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详解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1.47 MB
- 文档页数:55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和过负荷保护装置剩余电流保护,简单来说,就是为了防止电流泄漏,保护人身安全的一种装置。
想象一下,你在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突然间水龙头旁边的插座出现了问题,水花四溅,电流也在这时偷偷摸摸地溜走。
这时候,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就像是个超级英雄,迅速侦测到电流的不对劲,马上切断电源,保护你的安全。
哎呀,真是让人松了口气。
大家都知道,电流是看不见的东西,但一旦出问题,后果可真是不堪设想。
这个小装置,就像是为我们装上了隐形的护身符。
再说说过负荷保护,哇,简直是电器界的“安保部队”!很多朋友可能会忽略这一点,心想着,家里的电器能一起工作就行,殊不知,太多的负荷可不是闹着玩的。
比如说,一边开着空调,一边又在大功率的电热水器旁边忙活,咔嚓一下,电线就“抗不住”了,直接跳闸,搞得家里一片漆黑。
过负荷保护装置就像是个高瞻远瞩的智者,实时监测着电流情况,一旦发现超负荷的情况,立马做出反应,确保我们的电路不被“压垮”。
真是太靠谱了。
说起电流的事情,真是让人心惊肉跳。
记得有次朋友家里,因为插线板接了太多东西,结果电器们就开始“闹情绪”,最后直接导致跳闸,搞得大家都摸黑找蜡烛。
要不是有这保护装置,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电流事故”。
所以说,有了剩余电流保护和过负荷保护,简直就像在家里安装了个“电警察”,默默守护着我们的生活。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保护装置的使用,其实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就像家里养花,一定要定期浇水施肥,但也不能过量,过量反而会导致根烂。
这道理同样适用于我们的电器。
我们要学会合理配置家里的电器,做到既能享受生活的便捷,又能让安全保驾护航。
这样一来,家里的电器就能像和谐的小伙伴一样,相互帮助,健康快乐地工作。
你知道吗,剩余电流保护和过负荷保护不仅在家里重要,在工厂、商店等地方也同样必不可少。
比如工厂里,机器设备多,负荷大,随时可能出现意外情况。
这时候,这些保护装置就像是工厂的“安全员”,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简介及工作原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简称RCD(Residual Current Device),是一种用于保护电路和人身安全的电器装置。
它的主要作用是检测电路中的漏电流,并在发生漏电流超过设定的阈值时迅速切断电路,以避免漏电引发电击事故。
本文将从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原理、工作特点以及使用要点等方面,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原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漏电保护器的工作机制而设计的。
当电器设备出现漏电时,电流就会从电源的相位线流入地线,形成漏电回路。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通过检测回路中的电流差异来判断是否存在漏电,并根据预设的阈值进行断电保护。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由漏电检测单元、动作控制单元和工作指示部分组成。
其中,漏电检测单元主要包括差动变压器和检测开关。
差动变压器的一次侧接入电源线路的相位线和零线,二次侧接入负载。
当电流平衡时,差动变压器的输出电流为零;而当发生漏电时,由于漏电回路存在电流差异,导致差动变压器输出电流不为零。
检测开关会将差动变压器输出的漏电电流与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一旦超过阈值,就会触发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动作控制单元,切断电路。
二、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工作特点1. 快速动作: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动作时间通常在几毫秒到几十毫秒之间,可以迅速切断电路,减轻事故后果。
2. 高精度检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可以准确地检测微弱的漏电电流,可以有效防止潜在的漏电风险。
3. 自动重合闸:当漏电消失后,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可以自动进行重合闸,恢复电路正常供电。
4. 可靠性高: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采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和可靠的元器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使用要点1. 适用范围: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适用于交流50Hz/60Hz、额定电压230V/400V及以下电路中,可用于保护人身和防止火灾。
