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费用和利润(3)
- 格式:ppt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50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收入、费用与利润之间的关系。
2. 掌握会计要素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背景在现代企业中,收入、费用与利润是企业经营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三个会计要素。
收入是企业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济活动所取得的收入;费用是企业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利润则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收入与费用相抵后的余额。
通过对这三个会计要素的研究,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进行财务管理和决策。
三、实验内容1. 收入、费用与利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实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3. 实验数据的分析。
四、实验步骤1. 收集实验数据:从某企业选取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提取收入、费用和利润的相关数据。
2. 整理实验数据:将收集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形式,便于后续分析。
3. 分析实验数据:(1)计算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增长率、比率等指标。
(2)分析收入、费用与利润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利润的主要因素。
(3)根据实验结果,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评价。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收入、费用与利润的计算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以下结果:(1)收入:2020年总收入为1000万元,2021年总收入为1200万元,同比增长20%。
(2)费用:2020年总费用为800万元,2021年总费用为950万元,同比增长18.75%。
(3)利润:2020年利润为200万元,2021年利润为250万元,同比增长25%。
2. 收入、费用与利润之间的关系分析(1)收入与利润的关系:从实验结果来看,收入与利润呈正相关关系。
收入增长20%,利润增长25%,说明企业在提高收入的同时,也提高了盈利能力。
(2)费用与利润的关系:费用与利润呈负相关关系。
费用增长18.75%,利润增长25%,说明企业在控制费用的同时,提高了盈利能力。
(3)影响利润的主要因素: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收入和费用是影响利润的主要因素。
企业在提高收入的同时,应注重控制费用,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会计的收入费用和利润会计的收入、费用和利润一、收入的定义和分类会计收入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获取的经济利益的总和。
根据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收入可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两类。
1. 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是指企业与其主营业务相关的收入,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许可权使用等。
2. 其他业务收入:指企业在除主营业务以外的经营活动中获得的收入,如出售长期投资、出租资产等。
二、费用的定义和分类费用是指企业为了开展正常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资源支出或权益的减少,包括经营费用和管理费用两类。
1. 经营费用:主要是指与企业主营业务直接相关的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研发费用、制造费用等。
2. 管理费用:指为了运营管理企业而发生的费用,如办公费用、人力资源费用、财务费用等。
三、利润的计算和意义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是企业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利润 = 收入 - 费用。
企业盈利能力的好坏与利润的多少密切相关。
正常的企业运营应当追求盈利,通过持续的利润积累来增加企业的资产价值,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四、企业收入、费用和利润的管理和控制为了合理管理和控制企业的收入、费用和利润,企业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科学的会计制度,规范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核算和处理。
2. 加强内部控制,确保收入的准确记录和费用的合理支出。
3. 提高业务经营水平,增加收入来源,降低费用开支,优化企业盈利结构。
4. 留意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确保利润的持续增长。
五、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分析和应用1. 收入和费用的分析可以揭示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盈利能力,从而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策略做出有益的决策。
2. 利润的分析可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益,帮助企业合理分配利润、制定激励政策和改进经营管理。
3. 通过分析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变化趋势,可以掌握企业的运营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六、总结会计的收入、费用和利润是企业运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核算和管理内容。
会计实务优秀获奖文档首发!
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定义【会计实务精选文档首发】
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定义
1.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人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这里的收入仅指源于与企业经营目标直接有关的日常活动的收益。
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
也不包括与企业经营目标无直接关系的活动所形成的收益。
如,一个制造企业变卖自己使用的生产设备所获得的净收益就不是收入.这种收益可称为利得。
收入是经济利益的总种流入.即收入不是净额.而是尚未扣除费用的总额。
收入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者为负债的减少.从而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因此.收入实际上是企业日常活动所产生的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但是.由于投资者投人资本而增加的所有者权益不是收入.
2.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是企业在赚取收入过程中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从而导致了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费用实质上是企业为了取得收入而付出的代价。
收入、费用和利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三)一、单选题(本大题20小题.每题1.0分,共20.0分。
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费用的是()。
A 经营性租出固定资产的折旧额B 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摊销额C 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D 出售固定资产发生的净损失【正确答案】:D【本题分数】:1.0分【答案解析】【解析】:选项D,出售固定资产发生的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支出不是日常活动中发生的,所以不属于费用。
选项A,经营性租出固定资产的折旧额一般计入其他业务成本中;选项B,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摊销额计入其他业务成本中;选项C,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计入财务费用,这三项均属于企业的费用。
