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鱼白点病症状
- 格式:docx
- 大小:18.65 KB
- 文档页数:2
罗汉鱼的病症整理与处理方法观察者, 罗汉鱼在开始说明前先解释下列几点:1、以下为针对花罗汉所常发生的病症做整理,並不会完整。
有其它症狀,还得另依其症狀作处理。
2、症狀的观察仅依通常性,症狀相近或特殊,还请观察者仔细观察。
3、文中对用药产品及药剂用量仅为建议,最好能有水族经验丰富的高手指导。
鱼类用药建议:平常处理1、多看贴:了解魚的特性,別人如何饲养、该注意细节、失败案例。
2、多观察:魚儿出狀況不会是临时的。
开始会与平常不一樣,如不吃、懒惰、身上有莫名伤口肿块、游姿不顺.....等。
不同就有问題。
3、多发问:认为有问题就发问。
详细说明水质、溫度、环境、平常喂食习惯、特异狀况。
4、勤动手:勤换水,勤换棉,固定喂食,总之不懶就是。
5、稳定:穩定水質,穩定溫度,穩定喂时间习惯,穩定环境不变动。
做好三多一勤加上保持穩定,鱼儿就教少出狀況。
狀況处理1、详细观察:先暂时不要下药。
可先加粗盐,提高溫度观察。
粗盐有杀菌效果,用量1公升水約1公克。
乱下药反而会让鱼增加抗药性。
2、请教时要详细:详细说明鱼缸环境、条件、平常习惯、问题情形。
最好是请有经验的人看看,再请教解決方法。
3、了解药性:问明药名后一定要请教药性、用量,配合方式及注意事项。
4、隔離治疗:好处是不會影响其他鱼。
也可节省药量,发現魚有不适可马上將鱼移走。
5、对症下药:针对虫扰、菌侵、败水進行「趋虫」、「抑菌」、「改善水质」。
6、药量減半:不要一次將药量用足,以免鱼儿负荷不了。
7、局部换水:药浴疗程过后一定要马上局部换水,並配合活性碳的吸附,免得下次的用药与缸內的残剂进行化学变化。
鱼多少身体都会帶些共生的生物,不过只要水质穩定、鱼体強健就不會有发病的情況产生。
所以只要吃食正常、活泼好动就不要随便便下药驱虫。
花罗汉常发生的病症(一)厌食症病因:(1)新环境适应或环境变化使罗有紧迫感造成。
(2)饲料不合口味。
(3)罗生病了。
症狀:(1)整天不进食,趴在缸底或躲在角落一动不动。
治疗白点病的方法
首先,要及时发现白点病的症状。
白点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鱼
体表面出现白色小点,同时鱼儿会出现食欲不振、活动减少等情况。
一旦发现鱼类出现这些症状,就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避免病情
加重。
其次,可以选择药物治疗。
目前市面上有一些专门用于治疗白
点病的药物,如甲基蓝、驱虫灵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杀灭白点病
病毒,帮助鱼儿恢复健康。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需要按照说明书上
的用药方法和剂量进行使用,避免因为药物使用不当导致鱼儿中毒
或其他不良反应。
另外,可以通过提高水质来帮助鱼儿康复。
白点病的发生和水
质不佳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改善水质对于治疗白点病也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增加水循环设备、定期更换水质等方式来提高水质,
帮助鱼儿排出体内的毒素,加快康复速度。
此外,还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避免白点病的发生。
比如定
期清洁鱼缸、控制饲料的投喂量、避免过度饲养等,都可以有效降
低白点病的发生风险。
总之,治疗白点病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最重要的是要及时发现症状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希望养鱼爱好者能够重视白点病的预防和治疗,让我们的鱼儿健康快乐地生活。
罗汉鱼常见病【整理篇】1.白点病其病原体是多子小瓜虫。
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后,病鱼皮肤粘液增多,鱼的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上肉眼可见一层密密麻麻的白点。
患病初期,病鱼聚在缸角互相摩擦,患病后期,病鱼呆滞地浮在水面,投饵不食。
防治方法:根据小瓜虫在水温25℃以上不易繁殖、28℃时开始死亡的生理特点,可将水温缓慢地升高到30~31℃,静养数天后小瓜虫胞囊开始脱落,及时更换新水,病鱼即可康复。
