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口的分布不同肤色的人们
- 格式:pdf
- 大小:3.17 MB
- 文档页数:19
2022年中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4居民与聚落(2022·江苏无锡)邦奇等著名学者为了揭示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创建了人类大陆图。
即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口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口密集区称人类大陆。
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分别是东亚和东南亚大陆、南亚大陆、欧洲大陆、北美东部大陆。
图为世界人类大陆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大陆最可能是()A. ①南亚大陆②东亚和东南亚大陆③北美东部大陆④欧洲大陆B. ①欧洲大陆②北美东部大陆③南亚大陆④东亚和东南亚大陆C. ①东亚和东南亚大陆②南亚大陆③欧洲大陆④北美东部大陆D. ①北美东部大陆②欧洲大陆③南亚大陆④东亚和东南亚大陆2. 图中①~④地区成为人口密集区的共同原因是()A. 高原地形B. 发达国家C. 气候适宜D. 历史悠久【答案】1. D 2. C【解析】【1题详解】根据图形轮廓,可以辨认①①①①分别为北美东部大陆、欧洲大陆、南亚大陆、东亚和东南亚大陆。
故选D。
【2题详解】图中①①人口密集的原因主要是自然条件优越和经济发展水平高,①①人口密集的原因主要是自然条件优越和开发历史悠久,因此四个地区共同原因是自然条件优越,其中气候温暖湿润是最重要的自然条件,C对。
人口密集区大多以平原为主,A 错;东亚和南亚经济欠发达,B错;北美东部开发历史短,D错。
故选C。
【点睛】全球有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六块大陆组成,判断此题主要结合图形轮廓。
(2022·新疆)3. 下列属于联合国工作语言的有()①汉语②日语③德语④英语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世界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日语和德语都不属于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比较四个选项,①①符合题意,排除①①。
故选C。
(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4.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A. 汉语B. 英语C. 法语D. 阿拉伯语【答案】B【解析】【详解】世界联合国六大语言是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和汉语。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西双版纳)如图中的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西亚和北非地区,他们属于什么人种()A. 黑色人种B. 白色人种C. 黄色人种D. 混血人种【答案】B【解析】【分析】居住于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人属于白色人种,主要使用的语言是阿拉伯语,普遍信仰伊斯兰教。
故选:B【点评】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其中白色人种是目前分布最广泛的人种,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以白色人种为主,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
2.某地的五个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悠久,至今仍保留了大量的古建筑。
读该地等高线与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个聚落,其中发展条件最好、规模最大的一个是()A. 甲B. 乙C. 丙D. 丁(2)据调查,在五个古聚落中丁聚落保存得最为完好,其原因是丁聚落()A. 气候湿热B. 地形平坦C. 交通闭塞D. 经济发展快(3)来到丙地的游客在地面上借助望远镜向其它四个聚落所在的方位观察,最可能见到的是()A. 甲地--海上明月B. 乙地--炊烟袅袅C. 丁地--小桥流水D. 戊地--激流飞瀑【答案】(1)A(2)C(3)D【解析】【分析】(1)图中甲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且位于河流入海处和公路线的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因此甲地是图中发展条件最好、规模最大的一个,故选A。
(2)图中丁聚落位于河流支流的上游河谷之中,地形较为封闭,且只有乡道与外界沟通,交通闭塞,与外界交流较少,因此丁地的古聚落保存的最为完好,故选C。
(3)读图可知,图中的五个聚落的海拔均在0~50米之间,从丙地向甲、乙、丁地观察,视线均会被地形阻挡。
戊地与丙地之间,没有地形阻挡,可以对视,且戊地河谷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水流湍急,可能形成激流飞瀑的景观,故选D。
【点评】(1)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初一地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试题答案及解析1.二战前夕,非洲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亚、()三个国家独立A.南非B.利比亚C.利比里亚D.肯尼亚【答案】C【解析】从15世纪起,西方殖民者开始侵入非洲地区,开始长达400多年的殖民统治,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非洲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三个国家保持独立,故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非洲主要的国家。
