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肢体语言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3
肢体语言在小学英语课堂的应用作者:吴玲霞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第8期河北廊坊第一实验小学吴玲霞语言是人类社会交际和思维的工具,它通常由文字语言、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组成。
肢体语言,是相对于文字语言和有声语言的一种非符号、非声波的动作,肢体语言是指人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通过自己身体外部的各种器官的某种动作发射的信息,借以传达讯号或表达情感的语言形态;它是传递信息,增加表达效果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
它主要由面部表情和体态语言两部分组成,在交际中有着其它两种语言无法替代的作用。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除用有声语言来表述外,还可以运用无声的肢体语言来辅助教学,由于它传达意义既快又清楚,往往能起到其他教学方式达不到的效果,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课堂活跃起来。
著名的肢体语言学家fle.angles在《肢体语言》一书中曾经说过:“once thebody language was lost,a baby could not have grown into a normal person.”是说如果没有肢体语言的帮助,婴孩将无法正常的学习,进而成长。
对于青少年教育,特别是小学英语教育,亦是如此。
根据目前我国小学英语课堂的现状以及小学生的特点,肢体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有其必要性。
首先,就目前小学英语课堂现状而言,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对初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有很大难度。
在小学课堂上,由于小学生的单词量有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也很差,因而对于教师的一些课堂语言、指令并不能够很好的理解,因此适当的肢体语言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从小学生的特点来说,小学生的大脑正处于发育阶段,好动、爱玩,好表现,对新鲜的东西跃跃欲试是儿童的天性,可小学生的注意力最多维持20分钟。
传统的以说话加板书的教学模式枯燥无味,很容易让其走神。
而肢体语言动作性强,具有很好的视觉冲击力,比较符合小学生的特点,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英语教学中肢体语言的应用获奖科研报告论文【摘要】所谓肢体语言又被称作身体语言, 它是通过身体的动作或者一种运动方式来表达个人思想, 从而进行沟通交流的一种方式。
小学时期, 学生课堂学习容易精力不集中, 自主学习能力差, 对于英语学习更是提不起兴趣。
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适当采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 形象生动的展现英语课程的乐趣, 从而增加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英语的热情。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肢体语言1G623.311A 12095-308901-0133-02随着社会教育的进步发展, 教学课堂根据新课改要求,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在小学时期, 活泼好动且课堂精力不集中, 自主学习能力差。
教师在英语课程教学中, 常常因为学生的不配合导致课堂教学最终以失败告终。
经过实践探索, 教师课堂教学采取利用肢体语言结合教学内容的方式, 通过一些肢体语言来想象生动的展现英语教学, 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增加学生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营造活跃轻松的英语课堂, 在欢乐中实现小学英语的教学目标。
一、什么是肢体语言所谓肢体语言, 就是利用人的头、胳膊、腿以及脚等人体部位进行协调活动, 从而传达人的思想情感。
肢体语言除了包括人的身体与四肢, 还包括人的面部表情。
肢体语言是一种无声语言的表达方式。
例如:眯眼表示不同意和厌恶;探头挺胸则表示自信与果断;身体向前倾, 表示感兴趣;点头表示明白或者同意;摇头表示不同意或不明白;鼓掌表示高兴或者赞成;眉毛上扬表示惊讶或者不相信;晃动拳头表示愤怒或者充满攻击性。
课堂上教师通过眼神、手势等肢体语言可以给以学生思想暗示, 丰富的肢体语言可以给死气沉沉的课堂带去活力, 促进教师高效的进行课堂教学。
二、肢体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带领同学一起根据课本知识进行学习, 英语课堂学习主要是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记单词、听录音等。
浅谈肢体语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肢体语言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语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拥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使用肢体语言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使他们充分参与其中。
有研究表明,孩子们对身体语言吸引力更强,他们能够从课堂上得到更多的乐趣。
而使用肢体语言可以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从而改善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持久力。
其次,肢体语言可以有效地让孩子们找到英语语法的规律。
通过身体语言,孩子们可以快速有效地掌握语法的技巧,语法的重点可以非常直观的教给他们。
此外,肢体语言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发音规律。
孩子们如果能用肢体语言进行英语朗诵,可以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发音,减少发音的错误率。
总之,肢体语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性。
它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因此,学校和家长应该提倡孩子们在学习英语时使用肢体语言,为他们的英语学习提供有效的帮助。
浅谈肢体语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者:刘洋洋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05期摘要:小学英语是整个英语教学的启蒙,但由于孩子们年龄小,无基础,所以刚接触学起来不容易。
所以小学英语课堂不能只包含像初中高中课堂上的语言输入,也得广泛运用肢体语言,提高学生英语兴趣,加强学生的英语记忆能力,更好的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对英语浓厚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肢体语言;英语教学肢体语言是语言的一种,特点是通过身体的动作、举止、神态代替语言,以此来沟通并表达和交流。
肢体语言广泛用于教学中,并且在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运用。
小学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不能仅仅只用传统的语言教育模式,肢体语言也广泛应用于小学英语课堂。
它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补充,在小学英语课堂上起着不可替代的的作用。
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来学习知识的例子在每节英语课堂上都在上演。
