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流行病学试题 2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流行病学试题 2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流行病学试题 2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流行病学试题 2

4、简述年龄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试述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有几种?有何区别?

答:⑴年龄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传染病中不同年龄的人群暴露导致疾病年龄分布差异、免疫水平、有效的预防接种可改变某些疾病固有的发病特征。⑵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①横断面分析:是分析同一时期或不同年代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多用于传染病。不能表示同年代出生的各年龄的死亡趋势,对慢性病和非传染病来说,正确显示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②出生队列分析:是对同时期出生的一组人随访若干年,观察其死亡情况。该方法可明确呈现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在评价疾病年龄分布的长期变化趋势及提供病因线索方面有很大意义。

8、试述现况研究中产生偏倚的原因以及如何控制偏倚。

答:⑴产生原因:①主观选择研究对象;②任意变换抽样方法;③调查对象不合作或因种种原因拒绝参加;

④调查到的对象均为幸存者,无法调查死亡者;⑤回答不准确或回忆不清;⑥调查偏倚;⑦测量误差。

⑵偏倚的控制:①严格遵照抽样方法要求,确保随机化原则;②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和受检率;③正确选择测量工具和检测方法;④培训调查员,统一标准和认识;⑤做好资料的复查复核工作;⑥选择正确的统计分析。

3、试述以社区为基础的和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各自的相对优点。

答:相对优点如表

以社区为基础以医院为基础

①可以较好地确定源人群

②容易保证病例和对照来自于同一源人群

③对照的暴露史更可能反映病例源人群的暴露情况①研究对象的可及性好

②研究对象更易合作

③可以平衡兵力和对照的背景特点

④比较容易从医疗记录和生物标本收集暴露信息。

6、在病因研究中,一般认为实验流行病学比队列研究论证强度高,为什么?

答:因为: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为随机分组,两组之间的可比性较高。②实验流行病学的暴露因素在研究者的控制下,测量更准确。

7、试述预测值同患病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关系。

答:在同一患病率的情况下,筛检试验的灵敏度越高,阴性预测值越高;筛检试验的特异度越高,阳性预测值越高。当患病率不变,降低灵敏度时,特异度将提高,此时阳性预测值将下降,阴性预测值将升高。当灵敏度与特异度一定,疾病患病率降低时,阳性预测值降低,阴性预测值升高。

8、确定筛检试验阳性结果截断值的原则是什么?

答:确定筛检试验阳性结果截断值的原则是:

①如疾病的预后差,漏掉病人可能带来严重后果,且目前又有可靠地治疗方法,则临界点向左移,以提高灵敏度,以发现更多的可疑病人,但会使假阳性增多;②如疾病预后不严重,且现有诊疗方法不理想,临界点可右移,以降低灵敏度,提高特异度,尽可能将非患者鉴别出来,但会使假阴性增多;③如果假阳性者作进一步诊断费用太贵,为了节约经费,可将临界点向右移;④如果灵敏度和特异度同等重要,可将临界点定在非病人的分布曲线与病人的分布曲线的交界处。

2、简述混杂偏倚的控制方法与控制原理。

答:混杂偏倚的控制方法与控制原理如下表:

3、简述确定有无选择偏倚的关键及控制选择偏倚的方法。

答:⑴确定有无选择偏倚的关键:把握选取环节或已入选对象,是否存在人为增大或减少研究因素与结局的关联程度。

⑵控制方法:严密掌握对象选取的各个环节,注意选取对象的代表性,增加应答和减少失访等。

4、简述M-H(Mantel-Haenszel)分层分析方法的步骤。

答:分层分析步骤:①对可能的混杂因素进行分层。②判定层间RR或OR是否相等或相近。③得到控制混杂后的调整RR或OR。④再将调整RR或OR与分层前的粗RR或粗OR(cRR或cOR)进行比较。

5、简述混杂因素必须具备的三个特征是什么?

答:混杂因素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①必须是所研究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②必须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存在统计学联系。③一定不是暴露因素与疾病因果链中中间环节。

6、流行病学研究中如何控制信息偏倚?

答:①对偏倚要有丰富的知识,对研究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选择性偏倚要充分了解。②严格掌握研究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③尽量取得研究对象的合作,提高应答率,降低失访率。④尽量采用多种对照。

资料分析精典题型附答案

一、根据所给文字、图表资料回答106―110题。 2010年1月-2011年7月汽车产量及月同比增速 106.2011年7月产量低于上半年月均产量的是() A.电 B. 钢材 C. 水泥 D. 乙烯 107.2011年7月轿车产量占汽车产量的比重与上年同期相比() A. 上升了约7个百分点 B. 下降了月7个百分点 C. 上升了约14个百分点 D. 下降了月14个百分点 108.2010年年3-12月中,汽车单月产量超过150万辆的月份有()个。 A. 4 B. 5 C. 6 D. 7

109.下列选项中,汽车产量同比增速最低的是() A. 2010年4月 B. 2010年5月 C. 2011年4月 D. 2011年5月 110.以下说法与资料相符的是() A. 表中产品2011年7月产量同比增速均慢于上半年 B. 2011年7月,十种有色金融比上年同期增产9.8万吨 C. 2009年11月,汽车日均产量超过4万辆 D. 2010年汽车产量最低的季度是第一季度 二、根据所给文字、图表资料回答111―115题。 某市2010年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24.3亿元,比上年下降1.6%。粮食播种面积22.3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3万公顷;粮食产量115.7万吨,比上年下降7.3%。 全市农业观光园1303个,比上年增加9个;观光园总收入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6.7%。民俗旅游实际经营户7979户,比上年减少726户;民俗旅游总收入7.3亿元,增长20.7%。种业收入1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5%。设施农业占地面积18323公顷,比上年下降2.3%;实现收入40.7亿元,增长20.1%。2010年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流行病学》习题答案

