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探究
- 格式:pdf
- 大小:94.09 KB
- 文档页数:1
春玉米水肥一体化增密增产示范总结春玉米水肥一体化增密增产示范总结一、引言春玉米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高效种植对保障粮食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水肥一体化作为一种现代农业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水肥利用率,实现农田持续高产稳产。
本文通过对春玉米水肥一体化增密增产示范的总结,探讨了该技术在增产增效方面的作用和使用策略。
二、水肥一体化的原理与作用水肥一体化是指在水分管理的同时,合理利用肥料,通过精确施肥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它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发挥作用:1. 提高施肥精准度:精确计算并喷施合适的肥料量,精确时间和位置,从而减少肥料的流失和浪费。
2. 优化水肥关系:根据春玉米生长期需水量变化,科学灌溉并结合施肥,提供适宜的水分和养分供应。
3. 增加土壤肥力:适量施肥不仅满足作物需求,还有助于土壤养分的富集,提高土壤肥力。
三、春玉米水肥一体化增密增产示范案例在进行春玉米水肥一体化增密增产示范中,我们选取了河北省某农田作为试验基地。
根据土壤肥力测定结果,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水肥一体化措施,包括肥料施用技术、灌溉管理、土壤处理等。
1. 肥料施用技术:根据春玉米生长周期,我们制订了科学的肥料施用方案。
分为追肥和穴施两种模式,并利用农用无人机进行精准喷撒。
这不仅提高了施肥效果,还节约了劳动力和肥料使用量。
2. 灌溉管理:我们采用了小区灌溉技术,将试验基地划分为不同的灌溉区域,并根据土壤水分状况进行精确灌溉。
通过调节灌溉量,使得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得到适宜的水分供应。
3. 土壤处理: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土壤水分,我们进行了有机改良与覆盖。
利用有机肥和秸秆覆盖物,增加土壤有机物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四、水肥一体化增密增产效果分析通过长期的试验观察和数据统计,我们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 1. 增产效果显著:与传统种植方法相比,春玉米水肥一体化示范地块的产量明显提高。
平均增产率达到20%,有效提高了粮食产量。
北方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法1.选地整地根据不同的地块和土壤结构采取不同的整地方法。
对秋翻春起垄地块,早春顶凌进行起垄作业,起垄后及时进行镇压保墒,使垄面形成覆盖层,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在有犁底层和土壤较紧实情况下进行深耕或深松,加厚活土层;在土壤紧实密度较适宜情况下实施少耕或免耕,增加土壤保墒能力。
春耕地要尽可能早,搅动土壤次数要少,深度要浅。
对于30cm土层有底墒的要及时旋耕,能起垄的起垄,起垄后及时镇压,防止跑墒。
春整地要做到顶凌耙地,顶浆打垄,翻、耙、起垄、镇压连续作业。
无条件翻耕的地块,要采用重耙灭茬,耙、耢保墒。
2.玉米的生长特点2.1生育期玉米属禾本科玉米属,是一种适宜高温短日照条件生长的作物,其生育期一般在80-130天左右,其中:早熟品种70-100天,中熟品种100-120天,晚熟品种120-150天,我县多种植早、中熟品种。
玉米生长各时期长短不一,一般播种到出苗7-10天,苗期(发芽到拔节)25-40天,穗期(拔节到抽穗)30天左右,粒期(开花到授粉毕)10天左右,成熟期30-40天。
出苗至抽雄占全生育期的60%,抽雄到成熟占40%。
2.2温度玉米是高温短日照作物,整个生育期温度不能低于15℃,以22-25℃为宜,全生育期≥10℃的有效积温2200-2500℃,早熟品种1800-2000℃,中熟品种2200-2500℃,晚熟品种2500-2800℃,其中出苗到抽雄的积温占全生育期积温的40-45%,抽雄到成熟占56-60%。
2.3需水量全生育期需水250-400M3/亩,其中:播种至出苗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3.1-6.1%,出苗至拔节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18%,拔节至抽雄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30%,抽雄至灌浆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13%,成熟期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36%。
3.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选用粒大、饱满、具本品种特性的籽粒作种子,最好选用包衣种子。
种子质量标准应达到纯度≥96%,净度≥99%,发芽率≥90%,含水率≤13%。