2.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地处热带,但其顶部却终年积雪,其原因是()A.山顶气压低B.地处高纬度C.海拔高D.该区降雪量大【答案】C【解析】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地处赤道附近,山脚下终年高温多雨,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山顶上(海拔5895米)冰峰峭立,白雪皑皑,这主要是因为地形因素造成的气候差异,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3.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地处赤道附近,但山顶终年白雪皑皑,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地势因素B.纬度因素C.海陆因素D.气候因素【答案】A【解析】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是非洲的最高峰,虽然乞力马扎罗山地处赤道附近,但海拔高气温低,山顶终年仍白雪皑皑。
【考点】该题考查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4.以下别称所描述的地理事物都位于非洲的是()A.“地球之巅”、北半球的“寒极”B.“富饶大陆”、“赤道雪峰”C.“世界人种大熔炉”、“高原大陆”D.“玉米的故乡”、“热带大陆”【答案】B【解析】A、“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位于亚洲、北半球的“寒极”--奥伊米亚康位于亚洲.故A错误.B、非洲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多样,被誉为“富饶大陆”.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山顶却终年被积雪覆盖,成为“赤道雪峰”.故B正确.C、南美洲总人口只有3亿,却是世界上种族成分非常复杂的大洲,号称“世界人种大熔炉”.故C 错误.D、墨西哥是玉米的原产地,玉米是该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故D错误,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非洲的主要岛屿、山脉、裂谷、河流.5.读“非洲气候类型”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候类型:A ,D B ,G(2)C点和B点气候相同,但与同处低纬的A点不同,主要原因是。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高台民居是我国某地古代民居建筑,就地取材,以黄粘土制作的土坯墙、土块墙为主,厚度达1米。
该建筑依山之势、傍水之边,建在高40多米、长800多米黄土高崖上,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高台民居位于我国()A. 福建省B. 安徽省C. 内蒙古自治区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高台民居建在高台上的主要原因是()A. 登高望远B. 防御洪水C. 通风采光D. 方便交通【答案】(1)D(2)B【解析】【解答】(1)由题目可知,高台民居就地取材,以黄粘土制作的土坯墙、土块墙为主,以上四个省区中,该民居应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故选D。
(2)高台民居建在高台上的主要原因是离水近,这样做可以更好防御洪水,对于登高望远和通风采光不是主要目的,故选B。
【分析】(1)高台民居是新疆喀什市老城东北端一处建于高40多米、长800多米黄土高崖上的维吾尔民族聚居区,距今已有600年历史,是喀什展示维吾尔古代民居建筑和民俗风情的一大景观。
高台民居这里的维吾尔族人世代聚居,房屋依崖而建,家族人口增多一代,便在祖辈的房上加盖一层楼,这样一代一代,房连房,楼连楼,层层叠叠,这些房屋大多是土房,也有不少新建的砖房。
(2)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2.下列世界遗产不属于四川省的是()A. 九寨沟B. 皖南古村落C.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D. 青城山—都江堰【答案】B【解析】【分析】皖南古村落属于安徽省,而不是四川省。
故答案为:B【点评】考查地方地理,这种考法地方性比较突出,需要学生有广泛的课外阅读和见识,提醒学生要多走出去看看。
3.小明计划到澳大利亚留学。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考点突破选择题1、下图所示建筑,属于哪种宗教的代表性建筑()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道教答案:B世界上的宗教种类很多,大部分宗教都有本宗教派别的标志性建筑,如图所示的是星月映照的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代表性建筑,基督教的标志建筑是教堂,佛教的标志建筑是寺庙或佛塔,道教的标志建筑是道观,故选B。
小提示:2、读“世界人口分布图”,A、B、C、D世界四大人口密集区中,以黄色人种为主的是A.A地区B.B地区C.C地区D.D地区答案:C分析:根据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混血人种不属于世界三大人种,进行分析解答。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其中C地区主要是黄色人种;其中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
