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3
《雷雨》第四幕赏析《雷雨》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曹禺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的黑暗与悲惨。
第四幕是整个戏剧中的关键转折点,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道德的缺失。
下面将对《雷雨》第四幕进行赏析。
第四幕中,主要情节发生在电厂的运动场上。
这里既是工人们工作的地方,也是他们放松和娱乐的场所。
通过对运动场上的对白和行动的描写,曹禺刻画了各个角色的性格和命运的转折。
首先是孟文生和刘心武之间的对话。
孟文生是一个道貌岸然、心机深沉的人,他在对话中暗示了对刘心武的威胁。
刘心武则是一个彻底被社会摧残的可怜人,他在孟文生的威逼下无力抵抗,只能选择向他妥协。
这一段对白展现出人性的丑陋和从弱者到强者之间的权力转换,令观众深感不安和愤慨。
接着是雷儿和柯老板之间的交流。
雷儿是一个性格复杂的女性角色,她集聪明、机智和阴险于一身。
通过与柯老板的对话,雷儿试图利用自己的魅力和老板之间的情感牵扯来谋求个人利益。
整段对话流淌着欲望和利益的交织,展示了人性中的丑陋和无情。
第四幕的高潮发生在雷儿使用了诱饵手段引诱乮宝福的一幕。
雷儿以妩媚的外表和花言巧语将宝福引诱上钩,并在认识后不久就揭示了自己的真实目的。
这段情节展示了雷儿的精明和无情,同时也暴露了宝福的愚蠢和被利用的一面。
整个场景充满矛盾和煽动性,令人震惊和思考。
《雷雨》第四幕的赏析体现了曹禺对于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索。
通过对话和行动的描绘,他揭示了社会道德的丧失、人性的复杂性以及权力的腐败。
这种揭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尤为深刻和有力,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人性的反思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总之,《雷雨》第四幕是一幕深刻而震撼人心的戏剧场景。
通过对话和情节的编排,曹禺生动地表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道德的缺失。
这使得观众们得以对社会现实进行反思,并引发对于现实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同时,这也彰显了曹禺作为现代文学大师的才华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力。
《雷雨》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中极为成功的著作之一。
曹禺先生在作品中把各种矛盾冲突用纵横交错、严密集中的情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从而完成了一部内涵丰富的社会悲剧,使我们从《雷雨》的戏剧冲突中,形象地读懂了“封建”,深刻地领悟了“剥削”,会心地触摸到了“抗争”。
《雷雨》的结构紧凑,矛盾集中尖锐,严密紧张。
剧本采用西洋戏剧史上特殊的“锁闭式”结构,从事件的危机开幕,不是渐次展开剧情,而是在后果的猝然爆发中交代复杂的前因,将现在进行的事件和过去发生的事件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并以过去的戏来推动现在的戏。
剧本以30年前周朴园与侍萍的矛盾为前史,从30年后的某一天内的矛盾下笔,把复杂的故事和尖锐的冲突浓缩在午后至半夜的有限时间之内,集中在周公馆的客厅与鲁贵的家中发生。
以周朴园为中心,层次清晰地展现出错综复杂的三条主要矛盾冲突线索——周朴园与蘩漪、周朴园与侍萍、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冲突。
其中,周朴园与蘩漪的矛盾冲突是全剧的主干。
它牵出了周朴园与侍萍、周朴园与鲁贵、周萍与鲁大海等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使全剧八个人都卷入激烈的矛盾冲突之中,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集中严密的结构。
