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上古生界主要裂缝的测井识别
- 格式:pdf
- 大小:225.78 KB
- 文档页数:3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储层裂缝识别与表征仲圆【期刊名称】《《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22)005【总页数】4页(P103-106)【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致密油; 裂缝【作者】仲圆【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编辑部西安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目前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下部致密油勘探开发已经成为区内油企近年增储上产的工作重点,以陕北姬塬地区的新安边亿吨致密油田为代表的一系列油田已经进入开发阶段.复杂的沉积成岩过程促使致密储层中较低渗透率的基质和极高渗透率的裂缝并存,短距离近源成藏的进程造就了地层系数不再是优质储层甄别唯一标准,目前致密油储层描述工作中,裂缝描述和预测的重要性逐渐凸出.1 致密油储层裂缝识别表征及预测技术针对研究区裂缝张开度低、常规测井响应不明显等特征,直接利用各种常规测井曲线识别裂缝时存在局限性.运用变尺度分析(R/S)技术来识别裂缝、预测裂缝分布,预测裂缝相对发育区有助于寻找储层有利区分布.宏观上大量致密储层段取心岩样上的裂缝说明该区块目的层段裂缝较为发育,可在不同井段和不同类型的砂岩、泥岩组合中观察到多种裂缝类型,主要有三种,分别为平行层面缝、低角度裂缝、近垂向裂缝(图1).根据研究区岩石力学实验和数值模拟,认为在延长组下部,沉积的长石岩屑砂岩储层在地层沉积沉积和基底构造运动影响下,砂岩相对泥岩更容易产生构造裂缝,而且随着沉积环境的变化脆性矿物含量及储层所处的微构造位置都会诱发储层裂缝的产生.上述现象在微观上通过CT扫描和岩心薄片照片观察也可以证明裂缝的存在(图2).图1 岩心照片图2 微观裂缝观察图3是应用“岩心刻度测井”方法统计拟合致密储层裂缝发育段对应声波时差测井数据的R/S分析曲线[1],可以看出裂缝发育段岩心对应声波时差R/S分析曲线出现拐点趋于平缓,斜率明显减小,则分形维数增大,表明该段垂向非均质性显著增大,可定性识别裂缝的存在,而分形维数的数值大小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裂缝的发育程度.裂缝在声波时差的R/S分析曲线上的响应特征表现为曲线偏离原来的直线段并且斜率变得很低[2],导致分形维数增大,曲线形态复杂化,使裂缝识别变得直观易得.通过Excel编程对致密储层砂体数据与声波时差数据一一对应统计,并自动绘制出各井致密储层声波时差R/S分析曲线.根据R/S分析曲线计算出研究工区内每口井分形维数,建立取心资料与分形维数等值线对比验证图,图4口标记井是经过岩心观察已有岩心描述记录井,统计分析表明研究区块裂缝相对发育井分形维数较高,平均值为1.15,通过岩心观察证实裂缝相对发育;裂缝不发育井分形维数较低,平均值为0.98,岩心照片表明裂缝不发育.由此说明分形维数等值线图一定程度上可预测裂缝发育区.图3 储层裂缝在R/S分形曲线上的响应特征多年油田开发实践经验表明,裂缝是影响油井初期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为验证研究区块裂缝发育程度及分布预测效果,对比研究区块各井分形维数等值线和各井初周月产油数据叠合图(图4),定性说明在其他各种因素相近的条件下,分形维数值与油井初周月液产量间存在正相关性,裂缝相对发育区的产量明显高于裂缝相对不发育区.图4 取心资料与分形维数等值线图对比验证在致密油开发区依据声波时差数据,运用变尺度分析(R/S)技术识别裂缝效果良好.裂缝在声波时差的R/S分析曲线上的响应特征表现为曲线偏离原来的直线段并且斜率变得很低,导致分形维数增大,曲线形态复杂化,使裂缝识别变得直观易得.通过叠合各井初期产能数据图,快捷直观的验证了裂缝发育程度及分布预测效果,为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打下基础,为进行高效油田开发工作提供实践经验.2 三维裂缝建模在单井上利用R/S技术分析声波时差识别裂缝的技术上,将这一方法推广运用到三维模型上,具体思路如下:首先按照一定的网格步长设置网格,使得网格既能满足R/S分析所需数据点的需要,又能精细刻画砂体与隔夹层,同时要便于计算机计算;在此基础上将单井声波时差曲线离散到网格中,通过确定性建模(克里金插值)的方法生成三维模型(声波时差场);受R/S分析技术的限制,将小于2 m的砂体网格定义成非储层并进行网格合并以减小运算量;最后通过岩相模型与声波时差场进行对比,并通过R/S分析技术在储层范围内完成三维模型的裂缝识别,从而完成裂缝三维模型的建立[3].网格规模的确定.