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绿化中行道树种植设计形式
- 格式:docx
- 大小:14.53 KB
- 文档页数:1
行道树法桐种植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与目标行道树是城市道路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供阴凉、净化空气、改善环境等功能。
法桐是一种适合种植在城市行道的树种,具有高大挺拔、冠幅宽广的特点,因此在城市绿化中被广泛使用。
本文档旨在提供行道树法桐种植施工方案,确保种植效果和工程质量。
二、施工前准备工作1.资料搜集:了解当地气候特点、土壤状况、法桐的生态特性等。
2.设计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行道树法桐种植设计方案。
3.种苗选购:选择生长良好、健康的法桐苗木,注意苗木的迁移和保存。
三、施工步骤1.地面准备:清除行道上的杂草、垃圾等,确保施工区域干净整洁。
2.基础施工:根据设计方案,开挖合适大小的栽植坑,坑底宜保留适量腐殖质土壤。
3.栽植法桐苗木:将法桐苗木放入栽植坑中,并向四周填充培植土。
4.固定苗木:使用木桩等辅助工具,将法桐苗木固定,防止倾斜。
5.补充土壤:在固定苗木后,根据根部情况,适量补充土壤,保证法桐苗木的稳定和生长需要。
6.压实土壤:用脚底或工具轻轻压实土壤,确保土壤与苗木的贴合。
7.浇水养护:栽植完成后,及时对法桐苗木进行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苗木生长。
四、注意事项1.栽植位置选择:选择行道宽阔、阳光充足的地方进行栽植,避免施工后阻挡交通或日照。
2.栽植深度控制:法桐苗木的栽植深度应合适,一般为根颈处位于地表5厘米左右。
3.栽植密度控制:根据法桐的生长特点,栽植间距应适中,一般为4-6米。
4.施工保护:施工期间要注意保护周围环境,避免对行人、车辆等造成影响。
5.养护管理:栽植完成后,需定期浇水、施肥等保持苗木健康成长。
五、质量验收1.栽植效果:根据设计方案,对栽植后的法桐苗木进行检查,确保株高、枝干、叶片等符合要求。
2.根系稳固:检查法桐苗木的根系是否稳固,无折断或松动情况。
3.结构稳定:对固定苗木的木桩、树脂等固定设备进行检查,确保结构稳定可靠。
六、风险控制与安全注意事项1.作业人员安全:在施工期间,作业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注意施工安全。
2)道路景观设计相关标准:
1.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裸露土壤。
行道树之间宜采用透气性路面铺装。
树池上宜覆盖池箅子。
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符合植物间伴生生态习性的植物种类。
2.毗邻山、河、湖、海的道路,道路绿化应结合自然环境,突出自然景观特色。
不宜绿化的土质,应改善土壤进行绿化。
3.同一道路的绿化景观风格统一,不同路段的绿化形式可有所变化。
植物配置上应相互配合,并应协调空间层次、树形组合、色彩搭配和季相变化的关系。
4.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5.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
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交通岛周边的植物配置宜增强导向作用。
立体交叉绿岛应种植草坪等地被植物。
6.道路广场绿化应利于人流、车流集散,宜设计成开放式绿地。
植物配置宜疏朗通透。
7.停车场周边应种植高大庇荫乔木,并宜种植隔离防护绿带;在停车场内宜结合停车间隔带种植高大庇荫乔木。
8.被人行横道或道路出入口断开的分车绿带,其端部应采取通透式配置。
为处理好植树和环境的关系,使树木定植后有一个合理的生存空间,对树木栽植位置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一、行道树种植规划要求(一)行道树种植方式(1)高大乔木为主的行道树,种植在宽度在1.5M以上的条形绿化带中。
(2)行道树种植在间距相等的树池中。