各条矛盾线索时明时暗,周朴园与蘩漪的冲突是明线,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则是暗线,两条线同时并存,彼此交织,互相影响,互相牵制,使得剧情紧张曲折,引人入胜。
各种人物间复杂的关系使剧情紧凑,吸引读者,同时具有深刻广泛的社会意义,它引发了复杂的矛盾冲突,使剧本充满了戏剧性,悬念迭起。
最后,在30年前旧景重现的基础上,将戏剧的矛盾推向高潮,酿成了一连串的惨剧。
1/ 1。
选修课《雷雨》赏析2000字[定稿]第一篇:选修课《雷雨》赏析2000字[定稿]对曹禺先生话剧作品《雷雨》的赏析建环122201251645201 记得我们是在高一的时候在语文课本上学习了《雷雨》的节选片段,当时的许多课文都记不得了,唯独对《雷雨》印象深刻,到现在仍记得大部分主要情节。
可能与当时班里组织过《雷雨》的角色扮演也有关系,我们用家乡方言配上浮夸的动作表情再现了剧中的名场景,回想起真是令人捧腹。
而另外一个记忆犹新的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剧中人物的悲剧命运以及充满冲突的如狂风雷暴一样的场景对白,把我震撼到了。
《雷雨》主要讲述的是:矿业公司董事长,周公馆的主人周朴园的大宅里,住着他和他的妻子蘩漪,与前妻生的大儿子周萍,与蘩漪生的小儿子周冲,以及年轻的女仆人鲁四凤。
四凤家里有烂赌贪钱的生父鲁贵,善良的母亲鲁侍萍,母亲改嫁鲁贵前生下的工人代表鲁大海。
在周朴园的独断管理下,这个富人家庭里却气氛压抑,毫无生气,蘩漪被冠上病弱的名号,周萍生性懦弱畏惧父亲。
压力之下的周萍与空虚寂寞的后母蘩漪发生了不伦关系,而今周萍却与女仆鲁四凤恋上了,急于摆脱蘩漪。
蘩漪意欲霸占周萍,便叫来了四凤的母亲鲁侍萍,叫她把四凤带走,然而鲁侍萍却在客厅里碰见了周朴园,他正是那个三十年前侍萍当仆人的周家少爷,那个侍萍为他生下了两个儿子却被扫地出门的周朴园。
没想却遭到周朴园的冷遇,回家后又得知了四凤已怀了周萍这个同母异父兄的孩子。
雷雨夜,周萍来带四凤私奔,被众人阻拦之下三十年前的真相终于大白,身心遭受到毁灭的打击的四凤冲向花园,碰到漏电的电线而死,周冲去救她,触电身亡。
周萍开枪自杀了,善良的鲁侍萍痴呆了,心狠的蘩漪疯颠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
两家人的悲剧就此落幕。
如此情节,用现在一个不中听的词语来说,就是“狗血”:电视剧中被不断翻拍模仿的剧情,来形容那些经常出现的类似剧情,拙劣的模仿,或很夸张很假的表演。
到了现今,则通常称“过度的、特意的”煽情表演和剧情为“狗血”。
雷雨鲁贵说鬼片段赏析
《雷雨》是由曹禺创作的中国现代话剧,其中的鬼片段是剧中一场经典的戏剧性场景。
在这个片段中,雷老四因结婚不顺心而回家发现了一个外表与自己一样的鬼魂(雷雨),他们进行了一段深入心灵的对话。
整个鬼片段充满了诗意的意象和悲剧氛围。
剧中暗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之间的碰撞,雷老四代表的是一个现实主义的世界,而雷雨则代表着一个超自然的幽灵世界。
这场片段的精髓在于两个角色之间的心灵交流。
雷雨作为鬼魂,以一种飘渺的形式以及诗意的表达方式,与雷老四进行了一番关于生命、爱情和命运的深入对话。
通过雷老四与雷雨的交流,观众可以看到曹禺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在片段中,雷老四的内心被震撼和触动,他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和命运。
这种内心的转变和觉醒是该片段的高潮所在。
雷老四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冷酷、自私和无情,并对此感到深深的懊悔和无奈。
整个鬼片段通过对话和暗示,揭示了雷老四内心的孤独、挣扎和痛苦。
雷雨则以一种超脱凡尘的形象,向观众展示了另一个世界的存在和对雷老四人生观的冲击。
总的来说,鬼片段是《雷雨》中最具有戏剧冲突性和思想深度的场景之一。
它不仅展示了雷老四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同时也代表了曹禺对社会现实和个体命运的思考和探索。