平面网格的大小依据井距以及所要表征的裂缝规模来确定,考虑到工区的井距约在250 m左右,而即便是压裂产生的人工裂缝,其半缝长一般也在100 m以内,因此平面上网格密度设置为10×10较为合适;垂向上收到R/S 算法所需数据点的限制,同时又要考虑计算机运算量,认为垂向上网格步长设置为0.25 m为宜;网格的方向则与物源方向一致,为北东方向25°.插值方法的选择.AC声波时差场:由于声波时差实际上是储层岩性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对于岩性来说,最合适的空间插值方法为克里金插值:该算法是南非矿业工程师克里格在矿山工作时观察金属在空间的分布总结而来.其核心思想是:根据样品空间位置不同,样品间相关程度不同,每个样品品位赋予不同的权,进行滑动加权平均,以估计中心块段平均品位.通过建模,获得的声波时差场.由于R/S技术识别裂缝只在砂体中进行,因此需要用常规方法建立砂体三维模型对声波时差场进行限制.[4]砂体建模方法如下:在前期地质研究基础上,用确定性建模赋值方法建立沉积相模型,而后在沉积相模型的约束下使用序贯高斯方法建立砂体模型.基于砂体连续性的网格筛选与合并.为了精确描述声波时差场,整个网格按照10×10×0.25划分,总网格数达到上亿个,这给运算带来极大的困难.受到R/S识别技术限制,其能识别的最薄砂体在2 m以上,因此需要对非储层网格进行筛选与合并,垂向上当连续砂体厚度小于2 m,即网格个数小于8个时,即定义为非储层,由于其与泥岩网格同样不参与裂缝识别,因此将这两类网格进行合并,以减小后期运算量.而后通过砂体模型控制声波时差场,获得网格合并后的新声波时差场,计算公式:AC=if(sand=0;null;AC).3 结语使用R/S分析方法进行模型裂缝识别.在上述声波时差模型建立的基础上,每个有效砂体网格均赋予一个声波时差值,这样在垂向上按照R/S识别技术.同样,分形维数增大,表明该段垂向非均质性显著增大,可定性识别裂缝的存在,而分形维数的数值大小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裂缝的发育程度.裂缝在声波时差的R/S分析曲线上的响应特征表现为曲线偏离原来的直线段并且斜率变得很低,导致分形维数增大,曲线形态复杂化,使裂缝识别变得直观易得.单井识别表明当R/S值>1.15时,即可把此段砂体定义为裂缝发育区,从而完成砂体模型的建立.[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刘丽丽,赵中平,李亮,等.变尺度分形技术在裂缝预测和储层评价中的应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8,29(1):31-37.[2] 赵继勇.长庆铁边城油田元48区长4+5储层评价与建模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6.[3] 陈维,温登峰.三维地质体建模的实现方法[J].科技风,2010(9):51.[4] 仲圆.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储层微观孔隙及渗流特征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21(5):104-106.。
2017年03月利用偶极声波测井技术有效识别致密气层秦岭(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测井公司解释计算中心,河南濮阳457001)摘要:苏里格地区目的层段储层为典型的致密气层。
由于大多数含气砂岩孔隙度和渗透率很低,电阻率受物性影响明显,很难利用常规判断气层的方法识别含气层。
但如果利用偶极声波测井得到的体积压缩系数和泊松比以及纵、横波时差值曲线可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大大提高了判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苏里格;致密砂岩气层;体积压缩系数和泊松比;纵、横波时差值曲线;气层识别。
1储层特性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南部上古生界以陆相、海陆交互相碎屑岩为主。
含气储层主要为下二叠系山西组和石盒子组,为河流相辫状河道和曲流河道沉积,岩性为含砾粗砂岩,中粒石英砂岩,岩屑质石英砂岩,岩屑砂岩等。
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成岩后生作用的改造,储集层砂岩中的原生孔隙大部分遭受破坏,仅存残余粒间孔、自生溶孔以及高岭石晶间孔,构成了低孔、低渗砂岩储集体系。
储层孔隙度一般为4%-12%,渗透率一般为(0.01-1)×103μm 2。
2气层的识别由于岩性致密,本区大多数砂岩声波时差和中子值较低,密度较大,电阻率较高,而且由于孔隙度都很低,砂层和砂层之间计算孔隙度的差别很小。
所以按照常规测井解释气层方法,难度很大。
但如果利用偶极声波测井资料,可有效地识别天然气储层。
2.1纵、横波时差曲线对比识别气层利用纵、横波时差曲线对比识别气层的原理就是:当地层含气时,其纵波速度明显下降,但横波速度下降不明显,所以当纵波曲线和横波曲线以合适的左右边界值显示在同一道中时,在含气层处两条曲线会有交叉显示。
