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现代礼仪实用教程》第五章【已查】
- 格式:ppt
- 大小:16.28 MB
- 文档页数:40
现代礼仪规范教程教案第一章:现代礼仪概述1.1 礼仪的定义与起源1.2 现代礼仪的特点与重要性1.3 现代礼仪与传统礼仪的差异1.4 学习现代礼仪的目的与意义第二章:个人形象礼仪2.1 着装礼仪2.1.1 着装的基本原则2.1.2 着装的场合与要求2.2 仪容礼仪2.2.1 面部仪容的维护2.2.2 发型的规范2.2.3 身体语言的运用2.3 谈吐礼仪2.3.1 语言的选择与表达2.3.2 倾听的技巧2.3.3 避免不礼貌的语言与行为第三章:社交礼仪3.1 介绍与自我介绍3.1.1 介绍的正确方式3.1.2 自我介绍的要点3.2 交际距离与身体接触3.2.1 交际距离的选择3.2.2 适当的身体接触3.3 名片交换礼仪3.3.1 名片的准备与携带3.3.2 名片的交换方式与注意事项3.4 宴会与聚会礼仪3.4.1 宴会着装与座位安排3.4.2 餐桌礼仪与酒桌规矩3.4.3 聚会的参与与离开礼仪第四章:职场礼仪4.1 办公室礼仪4.1.1 工作环境的维护4.1.2 办公室行为的规范4.1.3 与同事相处的礼仪4.2 会议礼仪4.2.1 会议准备与参与礼仪4.2.2 发言与讨论的规范4.2.3 会议结束的礼仪4.3 商务拜访与接待礼仪4.3.1 拜访前的准备4.3.2 拜访过程中的礼仪4.3.3 接待来宾的礼仪第五章:通信礼仪5.1 电话礼仪5.1.1 拨打电话的规范5.1.2 接听电话的礼仪5.1.3 电话沟通的技巧5.2 电子邮件与短信礼仪5.2.2 电子邮件的发送与回复礼仪5.2.3 短信与即时通讯的工具使用礼仪5.3 社交媒体礼仪5.3.1 社交媒体的使用规范5.3.2 个人主页的维护5.3.3 社交媒体的互动礼仪第六章:宴请礼仪6.1 宴请的类型与邀请6.1.1 宴请的准备与邀请的方式6.1.2 宴请通知与时间安排6.2 宴请场合的礼仪6.2.1 宴会现场的布置与座次安排6.2.2 宴会中的行为规范与礼节6.3 餐桌礼仪6.3.1 餐具的使用与摆放6.3.2 餐桌上的行为举止6.3.3 酒水的选择与宴会礼仪第七章:仪式与庆典礼仪7.1 商务活动仪式7.1.1 开业庆典与剪彩仪式7.1.2 签约仪式与交换礼物7.2 传统节日与庆典活动7.2.1 节日庆典的礼仪规范7.2.2 庆典活动的参与与表现7.3 丧葬礼仪7.3.1 悼念与慰问的礼仪7.3.2 丧葬仪式的参与与尊重第八章:跨文化交流礼仪8.1 文化差异与交流8.1.1 不同文化的礼仪特点8.1.2 跨文化交流的注意事项8.2 主要国家的礼仪概览8.2.1 西方国家的礼仪规范8.2.2 东方国家的礼仪特点8.2.3 其他地区的礼仪习俗8.3 国际礼仪的应用8.3.1 国际会议的礼仪8.3.2 国际宴请与接待的注意事项第九章:特殊情况下的礼仪9.1 应对突发事件的礼仪9.1.1 紧急情况下的行为准则9.1.2 灾难与危机处理中的礼仪9.2 身体不适与疾病的礼仪9.2.1 感冒与传染病的应对9.2.2 慢性病与特殊需求的考虑9.3 礼仪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应用9.3.1 婚姻与家庭生活的礼仪9.3.2 教育与职业发展中的礼仪第十章:礼仪的实践与提升10.1 礼仪的自我训练10.1.1 自我监督与反思10.1.2 模拟练习与场景应用10.2 礼仪的持续学习10.2.1 阅读礼仪相关书籍与资料10.2.2 参加礼仪培训与讲座10.3 礼仪的实践与反馈10.3.1 实际场合的应用与调整10.3.2 接受他人的反馈与建议10.4 礼仪的榜样作用10.4.1 观察与学习身边的榜样10.4.2 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礼仪的定义、特点与重要性。
现代礼仪规范教程教案一、教案简介二、教学目标1. 了解礼仪的定义和重要性2. 掌握基本的交际礼仪、商务礼仪和日常礼仪4. 使学生能够运用礼仪知识,处理实际问题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礼仪概述1. 礼仪的定义与起源2. 礼仪的作用与重要性3. 礼仪的基本原则第二章:交际礼仪1. 称呼与问候2. 言谈举止3. 礼物赠送与收礼4. 宴请与聚会第三章:商务礼仪1. 商务场合的着装与仪容2. 商务洽谈与会议礼仪3. 商务拜访与接待4. 商务宴请与礼品赠送第四章:日常礼仪1. 家庭与亲情礼仪2. 朋友与同学间礼仪3. 公共场所礼仪4. 网络社交礼仪第五章:特殊场合礼仪1. 婚礼与丧礼礼仪2. 节日与庆典礼仪3. 宗教活动礼仪4. 国际礼仪与跨文化交流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礼仪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规范2.