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教学内容一9月4日
- 格式:ppt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14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适用层次:高起专适用教育形式: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考核形式:考试所属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一、课程简介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通过结构力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杆件结构的计算原理,掌握各类结构的受力分析方法,为后续学习相关专业课程以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好力学基础。
包括体系几何构造分析、影响线、静定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等内容。
二、课程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杆件结构的计算原理,掌握各类结构的受力分析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综合运用结构力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具体目标如下:课程目标1:了解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结构计算简图及简化要点。
课程目标2:掌握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律。
课程目标3:掌握静定结构内力分析和位移计算的原理及方法。
课程目标4:掌握超静定结构内力分析和位移计算的原理及方法。
课程目标5:了解结构动力计算的基础知识。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此门课程为专业基础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要先修完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课程,才能修本门课程,也是后续钢结构、钢筋混凝土设计原理、气体结构等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
四、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本门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块内容:几何构造分析、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图乘法求静定结构的位移、机动法作影响线、力法及位移法解算超静定结构力学问题;其中力法是结构力学的核心内容,其要先学完静力学后学习超静定结构,力法是解决超静定结构问题的基本算法。
第一章绪论『知识点』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结构的计算简图及简化要点;杆件的分类;荷载的分类。
『基本要求』1、识记:计算简图,荷载。
2、领会:荷载的性质及分类。
3、简单应用:要求学生学习后能对简单的实际结构画出计算简图。
『关键知识』结构的计算简图。
『重点』计算简图的简化要点。
结构力学教学大纲结构力学教学大纲一、引言结构力学作为土木工程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质和变形规律的学科。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结构力学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个基本框架,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结构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课程目标1. 理解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结构力学的基本计算方法和分析技巧;3. 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1. 静力学基础1.1 力的基本概念和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1.2 力的合成与分解;1.3 力的平衡条件;1.4 刚体平衡条件。
2. 杆件受力分析2.1 杆件的受力分析方法;2.2 杆件的受力平衡条件;2.3 杆件的内力分析;2.4 杆件的应力分析。
3. 梁的受力分析3.1 梁的基本概念和分类;3.2 梁的受力分析方法;3.3 梁的受力平衡条件;3.4 梁的内力分析;3.5 梁的应力分析。
4. 框架结构的受力分析4.1 框架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4.2 框架结构的受力分析方法;4.3 框架结构的受力平衡条件;4.4 框架结构的内力分析;4.5 框架结构的应力分析。
5. 悬臂梁和悬链线的受力分析5.1 悬臂梁的基本概念和受力分析方法;5.2 悬臂梁的受力平衡条件;5.3 悬臂梁的内力分析;5.4 悬链线的基本概念和受力分析方法;5.5 悬链线的受力平衡条件;5.6 悬链线的内力分析。
6. 弯曲和剪切6.1 弯曲的基本概念和受力分析方法;6.2 弯曲的受力平衡条件;6.3 弯曲的内力分析;6.4 剪切的基本概念和受力分析方法;6.5 剪切的受力平衡条件;6.6 剪切的内力分析。
7. 静力学平衡方法的应用7.1 静力学平衡方法的基本原理;7.2 静力学平衡方法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结构力学的应用;3. 数学建模:通过数学建模,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结构力学原理的理解。
第一章绪论§1.1 结构和结构的分类一、结构(structure)由建筑材料筑成,能承受、传递荷载而起骨架作用的构筑物称为工程结构。
如:梁柱结构、桥梁、涵洞、水坝、挡土墙等等。
二、结构的分类:按几何形状结构可分为:1、杆系结构(structure of bar system) :构件的横截面尺寸<<长度尺寸;2、板壳结构(plate and shell structure) :构件的厚度<<表面尺寸。
3、实体结构(massive structure) :结构的长、宽、厚三个尺寸相仿。
三、杆系结构的分类:按连接方法,杆系结构可分为:§1.2 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一、各力学课程的比较:二、结构力学的任务:1、研究荷载等因素在结构中所产生的内力(强度计算);2、计算荷载等因素所产生的变形(刚度计算);3、分析结构的稳定性(稳定性计算);4、探讨结构的组成规律及合理形式。
进行强度、稳定性计算的目的,在于保证结构满足安全和经济的要求。
计算刚度的目的,在于保证结构不至于发生过大的变形,以至于影响正常使用。
研究组成规律目的,在于保证结构各部分,不至于发生相对的刚体运动,而能承受荷载维持平衡。