树池与树池之间以铺装形式过渡。
一般树池的尺寸为1.25M*1.25M的正方形。
树池中央栽植的行道树树干与一侧道牙的间距必须在0.5M 以上。
一般当道路宽度比较大(宽度为50----100M)时,道路绿化设计采用林荫带绿化手法效果最好。
林荫带一般宽度为5---20M不等。
(二)要注意道路绿化树木种植与道路宽度之间的关系在一般可能的条件下,绿化隔离带在道路中所占的面积比例,最好在20%以上绿化植物所需的最小种植隔离带宽度(M)植物种类单行乔木双行乔木大灌木小灌木草坪最小种植宽度1.25---2.02.5---5.01.20.81.0(三)种植要注意道路绿化与地下管线的关系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处理好绿化种植和各种市政道路管线设施之间的关系。
下面是市政地下各种管线和地上架空电线,以及各种公用设施和道路绿化种植之间的生态系统数据,可以作为道路绿化的种植参考绿化中树木与市政地下管线的最小水平距离(M)地下管线名称乔木灌木电力电缆1.2---1.51.5---1.0通信电缆1.2---1.51.5---1.0给水管1.0给水干管1.0---1.5排水管1.0---1.0排水沟1.00.5消防龙头1.21.0煤气管道(低中压)1.2---2.01.0---2.0热力管线2.02.0绿化行道树与市政地上架空电线的最小间距(M)电线电压树冠至电线的最小水平距离树冠至电线的最小垂直距离1KV以下1.01.01---20KV以下3.03.035---110KV以下4.04.0150---220KV以下5.05.0二、居住区绿地树木种植规划要求(一)宅间绿地种植规划要点树种选择以落叶乔木为好,因为常绿树种植过多会给居民造成心理压抑,并且不利于冬季采光。
行道树建设管理指导意见行道树是城市道路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建设和管理行道树,下面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合理规划行道树种植区域在城市规划中,应根据道路的宽度、交通流量、建筑风格等因素,合理规划行道树种植区域。
对于宽敞的道路,可以考虑种植较高的乔木,以增加绿化效果;对于狭窄的道路,可以选择矮小的灌木或花卉进行种植,既美化了环境,又不妨碍交通。
二、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在选择行道树的种类时,应考虑其适应性和生长特点。
优先选择能够适应城市环境、抗逆性强的树种,如榆树、樟树等。
同时,还需考虑树种的生长速度、耐寒性、抗病虫害能力等方面,以确保行道树能够良好地生长和发展。
三、合理安排行道树的间距和密度行道树的间距和密度直接影响着行道树的生长和绿化效果。
一般来说,行道树的间距应根据树种的生长特点和成熟后的树冠大小来确定。
对于乔木,间距较大一些,可以避免相互竞争和影响行人通行;对于灌木或花卉,可以适当密集一些,以增加绿意。
四、加强行道树的养护管理行道树的养护管理是保证行道树健康生长的重要环节。
应定期进行修剪、病虫害防治、施肥等工作,确保行道树的健康和美观。
同时,要加强对行道树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树干倾斜、树枝断裂等安全隐患,确保行道树的安全性。
五、科学利用行道树的功能行道树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发挥其他功能。
例如,在行道树的种植区域设置休闲座椅、健身器材等设施,为市民提供休息和锻炼的场所;利用行道树的树荫,调节城市气温,减少热岛效应;同时,行道树还可以起到隔离噪音、净化空气等作用,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六、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对市民的行道树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爱绿意识,是行道树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宣传栏、媒体报道、社区活动等形式,向市民普及行道树的重要性、养护方法等知识,引导市民积极参与行道树的建设和保护。