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礼仪在实际场合的应用3.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场景的礼仪行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4. 讨论与分享: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实际经验5. 考核与评价:定期进行考核,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五、教学资源1. 教材:现代礼仪规范教程2. 课件:PowerPoint或其他教学软件3. 案例素材:相关礼仪案例及视频资料4. 角色扮演道具:如名片、服装、礼品等5. 网络资源:用于查找和了解国际礼仪与跨文化交流的相关信息六、教学安排1. 授课时间: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2. 授课方式: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3. 课程进度安排:第一章:4课时第二章:4课时第三章:4课时第四章:4课时第五章:4课时第六章:4课时第七章:4课时第八章:4课时第九章:4课时第十章:2课时七、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3. 期末考试:40%(闭卷考试,考察学生对礼仪知识的掌握程度)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定期收集学生反馈,了解学习需求和教学效果2. 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3.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解答疑问,提高教学效果九、教学延伸与拓展1. 组织实地考察,如参观企业、参加商务活动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礼仪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2.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丰富学生的礼仪知识体系3. 开展校内外的礼仪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2.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3. 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鼓励优秀学生,帮助进步学生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案简介重点:本教程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对学生能力的提升。
现代礼仪规范教程教案第一章:现代礼仪概述1.1 礼仪的定义与起源1.2 现代礼仪的特点与重要性1.3 礼仪的作用与影响1.4 现代礼仪的培养与实践第二章:个人形象礼仪2.1 着装礼仪2.1.1 着装的基本原则2.1.2 着装的场合与要求2.2 仪容礼仪2.2.1 面部仪容的维护2.2.2 发型的规范2.2.3 身体语言的运用2.3 言谈举止礼仪2.3.1 言辞的选择与表达2.3.2 礼貌用语的运用2.3.3 举止的得体与端庄第三章:社交礼仪3.1 介绍与自我介绍3.1.1 介绍的顺序与方式3.1.2 自我介绍的内容与技巧3.2 交际场合的礼仪3.2.1 宴会与聚会礼仪3.2.2 商务场合的礼仪3.2.3 公共场合的礼仪3.3 礼品与贺卡的礼仪3.3.1 选择礼品的原则3.3.2 送礼的方式与时间3.3.3 收到礼物的礼仪第四章:商务礼仪4.1 商务场合的着装与仪容4.1.1 商务正式场合的着装要求4.1.2 商务休闲场合的着装要求4.1.3 商务场合的仪容要求4.2 商务会议与谈判礼仪4.2.1 会议的准备与进行4.2.2 谈判的座次与礼仪4.3 商务宴请与接待礼仪4.3.1 商务宴请的邀请与安排4.3.2 商务接待的流程与礼仪第五章:餐饮礼仪5.1 餐桌礼仪的基本原则5.1.1 座次的安排与座次礼仪5.1.2 餐具的使用与摆放5.2 食物的取用与品尝5.2.1 食物取用的顺序5.2.2 食物的品尝与评价5.3 酒水礼仪5.3.1 酒水的选择与搭配5.3.2 酒水的倒酒与敬酒礼仪5.4 餐饮场合的交谈与礼仪5.4.1 餐桌交谈的topics 与技巧5.4.2 餐饮场合的礼貌与礼节第六章:通讯礼仪6.1 电话礼仪6.1.1 