也可选用O.05— 0.07%的红汞药液放在10千克水中,将病鱼浸洗5—10分钟。
硝酸亚汞药浴一天白点也会消失,但注意用量。
白点治疗期为一周。
2.水霉病又名水霉病或白毛病。
其病原体是水霉和绵霉,菌丝形态细长,且有分枝,它们一端像根状,着生于鱼的体表皮肤内,其余则露出体外。
菌丝长达3厘米,呈灰白色,柔软似棉絮。
患病初期,病鱼体表粘液增多,形成一层白翳。
患病后期,菌丝深入体表皮肤,死亡率很高。
防治方法:可选用H-2特灭菌+大粒盐少许+水温31度药浴。
土霉素100L水5片药浴每天换水1/3补药。
大粒盐(3克/升)+31度2天换水不愿浓度。
多次用药才可痊愈。
3.烂鳃病其病原体是粘球菌。
患病个体鳃部溃烂并附有较多粘液,严重时鳃丝溃烂形成一个个圆洞,病鱼呼吸困难,死亡率很高。
防治方法:可选用大粒盐(9克/升)或 3—4片土霉菌,溶于100千克水的水族箱中,低浓度浸泡,或黄粉,白粉多次用药后可痊愈。
4.烂鳍烂肉其病因是由于水质不良导致细菌侵染所致。
病鱼各鳍腐烂,皮肤干涩无光泽。
有时,也可能是鱼体相互撕咬,鱼鳍破损又遭细菌感染。
防治方法:改善水质,可选用呋喃西林粉(黄粉),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分钟。
也可选用呋喃唑酮3—5片,溶于100 千克水中,浸洗病鱼20—30分钟。
或选用土霉素5—8片,溶于10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30分钟。
或南海白粉长期药浴隔一天以换水补药治疗5~7天就会治愈。
5、肠炎其病原体是点状产气单胞杆菌,它是由于鱼吃了不洁食物,或摄食过饱消化不良等引起。
罗汉鱼的病及治疗-罗汉鱼常见疾病及其治疗罗汉鱼白点病怎么治罗汉鱼白点病怎么治,罗汉鱼白点病主要是因为水温的变化,特别是在天气比较冷的季节,饲主没有控制好水温。
白点病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饲主可以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对症下药就好。
那罗汉鱼白点病具体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罗汉鱼白点病治疗方法1、白点病如果及时治疗,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引起罗汉鱼的死亡的,初期如果发现罗汉鱼身上有星星点点的白色小斑,可以通过“老三样”升温、换水、下盐来进行治疗。
高水温是白点的最大克星,通常白点在水温达到28度的时候就存活不下来了。
2、通过升温如果白点还是存在,那么单纯的使用老三样对它已经是没有任何效果了,因为白点已经适应了你的水温,所以给大家的一个建议就是,在发现罗汉鱼得了白点病进行升温的时候,要狠下心把水温提高3度,骤升的水温会抑制住白点病,如果进行缓慢的升温,则会使白点逐渐适应你的水温,从而起不到治疗的效果。
3、在升温的同时进行下盐,以1M缸为例可以下500g的盐。
然后在配合换水进行治疗。
4、严重的白点病需要进行用药,可以使用的药有黄粉、白点净和甲基蓝。
5、白点净使用的最多,因为它的药性比较强,所以在使用的时候不能按照说明书上的量来用,1M的缸滴15滴左右就够了,如果用药太多容易引起罗汉鱼中毒。
6、甲基蓝的添加使用只要看到鱼缸中呈现微蓝色就可以,持续几天进行治疗,然后通过换水稀释水中甲基蓝的浓度。
8、在治疗完成后鱼缸内的温度不要一下子降回原来的温度,要缓慢的降温,让罗汉鱼慢慢的适应原来的温度。
罗汉鱼常见疾病及其治疗1.小瓜虫病(1)症状。
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鱼的体表、鳍、眼部及腮部等布满毫米的小白点。
患上白点病的鱼会因蜜痒而在底砂或缸底不断摩擦,有时在体表可见白色小囊肿。
若腮部有大量寄生,则会增加黏液分泌,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
(2)病原及感染原因。
由一种叫小瓜虫的纤毛虫寄生在鱼体表引起的。
突然的水温变化,鱼儿本身抵抗力下降,就很容易感染此病。
罗汉鱼常见病花罗汉常见病四种花罗汉的常见病症_1花罗汉常见病,花罗汉是目前很流行的观赏鱼之一,花罗汉的饲养对饲养者来说也是一大考验,一旦我们的饲养不当极有可能造成花罗汉生病的情况。
那么目前花罗汉常见病有哪些呢?下面就让的小编来详细介绍下花罗汉常见病,有兴趣的可以进来看看。
白点病本病是由于水质不佳,水族箱环境剧烈变化,加上花罗汉新到一个环境抵抗能力变弱,就会很容易的引起白点虫的寄生。
白点病的症状表现为在鱼的表皮,鳍和鳃部会出现一点一点的细小颗粒(白颜色状)。
对于出现了这种病状,只要把鱼缸的温度提高到比平时高一,两度就行了(32度左右),一个多礼拜就会好了。