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E 2. C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D 三、名词解释 1.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四、简答题 1. 答:流行病学作为医学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如下的特点:首先,流行病学着眼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群的健康状况,它所关心的常常是人群中的大多数,而不仅仅关注个体的发病情况,也即是流行病学研究对象具有群体性。 第二,流行病学是以疾病的分布为起点来认识疾病的,即通过收集、整理并考察有关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以揭示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表现为以分布为起点的特点。 第三,在流行病学研究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对比的思想,对比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只有通过对比调查、对比分析,才能从中发现疾病发生的原因或线索。即流行病学具有对比的特点。

第四,在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和评价过程中利用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分布、抽样、推断、参数、指标、模型等原理和方法,目的在于科学、高效的揭示疾病和健康的本质,评价各项研究的效果。即流行病学具有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点。 第五,人群健康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疾病的发生不仅仅同人体的内环境有关,还必然受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研究疾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时,我们应该全面考察研究对象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生活状况。流行病学表现为社会医学的特点。 第六,作为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一门主干学科,流行病学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并以此作为学科的研究内容之一。与临床医学不同的是,它面向整个人群,着眼于疾病的预防,特别是一级预防,保护人群健康。流行病学体现以预防为主的特点。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B 二、多项选择题 1. CDE 三、名词解释 1. 潜在减寿年数:是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是指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

流行病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复习思考题 1.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内容与学科性质? 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临床流行病学是在病人及其群体中应用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科学地观察和解释临床事件,宏观研究临床问题的方法学。 研究内容: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是临床研究的设计、测量和评价。 学科性质:临床流行病学的基础是临床医学,是在临床医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方法学,构成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课之一。临床流行病学具有以下4个特点。1.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以临床为基础,与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卫生经济学及社会医学等相关学科相互结合、互相渗透;2.以个体病例为基础扩大到相应的患病群体;3.由医院的个体病人诊治扩展到社区人群疾病的防治;4.对疾病的早期发现与诊治,以及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探讨,大大提高了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2.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测量应注意什么?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测量应注意:(1)试验的措施要有反应性和可度量性;试验的措施要有作用,而且这种作用能客观地反应出来并被临床及实验室等检查方法及指标度量。(2)测量的方法要有敏感性和特异性;良好的敏感性才能发现措施的效应,而良好的特异性才能确认这种效应。(3)测量指标的判断标准和临床意义要明确。不论是定性指标还是定量指标,都必须具备临床意义,有公认的判断标准。 3.临床流行病学评价内容有哪些? 临床流行病学评价内容:1)研究设计方案:选题、研究对象的选择与分组、观察指标的测量、质量控制、结论及其外推的客观性等。2)临床意义的评价:3)研究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和评价: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显著性检验)。4)研究结果的卫生经济学评价: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等评价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5)临床适用性 4.何为横断面调查、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病因、危险因素? 横断面调查:横断面调查是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在特定时间内在某一地区人群中的分布状况。从时间上说,调查是在某一时点或短时间内完成的,反映这一时点的疾病分布以及人群的某些特征与疾病的关系,好似时间上的一个横断面,故称横断面调查。 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组,调查他们既往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比例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分析这些因素是否与该病存在联系及其联系程度。 队列研究: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研究因素或其不同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暴露组与非暴露组;随访一定时间,比较两组之间所研究结局(outcome)发生率的差异,研究暴露因素与研究结局之间的关系。

暨南大学流行病学 试卷及答案

暨南大学考试试卷一、名词解释(请将答案写在后附白纸上。每题2分,共20分) 1. 队列研究 2. 流行 3. 冰山现象 4. 金标准 5. 疾病监测 6. A型药物不良 反应 7. 偏倚 8. 医院感染 9. 暴露 10.失效安全数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主要分为,和理论研究三大类。 2. 偏倚按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分为,和。 3. 形成病因假设时常用的Mill准则包括:求同法,,,类推法和排除法 4. 2004年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法定报告的乙类病种中、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三种传染病采取甲类的防制措施。 5. 院感监测常用的指标有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患病率、、和。 6. 队列研究根据观察开始的时间可为和两种类型。 7. 临床试验研究要遵循的三个原则是,和。 8. 病例对照研究类型主要有和。 9. 医院感染的种类包括自身感染,,和代入传染。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10分) 1.某种新疗法可延长寿命,但不能治愈疾病,可能会出现:() A.该病发病率将增加 B.该病发病率将减少 C.该病患病率将增加 D.该病患病率将减少 E.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都减少 2.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 A.年龄、性别和种族 B.职业、家庭和环境 C.国家、地区和城乡 D.时间、地区和人群 E.家庭、社会、国家 3.慢性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主要意义取决于:() A.职业和个人卫生习惯 B.排菌时间的长短

