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前后对比
- 格式:ppt
- 大小:6.35 MB
- 文档页数:50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的辩证统一关系改革开放前后对比董志豪一、改革开放的历史1、三十年前的小岗村30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只是一个有20户、115人的生产队。
小岗作为“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而闻名,大多数村民都曾出门讨过饭。
1978年冬,小岗村的18位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了农业“大包干”,从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大包干这种家庭联产承包制度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最终上升为中国农村的基本制度,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
2、从包产到户到土地流转小岗村探索农村致富新路30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农民在一纸分田到户“大包干”生死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从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包产到户实现了小岗村的温饱,但一直没有解决小岗村的致富问题。
近年来,小岗村开始进行以承包制为基础的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开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集中经营,探索致富之路。
这种集中利用土地、实现规模经营的新型合作经济给小岗村的农民带来了实惠。
2007年,小岗村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而当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4140元,小岗村摆脱了自改革开放后20多年经济停滞不前的状况。
3、小岗村的民生变迁小岗村的民生变迁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一个中国农村的缩影,一个承载太多期望的村庄。
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村庄,小岗村因率先实行“大包干”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带动中国亿万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满身光环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中,小岗村重振改革创新的“大包干”精神,根据自身特点,开始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初步实现了从传统耕作向现代农业的多点突破,探索出了一条“现代农业——旅游产业——工农业协调发展”改革致富之路。
如今的小岗,葡萄园、养殖场、蘑菇种植大棚等土地集中经营已经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初步完善。
30年来,小岗走过了贫困,走过了温饱,走过了困惑,走出了希望。
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对比
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对比如下:
经济上:
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采取计划经济模式,国有企业垄断市场,经济增长缓慢,人均收入水平低。
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推行市场经济,吸引了大量外资,经济迅速增长,人均收入大幅提高。
社会上:
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封闭,人们思想受限,生活水平低,教育匮乏。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逐渐开放,人们思想解放,生活水平和医疗教育条件得到了改善。
文化上:
改革开放前,中国文化面临挑战,在意识形态上受到限制。
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化面临多元化趋势,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和关注。
政治上:
改革开放前,中国政治体制高度集中,政治权力高度集中。
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向改革开放道路转向,政治改革从一党专政向多党制和民主制度转化。
外交上:
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政策以自我封闭为主,经济贸易只集中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之间。
改革开放后,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
的经济贸易和交流取得了飞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
一、前30年为后30年提供条件
(1)党在这一时期的经验总结和认识成果,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
(2)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所赖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在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
二、后30年是前30年的坚持、改革和发展
(1)改革开放之初,党就强调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2)党强调改革是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领导人民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前后两个30年相互联系
(1)从本质上讲,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的两个阶段,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两个历史时期;
(2)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时间上是接轨的,但这种联系并不只是时间上的顺延和承续,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基本制度、根本任务、奋斗目标基础上的联系,两个历史时期之间绝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对立的;
四、两个30年不能相互否定
(1)就是正确认识这种联系和区别,牢牢把握两个历史时期的辩证统一而不能相互否定;
(2)就是要明白无论用哪一个历史时期否定另一个历史时期,都是对自己这个历史时期的否定;
(3)就是要把这两个历史时期放到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特别释放到党的30多年历史中去观察、去把握;
(4)就是要正确认识各个历史时期在探索、开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程中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5)就是要尊重历史而不歪曲或割断历史,实事求是而不拔高或苛求前人;
(6)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
改革开放前后30年对比及评价
改革开放前后30年的对比:
改革开放前:1949年中国成立,经济被国家集中掌握,实行
计划经济和封闭政策,国家控制企业、商品和价格,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改革开放后:1978年改革开放开启了新时代,推行市场经济
和对外开放政策,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国家经济逐渐放开,市场经济逐渐成为主要的经济模式,商品价格逐步由市场决定。
与此同时,外资进入、技术转移和人员流动也加快了国际交流,为中国经济腾飞创造了条件。
改革开放前后30年的评价:
改革开放前后30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
模式和路径。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启了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新时代,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人均收入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历史性的提升。