雷雨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及感悟赏析雷雨读书笔记摘抄好词:闷雷低沉、雷声滚滚、雷雨交加、雷声轰鸣、雷电大作、淅淅沥沥、大雨淋漓、大雨倾盆、雨急似箭、疾风暴雨、暴雨狂风、雨帘悬挂、雨蒙蒙、雨纷纷、雨飘飘、雨霏霏、雨淋淋、滂沱大雨、阴雨绵绵、雨声沙沙、细雨淅沥、细雨如丝、春雨阵阵、秋雨连绵、牛毛细雨、山雨欲来、细雨飘洒、斜风细雨、雨似急箭雷雨读书笔记摘抄好句及感悟赏析:1、所有的帷幕都是崭新的,一切都是兴旺的气象,屋里家俱非常洁净,有金属的地方都放着光。
屋中很气闷,郁热逼人,空气低压着。
外面没有阳光,天空灰暗,是将要落暴雨的神气。
赏析:这段话用屋内雅致的新气象与屋外的场景进行对比,屋内的新气象关联的是人,而屋外的灰暗却暗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作者用这种描写来表达人物矛盾即将展开,为之后的故事冲突做铺垫。
2、他的身体较胖,面上的肌肉宽驰地不肯动,但是总能卑贱地谄笑着,和许多大家的仆人一样。
赏析:这句话描写了那个时代的大户人家仆人的面貌,让我们对人物有了一定的印象和了解,作者用卑贱二字来揭示那个封建家庭的仆人生活状况。
3、反正这孩子混蛋,吃人家的钱粮,就得听人家的话,好好地,要罢工,现在又得靠我这老面子跟老爷求情啦!赏析:在那个时代,资产阶级操控着广大底层人的生存问题,而即便是有一些接受了新思想的青年奋起反抗,也会连累家人,揭露了那是个人吃人的社会。
4、你听啊,昨天不是老爷的生日么?大少爷也赏给我四块钱。
赏析:资产阶级用金钱来收买人心,即便是一些小恩小惠,变能够让仆人们洋洋得意,为其死心塌地的卖命。
5、昨天那几个零钱,大帐还不够,小帐剩点零,所以我就耍了两把,也许赢了钱,不都还了么?谁知运气不好,连喝带赌,还倒欠了十来块。
感悟:当一个人遭受压迫久了,精神世界就会出问题,往往就会走上邪路,例如靠赌博来解决问题,结果多数是不尽人意的,导致自己泥足深陷,因此我们要学会自律。
6、你不必这样假门假事,你是我的女儿。
(忽然贪婪地笑着)一个当差的女儿,收人家点东西,用人家一点钱,没有什么说不过去的。
雷雨这篇文章的赏析《雷雨》是曹禺的话剧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典范之作。
曹禺的主要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蜕变》、《家》、《明朗的天》、《黑字二八》、《王昭君》等。
《雷雨》是曹禺的作和成名作。
这是一部四幕戏,全剧共八个人物。
周家的人物有周朴园、周蘩漪、周萍和周冲;鲁家则有鲁贵、鲁侍萍、鲁大海和四凤。
在这八个人物中,最具性格特色的是周朴园和周蘩漪。
周繁漪:是个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
资产阶级教育使她具有个性解放,她不甘心于无爱的婚姻的约束,敢于与周萍相爱,在夜深人静之时与恋人在封建家庭的“客厅”中演出“闹鬼”的把戏。
她不屈服于周朴园的“命令”,拒绝丈夫虚伪的体贴,拒绝喝药,拒绝成为“服从的榜样”。
她虽处封建家庭的深处,却能洞察其伪善、虚弱的本质,她以自己的怪戾控诉了这个“家庭”的罪恶,但与封建思想的联系使她的反封建要求具有先天的不彻底性。
她虽能明察周朴园的罪恶与伪善,但却不能与之决裂,不能敢于走出家庭,到新的天地里寻找新生活。
她虽能明白周萍也在玩弄她,却仍然死守着这个“枯萎灵魂”,希望有朝一日这个花花公子能把她带出家庭。
她受到周家父子两代人的蹂躏是她人生悲剧中最为惨重的部分,人伦的重压、反抗的乏力、环境的黑暗,使她承受着沉重的压力。
繁漪是个情感浓烈的女人,她的身上具有“原始的蛮性”——“爱起来是一把火,恨起来是一把刀”。
但偏偏一个情感(情欲)浓烈的人遭受了超常的压抑,这就更加使能量蓄积起来了,在这样的状态下,她的性格被扭曲,使她成为一个暴戾的女人。
繁漪的悲剧充分揭示了中国带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及其生活的罪恶,反映了资产阶级知识女性被摧残的历史命运。
周朴园,是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家长的形象。
从身份上来说,他是个残酷的资本家。
他曾留学德国,深谙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方式。
回国后靠克扣小工的卖命钱发家,为了私吞工人的工钱曾放水淹死修江桥的三千小工,双手沾满了劳动者的鲜血。
在矿上,他是盘剥镇压工人的吸血鬼,对工厂实行封建把头式的管理,欺压鱼肉工人。
