会释放有毒气体,比如石棉、石膏板等,长期接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减少建筑材料带来的危害,施工单位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材料,确保质量安全。
在施工现场,要加强堆放管理,保持通道畅通,避免发生意外。
对于有毒材料,要提前做好防护工作,配备好相应的防护用具,严格控制接触时间。
三、人为原因危害在施工现场,人为原因也是造成职业危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如,工人无证操作、违规施工、安全意识不强等都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另外,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容易造成劳累和疲劳,对工人的身体健康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减少人为原因带来的危害,施工单位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另外,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
对于长时间作业,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避免超负荷作业。
在工程施工项目中,职业危害无处不在,工程施工人员要时刻保持警惕,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只有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才能有效降低职业危害带来的风险,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经分析,公司目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生产性粉尘、锰及其化合物、噪声、高温、工频电场、有毒溶剂(甲苯、戊烷、苯乙烯等)、刺激性和窒息性气体、化学性烧灼伤(眼、皮肤等)。
对此具体分析如下:1、生产性粉尘粉尘致病机理:尘粒在进入呼吸道后,根据其物理性状,在呼吸道各部位通过截留、撞击、沉降、弥散等方式沉积、贮留及最后清除。
由于尘粒在呼吸道沿途沉积阻留机会和沉积后引起机体反应不同,可把粉尘分为非吸入性和可吸入性尘,后者主要指小于5μ的尘粒,小于5μ的尘粒,可以进入肺泡,因此它又可称为呼吸性尘。
人体对粉尘的清除:沉积在呼吸道的可吸入性尘主要经两种方式清除:粘液纤毛系统和肺泡巨噬细胞吞噬作用,人体通过各种清除功能,可使进入呼吸道的97-98%的尘粒排出体外。
人体虽有良好的防御功能和清除功能,但若长期吸入任何浓度粉尘,均可有一定量沉积在肺内,产生不良作用,只是粉尘理化性质不同,作用的严重度不同。
粉尘对人体致病作用:生产性粉尘根据其理化性质,进入人体的量和作用部位,可引起不同的病变。
职业性呼吸疾患:尘肺:尘肺病是因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肺组织弥漫纤维化性全身性疾病。
我国通过近三十年的大量临床观察、X线检查、病理解剖和试验室研究,认为尘肺按其病因可分为五种:①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量较高的粉尘可引起矽肺;②吸入含有胶合二氧化硅(硅酸盐)可引起硅酸盐肺;③吸入煤、石墨、碳黑、活性炭等粉尘可引起炭尘肺;④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和其他物质的混合性粉尘可引起混合性尘肺,如电焊工尘肺;⑤吸入某些金属粉尘可引起金属尘肺,如铝肺。
粉尘沉着症:有些金属(铁、钡、锡等)粉尘吸入后,可在肺组织中呈异物反应,并继发轻微纤维性变,但对人体危害较小,脱离粉尘作业后,病变可无进展。
呼吸系统肿瘤:有些粉尘已确诊可致癌,如放射性矿物尘、金属尘(镍、铬、砷)、石棉等。
局部作用:粉尘作用于呼吸道粘膜,早期引起其机能亢进,毛细血管扩张,分泌大量粘液,以阻留更多的粉尘。
某啤酒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分析王瑜;李盛【摘要】为了解某啤酒厂职业病危害现状,更好的保护劳动者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 5948-85)、《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GB/T 15439-1995)、《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及《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对该啤酒厂酿造车间、包装车间、工程部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及评价。
