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历史典故-万历皇帝处决杀人太监
- 格式:doc
- 大小:3.55 KB
- 文档页数:2
2015年山东高考真题作文范文5篇2015年山东高考真题作文范文一:生命的本质更在于过程这让我想起韭菜与韭菜兰的故事。
韭菜兰作为兰花的一种,因极其类似于韭菜,故得名“韭菜兰”。
倘若区别二者差异,仅存在于长熟待取阶段,不仅破坏了世间万物自然规则,也会造成美食的难以下咽。
世间万物在成长阶段都是以“简”存在。
以人为例,常言道“人之初,性本善。
”人在成长过程中,身体构造已然完成,内心和思想内涵的填充才是人“成熟”的标志。
倘若以“人的存在仅为存活定义”这是对神圣生命的践踏。
如果以这样的规则宣讲传世,缔造出来的只是“活人”。
人,存在固然是有着本质区别和探索的。
以完成某项成就某项工作某种生命为基础。
若,仅仅以人活着等死校正其意义,这违背了人存在和存活的理解。
显而易见,乾坤万物、日月星辰都有着存在的意义,并非仅仅是生存、繁荣、湮灭的生理代换。
探索万物更应该从本质和存在过程出发,生命的结果也只是存在过程中磐涅的另一种“新生”。
万物或许以不同形式存在、或许存在于不同状态、或许相同形式和相似状态存在,这些都不影响对其生命结果的探索。
归咎其源,这也印证了生命过程存在的意义。
既然,万物本身都有着自身的意义和本质追求。
那么,对万物结果的探索,不能止步于生命的终结。
每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和关爱,丝瓜和肉豆的藤须虽有着惊人的相似程度,两者生命的结果却差异较大。
不论是肉豆和丝瓜、不管是韭菜与韭菜兰。
在生命过程中都有着相似的地方,这些因素极易被诱导成另一个生命结果。
但是,出于对生命探索的尊重,你会发现,很多时间,相似的个性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感同身受,诞生的却是差异较大的人生。
比如,现代社会下,相同的人相同的社会接触相同的时间,却成不了优秀的“人”。
囿于,这是个人对生命本质过程的探索结果。
现实中,人们往往追求过于完美的结果,却常常忽略过程中存在的美好。
韭菜与韭菜兰是最好的佐证,虽然两者结果有异,过程展现有差,但是都是完美的人生。
不管是丝瓜和肉豆、韭菜与韭菜兰,每个生命的过程中都存在某些特性,这些有可能导致不同生命的相似程度,但要记住:生命只有一次,比起不离其宗的结果,追求过程的探索才是人生的意义。
2015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文科综合(历史部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4.古代儒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
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
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
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
海外贸易拓展27。
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的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28.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老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汝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
这反映了()A 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 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遭到批判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29.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
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 揭露历史真相B引介西方理论C 倡导变法维新D 颠覆孔孟学说30。