故选C。
小提示:本题考查世界的人种分布。
3、乡村聚落主要从事( )A.纺织工业B.饮食服务业C.耕作业D.邮电业答案:C乡村聚落居住的较分散,人口稀疏,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农业生产活动,污染较轻;城市聚落居住集中,人口密集,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污染较重,故选C。
4、如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该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时段是()A.①~②和②~③B.①~②和③~④C.①~②和④~⑤D.②~③和④~⑤答案:A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时,表示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时,表示人口数量不断减少,从图中得知,①~②段和②~③段,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数,表明人口在不断增加,所以A正确,故选A。
小提示:5、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巨大,深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对四地判读不正确的是()A.图①中有骆驼、帐篷,说明该地区气候干燥,所以图①位于西亚地区B.图②中有驯鹿、雪橇,说明该地区气候寒冷,所以图②位于北亚地区C.图③中有小船,说明该地区降水丰富,所以图③位于南亚地区D.图④中有马、蒙古包,说明该地区是草原地区,所以图④位于东南亚地区答案:D分析:图①中有骆驼、帐篷,说明该地区气候干燥,所以图①位于西亚地区,这句话对; 图②中有驯鹿、雪橇,说明该地区气候寒冷,所以图②位于北亚地区, 这句话对; 图③中有小船,说明该地区降水丰富,所以图③位于南亚地区,这句话对; 图④中有马、蒙古包,说明该地区是草原地区,所以图④应位于西北地区,而不是东南亚地区,这句话不正确;故答案选D.6、下面关于世界语言、人种、宗教、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使用范围最广的是汉语B.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撤哈拉以南的非洲C.道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D.聚落主要分为乡村和城市两类答案:D分析:世界分为七大洲,不同地区的语言、人种、宗教育不同区别。
2023-2024学年上学期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一.选择题(共12小题)1.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道教2.佛教主要分布在()A.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B.欧洲和美洲C.欧洲、美洲和大洋洲D.欧洲、美洲和亚洲3.假如你是一名联合国的工作人员,下列语言中不属于工作语言的是()A.法语、俄语、阿拉伯语B.德语、汉语、葡萄牙语C.汉语、英语、阿拉伯语D.俄语、法语、西班牙语4.宗教建筑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景观之一,如图中的建筑分别代表的宗教是()A.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B.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C.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D.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5.区别人种的主要根据是()A.经济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B.居住地区和生活水平C.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宗教信仰D.肤色、眼色、毛发、脸型等体质特征6.谷爱凌夺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
接受采访时,她流利的说着两种不同的语言,其中一种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另一种是使用最普遍的,它们分别是()A.汉语、法语B.汉语、英语C.汉语、俄语D.汉语、西班牙语7.下列关于人种、语言与宗教的搭配中,正确的是()A.西亚﹣﹣白色人种﹣﹣佛教B.俄罗斯﹣﹣黄色人种﹣﹣西班牙语C.美国﹣﹣白色人种﹣﹣基督教D.日本﹣﹣黄色人种﹣﹣汉语8.读世界部分区域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两地主要是黄色人种,人口稠密B.③⑦两地纬度高,气候寒冷,人口稀疏C.⑤⑥两地纬度低,气候炎热潮湿,人口稀疏D.④⑧两地主要信仰基督教,工业发达,人口稠密9.在以下条件中,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①交通便利②气候温暖湿润③地形崎岖④自然资源丰富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0.与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属于同一人种的是()A.非洲人B.欧洲人C.阿拉伯人D.印第安人11.下列关于亚洲不同地区的住房、服饰等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活在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以爬犁为主要交通工具B.