如果长时间还是不好外伤感染通常是和其他鱼打架,互咬,或是因为造景设计不良而擦伤。
当有外伤是,体表可以看见伤口,鱼鳞剥落或是有红肿的现象发生。
此时,若无小心治疗,便易造成细菌性及微菌性感染。
不过,基本上花罗汉免役能力强,大都有自行修复的能力,但能辅助药物治疗,也可放入一些粗盐,可以防止伤口恶化所导致的疾病。
卵圆虫病(外寄生虫病),体内寄生虫水族箱中有机氮量高时,活饵或是其他混养的新鱼有病原潜在。
便会使花罗汉感染卵圆虫。
病症是在鱼的表皮和鳍上有黄灰色的附著物,看上去有如撒了金粉一般,鱼只会找东西不停的摩擦,以减轻痛苦,严重时候寄生虫会咬烂鱼的尾巴或上下鳍的主骨,影响外观。
花罗汉若是吃食夹杂带寄生虫或是虫卵的生食,则有可能造成寄生虫寄生在鱼体内吸收养分,久而久之,鱼只就会营养不良,有时这些寄生虫还会从内随鱼的粪便排放出来呢!对付外寄生虫,可以使用抗寄生虫药治疗,用甲基蓝等外寄药.基本可以把虫去掉.内寄生虫可以用内寄药治肠炎,腹水症当花罗汉食用不新鲜的饵料或是不小心吞食有刺活食,就会使内脏受伤引起感染,初期鱼会拉细长的白便,有的鱼是食欲会下降,后期会恶化成腹水症或脱肛,腹水症的特点很明显,发生初期,看到鱼的肚子有不正常的微鼓,这时使用治疗肠炎的药物还有机会治好。
罗汉鱼⽩点病的治疗⽅法罗汉鱼⽩点病的治疗⽅法在罗汉鱼饲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罗汉鱼(详情介绍)⾝上长⽩⽑长⽩点的症状,许多⼈不知道这是什么引起的,其实⽩点病是⼀些微⽣物侵⼊纤⽑⽽引起的,这种病在春季多发,多和环境有关,在这个时候如果管理不善,⽐如鱼缸没有及时加温、换⽔的时候⽔温过低等,就容易起罗汉鱼的⽩点病的爆发。
罗汉鱼⽩点病⽩点病的症状表现为在鱼的表⽪,鳍和鳃部会出现⼀点⼀点的细⼩颗粒(⽩颜⾊状)。
⽩点病寄⽣⾍在它的⼀⽣中有⼏个“阶段”。
最初,它只是吸附在活⽯、底砂和缸壁等上⾯的⼩⼩的卵囊,⼀旦卵囊成熟破裂,寄⽣⾍就会从⾥⾯蜂拥⽽出,伺机寻找可以寄⽣的宿主。
它们钻进鱼⼉的⽪肤,⽣长成为⾁眼可见的⼩⽩点——这时寄⽣⾍正怀着他们的下⼀代,时间⼀到,下⼀代的寄⽣⾍们就从鱼的⾝上脱落,形成新的卵囊,这就是他们⽣命循环的⽅式。
对于出现了这种病的症状,只要把鱼缸的温度提⾼到⽐平时⾼⼀、两度就⾏了。
在32度左右即可。
盐浴法或以甲基蓝液长期药浴可治疗。
或⽤鱼类⽩点病专⽤药,注意加强⽓泵打氣,使⽔中溶氧量提⾼。
⼤换⽔后加⼊硝酸亚汞、⼤粒盐(少许辅助)、⽩粉(说明书上⽤量减半,在鱼⾝上有溃烂的情况下⽤,如果单纯是⽩点还没有恶化不⽤加此药)。
每2天换三分之⼀⽔补原药量(盐适量)持续⼀星期,⼀定要⼀星期⾍体才能⼤部死亡不出⼏天,⽩点病就会痊愈。
过后,最好⽤热⽔将⽔族箱烫⼀烫以进⾏消毒⼯作。
温差过⼤会导致⽩点病当然,我们不要轻易使⽤些治疗⽩点病的药物,毕竟是药三分毒,可⾃⾏准备材料治疗此病。
我们可以⽤盐、黄粉、过滤器、加热棒这些东西,根据⼩⽠⾍超过25度则停⽌发育超过30度则死亡的特性来治疗⽩点病,当发现⾦鱼有⽩点病当天则停⾷,⽤加热棒开始⼀步步加温,第⼀阶段升⾄25度左右,⼤致半天鱼⼉适应后,升⾄28度加⼊适量盐和黄粉来抗菌消炎,进⽽防⽌⾍病再交叉感染第⼆阶段提⾼⽔温到30度,每隔两天清洗过滤再加⼊黄粉,等⽩点完全消失三四天之后慢慢恢复⽔温,情况不太严重的会⾃动痊愈。
罗汉鱼身上长白点怎么办
罗汉鱼
发现罗汉鱼身上长白点,这多半是因为感染了小瓜虫病。
这是一种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疾病,患病的罗汉鱼身体上会长满这种白色的小点,而且到后期白色的点就会变成一层薄薄的白色网状物。
如果不尽早的治疗,罗汉鱼为因此而丧命。
小瓜虫病俗称白点病,主要发生在水温比较低的季节。
初期白点会主要寄生在罗汉鱼的鳍部眼部及鳃等各布满约0.5-1.0MM 之小白点,然后在渐渐的扩展到全身。
患病的罗汉鱼身体会发痒,为缓解不适它会在石头上磨擦鱼体。
严重的白点病会大量的寄生在鱼儿的腮部,增加黏液分泌,最后导致罗汉鱼呼吸困难,窒息死亡。
要治疗白点病的最简单方式就是,在罗汉鱼患病初期可以将水温提高到27-30摄氏度,破坏小瓜虫的生存环境,让那些寄生在鱼体表面的小瓜虫自动的脱落。
同时,可以使用0.3%的盐水浸泡鱼体3-5分钟,每天一次,在3-5天后罗汉鱼即可痊愈。
同时,饲养还可以使用以甲烯蓝2-5ppM,连续浸泡患病的罗汉鱼3-20天;或者使用孔雀绿0.05-0.2ppM,每个2-3天药浴1次,连续进行5次左右的药浴,就会发现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了。
值得注意的是,当饲养者发现罗汉鱼身体上存在白点的时候,一定要尽早的进行治疗,药浴罗汉鱼进行杀菌消毒,然后给它提供一个新的、安全的生活环境,让它可以尽快的恢复健康。
千万
不能随意的拖延治疗时间,而导致罗汉鱼最后大量的死亡哦。
