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成语辨析与积累》
- 格式:ppt
- 大小:285.50 KB
- 文档页数:19
成语积累1,别无长物:原指生活俭朴。
现形容贫穷。
2.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
3.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4.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5.不名一文:形容极其贫穷。
6.不忍卒读: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7.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
8.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9.不易之论:完全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10.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也指一言不发。
11.不知所云:指说话者语言紊乱或空洞。
用于说话人,不用于听话人。
12.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仿的准则、典范。
13.惨淡经营:指下笔之前竭力劳神构思。
也指苦心谋划、经营(某事)。
14.侧目而视: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15.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16.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17.从长计议:对事情慎重地考虑,不急于作决定。
18.从善如流: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
19.大而化之: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
20.大方之家: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21.箪食壶浆:形容军队受到群众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22.登高自卑: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23.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循序渐进,达到很高的水平。
24.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25.耳提面命:形容恳切教导。
26.犯而不校: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
27.飞短流长: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
28.付之一笑:比喻不计较,不当一回事。
29.付诸东流: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
30.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31.果不其然:果然如此。
32.裹足不前:形容有所顾虑而止步不敢向前。
33.海外奇谈:比喻没有根据的、荒唐的言论或传闻。
34.毫发不爽:形容细微之处都不会出差错。
35.好为人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
贬义词。
36.河东狮吼:比喻悍妇发怒。
37.呼之欲出: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
小学语文成语辨析题解答技巧成语是中文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们以简洁的形式传递着深刻的含义。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成语的辨析题常常出现,并且对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提出了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语文成语辨析题解答的技巧,帮助学生在考试中更好地应对这类题目。
一、认真理解成语的意义在解答成语辨析题之前,首先要对所给的成语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成语的意义通常是通过一个具体的故事或情节来传达的,因此,我们需要运用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去理解成语的内涵。
对于一些生僻的成语,可以查阅相关的字典或工具书,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二、比较成语的相似之处与区别解答成语辨析题的关键在于比较,我们需要将所给的成语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与区别。
相似之处可能表现在意思、用法或来源上,而区别则可能体现在程度、语义或修辞手法上。
通过深入比较,我们能更好地识别成语之间的细微差别,从而准确选择答案。
三、注意成语的搭配与语境成语往往与具体的词语或语境搭配使用,这是我们解答辨析题时需要注意的因素之一。
在阅读题目时,要特别关注成语所处的句子或段落中的其他词语,以确保选择的成语与其搭配合适。
此外,也需考虑成语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有些成语只在特定情境中使用,我们需要根据题目的提示来确定。
四、积累常见的易混淆成语在解答成语辨析题时,积累并记忆常见的易混淆成语是非常有帮助的。
这些易混淆成语往往在字面上非常相似,但在意义或使用上有细微差别。
通过不断的积累和训练,我们能够更加熟悉这些成语,并学会辨析它们。
五、从选项入手,排除干扰项当遇到辨析题时,可以从选项入手,通过排除干扰项来确定正确答案。
有时候,选项中可能存在一些与语义无关或错误的选项,我们可以首先排除这些干扰项,然后再对剩余的选项进行比较和思考,找出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六、多做练习,总结经验成语辨析题是需要积累和经验的,只有不断地做题和总结,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解题技巧。
可以找一些模拟试题或历年真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高考成语积累:常见成语辨析181例1、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