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耐旱、耐高温、适应性强等特点。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适时育苗、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精细管理和防治病虫害等方面。
一、品种选择品种选择是玉米高产的前提,选用适合当地生态环境和土壤条件的品种,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在品种选择方面,应根据地区气候、土壤、病虫害等因素,选择耐旱、耐寒、高产、抗病虫害的品种。
二、适时育苗适时育苗是玉米高产的关键环节,育苗质量直接影响后期的产量和品质。
适时育苗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最佳的育苗时间。
一般来说,北方地区玉米种植以4月下旬-5月初为适宜育苗期,南方地区则以3月下旬-4月初为适宜育苗期。
育苗方法可以采用温床或地面育苗,育苗床宽度不宜过宽,一般以1.2米为宜,育苗箱高度以10-15厘米为宜。
三、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玉米高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密植可以减少玉米植株之间的竞争,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一般来说,密植的玉米产量较稀植的玉米高出10%左右。
但密植玉米也容易引起秆薄、穗小和穗数少等问题。
因此,密植的玉米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及时调整肥料、加强病虫害防治等,以保证玉米高产和品质。
四、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是玉米高产的关键之一,施肥要根据玉米生长的阶段、土壤肥力和病虫害情况等因素进行。
一般来说,春季种植玉米需要进行基础施肥,秋季种植玉米则需要进行后补肥。
基础施肥以磷钾肥为主,以增加玉米的根系肥量和抗寒能力;后补肥以氮肥为主,以增加玉米的光合作用和生长速度,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五、精细管理精细管理是玉米高产的关键,包括及时修剪根系、保持土壤水分、适时除草、及时除虫等。
及时修剪根系可以增加玉米的根系肥量,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发育;保持土壤水分可以保证玉米生长的需要,减少玉米的干旱和缺水情况;适时除草可以减少玉米植株之间的竞争,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及时除虫可以防止病虫害对玉米的危害,保障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六、防治病虫害病虫害是影响玉米高产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
浅析东北地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之一,其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为玉米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东北地区实行了一系列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
本文将从土壤管理、种子选择、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以及水利设施等方面对东北地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浅析。
一、土壤管理土壤是作物生长的基础,良好的土壤管理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的关键之一。
在东北地区,玉米种植前要进行土壤检测,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合理施肥。
进行土壤改良,增加有机质和养分,并利用翻耕、中耕、揭土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以保证玉米生长的需要。
二、种子选择种子是玉米生产的第一环节,选用优良的种子是保证高产高效栽培的前提。
在东北地区,种植玉米要选择生长期适宜的品种,并且要通过正规的检测和认证机构购买优质的种子,确保种子的质量和品质。
可以利用种子处理技术,提高种子的存活率和生长势,以增加产量。
三、施肥技术四、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制约玉米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对玉米高产高效栽培至关重要。
在东北地区,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机械防治、化学防治和农业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及时进行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玉米的危害,保障玉米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五、水利设施水分是玉米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合理利用水利设施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在东北地区,可以建设灌溉系统,根据玉米的生长需求及时进行灌溉,保证土壤湿度和满足玉米的生长需求。
