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干旱风沙盐碱区农防林杨树萌蘖更新配套技术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76.53 KB
- 文档页数:3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干旱地区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该地区气候条件恶劣,水资源短缺,土地贫瘠,植被稀疏。
抗旱造林技术在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修复和防护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树种选择、人工造林技术和抗旱管理等方面,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抗旱造林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树种选择树种选择是抗旱造林的基础。
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选择耐旱性强、适应性广的树种非常重要。
常用的树种有杨树、沙柳、沙樱子等。
杨树是一种对干旱条件适应性强的树种,能够耐旱、抗寒、耐盐碱和抗粉尘。
沙柳是一种原产于中国西北地区的乔木或灌木,能够耐旱、耐寒和耐盐碱。
沙樱子是一种旱生小乔木,树干高大挺拔、形状优美,能够耐旱、耐寒和抗盐碱。
这些树种都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生存和生长。
二、人工造林技术人工造林技术是抗旱造林的核心。
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水资源短缺,土壤质量差,采用适宜的人工造林技术尤为重要。
常用的人工造林技术有濡沫直播法、沙障固沙造林法和防护网覆盖法。
濡沫直播法是一种在干旱地区进行绿色工程的新技术。
该技术采用濡沫剂将树种种子保护起来,使其不易受到风沙的侵袭和蒸发。
濡沫直播法适用于沙地、石地和高盐碱地等条件较差的地区。
沙障固沙造林法是一种采用沙障结构对沙漠地区进行抗风固沙造林的技术。
沙障是由树木和草本植物构成的屏障,能够减弱风沙的冲击,提高土壤含水量和保护根系的生长。
防护网覆盖法是一种在干旱地区进行人工造林的有效措施。
该技术采用高强度的防护网覆盖在造林区域,能够有效防止风沙和浓烟侵袭,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
三、抗旱管理抗旱管理是抗旱造林的保障。
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加强抗旱管理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树木生长的重要措施。
常用的抗旱管理措施有水源管理、灌溉技术和覆盖保水等。
水源管理是抗旱造林的基础。
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保障水源是关键。
常用的水源管理措施有利用洪水、引水工程和水库蓄水等。
半干旱地区杨树林带伐根嫁接更新试验孙学顺;王力刚;赵岭【摘要】以小黑杨伐根为砧木,提纯小黑、小黑14、银中杨、山新杨、青山杨为接穗,采用韧皮部插接法嫁接更新小黑杨林带.结果表明:以小黑系列为接穗嫁接效果较好,成活率最高,达90%以上,高生长量达90cm以上;青山杨与银中杨效果较差,尽管青山杨生长量较高,但其成活率最低,二者成活率都不到50%;山新杨嫁接效果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成活率为70%左右,高生长量次于青山杨.【期刊名称】《防护林科技》【年(卷),期】2013(000)003【总页数】2页(P25-26)【关键词】小黑杨林带;嫁接更新;半干旱地区【作者】孙学顺;王力刚;赵岭【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双城市幸福乡政府,黑龙江哈尔滨150131;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54.3在原有待更新的杨树林带伐桩上采用嫁接的方式更新林带是优化林带树种结构、减少更新成本且快速恢复林带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尤其是在半干旱地区,由于诸多影响林木成活生长的因子制约了杨树林带传统植苗更新的进程,积极探索杨树林带更新的方式尤显必要。
本项研究即是针对此问题所作的有益尝试。
1 试验区域及概况本项试验选在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三北工程区,地理位置为122°24′~128°19′E,44°04′~48°58′N。
包括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绥化全部或所属部分市县(区),区域面积10.4万km2,占全省幅员的22.9%。
气候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热量分布从西南向东北递减,水分由西向东递增。
