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 统计与可能性3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事件的可能性,并能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包括:可能性的大小、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可能性这一概念,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可能性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大小,掌握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并能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让学生体验事件的可能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及可能性大小的判断。
2.教学难点: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道具、统计图表等教学辅助工具,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抛硬币、抽奖等,引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让学生感受事件的可能性。
2.探究新知: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并运用概率知识分析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3.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游戏胜负的概率、预测体育比赛的胜负等。
4.总结提升: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公开课教案第【1】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8-99页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根据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公平性的关系,能设计合理的游戏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经历猜测、试验、观察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
初步感知游戏规则公平性的数学含义。
教学难点:验证抛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1/2。
教学准备:硬币、写有数字1-6长方体和正方体盒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那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个经典的成语故事——《守株待兔》,请同学们认真的观看,看完后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出示故事视频: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
有一天,这个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
野兔因见到有人而受了惊吓。
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农夫地头的一截树根上,折断脖子死了。
农夫便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死兔子,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
晚上回到家,农夫把死兔交给妻子。
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口子有说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顿。
第二天,农夫照旧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
他干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
就这样,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该锄的地也没锄完。
直到天黑也没见到有兔子出来,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
第三天,农夫来到地边,已完全无心锄地。
他把农具放在一边,自己则坐在树桩旁边的田埂上,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
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
后来,农夫每天就这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捡到兔子,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
但农田里的苗因他而枯萎了。
农夫因此成了宋国人议论的笑柄。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案三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案一教材分析《可能性》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的第一课时,它属于课标中“概率与统计”这部分内容。
关于“可能性”,小学全套教材分为两次进行编排,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一次就是本册。
三年级主要让学生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而在本册中,要求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步从定性向定量过渡,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课安排的是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是紧密相连的,因为一个游戏规则是否公平,本质上就是各参与者获胜的机会是否均等,用数学语言描述就是获胜的可能性相等。
因此,教科书在编排上就以“游戏活动”为教学内容展开,围绕“等可能性”这个知识主轴,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直观感受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丰富对“等可能性”的体验。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结合学生熟知的“游戏活动”这一内容,我们在设计时采用情境创设、探究发现、拓展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自主建构新知。
设计理念:1、根据“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理念,利用课本情境和创设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游戏活动,把知识教好教活。
2、依据“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线,采用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的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尊重生活经验,创设活动情境教学从“游戏活动要讲求公平、公正”这一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了一个个游戏情境贯穿始终,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探究能力和创造性。
2、丰富操作感受,提升数学思考教学中设计了抛硬币、掷骰子、设计转盘等各种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亲自体验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感受,提升数学思考,学会用概率的眼光去观察大千世界。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与反思第【1】篇〗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认识可能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44页例1和第45页例2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2、会判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重难点:重点:确定事件发生的几种可能的情况。
难点: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准备:例1、例2主题情境图,教学卡片,装有棋子的盒子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元旦快到了,为了能让同学们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艺,实验小学五(一)班班委会决定让每位同学表演一个节目,但为了避免节目的重复或单一,大家一致表决用“抽签”的方式决定。
看老师为他们准备的节目单可丰富了,全在这个盒子里的小卡片上。
(教师展示装有小卡片的盒子,让班上同学模拟实验)1、猜猜看。
每位同学会抽到什么?(自由大胆地猜测)2、抽抽看。
刚才,大家都进行了猜测,接下来我们再从盒子里摸摸看。
(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自由摸一张)3、设疑揭题:(看着同学们或兴奋或诧异的表情,老师故作不解或惊讶)同学们是否觉得奇怪或不解?盒子里小卡片明明写着有自己猜测的节目,但有的同学抽到了,有的同学却没有抽到,这是为什么呢?通过今天对可能性的认识和学习你就会明白了。