但是,中国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贫富之间分化仍然存在,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短缺等问题也随之产生。
同时,自由市场的经济动力和竞争机制的影响下,一些企业和人们对社会责任的忽视和社会道德风气的下滑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总之,改革开放前后30年的中国经济发展有着不同的思路、
不同的模式,建立起了一个新的国家经济体系,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强国。
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对比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对比如今的世界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各个国家都在发展着经济。
而我们国家一跃成为世界GDP排名第二的国家,中国的逐渐富强已经被世界人民所看见,当然有着如此的成就与我们的改革开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已有68个年头。
我们经历了“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7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文化大革命’的10年”、“在徘徊中前进的2年”和“改革开放以来的34年”。
可以说我们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
前30年,新中国在经历长期战乱、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搞建设,期间,先是经历了三年的战后经济恢复时期,然后是社会主义革命,三大改造完成之后,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随后又遭受前苏联逼债和三年自然灾害,特别是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前30年建设遭受重大挫折。
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于国际形势的判断出现失误。
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些问题,就贬低甚至否定前30年所取得的重大成绩。
既要反思这一时期的失误,更要充分肯定这一时期的历史功绩。
第一,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致力于国家全面建设,追求经济发展富强;第二,我党领导各族人民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还是在上层建筑方面,中国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第三,我们在新中国成立时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等,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逐步建立起了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议,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一个新的标志点,因为,是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
改革开放三十年前后对比策划文稿改革开放三十年前后对比策划文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我将带大家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前后的变化。
三十年前的中国与现在的中国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
让我们走进时光隧道,一起看看它们的不同之处吧。
一、经济发展三十年前,中国还处在计划经济时期,经济体制单一,国有制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市场经济的体制逐步健全,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日益强大。
不仅国内的百姓看到了中国的成绩,国外的投资者也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中国。
二、文化生活三十年前,中国的文化生活比较单一,影视作品不多,互联网还没普及。
而现在,各种文艺作品已经涌现出来,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互联网的普及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在网络上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国内外信息,保持更新的速度。
三、城市建设三十年前,中国的城市建设还处于落后的状态,道路拥挤,住房短缺。
现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非常快速,许多新城市层出不穷。
高速公路、高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随之而来。
一些城市不仅人口数量增多,城市规划也更加地合理化,城市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四、环境保护三十年前,这是不会被人们提及的话题。
但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随着政府的不断加强对环境的管理,许多污染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许多人们也以各种形式参与到环保行动中。
总之,三十年间中国发生的变化是极大的,这些变化是由全国人民和政府共同努力所导致的。
当然,三十年来的发展还面临着不少的挑战,例如城市化的过度、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等,但是,相信在每个人共同的努力下,中国的发展会一天比一天好,让我们为未来中国的发展而努力。
谢谢!。
前30年(1949-1978)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后30年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
一、前30年在重大挫折中取得了重大成绩,全盘否定前30年的历史是极端错误的前30年,新中国在经历长期战乱、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搞建设,期间,先是经历了三年的战后经济恢复时期,然后是社会主义革命,三大改造完成之后,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随后又遭受前苏联逼债和三年自然灾害,特别是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前30年建设遭受重大挫折。
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于国际形势的判断出现失误。
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些问题,就贬低甚至否定前30年所取得的重大成绩。
既要反思这一时期的失误,更要充分肯定这一时期的历史功绩。
第一,要充分肯定新中国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致力于国家全面建设,追求经济发展富强。
第二,我党领导各族人民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还是在上层建筑方面,中国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第三,我们在新中国成立时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等,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逐步建立起了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前30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是在经济衰败、人民困苦、百废待兴,并遭到资本主义国家全面封锁的条件下进行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搞建设,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其困难可想而知,建设探索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亦在情理之中。
然而,毛泽东等开国元勋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建设精神,将一个破败不堪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新中国,引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肯定前30年的探索和成绩、正视前30年的错误,才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应有的态度。