《雷雨》话剧赏析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本名万家宝,字小石,小名添甲,是中国现代剧作家以及戏剧教育家,他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着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着名作品,其中《雷雨》在上海曾轰动三年,茅盾赋诗曰:“当年海上惊《雷雨》”。
求死周这个悲《雷雨》在写作上符合“三一律”,即一天之内,同一地方,一件事情。
这使得本话剧更加具有西方的艺术性。
正是通过了这个“三一律”,才使得本话剧在拥有东方的特色的同时,又具有西方的艺术性,融贯中西,使得本话剧在文学性上也具有很高的价值。
再者,本话剧还通过了声音与色彩的设置,使到从环境中会烘托到人物的心理,也衬映着本话剧的中心主旨,使观众从视觉、听觉等多个方面受到感染,能更好的使到观众与本话剧内容引起共鸣。
(一)、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富有传奇色彩本剧中,在最终的悲剧发生之前,接二连三的制造悬念,产生冲突。
分属于两个家庭里的八个人,由于周朴园在三十年前和鲁侍萍的一段感情而被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且其中又夹杂着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这种人物关系主要是人物之间的情感,比如周萍和四凤,周萍和繁漪,周冲和四凤,四个人之间就出现了三种交织在一起的感情。
这样密如网的人物关系是本剧传奇色彩之所在,也使得整部剧高潮迭起,悬念迭出。
(二)、结构严密,集中紧张剧作从事件的危机开幕,在后果的猝然爆发中交代复杂的前因,将现在进行的事件和过去发生的事蘩漪于是在捅破,真相被揭发注定了接下来的悲剧发生。
鲁侍萍:侍萍她是话剧《雷雨》中周家的一个侍女,因其单纯、贤惠的性格以及美丽、纯洁的外表而吸引了周朴园。
在这位周家大公子的甜言蜜语下,侍萍的芳心终于被打破,于是两人开始过起了满天过海的同居生活,然而正是侍萍原本天真单纯的性格造成了其最终悲剧性的命运,随着她的怀孕,其与周朴园的身份曝光,这样的关系并没有损害周家的根本利益,所以周家默认她生下周家的长孙。
即便如此,周家的封建家长也不会同意周朴园去一个门不当户不对的佣人侍萍,随着侍萍生下次子鲁大海时,周朴园受到家里的胁迫放弃了侍萍。
禺《雷雨》赏析《雷雨》是禺的话剧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典之作。
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潜江人,出生于。
主要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人》、《蜕变》、《家》、《明朗的天》、《黑字二八》、《王昭君》等。
《雷雨》是禺的处女作和成名作。
这是一部四幕戏,全剧共八个人物。
周家的人物有周朴园、周繁漪、周萍和周冲;鲁家则有鲁贵、鲁侍萍、鲁大海和四凤。
《雷雨》中的戏剧冲突禺在《雷雨》中,描写五四以后一个带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黑暗生活,以封建家长和资本家的周朴园为中心,展开了他所直接和间接造成的各种复杂尖锐的矛盾冲突,揭露了旧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的罪恶。
30年前,周朴园还是一个“大少爷”的时候,曾经勾引使女梅侍萍,后来为了要娶“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将她和新生的第二个儿子赶出门去。
18年前,他又娶了繁漪。
繁漪不堪忍受他像“阎王”似的压迫和“监狱”似的家庭生活,3年前就和他的长子周萍发生恋爱。
但是周萍像他父亲一样,不久就厌弃了她,又去勾引使女鲁四凤。
同时,繁漪的儿子周冲也在爱着四凤。
周朴园继续压迫繁漪,她就只好抓住周萍不放,而周萍却竭力逃避。
繁漪就叫四凤的母亲来带走四凤,以此向周萍报复。
梅侍萍后来嫁给鲁贵,生了四凤。
因此,周萍和四凤原是异父同母兄妹,这种乱伦关系一经发现,家庭悲剧就无可避免地发生了。
《雷雨》以周朴园和妇女尤其是劳动妇女的矛盾为主要矛盾,同时还表现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阶级矛盾。