可以利用膜下滴灌、滴灌、喷灌和渗灌等多种灌溉方式,减少水分的浪费,提高灌溉效率。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根据农业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出我市玉米高产、低耗、高效栽培技术。
具体栽培技术如下:一、选地选茬、整地、施肥1、选地、选茬玉米适应性较广,玉米对土壤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但由于根系入土深广,茎高叶茂,且需肥、需水量大,不耐酸碱,耐涝性差。
因此,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比较丰富、保肥保水性能好、ph 值6—8,土壤含氧化钾100mg/kg土、含五氧化二磷20mg/kg土的地块。
前茬应选择大豆、小麦和马铃薯茬,其次是肥沃的玉米茬。
忌选甜菜、向日葵、白菜等耗肥量大的前茬。
2、整地整好地、保住墒,是保全苗的关键。
玉米整地要大力推广以深松为主体的翻、松、耙、旋相结合的耕作制度。
深松深度要求达到35厘米以上,在深松的基础上进行浅翻或耙茬起垄,要求三年深松一次。
要求尽量伏秋翻深松整地,同时结合整地,秋夹肥,肥料要深施,起垄后镇压达播种状态。
春整地,要及早顶浆起垄,起垄后及时镇压,以利保墒。
3、施肥9000公斤子粒吸收N 241.50kg P2O5 96.30kg K2O 271.05kg提倡测土配方施肥。
没测土的一般每公顷施优质农肥30—40立方米。
化肥需要氮73公斤加五氧化二磷69公斤加氧化钾22.5公斤。
配方如下:第一,每公顷用51%(30-12-9)鲁中玉米智能控释肥350公斤,一般不用追肥。
第二,每公顷用45%(20-15-10)圣吉奥纳米复混肥400公斤。
第三,每公顷用48%(18-17-13)洋丰玉米专用肥350~400公斤、加土壤磷钾激活剂8公斤。
第四,每公顷用46%尿素100公斤、加64%磷酸二铵150公斤或者55%(11-44-0)磷酸一铵155公斤、加40%黄腐酸钾60-70公斤(33%硫酸钾75-100公斤)(不能做秋施底肥)、加土壤磷钾激活剂8公斤。
第五,每公顷尿素71公斤、加64%磷酸二铵100公斤或者55%磷酸一铵(11-44-0)105公斤、加45%洋丰脲基复合肥150公斤、加圣吉奥—土壤磷钾激活剂8公斤。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防治策略分析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一。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防治策略是保障玉米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工作。
一、玉米高产种植技术1.选优选良种子选种要求:品种具有较强适应性、高产优质、耐病抗旱等优良性状,该品种的品质和生产性能要符合本地区的适应性。
2.合理施肥玉米对肥料需求量大,在肥料的选择、用量、施法等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实施施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基肥施肥:畦面广施有机肥和底肥,每亩施肥30-40kg.(2)拖靶施肥:为尽量达到高产目标,拖靶施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亩配施肥量为:氮磷钾各15公斤,并配有微量元素。
(3)追肥:玉米生长期特别需要氮肥,适宜在玉米生长期适时进行追氮肥和磷钾肥,提高玉米质量和产量。
(4)灌溉:适时施水以保证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
3.科学整地(1)在种植前进行彻底地整地,使土壤松软,便于根系穿透,吸收养分,调解水分。
(2)解决土地坡度问题:土地坡度较大影响了肥料和水的利用效率,需在开垦前进行平整化处理。
(3)利用母壤和旱插播方法,使种子有充分的萌芽和发育的条件。
(4)加强深松耕作,加强根系的发箫和养分吸收。
4.适期密植在保证灌溉,肥料充足的情况下,适当加强密植,如亩用种达5万粒以上,可以增加单穗粒数,提高产量。
二、病虫害防治策略1.防治秆基腐病秆基腐病是玉米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以玉米的秆为发病部位。
预防方法:(1)在种植前适当选择抗病品种。
(2)由于秆基腐病的主要发生原因是土质偏酸,所以需要采取中性化培土和满足玉米对肥料的需要,增强抗病能力。
(3)及时清除病株的工作,让生物继续繁殖,加强农产品的检疫工作。
2.防治玉米水浸病预防方法:(1)在种植玉米时,采用适宜间距和密度,及时整地培土,加强薄膜覆盖,保持土壤湿度,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2)在降雨过多或气温较高时,及时进行喷雾农药,防止细菌进入,抑制细菌繁殖,遏制病害的发生。
·31·引言现阶段伴随春玉米栽培规模和数量的持续增加,为在满足人们对于粮食作物高品质要求的基础上提高农作物产量,是现阶段基层农技机构科研工作人员的核心工作内容,尤其对于以“农业”作为主要产业的区域,加快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是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基础。