(板书课题:认识可能性)二、新知探究1、教学例1(1)出示例1主题情境图。
(三张卡片分别写着唱歌、跳舞、朗诵,小明可能会抽到什么节目?)大胆猜测:学生先大胆猜测,并畅所欲言。
合作探究:拿出学习卡片,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讲解:请几名小组代表汇报说出各组成员探究学习得出的结论,同时说出为什么。
得出结论:唱歌、跳舞、朗诵这三种节目小明都有可能会抽到,结果他抽到了跳舞。
像这种情况就是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设疑:小明抽完还剩下两张,接下来小丽可能会抽到什么?为什么?根据前面摸卡片的学习经验,学生们可能得出两种结论:唱歌和朗诵小丽都可能会抽到;小丽不可能抽到跳舞的卡片结果小丽抽到了朗诵。
小学统计教案小学统计教案篇1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第99到100页的内容。
“统计与可能性”属于统计与概率范畴。
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
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第二次就在本单元。
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不但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还要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在小学阶段设置简单的“概率”内容,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随机思维,使学生学会用概率的眼光观察大千世界,为下一学段学习概率知识打下基础。
这节内容是教学用分数描述等可能性事件的第一课时,主要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的随机意识,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但是“概率”知识很抽象,学生在进行观察、推理的过程中,现有的抽象思维难以保证他们顺利的、实质性的理解一个较为抽象的事物,推理能力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
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确定的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对概率的统计定义的体会。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简单判断。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创设游戏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获得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团结协作的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 4 可能性》教案(3)一、教学内容1. 知识点本节课主要讲解概率中的“可能性”,包括事件发生的几率计算和实际应用。
2. 概念理解•了解“可能性”是指一个事件发生的几率大小。
•能够根据给定的情况计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可能性概念,做出合理的判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可能性”的概念。
•掌握计算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方法。
•能够在各种情景中运用可能性的概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维合理判断的能力。
•促进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愿意分享学习心得。
•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保持耐心和兴趣。
三、教学重点1.“可能性”的概念理解。
2.事件发生可能性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1.如何根据给定条件计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如何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抛硬币的游戏引出“可能性”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几率不同。
2. 讲解通过讲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如何计算习题中的概率问题,包括基本概率、互斥事件的概率等。
3. 实践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几道可能性计算题目,强化学生的运用能力。
4. 总结在实践活动结束后,老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归纳,并强调可能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可能性》部分。
2.思考生活中与可能性相关的情景,撰写一篇短文分享给同学。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可能性”这一概念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下节课我将增加案例分析的环节,以生动的例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概率计算方法。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可能性”概念,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和思维逻辑。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可能性9篇统计与可能性 1目的要求:1、使学生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了解和认识条形图(1格表示1个单位),初步学会用条形图描述数据,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并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能对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简单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重点难点: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简单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
教学具实验:课件、实物投影仪、4个布袋、19个小正方体、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引入活动1、师:有关可能性的问题在很久以前就有过不少的科学家做过研究,数学家研究的是抛硬币问题!出示;显示资料;观察实验结果,你能发现硬币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它们的可能性怎样?(相等)我们继续通过摸球来探究可能性。
4组同时进行比赛。
2、比赛的规则:(1)每组按组号拿一个袋子。
每人任意摸两次球,摸到的红球次数多的那组就获胜。
(2)每次摸球之前用手把球搅动几下,摸过后再将球放回袋子中。
(3)记录员把每次摸球的结果记录在“摸球结果记录表”中,然后根据记录的结果完成“摸球统计表”。
3、提问:你准备怎样记录摸球的结果?学生交流(打勾、画正字、涂方块等)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录。
4、哪组获胜?你对他们的获胜有什么想说的?猜猜老师在四个口袋里装的球相同吗?有几种颜色?它们的个数相等吗?5、取出1号袋子的球3红3黄,摸到红球与黄球的次数差不多,可能性会怎样?(板书:个数相等可能性相等)追问:要使红球和黄球摸到的次数差不多,必须具备什么条件?(1)袋子中红球和黄球的个数一样多。
五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4.3 可能性例3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对事件的可能性进行判断和推理。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事件的可能性,并进行准确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事件的可能性:理解事件的可能性是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 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区分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判断事件的可能性。
3. 可能性的计算:运用简单的概率计算方法,计算事件的可能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可能性的概念,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对事件的可能性进行判断和推理。
2. 教学难点:运用简单的概率计算方法,计算事件的可能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事件的可能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对事件的可能性进行判断和推理。
(2) 教师通过实例,让学生区分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判断事件的可能性。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概率计算方法,计算事件的可能性。