生活在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聚居的高脚屋,长达200米C.生活在东西伯利亚的雅库特人,居住帐篷,身着宽大袍子,过着游牧的生活D.生活在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居住木屋,身着毛皮服饰,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12.下列《世界遗产名录》中的聚落与其所在地搭配正确的是()A.丽江古城—中国云南省B.平遥古城—中国江西省C.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D.威尼斯城—法国二.解答题(共4小题)1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五)世界的居民章末测试一.选择题(共14小题)1.目前,全世界的人口总数为()A.50多亿B.100多亿C.正好70亿D.70多亿【分析】目前全世界人口总数为70亿,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2025年世界人口将突破80亿,2050年将达到94亿.未来40年,亚洲人口数量可能再增加13亿,非洲的人口也可能增加一倍,达到21亿.【解答】解:目前全世界人口总数为70亿,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故选:D。
2.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的精神生活需求B.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C.资源状况D.人口的智力及技术条件【分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解答】解: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可见首要因素是资源状况。
故选:C。
3.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是()①有利于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②有利于了解当地的宗教习俗③有利于开展文化旅游④有利于开展历史和科学研究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分析】认识文化遗产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性,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解答】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其主要意义是有利于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有重要的科研价值,有利于传承民族的先进文化,有利于发展旅游业等。
故选:B。
4.世界人口稠密地带主要位于()A.北半球内陆平原地区B.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地带C.南半球内陆平原地区D.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地带【分析】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平原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解答】解:中低纬度的临海平原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
世界人种分布在生物学上,现在世界上的人种只是一个种,属于哺乳动物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
世界不同人种的的基因几乎相同,但DNA 的细微差异已经足以查明大部分人地理上的“祖籍”;不同人种间的遗传物质只有极小的差异,我们所看到的诸如肤色、头骨形状等的差异,只是源于占很小比例的那些基因;另外,DNA序列的99.9%也相同。
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可以根据这些细微的不同遗传特征把智人种分为三个不同的亚种。
(1).蒙古利亚人种(Mongoloid):又称黄种人、亚美人种。
皮肤黄色、黄白色、浅棕色;头发柔软平顺而呈黑色;胡须和体毛不发达;面部扁平,颧骨较高;鼻梁的高度宽度中等,嘴唇厚度适中;眼睛棕色,眼裂很小、有内眦褶。
(2).尼格罗人种(Negroid):又称黑色人种、赤道人种。
皮肤呈黑色或深棕色;黑色卷发;体毛发达程度中等;颧骨不十分突出,颚骨呈下弯状;鼻梁宽而平,嘴唇厚而凸出;眼睛棕色。
(3).欧罗巴人种(Europeoid):又名白色人种或高加索人种(Cavcasoid)。
皮肤白色、白红色、浅棕色;波状或直状的柔软头发,颜色多金黄;毛发较浓密;颧骨不高突,颚骨较平;鼻子窄而高,唇薄;眼睛发蓝。
3、白种人的分类从语言来说,白种人分印欧、高加索、闪米特含米特、乌拉尔共4个语系。
其中,斯拉夫、日尔曼、拉丁、凯尔特、希腊-阿尔巴尼亚、波罗的、吐火罗、雅利安、安纳托利亚、巴斯克属于印欧语系。
(爱尔兰-威尔士-苏格兰-高卢属于凯尔特,立陶宛-拉脱维亚-亚美尼亚属于波罗的,波斯-普什图-库尔德语-俾路支-塔吉克-奥塞梯属于西雅利安,巴基斯坦-印度斯坦-孟加拉-吉普赛-南尼泊尔-僧伽罗-马尔代夫属于东雅利安,赫梯-吕底亚-吕齐亚属于安纳托利亚) 卡巴尔达、车臣-印古什、达吉斯坦、格鲁吉亚属于高加索语系。
犹太-阿拉伯-柏柏尔-埃塞俄比亚索马里的库施特-古埃及后裔科普特-乍得的毫萨属于闪米特含米特语系。
从人种来说,白种人内部同样差异很大,主要分北欧人种和地中海人种。
人的100种分类标准世界人种的分类及分布概况全球划分为几大人种你属于哪种人一、人种的划分方式(1)根据肤色划分通常根据肤色、发形等体质特征把全世界的人划分为4个人种:蒙古利亚人(Mongoloid)或称黄种人,肤色黄、头发直、脸扁平、鼻扁、鼻孔宽大,体毛中等;高加索人(Caucasoid)或称白种人。