C.活动范围的大小 D.携带病原体的多少 E.排菌量的大小 4.构成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三个条件:()A.生活条件、经济条件、文化素养 B.年龄、性别、职业 C.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D.病情轻重、接触者的多少、疫源地是否经过消毒E.以上均是 5.经空气传播的疾病的流行特征是:() A.疾病的发生与季节有关,多见于冬春季 B.传播广泛,发病率高 C.在未经免疫的人群中,发病率呈周期性变化 D.儿童多发 E.以上都是 6.现况调查主要分析指标是:() A.发病率B.病死率C.死亡率 D.患病率 E.罹患率 7.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新病例的优点是:() A.需要的样本较小 B.保密性问题较少 C.可以减小回忆偏倚 D.费用较低 E.便于发现病例 8.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人群的最大区别是:() A.年龄不同 B.性别不同 C.目标人群不同 D.干预措施不同 E.观察指标不同 9.为探索新生儿黄疸的病因,研究者选择了100例确诊为新生儿黄疸病例,同时选择了同期同医院确诊没有黄疸的新生儿100例。然后查询产妇的分娩记录,了解分娩及产后的各种暴露情况,这种研究是:() A.临床试验 B.横断面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队列研究 E.现况研究 10.对头胎的孕妇进行随访观察,询问并记录她孕期的吸烟情况,而后研究分析吸烟史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联系,这种研究类型是:() A.临床试验 B.横断面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队列研究

数据分析期末试题及答案

数据分析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人口现状.sav数据中是1992年亚洲各国家和地区平均寿命(y)、按购买力计算的人均GDP(x1)、成人识字率(x2),一岁儿童疫苗接种率(x3)的数据,试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各国家和地区平均寿命与人均GDP、成人识字率、一岁儿童疫苗接种率的关系。(25分) 解: 1.通过分别绘制地区平均寿命(y)、按购买力计算的人均GDP(x1)、成人识字率(x2),一岁儿童疫苗接种率(x3)之间散点图初步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 上图是以人均GDP(x1)为横轴,地区平均寿命(y)为纵轴的散点图,由图可知,他们之间没有呈线性关系。尝试多种模型后采用曲线估计,得出 表示地区平均寿命(y)与人均GDP(x1)的对数有线性关系

上图是以成人识字率(x2)为横轴,地区平均寿命(y)为纵轴的散点图,由图可知,他们之间基本呈正线性关系。 上图是以疫苗接种率(x3)为横轴,地区平均寿命(y)为纵轴的散点图,由图可知,他们之间没有呈线性关系 。 x)为横轴,地区平均寿命(y)为纵轴的散点图,上图是以疫苗接种率(x3)的三次方(3 3 由图可知,他们之间呈正线性关系 所以可以采用如下的线性回归方法分析。

2.线性回归 先用强行进入的方式建立如下线性方程 设Y=β0+β1*(Xi1)+β2*Xi2+β3* X+εi i=1.2 (24) 3i 其中εi(i=1.2……22)相互独立,都服从正态分布N(0,σ^2)且假设其等于方差 R值为0.952,大于0.8,表示两变量间有较强的线性关系。且表示平均寿命(y)的95.2%的信息能由人均GDP(x1)、成人识字率(x2),一岁儿童疫苗接种率(x3)一起表示出来。 建立总体性的假设检验 提出假设检验H0:β1=β2=β3=0,H1,:其中至少有一个非零 得如下方差分析表 上表是方差分析SAS输出结果。由表知,采用的是F分布,F=58.190,对应的检验概率P值是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原假设,表示总体性假设检验通过了,平均寿命(y)与人均GDP(x1)、成人识字率(x2),一岁儿童疫苗接种率(x3)之间有高度显著的的线性回归关系。

传染病学考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学》考试题及答案 一、A1 型选择题(最佳选择题):题干为一短句,每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共50题,每题1分) 1.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 A. 口腔念珠菌病 B.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C. 外阴部疱疹病毒感染 D. 疱疹性直肠炎 E.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2.下列哪项是脑膜炎球菌的正确特性 A. 属奈瑟菌属,革兰染色阳性 B. 能产生毒力较强的外毒素 C. 在脑脊液及瘀点涂片中,该菌多在中性粒细胞外,少数在细胞内 D. 抵抗力弱,在体外能产生自溶酶而易于自溶 E. 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3.我国预防血吸虫病的重点措施是: A. 灭螺 B. 普治 C. 灭螺和普治 D. 粪便和水源管理 E. 保护易感人群 4.自疟疾非流行区到海南旅游,预防措施可采取: A. 乙胺嘧啶25mg,每周1次 B. 氯喹0.3g,每周1次 C. 哌喹0.6g,2~4周1次 D. 甲氟喹 0.25g,每周1次 E. 周效磺胺0.5g,每周1次 5.痢疾杆菌致病作用的决定因素是 A. 内毒素 B. 肠毒素 C. 神经毒素 D. 细胞毒素 E. 侵袭作用 6.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症状始见于传染病的 A. 潜伏期 B. 前驱期 C. 症状明显期 D. 恢复期 E. 以上都不是 7.菌痢的病原体属于:A. 志贺菌属 B. 沙门菌属 C. 类志贺毗邻单胞菌属 D. 弧菌属 E. 弯曲菌属 8.下列哪项不为传染源 A. 显性感染 B. 隐性感染 C. 潜伏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受感染的动物 9.阿米巴病组织损伤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 A.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机械性损伤 B. 溶组织内阿米巴释放的毒素 C. 迟发型变态反应 D.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接触性溶解细胞作用及水解酶使组织破坏 E. 继发感染 10.确诊疟疾最简便而迅速的方法是: A. 血涂片 B. 血培养 C. 骨髓培养 D. 骨髓涂片 E.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城镇和农村要求于发现霍乱后多少时间内上报: A. 3小时和6小时 B. 6小时和12小时 C. 12小时和24小时 D. 24小时和48小时 E. 48小时和72小时 12.下列水痘病人的治疗措施错误的是 A. 加强皮肤护理 B. 预防继发细菌感染 C. 对症治疗 D. 皮疹广泛时加用激素 E. 疱疹破溃处可涂2%龙胆紫及抗生素软膏 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霍乱属于何种传染病: A. 强制管理传染病 B. 严格管理传染病 C. 监测管理传染病 D. 限期控制的传染病 E. 到2000年消灭的传染病 14脑膜炎球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A. 内毒素 B. 外毒素 C. 肠毒素 D. 直接致组织坏死作用 E. 神经毒素 15暴发型流脑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 A. 内毒素所致DIC B. 脑膜炎球菌直接引起广泛的血管内皮损害 C. 内毒素所致的急性微

