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朱明政治经济学
- 格式:ppt
- 大小:3.00 MB
- 文档页数:48
案例适用:第八、九部分关于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案例内容:一、供需矛盾加剧,企业限量收购、压级压价,奶农只好把奶倒掉“看着白花花的牛奶倒进臭水沟里,心里实在不好受啊!但检测报告说不合格,放上两三天,就彻底坏了,不倒没办法啊!”在鹿泉市的一家鲜奶收购站,老板痛心地对记者说,他最近倒的几次鲜奶,加起来有6吨多了。
石家庄市是我国屈指可数的奶源基地之一。
这里不仅崛起了著名奶业集团——石家庄乳品有限公司,许多农民也靠养牛卖奶而脱贫致富。
但是,从2004年5月份以来,石家庄市各县农村,却屡屡发生倒奶事件。
其实,倒奶事件并非最近才有。
早在2002年就已经出现了接二连三的相关报道。
如2002年3月4日,四川省最大的乳品企业囚川华西乳业有限公司就做出惊人之举,把库存的2吨鲜奶"哗哗"倒进了下水道;海南的牛奶收购价一降再降,1斤牛奶的价钱还不如1瓶矿泉水,最要命的是奶站还拒收,求卖无门的奶农只好忍痛倒掉牛奶,有的干脆将奶牛宰杀;广西一家从事奶牛饲养、加工和销售的民营企业,每逢销售淡季,就不得不把卖不出去的鲜奶白白倒掉,1年就倒掉100吨;继而是兰州市近郊28位奶农因买方单方面中断购销契约,无奈而愤怒地将鲜奶倾倒在该公司厂房门前。
南京也发生过牛奶大战,奶站减少收购量,南京多处发生奶农每天忍痛将白花花的牛奶倾倒入鱼塘的倒奶事件。
这些倒奶事件引起了社会舆论的极大震动,痛心者有之,斥责者有之,呼吁者有之。
有人联想起在小学课本中看到的描写资本家把牛奶倒进大海的故事,惊呼我国出现了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也有人提出疑问:"鲜牛奶在我们这个刚刚脱离温饱不算太久的国家里,被接二连三地倒掉,当真中国人就是牛奶多的喝不完了?"倒掉的牛奶,有的确有质量问题。
不过,对有的被认为“不合格”的牛奶,一家奶站的工作人员颇有微词:“关键是奶多了!企业用不完,检测标准就严了。
企业不收购,只好倒掉……是不是质量不合格,这个不太好说。
第九章练习一、配伍题( B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A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A、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B、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数量的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二、单项选择题1.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是通过(A )。
A经济增长率来量度B劳动投入数量的增加来量度C生产规模的扩大来量度D生产资料投入的数量来量度2.经济效益是指(A )。
A资金占用、成本支出与有用生产成果之间的比较B经济效果C劳动生产率D盈利率3.要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应该(C )。
A把经济增长速度放在首位,速度越快越好B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增长速度问题无关紧要C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较快的增长速度D在保证高速度的前提下,力争较高的经济效益4.在产品符合社会需要的前提下,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表现是( C )。
A投入等于支出B支出大于收入C投入小,产出大D投入大,产出小5.在三次产业的划分中,第一产业是指( A )。
A农、林牧、渔业B工业和建筑业C服务业D商业6.我国现在的小康还属“初步小康”,其主要特点是(D )。
A高水平但不平衡B高水平但不全面C低水平但比较平衡D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7.经济发展战略的中心是( C )A战略措施B战略部署C战略目标D战略重点8.在当代,推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是( D )A劳动量的增多B资本量的增多C市场经济制度D技术进步三、多项选择题1.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增长的两种途径是(AD )。
A对生产力三要素的渗透和影响,提高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B通过经济体制的改革推动经济增长C通过增加资金的投入推动经济增长D在高科技技术上形成的独立的产业,其产值直接成为国民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E通过劳动量的增加促进经济增长2.要使经济效益提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ACE )。
A资金占用要少B产品订价要高C成本支出要少D扩大生产规模E有用成果要多3.我国应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为此应该(BDE )。
政治经济学面授教案:第六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历史趋势浙江电大瑞安分校胡顺哉(2008/03)【内容概述】本章是整个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结束语,分析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是走向灭亡。
主要内容包括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主要表现,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调整和变化,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它的长期性。
【重点内容】(*重点掌握)*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P162*2.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表现和实质。
经济危机的根源。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P165。
3.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关系(共同点与不同点)P173。
【教学辅导】*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P162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
资本主义的物质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而其生产关系的基础是资本主义私有制。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具有不可避免性、根本对抗性和决定性,即它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根本对抗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各种矛盾中起着主导作用和决定性,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最深刻的根源。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为什么会爆发经济危机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根据马克思的分析,在简单商品经济中,已经包含了危机的可能性。
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从一般商品中分离出货币。