高考作文素材精粹高考作文素材精粹20151.汤王外出巡视,看见有人四面张网捕鸟,嘴中告:让四面八方的鸟,都飞到我的网里来吧。
汤王命去掉三面网,告说:鸟啊,喜欢向左飞就向左飞,喜欢向右飞就向右飞,真厌倦了生活的,就飞到这张网里来吧。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对这个材料全面理解发现,网开一面的成语比喻的是采取宽大的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这是一个综合性的角度。
细析进去,从捕鸟人的角度,我们可以持否定的态度:①人不能太贪婪;②人与环境和谐共处;③过度开发,贻害无穷。
从汤王的角度,我们持肯定态度:①人应常存善良之心;②宽容的力量(延伸出去论述,可联系汤最终有天下,宽容能获得别人的心);③成就自己也要成全别人(汤王留一面网,顾全了捕鸟人的生活,又做到了不赶尽杀绝,留下了美名)。
2.两颗松子紧紧挨在一起,它俩是好朋友。
它俩曾海誓山盟,永不分离。
它俩手拉着手,最终还是被大风刮开了。
风停了。
一颗松子掉进一个花盆;另一颗松子掉到了不远处的空地上。
转眼就是一年。
花盆里松子长成了树苗,空地上的松子也长成了一颗树苗。
两棵树苗长得一模一样,一般绿,一般大,互相招着手。
年复一年,空地上的树苗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为周围的小花小草遮风挡雨,而花盆里的松树却再也长不大,被花匠修剪成了一棵盆景,时常得需要花匠的精心照料。
而它俩的交情早已结束。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这则材料涉及“友情”“环境”“机遇”“价值”等话题,大致可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向立意。
从整体看,可写:①友情与境遇;②时间是友情的试金石;③真正的友谊经得起考验;④环境与成材;⑤环境改变人;⑥机遇与人生等。
从局部看,可写:①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宽松自由的环境造就优秀人才;②温室的幼苗长不成参天大树——闭塞狭小的空间摧残人才;③人生价值大小不由境遇决定等。
《清明上河图》的故事-历史典故-作文素材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绘制的不朽杰作《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
它是一幅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绘,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承平时期的繁荣景象。
张择端,字正道,南北宋之交的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人。
《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在宋徽宗朝任朝翰林画院画史时所作。
这幅长卷为绢本,淡着色,画幅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
它是一幅用高度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升平时期的繁荣景象。
张择端完成这幅歌颂太平盛世历史长卷后,首先将它呈献给了宋徽宗。
宋徽宗因此成为此画的第一位收藏者。
作为中国历史上书画大家的宋徽宗酷爱此画,用他著名的"瘦金体"书法亲笔在图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钤上了双龙小印(今佚)。
这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
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它曾经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历经劫难,演绎出许多传奇故事。
(1)装裱匠以假易真《清明上河图》,最先由宋徽宗收藏于北宋宫廷,公元免费范文网免费范文网1126年九月,金兵掳走了徽钦二帝,洗劫了宫中宝物。
《清明上河图》却流传于民间,元灭金后,画第二次进入皇宫。
元代至正年间,宫中有个装裱匠,用临摹本把真本换出,卖于某真定守,后又卖给武林(杭州)的陈彦廉,陈怕事败,又急于用钱,就卖给博雅好古寓居北京的杨准。
