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家庭诺贝尔从小主要受家庭教师的教育,16岁就成为很有能力的化学家,能流利地说英、法、德、俄、瑞典等国家的语言。
1850年离开俄国赴往巴黎学习化学,一年后又赴美国在J.埃里克森(铁甲舰“蒙尼陀”号的建造者)的指导下工作了4年。
返回圣彼得堡后,在他父亲的工厂里工作,直到1859年该工厂破产了为止。
他出生在一个技师家庭 1833年10月21日,一个瘦弱的婴儿在这个家庭诞生,他就是后来的炸药大王诺贝尔。
诺贝尔从小体弱多病,意志顽强,不甘落后。
诺贝尔的父亲很关心小诺贝尔的兴趣爱好,常常讲科学家的故事给他听,鼓励他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
诺贝尔的母亲卡罗莱曼,是一位有文化教养的妇女,讲求实际,乐观豁达,谦虚有礼。
她对孩子既严格又慈爱,经常带着诺贝尔做一些浇花、锄草、清除垃圾的劳动。
爱情在诺贝尔生前与身后,人们对他常有欧洲“最富有的流浪汉”之说。
他一生没有妻室儿女,也没有固定住所。
他曾说过:“我在哪里工作,哪里就是我的家。
”曾有3位女性进入他的生活,但一个早逝,一个无缘,一个无知而负心,诺贝尔的爱情是悲剧。
青年时代的那次欧美之旅,诺贝尔曾在巴黎与一位法国姑娘有过短暂的热恋,不幸的是,那位姑娘不久猝然病逝。
1876年诺贝尔43岁时,奥地利大元帅弗兰兹·金斯基伯爵之女伯莎应聘做他的秘书,诺贝尔对她一见倾心,无奈伯莎心已属人,这两人虽无缘结为连理,却结成了永恒的友谊,伯莎后来成为著名女作家、世界和平运动先驱之一。
1876年秋,诺贝尔去奥地利进行商业旅行时,在维也纳的一家花店里结识了卖花女索菲。
此后诺贝尔与索菲维持了近15年的关系(一说18年)。
诺贝尔一度希望索菲成为他的伴侣,为她在疗养地买了一幢漂亮的别墅,在巴黎富人区购置了一座华丽的公馆,但由于索菲没有文化,缺乏教养,又不听诺贝尔的劝导,只知挥霍放荡,使诺贝尔感到忧伤与失望。
1891年春天,她来信告诉诺贝尔说,她就要生下一个父亲是一位匈牙利军官的孩子来,诺贝尔看到这个消息后,彻底失望了,他还是写信去安慰和劝告她。
诺贝尔挫折故事诺贝尔挫折故事讲述了瑞典发明家阿尔弗雷德·贝尔纳德·诺贝尔一生中经历的挫折和困难。
尽管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他的人生道路并不平坦。
贝尔纳德·诺贝尔出生于1833年,他的家庭背景非常优越。
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研究领域广泛,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发明的炸药。
然而,他的一生并没有一帆风顺。
在诺贝尔早年的创业阶段,他遇到了许多技术和经济上的困难。
他的炸药发明在初期面临了重重挑战,但他并没有放弃。
他进行了多次试验和改良,最终创造出了安全可靠的炸药配方。
然而,在炸药的发明初期,它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给世界带来了大量破坏和悲剧,这让诺贝尔感到深深的内疚。
由于对炸药的反思和内心的冲突,诺贝尔开始探索其他用途,通过科学和创新为人类谋福祉。
他开始支持科学研究和教育,并设立了一系列的基金会来奖励对人类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和文学作家。
其中最重要的基金会就是诺贝尔奖,它被认为是全球最高的荣誉之一。
然而,诺贝尔对于自己的挫折和负罪感也不断追逐。
他意识到,炸药并不是他想要留给世界的遗产。
因此,在他的遗嘱中,他要求将财产的大部分用于设立诺贝尔奖,以表彰科学、文学和和平方面的杰出贡献。
贝尔纳德·诺贝尔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并不是结束,而是我们成长和寻找更好机会的开始。
他以不同寻常的方式反思和弥补了自己的错误,并将自己的遗产用于鼓励和奖励那些为人类进步做出贡献的人们。
无论我们面临什么困难,都要学会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且在失败和挫折中找到机会和激励。
正是通过诺贝尔的坚持和努力,他改变了世界,并留下了一个永恒的遗产,继续激励着无数的人们为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诺贝尔奖标准诺贝尔奖是世界上最高荣誉之一,被誉为人类的最高荣誉。
诺贝尔奖分为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平奖以及经济学奖。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诺贝尔奖的标准。
首先,诺贝尔奖的评选标准非常严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杰出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奖的候选人必须在其所从事的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这些成就必须对人类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 创新性和原创性,获奖者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原创能力,其成就必须是前所未有的,具有开创性和革命性。
3. 影响力和持久性,获奖者的成就必须具有持久的影响力,能够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并能够持续地影响后人。
4. 道德品质,获奖者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他们的行为和言论必须符合道德规范,对社会具有积极的影响。