2. 安装位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应安装在电源侧的主断路器或分断器之后,以提供全面的电路漏电保护。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RCD) Residual current devices (RCD)1简述原理RCD的主要特性示于下面的图表F67。
其铁芯包绕了一电气回路的全部载流导体,在磁芯内产生的磁通在一瞬间都与这些导体电流的算术和有关;在一方向流过的电流假设为正(I1),则在相反方向流过的电流就为负(I2)。
在无故障的正常回路中I1+ I2=0,在磁芯内没有磁通,线圈内的电动势为零。
接地故障电流I d穿过磁芯流向故障点,但却经大地或经TN系统的保护线返回电源。
穿过磁芯的诸导体的电流因此不再平衡,电流差在磁芯内产生了磁通。
此电流被称作“剩余”电流,这一原理也被认作,“剩余电流”原理。
在磁芯内产生的变磁通在绕组内感应出一电动势,这样就有电流I3流过使脱扣器动作的线圈。
如果剩余电流大于能使脱扣器动作的电流值,不论是直接动作的还是经电子,继电器动作的,断路器就要跳闸。
图表F67:RCD的动作原理。
对地泄漏电流就象瞬态过电压一样,并不因为有故障才出现,它们都可引起RCD误动。
目前已开发一些技术来解决这类误动问题。
稳定的对地泄漏电流每一低压电气装置都有其稳定的对地电流,它因下列原因而产生:*三相回路中带电导体对地固有的电容不平衡(1);*单相回路带电导体对地的电容。
电气装置越大,该等电容和泄漏电流也越大。
电子设备(例如自动化、信息化和计算机化等系统的电子设备)内的滤波用电容器常使对地泄漏电容显著增大,当无更精确的数据时,23OV、50 HZ电气装置的稳定对地泄漏电流可用下列值来估算:*单相或三相回路:1.5 mA/100m ;*加热地板:1 mA/KW;*传真机:1 mA ;(1)在三相系统内,如果三根相线对地电容相等,其对地电容泄漏电流将为零,在实际电气装置中这一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
*信息技术工作站:2 mA;*信息技术终端设备:2 mA;*打印机:1 mA ;*照相复制机:1.5 mA。
符合IEC和许多国家标准的额定动作电流为I n的RCD能在0.5 I n~ I n范围内动作,因此在RCD后的回路泄漏电流必须不大于0.5 I n。
末级配电箱中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
末级配电箱中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是一种重要的电气安全设备,它起着监测电路中剩余电流的作用,一旦检测到异常电流,会迅速切断电源,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从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原理、作用、安装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原理是基于电路中的电流平衡原理。
在正常情况下,电路中的相位电流应该是平衡的,即进入电路的电流等于离开电路的电流,但是当存在漏电或其他故障时,会导致电路中的电流不平衡,这时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就会发挥作用,及时将电源切断,防止事故发生。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作用主要是保护人身安全。
在日常生活中,触电事故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事件,而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存在可以大大减少这类事故的发生。
当人体接触带电设备时,会导致电路中的电流发生异常,此时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会迅速切断电源,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安装要求也非常重要。
首先,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应该安装在电路的末级配电箱中,以确保能够监测整个电路的电流情况。
其次,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应该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最后,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接线应该符合相关标准,避免因接线不当导致装置失效。
总的来说,末级配电箱中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是一种至关重要的电气安全设备,它能够及时监测电路中的电流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会迅速切断电源,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重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安装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从而保障电气安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大家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了解,提高电气安全意识,防范触电事故的发生。
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原理