拨打电话的礼仪6.1.2 接听电话的礼仪6.1.3 电话沟通的技巧与注意事项6.2 电子邮件礼仪6.2.1 电子邮件的格式与规范6.2.2 电子邮件的写作技巧与礼仪6.2.3 电子邮件的回复与转发礼仪6.3 社交媒体礼仪6.3.1 社交媒体的使用规范6.3.2 社交媒体的互动礼仪6.3.3 社交媒体的个人信息保护第七章:公共场合礼仪7.1 交通工具上的礼仪7.1.1 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礼仪7.1.2 驾驶私家车时的礼仪7.1.3 乘坐飞机的礼仪7.2 医院与学校礼仪7.2.1 医院的参观与就诊礼仪7.2.2 学校的学习与活动礼仪7.3 商场与影院等场所的礼仪7.3.1 商场的购物礼仪7.3.2 影院观影的礼仪7.3.3 餐厅与咖啡厅的消费礼仪第八章:节日与庆祝礼仪8.1 传统节日的庆祝礼仪8.1.1 春节的庆祝礼仪8.1.2 端午节的庆祝礼仪8.1.3 中秋节的庆祝礼仪8.2 西方节日的庆祝礼仪8.2.1 圣诞节的庆祝礼仪8.2.2 生日的庆祝礼仪8.2.3 婚礼与葬礼的礼仪8.3 庆祝活动的组织与参与礼仪8.3.1 庆典活动的组织与参与礼仪8.3.2 开业庆典与剪彩仪式的礼仪8.3.3 颁奖仪式与领奖礼仪第九章:国际礼仪与跨文化交流9.1 国际礼仪的基本原则9.1.1 国际礼仪的特点与重要性9.1.2 跨文化交流的挑战与应对策略9.2 主要国家的礼仪特点9.2.1 欧洲国家的礼仪特点9.2.2 亚洲国家的礼仪特点9.2.3 美洲国家的礼仪特点9.3 跨文化交流的礼仪技巧9.3.1 语言沟通的适应与尊重9.3.2 非语言沟通的识别与适应9.3.3 跨文化礼仪的实践与案例分析第十章:礼仪的实践与修养10.1 礼仪教育与实践10.1.1 礼仪教育的意义与途径10.1.2 礼仪实践的活动设计与组织10.2 礼仪修养的提升10.2.1 礼仪修养的内涵与目标10.2.2 自我反省与自我提升10.2.3 礼仪修养的终身学习与实践10.3 礼仪规范的社会作用与未来发展10.3.1 礼仪规范对社会秩序的作用10.3.2 礼仪规范在未来的发展趋势10.3.3 礼仪规范的传承与创新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个人形象礼仪中的着装礼仪:由于不同场合对着装的要求不同,如何根据场合选择合适的着装是学习者需要掌握的重点。
新编礼仪教程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
在人际交往中,礼仪可以沟通心灵,化解矛盾,协调关系,促进合作,它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它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一、握手礼节:在日常交往中,握手是最常见的一种礼节,一般在社交场合与他人相见时,目光接触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社交上所说的“打招呼”。
打招呼时应微笑着用目光注视对方,不要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更不要死盯着别人看,显得目中无人,也不要漫不经心,显得无所谓。
男子一般只与女子握手,妇女之间也可以相互握手致意。
握手时,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或问好,握手力度以对方不感到疼痛为宜。
在正常情况下,握手不要超过3~4秒钟,必须马上松开。
在握手前,可用双眼注视对方,面带微笑,目送对方握完手后,再移开视线。
切忌握住异性的手不放,或戴着墨镜与人握手,那样被视为无礼。
与人握手时,态度要热情、友好,不可敷衍了事。
若有人主动和你握手,千万不可拒绝,应伸出右手,用手掌与之轻轻一握,时间不宜超过3秒。
(1)正确握手姿势:女士之间,男士之间握手时,都应该用右手,以示对对方的尊敬,如果用左手握手则表示你已经结婚或者准备结婚。
握手不能太紧,以免给人以缺乏自信、冷淡或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印象。
另外,握手的力度也要注意,用力过猛使对方感觉不舒服,也显得没有修养。
握手时,身体要稍微向前倾,将手掌摊开伸出,五指并拢,拇指张开,虎口向上,把握时间一般在3-5秒钟即可。
握手时切忌用左手与人相握,因为按照我国的习惯,用左手做事情会被认为是缺乏教养的举动。
但在某些国家或民族,例如朝鲜,却是允许的,在与他们交往时要注意这一点。
握手不要戴着墨镜与人握手,也不要用力擦汗握手,这样容易弄脏对方的衣服,甚至给人不文明的印象。
( 2)握手禁忌:行握手礼时,不可戴帽子,不可戴手套,不可戴墨镜,不可穿拖鞋与人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