5. 专业精神,获奖者必须具有专业精神和敬业精神,他们在从事科学研究、文学创作、和平促进等工作时,必须保持严谨的态度和专注的精神。
除了以上几点评选标准外,诺贝尔奖的评选过程也是非常严格和公正的。
首先,候选人的提名必须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权威人士提出,然后经过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的严格审查和评定,最终由瑞典皇家科学院、瑞典皇家文学院、挪威诺贝尔委员会、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和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等机构共同决定获奖者。
在过去的百年间,诺贝尔奖已经颁发给了许多杰出的科学家、作家、和平促进者等,他们的成就和贡献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篇章。
因此,获得诺贝尔奖成为了世界上许多人士的梦想和追求。
总的来说,获得诺贝尔奖需要具备杰出的成就、创新性和原创性、持久的影响力、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专业精神。
而评选过程也是非常严格和公正的,需要经过多方权威机构的严格审查和评定。
因此,能够获得诺贝尔奖成为了世界上许多人士的最高荣誉和奋斗目标。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诺贝尔奖的评选标准和评选过程,激励更多的人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诺贝尔名词解释
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
诺贝尔一生拥有355 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 个国家开设了约100 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1895 年,诺贝尔立下遗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920 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 5 份,设立诺贝尔奖,分为物理学奖、化学奖、和平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和文学奖,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
1969 年瑞典中央银行增设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奖的颁布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科学、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是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
为了纪念诺贝尔,从1901 年开始,每年12 月10 日,即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都会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隆重的诺贝尔奖颁奖仪式。
历年诺贝尔和平奖1. 简介(Nobel Peace Prize)是瑞典诺贝尔奖(Nobel Prize)的五个奖项之一,是为了表彰在消除冲突、促进和平与人权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机构或个人而设立的。
2. 奖项设立设立于1895年,根据阿尔弗雷德·贝尔曼·诺贝尔(Alfred Nobel)的遗愿而得名。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是一位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发明家,他通过遗嘱决定将自己的财产用于设立一系列的奖项,以表彰在不同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人们。
3. 评选过程的评选过程由挪威诺贝尔委员会负责。
该委员会由五名挪威议会任命的成员组成,他们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愿进行评选。
根据遗愿,应该授予那些为促进全球和平作出特殊努力的人们。
4. 历年获奖者自1901年设立以来,已经通常每年颁发一次。
以下是一些历年获奖者的例子:- 1901年: 亨利·登克·达摩赫(Frédéric Passy)和弗兰茨·冯·思纯(Henry Dunant)- 1964年: 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 1991年: 瓦莲京娜·冯威尔·魏尔诺娜(Aung San Suu Kyi)- 2014年: 马拉拉·优素福扎伊(Malala Yousafzai)- 2020年: 世界粮食计划署(World Food Programme)5. 影响与意义是世界上最受重视的和平奖项之一,获奖者的成就被广泛认可和尊重。
他们的工作和努力在推动全球和平、促进人权、促进冲突解决和调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的颁发激励了更多的机构和个人关注并参与这些重要领域的工作。