年均气温0.7~4.2℃,年均降水量368~573mm,≥10℃积温2 383~2 900℃,无霜期120~150d。
植被为长白植物区系。
近年来,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封山育林使得该区的次生植被有所恢复,其规模在逐年增加。
第一章至第四章作业布置1.什么是立地条件?什么是立地质量?两者有何区别和联系?区别和联系:立地质量和立地条件是可以通用的2.什么是立地类型?森林立地类型划分的主要途径有哪些?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哪种途径?(1)立地类型: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气候、土壤、生物条件的各个地段的总称。
(2)植被因子途径、环境因子途径、综合多因子途径。
(3)通常采用综合分析下的主导因子法划分3. 什么是立地质量评价?立地质量评价的方法有哪些?各评价方法的适用条件是什么?(1)是对立地质量高低进行的评价(2)立地质量评价有三种途径:①根据树木生长指标评价:a.地位级法,因林分平均高受经营措施影响,因此,这个指标并不能准确评价立地。
b.立地指数法,优势木高不受间伐抚育影响,因此立地指数是一个很好的评价指标。
缺点:只能应用于纯林。
在过稀、过密或极端贫瘠的立地上密度影响优势木高。
微立地的影响。
幼年阶段杂草和灌木竞争的影响。
c.生长段法,可以消除早期高生长的不稳定影响。
适用于幼龄的针叶树。
②通过分析环境因子进行评价:气候因子法,一般用于大区域潜在生产力评价。
土壤因子法,通过对土壤或地形因子的分析,评价立地质量。
③树木生长和环境因子结合评价:多元回归法,测定林分中的土壤、地形以及气候因素,并把这些因素和立地指数之间建立多元回归方程。
数学的方法可以使环境因子和林木生长联系起来。
4.森林立地类型划分方法有哪些?如何划分?各自有何特点?可以分为以环境因子为依据的间接方法和以林木的平均生长指标为依据的直接方法。
(1)以主导环境因子分类:根据环境因子,特别是主导环境因子的异同性,进行分级和组合来划分立地条件类型,有的辅以立地指数。
特点:简单明了、易于掌握(2)以生活因子分类:根据生活因子(水分、养分)划分立地条件类型。
特点:反映的因子全面,类型的生态意义比较明显,但生活因子不易测定5.举例说明耐旱树种对干旱的适应和湿生树种对水分过多的适应。
浅析农防林杨树伐根控制萌蘖更新技术及其效益作者:陈建军赵继文吕晓红单宝霞华淑丽来源:《科学种养》2013年第15期【摘要】本文作者紧密结合多年林业工作实践和本地实际,阐述了生态建设中农田防护林杨树伐根控制萌蘖更新技术,对当前开展的新农村生态建设乃至和谐社会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农防林;杨树;伐根;控制萌蘖;效益长期以来,在开展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过程中,人们一直把增加植被数量,提高新植林的建设质量作为林业发展的追求目标,但如何使现有的防护林体系能够健康发展、而且保持原有树种继续显现优良特性等问题研究不够。
我们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实践中,总结和探索了农田防护林杨树萌蘖更新技术,实现了零成本造林,为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1 萌蘖更新技术应用机理1.1 物种遗传学原理优良树种的萌蘖更新造林,其母本的优良性状稳定程度较好,特别是实行萌蘖更新造林,更能进一步增强其稳定性。
经过实践验证,树木地上部分,茎、叶、花、果实等不同器官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水、气、热、光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只要某个部位出现变异,其子代就会出现与母本性状不同的特征。
根的主要功能是固着植株、贮藏营养、输导养分,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等,在发育过程中,变异性较小。
利用母本根系繁衍子代,遗传的性状会相对稳定。
1.2 伐根营养基利用原理树木地上部分伐除后,地下根系器官仍然处于活动状态。
萌蘖更新造林的地上部位比常规造林生长快,主要原理:一是根系生长活动时期比地上部分相对较长,进入秋冬季节,树木地上部分已停止活动,而根系却能延长活动10~15d左右。
春季气温回升,伐根萌蘖直接进入生长状态,不进入再生根过程,相对延长了生长期。
二是根系营养基充足。
正常树木的根系与地上部位呈相等比例,而萌蘖更新造林的地上部位要小于地下部位的几倍至几十倍。
母本根系吸入的水分、无机盐等十分充足,供大于求,因此,萌蘖枝条长势健壮。
三是萌蘖枝条生长活跃,新陈代谢功能较强,相对拉动根系的活动功能,促进根系的继续活动,延缓了衰老过程。
杨树萌蘖更新技术及其效果本文从更新林地的选择、伐根要求、定苗标准、及人工灌水、定干、培土、整枝等方面介绍了杨树萌蘖更新的主要技术,并较详细地介绍了更新后9年内每年的更新效果,供林业生产单位参考。
标签:杨树;萌蘖更新;效果一、杨树主要萌蘖更新技术1.更新林地的选择此种更新方法更新林地要选择长势较强枯死木较少林龄小于28年的皆伐小班,亩保留木的株数要大于100株,枯立木小于5%,如保留株数较少则萌生苗的株数偏低,影响防护效果和经济价值。