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贬义词)2管中窥豹:通过竹管子的小孔来看豹,只看到豹身上一块斑纹。
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
有时同“可见一斑”连用,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3、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点:涂上一点,表删去。
)4、道路以目:形容百姓慑于暴政,在路上相见,不敢交谈,敢怒不敢言,只能以目示意。
5、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6、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白雪”对举。
7、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顺从别人,跟着人家走。
多用作贬义词。
8、不瘟不火:指戏曲表演非常沉稳,既不沉闷乏味,也不火爆。
(注意使用的对象)9、色厉内荏: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多用作贬义。
10、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
11、东施效颦: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
多用作贬义。
12、胸无城府:指为人坦率真诚,不用心机。
(褒义词)13、大快朵颐:形容食物鲜美,吃得很满意。
(注意形容的对象)14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15评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
多用作贬义。
16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之从迷惑中醒悟或彻底觉悟。
17目不识丁:形容人不识字,没有文化。
18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
(名:占有)19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人勤劳。
(褒义词)20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
多用于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
(褒义词)21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了以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22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23忍俊不禁:忍不住笑了出来。
在句子中使用时,不能与“笑”字重复。
24悬壶济世:指行医救助生灵。
(壶,药壶也,注意该词的使用对象)25、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
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贬义词)26、越俎代庖:厨子不做饭,掌管祭祀神主的人不能越过自己的职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厨子做饭。
常见成语辨析近义词辨析大全三个一组:1.惨无人道:惨,残酷狠毒。
残暴得灭绝人性。
惨绝人寰:人寰,人世。
世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的。
形容惨到极点。
灭绝人性::完全丧失人所具有的理性。
形容极端残忍,象野兽一样。
4.承前启后:承,承接。
启,开创,引出。
承接前人的,开创今后的。
多用于事业、学问方面。
亦作“承先启后”。
承上启下:承接上面的,引起下面的。
多用在写文章方面。
继往开来:继:继承;开:开辟。
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
5外强中干:外表上好像很强大,实际上很空虚。
色厉内荏: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
外刚内柔:外表刚强而内在柔弱。
同“内柔外刚”。
6.胡思乱想:不切实际地瞎想。
亦作“胡思乱量”。
痴心妄想:入迷的心思,荒唐的想法。
形容一味幻想不切实际的事情。
XXX妄想:犹言胡思乱想。
指没有根据,不切实际的瞎想。
7重整旗鼓:比喻失败后积累力量,重新动作。
亦作“重振旗鼓”。
卷土重来:卷土,人马奔跑时扬起尘土。
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新猛扑过来。
XXX: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13.一视同仁:一样看待,不分厚薄。
多用于指人。
等量齐观:等,同等。
齐,一样。
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
多用于指物。
相提并论:相提:相对照;并:齐。
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14.牢不可破:牢固得不可摧毁,不可坚定。
形容异常牢固。
颠扑不破:颠,跌。
扑,敲。
无论怎样倾跌敲打都不会破损。
比喻理论正确,无法驳倒推翻。
坚不可摧:坚:坚固;摧:摧毁。
非常坚固,摧毁不了。
15本末颠倒:本,树根。
末,树梢。
置,放。
比喻颠倒了事物的主次轻重。
舍本逐末:舍去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
形容轻重倒置。
轻重倒置:把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两者的地位摆颠倒了。
16.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
亦作“了若指掌”。
明察秋毫:明察:看清;秋毫:秋季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原形容人眼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高考易错成语辨析和易混淆的成语引言概述高考作为学生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考试,对于语文科目来说,成语的运用和辨析是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
然而,由于成语之间存在一些相似或易混淆的表达,考生在辨析时可能会犯错。