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在课堂上运用自己的或者孩子们的肢体语言,使课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肢体语言虽然是一种无言语的情况下进行,但是身体各个部分却能得到充分发挥,也能在没有言语的情况下,正常交流。
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运用。
一方面改善了英语课堂枯燥乏味的纯知识讲解的课堂,使课堂变的生动有趣。
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讲是丰富多彩的。
不同的手势表示不同的含义,边做动作边学习,使学习某个知识点成为一个联系点。
比如就算没想到单词的拼写,也能通过相关动作回忆起来。
肢体语言的运用在英语课堂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可以在字母,单词,短语,句子的学习中都能用到。
一、在字母教学中,肢体语言能够得到充分使用。
用手势表示各个字母的大小写,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想象怎么用手势表示字母的写法,学生很感兴趣。
讲字母A时,把两手大拇指尖相对放平,其余四指尖相对形成三角形,然后,高举过头顶形成一个大写的A.小写的a,可以把左手握成一个圈,大拇指留出一半形成一个小尾巴,就是小写的a .字母B,可以把两只手握成圈叠放在一起表.每个字母通过老师和孩子们的肢体语言的表示,都变成了可爱的,有生命的字母。
小学英语课堂肢体语言的应用【摘要】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游戏教学、歌曲教学、故事教学、童谣教学等等。
但是,所有这些教学方法都离不开我们教师生动的肢体语言。
不仅仅如此,肢体语言能帮助学生提高听、说、读、写的水平,帮肋师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肢体语言缩小了师生间的差距。
因此,运用肢体语言教学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让小学英语课堂动起来。
【关键词】肢体语言英语教学兴趣生动形象记忆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又称身体语言,是指通过头、眼、颈、手、肘、臂、身、胯、足等人体部位的协调活动来传达人物的思想,形象地借以表情达意的一种沟通方式。
实验发现,一个人要向外界传达完整的信息,单纯的语言成分只占7%,声调占38%,另外55%的信息都需要由非语言的体态语言来传达. 语言学家Franklin 曾经说过“Tell me ,I’ll forget ;teach me ,I’ll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ll learn .”由此可以看出肢体语言的重要性。
一、肢体语言可以在课堂中拉近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语调、音量、节奏和速度的变化,来引起和控制学生的注意。
教师的表情可以表达对学生的暗示、警告,也可以表达期待、鼓励、探询、疑惑等情感。
教师的目光注视可以在学生中引起相关的心理效应,产生或亲近或疏远或尊重或反感的情绪,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在进行猜谜游戏时,请学生自己设计肢体语言进行表演,然后请另外的学生通过肢体语言猜出是何物。
学生乐于参与,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如果学生回答正确的答案,教师可以对他们微笑,这样他们会感到很开心快乐。
而这样的笑容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种认可和好评。
但是,如果学生回答错误的,老师也可以给于学生鼓励的微笑,这会让他们感到有信心,并鼓励他们作出更大的努力,学得更好。
二.肢体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用肢体语言来帮助并加强他们的教学,这样可以轻松地调动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肢体语言让小学英语课堂魅力无穷灵武市第五小学王瑞娟肢体语言是指通过身体的各种动作、举止、神态,从而代替语言借以达到表达情绪的沟通目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也不能只单单依靠有声语言,还得利用起肢体语言这一课堂法宝。
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演讲如能使聋子看得懂,则演讲之技精矣”。
教学也是如此。
甚至在某些时候,肢体语言是“无声胜有声”。
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上适当运用肢体语言,就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活跃气氛,加深学生的印象,做到事半功倍。
一、肢体语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二、在知识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词汇的教学在英语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一味的看卡片领读、跟读不能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心理,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单词时怎么拼写的,只是毫无意义的跟着大家一起滥竽充数。
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而且也是非常好动的,运用肢体语言可以让学生动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更快更好的记单词。
教师可以运用教授字母的方法,也可以配上一些动作,让学生去猜单词的意思,使学生能更快的掌握单词。
例如:教授pot时,我让学生把一只手伸直,另一只手向上弯曲抓住自己的耳朵,身体不停的倾斜、直立做出倒水的动作。
这样用肢体语言示范之后,大多数学生都能猜出单词的意思。
这种教学示范既直观又生动,很快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爱上英语。
(一)加深学生印象,便于记忆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是一味地依赖发声语言,一方面对教师的声音条件要求高,另一面会降低教学效果。
一味地读,学生就像是一根根只会发声的木头,脑袋却是处于空白,并没有把所学的单词记于脑中。
根据科学测试:“人的记忆,80%是靠视觉来建立的。
”可见,肢体语言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恰当利用,运用肢体语言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
字母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教师应该在字母教学中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
如果教师只是注重领读以及学生的跟读,势必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所以教师应该使字母教学活化,这就可以运用上肢体语言。
浅谈肢体语言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
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
这一目标的提出,很大程度上要求老师尽最大可能提高课堂效率,而小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是非常有限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肢体语言来辅助英语教学。
肢体语言的正确使用,有助于改善学生学习英语的状况,增强课堂实效。
关键词:肢体语言课堂教学运用
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又称身体语言,是指通过头、眼、颈、手、肘、臂、身、胯、足等人体部位的协调活动,来表达人物的思想,形象地借以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
它包括眼神、手势、动作及姿态。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
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