结果该啤酒厂工作场所除包装车间检测点噪声超标外,其余作业环境良好,在今后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应加强噪声防护,督促工人在工作中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为保障劳动者健康,应定期进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定期对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与职业性健康体检。
【期刊名称】《甘肃科技纵横》【年(卷),期】2011(040)005【总页数】2页(P193-194)【关键词】啤酒厂;职业危害;现状调查【作者】王瑜;李盛【作者单位】兰州市七里河区中医医院,甘肃兰州730050;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防制所,甘肃兰州7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928为了解某啤酒厂职业病危害现状,更好的保护劳动者健康,2011年1月笔者对某啤酒厂酿造车间、包装车间、工程部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及分析。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与内容本次调查对象为某啤酒厂,对酿造车间、包装车间和工程部存在的噪声进行现场检测,共设置检测点14个;对酿造车间和工程部进行粉尘浓度现场检测,共设置检测点7个;对工程部进行氨浓度现场检测,共设置检测点3个。
1.2 方法粉尘的测定根据《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 5948-85),使用LD-3C 粉尘采样仪测定,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2007)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
噪声的测定根据《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GB/T15439-1995),使用 HS5660A声级计检测,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1-2007)评价。
工程分析法在职业卫生评价中的应用举例工程分析法是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中较常见的方法之一,以下是工程分析法在新建焚烧炉职业卫生评价中的应用。
(一)建设项目概况某城市为集中处理医用垃圾,拟新建一座一体化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站。
技术方案选定一台一体化双台式ECO热氧化器和配套的废弃物转运、烟气净化等设备。
其工作原理是:固体废物装满第一燃室后,以燃料点燃废物。
7〜8分钟后第一燃室温度可达500〜600C,自动停止供燃料。
废物在缺氧条件下自燃裂解,产生的气体经烟道进入第二燃室,有毒气体和碳粒在高温下全部分解燃烧。
由计算机控制热氧过程,整个过程需要持续8〜10 小时。
(二)工程分析与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1有毒气体的产生医疗废弃物成分较为复杂,其中含有各类生物性有机物、塑料、玻璃、金属等。
燃料采用柴油或汽油,在热氧化燃烧时,废弃物中的硫、氮、氯等元素生成二氧化硫,氯化氢、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
在一级燃烧时,温度控制在500C左右。
由于缺氧燃烧, 因此将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和少量的硫化氢产生。
由于采用汽油和柴油作燃料,因此会存在汽油和柴油的职业病危害。
废弃物中含有金属类物质,在高温条件下熔化,产生金属烟雾污染环境,因此可能存在汞、镉、铅等重金属职业危害。
此外,含氯有机物在燃烧时生成二英类物质。
二英类物质是多氯代二苯并对二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的总称,属强致癌物。
2粉尘的产生在一级燃烧时,由于燃烧不充分,烟气中含有大量的烟尘。