罗汉鱼常见病症和防治方法
罗汉鱼的体质很好,一般都不会生病,最常见的病症如下:
1.烂肉
症状:在鱼身上出现小霉斑,然后霉斑变大,鱼渐渐停食,最终死去。
原因:感染霉菌
治疗方法:用呋喃咗酮下缸长期药浴,也可以用土霉素加进饲料喂养。
2.脓疮
症状:鱼身上出现脓包,成熟时有白色带状物流出。
治疗方法:当胞成熟时,用吸管(管口要比脓胞大)盖住脓胞,一吸一放,一吸一放地反复操作,直到里面的脓被吸干为止,然后放几粒高锰酸钾进脓胞里,最好加点土霉素进水,防止感染。
3.小白点病
症状:刚开始时,鱼会贴着鱼缸底打翻翻或在硬的装饰物上摩擦身体,后来鱼身上出现一两个小白点点,再后来,小白点点扩散到全身甚至眼睛上都有,这时鱼一般都不会吃食,躲在一角。
原因:感染了白点虫
治疗方法:1.用浓的盐水帮鱼擦身。
先把鱼用网捞起,放在有厚布垫底的适当碟子上,按着鱼用棉花沾盐水用中力擦掉鱼身上的小白点。
注意,盐水不能进入鱼鳃。
每天一次,直到没有为止。
这种方法只适合不想放药进缸鱼又感染不严重的时候。
2.用红药水(溴化汞——药店0.50元/支)下缸,100cm*45cm*60cm缸用一支,要循环水和打气,时间要看鱼的反应来定:如果鱼躲在一角,呼吸急促那就要赶紧换掉一半的水或全换。
反则可以一天再换。
这种方法既可以除掉鱼身上的
白点虫,又可以杀死水中躲藏的白点虫,防止再次感染。
鱼类常见的皮肤病症状及预防措施鱼类作为水生生物,在它们的生长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皮肤病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会给鱼类带来不适甚至危害它们的生命。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来保护鱼类的皮肤健康。
本文将介绍鱼类常见的皮肤病症状,并提供预防措施供参考。
一、白斑病(白点病)白斑病,又称为白点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常见于热带鱼类。
该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鱼体上出现小白色斑点,有时会形成白斑团块。
感染白斑病的鱼类会出现摇摆不稳、食欲下降、呼吸困难等不良症状。
预防措施:1. 定期检查水质,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
2. 避免饲养过度密集,保持鱼类适宜的生活环境。
3. 使用专门的消毒剂对鱼缸进行消毒,杀灭寄生虫。
4. 强化鱼类的营养,增强其免疫力。
二、尾部腐烂尾部腐烂是一种常见的鱼类皮肤病,主要表现为鱼尾部出现溃烂、腐烂、变红等症状。
该病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尤其是水质不洁或饲养环境不佳的情况下易发生。
预防措施:1. 注意鱼缸的清洁和水质的维护,避免污染。
2. 饲养环境要宽敞适宜,避免过度拥挤。
3. 使用适量的药物或消毒剂进行治疗,杀灭细菌。
4. 注意鱼类的饮食均衡,增强其健康免疫系统。
三、金鱼白点病金鱼白点病是金鱼常见的皮肤病,由寄生虫引起。
症状为鱼体表面出现小白点,并伴有鱼鳃充血而呈现橙红色。
预防措施:1. 定期检查水质,保持鱼缸清洁。
2. 饲养环境要有足够空间,避免过度密集。
3. 使用抗寄生虫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4. 注意鱼类的饮食均衡,增强其健康免疫系统。
四、鱼瘤病鱼瘤病是一种常见的鱼类皮肤病,主要表现为鱼体表面出现肿瘤状的肉瘤。
该病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可导致鱼类死亡。
预防措施:1. 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
2. 避免过度密集饲养,保持鱼类适宜的生活环境。
3. 使用病毒消毒剂进行预防和控制。
4. 定期检查鱼类的身体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隔离治疗。
总结:鱼类常见的皮肤病症状包括白斑病、尾部腐烂、金鱼白点病以及鱼瘤病等。
治疗白点病的方法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白点病的症状。
白点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鱼体表面出现白色小点,这些小点就是病原体的囊泡。
患病的鱼类会不停地摩擦身体,呼吸急促,食欲不振,甚至停止进食。