(2)汤装裱恩将仇报据清代顾塑公的《消夏闻记》载:太仓王(yu)家里收藏有《清明上河图》,严世蕃知情后,强行索要,王(yu)不愿,就请一高手(即黄彪)复制一本送去,早先王(yu)巡抚两浙时,有一姓汤的裱画师,生活十分困难,王(yu)把他带回家中做事,后又推荐给严世蕃。
当王(yu)的仿本(清明上河图)送到严家时,汤裱画恰在旁边,就对严世蕃说:"这画是假的"。
关于本篇文档(给高考作文加分,给出彩人生加分)版本:文件类型:Microsoft Word 2003 (纯文字)标题:2015高考各题语文作文素材点拨及运用思路大全(一)内容:(一规律)(二感动)(三文明)(四奉献)(五科幻)(六新技术)关键字:2015高考作文素材统计信息:26页; 27,字936字体字号:宋体;五号页面信息:A4 ;纵向;页边距-上下左右各1.5厘米;(左侧)装订线-0.2厘米特惠价:1元2015高考语文作文素材(一)规律【名言警句】1. 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
一一培根2. 没有侥幸这回事,最偶然的意外,似乎也都是有必然性的。
一一爱因斯坦3. 科学尊重事实,不能胡乱编造理由来附会一部学说。
一一李四光4. 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
一一达尔文【运用思路】人类只有在遵循自然规律,才能获得人类在地球村永久、幸福地生活的权利。
不仅如此,“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群体间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只有这样,才能和谐相处。
【精彩素材1】学者的呼吁素有“冠状病毒之父”之称的台湾学者赖明诏表示,大部分的病毒,都是由动物传给人类,例如艾滋病毒是从猴子身上跳到人类的身上,依波拉病毒也是相同,唯独天花病毒,只有人类身上才有。
其他病毒从动物身上传给人类后,经过基因突变,人类便受到感染,且极难治愈,造成很高的死亡率。
其实病毒比病毒学家还聪明,他指出,因为病毒在动物身上,人若不和动物接触自然没事,但因为人口太多,与动物接触频繁后,病毒自然会产生突变能力,适应不同环境,感染人类后继续繁殖,引起重大疾病,再经由人与人接触再彼此传染,最后引发大流行。
在这场人和细菌病毒的战争中,他认为人类赢不了病毒或细菌,他说,人类发明抗生素药物,又滥用抗生素,细菌产生抗药性反而愈来愈壮大;人类开发环境,侵扰大自然,病毒的反噬永无止境。
人类要学着与病毒和平共存,不要去侵犯自然界,就能相安无事。
【素材点拨】在日趋复杂的世界,人类只有学会与其他生物和谐共处,才能相安无事。
历史故事——中国史上制造冤案最多的一个皇帝明熹宗时的太监魏忠贤来了,他把玩权利的本领似乎更强,被御封为九千岁。
顺魏者昌,逆魏者亡,魏忠贤利用“厂卫”杀人制造冤假错案,终于让明熹宗朝代成为中国历史上制造冤案最多的一个皇帝。
历朝历代以来,宦官擅权、祸国殃民的事都不少见,但为祸最烈者要数明朝。
其实,从一开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知道宦官擅权是朝政不修的源溯,因而未雨绸缪,只是让宦官们为自己端茶端尿,或者整整档案而已,“古时此辈所治,止于酒浆酰醢、司服守祧数事。
”而其他事宜朱元璋如超人般皆亲自大包大揽,不让宦官们沾一点边。
因而,在朱元璋时期,太监除了端尿送茶的机会,是没有任何玩一把权力的机会的,即使有,也没有人敢玩,朱元璋制定的那些“太监守则”可不是好玩的,“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违者是死路一条。
被压低了官阶,不得兼外臣的文武职衔的宦官们,老老实实地谨记着“太监守则”中诸如不准有公文、私书往来,殿内殿外都不准“泛言及朝政”等等制度,并每天不忘瞻仰朱元璋悬于宫门上的明示着不许干政的警戒的铁牌。
甚至,连书也是不敢读的,因为皇帝老子朱元璋不让。
自古有“女子无才便是德”,难道朱元璋受到启发,认为“读书越多越反动”了?从政施政者向来多为高智力者,朱元璋不能不防啊。
因此,他收一些愚顽未启,茅塞未开的幼童来当太监,让他们一点书底子也没有,彻底把一些可能滋长的反动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
后来,迫于宦官要管理典簿文籍,不识字就揽不了这活的现实,朱元璋对这条政策有所松动,允许太监也可以识字,但政治还是不可以讲。
朱元璋对宦官的管理是公认的严厉。
可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让朱元璋死不瞑目的是,他的所有努力都在他后代人的手里毁于一旦了。