此外,如果炉体密封不好,粉尘将污染车间空气。
3噪声的产生机械设备在工作时均产生程度不同的噪声,其中引风机、水泵和运输车辆将产生高强度的噪声。
4高温的产生废弃物氧化燃烧产生高温,炉体及管道将产生强辐射热,如果热量得不到及时的散发,可形成高温作业环境。
5病原微生物的污染来自医院医疗废弃物的病原体(细菌、真菌及病毒等)在收集、运输、储藏过程中都有可能污染工作环境,给工作人员带来职业危害。
通过上述工程分析,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二氧化硫、氯化氢、氮氧化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氢、二英,汞、镉、铅等重金属,焚烧物粉尘,高温、噪声和病原微生物等。
职业病危险因素的识别及现场调查王耀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是职业卫生工作基本任务之一。
把建设项目或工作场所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甄别来的过程叫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其目的在于辨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
来源。
存在形式、存在浓度(强度)危害程度等,为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劳动者健康监护以及研究应采取的职业卫生防护控制措施等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识别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的“灵魂”,是实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前提。
下面就通过机械制造、焊接工艺、表面处理三大行业的现场调查,以提高对这三大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能力。
机械制造机械制造是各种工业的基础,机械制造水平是国家工业化水平和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机械制造工业涉及范围广泛,飞机、轮船、机车、汽车、各种类型机床、纺织机械、发动机以及五金机械等等的制造统称为机械制造。
机械制造的基本生产过程概括为铸造、锻造、热处理、机械加工和装配等生产工序,见图1:图1机械制造工艺流程从机械制造工艺流程图可看出表面处理和焊接工艺也属于其中,由于这两个行业的特殊性,下面将另行阐述,在此不再复述。
一.铸造(一)铸造基本工艺。
见图2.图2 铸造工艺流程铸造用砂(型砂)品种很多,常用的是石英砂、黄砂,其次为长石以及少量的云母、铁的氧化物、硫化物和碱金属氧化物等。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三)几种特种铸造工艺1.压力铸造,是将液态金属在一定压力下快速注入铸型,并在压力下冷却凝固获得铸件的方法基本工艺流程如图3图3压力铸造工艺流程2.离心铸造,是将液态金属浇入旋转的铸型中,在离心作用下成型,凝固的铸造方法。
基本工艺流程见图4图4离心铸造工艺流程离心铸造主要用于生产空心旋转体零件如铸管、铜套、双金属华东轴承等。
3.熔模铸造,是依赖可熔性的模样造整体型壳,一般是制造蜡模,将蜡模修正后焊在蜡制浇注系统上,即得到蜡模组。
然后把蜡模组浸入用水玻璃和石英粉配制的涂料中,硬化结壳,再溶化蜡模而流出型壳,形成铸型型腔。
为排除型壳中残余挥发物,提高型壳强度,还需将其放在850-950摄氏度的炉内焙烧。
焙烧好的型壳置于铁箱中,周围填以干砂,制成砂箱,然后进行浇注。
熔模铸造工艺流程见图5图5熔模铸造工艺流程熔模铸造主要用于制造熔点高,形状复杂及难以加工的小型碳钢和合金钢铸件。
4.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特种铸造工艺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同上述铸造工艺。
此外,在熔模铸造过程中还存在松香、石蜡等有机物高温氧化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氨气等。
二.鍜压鍜压是鍜造和冲压的总称。
鍜压时对坯料施加外力,使坯料产生部分或全部的塑性复形,从而获得鍜件的加工方法。
一.鍜压基本工艺鍜压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见图6.图6.锻压生产工艺流程典型的粉末锻造工艺流程见图7图7典型的粉末锻造工艺流程(二) 锻压常用设备 1. 加热设备主要有反射炉、燃烧炉和电加热炉三类。