货币产生之后,危机的可能性从两方面表现出来。
首先,由于出现了货币,卖者取得货币之后,不一定马上去买他需要的商品,生产他需要的产品的生产者,就只好把产品存放起来,这样造成了卖与卖的脱节,从而已经包含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了。
其次,当货币起支付手段作用时,也会引起危机的可能性。
但是,危机没有变为现实,是因为那时占统治地位的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商品生产所占的比重还不大;简单商品生产规模和市场范围都比较小,商品生产者之间的联系还不是那么广泛;在狭小范围内简单商品生产者为着熟悉的本地市场和买主而生产,产销关系比较密切,因此,商品买卖的脱节和支付链条关系的破坏,只能对某些商品生产者发生较大影响,不至于波及或影响整个社会。
政治经济学面授教案:第三章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内容概述】本章分析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理论。
主要内容包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市场经济的类型,资本主义市场结构以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
【重点内容】(*重点掌握)1.衡量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的标准及资源配置的方式P88。
*2.市场经济,市场机制。
*3.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主体,及其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各自所处的地位和作用P92。
4.垄断,垄断的产生。
垄断竞争及其特点。
垄断价格,垄断价格的形成。
P94,P99*5.金融资本,金融寡头。
金融资本的形成。
金融寡头的统治P107。
【教学辅导】一.衡量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的标准及资源配置的方式。
P881.资源,经济学中即经济资源。
2.经济资源,是指经济活动不可缺少而又数量有限的要素。
现代社会主要的经济资源包括①土地及与土地相连的自然资源、②人力资源、③生产资料、④资金、⑤技术、⑥信息等。
经济资源,又称生产要素。
经济资源的特性:一是它是在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二是具有稀缺性。
因为资源稀缺性,所以产生资源配置问题。
3.资源配置,是指社会总资源在部门和地区之间的分配。
其落脚点是生产单位(在现代社会就是企业)。
4.资源配置好坏的标准:⑴是否能充分地开发利用资源。
如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是否能充分地开发利用,劳动力是否具有较高的素质,是否拥有相当数量和高层次的人才,是否能使更多的货币被用作资金,是否有利于技术、信息的开发和利用等。
⑵是否能使资源被用在效益最好的方面。
从使用价值看,是否能以较少的资源生产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产品;从价值来看,能否获得更多的价值增殖。
⑶是否有利于保持资源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合乎比例地分配利用。
5.产权,是以法律形式确定并加以保护的一定社会主体对经济资源即生产要素的所有、使用、经营并相应取得收益的权利。
其中,所有权起着决定作用,决定着其他权利及其相互关系;而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着各种产权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章商品经济导入新课。
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前史”是重商主义学派提出的。
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一、商品经济的产生什么是商品:商品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劳动产品。
没有商品之前,人类是出于自然经济时代,自给自足。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有了更多的产品,就出现交换的需求和行为。
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商品经济不是从来就有的经济形式,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第二节商品及其属性1.商品二重性:一是自然属性(即使用价值),二是社会属性(即价值)。
⑴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如食品可以果腹并提供各种生存所需的营养物质,相机用来拍照,书籍用来阅读,电视用来观看等。
体现的是人与物的关系。
(吃饭买的米,只关注质量,不关注谁生产的)商品除了有使用价值,还可以用来交换。
如羊——斧头的交换,引出价值⑵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或者说物化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
因此,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⑶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对立统一。
(举例说明,如空气等)2.劳动的二重性:P15⑴具体劳动,是指有用劳动,即各种具体形式的劳动。
⑵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问题:按劳分配的“劳”是属于哪种?(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只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理解3.商品二重性和劳动二重性的关系:P16*三.私人(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P16解释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家里清洁、大街上志愿者清洁、环卫工人的清洁工作的区别,必须要社会承认才能上升为社会劳动。
抽象劳动——价值——社会给以回报,前提抽象劳动必须是为社会(他人)服务,得到承认,才可以说创造价值,社会才会给与回报。
如作面包,必须得到社会认同,社会其他人买了,才能赚钱,要不亏本。
*四.商品价值量的确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案例适用:第四部分关于劳动二重性理论案例内容:网络公司更值钱了继携程旅行网2003年12月在纳斯达克上市融资7,560万美元之后,国内以互联网增值服务(主要是短信)为主业的灵通网3月4日在纳斯达克上市,募资860万美元。
还在上市路上的包括:TOM公司的互联网业务,TOM Online准备同时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筹集15亿港币(合1.94亿美元);腾讯QQ计划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募股金额2亿美元左右;盛大公司也计划第一季度在纳斯达克上市,筹资3亿美元。
之前2月17日,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获得8200万美元投资。
另外两个电子商务网站卓越和当当分别宣布获得投资。
这批钱和2000年三大门户网站上市分别融资7000万美元的幅度相比,表明中国的互联网公司越来越值钱了。
与获得融资相比,三大门户网站2003年的盈利更让人兴奋;新浪收入1.1430亿美元、净利润4,160万美元;网易收入6,547万美元、净利润3,900万美元;搜狐收入8,040万美元、净利润2,640万美元。