如果发现饲养的鱼出现这些症状,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治疗白点病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温度治疗法,将鱼缸水温升至28-30摄氏度,保持3-7天。
高温可以加速白点病病原体的生命周期,使其更容易被药物杀灭。
这种方法对于轻度感染的鱼类效果较好。
2. 药物治疗法,可以使用含有甲硝唑、甲氧硝唑等成分的药物,如甲硝唑片、甲硝唑颗粒等,按照说明书上的用药方法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时间,避免药物过量或使用时间过长导致鱼类中毒。
3. 盐浴治疗法,将食盐加入水中,浓度控制在0.3%-0.5%左右,然后将患病的鱼进行盐浴。
盐浴可以有效杀灭白点病病原体,但需要注意不要让盐浴时间过长,避免对鱼类造成伤害。
4. 光照治疗法,将患病的鱼类放在阳光下进行光照,或者使用紫外线灯进行照射。
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可以帮助消灭白点病病原体。
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饲养环境的清洁,定期清洗鱼缸,保持水质清洁,避免滋生病原体。
2. 饲料的选择,选择新鲜、干净的饲料,避免给鱼类带来细菌感染。
3. 饲养环境的调节,保持鱼缸水温、PH值、溶解氧等参数在适宜范围内,增强鱼类的免疫力。
总之,治疗白点病需要及时、科学的方法,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和稳定,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饲养者,让我们的鱼儿健康快乐地生活在水族箱里。
罗汉鱼的疾病:16种罗汉鱼常见病病因、病症与治疗方法花罗汉身体的免疫能力和一般的观赏鱼比较起来,实在是好的没话说,想要生病的话,概率是很低的,话虽如此,但如果生活环境出现突变,在强壮的也会有被病魔折磨的机会。
(一)病名:水痿病病因:(A)不良水质环境。
(B)表体受伤后造成。
(C)随后性水痿寄生感染。
症状:表体出现似棉絮状物质所附生。
治疗:(A)加温乃是其中一个好方法。
(B)补充抗生素与抗菌剂等治疗。
(C)以孔雀绿或甲烯蓝等治疗。
(二)病名:脱水病病因:(A)水质不良所造成。
(B)细菌或元虫的混合所侵入感染。
症状:腹部肿大,眼球凸出,或会呈现鳞片竖立如松果状的状况。
治疗:(A)马上改善水质。
(B)补充抗生素或抗菌剂等治疗。
(C)治疗不简单。
(三)病名:烂口病病因:(A)因水菌的寄生所引起。
(B)水质恶化,令细菌易繁殖。
症状:口部及鳃盖处呈似白棉花团状,逐渐被侵蛀且腐烂:食欲不振、动作迟缓,继而死亡,此病症之传染之包在惊人,于几日内可导致全缸的鱼双死亡。
治疗:以四还素。
份量计13毫克以上一公升的水为量,后将病鱼放至治疗箱内大约六至七天,每日抽换一半的水,并保持原有药量的药法。
(四)病名:头洞病病因:(A)水质不良而引发。
(B)缺乏维生素或矿物质。
(C)六鞭毛虫与爱德华氏菌侵入感染。
症状:于客头周围会呈现大小不一的蛀洞。
治疗:(A)马上改善水炙。
(B)并补充适应营养之维生素与矿物质。
(C)投予抗生素与抗原虫剂等治疗。
(五)病名:休克病病因:因人为的因素所造成。
突传变的环境:如将鱼由酸性水质或由低温水捞出移至高温水,反之亦然。
症状:因不适合新的环境,使到鱼只呈现休克状态而乱撞,有者甚至窒息死。
治疗:预防胜于治疗,于换水或买新鱼时,先试探水温及水质,可避免此病症。
(六)病名:白点病病因:乃是白点虫感染所引起。
症状:(A)表体、鱼鳞、眼部及鳃等各布满约0.5-1.0MM之小白点,继而破损溃烂破离。
(B)鱼体发痒,并且会在石头上磨擦鱼体。
罗汉鱼白点病程-罗汉鱼白点病怎么办罗汉鱼白点病怎么办_1罗汉鱼白点病由小瓜虫寄生在鱼体表引起的,可用景裕2号药来治疗。
鱼的体表、鱼鳍、眼部及鳃等布满约的小白点,继而破损溃烂剥离;鱼体发痒,擦身。
罗汉鱼白点病的症状表现在鱼的表皮,鳍和鳃部会出现一点一点的细小颗粒(白颜色状)。
罗汉鱼白点病是由于水质不佳,水族箱环境剧烈变化,加上罗汉鱼新到一个环境抵抗能力变弱,很容易的引起白点虫的寄生。
罗汉鱼白点病的病状轻的,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改善。
1.只要把鱼缸的温度提高到比平时高一,两度就行了(32度左右)。
2.也可以用盐浴法或以甲基蓝液长期药浴可治癒。
3.也可以用鱼类白点病专用药,但是要注意加强气泵打气,使水中溶氧量提高。
4.单纯是白点还没有恶化的可以大换水后X亚汞+大粒盐(少许辅助)+32度,每2天换1/3水补原药量(盐适量)持续一星期,一定要一星期虫体才能大部死亡。
罗汉鱼白点病的病状严重的,可以通过2点来改善。