二、后30年改革开放成绩举世瞩目但问题亦引人注目,回避这30年存在的问题,同样是错误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带来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带来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带来的变化真是无穷,我们大家过上了好日子。
我们大家都奔向了小康社会,大家都过得很安逸。
一. 建设情况。
原来的矮小平房都一一换成了高楼大厦。
原来都没有游泳池,现在都有了。
原来都没有羽毛球场、篮球场、网球场和乒乓球场。
就连一个滑冰场都没有。
现在科技发达了,这些场子到处都有,而且还非常美丽。
二. 交通情况。
以前只有小面包车,而且路也很窄。
经常堵车塞车,害得上班的人经常迟到。
原来在嘉陵江那儿,只有一座桥。
桥上经常堵车,还多次发生交通事故,死人很多人。
可是现在又修了一座桥,一座去一座来。
重庆的桥还越来越多,还有上了桥都这个名称。
三. 经济情况。
原来家家户户都没有房子都是租的,非常不爽。
现在家家户户买了一栋,还琢磨这第二栋。
原来大家都买不起电视汽车,只有听广播。
而且听我妈妈说。
原来她们家每天都是吃了中午饭就没有晚饭。
而却吃的都是红薯,有时没饭吃就只能吃野草。
现在三餐都有肉吃,有时还能吃海鲜。
中国改革开放造成的变化太大了,我说一天也说不完,就留着让你慢慢去想了。
改革开放三十年巨大变化改革开放30年,一切跟现在都很不一样了。
在三十年前,人们穿着十分朴素单调,只有一些简单的款式,基本上都是粗布衣服,颜色主要是灰、黑色,而且买布还要布票。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服饰美丽多彩,个性张扬,款式新颖,充满了无尽的活力。
看到这儿,我想到了自己,我妈妈几乎每年都会给我买新衣服,而且多是名牌。
我们的穿着在变化,饮食也有十分大的变化。
在改革开放前,外出吃饭必须有粮票,饭菜单一,粮票也是定量的。
人们饥一顿饱一顿,好多人严重营养不良。
如今,在我们的饭桌上,隔三差五就会有鸡呀、鱼呀。
人们不但吃得好,还吃得有营养,色香味俱全,绿色食品已经成为人们餐桌的主流。
妈妈经常教育我要节约,她又感叹着她像我这么大时,只有煎饼,饼干一年中只能吃几回,哪像我现在整天零食不断。
以前,一般人都住一些破破烂烂的房子,全部都是用瓦做的。
屋里很朴素,家具也是木或石、铜做的,并非象现代这么豪华。
全都是平房,没有超过6、7层的高楼大厦,家里只有大厅和卧室、橱房。
以前的厕所不叫卫生间,叫茅厕,只是用两块木板搭着。
如果,家门口有一辆自行车,就已经算光荣了,以前的自行车跟现代的跑车一样有名.改革前的物品非常便宜,一分钱就能买到一大碗的面。
人们做饭时,那些锅约有一平方米大!炒菜的铲子都是用一个大木柄和一块铁板做的,不过,它虽然粗糙,但可一用十几年呢!比现代精致的铲子耐用多了。
以前,买东西不是直接用钱买的,是用肉票、菜票、粮票、布票.....改革前,很少人家里有电视机,电视机还很小,是黑白的,只有不到五个台。
一般家庭都没有电冰箱、洗衣机,就算有,功能很少,更别说现代化的的电器。
交通工具也在人们的生活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三十年前以步行为主,二十年前以自行车为主,十年前摩托时代,现在汽车满街跑,公共交通也便利了。
改革后,一切都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房子从一些矮小的平房变成了有十几层到几十层的高楼,房子里的家具各种各样,上面还有很多精美的雕刻一些。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后三十年的对比在不久的两个月前,我国度过了她伟大的六十年华诞,在这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普天同庆,人们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六十周年而感到激动,而今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周年的日子。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改革开放在中国的全面展开。
从此,中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
中国在这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间,我国可谓全方面得到的高速的发展。
政治制度越来越完善,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物质水平不断提高等等,这都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背景的。
从国内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
当时,整个政治局面是处在一个混乱状态,整个经济情况实际上是出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面对这种局面,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才能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也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只有通过改革开放,吸取国际的高科技成果,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
事实证明,改革开放在中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使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发面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就从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上看,就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转变。
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最简单的就是衣食住行,另外还有生活用品,娱乐方式,从这种种方面都可以看出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真是今非昔比。
现在人们不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在生活方式、消费观念、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从衣着方面看,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深圳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生活变化在未改革开放前深圳人的生活如渔村人民生活,靠打鱼为生,生活穷苦。
而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大抉择改变了这一窘境。
这是历史性的变革,划时代的飞跃。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说:“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得必须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他们的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知识”。
因此,他率先提出了中国必须走改革开放之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中主要讨论中国怎样实行改革开放,而历史性的变革从此揭开序幕。
接下来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团结奋斗,进行改革开放,为实现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不断拼搏,不断进取。
而深圳则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
而后深圳充满改革和创新的激情,迎合着中国的国情并且迅速的发展着经济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人均GDP位居中国第一,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
我们对比一下三十年前的深圳,听父母他们上一代人叙述之前的深圳农村人可谓穷得叮当响,他们为了挣得一口饱饭吃,穿越层层铁丝网,泅渡到香港上去打工。
在层层的阻挠下他们竟然不惜以生命的代价也要逃离30年前的深圳这个地方,可想而知,当初深圳人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
实施改革开放后,听说,那个时候的深圳遍地都是黄金,只要一弯腰,就能找着一金矿,当然这只是隐喻,但也足以可见当初的深圳有着巨大的潜力与机遇。
而那时我的父母也来到了深圳这个地方打工,他们可以说是见证了深圳崛起的辉煌,还记得爸爸曾经给我讲过他来深圳打工的经历,初来深圳,深南大道这条重要的路都还没有修好,如今那片繁华的华侨城在当初很是荒凉,他们住在铁皮房里,工资竟然一个月才两三百多块。
我想那个时候的深圳应该是初具规模吧。
听爸爸说过,那个时候的深圳三天就建高楼大厦中的一层,被称之为“深圳速度”这是让人难以想象的,可见当初深圳的决心与毅力啊,这不可思议的事实如今都让我将信将疑。
而后深圳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贸易的增长已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并且早已带动周边的城市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