因此正确答案为D。
第2题某公司2010年销售甲产品10件,单价10万元,单位成本8万元,支付税收滞纳金2万元,发生销售费用5万元,该公司2010年的费用总额合计为()万元。
A 80B 85C 82D 100【正确答案】:B【本题分数】:1.0分【答案解析】【解析】:支付税收滞纳金属于一项损失,计入到营业外支出中;该公司2010年的费用合计为销售结转的成本80万元+销售费用5万元=85(万元)。
第3题下列各项中,应计入其他业务成本的是()。
A 库存商品盘亏净损失B 经营租出固定资产折旧C 向灾区捐赠的商品成本D 火灾导致原材料毁损净损失【正确答案】:B【本题分数】:1.0分【答案解析】【解析】:选项A,库存商品盘亏损失,对于入库的残料价值计入到原材料,应由保险公司和过失人赔款计入其他应收款,扣除了残料价值和应由保险公司、过失人赔款后的净损失,属于一般经营损失的部分,计入管理费用,非正常损失的部分计入到营业外支出;选项C、D都是应该计入到营业外支出。
第4题2011年1月1日建华公司的经营租出管理用设备一台,每月设备折旧金额100万元,租期为两年,租金在每季末收取。
第七章收入、费用和利润高频考点一:收入的确认和计量1.收入确认的原则:企业应当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
【提示】①客户,是指与企业订立合同以向该企业购买其日常活动产出的商品并支付对价的一方;②商品,包括商品和服务;③本章的收入不涉及企业对外出租资产收取的租金、进行债权投资收取的利息、进行股权投资取得的现金股利以及保费收入等。
2.收入确认的前提条件:(1)合同各方已批准该合同并承诺将履行各自义务;(2)该合同明确了合同各方与所转让商品相关的权利和义务;(3)该合同有明确的与所转让商品相关的支付条款;(4)该合同具有商业实质;(5)企业因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取得的对价很可能收回(≥50%)。
3.收入确认和计量的步骤(1)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商业惯例等)。
(2)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履约义务是指合同中企业向客户转让可明确区分商品或服务的承诺);(3)确定交易价格;预期有权收取的对价金额,金额可能固定或可变,不含代第三方收取的金额(如增值税);(4)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5)履行各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分为时段义务、时点义务两种)。
高频考点二:会计科目设置“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损益类科目,贷增借减,期末无余额。
“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损益类科目,贷增借减,期末无余额。
“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损益类科目,借增贷减,期末无余额。
“其他业务成本”科目,损益类科目,借增贷减,期末无余额。
“合同取得成本”科目,借增贷减,期末余额在借方。
(核算企业取得合同发生的、预计能够收回的增量成本。
增量成本是指企业不取得合同就不会发生的成本,如销售佣金等)“合同履约成本”科目,借增贷减,期末余额在借方。
(企业为履行当前或预期取得的合同所发生的、不属于其他企业会计准则规范范围且按照收入准则应当确认为一项资产的成本。
例如,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人工成本、材料成本等)“合同资产”科目,资产类科目,借增贷减,期末余额在借方。
企业财务会计——第六章收入、费用和利润【考试要求】1.收入、费用和利润概述2.利润总额的形成3.所得税费用(仅中级)以下知识点,中级资格与初级资格的考试要求不同:第一节收入、费用和利润概述知识点:收入(一)收入的分类与范围1.日常活动的性质: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2.经营业务的主次(1)主营业务收入: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所实现的收入。
(2)其他业务收入:各类企业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日常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二)收入的确认企业应当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能够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几乎全部的经济利益)时确认收入。
1.识别合同(1)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合同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企业应当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①合同各方已批准该合同并承诺将履行各自义务——合同已经签字盖章;②该合同明确了合同各方与所转让的商品或提供劳务(简称转让商品)相关的权利和义务——该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不同于框架协议、战略合作协议;③该合同有明确的与所转让商品相关的支付条款——无支付条款属于捐赠;④该合同具有商业实质,即履行该合同将改变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分布或金额;⑤企业因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取得的对价很可能收回。
(2)合同合并——企业与同一客户(或该客户的关联方)同时订立或在相近时间内先后订立的两份或多份合同,在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应当合并为一份合同进行会计处理:①该两份或多份合同基于同一商业目的而订立并构成一揽子交易;②该两份或多份合同中的一份合同的对价金额取决于其他合同的定价或履行情况;③该两份或多份合同中所承诺的商品(或每份合同中所承诺的部分商品)构成单项履约义务。
(3)合同变更——经合同各方批准对原合同范围或价格做出的变更,企业应当区分下列三种情形对合同变更分别进行会计处理:①变更部分作为单独合同合同变更增加了可明确区分的商品及合同价款,且新增合同价款反映了新增商品单独售价的,应当将该合同变更部分作为一份单独的合同(即一项新的合同)进行会计处理。
第十章收入、费用和利润第一节收入教学目的:1、掌握收入的概念2、熟练掌握商品销售收入、提供劳务收入等收入的确认与计量一、收入的概念及分类(一)、收入的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是利润的来源。
收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情况:1、广义的收入是指企业的一切所得,即收益,包括营业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和补贴收入等。
2、狭义的收入:仅指营业收入。
本章的收入主要指营业收入。
(二)、收入的分类1、按照收入的性质分类按照收入的性质,可以分为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等。
(1)、商品销售收入工业企业商品销售收入主要包括销售商品、自制半成品、代制品、代修品、提供工业性作业等取得的收入。
商业企业销售商品收入主要包括销售外购商品所取得的收入。
(2)、提供劳务收入提供劳务收入是企业对外提供劳务而取得的收入,如旅游企业的客房收入、餐饮收入、运输服务收入等。
(3)、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是指企业让渡资产使用权而产生的利息收入和使用费收入。
如因他人使用本企业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等而取得的租金收入等。
2、按照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分类按照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1)、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的基本业务收入,是指企业进行经常性业务而取得的收入,是利润形成的主要来源。
不同行业其主营业务收入所包括的内容也不同,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销售商品收入,旅游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客房收入、餐饮收入等劳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一般占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较大,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较大的影响。
(2)、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取得的除基本业务收入以外的各项收入,主要包括技术转让取得的收入、销售材料取得的收入、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出租包装物的租金收入等。
营业收入中的其他业务收入,一般占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较小,服务对象不太固定。
二、收入的确认企业应当根据收入的性质,按照收入确认的原则,合理地确认和计量各项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