探讨结构合理的形式,是为了有效地利用材料,使其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研究方法:在小变形、材料满足虎克定律的假设下综合考虑:1、静力平衡;2、几何连续;3、物理关系三方面的条件,建立各种计算方法。
§1.3 结构的计算简图(computing model of structure )一、选取结构的计算简图必要性、重要性:将实际结构作适当地简化,忽略次要因素,显示其基本的特点。
这种代替实际结构的简化图形,称为结构的计算简图。
合理地选取结构的计算简图是结构计算中的一项极其重要而又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二、选取结构的计算简图的原则:1、能反映结构的实际受力特点,使计算结果接近实际情况。
“结构力学I”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结构力学I英文名称:Structural Mechanics I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教育必修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学时:56课程学分:3.5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授课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教研室:土木工程教研室制定人:赵腾飞、袁立群、孟昭博审定人:张绪涛、孟昭博、崔诗才一、课程性质《结构力学I》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将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掌握分析计算杆件体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类结构的受力性能,培养学生结构分析与计算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并能够应用结构力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二、目标要求(一)总体目标掌握结构在荷载、支座移动等因素作用下结构强度、刚度等的分析、计算方法;掌握结构的合理组成形式及分析方法;熟悉结构力学相关的基本概念,了解近似计算方法、了解计算结构力学的相关分析方法。
在头脑中初步建立结构的力学思维方式,能正确应用力学知识对结构的强度、刚度以及结构合理组成进行分析。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1)能理解结构力学的一般概念及结构受力、变形等特点;(2)能正确建立力学相关计算模型并对其进行结构几何组成分析;(3)能正确利用多种方法对结构进行受力分析、绘制相应的内力图;(4)能正确通过虚功法求解结构的位移,并能大致绘制结构的变形图。
2.能力目标(1)能熟练计算、绘制静定结构、超静定结构的内力;(2)能熟练求出指定截面的广义位移;(3)能判别平面杆系结构的几何组成合理性。
3.素质目标(1)能将力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着力培养工程实践能力;(2)引入前延、后续课程,做好课程衔接,形成课程体系,为后学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3)培养学生的受力概念、直观受力感觉和力学意识,勇于担当结构安全和经济两大重任。
《结构力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结构力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分:_____课程总学时:_____授课对象:_____二、课程性质与任务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结构的受力性能、承载能力和设计方法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对常见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内力计算和位移计算的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方法,能够判断体系的几何不变性和可变性。
理解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原理和方法,能够熟练计算静定梁、静定刚架、静定桁架和静定拱的内力。
掌握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方法,能够利用单位荷载法计算结构的线位移和角位移。
理解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原理和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力法、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计算超静定结构的内力。
了解影响线的概念和绘制方法,能够绘制简单结构的影响线。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绘图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结构力学知识进行工程结构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绪论1、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介绍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类工程结构,如桥梁、房屋、塔架等。
阐述结构力学的主要任务,即研究结构的受力性能、承载能力和设计方法。
2、结构的计算简图讲解结构计算简图的概念和简化原则。
举例说明如何将实际结构简化为计算简图,包括支座的简化、杆件的简化、荷载的简化等。
(二)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1、几何不变体系和几何可变体系介绍几何不变体系和几何可变体系的概念和特点。
通过实例让学生区分几何不变体系和几何可变体系。
2、平面体系的自由度讲解平面体系自由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让学生掌握如何通过计算自由度来判断体系的几何可变性。
《结构力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及英文名称:结构力学Structural mechanics 课程编码:B5214009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课程性质:必修课(√)选修课()适用专业: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学时数: 64 学时开设学期:第 3 学期执笔者:闫志红编制日期: 2012 年8 月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结构力学是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2、课程任务:结构力学是运用力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结构在荷载等因素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的计算,研究结构的组成规律和合理形式。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结构力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运用结构力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工程中常见的力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力学素质;为学习专业课程和继续深造提供必要的基础。