其中燃烧炉包括燃煤工业窑炉、煤气炉和燃油炉,电加热炉包括电阻炉、盐浴炉、接触加热和感应加热炉等。
粉末锻造2.锻压设备主要有空气锤,切边压力机、热模锻压力机、螺旋压力机、摩擦压力机、冲压、剪床等。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1.噪声和振动,脉冲噪声是锻压工序中危害最大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2.高温和热辐射,加热炉温度高达1200摄氏度,锻件温度也在500-800摄氏度之间3.生产性粉尘,锻造炉、锻锤工序中加料、出炉、锻造过程中可产生金属粉尘、煤尘和炉渣尘等,尤以燃煤工业窑炉污染较为严重。
4.毒物,燃烧炉可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三.热处理热处理工艺主要是使金属零件在不改变外形的条件下,改变金属的性质(硬度、韧性、弹性、导电性等),达到工艺上所要求的性能,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热处理包括正火、淬火、退火、回火和渗碳等基本过程。
热处理工艺很多,在此主要介绍普通热处理。
(一)普通热处理工艺,见图8.图8.普通热处理工艺流程(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1.有毒气体机械零件的热处理工序要用品种繁多的辅助材料如酸、碱、金属盐、硝盐等。
如用氯化钡作加热介质,会产生氯化钡烟尘;氯化工艺过程中有大量氨气排放于车间空气中;在渗碳、氰化等工艺过程式与那个氰化盐(亚铁氰化钾),会产生氰化物;盐浴炉中熔融的硝盐与工件的油污作用产生氮氧化物。
此外,热处理过程中常使用甲醇、乙醇、丙醇、丁烷、丙酮、及汽油等有机溶剂。
2.高温与热辐射机械零件的正火、退火、渗碳、淬火等热处理工序都是在高温下进行的,车间内各种加热炉、盐溶槽和被加热的工件都是热源。
3.高频电磁场利用高频电炉进行热处理时,可产生高频电磁场职业危害。
4.噪声与振动多数热处理车间噪声强度超标现象较为多见。
四.机械加工机械加工是利用各种机床对金属零件进行的车、创、钻、磨、洗等冷加工(又称金加工、金属切削)。
这是常见的一般机械加工,此外,还有特种机械加工,是指物理化学加工、电加工和复合加工的方法,如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超声波加工和激光加工等典型的特种加工方法。
电解加工、液体喷射加工和超声波加工相对危害较小。
五.机械装配根据产品设计技术要求,将零件或部件进行配合和连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的过程,称为装配。
机械装配是机器制造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它包括装配、调整、检验和试验等工序。
机械装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其他工艺有关,如需使用焊接的,则存在电焊职业病危害,如需使用涂装工艺,则存在涂装工艺的职业病危害,都可在相关的内容中阐述,在此,不再复述。
焊接工艺目前常用焊接工艺有手工电弧焊、氩弧焊、等离子焊以及二氧化碳保护焊。
要了解焊接工艺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首先要熟悉焊条的组成。
焊条有焊芯和药皮组成,焊芯的主要成分为钢,另外尚含有微量的碳、锰、硅、鉻、镍以及硫和磷等化学元素。
焊条药皮一般有7种以上原料配成。
根据药皮组份可分为酸性焊条和碱性焊条两种。
酸性焊条药皮涂料主要含氧化铁、氧化锰、和氧化钛等化合物。
酸性焊条只适宜用于焊接低碳钢和不重要结构钢。
碱性焊条药皮成分中不含铁或锰等氧化物,而大理石(CaCO3)和萤石(CaF2)含量较多,碱性焊条适用于焊接大多数的合金钢。
几种常用的焊接工艺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比较,见表3从表3种看出,无论哪一种焊接工艺,共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紫外线、电焊烟尘、氮氧化物、臭氧、一氧化碳、与高温等六种。
不同的是手工电弧焊中的臭氧与一氧化碳产生量较小;氩弧焊焊接时的主要有害气体是臭氧和氮氧化物;等电子焊由于弧区温度高达10000摄氏度以上,所产生光辐射的强度均较手工电弧焊、氩弧焊为高;二氧化碳保护焊在焊接时一氧化碳产生量较前几种要大,臭氧的产生量较氩弧焊低。
关于高温因素问题,一般手工电焊电弧温度高达3000摄氏度以上,局部操作位存在高温危害而等离子焊电弧温度超过10000摄氏度,局部操作位不仅是高温且热辐射明显。
既然有高温危害因素存在,电焊作业算不算高温作业?对此,曾经做过界定,凡是专业电焊作业(或车间)例如造船厂等,可以划为高温作业,不是专业的或流动的电焊作业不属高温作业。