行道树建设和管理涉及多个方面,需要科学规划、合理选择树种、加强养护管理、科学利用功能等。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措施
1、行道树式景观
行道树式的绿化景观实际上就是指沿着城市道路的两侧各种植一行灌木或是一行乔木,也就形成了"一条路,两行树"的形式,这种种植形式也是最为基本、最为简单的一种景观种植形式。
2、自然式景观
这一类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规划形式主要是针对于城市道路上有较大空间,如果是采用自然式的景观种植方式,在道路中是可以种植各类灌木、乔木、地被植物、植物以及花草品种。
在种植这些品种时,为了保证种植效果的美观以及形成一个活泼生动的自然气氛,应注意植物和花草的高低、疏密、数目的形状、各种类型数目的比例以及色彩的搭配等因素。
3、规划式景观
规划式景观与自然式景观是相对的,其应根据城市道路的线条走向并依据道路两侧的绿地空间,整齐并且对称的种植各类植物和花草。
种植时为了保证种植效果的和谐统一,选取的灌木和乔木必须是同一胸径和同一高度的,这样才能体现出整齐划一的美感,并且韵律性也很强,行人在道路上驾驶车辆时才能有好的视线感觉,也便于他们高速行车。
4、立体式景观
这种形式就是指在道路两侧的绿地边缘先布置1层高度大于5mm,
胸径约为10~15m的大乔木。
之后再进行第2层小乔木布置,高度应在3m左右,胸径约为5.5m。
然后是第3层已经修剪整齐的灌木布置。
最后则为地被植物的第4层布置,这样就形成了层次分明并且立体效果明显的景观形式。
5、丛状式景观
这种形式主要是以乔木为主并辅以灌木进行封闭式的种植形式。
这种形式主要是应用于城乡结合入口处或是道路交汇处,这种形式具有整齐统一的美感,但应成行成排的整齐种植,切忌杂乱无章的种植。
道路绿地的植物种植设计道路绿地的植物种植设计绿地是道路空间构成道路景观的重要元素,道路绿地是指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
道路绿地又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
下面分别对这几种不同绿地形式的植物种植进行介绍。
(1)道路绿带的植物种植设计道路绿带是指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
道路绿带根据其布设位置又分为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
①分车绿带:是指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
绿带的宽度国内外都很不一致,可以根据道路的宽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分隔绿带上的植物种植首先要满足交通安全的要求,不能妨碍司机及行人的视线,其次还要考虑到与道路其他景观的协调性,增添街景。
按照道路的断面布置形式,目前道路绿化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常采用的模式有一板二带式、二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和其他的形式。
分车带绿化是道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宽度从1. 5~6m宽度不等。
分车带的植物种植一定注意保持通透性,不能妨碍司机的视线,尤其是在道路交叉口、人行道等地段,在分车带被断开,其端部的植物绿化一定要采用通透式栽植,以免遮挡司机视线。
对于较窄的绿化带一般只种植低矮的灌木、草皮、花卉或种植乔木,较宽的分车带则可考虑采用乔灌草结合的植物应用形式,将不同的植物搭配在一起,形成既有丰富的层次和季相变化又体现不同植物质感、色彩、线条的优美的道路景观。
对中间分车绿带还要注意功能性与景观性的统一,中间分车绿带一个重要功能是要抵挡夜间开车车辆间的眩光,通常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 6~1. 5m的范围内种植绿篱或者枝叶茂密的常绿树,可将绿篱进行适当的整形修剪,增加道路景观的美观性,若道路过长,可采用不同的植物、不同的修剪方式或者种植方式来防止道路景观的单调乏味。
对于两侧分车绿带,宽度较窄时,可只种植乔木,宽度人于2. 5m时,可以考虑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结构模式以形成更加优美的景观。