这一目标的提出,很大程度上要求老师尽最大可能提高课堂效率,而小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是非常有限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肢体语言来辅助英语教学。
而如今的小学英语课堂,要求教师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肢体语言是最好的教学辅助手段。
一方面,小学生英语单词量非常少,有的甚至是从零开始,适当用形象生动的表情和动作加以说明,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另一方面,由于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的特殊性,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肢体语言,再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地训练,会更有利于促进和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体会,浅谈肢体语言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肢体语言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
小学生刚接触英语,容易产生畏惧感和排斥感,但他们具备模仿他人的特长。
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单纯的说和教,小学生很快就会厌烦而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
如果老师能借助肢体语言,例如教“sing”和“dance”这类单词,教师来段即兴表演,这样课堂教学就有声有色,小学生自然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周围,自觉做到手动、口动、心动,使枯燥的课堂教学有生气,单调的课堂活动自然变得有趣起来,学习气氛也就愉快而变得轻松了。
二、运用肢体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言说: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
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只有对英语感兴趣,他才会自觉自愿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肢体语言灵活、生动,既易于模仿,又便于理解,它不仅能让学生理解语言,还便于表达老师对学生的鼓励、赞许和认可。
如:勾勾手说:“come here!”(来这里);竖起大拇指说:“very good!”(你真棒!)伸出两个手指说:“you two,please!”(请你们两个说说!)通过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既便于学生理解,又增加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运用肢体语言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借助肢体语言辅助教学,往往使学生易记难忘,肢体语言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进学习过程,这与被动学习相比,它可以最大程度优化学习成果。
实践证明,利用肢体语言符合小学生年龄的心理特征,既增加了小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又提高了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生在教师肢体语言的帮助下容易做到反应敏捷,脱口而出,由消极地学习英语变为积极学习英语。
这样,不仅提高了兴趣,又促进了学习。
四、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词汇教学
英语教学在现实课堂上之所以难以展开,除了它是外来语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学生掌握不了所学单词,又学过的单词不能有效记忆,忘的比记得快。
如果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能适当运用肢体语言,就会让枯燥的词汇有的动感,有了灵气。
例如教学单词cry,shout,smile等或短语makefaces等表动作的词,教师让学生表演哭或做鬼脸,对表演形象的学生笑一笑,这样除了动作,又配以表情,既符合小学生生长特征,又可增加教学的形象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动用肢体语言,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单词的含义,而且还能让学生跟着老师边说边做动作,学生所学单词印象会更深刻,更利于掌握所学词汇。
又如教学球类运动词汇时,教师可以模仿打球动作,让学生边猜边学,跟着表演,这样既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又可以较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自觉参与教学活动中。
五、运用肢体语言进行音标教学
我们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总是从发音开始的,学好语音是学好英语的基础。
由于小学生具有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动,模仿能力强,短暂记忆强等特点,在教学音标时应该尽量简单一些,让学生易模仿,教师可用比较形象的动作来辅助音标教
学。
例如教音标/i:/和/i/,教师可用动作表示1,分别发出长短不同的音,教音标/h/,教师可做呵气状,再让学生跟着做和读。
长此以往,学生既可有活动的机会,又可以记类音标的发音。
据了解,外国人学英语很多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伴有肢体语言。
可见肢体语言有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六、运用肢体语言鼓励评价学生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学习如何正确评价学生。
在课堂上,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越来越多的老师都会给予一定的奖励,物质的或口头的,肢体语言恰恰就能达到这一目的,如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较好,教师可带领学生拍拍掌,集体鼓励;再或一个微笑,一个握手,都会给学生带去莫大的鼓励,克服胆怯心理。
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遇到学生如果教师只简单的说:“Read after me!”很多学生会没有反映。
后来我尝试用分发笑脸图案对读得好的学生以之鼓励,学生很多时候会自觉参与教学活动。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摸摸小学生的头,帮学生整整衣服,调整调整坐姿,肢体语言无处不在。
肢体语言本身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即使对犯错误的学生,教师一个眼神,或一个爱抚的动作,把心中的宽容态度表达出来,都会使学生感受到爱和支持,以及信任。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明确肢体语言的作用,有效运用肢体语言,那提高小学英语教学一定指日可待。
总之,传统机械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
作为新型教师,更应该针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采取形象、生动、新奇、有趣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和促进教学。
肢体语言的正确应用,恰好能对改进和提升小学英语教学水平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长期正确使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就一定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英语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乔、纳瓦罗,马文、卡尔林斯 .《肢体语言学》[M].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