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7门和窗
- 格式:ppt
- 大小:14.01 MB
- 文档页数:57
房屋建筑学试题1. 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是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形象。
其中建筑功能起主导作用。
3. 楼梯一般由楼梯段、平台、扶手栏杆三部分组成。
4. 楼梯段的踏步数一般不应超过 18 级,且不应少于 3 级。
5. 屋顶的外形有平屋顶、坡屋顶和其他类型。
6. 屋顶的排水方式分为无组织排水和有组织排水。
9. 窗的作用是采光、通风和观望。
10. 建筑工程设计包括使用部分、交通连系部分、房屋构件部分等三方面。
11. 设计程序中的两阶段设计是指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12. 建筑平面各部分的使用性质分为使用部分和交通连系部分。
13. 建筑平面设计包括使用部分平面设计及平面的交通连系部分设计。
14. 建筑平面组合形式有走道式、套间式、大厅式、混合式和。
15.建筑物按使用功能分为生产性建筑和非生产性建筑两大类。
16. 一幢民用或工业建筑,一般是由基础、楼梯、墙或柱、楼地层、屋顶、楼电梯、门窗等六部分组成。
17. 标准砖的规格为240*115*55mm ,砌筑砖墙时,必须保证上下皮砖缝搭接,避免形成通缝。
18. 变形逢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19. 楼板层的基本构成部分有楼面、附加层、结构层(楼板)等。
21 屋顶坡度的形成方法有材料找坡和结构找坡。
22. 木门窗的安装方法有先立口和后塞口两种。
23.基本模数的数值规定为 100 mm,符号为 M ,即1M = 100mm 。
24.民用建筑从组成平面各部分的使用性质来分析,有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和房屋构件部分三部分组成。
25. 为了保证建筑制品、构配件等有关尺寸间的统一协调,在建筑模数协调中尺寸分为基本模板、扩大模数、分模数。
26. 建筑等级一般按耐久性和耐火性进行划分。
27. 建筑按规模和数量可分为大量性建筑和大型性建筑。
28. 建筑物的耐久等级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规模划分为四级。
耐久等级为二级的建筑物其耐久年限为 50-100 年。
29.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由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确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一般分为四级。
《房屋建筑学》作业题1. 建筑的含义是什么?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是什么?答:建筑是指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工创造的空间环境,直接供人使用的建筑叫建筑物,不直接供人使用的建筑叫构筑物。
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有三个,分别为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形象,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 实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的意义何在?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的含义和适用围是什么?答:实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是为了建筑设计、构件生产以及施工等方面的尺寸协调,从而提高建筑工业化的水平,降低造价并提高建筑设计和建造的质量和速度,建筑设计应采用国家规定的建筑统一模数制。
在建筑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其数值为100mm,符号为M,即1M=100mm,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均以此为基本模数。
整数除基本模数的数值称为分模数,如1/2M(50MM)、1/5M(20MM)、1/10M(10MM)等,分模数适用于成材的厚度、直径、缝隙、构造的细小尺寸以及建筑制品的公偏差等。
基本模数的整数值称为扩大模数,如12M(1200MM)、30M(3000MM)、60M(6000MM)等,扩大模数适用于大型建筑物的跨度(进深)、柱距(开间)、层高及构配件的尺寸等。
基本模数1M和扩大模数3M(300MM)、6M(600MM)等适用于门窗洞口、构配件、建筑制品及建筑物的跨度(进深)、柱距(开间)和层高的尺寸等。
3. 两阶段设计与三阶段设计的含义和适用围是什么?答:两阶段设计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主要用于中小型建筑。
三阶段设计包括初步设计、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主要用于大型建筑。
4. 平面设计包含哪些基本容?答:建筑平面设计包括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和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使用部分是指满足主要使用功能和辅助使用功能的那部分空间。
交通联系部分是指专门用来连通建筑物的各使用部分的那部分空间。
5. 影响房间形状的因素有哪些?试举例说明为什么矩形房间被广泛采用。
绪论1、建筑物和构筑物。
建筑物指房屋或场所,如住宅,厂房,办公楼等。
构筑物为某种工程目的而建造,一般人们不再其内部进行生活和生产活动,如桥梁、堤坝、烟囱等。
2、房屋建筑学是一门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的学科。
3、建筑的三个基本要素: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形象。
4、建筑按照使用性质分类:非生产性建筑(即民用建筑)、生产性建筑。
5、非生产性建筑包括:居住建筑(住宅,公寓,宿舍等。
)、公共建筑。
生产性建筑包括:工业建筑、农业建筑。
6、建筑按层数分类:1—3 低层;4—6 多层;7—9 中高层;10及10以上高层。
大于24m为高层建筑,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工业建筑分为:单层厂房、多层厂房、混合层数厂房。
7、建筑按主要城中结构的材料分类: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砖混结构、木结构、其他结构。
8、建筑构件根据燃烧性能分为三种:非燃烧体、难燃烧体、燃烧体。
9、建筑工程设计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
10、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建筑施工图设计阶段。
11、建筑施工图设计阶段:a 设计说明书、b建筑总平面图、c建筑各层平面图、d各个方向的立面图、e剖面图、f建筑构造详图、g计算书12、风向频率玫瑰图,风的吹向时自外吹向中心。
第一章平面设计1、使用面积系数=使用面积∕建筑面积×100%交通面积系数=交通面积∕建筑面积×100%辅助面积系数=辅助面积∕建筑面积×100%2、主要卧室要求床能两个方向布置。