本文将针对高考中易错的成语进行辨析,并详细说明它们的用法,帮助考生在考试中避免犯错。
一、易混淆的成语辨析1.1 亡羊补牢vs.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亡羊补牢:意为事情出了问题后及时补救,防止进一步损失。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强调在事情发生问题之后,及时采取措施仍然有补救的可能。
1.2 一丝不苟vs. 丝毫不苟一丝不苟:形容做事非常仔细,不容许有任何疏忽。
丝毫不苟:同样表示做事非常仔细,丝毫不肯马虎。
1.3 惊弓之鸟vs. 弓弩之鸟惊弓之鸟:形容因为过去的经历而对任何风吹草动都感到害怕的人。
弓弩之鸟:描述被弓弩射中的鸟,形容极为危险或受到致命打击的状态。
二、易错成语的正确用法2.1 揠苗助长错误用法:揠苗助长(yàmiáo zhùzhǎng)。
正确用法:揠苗助长(yàmiáo zhùzhǎng)。
2.2 掩耳盗铃错误用法:掩耳盗铃(yǎn ěr dào líng)。
正确用法:掩耳盗铃(yǎn ěr dào línɡ)。
2.3 画蛇添足错误用法:画蛇添足(huàshétiān zú)。
正确用法:画蛇添足(huàshétiān zú)。
三、成语的应用技巧3.1 背景理解在应用成语时,要充分了解句子的语境和背景,确保成语的使用符合语境逻辑。
3.2 类比比较可以通过类比比较,将成语与常见的场景或经验相联系,有助于记忆和正确运用。
3.3 刻意训练通过大量的刻意训练,例如语境填空、成语搭配练习,提高对成语的敏感度和正确使用能力。
四、总结高考易错成语的辨析对于提高学生语文水平至关重要。
成语辨析1.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2.杂乱无章:指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泥沙俱下: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者事物混杂在一起。
3.举重若轻: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4.两面三刀:用来比喻居心不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
5.刀头舔蜜:比喻利少害多,也指贪财好色不顾性命。
6.代人捉刀:指代别人做事,多指写文章。
7.鸡鸣狗盗:多用作贬义,比喻那些既无真才实学,也无堂皇风度,只不过略有低下本领的人,也指微不足道的本领或偷偷摸摸的行为。
8.剑走偏锋:指不走常规,找一些新的、不同以往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求出奇制胜。
9.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
形容处境艰难,进退两难。
进退失据:指前进和后退都失去了依据,从而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10.才短思涩:见识短浅,思路迟钝。
指写作能力差。
11.博采众长:广泛采纳众人的长处及各方面的优点,或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
12.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13.不可名状:指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14.不置可否:不表示赞同,也不表示反对,即态度不明朗。
15.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
多用来表示不同意。
不以为意:指不把它放在心上。
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
16.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无所适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
指不知怎么办才好。
17.避实就虚:原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
或指谈论问题回避要害。
18.沧海桑田:比喻世事不断轮回变化。
19.夕惕若厉:朝夕戒惧,如临危境,不敢稍懈。
20.待价而沽:等待高价才出卖。
比喻有好的待遇、条件才答应任职或做事。
21.步月登云:步上月亮,攀登云霄。
形容志向远大。
22.泥牛入海:泥塑的牛一入海中就化掉了。
比喻一去不返,杳无音信。
23.如石投水:像石头投入水里就沉没一样。
比喻互相合得来。
常见成语辨析1、目无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2、天花乱坠:指说得极为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
3、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
多指男女间幼时的亲密感情。
4、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
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
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
5、差强人意:差,稍微地。
原意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
6、弹冠相庆:弹冠,掸去帽子上灰尘准备做官。
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
7、汗牛充栋:汗牛,用牛运输,使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
形容书籍极多。
形容的对象仅指书。
8、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9、深孚众望:孚,使人信服。
意思是深得众人的信赖和尊重。
易误用成“不负众望”。
10、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集后力量再干。
也可写作¡°重振旗鼓¡±。
11、信口雌黄:指不顾事实地随意乱说。
12、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
多用贬义。
13、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的盛况。
14、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
15、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
应与“无可厚非”区别开来,“无可厚非”意为不可过分指责。