周朴园一贯剥削工人,“发的是绝子绝的昧心财”c他曾经命令矿警打死了30多个矿工,罢工工人鲁大海前来和他交涉,他后来虽然知道鲁大海就是他的第二个儿子,但他终究毫不留情地镇压工潮,并将鲁大海开除。
禺所要表现的这种生活过程,历时30年,而且关系如此复杂,斗争如此尖锐,那么他怎样将这些容组织在一篇四幕剧中去,正如狄德罗所说,他怎样“由主题的中心直入,仔细分辨剧情开始的时机”呢?从舞台形象的塑造上说,近代话剧在时间和空间上比我国传统戏曲受到更大的限制。
《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发表于1934年7月《文学季刊》。
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
该剧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精炼含蓄,人物各具特色,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
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
“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
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
《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
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经典片段鉴赏:《雷雨》第四幕是全剧的高潮与结尾,矛盾冲突尖锐。
而选段部分又是矛盾冲突最尖锐的时刻,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既推动了剧情向纵深发展,又完成了人物形象塑造最后定格的任务。
矛盾冲突复杂尖锐。
《雷雨》中主要人物的悲惨结局,有的死,有的逃,有的变成了疯子。
剧本的这种强烈的悲剧性既深刻地暴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和他们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还引|导观众和读者不得不追溯形成这种悲剧的社会原因。
这就是该剧深刻的思想意义所在。
经典对话01繁漪对周萍的对话我一个人,静悄悄的独坐在桌前。
院子里,连风吹树叶的声音也没有。
这时候,你睡了没有?你的呼吸均匀吗?你的灵魂暂时平安吗?你知不知道,我正含着两眼热泪在这深夜里和你说话?02萍你应该知道我是怎样爱你!我把我的爱,我的肉,我的灵魂,我的整个儿都给了你!而你,却撒手走了!我们本该共同行走,去寻找光明,可你,把我留给了黑暗!这在无形中是一把杀我的刀,你忍心吗?今晚要是有一杯毒药在镜旁,我或许早已在极乐世界里了。
醒来的时候,一双双惊恐的眼睛蹬着我。
为什么?为什么要拦我?我真的不掂恋这行尸的生命!我只求一个同伴,你答应过做我永久的同伴,我不该放松你!我后悔啊!这里,一堵堵的墙把我们隔开。
【精彩片段】第四幕(节选)周宅客厅内,半夜两点钟的光景。
鲁侍萍大海!(鲁大海下。
)周萍(见鲁大海下,急切地)鲁奶奶,我跟她商量好啦,我现在就带她一块离开这儿。
鲁侍萍(恍惚地)嗯,嗯。
周萍鲁奶奶,就这么办了?鲁侍萍什么?你怎么说?周萍您相信我,我一定好好地待四凤,我跟她现在就走。
鲁侍萍(才听明白)你们走?凤儿,你要跟他走?鲁四凤(紧握着母亲的手)妈,我只好先离开您了。
鲁侍萍(坚决地)你们不能够在一块儿。
鲁四凤妈!鲁侍萍四凤,我们走吧,我们走,赶快走。
鲁四凤(死命地退缩〉妈,您不能这样做。
鲁侍萍不,不成!走,走。
鲁四凤(哀求〕妈,您愿意您的女儿急得死在您的眼前吗?周萍徒向鲁侍萍前,鲁奶奶,我知道我对不起您,不过我能尽我的力量补我的错,现在事情已经做到这一步,您&……&……鲁侍萍(向鲁四凤)凤儿,你听着,我情愿没有你,我不能叫你跟他在一块儿。
一一走吧!鲁四凤呵,妈妈!(晕倒在母亲怀里。
)鲁侍萍(抱着鲁四凤)我的孩子,你&……&……周萍(急)她晕过去了。
鲁侍萍(按着鲁四凤的前额,低声)四凤!(周萍赶快倒杯凉开水递给鲁侍萍。
)鲁侍萍(接过凉开水灌四凤〉好孩子,你回来,回来。
鲁四凤(喘出一口气)呵,妈!鲁侍萍(安慰她)孩子,你不要怪妈心狠,妈的苦说不出。
鲁四凤(叹出一口气)妈!鲁侍萍什么?鲁四凤(向周萍)我,我不能不告诉你。