疾病预防控制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传染病学考试题库【2020年最新】

1、单项选择题我国法定的传染病分为() A.2大类25种 B.2大类35种 C.3大类25种 D.3大类30种 E.3大类35种 本题答案: E 2、填空题布氏杆菌病主要经()传染,以()为主要表现。 本题答案:皮肤粘膜接触寒战;高热、多汗和游走性关节痛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皮肤粘膜接触寒战;高热、多汗和游走性关节痛 3、问答题简述暴发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本题答案:要点:①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高于171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要点:①黄疸 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高于171μmol/L;②肝脏进行性缩小、肝臭;③出血倾向,PTA低于40%;④腹水、中毒性鼓肠;⑤精神神经系统症状(肝性脑病):有定时、定向障碍,计算能力下降,精神异常,烦躁不安,嗜睡等。早期肝昏迷可出现扑翼样震颤;⑥肝肾综合征: 出现少尿甚至无尿,血尿素氮升高等。 4、单项选择题司他夫定(stavudine)() A.免疫调节剂 B.β-内酰胺酶抑制剂 C.蛋白酶抑制剂 D.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E.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本题答案: D 5、多项选择题某患者疑诊肾综合征出血热,血象检查会出现哪些改变:() A.白细胞总数增高 B.中性粒细胞增高 C.淋巴细胞增高 D.出现异常淋巴细胞 E.血小板减少

本题答案:A,B,C,D,E 6、单项选择题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的三个环节是() A.传染源、传播途径和健康人 B.病人、传播途径和人群 C.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D.病原体携带者、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E.受感染的人和动物、易感人群 本题答案: C 7、单项选择题脑膜炎球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A.内毒素 B.外毒素 C.肠毒素 D.直接致组织坏死作用 E.神经毒素 本题答案: A 8、多项选择题有关HIV感染Ⅱ期正确的描述是:() A.为无症状感染期 B.时间不长于2年 C.全身有多组淋巴结肿大 D.有传染性 E.血中能检测到HIV及其核心蛋白和包膜蛋白的抗体 本题答案:A,D,E 9、单项选择题自疟疾非流行区到海南旅游,预防措施可采取:()https://www.doczj.com/doc/0717239409.html, A.乙胺嘧啶25mg,每周1次 B.氯喹0.3g,每周1次 C.哌喹0.6g,2~4周1次 D.甲氟喹0.25g,每周1次 E.周效磺胺0.5g,每周1次 本题答案: A

2013国考资料分析试题及答案

资料分析试题 2013年国考行测资料分析每日一练(1) 【例题】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一5题。 200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663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263所,比上年增加355所,成人高等学校400所,比上年减少13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079所,高职(专科)院校1184所。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796个;其中高等学校479个,科研机构317个。 全国招收研究生44.64万人,比上年增加2.78万人,增长6.64%;其中博士生5.98万人,硕士生38.67万人。在学研究生128. 30万人,比上年增加8.80万人,增长7.36%;其中博士生23.66万人,硕士生104.64万人。毕业研究生34. 48万人,比上年增加3.3万人,增长10.58%;其中博士生4.37万人,硕士生30.11万人。 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07.66万人,比上年增加41.74万人;在校生2021.O2万人,比上年增加136. 12万人,增长7.22%;毕业生511.95万人,比上年增加64. 16万人,增长14.33%。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202.56万人,在校生548. 29万人,毕业生169. 09万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988.82万人次,取得毕业证书55.19万人。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平均规模为8679人。 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205.10万人,比上年增加7.65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23. 75万人,比上年增加 6.92万人。生师规模比为1 7.23:1。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 8.99万人,比上年减少4.6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5.32万人,比上年减少2.7万人。 1.2008年全国本科院校占普通高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总和的比例为( )。 A.47.7% B.52.3% C.40.5% D.44.5% 2.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的总数为( )所。 A.2675 B.2321 C.2309 D.2250 3.2008年下列数据增幅最大的是( )。

