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EC药用辅料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审计操作指南草案优选稿
- 格式:docx
- 大小:110.86 KB
- 文档页数:10
CPEC药用辅料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审计操作指南草案优选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CPEC药用辅料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行为,保障药用辅料的质量安全,制定本操作指南。
第二条本操作指南适用于生产CPEC药用辅料的企业,包括原辅料供应商、药用辅料生产企业等。
第二章基础要求第三条CPEC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应具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生产场所、设备和人员。
第四条CPEC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组织、质量方针、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等。
第五条CPEC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应明确质量管理职责,设立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第三章生产过程管理第六条CPEC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应制定药用辅料生产工艺流程及作业指导书,并严格执行和控制。
第七条CPEC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应建立合理的原辅料采购管理制度,确保原辅料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第八条CPEC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应使用符合标准要求的设备、仪器和仪表进行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控制。
第九条CPEC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应建立合理的检验及验证程序,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测和检测,确保生产符合规格要求。
第四章质量管理体系第十条CPEC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应制定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记录表等。
第十一条CPEC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应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计,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
第十二条CPEC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应制定质量培训计划,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提升其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
第十三条CPEC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应建立合理的信息管理系统,对质量数据进行及时统计和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章质量控制措施第十四条CPEC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应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严格监测和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十五条CPEC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应建立合理的质量控制记录,包括原辅料采购记录、生产记录和检验记录等。
第十六条CPEC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应制定合理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时处理不合格品,防止不合格品流入市场。
《化学原料药、药用辅料及药包材与药品制剂共同审评审批管理规定《化学原料药、药用辅料及药包材与药品制剂共同审评审批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一、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厅字〔2017〕42号)中关于药品与药用原辅料和包装材料关联审批的要求,同时根据新版《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总局关于调整原料药、药用辅料和药包材审评审批事项的公告》(2017年第146号,以下简称“146号公告”)和《国家药监局关于进一步完善药品关联审评审批和监管工作有关事宜的公告》(2019年第56号,以下简称“56号公告”)关于原料药、药用辅料和药包材(以下简称“原辅包”)在审批药品制剂注册申请时一并审评审批的要求,我中心起草了本管理规定。
二、起草过程(一)本管理规定第一稿由我中心于2017年10月起草完成上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经药化注册司与法制司会签,我中心根据合理意见修改后于2017年12月5日在原总局网站发布公开征求意见。
截至2018年1月5日,我中心收到业界反馈意见和建议共计591条,具体如下:116家企业反馈意见和建议474条;6家协会和行业组织反馈意见和建议69条;12位个人反馈意见和建议35条;2家政府机构12条;1家科研机构反馈意见和建议1条。
(二)我中心根据业界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对本管理办法进行了修改,在修改过程中通过邮件、组织会议讨论等方式征求了中心内部各审评部门的意见,针对146号公告中未明确的事宜,如原辅包登记规则的要求、原辅包与制剂共同审评审批流程等,在本管理规定第二稿中作了明确规定。
(三)2019年8月15日,56号公告开始实施,原料药登记仍为行政许可事项,我中心根据《药品管理法》与《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对于原辅包与制剂关联审评审批的有关要求,进一步细化原料药的管理方式和程序,修改后形成本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药用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用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机构、人员和职责第三章厂房和设施第四章设备第五章物料第六章卫生第七章验证第八章文件第九章生产管理第十章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第十一章销售第十二章自检和改进第十三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十一条“生产药品所需的原料、辅料必须符合药用要求”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旨在确定药用辅料(以下简称辅料)生产企业实施质量管理的基本范围和要点,以确保辅料具备应有的质量和安全性,并符合使用要求。
第三条辅料生产的质量管理要求随工艺步骤的后移逐步提高,企业应根据辅料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的性质,确定执行规范的起始步骤。
第二章机构、人员和职责第四条企业应设置与辅料生产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并以文件形式明确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生产、物料、维修和工程等部门及人员的岗位职责。
第五条质量管理部门应独立于生产管理部门,有权批准或拒收原料、包装材料、中间体和成品;有权审查生产记录,以确保没有发生差错或对发生的差错已作了必要的查处;有权参与审查批准生产工艺、偏差和投诉调查、质量标准、规程与检验方法的变更等。