周萍凤,你好点了?鲁四凤我,我总是瞒着你,对您(乞怜地望着鲁侍萍)也不能讲。
鲁侍萍什么,孩子?鲁四凤(抽咽〉我,一我跟他现在已经&……&……(大哭。
)鲁侍萍怎么,你说你&……&……(讲不下去。
)周萍(拉起鲁四凤的手)四凤!真的,你&……&……鲁四凤既)嗯。
周萍什么时候?什么时候?鲁四凤(低头〉大概已经三个月。
周萍哦,吗凤,你为什么不告诉我!鲁侍萍(低声〉天哪。
周萍(走向鲁侍萍〉鲁奶奶,你无论如何不要再固执哪,都是我错了。
《雷雨》语言潜台词的二重性赏析 巴尔扎克说:“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最大最多的思想。
”如果用这句话评价《雷雨》的语言无疑是最恰当的。
剧作家戏剧才能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善于把生活现象戏剧化。
体现在语言上,一方面它要能表达人物自身的心理活动、目的意向,并能引起强烈的外部形体动作;另一方面,它能刺激对方,促使对方产生相应的语言和动作,对话双方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推动情节不断发展,以求“无画处皆成妙境”。
《雷雨》语言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对话具有强烈的刺激性。
在《雷雨》中,这种刺激性常常以潜台词的形式呈现。
潜台词源于话语能指与所指的不对称性,它往往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
“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有别的意思。
这种虚实相生的语言艺术,常借助“双关”“误会”“转换”“跳脱”等手法。
饱含丰富意蕴的潜台词,无不烛照着深藏在人物灵魂深处的珍品或污垢,深刻地揭示出人性本身的弱点与矛盾,从而让读者更深入地品味人类在命运困境中无奈的挣扎及终至毁灭的悲凉凄怆。
仔细研究,我们发现在《雷雨》中,潜台词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说话者故意设“潜”,故设言外之意,或话中有话,或意在言外。
一.试探虚实,暗中斗智 繁漪他现在还没起来么? 四凤谁? 繁漪(没有想到四凤这样问,忙收敛一下)嗯,――自然是大少爷。
四凤我不知道。
繁漪(看了她一眼)嗯? 四凤这一早晨我没有见着他。
繁漪他昨天晚上什么时候回来的? 四凤(红脸)您想,我每天晚上总是回家睡觉,我怎么知道。
繁漪(不自主地,尖酸)哦,你每天晚上回家睡!(觉得失言)老爷回来,家里没有人会伺候他,你怎么天天要回家呢? …… 繁漪他又喝醉了么? 四凤我不清楚。
――(想找一个新题目)太太,你吃药吧。
在这段台词中,双方围绕周萍进行了十多个回合的周旋。
繁漪对四凤充满了敌意,不断地“进攻”与“试探”,她既要探测四凤与周萍的关系,又要保持做主子的尊严。
因而用提问的方式转弯抹角、反复测探,甚至有些咄咄逼人,迫使对方不得不做出回答,从而证实心中的悬疑。
《雷雨》赏析《雷雨》是曹禺的话剧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典范之作。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出生于天津。
主要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蜕变》、《家》、《明朗的天》、《黑字二八》、《王昭君》等。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和成名作。
这是一部四幕戏,全剧共八个人物。
周家的人物有周朴园、周蘩漪、周萍和周冲;鲁家则有鲁贵、鲁侍萍、鲁大海和四凤。
在这八个人物中,最具性格特色的是周朴园和周蘩漪。
周繁漪:是个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
资产阶级教育使她具有个性解放要扎她不甘心于无爱的婚姻的约束,敢于与周萍相爱,在夜深人静之时与恋人在封建家庭的“客厅”中演出“闹鬼”的把戏;她不屈服于周朴园的“命令”,拒绝丈夫虚伪的体贴,拒绝喝药,拒绝成为“服从的榜样”。
她虽处封建家庭的深处;却能洞察其伪善、虚弱的本质,她以自己的怪戾控诉了这个“家庭”的罪恶。
但与封建思想的联系使她的反封建要求具有先天的不彻底性。