3. 巩固练习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可能性知识进行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可能性知识。
2. 观察生活中的事件,运用可能性知识进行判断和推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可能性2. 板书内容:(1) 事件的可能性(2) 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3) 可能性的计算七、教学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特别是(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概率计算方法,计算事件的可能性。
这个部分是本节课的核心,涉及到学生对可能性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如何将抽象的概率计算方法具体化,使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案(最新3篇)可能性教案篇一活动一:完成调查表活动二:接力长跑活动三:有奖游戏教学内容:教材P93《铺地砖》教学目标:l.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应用面积计算的知识解决铺地砖的实际问题,能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地选择所需的地砖,能根据不同要求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增强估算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4.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作用和价值。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知识解决问题。
合理地选择所需的地砖,根据不同要求灵活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面积计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与设计一、汇报课前调查情况,做好设计准备师:要铺地砖,我们必须先选地砖,那选地砖时必须要考虑哪些条件才能选好呢?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各种地板模型及规格。
(40×40,50×50)二、联系实际,小组讨论计算。
1、出示卧室地面的平面图,并介绍地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5米,宽4米。
2、师指定50×50这种规格,让学生计算需要此种规格的地砖多少块。
(估计学生都用“客厅地面面积÷每块地砖的面积=所需地砖的块数”这种方法计算)50×50=2500(平方厘米)=0.25(平方米)5×4=20(平方米)20÷0.25=80(块)80×8=640(元)师指定40x40这种规格,让学生计算需要此种规格的地砖多少块。
40×40=1600(平方厘米)=0.16(平方米)5×4=20(平方米)20÷0.16=125(块)125×5=625(元)通过计算用40x40地转铺地更省钱三、活动小结,发散联想师:通过本节活动课你受到什么启发?在日常生活中(或在布置装饰家居时)还有哪些方面的计算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板书设计:估计学生都用“客厅地面面积÷每块地砖的面积=所需地砖的块数”这种方法计算)50×50=2500(平方厘米)=0.25(平方米)5×4=20(平方米)20÷0.25=80(块)80×8=640(元)师指定40x40这种规格,让学生计算需要此种规格的地砖多少块。
可能性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例一P98-100。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的简单的游戏方案。
2、能力目标: 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操作的过程, 在观察、思考、讨论、交流中探索新知,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会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 能按要求设计公平的游戏方案。
教、学具准备: 课件;硬币;实验统计表。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 同学们, 你们在课间都喜欢什么游戏活动呢?生: 跳绳, 踢毽子等等。
师:同学们喜欢的这些运动中也有丰富的数学知识呢,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中, 图中的同学们在做什么呢?游戏规则是什么?生: ......师: 足球场上裁判员在干什么呢?生: 抛硬币来决定由哪个队先开球。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 他们在用抛硬币的方式来决定由哪个队先开球。
师: 你们觉得这样做公平吗?为什么?生:公平, 因为抛硬币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师: 你认为哪个队先开球的可能性大?生1: 黄队.生2: 红队师:看来哪个队都有可能先开球, 是不确定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可能性。
(板书课题:可能性)【设计意图】由足球比赛开球前的情境引出游戏公平性的问题, 学生感到自然、熟悉, 探究兴趣自然会很浓厚。
小组活动, 猜测验证师: 裁判员用抛硬币的方法来决定谁先开球。
那我们就来试试抛硬币吧。
(一)猜想:师: 你们认为抛硬币出现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又是多少呢?【设计意图】意在引导学生用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1/2, 如果有学生能很快的回答出来, 教师就进一步提问:为什么想用1/2来表示呢?(二)验证:1.动手实验, 获取数据。
4.3《可能性例3》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46页例3。
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能根据试验的统计结果进行判断和推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的数量有关,进一步体会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
能根据数据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试验和推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的数量有关。
难点:根据试验的结果,确定试验中相关物体的数量的多少。
四、活动设计(一)复习旧知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有的事情可能发生,有的事情不可能发生,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也有大有小。
(课件演示)看,要从口袋中摸出一个球,你觉得他会摸出什么颜色的球?为什么?(学生思考)他可能会摸出红色或蓝色的球,因为里面只有这两种颜色的球。
那他摸出什么颜色的可能性大?为什么?(学生思考)同学们都认为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大,因为口袋中红球数量比蓝球多,看来啊,可能性有大有小,而且这个大小和物体数量有关,到底是不是这样呢?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这个问题。
(二)试验猜想,探究新知【P46-例3】(课件演示)这里有一个盒子,里面有红色、黄色两种颜色的小球。
如果从里面摸球的话,猜一猜,摸到哪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大呢?(学生思考)如果红球多,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就大,如果黄球多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就大。
怎么知道盒子里是红球多还是黄球多呢?(学生思考)要通过实际操作、摸一摸才能验证。
那么,在摸一摸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呢?(学生思考)(课件演示)实验要求:1.和你身边的人分工合作完成。
2.每次摸球前要将盒子里的球摇匀。
3.每次摸出一个球,再放回去,重复20次。
4.每摸出一个球后记录下它的颜色,可以用画“正”的方法来记录。
《可能性(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使学生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能根据试验的统计结果进行判断和推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数量的多少有关,进一步体会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能根据数据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能根据数据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随机现象和统计规律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组一个盒子(盒子里装有红色和蓝色两种颜色的球)。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复习旧知课件出示一个装着球的盒子,盒子中有6个红球,2个蓝球。