《道路中间绿化带》道路分车带是分隔城市道路交通的绿化带,常见为单排{分隔上下行车道}和双排{分隔快慢车道}两种形式。
绿化分车带虽小,但在城市中分布广泛,位置重要显眼,对城市面貌影响较大。
一:绿化带的功能绿化带的分隔交通,具有安全功能。
绿化带具有美化城市的作用,消除司机视觉上的疲劳,种植乔木绿化带还可以改变道路的空间尺度,使道路空间具有良好的宽高比。
此外,还有净化环境作用,能滞尘,减弱噪声,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氧气。
二:绿化带设计在城市交通道路中,由于车速高,绿化带设计应最大限度地满足道路的安全要求,以低矮的灌木和草坪为主,形式也应简洁。
在城市中心道路中,以方便公交车辆和行人通行为目的,绿化带的设计在满足交通安全前提下,应重点考虑美化的作用。
形式多样,色彩丰富,有一定的高度变化。
除了常见的道路平行的绿化带,还可以设计曲线式,折线式或宽窄不一的自由式绿化带以限制车速。
绿化带的宽度和道路宽度比例要适宜,宽阔的道路绿化带也要宽,单排绿化带要比双排宽。
三:绿化带的常见形式1:以绿篱为主的绿化带{1}两侧绿篱,中间是大型花灌木和常绿松柏类,棕榈类或宿根类花卉。
这种形式绿化效果较为明显,绿量大,色彩丰富,高度也有变化。
缺点是修剪管理工作量大,管理不到位或路口转角处处理不好,会影响司机视线。
{2}两侧绿篱,中间是宿根花卉和小花灌木或草花间植。
色彩丰富,高度变化不如前一种明显,修剪工作量大,对司机视线没有影响。
{3}单侧绿篱{多在慢车道一侧}和宿根类花卉,草坪组合,绿篱为直线或曲线式,形式较为新颖。
2。
以草坪为主的绿化带{适合于宽度在二点五米以上的绿化带}一种是草坪上植宿营根花卉或乔木,亦可种植花灌木。
另一种是以草坪为主,草坪上布置少量花卉和小灌木,可以是自然式或简单的图案。
3。
以乔木为主的绿化带这是应大力提倡的绿化带种植形式,绿量最大,环境效益最明显,主干高三点五米以上,对交通无任何影响,树下可种植耐荫草坪和花卉,美化效果明显,特别适合宽阔步的城市道路。
行道树种植植技术规程行道树种植植技术规程db33/t1009.5―20011总则1.0.1为统一我省行道树的栽种技术,提升栽种质量,充分发挥行道树绿化的功能,根据有关标准规定,融合本省实际,制订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于全省城市规划区以及风景区行道树的栽种、监理和质监。
1.0.3行道树的栽植必须以有关审批文件为依据。
1.0.4在严格遵守本规程的同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基本要求2.0.1行道树栽种前要介绍栽种地道路及周围环境条件。
可以栽种行道树的人行道宽度范围应当合乎以下建议:1人行道宽度宜在3cm以上。
2人行道宽度在2cm左右时,沿街建筑应当在两层以下。
2.0.2在道路弯道内侧栽植行道树不得影响行车的安全视线。
2.0.3行道树与地面有关设施的距离建议应当合乎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的规定。
3设计3.0.1设计文件应当包含:图纸(栽种平面图、立面图、道路断面图、地上地下管线图等)、经费预算表、文字说明,并附植物品种名录、规格和数量。
4施工4.1施工前准备工作4.1.1现场调查及放样应符合下列要求:1施工前应付人行道的公共设施、土壤、路面、沿街建筑物、地下及架空管线等情况展开调查,并做好详尽记录。
2行道树的放样应根据设计要求,结合实地情况进行。
3施工时如发现图纸与实际不符,应由设计部门变更设计。
4.2土壤要求4.2.1土壤条件应当合乎以下规定:1栽植土应呈微酸性至微碱性,ph值在6.0~7.5之间。
2树穴内有建筑垃圾,或土壤中含有害物质,必须用栽植土予以更换。
4.3植物材料4.3.1应按设计要求选择树木的品种和规格。
必须选择树干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质树木,胸径应在6cm以上,栽植在机动车道两侧的行道树分枝点应高于3.5m,并无中心立枝的树木必须存有4~5根一级主枝,长度严禁大于35cm.4.3.2同一条道路或路段应栽植同一品种、规格的树木。
奉节西出口行道树一、定点、放线(一)行道树的定点放线道路两侧成行列式栽植的树木,称行道树。