皮肤白、鼻子高而狭,眼睛颜色和头发类型多种多样,体毛多;尼格罗人(Negroid)或称黑种人,皮肤黑、嘴唇厚、鼻子宽、头发卷曲,体毛少;澳大利亚人(Australoid)或称棕种人,皮肤棕色或巧克力色,头发棕黑色而卷曲,鼻宽,胡须及体毛发达。
(2)根据基因的频率人种或种族是根据某些体质特征所作的生物学的划分,而不是文化上的分类,应该严格地将它同“民族”这样的概念区别开来。
人种作为生物学概念,我们必须看到以下几点:首先,任何一个人种都没有某个或某些专有的基因,人种之间的差别仅仅是某种或某些基因的频率不同。
例如,决定血型的IA等位基因在欧洲白种人中频率比较高,IB等位基因在亚洲黄种人中频率比较高。
Ii等位基因在南美印第安人中比较高。
但它们都有Ii、IA、IB3种等位基因。
其次,由于各种中间类型的存在,各种族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
例如,埃塞俄比亚人和南印度人的特征介于白种人和黑种人之间,南西伯利亚人和乌拉尔人的特征介于白种人和黄种人之间,而千岛人则具有白种、黄种、黑种3个主要人种的特征。
我们还应看到,虽然在一定条件下,不同人群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和文化隔离,但是这些并没有导致生殖隔离。
种族在遗传上是“开放”的,不同种族之间可以通婚,都能产生生命力强的后裔。
人类是迁徙能力很强的物种,各种各样的隔离都会由于迁徙而引起的相互作用所打破。
由此可知,任何企图进行“纯”种族分类的想法都是错误的。
(3)根据人种所在的地的气候因素和环境地理因素等外在因素人们通常按肤色、鼻形等体质特征来划分人种,这些特征主要是由于对气候的适应而产生的。
不同肤色人种的皮肤生理特点及其皮肤问题差异性人种话题:人种增生性瘢痕皮肤过敏皮肤不同肤色人种具有各自的皮肤生理特点,导致皱纹、皮肤松弛、色素沉着、光损伤以及角质含水量变化等皮肤问题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对针对不同消费主体的化妆品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种;生理特点;皮肤问题有色人种占据世界人口的绝大部分,但目前,对皮肤生理、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仍主要围绕白色人种皮肤。
但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化妆品消费主体开始慢慢转向以亚洲人为主的有色人种。
然而,不同肤色人种由于存在一些生理上的差异而导致表现出的皮肤问题也具有各自的特点。
因此,应针对不同消费主体的皮肤特点,开发出相应的化妆品。
皮肤生理特点1.黑色素黑色素是由位于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产生,7~8个基底细胞中约有一个黑色素细胞。
不同人种的黑色素细胞密度不存在差异,皮肤颜色的差异是由黑色素细胞的黑色素生成能力、向表皮移动的黑色素小体体的数量、成熟度和存在方式决定的。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黑色素的生成与酪氨酸酶的参与有关,不同皮肤类型产生黑色素量不同,欧洲人、中国人和墨西哥人皮肤中黑色素量是印度人和非洲人的一半。
但不同人种皮肤的酪氨酸酶水平是相等的。
这可能是因为除了酪氨酸酶,还有其他的酶参与了黑色素的生成。
例如,已有研究报道非洲人和印度人皮肤中的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RP-1)是浅色皮肤(如欧洲人、中国人和墨西哥人)的2.6倍。
黑种人黑色素小体较大,呈棕色、棕黑或黑色;黄种人黑色素小体较黑种人小,较白种人略大,呈浅棕色、棕色或棕黑色;白种人黑色素小体较细小,呈淡红色,黄红色或红棕色,这主要是因为黑色素小体中优黑素和褐黑素的数量及比例造成的。
深色皮肤中,以优黑素为主(约60%~70%)。
此外,较深肤色人种浅表角层细胞中可以观察到黑色素小体向细胞中心集聚的帽状结构。
这种现象在黑种人和黄种人的曝光部位和非曝光部位均存在,尤以曝光部位较明显,而白种人仅在曝光部位可见到。
世界人种详细分布与性格分析人种是世界人类种族的简称,是指人类在一定的区域内,历史上所形成的、在体质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性状(包括肤色、眼色、发色和发型、身高、面型、头型、鼻型、血型、遗传性疾病等)的人群。
人种的概念,最初于1684年由法国博物学家伯尼埃首先提出的。
最早的人种分类,是3000多年前古埃及第十八王朝西替一世坟墓的壁画,它以不同的颜色区别人类,将人类分为四种:第一,将埃及人涂以赤色;第二,亚洲人涂以黄色;第三,南方尼格罗人涂以黑色;第四,西方人及北方人涂以白色。
成为今日将人类分成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褐色人的基础。
瑞典杰出的科学家林奈,在1758年所做的分类中,将世界人种划分为:野蛮种——菲拉斯,怪物种——蒙斯托拉斯,理智种——塞比恩斯;进而按当时众知的洲数,把理智种进一步分为欧洲白种人,亚洲黄种人、非洲黑种人和美洲人红种人四大种族。
法国著名学者居维叶主张划为三大人种,并以《旧约全书》中的诺亚三个儿子的名字分别命名为:闪人种、含人种、雅弗人种。
这种从文化上、宗教上对人种进行划分,人们很难接受。
被誉为“西方人类学鼻祖”、“人类之父”的德国格丁根大学教授布鲁门马赫,是第一个用科学方法进行分类的,他根据肤色、发色和发型、眼色、身高、头型等体质特征,以及原住居民地,把现生人类划为五大人种:①高加索人种(白种)。
皮肤白色,头发栗色,头部几成球形,面呈卵形而垂直,鼻狭细,口校欧洲和西亚、北非的居民属之,但芬兰人、拉普兰人等除外。
②蒙古人种(黄种)。
皮肤黄色,头发黑而直,头部几成方形,面部扁平,鼻小,颧骨隆起,眼裂狭细。
西亚以外的亚洲人和北部的因纽特人、拉普兰人和芬兰人属之,但不包括马来人。
③非洲人种(黑种)。
皮肤黑色,头发黑而弯曲,头部狭长,颧骨突起,眼球突出,鼻厚大,口唇胀厚,多数人有八字脚。
除北部非洲人外,其他非洲人皆属之。
④美洲人种(红种)。
皮肤铜色,头发黑而直,眼球陷入,鼻高而宽,颧骨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