传染病学选择题题库

传染病学选择题题库 一、七十道选择(靠谱程度:★★★☆☆) 1.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 A.口腔念珠菌病 B.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C.外阴部疱疹病毒感染 D.疱疹性直肠炎 E.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2.下列哪项是脑膜炎球菌的正确特性 A.属奈瑟菌属,革兰染色阳性 B.能产生毒力较强的外毒素 C.在脑脊液及瘀点涂片中,该菌多在中性粒细胞外,少数在细胞内 D.抵抗力弱,在体外能产生自溶酶而易于自溶 E.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3.我国预防血吸虫病的重点措施是: A.灭螺 B.普治 C.灭螺和普治 D.粪便和水源管理 E.保护易感人群 4.自疟疾非流行区到海南旅游,预防措施可采取: A.乙胺嘧啶25mg,每周1次 B.氯喹0.3g,每周1次 C.哌喹0.6g,2~4周1次 D.甲氟喹0.25g,每周1次 E.周效磺胺0.5g,每周1次 5.痢疾杆菌致病作用的决定因素是 A.内毒素 B.肠毒素 C.神经毒素 D.细胞毒素 E.侵袭作用 6.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症状始见于传染病的 A.潜伏期 B.前驱期 C.症状明显期 D.恢复期 E.以上都不是 7.菌痢的病原体属于: A.志贺菌属 B.沙门菌属 C.类志贺毗邻单胞菌属 D.弧菌属 E.弯曲菌属 8.下列哪项不为传染源 A.显性感染 B.隐性感染 C.潜伏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受感染的动物 9.阿米巴病组织损伤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 A.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机械性损伤 B.溶组织内阿米巴释放的毒素 C.迟发型变态反应 D.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接触性溶解细胞作用及水解酶使组织破坏 E.继发感染 10.确诊疟疾最简便而迅速的方法是: A.血涂片 B.血培养 C.骨髓培养 D.骨髓涂片 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城镇和农村要求于发现霍乱后多少时间内上报: A.3小时和6小时 B.2小时和6小时 C.12小时和24小时 D.24小时和48小时 E.48小时和72小时 12.下列水痘病人的治疗措施错误的是 A.加强皮肤护理 B.预防继发细菌感染 C.对症治疗 D.皮疹广泛时加用激素 E.疱疹破溃处可涂2%龙胆紫及抗生素软膏 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霍乱属于何种传染病: A.强制管理传染病 B.严格管理传染病 C.监测管理传染病 D.限期控制的传染病 E.到2000年消灭的传染病 14.脑膜炎球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A.内毒素 B.外毒素 C.肠毒素 D.直接致组织坏死作用 E.神经毒素 15暴发型流脑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 A.内毒素所致DIC B.脑膜炎球菌直接引起广泛的血管内皮损害 C.内毒素所致的急性微循环障碍 D.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 E.内毒素所致脑水肿、颅内高压 16.关于黑尿热的原因,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患者红细胞缺乏G-6-PD B.与抗疟药,特别是伯氨喹啉有关

流行病学试题

1.某地开展一次乳腺癌抽样调查,可以得到下列哪个指标?( D ) A.乳腺癌罹患率 B. 乳腺癌发病率 C. 乳腺癌续发率 D. 乳腺癌患病率 E.乳腺癌引入率 2. 为制定某地区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制方案,拟对该地区某时点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情况进行调查。这类研究是:( C ) A.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B. 队列研究 C. 横断面研究 D. 病例对照研究 E. 以上都不是 3.比值比主要应用于:( C ) A.描述研究 B. 生态学研究 C. 病例对照研究 D. 队列研究 E.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4.在队列研究中,凋查对象应选择:( D ) A.在有该种疾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的两组人群 B.在有该种疾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的为一组;在无该种疾病者中,选择无某种暴露的为另一组 C. 在无该种疾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的为一组;在有该种疾病者中,选择无某种暴露的为另一组 D. 在无该种疾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的各为一组 E. 任选有、无暴露的两组人群 5.特异危险度是:( B ) A.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未暴露组的率之比 B. 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未暴露组的率之差 C. 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有该因素的比例之比 D.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有该因素的比例之差 E. 以上都不是 6. 流行病学实验具有以下特点:( D ) A. 病例组、对照组均有干预措施 B.暴露组、非暴露组均有干预措施 C. 在实验室中进行 D.随机原则、设立对照组、有干预措施 E.属于观察性研究 7.下列哪种为第三级预防?( E ) A. 遗传咨询 B. 产前检查 C. 普查 D.筛检 E. 康复治疗 8.下列哪一项不是实验流行病学的优点:( D ) A. 实验设计中用了随机化原则进行分组,减少了偏倚 B.时间顺序合理,可进行因果判断 C. 实验过程标准化强 D.设计实施较容易,可操作性强 E. 盲法的应用更有利于减少偏倚 9.在一项队列研究中,计算出某研究因素的RR值的95%的可信区间为0.2—1.8,那么该研究因素可能为:( D ) A. 危险因素 B.保护因素 C. 有害因素 D.无关因素 E. 以上均不是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10.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中,验证假设能力最强的是:( E ) A.病例对照研究 B.队列研究 C. 病例交叉研究 D.现况研究 E.随机对照试验

流行病学题库1-2-10

流行病学题库1-2-10

问题: [单选,A1型题]下列哪一项不是使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 A.传染病流行 B.易感人口的迁出 C.计划免疫 D.免疫人口的死亡 E.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 免疫人口死亡会导致人群易感性升高。

问题: [单选,A1型题]在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暴露标志和效应标志是结合疾病的不同阶段和研究需要确定的;根据研究目的不同,许多情况下,一项生物标志() A.作为暴露标志就不能作为效应标志 B.作为效应标志就不能作为暴露标志 C.有时作为效应标志,有时也可作为暴露标志 D.可以同时既是暴露标志又是效应标志 E.只是作为暴露标志 本题考点为充分理解暴露发病连续带模型的含义。根据暴露发病连续带模型,暴露和效应是相对的。因此很多情况下,一项生物标志在某个研究中可能是效应标志,而在下一级效应标志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它有可能作为暴露标志。

问题: [单选,A1型题]分子流行病学与传统流行病学的主要区别是() A.研究对象不同 B.测量的结局不同 C.研究目标不同 D.群体调查方法不同 E.设计思想不同 本题考点为分子流行病学对传统流行病学的发展。传统流行病学测量的结局一般都是疾病的最终结局,如发病、死亡等;而分子流行病学根据疾病自然史原理,将疾病发生、发展分解为不同阶段,并以一系列生物标志测量来代表疾病不同阶段的结局测量,这是对传统流行病学一个大的发展。(广东11选5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0717239409.html,)