她虽能明察周朴园的罪恶与伪善,但却不能与之决裂,不能敢于走出家庭;到新的天地里寻找新生活。
她虽能明白周萍也在玩弄她,却仍然死守着这个“枯萎灵魂”。
希望有朝一日这个花花公子能把她带出家庭。
她受到周家父子两代人的蹂躏是她人生悲剧中最为惨重的部分,人伦的重压,反抗的乏力,环境的黑暗,使她承受着沉重的压力。
繁漪是个情感浓烈的女人,她的身上具有“原始的蛮性”——“爱起来是一把火,恨起来是一把刀”。
但偏偏一个情感/情欲浓烈的人遭受了超常的压抑,这就更加是能量蓄积起来了。
在这样的状态下,她的性格被扭曲,使她成为一个暴戾的女人。
当最后她身上或性格中蓄积的能量以非正常的状态爆发后,那么就会产生毁灭的力量,导致自己和他人死的死,亡的亡。
因此,她的性格具有爆发性,也具有毁灭性。
因此,作者曹禺说,她是一个具有“雷雨式性格的女人”。
繁漪的悲剧充分揭示了中国带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及其生活的罪恶,反映了资产阶级知识女性被摧残的历史命运。
(1)结构精巧。
作品以周朴园为中心,在错综复杂的尖锐冲突中展开剧情。
a.作品人物集中,空间单一。
作品以周朴园为中心,以周蘩漪为情节发展的枢纽,全剧八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思想感情与经历,但他们的命运又都和周朴园相牵连。
家庭关系把他们联结为—个整体,又把他们集中在同一空间,在家庭中来表现各自的性格。
b.时间集中,凝练。
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恩怨。
周家内部由来已久的矛盾中,周朴园与工人的长期对抗,都高度概括在一天一夜之间加以表现。
c.矛盾错综复杂。
在众多的冲突线中,周朴园与繁漪的冲突是—条明线,周朴园和鲁待萍的关系则是条暗线。
这两条线索同时并存,彼此交织互为影响,交相钳制,使剧情紧张曲折,引人入胜。
(2)戏剧性强。
采用在危机上开幕的结构方法,不是渐次展开剧性,而是在后果的猝然爆发中交代复杂的前因。
因而创造了一种紧张、强烈的戏剧情境。
剧情的发展,入情入理,既合乎生活逻辑,又合乎人物性格逻辑。
最后高潮的出现,具有不可抗拒的说服力。
作家把中心矛盾——兄妹乱伦放在最中心,通过倒剥笋式的方法,先是剥下三十年前夫妻悲剧,再剥出了继母子的乱伦,最后才让繁漪在自私性格的驱使下无意中揭穿了兄妹乱伦,这最不为人所齿的丑恶(十恶不赦之首)。
剧情到此达到极点,也就随即走向尾声。
剧作的戏剧性还表现在对于一系列的戏剧巧合,诸如旧夫妻见面等情节的设计上。
都具有“无巧不成书”的特点。
(3)在细节描写上,使用了少而精的典型细节,反映了深且广的生活内容。
“吃药”、“电线”等细节,在刻画人物上具有“一石双鸟”的作用,在情节展现中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丰富了剧本情节,突出了戏剧动作性。
(4)戏剧语言上。
具有个性特色,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地位。
语言准确,深邃;抒情性,作品对周家环境的描绘尤其是夏天雷雨的描绘是具有抒情性的。
暗示性,如其中繁漪和周萍在周朴园面前的谈话,既冠冕堂皇又传出话外之音,即繁漪对周萍的不满,和对周朴园的暗示。
富于动作性,人物的语言伴随着动作,而动作也伴随着语言,更主要的是人物的语言中包涵着动作,因此非常符合舞台演出的需要。
《雷雨》赏析
曹禺的剧作《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中极为成功的著作之一。在《雷雨》中,
描写五四以后一个带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黑暗生活,以封建家长和资本家
的周朴园为中心,展开了他所直接和间接造成的各种复杂尖锐的矛盾冲突,揭露
了旧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的罪恶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
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
舞台的容量是有限度。曹禺所要表现的生活过程,历时30年,而且关系复
杂,斗争尖锐,他却能将这些内容组织在一篇四幕剧中去他在《雷雨》中,将前
后30年的旧中国家庭和社会的许多矛盾冲突集中在“一个初夏的上午”到“当