2.2体积压缩系数和泊松比识别含气层泊松比是指对一个单位体积的岩石体施加一个方向的压力,与压力方向垂直和平行的两组张力之比,反映了岩石的压缩性,而体积压缩系数也反应了地层的可压缩性,二者都与所含流体性质有关。
当地层含天然气时,泊松比会降低,而流体体积压缩系数则明显增大,所以在同一道按照相同方向刻度显示时会有明显的交叉现象。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区上古生界盒8段显示出较好的含气性特征,通过铸体薄片观察与鉴定、渗透率、压汞分析和非均值分析,结果表明上古生界盒8段储集层砂岩中石英砂岩以粒内溶蚀孔隙、溶蚀粒间孔隙和残余粒间孔隙为主,岩屑石英砂岩以溶蚀孔隙为其特征,只有极少部分储集层为晶间孔隙-粒间孔隙型;岩屑砂岩以粒内孔隙和溶蚀粒内孔隙为发育。
通过铸体技术分析面孔率一般在2.3%以上。
最后通过参数综合评价将储层划分为4类,苏里格气田东区盒8储层主要为Ⅰ、Ⅱ类。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区;储层特征苏里格气田东区上古生界盒8、山1段储层-测井特征研究兰义飞1,陈志华1,石林辉1,刘莉莉1,曹艳2(1.中国石油长庆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2.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0前言苏里格气田是一个特大气田,不仅是我国现阶段规模最大的天然气田,也是我国第一个世界级储量大气田。
2007年股份公司提出了要将鄂尔多斯盆地建设成石油天然气重要能源基地,到2013年建成年生产天然气商品量200亿立方米的目标,而苏里格气田东区毗邻苏里格气田,特别是盒8和山1具有和苏里格相似的成藏地质条件,因此在总的规划方案中明确提出苏里格气田东区是苏里格气田建产能的主力区块之一,并在2011年形成年产50亿立方米产能规模,但从已有试气的成果来看,不同地区、不同层系产气能力差别较大。
2019年实现油气当量5000万吨稳产7年目标的关键一年。
作为长庆油田上产主力区块的苏里格气田东区,正在以建设稳产接替50亿立方米产能为目标,展开大规模的产能会战,因此,有必要对苏里格气田东区盒8、山1的储集砂体和产气能力进行研究。
1概况苏里格气田东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和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境内,气田南接乌审旗和靖边气田,东邻榆林气田。
区域构造属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中北部。
苏里格气田东区位于长庆靖边气田北部的乌审旗地区。
勘探范围西起乌审旗的嘎鲁图、北抵乌审旗的通岗浪沟,东达补兔、南抵乌审旗的巴音来登,勘探面积约5988km2。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煤系页岩气藏特征及勘探方向摘要本文首先综述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煤系页岩气藏的特征,包括储层性质、藏层结构、地质特征、孔隙发育程度、气井增产、勘探成果等。
随后,着重分析了这一藏区的有利分布区、探明迹象、找气目标及勘探方向。
研究表明,该藏区中有望发现丰富的页岩气资源,但需深入研究才能取得更好的勘探效果。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系,页岩气藏,勘探方向正文一、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煤系页岩气藏特征1.1 储层性质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煤系页岩气藏主要以致密灰岩为储层,孔隙类型以透、裂隙型和片屑型为主,孔隙度低,但出水条件优良。
1.2 藏层结构该区地表至深部多少受一定程度的抬升变形作用,藏层向上变薄,下部岩心有不同程度的侵蚀作用,上部为优质储层。
1.3 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煤系页岩气藏所在区域受历史构造活动影响,依靠构造背景控制有利页岩气藏分布,有利构造部位多样化,地质环境复杂,藏层形态多变,变质型和角砾岩型常见。
1.4 孔隙发育程度该区藏层中的孔隙发育程度相对较低,孔隙度在4%~8%之间,但藏层具有较好的弹性,以及优良的出水条件。
1.5 气井增产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煤系页岩气藏的气井增产率和效果较好,可通过加筑封堵剂、加流体注气等方式提高气井的产能。
二、勘探方向2.1 有利分布区有利分布区主要集中在该区的构造背景下,如断裂带、断块带、抬升断面、抬升前缘以及页岩边缘带等结构部位。
2.2 探明迹象探明迹象包括地质识别因素、俯视图特征因素、地球物理遥感因素和制图归纳法四大类。
2.3 找气目标在有利分布区中,可发现有利的页岩气目标,并可根据特征因素提取有利的找气目标。