关于电焊烟尘问题,电焊烟尘是一种无机性烟尘,属于金属氧化物凝聚所成的气溶胶,一般来说电焊时不存在铁氧化物、锰氧化物、鉻和镍氧化物,这些金属氧化物都凝聚成为电焊烟尘。
关于锰的问题,一般酸性焊条的含锰量高于碱性焊条,或者在焊接锰钢时空气中二氧化锰浓度较高。
因此在评价手工电弧焊工受二氧化锰危害时,应进行具体分析。
关于鉻和镍的问题,一般碳素钢焊条中不含鉻和镍,只有在使用奥氏体不锈钢焊条焊接时在电弧高温下可氧化产生氧化鉻(主要为二氧化鉻和三氧化鉻)以及氧化镍(为氧化镍和五氧化二镍)。
关于氟化氢的问题,只有在使用碱性焊条时,可产生氟化氢。
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是一门既古老,又处于迅速发展的传统技术,广泛用于各行各业。
传统涂漆工艺带来的职业性苯中毒问题和电镀工艺带来的职业性鉻鼻病、职业性皮肤病等一直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表面处理技术的方法很多,下面重点介绍电镀以及涂料和涂料等二个方面方法。
一.电镀(一)镀前工件表面处理1.磨光磨光磨料可分为天然矿物料或人工制造料两大类。
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磨光过程中产生的磨光粉尘,其粉尘的危害程度决定于所选磨料的种类,如石英砂游离SiO2含量最高,危害性最大;磨光机及磨光过程产生的噪声与振动。
2.抛光抛光多在抛光机上进行。
抛光过程中要使用抛光膏,常用的抛光膏的化学成分及用途见表5.表5 常用抛光膏的化学成分及用途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抛光机及抛光过程产生噪声与振动,抛光过程中产生的抛光粉尘相对较少,但皮肤直接接触抛光膏可能产生一定的刺激与腐蚀作用,特别是绿抛光膏,因含有氧化鉻,对皮肤有腐蚀和过敏作用。
3.除油4.浸蚀常用的浸蚀剂有硫酸、盐酸、硝酸、磷酸、酪酐、氢氟酸、氢氧化钠等,此外,还需加入一定量的缓蚀剂,如硫化动物蛋白、皂荚浸出液、二邻甲苯硫脲、硫脲、尿素、六亚甲基四胺以及氯化亚锡等。
主要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硫酸、盐酸、硝酸、磷酸、酪酐、氢氟酸雾;噪声;电化学浸蚀还可产生极低频电磁场。
(二)镀锌1.氰化物镀锌,根据电镀液含氰量的高低,分为高氰镀锌,中氰镀锌,和低氰镀锌三种。
主要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剧毒的氰化物蒸汽和氢氧化钠雾。
2.锌酸盐镀锌,主要成分是氧化锌,溶液中加少量表面活性物质作为添加剂以提高阴极极化,有时还添加适量光亮剂和综合剂,以改善溶液和镀层性能。
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氢氧化钠、碳酸钠、三乙醇胺。
3.氯化纳镀锌,电镀液主要有氯化锌、氯化铵、氨三乙酸、聚乙二醇、洗涤剂等组成。
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氯化锌、氯化铵、氨三乙酸4.硫酸盐镀锌硫酸盐镀锌溶液主要有硫酸锌、硫酸钠、氯化铵、硫酸铝和硼酸组成。
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硫酸锌、硫酸钠、氯化铵、硫酸铝。
5.钝化处理(1)钝化工艺流程图8 镀锌钝化工艺流程钝化液配方为鉻酸酐、硝酸、硫酸、磷酸等,黑色钝化时需用硫酸铜和硝酸银。
出光液配方为硝酸、氢氟酸、盐酸、双氧水等。
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各种高浓度的酸雾,特别鉻酸雾和鉻酸溶液。
钝化设备可产生噪声与振动,干燥设备可产生高温和热辐射。
(三)镀铜1.氰化物镀铜氰化物镀铜以电解铜作阳极,一般工艺温度为50摄氏度至60摄氏度。
镀液主要成分是铜氰鉻合离子和游离氰化物等。
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氢氰酸气体2.酸性硫酸盐镀铜。
镀液主要有硫酸铜、硫酸和数种表面活性剂组成。
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在生产过程中电镀液蒸发产生的硫酸雾。
(四)镀镍镀镍溶液的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电镀暗镀镍液、半光亮镀镍液、光亮镀镍液和特殊要求的镀镍液等。
暗镀镍液主要成分是硫酸镍、氯化镍、硼酸、氨基磺酸镍等。
光亮镀镍液主要成分为硫酸镍、氯化镍、硼酸、甲醛、氮化钠、醋酸、糖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