问题: [单选,A1型题]分子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的新阶段,关于其认识正确的是() A.从微观方面研究疾病和健康 B.从宏观方面研究疾病和健康 C.宏观和微观综合研究疾病和健康 D.相当于大批量检测临床标本 E.不需要人群现场就可研究 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流行病学设计的综合应用产生了分子流行病学。

2019年公务员《资料分析》试题及答案(卷一)

2019年公务员《资料分析》试题及答案(卷一) 1、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税后利润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缴纳( )之后的利润。 A. 营业税 B. 房产税 C. 土地增值税 D. 企业所得税 标准答案:D 解析:考察房地产开发项目税后利润的含义。房地产开发企业缴纳所得税之后的利润为税后利润。 2、在房地产市场营销中常说的“金九银十”现象,描述的是购房者的( )特征。 A. 消费能力 B. 消费动机 C. 消费行为 D. 消费结构 标准答案:C 解析:考察房地产消费行为调研的内容。房地产消费行为调研就是对消费者购买房地产的模式和习惯的调研。调研内容包括消费者购买房地产的时间分布,消费者在购买房地产的时间分布上有一定的习惯和规律,例如,房地产营销中常说的金九银十。 3、目前在火电领域诞生的新技术很多,联合循环技术就是其中

之一。简单来说,联合循环技术就是“一气两用”;将燃气轮机排出的高温废气,通过余热锅炉回收转换为蒸汽,进入蒸汽轮机后驱动其运转,两台轮机都将动能输送至发电机进行发电;废气再次进入锅炉,进一步将其中蕴含的热能转化为动能,降低最终排出气体的温度。这样不仅环保,还能节省燃料。启动速度快也是一大优点,其工作原理是在开机之初关闭运转较慢的蒸汽轮机,只启动燃气轮机,产生足够的热能后,再切换到联合循环模式。这一特点对于电力应急事件频发的大都市十分实用。 关于联合循环技术,下列说法与上述文字不相符的是: A.明显提高了发电效率 B.高温废气得以循环利用 C.停电时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启动 D.蒸汽轮机早于燃气轮机启动 4、在早已对漂亮假花、假树司空见惯的现代人眼里,干枯苍白的植物标本或许难有多少魅力可言。但在标本馆中,每一份看似不起眼的植物标本都代表着它在地球上的_____。它们虽然远离了最光雨露,告别了生长的土地,却在科学殿堂中_____了自己的生命。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经历重现 B.同类延续 C.存在超越 D.物种证明 5、2亿个气味受体细胞,而人类只有2000万个,但我们的嗅觉系统也是相当复杂而专业的,气味分子随气流进入鼻子,通过鼻腔顶

流行病学习题测验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一般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2.近年来,国内外流行病学的研究均有很大进展,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流行病学是以________为研究对象,采用_________的研究,则是它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4.流行病学的实验方法和基础医学学科的试验不同,主要是前者的实验是在__________中进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A型题】 1.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 A.疾病B.病人C.人群D.健康人E.亚临床型病人 2.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由于研究者不能或不能全部掌握或控制所研究现象发生的条件,因此采用什么方法就是很重要的方法 A.观察法B.建立数学模型C.临床试验 D.实验研究E.以上都不是 3.流行病学属于什么范畴 A.预防医学B.基础医学C.临床医学 D.生物医学E.医学统计学 4.流行病学中的群体是指 A.有典型症状的病人 B.无症状的健康人 C.在一定范围内的人群,可以小到一个家庭,大到全人类 D.传染病患者 E.病原携带者 5.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B.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和防治 C.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D.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E.只研究疾病的防制措施 6.流行病学研究中使用最多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实验法C.理论法 D.方法学研究E.以上都不是

流行病学试题试题库完整.doc

1、病例对照研究是根据是否患病分组.而队列研究是根据是否暴露分组。 2、流行病学中的“暴露”是指曾经接触过某个因素或处于某种状态.或具备某种特征。 3、匹配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研究效率.控制混杂因素 .个体匹配一般不超过 4 。 4、现况调查所用的指标主要是患病率。 5、影响预测值的因素有灵敏度、特异度、患病率。 6、RR值是指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性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7、实验流行病学与队列研究的共同点是前瞻性研究.设立对照.验证假设。 8、评价预防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有保护率和效果指数。 9、移民流行病学可以探索疾病发生与遗传和环境的关系谁大的一种研究 方法。 10、在描述性研究中.一般无须特设对照 .其研究资料的主要分析指标是患病率。 11、流行病学所说的偏倚一般可归纳为:信息偏倚、选择偏倚、混杂偏倚。 12、疾病的人群分布中最重要的因素年龄.几乎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都与此变量有关。 13、病例对照研究选择病例时较理想的病例类型是新发病例。 14、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进行病例组与对照组均衡性检验的目的是减少混杂因素。 15、进行推断性统计所计算的RR值远小于1.表明暴露与疾病之间呈负相关。 16、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是病因、宿主和环境。 17、抽样调查的样本大小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现患率和精确度。