联想集团2003年前三季度营业额达169.22亿港元,利润为8.49亿港元(2002年度营业额为202.3亿港元,净利润10.44亿港元)。
新浪网首次年度盈利的利润已经超过了中国IT业领头羊联想集团利润的1/4。
与被认为网络泡沫最严重的2000年相比,互联网公司的价值与收入、利润、成长率之间的关系更密切了。
美通无线公司CEO王维嘉说这一轮上市的公司的平均市盈率都在18-25倍左右,公司上市融资额度用它的收入和这个比例一算就能知道,他说:“华尔街变得非常实际了,纳斯达克也变得正常了。
”怎么赚来的钱?新浪、搜狐的收入结构中,广告收入分别是36%和37%,其他为非广告收入。
由下载网站变身来的卓越网在2003年做到了销售额人民币1.5亿元,主要商品是图书音像制品。
电子商务是互联网最受人期待的生意,“全国人民每人出1块钱,我就有12亿元”的老笑话在互联网上也许是部分可行的,特别是短信收入起来以后。
第二章练习一、配伍题(B )不变资本(A )可变资本(D )相对剩余价值(C )超额剩余价值(F )资本积累(E )资本积聚(H )固定资本(G )流动资本A、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B、资本家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C、生产条件优越的资本主义企业由于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剩余价值D、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E、个别资本通过把自身所获得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通过资本积累来增大自己。
F、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G、投在原料、辅助材料和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H、由厂房、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构成的那部分资本二、单选题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 )。
A、劳动力成为商品B、带来剩余价值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A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统一D、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统一3.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全部价值是(A )。
A、劳动力自身价值和剩余价值B、商品的价值C、剩余价值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4.资本家改进技术的直接目的是追求(B )。
A、相对剩余价值B、超额剩余价值C、绝对剩余价值D、年剩余价值5.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B )。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C、延长工作日的结果D、加大劳动强度的结果6.按价值周转方式划分,生产资本可以划分为(B )。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C、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D、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7.同时属于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生产资料是(A )。
A、设备B、原料C、燃料D、辅助材料8.资本积累的源泉是(A )。
A、剩余价值B、交换价值C、商品的价值D、社会产品9.生产资料生产之所以优先增长是因为(B )。
第八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建国60多年,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中,改革开放前30年,经济发展不快,同期日本抓住机遇发展起来了。
改革开放30年,发展很快。
其中,邓小平同志最大的贡献,就是明确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92年南巡。
贡献有二:一是区分了计划和市场,可以搞;二是看到市场经济的作用,认为应当搞;一、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1、计划、市场只是资源配置方式,经济发展的方式、手段而已,不是作为社会制度的根本区别。
邓小平的一番话:P202提问:为什么我国一开始没有直接采取市场经济?从马克思的推论说起。
就如男与女有本质的区别,但区别不以是否干重活来区分。
二.市场经济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方法。
P2031.社会主义应该搞市场经济,是因为市场经济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方法。
市场经济在宏观上能促进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微观上能充分调动企业和劳动者提高效率的积极性,从而能有效地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
2.市场经济能推动生产力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社会资源是有限的,要求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大的满足。
分配有2种方式:计划和市场。
两种方式的优缺点比较。
结论:市场更有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第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⑴市场机制能推动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既是动力,又是压力。
企业追求利润——竞争——要求商品价廉物美——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计划经济时代,缺乏竞争,产品统购统销,低效率⑵市场机制能推动全社会资源利用效率和宏观经济效益提高。
社会企业的优胜劣汰。
第三市场机制能激励创新。
我们举一个案例,两个推销人员到一个岛屿上去推销鞋。
一个推销员到了岛屿上之后,气得不得了,就发现这个岛屿上每个人都是赤脚。
我们重庆话叫做打光脚板,赤着脚没有穿鞋的。
他气馁了,没有穿鞋的,推销鞋怎么行,这个岛屿上是没有穿鞋的习惯的。
马上发电报回去,打手机回去,鞋不要运来了,这个岛上没有销路的,每个人都不穿鞋的,这是第一个推销员。
政治经济学面授教案:第七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所有制结构浙江电大瑞安分校胡顺哉(2008/03)【内容概述】本章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所有制结构。
主要内容包括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历史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重点内容】(*重点掌握):*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基本特征)、主要矛盾、主要任务、基本路线P181。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P184。
3.股份制。
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的重要作用。
P189【教学辅导】*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主要矛盾、主要任务、基本路线。