夜两点钟的光景”的一天之内以及基本上在周朴园家的客厅来展开。可见他的苦
心经营,巧作安排。在戏剧的开头曹禺先交代3年前的事,到第二幕才揭开30
年前的帷幕,这样不但有条不紊,而且使矛盾冲突得到合理的发展。
《雷雨》中的戏剧冲突所以如此尖锐复杂,原因在于剧中人物之间有阶级的
对立和思想的分歧。曹禺非常熟悉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并选择最好的时机从矛
盾冲突中来表现人物性格。在开幕的那“一个初夏的上午”以前,所有人物像在
生活中一样,都有各自的贯串动作。周朴园在3天前刚从矿上回来,正在设法
镇压工人罢工运动。像父亲一样自私虚伪的周萍,为了摆脱繁漪,正想离家到矿
上去。繁漪不甘忍受封建压迫,可是找不到出路因而采取个人主义的报复手段,
为了破坏周萍和四凤的关系,早已通知四凤的母亲到周家来。那个天真幼稚而曾
受到“五四”民主思想影响的周冲,正在爱着四凤。四凤两年没有看见母亲,听
说她要来很高兴,可是想起自己和周萍的事又很着急。她父亲鲁贵是个卑鄙恶俗
的奴才,想从女儿身上捞一笔钱。而在周家的门房里,工人代表鲁大海等着要见
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至于那个30年来含垢忍辱而善良正直的侍萍,本在济
南一个学校里做女工,现在正坐火车赶来,她唯一的人生理想便是希望女儿不再
蹈她的覆辙。我们从曹禺所设想的各个人物的贯串动作中可以看到,只有当剧作
家对于开幕以前的人物的活动和经历等胸有成竹时,开幕以后的戏剧动作才能迅
速展开。
开幕之后,我们看到“在周宅的客厅里”,四凤在“滤药”,鲁贵在“擦
着矮几上的银烟具”。这一场很长,其中穿插着鲁大海的上场和周冲的过场。作
者在这第一场中,并不平铺直叙,而是通过鲁贵用威吓哄骗的手段向四凤要钱这
一动作,表现了鲜明的父女两人的不同性格,而从性格的矛盾中,生动地交代了
许多幕前情节。他在交代这些幕前情节时,没有脱离人物的性格,而将叙述和动
作结合起来,这就使人不会感到沉闷,而在不知不觉中被逐步引导到戏剧冲突的
中心。
关于周萍明天要走这一情节,曹禺并不用简单的方法随便加以叙述,而是
在四凤和繁漪的场面中结合人物的内心活动交代出来的,这就增强了戏剧的效
果。繁漪是主妇而四凤是使女,但是两人都爱周萍,繁漪分明怀着敌意可又不便
露出声色,因此吞吞吐吐地追问,而四凤却兢兢业业地故意回避,这是一场充满
内心动作的戏,十分耐人寻味。
周朴园以一个封建家长和资本家的姿态,出现在舞台上。曹禺从侧面描写他
忙着会客,暗示他正在设法对付工潮,所以等他上场以后,就谈到矿上已经复工,
鲁大海已被开除。他会见家里人,一点没有情感,而且看着表说,“十分钟后我
还有一个客来,”催着儿子说话,俨然一副从德国学来的资产阶级讲生意经的神
气。他一见繁漪的面就说她有病,强迫她吃药,很冷峻地说:“当了母亲的人,
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在这里就出现了第一幕的高潮。高潮是矛盾冲突发展的顶点,在每一阶段中都有
一个顶点,每一幕的高潮再逐步上升,最后形成全剧的高潮而至解决。曹禺在这
一高潮中,从正面和侧面揭露了周朴园对家庭的专制统治和对工人的残酷手段,
因而使得戏剧动作更进一步地向前发展。
戏剧动作在第二幕迅速发展。在侍萍上场以前,作者先写周萍和四凤之间以
及周萍和繁漪之间的关系,这样可以使她在更加紧张的气氛中出现,形成一触即
发之势。而侍萍的出现,使矛盾冲突更加尖锐复杂。在“现在的戏剧”开幕之后,
通过侍萍揭开了“过去的戏剧”的帷幕,两者交织起来,戏剧动作于是逐步推向
总的高潮。在这过程中,周朴园的罪恶彻底被揭发,我们还看到了由于他的罪恶,
侍萍和四凤无辜遭受了悲惨的命运。
侍萍和周朴园相会这段情节很富于传奇性,但是作者却通过这一情节更突出
地表现了周朴园的丑恶灵魂。周朴园认为侍萍早已死去,多年来保存了那些旧家
具和旧习惯,自觉心安理得,足以“弥补我的罪过”。所以他最初曾以主人对待
一般“下人”的态度,和侍萍谈及“雨衣”和“窗户”,然后看模样听口音,开
始觉得有些奇怪,于是提起30年前的那件事来。周朴园先后两次问侍萍“你……
你贵姓?”“你姓什么?”而她的回答是“我姓鲁”“我是这儿四凤的妈”;在这
紧张和松弛相交替的过程中,我们特别觉到紧张。周朴园叫侍萍“下去”,顺便
要四凤去找“樟木箱子里的那件旧雨衣”和“几件旧衬衣”,侍萍就谈起“那种
绸衬衣……一共有五件”,有一件绸衬衣上“用丝线织成一朵梅花……旁边还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