第六条质量管理负责人负责本规范的执行,定期向企业负责人报告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客户要求以及相关法规的变化情况等。
企业负责人应定期评审质量体系以确保符合本规范的要求。
第七条企业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与辅料生产相适应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从事辅料生产的各级人员应具有与其职责相适应的受教育程度并经过培训考核,以满足辅料生产的需要。
第八条企业应建立并执行培训规程。
培训应包括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岗位操作规程、卫生知识及本规范等内容。
应由具备适当资质的人员进行足够频次的培训,以确保员工熟悉本规范的要求。
培训应有相应的记录。
第三章厂房和设施第九条企业应有整洁的生产环境,厂区的地面、路面及运输等不应对辅料的生产造成污染。
第十条应根据辅料的用途和特点确定对生产厂房和设施的洁净控制要求。
药用辅料生产质量指南1. 引言这份药用辅料生产质量指南旨在提供一些准则和建议,以确保药用辅料的生产过程符合质量标准并且安全可靠。
这些指南适用于药用辅料的制造商和生产商,以及与药用辅料生产相关的各方。
2. 质量管理系统2.1. 具备严格的质量管理系统,包括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
2.2. 制定明确的质量政策和目标,并将其落实到各个生产环节。
2.3. 建立适当的质量管理团队,确保质量政策的执行和监督。
3. 设备和设施3.1. 选择适用于药用辅料生产的合适设备和设施,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2. 定期维护和校准生产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3.3. 实施恰当的清洁和消毒程序,以确保生产环境的洁净和卫生。
4. 原材料管理4.1. 采购原材料必须符合法规要求,并且经过合格供应商的审核和认可。
4.2. 对原材料进行适当的接收检查,包括外观、标签、规格等方面的合规性。
4.3. 建立适当的原材料贮存和使用程序,以确保其质量不受到影响。
5. 生产过程控制5.1. 制定标准的生产操作规程,确保生产过程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
5.2. 对生产过程中的参数进行监控和控制,以确保产品符合规格要求。
5.3. 开展适当的验证和验证活动,确保生产过程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6. 质量控制6.1. 建立适当的质量控制程序,包括对产成品的检验和测试。
6.2. 对产成品进行适当的样品检测,并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和可靠。
6.3. 对不合格产品采取适当的处理和纠正措施,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7. 文档管理7.1. 建立适当的文档管理系统,包括制定、审查和更新相关文件。
7.2. 对所有的质量记录进行妥善保存,并确保其易于查找和追溯。
7.3. 确保所有文件和记录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8. 培训和持续改进8.1. 提供适当的培训计划,确保员工熟悉并理解质量管理要求。
8.2. 定期评估和监控质量管理系统的性能,并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
8.3. 建立持续改进机制,以不断提高生产质量和工艺效率。
药用辅料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药用辅料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十八条药品制剂厂商应当及时了解制剂所使用的原辅材料的变更情况,对原辅材料变更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和评估,并根据相关注册管理规定进行制剂的变更申报。
同时应当对变更后的原辅材料进行审计。
第四章备案信息的使用第十九条药品制剂申请人申报注册时,在按照相关规定提交申报资料的同时,应当提交所使用原辅材料的备案情况、备案号及备案人的授权文件。
对于原辅材料未进行备案的或者该原辅料已备案但未经备案人授权的制剂注册申请不予受理。
第二十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审评药品制剂注册申请时,将药品制剂使用原辅材料的备案信息作为制剂申报资料的一部分用于审评。
第二十一条药品制剂研究机构和生产企业应当对选用的药用原辅材料进行充分的研究和验证,同时还应对原辅材料供应商资质和生产质量保证体系审计,形成供应商审计报告。
必要时,可直接对原料药的起始物料和中间产物等进行审计。
第二十二条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已批准上市的药品制剂进行监督检查时,根据备案信息对生产所使用的原辅材料进行溯源检查。
第五章备案信息的管理第二十三条药用原辅材料备案资料由公开部分、受限公开部分和保密部分和备案号组成。
公开部分可供公众查询,包括供应商名称、产品名称、备案首次提交及变更时间、备案状态、备案号、地址、电话、传真等。
受限公开部分,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可通过原辅材料生产企业授权查询。
保密部分,在确认药品注册申请人提交备案资料持有人出具的授权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备案信息保密标准操作指南(SOP)使用备案资料用于关联审评。
第二十四条生产药品制剂所使用的原辅材料应当与原辅材料备案信息始终保持一致。
第二十五条药品制剂企业或授权的第三方审计人员在审计药用原辅材料中发现实际情况和备案内容不符,应当主动停止使用该原辅材料进行制剂注册申请和生产使用。
第二十六条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药用原辅材料备案信息弄虚作假的,将撤销该备案信息和备案号,并予以公示,五年内不再接受该企业原辅材料的'备案。
FOREWORD 前言The quality of excipients is critical to assure the safety, quality and efficacy of medicines. Excipients have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and are essential components of the drug product for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that excipients impart to formulated drug products include cosmetic appearance, stability and delivery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refore, applying appropriate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GMP) principles to excipients is essential. 辅料的质量对保证药品的安全、质量和功效是至关重要的。
辅料的应用范围广泛,是药品生产配方的基本成分。
辅料的特性直接影响药品的配方,包括化妆品的外观、稳定性和活性成分的输送。
因此,应用适当的GMP 规则是辅料的基础。
In contrast to finished dosage forms and 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 (APIs), there are no specific GMP regulations for excipients. In addition,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applications of this diverse range of materials which makes the development of excipient GMP guidelines challenging. However, there is a general expectation that excipients are manufactured to recognised GMP principles.与制剂和原料药相比,没有明确的针对辅料的GMP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