土壤要以沙质壤土为好,不能选pH值大于8的盐碱地,也不能选择疏林地。
2.更新林地的伐根要求此种更新方法更新林地的伐根要求伐根较低,伐根从地表算起要低于5厘米。
如超过5厘米不利于萌生林木的生根,并且增加培土的成本和工作量抑制萌生苗的生长,容易造成风折。
3.萌蘖更新林的定苗标准萌蘖更新林的定苗标准是:将无病害,无虫害,无机械损伤的众多根蘖萌条中生长最高最壮的1-2株留下,其余的萌蘖条全部除掉,除掉时保证不给保留木造成伤口。
修枝定干方法同人工造林地的相同,并且要求把再次萌生萌条除掉。
除萌要及时,以保证养分供给保留苗。
4.更新林地的人工灌水林地皆伐后的第二年春季的四月中旬要在树垄间灌一次透水,如上一年冬雪较大可以适当推迟灌水,但在5月10日前必须保证一次透水,在保障水份供应的前提下上一年的伐根会萌生出许多的萌条,在七月二十日左右要进行定干。
5.更新林地的人工定干由于第二年伐根萌生的新条会很多需要进行人工定干,人工定干的原则是选取粗壮的新条作为保留木,保留木的数量为1-2株,不能大于2株,将其余的萌条全部除掉,时间要求要在7月25日前完成。
6.更新林地保留木的人工培土更新林地的保留木人工定干后要马上进行人工培土,培土的目的是为了让保留木尽快生根,尽早脱离老旧伐根的养份供应,促进保留萌条的生长,增强自身抗风能力为目的,利于保留木的生长;培土要求的厚度大于15cm,要将老旧伐根全部盖住,培成一个土堆,萌生苗处在土下的部分不能小于10cm,如达不到要求抑制萌长苗的生根,影响其生长。
森林木本植物萌蘖更新的研究进展冯辉;王海洋;张楠;王大铭【摘要】萌蘖是森林木本植物重要的更新方式之一,是植物重要的繁殖方式.近年来,对森林木本植物萌蘖的研究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植物的种子生殖方式研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以国内外有关萌蘖理论的研究成果为背景,从萌蘖个体的生活史策略、萌蘖对种群及群落的影响、影响萌蘖的因素和萌蘖的机理四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萌蘖更新理论的进一步研究,特别是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萌蘖更新理论的研究和指导次生林的恢复、扩张及营林生产提供参考.%Sprout tiller is one of important regeneration patterns of forest woody plants and an important reproductive countermeasure in plant. Many achievements have been obtained on sprout tiller of forest woody plants, but there is a certain gap compared with study on plant seed reproduction pattern. The life history strategy of individual sprout tiller, effect of sprout tillers on population and community, factors to affect sprout tillers and mechanism to affect sprout tillers were reviewed based on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sprouting theory at home and abroad to promote further study on sprout tiller regeneration theory, especially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prout tiller regeneration theory of broad-leaved evergreen forest and restoration, expansion and production of second forest.【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00)009【总页数】5页(P177-180,184)【关键词】萌蘖;木本植物;更新;干扰【作者】冯辉;王海洋;张楠;王大铭【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重庆北碚400716;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重庆北碚400716;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庆北碚400715;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重庆北碚4007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23.1在森林生物多样性研究方面,大多数理论是关于种子扩散和实生苗在森林更新中的作用[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