1.罗汉鱼得白点病严重的话,下白点净加百必除,水温也要提高到32摄氏度。
2.也可以大换水后X亚汞+大粒盐(少许辅助)+viper(说明书上用量减半,在鱼身上有溃烂的情况下用)。
罗汉鱼为什么会得白点病罗汉鱼出现白点病一般是因为水温不好导致的,出现白点病一定要回罗汉鱼进行治疗才行的,白点病的元凶还是水中的小瓜虫。
天气冷了,很多人无法控制好水温,因此这个季节就成了白点病泛滥的季节。
面对此病大家首先想的是要给自己的罗汉鱼进行治疗,其实想要治疗是可以的,大家最先要做的就是找到病因,这样对症下药的效果才会好。
无论是水质,还是元凶小瓜虫,都需要对其深入了解,只要了解病因才能对症治疗。
罗汉鱼白点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并且不同的发病阶段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只有使用正确的治疗方法爱罗才会得到很好的治疗,才能彻底根治白点病,以免复发。
不管是对罗,还是对饲主,白点病都已经成为了其严重的困扰之一、罗汉鱼白点病的预防还是有很多讲究的,预防比治疗更加重要,其中需要注意的方面很多,大家需要多多了解,只有这样饲主和爱罗都会免受苦难。
罗汉鱼白点病治疗的方法
罗汉鱼宝宝病了怎么办?身为主人的你是不是很心疼呢?小编告诉你几个治疗罗汉鱼白点病的妙招,让你的鱼宝宝立马好起来哦,快来尝试一下吧。
一、罗汉鱼白点病治疗的方法:
1、水温治疗法
连续一星期或十天使得水的温度提高到28度-31度,对罗汉鱼进行大面积的温度治疗。
2、甲烯蓝药浴治疗法
用几滴甲烯蓝2-5PPM药浴法对罗汉鱼进行连续3-20天长期治疗。
3、孔雀绿药浴法
除了甲烯蓝药浴治疗法之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孔雀绿进行药浴,每两三天一次,连续五次。
二、罗汉鱼白点病的病因及其症状:
1、罗汉鱼白点病是由于白点虫感染所引起。
2、罗汉鱼产生白点病的症状具体表现在表体、鱼鳞、眼部及鳃等布满约0.5-1.0MM之小白点,而且发现罗汉鱼经常在石头上磨擦自己的身体。
严重的甚至会产生鳃部大量寄生的现象,最后窒息死亡。
/HuoLi/luohanyu/30298_2.shtml。
揭露众多朋友存在的一个问题【白点病误区】白点病对于罗汉鱼和其他热带鱼来说,是比较常见的疾病。
尤其是春秋比较常见。
看了看罗汉鱼论坛里许多鱼友的专家对白点病的描述,暗自苦笑。
由于10多年前一本比较扯淡的书上写了这们一句话:“当温度升到28°时,我们就可以看到小瓜虫从罗汉鱼体表脱落”。
每当看到类似的话,都是一阵蛋疼。
更扯淡的是还有人说升温32°了,白点病不好是小瓜虫病变异进化了,我的神啊!这是什么言论?好莱坞电影里的超级英雄好歹还是被辐射或者注射转基因药物之后变异的,这已经够扯淡了。
若是一个物种这么好进化的话,满大街都是超人了。
蛋疼是有理由的,其实有为曾经开过鱼店的前辈发过这种帖子了,我找了一找没找到,我就根据我的记忆和查阅一下资料说一说吧。
(百度百科也不知道是谁编写的,误导好严重,我都懒的说了)(白点病罗汉鱼图片)正确认识白点病:白点病性质就是体表寄生虫,而这种虫子叫小瓜虫。
我们肉眼所看到的白点点,并不是小瓜虫,小瓜虫是很微型的寄生虫,像细胞一样。
所以我才说“当温度升到28°时,我们就可以看到小瓜虫从罗汉鱼体表脱落”这句话是十分扯淡的话。
我们肉眼所看到的白点是虫鞘,而不是小瓜虫。
白点病发病原因:有的“专家”和“高手”说,是由于温度变化和季节性导致的。
好无语!“温度的变化和季节变化能凭空出现小瓜虫”。
你信吗?反正我是不信。
真正的是:白点病的出现是因为带有小瓜虫的病鱼或者水进入缸内而寄生在鱼身上的。
(罗汉鱼图片——小瓜虫作用原理)白点病导致死亡原因:小瓜虫病危害性很低,一般是不会轻易对罗汉鱼造成特别严重的伤害。
导致死亡发生主要是小瓜虫寄生罗汉鱼后,对罗汉鱼造成了初级伤害,此时水体刚好有其他细菌,如果未能及时处理小瓜虫,其他细菌就会对罗汉鱼造成二级伤害,从而至死。
也就是说其他细菌“借刀杀人”了!还有一种情况是,白点病比较严重了,小瓜虫已经进行多次的繁殖,罗汉鱼的伤口太多,这就是小病拖大病,大病拖绝症。
鱼白点病症状有哪些?鱼出现白点病简单的治疗鱼白点病症状有哪些?白点病初表现为在鱼体的某一个部位有一些白点,数天后白点会蔓延到全身鱼得了白点病,需要立刻给它换水,保持水质的干净卫生。
鱼出现白点病简单的治疗方法是什么?鱼白点病症状有哪些?白点病初表现为在鱼体的某一个部位有一些白点,数天后白点会蔓延到全身鱼得了白点病,需要立刻给它换水,保持水质的干净卫生。
鱼出现白点病简单的治疗方法是什么?鱼白点病的症状白点病初表现为在鱼体的某一个部位有一些白点,数天后白点会蔓延到全身,表现为常卧在水族箱底静止不动,食欲不振,有时在增氧泵的注水处浮游,忽然有狂游的动作,后期,鱼身有大量的白浊黏液分泌,鱼常用身体擦箱壁,严重时鳞片大量脱落。
