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_我设计的自行车教学课件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21.12 MB
- 文档页数:32
小学美术《我设计的自行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教材第四册第五章《设计之美》,详细内容为“我设计的自行车”。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了解自行车的结构、功能以及设计的基本原则,发挥创意,设计出既实用又美观的自行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行车的结构、功能和设计原则,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设计潜能,提高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自行车的设计原则和创意表达。
难点:如何将创意与实用性相结合,设计出独特的自行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自行车模型、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设备。
学具: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自行车的结构:车架、车把、车轮、链条、齿轮等。
(2)讲解自行车的功能:代步、运动、娱乐等。
(3)介绍自行车设计原则:实用、美观、创新、环保等。
3. 创意设计(10分钟)(1)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一款独特的自行车。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鼓励。
4. 实践操作(30分钟)(1)学生用绘画纸、彩笔等工具,将自己的设计稿绘制出来。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剪切、拼接等操作,完成自行车的制作。
5. 成果展示(10分钟)(1)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设计思路。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自行车的结构车架、车把、车轮、链条、齿轮等2. 自行车的功能代步、运动、娱乐等3. 自行车设计原则实用、美观、创新、环保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款独特的自行车要求:创意新颖,实用美观,结构清晰。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设计作品富有创意。
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遇到一些困难,如绘画技巧、剪切拼接等。
今后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第十五课《我设计的自行车》(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的第十五课,教学内容围绕“我设计的自行车”展开。
学生将通过观察、讨论、设计等活动,了解自行车的结构和功能,发挥创意,设计出独特的自行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自行车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设计自行车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设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保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1. 自行车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2. 设计独特、具有创意的自行车。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自行车模型、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行车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行车,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自行车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设计自行车。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款独特的自行车,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评价:每组展示设计的自行车,师生共同评价,选出最佳设计。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自行车设计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我设计的自行车》2. 教学目标:了解自行车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设计自行车的基本方法。
3. 教学难点:自行车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设计独特、具有创意的自行车。
七、作业设计1. 画一幅自己设计的自行车。
2. 写一篇关于自己设计的自行车的介绍。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设计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了自行车的结构和功能,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设计出了许多独特的自行车。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自行车结构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自行车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设计独特、具有创意的自行车”。
小学美术《我设计的自行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教材第五册第五章,主题为“我设计的自行车”。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自行车的基本结构、设计原则、创意构思以及设计表现方法。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自行车的构造,运用设计原则,发挥创意,设计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自行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行车的结构,掌握设计的基本原则。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观念,提高设计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设计原则的运用和创意构思。
教学重点:自行车的基本结构、设计方法和表现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自行车模型、教材、多媒体设备。
学具:彩笔、铅笔、橡皮、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展示自行车模型,引导学生关注自行车的结构。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有哪些部分组成吗?”2. 知识讲解(10分钟)(1)介绍自行车的基本结构。
(2)讲解设计原则:实用、美观、创新。
(3)展示优秀设计作品,分析设计方法和技巧。
3. 创意构思(15分钟)(1)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提出创意点子。
(2)分组讨论,确定每组的设计主题。
(3)教师巡回指导,提供意见建议。
4. 设计表现(20分钟)(1)学生根据创意构思,用铅笔在画纸上绘制设计稿。
(2)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完善设计稿。
(3)学生用彩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将设计稿制作成模型。
5. 展示评价(15分钟)(1)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介绍设计理念。
(2)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自行车的结构2. 设计原则:实用、美观、创新3. 设计方法和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款具有创意的自行车2. 答案:(1)自行车的结构清晰,符合设计原则。
(2)创意新颖,具有独特性。
(3)色彩搭配和谐,美观大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设计作品富有创意。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 第15课《我设计的自行车》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行车的构造和基本部件;2.发挥想象力,设计出自己心目中的自行车;3.运用所学的绘画技法,用画笔将自己设计的自行车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二、教学准备1.课件或图片等教具;2.各种颜色的画笔、彩色笔等画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看一些不同样式的自行车图片,并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想像力。
2. 分析解决问题•吸取学生的意见设计出一种新的自行车。
•加深学生对自行车构造的认识。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试着画出自己自行车设计的图纸。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画笔,使用各种色彩,让自己的自行车设计更加栩栩如生。
4. 呈现展示•将学生设计好的自行车图纸进行展示。
•让学生互相分享彼此的设计。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运用想象力设计自己喜爱的自行车。
•学生加深对自行车构造与组成的认识。
•学生在绘画中学会了解并运用色彩的表现方式。
教学难点•学生绘画技巧的掌握。
五、教学扩展•学生选出对自己设计自行车有帮助的颜色混搭方式,用于未来绘制更加丰富的画作。
•扩展学生想像力,更好的表现自己设计的自行车,加深学生的自信心。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一种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自行车,用自己的想象和绘画技能在丰富多彩的画布上创作,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绘画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愉快的自我表达他们对自行车的想像,同时还能够巩固他们的基本知识。
然而,对于绘画技法有不同程度掌握的学生来说,绘画过程有时难以拿捏,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指导。
因此,作为教师,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每个孩子都能够较好地感受到绘画之美。