前者表示言行完全合乎情理,后者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16、莫衷一是:指大家看法不同,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17、鞭辟入里:里,里头;辟,透彻。
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
18、刮目相看:说明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别人。
一般用来指看待别人取得的进步和成绩。
19、不足为训:训,准则。
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
20、莘莘shēn shēn学子:众多的学子。
21、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百忙之中仍然从容不迫。
22、仁者见仁:指对同一问题,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见解也不相同。
23、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或不久以前。
24、不稂不莠bùláng bùyǒu :稂,狼尾草。
高考成语积累:常见成语辨析181例1、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
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贬义词)2管中窥豹:通过竹管子的小孔来看豹,只看到豹身上一块斑纹。
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
有时同“可见一斑”连用,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3、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点:涂上一点,表删去。
)4、道路以目:形容百姓慑于暴政,在路上相见,不敢交谈,敢怒不敢言,只能以目示意。
5、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6、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白雪”对举。
7、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顺从别人,跟着人家走。
多用作贬义词。
8、不瘟不火:指戏曲表演非常沉稳,既不沉闷乏味,也不火爆。
(注意使用的对象)9、色厉内荏: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多用作贬义。
10、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
11、东施效颦: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
多用作贬义。
12、胸无城府:指为人坦率真诚,不用心机。
(褒义词)13、大快朵颐:形容食物鲜美,吃得很满意。
(注意形容的对象)14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15评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
多用作贬义。
16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之从迷惑中醒悟或彻底觉悟。
17目不识丁:形容人不识字,没有文化。
18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
(名:占有)19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人勤劳。
(褒义词)20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
多用于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
(褒义词)21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了以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22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23忍俊不禁:忍不住笑了出来。
在句子中使用时,不能与“笑”字重复。
24悬壶济世:指行医救助生灵。
(壶,药壶也,注意该词的使用对象)25、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
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贬义词)26、越俎代庖:厨子不做饭,掌管祭祀神主的人不能越过自己的职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厨子做饭。
高考近义成语辨析积累1、【爱憎分明泾渭分明】都有“界限清楚”的意思。
异:前者专指思想感情的爱与恨。
后者多指人或事的好坏显然不同。
2、【安分守己循规蹈矩】都有“规矩老实”的意思。
异:前者偏重于本分,不胡来。
后者偏重在拘守成规,不敢变易。
3、【安之若素随遇而安】都能表示“对任何遭遇都不在意”的意思。
异:前者多指处于困境.仍能跟往常一样(素:平日、往常)。
后者强调能适应任何环境。
4、【暗箭伤人含沙射影】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
但使用的手段有差别,前者使用的手段包括语言、行动,比“含沙射影”重。
后者的手段只是语言,并有影射某人某事的意思。
5、【按部就班循序渐进】都有“遵循一定的程序”的意思。
异:前者强调按一定步骤和规矩、部、班、门类、次序。
后者强调逐渐深入或提高。
6、【跋山涉水风尘仆仆】风餐露宿都有“旅途辛苦”之意。
异:前者重在远行艰辛。
“风尘仆仆”重在长途奔波忙碌。
后者重在强调野外食宿艰难。
7、【百依百顺唯命是从】都有“怎么说就怎么做”的意思。
异:前者含有由于感情的爱而表现出来的顺从。
后者有贬义,多用于上下级之间。
8、【半斤八两势均力敌】都有“彼此一样,不分上下”之意。
异:前者强调水平相等。
后者偏重力量相等。
9、【半途而废浅尝辄止】都有“中途停止”之意。
异:前者偏重在“半”,中途停止,有惋惜之意。
后者偏重在“浅”,不深入。
辄:就。
10、【包办代替越俎代庖】都有“包办”之意。
异:前者重在“包办”。
后者重在“超越权限”。
11、【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墨守成规】都有“因循守旧”的意思。
异:“抱残守缺”偏重在不肯接受新事物;“故步自封”偏重在不求进取;“墨守成规”偏重在按规矩办事。
12、【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二者都有“内容丰富·一切都有”的意思。