18、时点患病率中的“时点”一词.在理论上时无长度。但实际上在现场调查 时要尽可 能的缩短调查期限.一般不超过一个月 .仍认为是时点患病率。 19、目前.用于流行病学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的软件种类繁多.请列出三种权威的应用较多的软件 SAS 、 SPSS 、 STATA 。 20、描述疾病分布,其资料来源分为普查、抽样调查 . 名词解释答案 1、危险行为:指一种已经证明会增加人们患某种疾病的易感性或有损健康的行为。 2、续发率: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比。 3、流行:是疾病流行强度的一种表达方式.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散发水平。 4、大流行:当疾病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且跨越国界、州界时。 5、爆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 6、虚假关联:可以看作是人为的、偶然的、假二次的或由于几率、偏倚或未能控制其他变量而引起的所有非因果关联。(该名词现已罕用。) 7、生态趋势研究:指连续观察不同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发生率或死亡率.了解其变动趋势。 8、生态学研究:比较不同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态.他们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以了解某疾病或健康状态在不同人群中分布有无异同点.从而探索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找出值得进一步深入分析的线索。 9、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又称病因分值.指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占全部病因的百分比。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2.感染:人和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也是病原体对人体的寄生过程。 3.病原携带者: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而无临床表现的人。 4.暴发: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小范围内发病人数急剧增多。 5.流行过程:传染病的病原体从传染源的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而形成新的传染,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 构成感染的必备条件是病原体人体环境。 2. 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包括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 传染源包括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隐性感染者受感染的动物 4. 常见的水平传播途径有 4.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土壤传播 5.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有 .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6.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 .特异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免疫性 7. 典型急性传染病的病程经过可分为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4个阶段。 8. 传染病的诊断需要综合分析 .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三方面资料。 9. 传染病的治疗方法中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是。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传染过程必然导致传染病。F 2.所有传染病都有传染性。T 3.构成传染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传染源、病原体、传染途径。F 4.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病理损害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表现,通过免疫学检测可测得抗体。T 5.传染病只是传染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T 6.有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它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点。T 7.所有的病原携带者都是传染源。T 8.抗生素对病毒性疾病有效。F 9.人群对某些传染病易感性的高低明显影响传染病的发生。T 10.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在于消灭被污染环境中的病原体和传播病原体的生物媒介。T 四、简答题(10分) 简述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感染过程有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病原携带状态、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五种表现。以上五种表现不一定一成不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如潜伏性感染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转变为显性感染。一般认为隐性感染最常见,其次为病原携带状态,显性感染所占比例最低,但易于识别。 五、选择题(共40分) (一)A1型题(每题1分) ( B )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不断排除体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症状,这称为 A.隐性感染B.病原携带状态C.显性感染D.潜伏性感染E.轻型感染

流行病学题库 流行病选择大题(带答案)

一单选题 1、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是(D ) A、临床症状的轻重 B、是否排出大量病原体 C、活动范围的大小 D、该病的传染期 E、该病的潜伏期 2、下列哪项不是经饮用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A) A、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 B、病人有饮用同一水源水的历史 C、除哺乳婴儿外,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均可发病 D、水源经常被污染,病例可终年不断 E、水源净化后流行即可平息 3、爆发调查中如果病原已知,且已知位于中位数的病例的发病日期,利用下列哪项可以推出同源性爆发的暴露时间(C) A 最短潜伏期 B 最长潜伏期 C 平均潜伏期 D 传染期 E 接触期 4、临床药物治疗试验中的“双盲法”是指(A ) A 医务人员、实验组、对照组受试对象都不知道接受的是何种药物 B 医生、护士都不知道接受的是何种药物 C 医务人员和试验组受试对象都不知道接受的是何种药物 D 实验组与对照组受试对象都不知道接受的是何种药物 E 医务人员和对照组受试对象都不知道接受的是何种药物 5.制定某种疾病检疫或就地观察期限的依据是(A) A 该病的潜伏期 B 该病的流行期 C 该病的传染期 D 该病的易感期 E 该病的临床期 6.判断疾病预后,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E) A 临床经验 B疾病自然史 C 前瞻性观察 D回顾对比 E临床试验 7、有关筛检的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D) A、筛检试验的灵敏度是指一项筛检试验能将实际无病的人正确地判断为病 人的能力。 B、灵敏度与假阳性是互补的,特异度与假阴性是互补的。 C、并联试验可以提高特异度,串联试验可以提高灵敏度。 D、一般地说灵敏度高的试验阴性预测值高,特异度高的试验阳性预测值高。 E、灵敏度和特异度是互补的。 8、在研究口服避孕药与子宫内膜癌的前瞻性定群研究中,对原始队列的选择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A 男性不能列入对照人群 B 实验组应为未患该病的人群 C 对照组应为未患该病的人群 D 无子宫妇女可纳入对照组 E 无子宫妇女不可纳入实验组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易患性是指单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患病风险 B、个体易患性的高低容易测量 C、遗传度越高说明遗传因素在某病的发生中越重要 D、遗传度是指子代再发遗传病的概率 E、疾病的家族聚集性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 10.在传染病的爆发调查中,描述疾病分布特征的主要目的是() A 提供可能暴露地点的线索流行的特殊形式。疾病暴发常常是地区发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B 查明哪些人具有较大的发病风险 C 收集相关信息,以便为形成传染源及传播途径的假说提出依据 D 识别可能引起续发传播的因素 E 判断续发传播是否已经发生 答案:C 11.接基层医疗单位疫情报告,称某地伤寒爆发,流行病医生到现场首要的工作是() A 确定首发病例时间 B 追踪传染源 C 隔离传染源 D 迅速查明爆发因素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E 12.对于同源性一次暴露所引起的爆发() A 可从发病高峰倒推一个常见潜伏期来推算暴露的日期或时间范围 B 可从发病高峰倒推一个最长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时间范围 C 可从流行曲线的尾部向前倒推一个常见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范围 D 可从流行曲线的前部向前倒推一个最长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时间范围 E 不能由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时间范围 答案:A 13. 疾病监测采用的方法属于() A 分析性研究 B 描述性研究 C 实验性研究 D 理论性研究 E 生态学研究 答案:B 14.下列哪项属于一级预防内容() A 普查 B 筛检 C 对人群进行免疫接种 D 为预防遗传病儿的出生而终止妊娠 E 用特效药物治疗疾病 答案:C 15.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时限,取决于疾病的() A 传染期 B 恢复期 C 临床症状期 D 潜伏期 E 发病期 答案:D 16. 农村发现甲类传染病及乙类的艾滋病,肺炭疽、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的报告时限为 ( ) A 6小时以内 B 12小时以内 C 24小时以内 D 36小时以内 E 3天以内