2.4 勘探方向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煤系页岩气藏,应重点关注构造背景下的有利分布区,利用地质、物理等因素,以及技术手段辅助页岩气勘探。
同时,应加强技术研究,研发更先进的录井设备和工作流程,以改善现代页岩气勘探的效率和成果。
1631 储层特性苏里格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以陆相、海陆交互相碎屑岩为主。
其中含气储层主要为河流相辫状河道和曲流河道沉积,岩性为含砾粗砂岩,中粒石英砂岩,岩屑质石英砂岩, 岩屑砂岩等。
由于漫长而复杂的成岩后生作用的改造,储层为低孔、低渗砂岩。
砂岩孔隙度在4 % -12 %之间,渗透率为(0.01–1)×103µm 2。
沉积和成岩的强非均质性使孔渗关系复杂。
2 含气层的识别由于岩性致密,大多数砂岩电阻率较高,孔隙度很低,且砂岩之间孔隙度差别小。
所以按照常规测井解释气层方法,干层与含气层不易区分。
但如果利用中子和密度曲线对含气层特殊的响应特征可有效地识别含层。
2.1 密度、中子孔隙度差值法识别含气层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识别气层,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中子和密度测井曲线,因为天然气的含氢指数与体积密度比油和水小,当地层含气时, 测井密度值和中子值均会比油层或水层低,根据此特点在显示测井图示,若将密度与中子以相反的方向进行刻度,采用合适的左右刻度值,二者在含气层就会有明显的交叉现象,且交叉导致的包络面积越大,表示含气越多。
但是当地层不纯时,泥质影响会使中子和密度测量值发生变化而掩盖气的测井响应特征(比如泥质会使中子值增大),从而给含气层的识别造成困难。
这时如果利用经过泥质校正以后的中子、密度孔隙度差值法,则可大大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因为泥质校正消除了泥质的影响,还原到纯砂岩情况下的气层响应特征,即地层如果含天然气,则中子孔隙度小于密度孔隙度,密度孔隙度与中子孔隙度的差值为正值。
此方法在苏里格地区能非常好地解决致密气层识别这个难题。
具体应用中采用以下公式:I g =φD-φN;φD =(D ma -D)/(D ma -D f )-V sh ((D ma -D sh )/(D ma -D f ));φN =N-N ma -0.5*V sh *N sh其中,φD 为密度孔隙度,φN 为中子孔隙度。
第49卷第3期2020年3月辽 宁化工Liaoning Chemical IndustryVol.49, No.3March,2020鄂尔多斯盆地常规测井识别天然裂缝方法应用杜林徽\熊铭扬王玉龙2(1.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富县采油厂,陕西延安727500; 2•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710065 )摘要:低滲透砂岩致密油藏中普遍发育有大量天然裂缝,裂缝的存在使得储层形成了具有两类 有效孔渗的复合储层,为此必须对储层裂缝进行识别与准确判断。
本文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建立测井曲 线组合判断及测井响应识别模板方法说明了常规测井系列可以有效识别储层垂直缝、水平缝及得出裂 缝的识别参数,其中重点应用感应-八侧向、声波、井径等系列举例说明了其在识别储层裂缝上的优势,应用测井曲线组合综合判断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单一类曲线识别储层裂缝的精度,综合分析可以提高准 确度27%。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常规测井;垂直缝识别;水平缝识别中图分类号:T E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935(2020) 03-0267-03储层天然裂缝既是油气的储集空间,也是油气 渗流及渗吸的主要通道,目前针对于裂缝渗流理论 模型有双孔双渗、双孔单渗等模型进行裂缝性油藏 的渗流研究,说明储层裂缝对于油气开发具有重要 影响。
针对于裂缝识别,可以采用露头及岩心分析、测井特殊系列及常规系列)、井间微地震、试 井及注采试验等方法进行定性及定量识别;特殊系 列测井如成像测井(FMI、FMS)具有较高分辨率及 可视性等优点是裂缝识别的先进技术手段,但由于 其成本较高、探测深度较浅、受井壁影响较大等特 点具有一定的应用局限性1且目前延长油田测井 基本上以常规系列测井资料为主,特殊系列测井资 料相对较少,因此如何利用常规测井系列及探井取 心资料进行裂缝综合定性定量识别就成为当前一段 时期内裂缝研究的重点。
‘1常规测井裂缝识别方法深、浅及微侧向电阻率测井对于裂缝敏感,其 曲线响应特征主要取决于裂缝的方向及裂缝内所含 的流体性质,水基钻井泥浆及相近储层物性前提下,深、浅双侧向电阻率值的明显减小或幅度差增大,说明储层发育裂缝;同时根据双侧向系列电阻率值 计算可以对储层裂缝形态进行简单的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