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考方法和工作方法。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结构力学是以高等数学、工程力学等课程为基础,并为钢筋混凝土技术、城市桥梁工程等课程提供分析思路和计算方法。
三、课程的主要目标、内容和学时分配1、课程的主要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结构的组成规律,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内力计算方法和位移计算方法,超静定的内力计算方法。
影响线的绘制方法。
能力目标:建立清晰的力学概念,掌握力学分析的基本方法。
能分析结构的组成规律,能判断结构的几何可变性。
能计算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能绘制内力图,能计算静定结在荷载、支座移动和温度变化所引起的位移。
能用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计算超静定解构的内力,并绘制内力图。
能作出结构的影响线。
素质目标: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2、课程主要内容1):绪论(2学时)主要内容:结构力学的任务,结构的计算简图与杆件结构分类,荷载的分类。
教学要求:掌握杆件结构的分类、支座分类和节点分类;理解支座的受力和节点的受力特点。
了解结构力学的任务和计算简图的确定。
2):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6学时)主要内容:自由度、约束、瞬铰、多余约束等概念, 体系自由度计算公式,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则,瞬变体系的特性,静定、超静定结构的几何组成。
结构力学教学大纲结构力学教学大纲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研究结构物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和变形规律。
掌握结构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于设计和分析各种结构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结构力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教学内容结构力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的静力学分析:包括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衡条件、杆件的静力学性质等。
2. 结构的变形分析:包括结构物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规律、梁的挠度计算、杆件的轴向变形等。
3. 结构的静力学系统分析:包括受力分析、杆件的内力计算、支座反力计算等。
4. 结构的稳定性分析:包括杆件的稳定性判据、结构的整体稳定性等。
5. 结构的动力学分析:包括结构的振动频率、振动模态等。
二、教学目标结构力学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结构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独立进行结构的静力学和变形分析。
2. 理解结构物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和变形规律,能够合理设计和优化结构物。
3.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结构工程项目。
三、教学方法在结构力学的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结构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3.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结构物受力和变形的基本规律。
4. 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结构力学分析和设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教学评价在结构力学的教学评价中,应综合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1. 课堂测试:通过课堂小测验,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2. 作业评价:通过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考察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大纲参考教学时数96学时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的技术基础课。
是该专业的一门主干课、必修课。
本课程的目的是在学习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杆件结构的计算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类杆件结构的受力性能,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好力学基础。
培养学生结构分析和计算等方面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在学完本门课程之后,应达到下列要求:1.对一般的杆件结构能选择正确的计算简图、并能分析其几何组成。
2.熟练掌握选择隔离体列平衡方程的方法,对一般静定结构能正确地进行内力分析。
3.理解影响线的概念,掌握静力法作静定梁、桁架的影响线的方法,会利用影响线求结构在移动荷载下的最大内力。
4.理解变形体虚功原理的内容及其应用,熟练掌握静定结构在荷载等因素下位移的计算方法。
5.掌握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并能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对一般超静定结构作熟练地计算。
会计算超静定结构的位移。
会利用对称性进行简化计算。