流行病学试题(1)及答案

全科医生培训流行病学试题 1、关于“流行病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流行病学是从群体角度研究疾病与健康; B、流行病学研究的病种仅限于传染病 C、流行病学从疾病分布入手探讨疾病的流行因素; D、流行病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 E、流行病学已深入临床医学的研究中 2、队列研究属于哪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A、描述流行病学 B、分析流行病学 C、实验流行病学 D、理论流行病学 E、以上均不对 3、下列哪一种指标常用来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 A、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罹患率 E、病死率 4、表示急性传染病的流行强度宜用下列哪种指标: A、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罹患率 E、病死率 5、某县历年流脑发病率均在12/10万~20/10万之间,去年该县流脑发病率为16/10万,试判 断其流行强度: A、散发 B、暴发 C、流行 D、大流行 E、以上均不对 6、下列哪一种传染病一般呈严格的季节性: A、虫媒传染病 B、寄生虫病 C、呼吸道传染病 D、肠道传染病 E、血液传染病 7、下列哪种因素可使人群易感性降低: A、新生儿增加 B、获得性免疫力自然减退 C、易感人口迁入 D、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 E、以上均不对 8、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 A、年龄、性别、季节分布 B、年龄、季节、职业分布 C、年龄、季节、地区分布 D、地区、季节、职业分布 E、时间、地区、人群分布 9、计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的阳转率,分子应为: A. 麻疹易感儿数 B. 麻疹患儿数 C. 麻疹疫苗接种人数 D. 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阳转人数E、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阴性人数 (10~12题请参照下列资料) 某社区年均人口为9万,年内共死亡150人,其中60岁以上死亡100人;在全部死亡者中,因肿瘤死亡人数为50人,该社区年内共出生100人。 A、0.560/00 B、1.660/00 C、0.330/00 D、1.110/00 E、33.33% 10、该社区年度总死亡率为: 11、该社区人口出生率为: 12、该社区肿瘤死亡率为: 13、不属于预防性消毒的方法是: A、饮水加氯消毒 B、食具煮沸消毒 C、痢疾患者每次所排粪便消毒 D、生活用水消毒 E、常规空气消毒 14、我国卫生部规定儿童应接种的四种生物制品是: A、卡介苗、甲肝疫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疫苗 B、卡介苗、麻疹疫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疫苗 C、卡介苗、百白破、乙脑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D、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流行病学试题及答案

流行病学试题及答案 1.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D) A.年龄、性别和种族 B.职业、家庭和环境 C.国家、地区和城乡 D.时间、地区和人群 E.家庭、社会、国家 2.构成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三个条件:(C) A.生活条件、经济条件、文化素养 B.年龄、性别、职业 C.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D.病情轻重、接触者的多少、疫源地是否经过消毒 E.以上均是 3.某种新疗法可延长寿命,但不能治愈疾病,可能会出现:(C) A.该病发病率将增加 B.该病发病率将减少 C.该病患病率将增加 D.该病患病率将减少 E.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都减少 4.现况调查主要分析指标是:(D) A.发病率 B.病死率 C.死亡率 D.患病率 E.罹患率 5.慢性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主要意义取决于:(A) A.职业和个人卫生习惯 B.排菌时间的长短 C.活动范围的大小 D.携带病原体的多少 E.排菌量的大小 6.经空气传播的疾病的流行特征是:(E) A.疾病的发生与季节有关,多见于冬春季 B.传播广泛,发病率高 C.在未经免疫的人群中,发病率呈周期性变化 D.儿童多发 E.以上都是 7.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人群的最大区别是:(D) A.年龄不同 B.性别不同 C.目标人群不同 D.干预措施不同 E.观察指标不同 8.对头胎的孕妇进行随访观察,询问并记录她孕期的吸烟情况,而后研究分析吸烟史与新生

儿低出生体重的联系,这种研究类型是:(D) A.临床试验 B.横断面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队列研究 E.现况研究 9.为探索新生儿黄疸的病因,研究者选择了100例确诊为新生儿黄疸病例,同时选择了同期同医院确诊没有黄疸的新生儿100例。然后查询产妇的分娩记录,了解分娩及产后的各种暴露情况,这种研究是:(C) A.临床试验 B.横断面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队列研究 E.现况研究 10.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新病例的优点是:(C) A.需要的样本较小 B.保密性问题较少 C.可以减小回忆偏倚 D.费用较低 E.便于发现病例 11.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D) A.疾病 B.病人 C.健康人 D.人群 E.亚临床型病人 12.某病的病死率指的是:(B) A.每10万人口的粗死亡率 B.某病患者中的死亡百分比 C.特殊原因引起的某病死亡率 D.某病在所有死因中的比例 E.任何疾病的死亡结局 13.某种新疗法可延长寿命,但不能治愈疾病,可能会出现:(C) A.该病发病率将增加 B.该病发病率将减少 C.该病患病率将增加 D.该病患病率将减少 E.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都减少 14.对某地40万人进行某病普查,共查出病例80人,因此得出:(B) A.某地某病发病率为20/10万 B.某地某病患病率为20/10万 C.某地某病罹患率为20/10万 D.某地某病续发率为20/10万 E.以上都不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