P1811.基本特征:P181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具有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经济上主要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分配方式以按劳分配为主。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具有社会主义还不成熟的一些特征:一是生产力不发达,地区发展也不平衡;二是生产关系不成熟,还存在非公有制经济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不成熟;三是上层建筑不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
2.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表现为:一方面,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实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就要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受到很大的限制。
3.主要任务:P182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这是因为,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第一只有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才会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摆脱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达到共同富裕;才能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促进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才能为国防建设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国防现代化。
政治经济学面授教案:第十章社会主义社会的收入分配浙江电大瑞安分校胡顺哉(2008/03)【内容概述】本章分析社会主义的收入分配,包括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属于劳动者收入部分的分配,主要内容包括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调整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的方式,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正确处理消费和投资的关系,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个人收入的调节,社会保障制度。
【重点内容】(*重点掌握):1.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P288。
*2.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国民收入的再分配P290。
*3.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核心问题。
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P293。
*4.调整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的方式。
税利分流P293。
5.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分配关系的目的,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分配关系的方式P295。
*6.国民收入的使用。
消费和投资及其关系P296。
*7.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条件或必然性)。
按劳分配的性质和作用P300。
8.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及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形式P302。
【教学辅导】一.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P2881.国民生产总值(英文缩写字母为GNP),是一国国民一年内所生产和提供的用货币表现的最终产品(包括物品和服务)的总和。
或者说,它是一个国家国民一年内所生产物品和服务的增加值的总和。
最终产品,是指最终供人们使用的产品,包括供人们消费的生活资料,也包括供投入生产的劳动资料。
国民生产,是指本国的国民在本国领土内的生产活动和在国外的生产活动,而不包括外国国民在本国领土内的生产活动。
国民生产总值,是本国国民所有生产活动的增加值。
2.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缩写字母为GDP),是指本国领土内所有生产活动的增加值。
这是目前世界各国较为常用的一个统计指标。
它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
中国思想家:朱明(1967.10.21~)简介朱明,生于1967年10月21日,原名朱哲,英文名Allen。
1990年结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
1996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
中国,上海崇明人,当代“流家思想”创始人、艺术思想家和经济思想家。
人物简介朱明(1967.10.21~),中国大陆国籍,出生于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上海市崇明人,原名朱哲,别署瀛海居士、逍遥斋主,英文名Allen。
祖籍上海市崇明县港西镇朱氏。
1990年结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
1996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
朱明,以字行,以画行,以文行,自由主义者,文明主义者,当代“流家思想”的创始人,系民间思想家,中国书法和抽象绘画里程碑式艺术人物,誉为“中国抽象绘画之父”、“世界经济哲学之父”、“现象经济学之父”。
被英籍知名抽象艺术家杨希雪MBE誉为“现代版伯乐”。
朱明的艺术思想感言是:“求心灵之象,构思想之意,应逻辑之理,表图画之美,达艺术之峰!尽展我抽象之深邃之美,超我神动之巅峰之境!”两大真理性世界发现奠基创始人朱明的两大真理性世界发现:一是,朱明价值流动论,简称世界经济哲学,又称朱明经济学,发现并揭示了世界的本质——“价值流动”;二是,朱明中国流艺术理论,即抽象国画(世界绘画)理论,发现并揭示了世界艺术的本质——追求艺术极限的“心象艺术” 。
研究领域朱明研究领域十分宽广,涵盖世界绘画艺术、中国书法、经济学、哲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人类学、政治学、社会学、艺术学、宗教学、自然科学等多学科与跨学科。
研究理论思想体系——朱明思想体系:“朱明思想体系”、“朱明理论思想体系”,即“流家思想”,简称“朱明思想”,是指朱明对个人心目中的诸多“榜样”,吸取其善之处,并悉心观察与分析历史的和现时的各类事物,从哲学高度理性分析与合理评估,通过发现现象、案例、事件、活动等的具象思维,结合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综合思维等,努力进行全方位的思维、思考、思想等综合逻辑思维的认识过程或部分认识过程所取得的阶段或分阶段的个人认识的重要思想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