6.掌握矩阵位移法计算杆件结构的原理及方法。
初步具有使用结构计算程序进行结构计算的能力。
7.掌握杆件结构动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方法和特点不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还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智能。
将讲授法、练习法、参观法、多媒体教学法等等教学方法综合应用,形成教法与学法的统一。
讲授中应注意的方法等问题:1、要少讲多练;2、注意前后内容联系;3、刚架内力计算部分一定要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4、刚架和桁架内力计算、位移计算、力法、对称性利用、位移法要安排习题讨论课。
5、多举一些例子,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6、注意认知规律,从特殊到一般讲解要好一些。
7、选习题与思考题,重视答疑和作业的批改,及时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
8、可能的条件下,注意选择适当的时机,插入习题的讲解。
9、注意与前期课程知识点结合,使学生便于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
10、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同教师讨论交流。
结构力学最全知识点梳理及学习方法
一、结构力学基础知识:
1、力的分类:根据受力作用的物体的性质,可将力分为外力(外力作用于结构物体的外部,如重力、气压力、拉力等)和内力(内力作用于结构物体的内部,如弯矩、剪力等);根据力的方向划分,可将它分为拉力、压力和旋转力;根据力的特性划分,可将它分为特殊力和普通力;根据力的大小和方向,可将它分为大力、小力、稳定力和不稳定力;根据受力物体的形状,可将它分为直线力、非直线力、旋转力和转动力等。
2、构件的类型:构件按照结构的组成形式,又分为横担、梁、柱、支撑、支座、腰椎和压杆等。
3、材料性质:构件的材料性质主要由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杨氏模量等物理参数来表示。
4、结构形状:根据不同的表达方式,结构形状可分为直线式结构、曲线式结构、对称结构、反对称结构、非对称结构和无规则结构等。
5、运动学结构:可将力学结构分为机械运动结构和动力学结构,其中机械运动结构主要由动力系统、载荷系统和传动系统等部分组成;而动力学结构主要关注的是结构物体的动力运动情况,其中重点研究的是结构物体的运动特性,如动力传递、动力控制和动力分析等。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学习目的和要求目的要求:明确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掌握结构力学的任务,掌握杆系结构的类型。
重点: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难点:如何对实际结构选择恰当的计算简图。
学习内容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荷载的分类、结构的计算简图、支座和结点的类型、结构的分类。
§1-1 研究对象和任务1.结构在建筑物(或构筑物)中,能支承一定的荷载并起骨架作用的部分,称为结构。
2.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结构力学是以杆系结构为研究对象,薄壁结构与实体结构则为弹性力学的研究对象。
结构力学与材料力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材料力学是以研究单根杆件为主。
3.结构力学的任务(1) 强度和刚度计算计算结构在荷载、温度变化、支座移动等因素影响下的内力与位移。
(2) 稳定性计算分析结构的稳定性,计算结构在动力荷载下的反应。
(3) 研究结构的组成规律讨论结构的组成规律及其合理形式。
4.结构力学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结构力学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它不但要用到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的知识,而且也为后续课程如结构设计原理、桥梁、隧道、房建、水工结构及工程施工课程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1-2 荷载的分类荷载是作用在结构上的主动力,在交通土建工程中常见的荷载有:1.按荷载作用时间的久暂分(1)恒载恒载是长期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如自重、土压力等。
(2)活载活载是短期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
2.按荷载位置是否变化分(1)固定荷载如风荷载、雪荷载等。
(2)移动荷载如各种行驶的车辆、人群、吊车等。
3.按荷载产生的动力效应可分为(1)静力荷载静力荷载是缓慢作用在结构上,不使结构产生显著的加速度,因而其惯性力可以忽略。
(2)动力荷载动力荷载其大小、方向或作用点都随时间迅速发生变化,使结构产生显著加速度,由此产生的惯性力是不可忽略的。
在工程计算中,车辆、风载等均为动力荷载,但仍按静力荷载进行计算,然后乘以动力系数,这样可以使计算得到简化。
《结构力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JZZB1080 【课程名称】结构力学【英文名称】Structural Mechanics【总学时】85【学分】5【理论学时】85【实验、实践学时】0【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土木工程【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学科基础课,是该专业的一门主干课、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杆件结构的组成规律;掌握静定和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和位移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提高结构计算能力,熟练分析、计算土木工程结构的力学性能,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以及毕业后从事结构设计、施工和科研工作打好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对工程结构进行分析和计算的能力。
学生学完本门课程后,应达到下列要求:1.对一般的杆件结构能选择正确的计算简图、并能分析其几何组成。
2.熟练掌握选择隔离体列平衡方程的方法,对一般静定结构能正确地进行内力分析。
3.理解影响线的概念,掌握静力法作静定梁、桁架的影响线的方法,会利用影响线求结构在移动荷载下的最大内力。
4.理解变形体虚功原理的内容及其应用,熟练掌握静定结构在荷载等因素下位移的计算方法。
5.掌握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并能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对一般超静定结构作熟练地计算。