前者是无所不包,是就内涵而言,是从整体说的,其所包丰富繁杂。
后者是无所不有,就备有、陈列而言的,是从个体说的。
13、【卑躬屈膝奴颜婢膝奴颜媚骨】都有“向别人讨好”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
成语积累:常见成语辨析181例1、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
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贬义词)2管中窥豹:通过竹管子的小孔来看豹,只看到豹身上一块斑纹。
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
有时同“可见一斑”连用,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3、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点:涂上一点,表删去。
)4、道路以目:形容百姓慑于暴政,在路上相见,不敢交谈,敢怒不敢言,只能以目示意。
5、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6、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白雪”对举。
7、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顺从别人,跟着人家走。
多用作贬义词。
8、不瘟不火:指戏曲表演非常沉稳,既不沉闷乏味,也不火爆。
(注意使用的对象)9、色厉内荏: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多用作贬义。
10、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
11、东施效颦: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
多用作贬义。
12、胸无城府:指为人坦率真诚,不用心机。
(褒义词)13、大快朵颐:形容食物鲜美,吃得很满意。
(注意形容的对象)14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15评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
多用作贬义。
16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之从迷惑中醒悟或彻底觉悟。
17目不识丁:形容人不识字,没有文化。
18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
(名:占有)19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人勤劳。
(褒义词)20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
多用于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
(褒义词)21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了以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22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23忍俊不禁:忍不住笑了出来。
在句子中使用时,不能与“笑”字重复。
24悬壶济世:指行医救助生灵。
(壶,药壶也,注意该词的使用对象)25、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
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贬义词)26、越俎代庖:厨子不做饭,掌管祭祀神主的人不能越过自己的职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厨子做饭。
小学语文成语辨析题解答思路分享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重要语言形式,多用于修辞、表达和隐喻。
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成语辨析题是一个常见的考点,也是考察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一种方式。
本文将分享解答成语辨析题的思路和技巧,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成语知识。
一、理解成语意义要解答成语辨析题,首先要对成语的意义进行准确理解。
成语是由若干汉字组成的固定词组,它们具有特定的意义和用法。
在日常学习中,我们要经常阅读成语故事、练习成语填空等,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二、比较词义差异在解答成语辨析题时,我们常常会遇到几个意思相近的成语,需要通过比较它们的词义差异找出正确答案。
比如,“杯弓蛇影”和“画饼充饥”两个成语,都是通过形象的比喻说出一个人看到并追求的是虚幻的东西。
但是它们在意义上又有所区别,前者指一个人对事物产生过度猜疑,后者则强调虚幻不能替代真实需求。
因此,在解答辨析题时,需要通过对词义进行细致比较,找出正确答案。
三、考虑语境成语在实际运用中常常与其他词语、句子搭配使用,构成一个完整的语境。
在解答成语辨析题时,需要将成语放入具体的语境中去分析,确认它的使用方式和含义。
比如,“人模狗样”和“人山人海”两个成语,前者指一个人的表现像模像样,后者则形容人群密集。
通过考虑它们的语境,就能正确判断出这两个成语的不同含义。
四、借助故事、典故成语往往有一个或多个典故,通过了解这些典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成语。
在解答成语辨析题时,如果对某个成语的典故有所了解,可以借助故事中的内容来判断成语的含义。
典故中的情节和故事情境会给我们提供一些线索,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成语。
因此,平时要多读经典故事、寓言故事等,增加对典故的了解和记忆。
五、积累、总结成语辨析题是需要积累和总结的过程。
通过不断的阅读、学习和练习,我们可以积累更多的成语知识,并总结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多阅读成语故事、成语典故,同时也可以自己整理归纳成语,形成属于自己的成语知识库。