要求栽植位臵准确,株行距相等。
一般是按设计断面定点。
在已有道路旁定点以路牙为依据,然后用皮尺、钢尺或测绳定出行位,再按每株4 米定距,进行单排种植。
每隔10 株于株距中间钉一木桩(即不是钉在所挖坑穴的位臵上),作为行位控制标记,以确定每株树木坑(穴)位臵的依据。
然后用白灰点标出单株位臵。
由于道路绿化与市政、交通、沿途单位、居民等关系密切,植树位臵的确定,除和规划设计部门的配合协商外,在定点后还应请设计人员验点。
二、刨坑(挖穴)刨坑(挖穴)的质量,对植株以后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
除按设计确定位臵外,应根据根系或土球大小、土质情况来确定坑(穴)径大小(一般应比规定的根系或土球直径大20~30厘米);根据树种根系类别,确定坑(穴)的深浅。
坑(穴)或沟槽口径应上下一致,以免植树时根系不能舒展或填土不实。
由于现场预埋的管线较多。
本工程根据实际情况适合手工操作挖穴创坑:1 .手工操作:主要工具有锄或锹、十字镐等。
具体操作方法,以定点标记为圆心,以规定的坑(穴)径(直径)先在地上划圆,沿圆的四周向下垂直挖掘到规定的深度。
然后将坑底(刨)松、弄平。
栽植露根苗木的坑(穴)底,挖(刨)松后最好在中央堆个小土丘。
以利树根舍展,挖(刨)完后,将定点用的木桩仍放在坑(穴)内。
以备散苗时核对。
2.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点:(1)位臵要准确;(2)规格要适当;(3)挖(刨)出的表土与底土应分开堆放于坑(穴)边。
因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植树填土时,应先填入坑(穴)下部,底土填于上部和作开堰用。
如部分土质不好应把坏土分开堆放。
行道树挖穴(刨坑)时,土应堆于与道路平行的树行两侧,不要堆在行内,以免影响栽树时瞄直的视线。
坑穴的上、下口大小应一致;(4)在斜坡上挖穴(刨坑)应先将斜坡整成一个小平台,然后在平台上挖穴(刨坑)。
坑(穴)的深度以坡的下沿口开始计算;(5)在新填土方处刨坑(挖穴),应将坑(穴)底适当踩实;(6)土质不好的,应加大坑(穴)的规格,并将杂物筛出清走;遇石灰渣,炉渣,沥清,混凝土等对树木生长不利的物质,则应将坑(穴)径加大1〜2倍,将有害物清运干净,换上好土;(7)刨坑(穴)时发现电缆、管道等,应停止操作,及时找有关部门配合解决;三、改良土质,根据奉节地区土壤的特性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土壤的改良,是保证苗木成活率,提高绿化景观效果的关键。
行道树种植方式和道路绿化结构是什么,举例说明
行道树绿带主要是为了分隔行人和车辆,同时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遮荫而设置的。
根据规范,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距离不小于0.75cm,种植株行距要依树种不同一般为4到8m;在道路交叉口和转弯,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设计,转角处进行适当的留白处理,保证车辆的安全视距。
在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道路绿化效果图设计中的行道树绿带发展较快,种植方式也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树池式、树台式,绿带式。
1、树池式
道路绿化效果图设计中的树池式行道树,常使用在行人多,人行道相对狭窄、行道树不能连续种植的地方。
树池的形状规格通常为正方形:边长为1.2到1.5m;长方形:1.2到2m;圆形:直径为1.2到1.5m。
正方形和长方形树池易于和道路及其两侧建筑物取得协调,故应用较多,而圆形常用于道路圆弧转弯处。
2、树台式
树台式是在树池式的基础上,在树池边缘修建砖砌体,内植行道树的方法,甚至将砖砌体演变成四边围合的条凳,供行人乘凉休息使用。
在道路绿化效果图设计中,树台式仅用于路面较宽的商业性道路或者休闲性道路中,道路狭窄地段一般不宜采用。
3、绿带式
绿带式的行道树,采用1.5m宽度以上的方式连续布置形成带状
行道树绿带。
在道路绿化效果图设计中,此方法在具体规划中,除了行道树之外,还配置有灌木、绿篱、花钵或者置石等。