1.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剖析1.1品种选择在农作物栽培中,栽培品种对粮食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力是十分巨大的,良种的选择和引种工作的有效落实,对预期栽培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就目前来看,在品种选择时,一般来讲为实现“高产”的栽培目标,种植户除了要结合种植区域环境气候特征外,还需尽量选择杂交纯度高、抗逆性强、根系发达、株型紧凑、叶片上冲且生育期长(大于四个月)的品种,并在播种前做好小粒、病粒和秕粒,以此来提高农作物栽培质量和产量,与此同时在进行引种操作时,基层农技机构和种植户为确保栽培效益的最大化发挥,基层产业机构和种植户需秉承着如下原则——区域引进的品种需满足国家颁布的种子管理条例、在种子推广前进行试种示范以确定粮食作物的推广技术和手段、春玉米种植区域需尽量避免引进晚熟品种以影响玉米品质。
1.2整地作业在春玉米种植过程中,栽培地对玉米栽培质量和产量的影响力也是十分巨大的,为从根本上实现预期“高产”的栽培目标在进行整地操作时,种植户需做好如下工作:在进行整地时种植户需在前作物收获后就立即进行灭茬操作,并且通过施用基肥的方式,来增强种植区域土壤内营养物含量;在完成前茬作物收获后,种植户需做好深耕作业,一般来讲春玉米的耕地深度在三十厘米左右,通过深耕操作以此来营造出适宜耕层结构及孔隙比例,其中对于上沙下黏、下沙上黏、上碱下不碱的区域需适当增加耕作深度;为避免跑墒,在干旱地区进行冻前深耕后,种植户还应该做好及时耙耢作业,对于多风区域,为促进玉米的发芽率,种植户还应该进行多次耙耢,使土壤上虚下实。
1.3种子处理就目前来看,在春玉米栽培过程中,种子处理工作是否落实到位,对玉米种植产量和栽培品质具有直接影响,为降低后期病虫害的发生,在播种前种植户可通过采取晒种、浸种和药剂拌种的方式来增强种子活力:1.3.1晒种作业在进行春玉米播种前,为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种植户需结合当地气候选在温度较高的天气进行,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将种子摊铺到土场上进行2-3天的曝晒,在晒种子时为确保均匀度,种植户还应该进行翻动,在晒种时种植户需将种子中的杂质、秕粒、小粒以及出现破损种子进行去除处理。
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春玉米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栽培技术对于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对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详细介绍。
一、选种选种是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中的第一步,它直接影响到后续的生产效益。
在选种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适应性强:选种的春玉米品种应当适应当地的海拔、气候、土壤等情况,能够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和土壤资源,提高产量。
2. 抗病性强:春玉米在生长过程中易受到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害的侵袭,因此选种时应当尽量选择抗病品种,减少病害损失。
3. 品质好:春玉米品种的食用品质至关重要,选种时应当优先考虑品质好的品种,确保产出的春玉米具有优异的食用品质。
二、施肥春玉米施肥是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中的重要环节,合理施肥能够促进春玉米的生长发育,增加产量。
在施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合理施肥:春玉米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养分,因此在施肥时应尽可能合理地供应其所需要的养分,尽量避免过量施肥。
2. 配合使用有机肥和化肥:春玉米的施肥应同时配合有机肥和化肥,有机肥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促进植株的根系生长,化肥能够直接供给植株所需的氮、磷、钾等养分。
3. 确定施肥时机:施肥时机应根据种植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性质和春玉米的生长阶段合理确定,以确保春玉米养分供给的及时性和充分性。
三、病虫害防治在春玉米高产栽培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病虫害问题,如茎腐病、斑点病、螟虫等。
因此,防治病虫害是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应采取如下防治措施:1. 做好田间卫生工作:及时清理田间秸秆和杂草等,清除病虫源头,减少害虫和病菌滋生的机会。
2. 应用化学农药:在出现病虫害的情况下,应及时采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以保证春玉米生长正常。
3. 采用生物防治措施:采用一定的生物防治措施,如利用昆虫的天敌、菌类等进行防治,对于减轻农作物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和降低病虫害防治成本都具有显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