白点病发病率高,传染快,常发生在初春、梅雨、初秋气温变化大的季节。
鱼移箱或水温过急的变换,都会引发白点病。
白点病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治愈率高。
如到了后期,因被感染的鱼食欲减退,体质下降,很容易印发别的疾病。
在患病初期,病鱼会用身体摩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讨厌的病原体。
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
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
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
鱼白点病的危害就整体而言,白点虫对鱼本身有两大致命的地方:1.会严重破坏鱼身表皮上所分泌的保护黏膜,导致鱼体受损,再令其失去抵拒能力;2.若生在鱼鳃里面,会严重影响鱼的呼吸机能,导致缺氧,再而令其窒息。
发病时,通常会从鱼鳍或鱼鳃等开始长出白点,然后一直扩散到身体的其它部份。
发病初期会令鱼出现食欲不振、周围擦身、呆呆滞滞等症状,严重的时候会有呼吸困难、身体腐烂、甚至会有出现血斑等症状;若一直放着不管的话,死亡率是100%。
有一点不可不提的是,并非所有的「白点」都能用肉眼清可见。
如果在病发初期,白点是从鱼鳃内开始生长,那就往往会很容易逃过肉眼的发现;等到白点扩散到鱼身的其它部位可见时,好有可能巳经进入了病患的第二或第三周期。
观赏鱼的白点病症状和治疗白点病。
主要症状,在病鱼的全身遍布白点,像撒上白粉般,严重时就像在鱼身上覆上一层乳白色的膜。
发病原因,是小瓜虫寄生在鱼体上所致。
主要防治措施: 1用0.1~0.2ppm硝酸亚汞全池遍洒;2用500ppm硫酸铜和 500ppm硫酸镁全池遍洒。
白点病又称小瓜虫病。
观赏鱼因小瓜虫寄生而发病的病例较为普遍。
鱼体感染初期,胸、背、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分布,此时病鱼照常觅食活动,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鱼体失去活动能力,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游动迟钝,食欲不振,体质消瘦,皮肤伴有出血点,有时左右摆动,并在水族箱壁、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游泳逐渐失去平衡。
病程一般5~10天。
传染速度极快,若治疗不及时,短时间内可造成大批死亡。
小瓜虫的适宜水温为15~25℃。
此病多在初冬、春末和梅雨季节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缺乏活饵的情况下容易流行。
当水温升至28℃时,小瓜虫就会开始死亡。
不过金鱼是冷水性鱼,如果提高水温到28度,对金鱼不好,所以不建议升温,只能用药。
可用1%盐水浸泡数天、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硝酸亚汞药液浸泡30分钟。
也可以直接到鱼市买专治白点病的鱼药,如白点净,效果比较好 .治疗方法A、用食盐250克加小苏打250克混合液泼洒于100cmx55cmx45cm的鱼缸,坚持数次,效果显着。
B、在100千克水中溶解孔雀石绿0.3克或次甲基蓝,浸洗鱼体10~20分钟,数日后可见菌丝脱落。
极为常见的观赏鱼疾病。
C、2%—3%的盐水浸洗,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D、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加上1%的盐水混合后将病鱼浸泡20—30分钟。
E、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
并且可用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的抑制和消灭水霉菌。
症状:(A)表体、鱼鳞、眼部及鳃等各布满约0.5-1.0MM之小白点,继而破损溃烂破离。
(B)鱼体发痒,并且会在石头上磨擦鱼体。
(C)鳃部大量寄生,增加黏液分泌,呼吸困难,窒息死亡。
详解白点病最近这段时间老听到很多鱼友的鱼得了白点病,也是白点病的高发季节,有治好了,但也有归西了。
说到白点病,大家并不陌生,很多人都有经历过,升温,加盐,下药,病治好了,但有时也会伴随着继发性感染,清洁鱼死了,硝化系统造破坏出现反水,几天后复发,鱼归湖了等等问题出现。