言语理解逻辑填空成语词语总结一、成语辨析1.一蹴而就高枕无忧一朝一夕轻而易举立竿见影一劳永逸一挥而就文不加点文过其实倚马可待一蹴而就:在短时间内一下子轻松完成①时间短②轻松、容易常用于否定句【容易+快一朝一夕+轻而易举就:完成】高枕无忧:强调无忧无虑,没有表达之前是否付出辛苦的意思,只强调现在爽了一朝一夕:一个早上或一个晚上,指短暂的时间轻而易举:形容毫不费力地就能把事情完成,仅表示容易轻而易举地完成【一蹴而就语义更加丰富,以上三个词同时出现,一般选择一蹴而就】立竿见影:比喻立刻见到功效,其强调的是见效快,并非事情容易做主体是效果【行之有效—普通有效;立竿见影—快速见效釜底抽薪—根本解决】一劳永逸:常用于形容一次把事情做好,以后就不用再做了不能一劳永逸—强调坚持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
多指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写成,不用涂改。
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
【一挥而就,文不加点,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文过其实:形容文辞浮夸不切实际唾手可得:往手上吐口唾沫就可以得到,强调极其容易得到唾手可得的道理信手拈来:随手拿来。
形容写文章、讲话时,善于运用词汇和组织材料。
【运用语境比较窄】手到擒来:指做事有把握,不费力就能做好了3.相濡以沫相视莫逆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珠联璧合交相辉映取长补短相濡以沫:比喻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相视莫逆:形容彼此间友谊深厚主语为人相映成趣:指互相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多用于散文】相得益彰:指两件事物,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各自变得更好。
侧重强调好上加好,达到1+1>2的效果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
强调不能少。
珠联璧合:比喻杰出的人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
强调的是两件事物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相互映照,通常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可以是具体,也可以是抽象的【①光亮、色彩②美好的景象文化与科技的光芒在此交相辉映】取长补短:取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文段需要体现交流互通,长处和短处。
【言语理解】易混成语辨析2
1. 爱财如命 VS 一毛不拔:两者都形容极其吝啬,但侧重点不同。
爱财如命侧重于性格上的贪婪,对钱财的追求超过了生命的重要性;一毛不拔侧重于行为上的吝啬,连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形容为人非常小气。
2. 安分守己 VS 循规蹈矩:这两个成语都有规矩老实的意思,但用法不同。
安分守己偏重于守本分,不胡来;循规蹈矩偏重于拘泥于常规,缺乏创新精神。
3. 安之若素 VS 随遇而安:安之若素表示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随遇而安则强调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4. 按部就班 VS 循序渐进:按部就班指按照一定的顺序、步骤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拘泥于常规,缺乏创新精神;循序渐进则指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渐前进或提高,强调过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5. 八面玲珑 VS 面面俱到:八面玲珑形容人处世圆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面面俱到则指各方面都照顾到,没有遗漏。
通过对这些易混成语的辨析,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它们,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词语填空如果无法判断,则舍掉定状补,直接看主谓宾辨析:1、词义2、搭配3、感情色彩4、程度轻重常见固定搭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刻画得入木三分;在改革开放的壮丽画卷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兑现诺言”为固定搭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般搭配精神/使命/政策“截然不同”指完全相反;“大相径庭”指差很多羁绊:指束缚,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由于日漫翻译问题,后被错认为(血缘、感情等)难以断开的连结。
七月流火:夏去秋来,天气转凉。
不负韶华(不负春光):不辜负美好的时光不负光阴(不负日月):珍惜时间,无美好的意思与日俱增:随着时间一天天增长。
形容不断增长。
有时也指增长很快。
水涨船高:水位上涨,船身也随着升高。
比喻事物随着它凭借的基础的增高而提高。
无足挂齿:形容微不足道,不值得一提:区区小事,~。
谦词。
无伤大雅:只有细小的毛病,对主要方面没有损害无足轻重:无关紧要。
无关紧要:指不重要,不影响大局。
莫衷一是:没有一致的看法,搭配对象为人奉为圭臬:指奉为做事的原则/准则。
初露/不露圭角:圭角指锋芒,指初露/不露锋芒。
鬼斧神工:比喻技艺非常精细巧妙。
(大自然)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的技艺非常精细巧妙,好像不是人工所能制成。
和自然为固定搭配,(动物也能用:例:(2017联考)孔雀蜘蛛的体型非常小,只有4毫米到5毫米,其中,雌性蜘蛛比雄性蜘蛛大。
不过,就是这样小的身躯,也能靠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吸引人们的注意)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开天辟地:指盘古开天辟地,比喻有史以来(女娲是造人补天的)。
精雕细琢:比喻做事情精益求精。
“雕”“琢”侧重精益求精,永无止境,即做事非常认真细致,。
巧夺天工:(人工)精巧的,形容技艺极其精巧海晏河清:比喻天下太平。
多用于形容社会环境,如战乱年代人们渴望海晏河清渊渟岳峙: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如渊水深沉,如高山耸立。
钟灵毓秀: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
瑕瑜互见:比喻有缺点也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