后来宦官不仅成为皇权卵翼下祸国殃民的一股特殊势力,他们的威福还远达宫门之外,渗透到明朝的各个角落,人数呢,也突破了历朝历代的记录,高达数万之多。
“奄宦之祸,历汉、唐、宋相寻无已,然未若明之为烈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大太监冯保是忠是奸?冯保生平简介及怎么死的
导语:冯保生平简介:有明一代,权势太监层出不穷,然而太监中也有忠有奸,其中的冯保就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
冯保(?-1583年),字永亭,号双林
冯保生平简介:有明一代,权势太监层出不穷,然而太监中也有忠有奸,其中的冯保就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
冯保(?-1583年),字永亭,号双林,明代嘉靖时为秉笔太监,穆宗驾崩时通过篡改遗诏成为顾命大臣,掌权后支持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使大明政权一度出现复苏局面。
最后冯保因为明神宗对他的忌恨被放逐到南京,后因病而死,家产亦被抄收。
冯保于嘉靖年间入宫,嘉靖时任司礼监秉笔太监,隆庆元年(1567年),冯保晋升为秉笔兼提督东厂太监,冯保写得一手好字。
万历四年(1576年)五月,冯保会同三法司进行全国“大热审”,平反昭雪了许多冤狱。
他的政治盟友张居正评价他:“勤诚敏练,早受知于肃祖,(世宗)常听为“大写字”而不名。
”
万历六年(1578年),冯保在《清明上河图》后面题跋,称自己是“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兼掌御用干事司礼监太监”。
神宗在十八岁的时候,曾经因为醉酒拔剑要杀人,冯保向太后告状,太后愤怒之余,差点被废掉帝位,太后命张居正上疏切谏,并替皇帝起草“罪己诏”,又在慈宁宫罚跪六个小时,为此皇帝怀恨在心。
张居正成为首辅,在取得太后、皇帝的支持,和内相冯保的配合下,亲政多年,有一次,张居正向小皇帝进献白莲和双白燕,被冯保以“主上冲年,不可以异物啓玩好”为由拒絶。
冯保贪财好货,史载张居正先后送给冯保名琴七张、夜明珠九颗、珍珠帘五副、金三万两、银二十万两。
冯保花费巨款,给自己建造了
生活常识分享。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语文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巾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代社会陆续出如现了诸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
2015年高考真题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历史部分解析版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中通过叙述古代儒者借古讽今,通过古代帝王的贤明来批判现实,以达到自己的政治诉求。
这种做法的目的就是希望君主贤明,社会稳定,因此C正确。
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
汉宣帝说能够与他一同统治天下的人只有优秀的郡太守。
这说明汉宣帝对待地方问题的重视,因此C、D排除。
再根据后代帝王都十分重视这个问题,说明地方的稳定对于国家的统治是很重要的,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选项。
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答案】:C 解析: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只有生产力得到提高,经济中心南移才能最终实现。
在生产力中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中涉及到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一事,主要考察它的影响。
A选项说法错误,靖难之变本就是由北往南进行的,北方此时已经足够稳固;C选项说法错误,晋商和徽商在明清时期盛行;D选项错误,宋以后南方经济文化逐渐超过了北方,直至明清亦是如此。