6. 结论诺贝尔和平奖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和平奖项之一,振奋人心地表彰了那些为全球和平和人权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们。
获奖者的成就和影响力将永远激励和推动世界向更加和平和公正的方向发展。
诺贝尔生平简介
Alfred Bernhard Nobel诺贝尔生于1833年10月21日。
他是瑞典出生的化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他发明了炸药,建立了著名的诺贝尔奖金。
1859年,在美国待了4年后,诺贝尔返回瑞典开办工厂制造硝化甘油。
1887年,诺贝尔把少量的樟脑,加到硝化甘油和火棉炸胶中,发明了无烟火药。
直到今天,在军事工业中普遍使用的火药,都属于这一类型。
诺贝尔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55种,其中仅炸药就达129种,就在他生命的垂危之际,他仍念念不忘对新型炸药的研究。
作为和平主义者,诺贝尔希望他的发明的威力可以终止战争。
到1897.12.10他去世时,诺贝尔已经获得了巨大的财富。
在他的遗嘱中,他指示他的遗产做为年度奖金,奖励在物理,化学,医药,文学和和平领域最具贡献的人。
1968年,又立了第6项经济奖。
诺贝尔金质奖章约重半镑,内含黄金23K,奖章直径约为6.5厘米,正面是诺贝尔的浮雕像。
不同奖项、奖章的背面饰物不同。
《诺贝尔》教学反思
岳庄小学杨爱平本文叙述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了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的思考,享受审美乐趣。
”因而在教学中,我继续运用“引导自学”的方式,指导教学实践,让学生自学自悟。
复习导入课文后,我便抓住了总领全文的一句话“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
”让学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理清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几个阶段:“液体炸药”、“固体炸药”、“威力更大的固体炸药”,然后有所侧重的展开教学。
从这几个阶段的学习中,引导学生逐步感受到“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感悟他热爱科学、锲而不舍、永不言弃的精神品质。
一、注重学生自学自悟
如在教学“发明固体炸药”这部分时,学生就从“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中体会到为了实验,诺贝尔所付出的代价多么惨重;从“毫不气馁”中感受到了诺贝尔锲而不舍、永不言弃的科学研究精神;从“终于”一词中又感受到了他经历的失败和痛苦,感受到成功的来之不易。
在学习第8、9自然段时,也是让学生找找感动自己的镜头,并交流感动的原因,学生交流得比较全面、到位,也逐步掌握了自学自悟的方法,学习积极性也更高了。
二、抓住关键处,培养想象力
文章写得很感人,很多细节处都折射出诺贝尔可贵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不禁令人深深折服。
就如发明固体炸药这部分,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亲人也是伤的伤,死的死,
面对这一切,如果你是诺贝尔的亲戚,你会说什么?如果你是旁人,会说什么?诺贝尔自己又会想些什么?从三个层次,三个角度,引导学生想象。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了很多。
亲戚们定会竭力劝阻;旁人定会指责诺贝尔,甚至远离他;而诺贝尔自己在悲痛之余,定会化悲痛为力量,执着地追求他的科学事业,这也正是他发明炸药的目的——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通过想象不仅充实了文本内容,更丰满了人物形象。
诺贝尔对科学的热爱,以及一心为民的人品深深烙印在我们的心上。
再如亲自实验,研究威力更大的炸药这部分,引导学生抓住“怦怦直跳”来想象诺贝尔的内心。
火星接近炸药意味着危险即将到来;火星接近炸药,还意味着有可能的成功也即将到来。
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诺贝尔紧盯导火线,是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
这里,学生很自然地读出了一位为了科学可以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诺贝尔,难怪文中会说“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
另外,在体会诺贝尔无私奉献、为民造福方面,主要抓住最后一部分——设立诺贝尔奖。
这里我让学生自读感悟后,学生已明确感受到了诺贝尔热爱人类的精神,我又找来了他的遗嘱与他的名言,从他的做法与说法中,学生更深入体会到了诺贝尔高尚的人品。
正如他所说的“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能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
这篇写人的文章,在我们的自读、自悟、交流、想象中学完了。
诺贝尔的形象在学生心中越来越清晰,学生从他身上得到了巨大震撼。
整堂课中,学生交流积极,思维活跃,学习十分投入。
当然,课后想想也存在一些遗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