我觉得主要还是因为对白点病了解不够深刻。
下面我来一一解剖。
首先来看下白点病的症状:鱼蹭缸,缩鳍,呼吸急促,严重时会离群,体黑,精神不振,鱼体长白点(如果是看到明显的白点的话,说明已经严重感染寄生虫了,诺再不及时治疗,不久归西),也可能会并发细菌性感染,水霉之类的疾病。
白点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尤其是在换季温差大且水温在20度左右,容易诱起白点病的,水质变差造成鱼只的抵抗力降低,也是诱发白点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白点病是传染性极强的疾病,若治疗不及时,死亡率相当高。
接下来看看白点病的病理,白点病是由体表寄生虫小瓜虫爆发而引起的,这就不得不了解小瓜虫的特性了。
小瓜虫,是单细胞原生体外寄生虫,成虫呈球形,全身披有纤毛,直径约0.8mm,黑褐色虫体,肉眼看到呈白色,是因为鱼体分泌白色保护液包果所致,故名”白点”。
小瓜虫的生活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寄生期,胞囊期和幼虫期。
寄生期,小瓜虫从进入鱼体到发育成熟并离开鱼体的时期。
在水中自由缓慢游动的小瓜虫幼虫侵入鱼的鳃部,各鳍,皮肤,及鱼鳞等部位,并以鱼身体的粘液和细胞组织(上皮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等为食,鱼体受到刺激会分泌保护层细胞粘液来保护身体,而这恰恰把每个小瓜虫包裹在里面,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小瓜虫不受外界的伤害,包括一般药物。
胞囊期,小瓜虫在粘液的保护下,在条件适宜环境中,4天左右发育成熟后刺破保护层离开鱼体掉落水中并着附固体上,在短时间内分泌一层胞囊保护成虫,成虫在胞囊内可以分裂出1000个左右的幼虫,幼虫随时准备破壳而出幼虫期,待白点虫分化成熟后,幼虫有尖锥(如图8),会刺破胞囊破囊而出,缓慢扩散到鱼缸中并开始寻找新的寄主,但幼虫必须在约24小时(26度左右)(温度越低,在水中存活时间越久)内找到宿主寄生才能生存下去,开始新的一轮小瓜虫生命史。
罗汉鱼白点病症状
有些人听说过白点病,但是却没有真正的见过,就算发现自己的鱼有什么异常,而这种异常正是白点病的表现,因为不清楚白点病有什么症状所以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为了能让自己的鱼恢复健康,在这个白点病泛滥的季节,不被白点病所纠缠,了解其症状是很有必要的。
近来,由于季节变换,有些鱼友的鱼患了白点病,希望广大鱼友们在判断自己的罗汉鱼是否得了白点病有所帮助。
罗汉鱼白点病的症状表现在鱼的表皮,鳍和鳃部会出现一点一点的细小颗粒。
此病是一种最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病,多发于秋末春初水温较低的季节鲤科和慈鲷科的热带鱼较易感染。
白点病也叫小瓜虫病,小瓜虫虫体呈球形,全身披有纤毛,直径约0.8mm,为肉眼可见的小白点。
观赏鱼因小瓜虫寄生而发病的病例较为普遍。
鱼体感染初期,小瓜虫的适宜水温为15~25℃。
此病多在初冬、春末和梅雨季节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缺乏活饵的情况下容易流行。
当水温升至28℃时,小瓜虫就会开始死亡。
此病症通常还会伴随着其他的鳃和鳍的寄生虫。
明显的症状皮肤、鱼鳍和鳃上有小小的白色囊肿,每个囊肿的直径约1毫米,有些囊肿会融合在一起形成形状不规则的白斑,严重感染的鱼看起来好象全身撒了盐或糖霜,它会在岩石或沙石上摩擦,鳃的开闭次数会增加。
在水温18-23℃的情况下,小瓜虫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的营养,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遍布鱼全身。
热带鱼患此病时,表现在鱼鳍上先出现白点,鱼儿显得精神呆滞、漂浮于水面,很少活动。
或者常在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
严重时,导致鱼体周身密布白点、停止摄食、肌体消瘦、呼吸困难直至死亡,病程一般约为5~10天。
罗汉鱼白点病是由小瓜虫寄生在鱼体表引起的,如果罗汉鱼得了白点病体表、鱼鳍、眼部及鳃等会布满约0.5—1.0mm的小白点,继而破损溃烂剥离;鱼体发痒,擦身。
若鳃部大量寄生,增加黏液分泌,会导致呼吸困难,窒息死亡。
为了避免让自己的爱罗因自己的不察而仙逝,在这个白点病的高发季,了解白点病的症状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