会计算超静定结构的位移。
会利用对称性进行简化计算。
6.了解杆件结构动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结构的组成分析一、学习目的要求了解结构力学的任务和方法,结构的计算简图,结构和干件结构的分类以及荷载的分类。
二、主要教学内容1、结构和结构的分类2、结构力学的人物和方法3、结构的计算简图4、杆件结构的分类5、荷载的分类第二章结构的几何组成分析一、学习目的要求1、了解几何组成分析的目的,判定杆件体系是否几何可变,从而决定其能否用作结构;研究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体系的组成规则,以便帮助我们正确选择静力分析方法和程序;2、掌握不变无多余约束体系的三个组成规则;3、掌握结构的几何组成和静力特征之间的关系。
《结构力学》(Ⅰ)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结构力学(Ⅰ)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结构力学是土建类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在学习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杆件结构的静力计算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类结构的受力性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有关专业课程以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好力学基础,培养结构分析与计算等方面的能力。
(二)本课程大纲的特色本课程大纲为适应具有华南地区特色的土木类专业的学生而制定,着重加强训练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理解、掌握与运用,而淡化技巧性知识的学习。
(三)能力培养的要求1.分析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确定合理的计算简图并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
2.计算能力具有对各种静定、超静定结构进行计算的能力和对计算结果的初步校核与判断能力。
3.自学能力具有自学和阅读结构力学教学参考书的能力。
4.表达能力计算过程思路清晰、整洁、严谨。
(四)参考教材《结构力学》上、下册杨弗康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结构力学》上、下册龙驭球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结构力学》上、下册李廉锟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二、课程的内容(一)绪论了解结构力学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结构分类、结构计算简图,熟练掌握支座、结点、杆件的受力特性。
重点:支座、结点的约束特性及受力特性。
(二)几何组成分析理解几何不变体系、常变体系、瞬变体系和刚片、自由度、约束、虚铰等概念,掌握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的几何组成规则以及规则之间的关系,熟练运用规则分析常见体系的几何组成,了解体系的几何特性与静力特性的关系,能够正确判断超静定结构的次数。
重点:几何组成的分析方法,超静定次数的确定。
难点:如何利用三刚片规则以及判定具有无穷远虚铰情况的几何组成。
(三)静定结构内力计算熟练掌握利用静定结构的几何组成分类(二刚片、三刚片、基附型)求解支座和联系反力的方法,熟练掌握利用微分关系、刚结点平衡和区段叠加法快速作弯矩图,了解已知弯矩图作剪力图和已知剪力图作轴力图的方法,灵活运用隔离体平衡的方法,熟练掌握静定梁和刚架内力图的作法,掌握桁架内力的解法,掌握静定组合结构和拱内力的计算方法,了解静定结构的力学特性,了解复杂结构的内力计算方法。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大纲《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编号: 0402010课程名称: 结构力学,Structural Mechanics二.学分、学时5学分,课内教学80学时,计算机实习16学时三.教学对象工程力学等专业本科生四.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等五.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程之一,其任务是在学习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杆系结构的计算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各类结构的受力特性,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进行结构设计以及进行科学研究打好力学基础,培养结构的力学分析和计算等方面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一)绪论了解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荷载的分类、结构计算简图及其分类。
(二)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了解几何组成分析的目的和平面体系的计算自由度;掌握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三)静结构内力分析回顾掌握静定结构内力分析的一般方法,熟练掌握静定梁、刚架、桁架、拱和组合结构等的内力计算和内力图绘制,掌握静定结构的特征。
(四)虚功原理和结构位移计算掌握虚功原理及结构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熟练掌握荷载作用下结构的位移计算、积分法及图乘法;掌握温度变化和支座移动引起的结构位移计算;掌握互等定理。
(五)力法了解超静定结构的概念、超静定次数的确定;理解力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系、力法的典型方程及其物理意义;熟练掌握用力法计算超静定梁、超静定刚架、超静定桁架;掌握超静定组合结构、超静定拱的计算;掌握温度变化、支座移动影响下的计算;掌握简化力法计算的方法;掌握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最后内力图的校核。
(六)位移法理解位移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系、位移法的典型方程及其物理意义;熟练掌握用位移法计算超静定梁、超静定刚架;熟练掌握利用对称性简化计算;掌握温度变化、支座移动影响下的计算;(七)力矩分配法理解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荷载作用下连续梁及无侧移刚架的计算;掌握温度变化、支座移动影响下无侧移刚架的计算;掌握有侧移刚架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