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简称剩余电流保护器,是用来检测剩余电流动作的装置。
它是保护人身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其工作原理是当人体接触到电器外壳时,由于外壳对地短路,产生大电流,造成电器内部发生故障或产生电弧,使剩余电流保护器动作。
它的作用是防止因人为误操作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设备损坏。
它由检测回路、显示控制、保护及联锁装置三部分组成。
显示控制:当剩余电流保护器检测到剩余电流超过它的设定值时,它会发出报警信号并发出声音提示,同时显示剩余电流动作跳闸情况和动作时间。
保护及联锁装置:在剩余电流保护器内部有一个开关装置和一个熔断器或空气开关组成。
当发生故障时,不能使剩余电流保护器跳闸;当发生人身触电事故时,可以切断电源;当发生火灾时,可以切断电源。
信号传输:当发生故障时,如果出现跳闸情况或动作时间超过设定值,剩余电流保护器将不能跳闸。
—— 1 —1 —。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根据消防部门的统计,在全国的火灾事故中,电气火灾约占1/3,在电气火灾事故中由于低压线路单相接地故障,造成事故约占电气火灾事故的1/2。
可见线路单相接地故障的严重性与普遍性。
造成线路单相接地故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建筑物内的导线使用年久失修,其绝缘层老化破损。
●建筑物内导线安装施工不规范,如导线不穿阻燃管,直接埋于墙内或置于桁架上。
●导线施工质量粗糙,偷工减料,使用钢管穿线时钢管内壁刮伤导线绝缘层。
●娱乐场所等公共活动场所在进行二次装修时,乱敷电线,致使各种施工遗留缺隐贴近易燃物;●电气设计不当,包括使用者随意增加负荷,造成导线过负荷而发热,导线绝缘层老化失效。
●用户内部私拉乱扯线路,架设极不规范。
●线路受自然条件影响,如导线碰树,大风吹断导线,空气潮湿导致导线绝缘水平下降等。
●各种人为的破坏造成断线等。
1接地故障引起电气火灾导线单相接地故障的现象一部分是显露的,如单相断线、导线搭接接地体。
而其中大部分故障现象是隐蔽的,这是因为导线的绝缘层的绝缘电阻不合格,由于绝缘电阻过大产生泄漏电流。
在泄漏电流集中流入大地点(接地体)便会发生高热,一旦在流入大地点有易燃物,经高温作用便会产生燃烧。
导线的泄漏电流一般为mA级,线路的过电流保护(过负荷保护和短路保护)无法动作发挥保护作用。
例如线路因过载使绝缘温度超过允许较高工作温度,绝缘老化加速,使绝缘水平降至规定值以下,如果没有外因触发,短路一般不会发生。
如果有外因触发,例如雷电引起的瞬态过电压,邻近大功率设备的操作过电压以及变电所高电压侧接地故障引起的暂态过电压等,则在此大幅值过电压冲击下,老化的绝缘将被击穿而燃弧短路。
过电压转眼消失,工频短路电弧却能长时间延续,这是因为电弧的高阻抗限制了短路电流,使断路器不能或不及时动作。
这类过电压多出现在带电导体与地之间,所以这种短路也多为接地故障。
短路的形成一般有两种,一是由导体间直接接触,短路点往往被熔焊的金属短路,另一种则是上述以电弧为通路的电弧性短路。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总论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Residual Current Operated Protective Devices,简称RCD)是IEC对电流型漏电保护电器的规定名称,指在同一时间内一回路给定点处所有带电导体电流的相量和超过整定值时,能自动切断电源的防护电器。
这是一项源自1928年德国人申请的专利。
该专利提出:“人体触及带电导体时所通过的电流,以零序电流互感器检测,并在人受伤害之前,快速切断电流,从而达到保护目的。
”尽管在当时,对于“伤害人体的电流”是多大;“受伤害之前”的时间是多少等等均还没有科学清楚的概念,但这一设想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
在电流通过人体时效应的研究基本完成以后,将这一设想应用于工程实践,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漏电保护电器的发展漏电保护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初。
上世纪20年代,人们首先开发出了一种故障电压动作型防护电器,它的原理简单而直接:既然电击伤害是由于设备外壳带有对地电压产生的,那么我们就利用这个电压来驱动脱扣器断开电源。
然而,实践的结果却证明,这种方式并不可靠。
首先,脱扣器上电压⊿U与人体接触电压Ut并不对应,脱扣器所承受的电压跟脱扣器接地极与设备主接地极间的距离有关。
通常情况下,人体触及设备外壳时所处等位面不一定与脱扣器接地极所处等位面相同,这就造成了两者所承受电压的不一致,这种不对应就使得脱扣器动作电压的整定变得十分困难。
第二,这种漏电保护不能作为直接电击防护。
因为在工程中还存在其它一些实施上的困難,现在各国规范(包括IEC标准)均不推荐使用电压型漏电保护,而电流型漏电保护因其原理上的合理性和工程实施上的方便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工作原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后简称RCD)的核心部件是剩余电流检测器件。
正常工作时有电流通过的所有线路(笔者注:指相线和中性线,不包含PE线)均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铁芯环,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正常工作时这些电流相量和为零,不会在铁芯环中产生磁通并感应出二次侧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