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历史典故-万历皇帝处决杀人太监
江南官员船漏偏遇顶头风考核不合格遭到税监敲诈被殴暴死街头
1607年2月(明万历三十五年正月),江苏省泰兴县知县龙镗赴京参加大计(明朝官员考核制度,每隔6年考核一次官员,考核外官名大计),因考绩不佳,被贬了官。
当他走到广宁门时,遇到税监赵禄、王泰、张宪、邢相等人正在收税,见龙镗到来,于是便横加勒索。
谁知龙镗的行囊空匮,税监们就对他拳打脚踢,龙镗被打得口喷鲜血而死。
事后群众联名写了奏文,由兵部呈给皇帝,依法严办这伙税监。
明神宗迫于公愤,把肇事者收监。
经吏部查明:龙镗致命的一击出自赵禄之手。
经过科道、法司合议,于2月18日(正月二十二日),将赵禄处决,邢相等3人充军。
税监其实是皇帝的人
明朝的税收继续沿用两税法,本由财政部(户部)主持,但明朝的君主专制独裁达到了顶峰,皇帝另外设立一个征税系统,由他亲自指派的宦官负责,称为某地某税提督太监。
到明神宗万历皇帝年间时,由于长年边境战事,以及前后两百年修筑明长城,国家财力严重消耗。
导致明神宗修建自己的陵墓定陵,耗时6年时间才最终建成。
定陵工程艰巨,每天役使军工、民匠3万余人,全国平均每户需摊派劳役六天半,共耗白银800余万两,为当时全国两年田赋收入的总和,可供1000万农民一年的口粮费用。
定陵建成后,万历带领后妃、臣僚来到陵园,一时兴起,竟在生圹(地宫)里饮宴起来。
为了榨取更多钱财,明神宗就派了一批宦官到各地去收税,这种宦官就叫做税监。
税监不但征收苛捐杂税,还向百姓敲诈勒索,像天津的店铺税、东海沿岸的盐税,浙江、广东、福建等省的海外贸易税,成都的茶税、盐税,重庆的木税,长江的船税,荆州(湖北江陵)的店税,宝坻(天津宝坛)的鱼税、苇草税。
普通税吏本已是烂污人物,但比起税监系统,他们简直纯洁得如同婴儿。
税监系统只要用手向某商店一指,说他漏税,这个商店就是赔了老本儿都不能清偿。
朱元璋为了巩固朱家天下,通过废宰相等措施,使明朝的君主独裁达到顶峰。
但到了明朝中后期,皇帝大权在握却昏庸无能、不理朝政,造成了宦官太监势力的极大膨胀。
万历皇帝时,朝政废弛,官吏贪污,税监横征暴敛。
明神宗派遣矿监、税监四出搜刮民财,成为万历年间一大弊政。
明神宗派出去的矿监、税监都是身边亲信太监。
这些太监倚仗权势,肥饱私囊,无恶不作。
在纺织业比较发达的南方地区,税监的横征暴敛更是严重,甚至发生了痛打税监事件,在全国其他地区也多次发生城乡居民反抗税监运动。
明神宗只在乎税监们有没有为他搜刮到钱财,如果税监空手而归,皇帝就特别不高兴,甚至处他们死刑。
在皇权的庇护下,各地税监更加无法无天,胆大妄为。
有的地区,征税征到了与拦路抢劫差不多的程度。
还有的税监下令大规模挖坟掘墓找金子。
税监的党羽们十分威风,敢在光天化日之下闯入民家,奸淫妇女。
而龙镗被打死只是其中一件小事而已,税监赵禄、王泰、张宪、邢相四人也只是当时很普通的税监,比他们更为横行霸道的税监大有人在。
倒霉的龙镗来自江南招祸端
中国历史上惩贪官、反腐败最厉害的皇帝,恐怕要属明太祖朱元璋了。
但到明代中后期,随着整个国家机器日趋腐败,朱元璋的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当时,科场舞弊盛行,对官员的考核、监察名存实亡,连负责考核选拔官吏和惩治贪污的吏部官员和监察御史们,也大肆贪污受贿。
花重金买到官位的父母官并无真才实学,一旦上台后,便大肆搜刮,贪污腐败。
因此税监赵禄、王泰、张宪、邢相等人在广宁门遇到泰兴县知县龙镗时,便误认为这个贬官大有油水可捞。
贬官龙镗是江苏省泰兴县知县,是让税监赵禄、王泰、张宪、邢相等人认为大有油水可捞的另一原因。
明朝中后期,南方已经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
江苏省是当时经济极度繁荣的地区,南京等地是当时的经济、商业大都市。
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和手工业逐步发展,丝织业特别发达,富裕的机户开始开设工场,雇用机工,城里的机工总共有几千人,东南沿海一带商业也繁荣起来。
江南地区城市、市镇店铺林立,商品丰富,又有享受型消费为主的茶楼、酒楼、戏场之类,以及一些有名的大妓院等。
这些都让在北京广宁门的贪心税监们产生幻想,看到来自江南的贬官龙镗自然认为他是个有钱的主儿。
当时的老百姓已经多年遭受税监的横征暴敛,各地反抗税监的运动时有发生。
明神宗迫于公愤,拖了七八天才把肇事者收监下狱,然而却没有把明朝的统治长久拖下去。
37年后李自成攻破北京,明王朝在中国近三百年的统治也随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