小学美术《我设计的自行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美术教材第七册第七课《我设计的自行车》。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自行车的结构、功能以及设计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自行车的基本结构,运用设计原理创作出具有个性的自行车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行车的结构、功能以及设计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2. 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事物的美好,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自行车的结构,运用设计原理创作出具有个性的自行车作品。
难点:如何将自行车结构与设计原理巧妙地结合起来,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自行车图片、设计原理资料、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学具:铅笔、橡皮、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自行车的结构、功能以及设计原理。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3. 示范演示(10分钟)教师选取一辆自行车作为案例,现场演示如何将自行车结构与设计原理结合起来,创作出具有个性的自行车作品。
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学习教师的设计思路和技巧。
4. 动手实践(1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辆自行车作为创作对象,运用设计原理进行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挥创意。
5.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将完成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向大家展示。
教师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从创意、设计、绘画等方面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我设计的自行车》1. 自行车结构2. 设计原理3. 创作步骤4. 作品展示与评价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设计一辆富有创意的自行车作业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运用设计原理,创作出一辆富有创意的自行车作品。
答案:学生作品(根据课堂实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2024年小学美术《我设计的自行车》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美术教材第五册,第六章节——《我设计的自行车》。
本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自行车的基本结构、自行车设计的基本原则、创意自行车设计实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掌握自行车设计的基本原则,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自行车设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认识自行车设计的基本原则。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自行车设计。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自行车设计的基本原则,创意自行车设计的实践。
教学重点:自行车的基本结构,观察、想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自行车模型、PPT、设计图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学具:每组一张设计图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展示自行车模型,引导学生观察自行车的结构。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吗?自行车设计有哪些基本原则?2. 讲解(15分钟)(1)讲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让学生了解自行车的各个部分。
(2)介绍自行车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实用、美观、安全、舒适等。
3. 实践(20分钟)(1)分发设计图纸,让学生分组讨论,进行创意自行车设计。
(2)学生根据设计原则,运用彩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将设计图纸上的自行车进行创意设计。
4. 展示与评价(10分钟)(1)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分享设计思路。
(2)师生共同评价,从设计原则、创意、美观等方面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自行车的基本结构2. 自行车设计的基本原则3. 创意自行车设计实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款具有创意的自行车。
2. 答案:见学生实践过程中的设计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能否掌握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和设计原则,创意设计是否成功。
《我设计的自行车》说课稿厦门市公园小学美术科张为尊敬的评委、老师们: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五册第十四课的《我设计的自行车》,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集欣赏性、创造性、实践性等特点为一体的美术课。
《美标》提出:“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
”我结合教材中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使学生更准确地抓住自行车的结构特征。
通过欣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设计创作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构思。
教学中注重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也让自己成为与学生共同探究的好伙伴,学生主动、自觉、愉快地进行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培养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爱好。
同时还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现在我就《我设计的自行车》一课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敬请指教。
准确把握,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我设计的自行车》是小学第二学段阶段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程,即要让学生认识所学对象的形、色、肌理等美术语言,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愿望,又要能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这样的课程并不孤立,编者编写教材时基本遵循了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由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的发展顺序,如一年级的《鱼儿游游》,二年级《鲜艳的包装纸》,三年级《迷彩服》、四年级《藏书票》,五年级《美丽的纹样》六年级《世界奥林匹克日》等等课题不一一列举。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具备了预习和收集学习资料的能力,记忆力、观察力以及造型能力也在逐步发展。
所以课前鼓励学生们收集有关自行车发展史的资料,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并思考:我要设计怎样的自行车呢?尽可能收集相关的图片拓展学生思路是培养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教学过程的环环紧扣层层深入以及采取的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小学美术教案设计我设计的自行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奇思妙想”,具体内容为“我设计的自行车”。
本节课将围绕自行车的结构、设计原理和创意构思进行讲解,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行车的结构、功能和设计原理,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激发他们设计独特自行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自行车的设计原理和创意构思。
教学重点: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功能以及设计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自行车模型、设计图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各种独特设计的自行车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行车的创意设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介绍自行车的结构:教师展示自行车模型,引导学生了解自行车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2)讲解设计原理:介绍自行车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原则,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出既美观又实用的自行车。
3. 实践环节:(1)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行车的创意设计,提出设计方案。
(2)动手制作:学生根据设计方案,利用学具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3)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设计作品,分析其设计原理和优点,引导学生从中学习。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设计一款独特的自行车,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自行车的结构:车架、车把、车轮、链条、齿轮等。
2. 设计原理:稳定性、实用性、美观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款独特的自行车。
2. 答案要求:结构清晰,功能明确,创意新颖,色彩搭配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及时反思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