开间尺寸常取3.6m,深度方向常取3.90-4.50m3、教室的平面尺寸:a第一排距黑板不小于2.00m 、 b后排距黑板不大于8.50m、c水平视角不小于30度。
d最后排留有通道600mm、e 平面尺寸通常取6.00X9.00,6.60X9.004、前室的深度应该不小于1.5—2.0m、吊柜底距地高度不应超过1.7m5、课本P28、306、作为局部联系或住宅内部走道宽度(净宽)不应小于0.90m7、公共建筑和走廊式住宅一般应该至少有两部楼梯,单元式住宅可以例外。
《房屋建筑学》课程标准建筑工程系工程技术教研室制订二○一四年二月《房屋建筑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 房屋建筑学课程性质: 必修课程类别: 职业技术基础课程合用专业: 工程技术、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工程管理。
开设学期: 第二学期授课学时: 总学时: 94先修课程: 建筑工程制图、建筑材料。
一、课程定位《房屋建筑学》课程是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基础课程。
本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 在建筑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重要地位。
它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建筑施工图的识图、绘制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它的前导课程有:建筑工程制图、建筑材料。
它的后续课程有:建筑力学、混凝土结构平法识图与应用、建筑工程预算、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管理、建筑施工技术等。
前导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必备的基础知识, 后续课程是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建筑施工图识图能力后, 延伸施工管理、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等方向的知识,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课程将建筑工程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有机衔接, 既是前导课程的延续, 又是后续课程的基础, 起到承上启下的核心作用, 对学生的就业起到关键性作用。
二、课程设计《房屋建筑学》课程对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一线岗位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从前期准备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 均规定施工、管理人员具有施工图识读技能。
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建筑工程施工工作过程, 构建学习领域, 结合建筑施工公司职业岗位规定及岗位工作任务整合课程教学内容, 把构建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各项改革有机结合, 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合理选择教学项目载体, 以能力型工作任务引领教学, 融“教、学、做”为一体, 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根据建筑公司岗位需求, 剖析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及岗位典型工作任务, 构建“学习领域”。
以砖混结构住宅楼、框架结构教学楼、办公楼、商住楼等真实的工作任务为教学项目载体, 使学生体验完整的工作过程。
第一篇论述第1章房屋建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建筑设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建筑空间的研究以及构成建筑空间的建筑实体的研究。
2、大量性建筑:指建筑规模不大,但修建数量多,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分布面广的建筑,如住宅、学校、医院、中小型影剧院、中小型工厂等。
3、大型性建筑:指多层和高层公共建筑和大厅型公共建筑,一般规模比较宏大、耗资大。
4、高层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以及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其它民用建筑物。
(但不包括高度超过24米的单层建筑)。
低层建筑(砖混结构):1-3层;多层建筑:4-6层;中高层建筑:7-9层;超高层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建筑物。
5、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按组成房屋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这两个因素来确定的。
6、耐火极限,是指按建筑构件的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出现以下任一现象:a、失去支持能力b、完整性被破坏c、失去隔火作用为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7、基本模数:基本模数的数值规定为l00mm,表示符号为M,即1M等于l00mm,整个建筑物或其中一部分以及建筑组合件的模数化尺寸均应是基本模数的倍数。
8、建筑物包括:楼地层、墙或柱、基础、楼电梯、屋盖、门窗等几部分。
第2章建筑设计的程序及要求1、建筑设计的要求:①满足建筑功能的需求。
②符合所在地规划发展的要求并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③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
④提供在投资计划所允许的经济范畴之内运作的可能性。
第二篇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第1章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1、平面设计内容:①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②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③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2、影响建筑物空间的平面形状的因素:①该空间中设备和家具的数量以及布置方式。
②使用者在该空间中的活动方式。
③采光、通风及热工、声学、消防等方面的综合要求。
3、房屋的平面形状以矩形为主理由:矩形平面体型简单,墙面平直,便于家具和设备的安排,能充分利用室内面积,同时矩形平面结构布置简单,便于施工,有利于统一开间、进深,有利于建筑构件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