师:从盒子里摸出一个球,摸出哪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大?为什么?预设: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大,因为盒子里红球的数量比蓝球的数量多。
教师小结:哪种颜色的球的数量多,摸出这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就大,反之,哪种颜色的球的数量少,摸出这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就小。
(二)新课导入师:看来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而且可能性大小与物体的数量有关,今天我们就继续来研究可能性的大小。
二、探究新知你能把刚刚这个结论正话反说吗?预设:摸球时,摸出哪种颜色的球的次数多,就说明摸出这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大,这种球的数量就多。
反之,摸出的次数少,说明可能性小,数量就少。
师:这个结论成立吗?怎样验证呢?(可以通过摸球游戏来验证)师:玩摸球游戏要注意什么?预设:摸球的次数要足够多;每次摸球前要将盒子里的球摇匀;确定试验记录的方法,做好小组合作分工,有人负责摸球,有人负责记录球的颜色……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盒子,盒子中装有红、蓝两种颜色的球,每个小组的盒子里装的球都是一样的。
从中摸出一个球后再放回去摇匀,重复20次并记录下球的颜色。
小组合作:记录从盒子里摸球20次的结果。
出示【学习任务】。
学生分组摸球,教师巡视指导。
教案:可能性年级:五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能够用分数、小数和百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1. 可能性的概念。
2.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1.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计算。
2. 可能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教具。
2. 学生分组。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个袋子,袋子里面有红球和白球,让学生猜一猜,从袋子中任意取出一个球,取出红球的可能性大还是取出白球的可能性大?2. 学生分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新课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可能性的大小。
a. 让学生从袋子中取出10个球,记录取出红球和白球的次数。
b. 让学生计算取出红球和白球的可能性,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2. 教师引导学生用分数、小数和百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a. 教师讲解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表示方法。
b. 学生练习用分数、小数和百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3. 教师讲解可能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a. 抛硬币游戏:让学生抛硬币,记录正反面朝上的次数,计算正反面朝上的可能性。
b. 抽奖活动:让学生设计一个抽奖活动,计算中奖的可能性。
三、巩固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PXX页的练习题。
2. 教师讲解练习题,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本PXX页的作业题。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了可能性的大小,学会了用分数、小数和百分数表示可能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同时,要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重点关注的细节:可能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数学教学中,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都要回归到实际应用中,因此,将可能性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例1一)、互动新授1.引入:下周班会,老师想组织大家表演节目,节目形式有三种:唱歌、跳舞、朗诵。
我们要抽签来决定每个同学表演什么节目。
谁愿意上来示范抽签2.活动:出示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上唱歌、跳舞、朗诵,找同学上来抽一张,引导学生先思考一下,会抽到什么学生会想到: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诵。
这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师小结:每位同学表演节目类型是一件不确定的事件,有三种可能的结果。
3.抽签指生抽一张。
(以抽到跳舞为例)师引导:如果再找一名同学来抽签,可能会抽到什么生可能回答:可能是唱歌,也可能是朗诵。
引导学生质疑:有没有可能会抽到跳舞指生回答:不可能,因为剩的两张签里没有跳舞。
找生抽一张,验证学生的猜测是否正确。
(以学生抽到的是朗诵为例)4.引导:最后只剩一张了,你们能猜一猜这一张可能是什么吗生可能会回答:一定是朗诵,因为只剩下朗诵这张卡片了。
5.师小结:刚才在猜测会抽到什么节目时,第一次同学们用的词是“可能”,第二次同学们用的词是“不可能”,第三次用的是“一定”。
一般事情的发生都有“可能”“不可能”“一定”三种情况,当然,不同情况下,它们有时也会发生变化。
(板书:可能不可能一定) 二)、巩固拓展1.完成教材第45页“做一做”。
出示:两个盒子,一号盒子放的全部是红棋子,二号盒子放的有红棋子和绿棋子。
引导学生先说一说,哪个盒子里一定能摸出红棋子哪个盒子里可能会摸出绿棋子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绿棋子等问题。
2.用合适的语言描述下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①太阳()从东边落下。
②明天()考试。
③冬天()会下雪。
④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
三)、引导归纳:1.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可能、不可能、一定。
2.能结合实际情况对一些事件进行判断。
其中“不可能”和“一定”是能够在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而“可能”是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它通常包含经常、偶尔两种情况。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单元备课教案年级:五年级主备教师:一、单元学习目标: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按照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
3.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
4.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各自的特点。
二、单元重点:1、会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会用几分之几来描述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会罗列所有可能的结果。
2、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三、单元难点:1、会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会用几分之几来描述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会罗列所有可能的结果。
2、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四、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二是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在统计分析中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特征。
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
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第二次就在本单元,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不但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还要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单元安排的是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等可能性事件是概率论中研究得最早,在社会生活中又广泛存在的一种随机现象,它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试验的全部可能结果只有有限个,比如说为n个。
(2)每个试验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都是1/n。
等可能性事件在概率论发展初期即被人们所关注和研究,故这类随机现象通常又被称为古典概型,本单元的例1、例2和例3及相关练习都属于古典概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