绿带式的种植方式常根据道路功能的需要,将满足人休闲的场地和设施组合在一起。
不同类型的行道树绿带,在道路绿化效果图设计中有各自的作用,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根据城市道路所处的位置,合理种植行道树,才能更好的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行道树种植施工方案一、前期准备工作1.选址:根据市政规划要求和道路规划方案,确定行道树林地位置,包括选择适合行道树生长的土壤和气候条件。
2.确定行道树的种类:根据市政规划要求和环境因素,选择适合该区域生长的行道树种类,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
3.土壤改良:对选定的行道树种植地进行土壤分析,根据土壤PH值、养分含量等情况,进行土壤改良,提供适合树木生长的土壤环境。
4.设计施工方案:根据选定的树种和地形条件,设计行道树布局方案,包括树木的间距、行道宽度、树坑大小等。
二、行道树的种植与养护1.树木选种:根据地区气候、土壤条件、树木高度等因素,选取适宜的树种,确保树木的生长和发展。
2.树坑开挖与处理:根据设计方案,在行道上开挖树坑,树坑的大小应该与树木的根系相关。
树坑内需要加入适量的有机肥和改良剂,提供养分和保水性。
3.栽种:将选取好的行道树移植到树坑中,确保树木根系能够完整地覆盖在土壤中。
根据需要,可以增加支撑物,以保证树木的稳定。
4.浇水养护:在行道树种植后,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帮助树木生长。
特别是在干旱季节,需要增加浇水的次数和量。
5.土壤保护:在行道树种植后,铺设土壤保护覆盖物,例如覆土、草坪等。
这样可以保持土壤湿润,防止蒸发和水土流失。
6.施肥养护:根据树木的需求,在适当的时期进行施肥。
可以根据土壤分析结果,控制施肥量和频率,供应养分。
7.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行道树的健康状况,防治病虫害。
可以采取常规的喷洒农药等方法,以保证树木的健康生长。
8.修剪与整形:根据需要,定期修剪树木的枝干和树冠,保持树木形态美观,确保行人和汽车的通行安全。
9.监测和评估:定期进行行道树生长状况监测,进行生长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调整养护措施,有效解决生长问题。
三、环境保护工作1.种植合理:在行道树的种植过程中,根据道路规划和行道树的生长特点,合理选择行道树种类和布局,保证树木的健康生长和环境的美观。
2.绿化保护:种植行道树的同时,保护地方的绿化环境,保留原有植被,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道路绿化中行道树种植设计形式
树池式:在交通量较大,行人多而人行道又窄的路段,设计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空地,种植花草树木,形成池式绿地。
正方形以边长1.5米较合适,长方形长、宽分别以2米、1.5米为宜,圆形树池以直径不小于1.5米为好;行道树的栽植点位于几何形的中心,池边缘高出人行道8厘米--10厘米,避免行人践踏,如果树池略低于路面,应加与路面同高的池墙,这样可增加人行道的宽度,又避免践踏,同时还可使雨水渗入池内;池墙可用铸铁或钢筋混凝土做成,设计时应当简单大方。
树带式:交通、人流不大的路段,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留出一条不加铺装的种植带,一般宽不小于1.5米,植一行大乔木和树篱,如宽度适宜,则可分别植两行或多行乔木与树篱;树下种植宿根花卉。
行道树种植时,应充分考虑株距与定干高度。
一般株行距要根据树冠大小决定,有4米、5米、6米、8米不等,若种植干径为5厘米以上的树苗,株距应定为6米--8米为宜;从车行道边缘至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地段,统称为人行道绿化带,为了保证车辆在车行道上行驶时,车中人能够看到人行道上的行人和建筑,在人行道绿化带上种植树木,必须保持一定的株距,一般来说,株距不应小于树冠的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