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重要画家及作品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75.00 KB
- 文档页数:5
第四章隋唐时期的美术第四章隋唐时期的美术一、隋唐的人物画家及其作品1、阎立本:阎氏自北周时起,世代为高贵,属于历史学家所说的“关陇集团”的一份子。
阎立本兄弟的父亲阎毗娶北周武帝的女儿清都公主,阎立本兄弟是北周武帝的外孙。
阎毗和阎立德都是有名的工艺学家,阎毗的最有贡献的工程就是修筑了隋朝运河在河北的一段(从洛口到涿郡)。
阎立德在唐朝初年承继了他的父亲的工作,设计皇帝的礼服及仪仗车舆伞扇,并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时期督修皇宫。
阎立德的绘画作品中值得注意的有《文成公主降著图》,描绘了唐太宗的公主嫁给西藏王这一在汉藏民族的历史关系上有重大意义的政治性题材。
阎立本(?—公元六七三年)是画家兼工程学家,并且具有政治才干,在唐高宗显庆元年(公元六五六年),他代阎立德为工部尚书。
在高宗总章元年(公元六六八年)作了宰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阎立本以人物肖像画最著名。
最初在李世民的秦王府中曾画《秦府十八学士图》(李世民网罗的一些后来帮助他统治天下的人才。
作画在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六二六年),李世民作了皇帝以后,他又画了《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由李世民亲自写了每人的赞语(贞观十七年,公元六四三年作)。
此外,他还画过《外国图》、《永徽朝臣图》(高宗时的大臣)、《昭陵列像图》。
由此可见,阎立本的作品是唐代的伟大政治事业的颂歌。
传为阎立本的作品保留到现在的有《历代帝王图卷》,这是古代画家企图表现性格特点的重要作品。
这一画卷共包含了十三个帝王的肖像:前汉昭文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蜀主刘备、吴主孙权、晋武帝司马炎、陈文帝情、陈宣帝顼、陈废帝伯宗、陈后主叔宝、北周武帝字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
其中前六人距阎立本时代较远,后七人则较近。
陈叔宝及杨坚父子等人,阎立本都有可能亲自会见过,字文邕虽是他的外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父,因去世较早,恐未及见,但对他的了解可能是较真实具体的。
安阳师范学院公共选修文物鉴赏课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建筑工程学院10工程管理张凯强101502049隋唐书画鉴赏在中国书画发展史上,隋唐是魏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重要时期。
隋代书画,继往开来,酝酿着新风格的出现。
初唐书画承袭隋风,颇尚法度,但渐呈新貌。
至盛唐则完成了风格的转变。
此时,各科画家与各体书家先后涌现,风格趋向健美飞动。
以吴道子为代表的人物画(含宗教画)与山水画,以张旭、颜真卿为代表的草书、真书与行书,呈现了唐代书画灿烂辉煌的卓越成就。
中晚唐的书画又有了新的变异,流风余韵,波及五代。
自隋建国伊始,即造妙楷台与宝迹台皮藏法书名画,唐代宫私收藏更蔚为一时风气,官私收藏还推动了法书名画的模拓复制,促进了书画史论的整理与著述,为日后的研究保存了珍贵的原作、摹本与文献。
隋代的绘画风格,承先启后,具有细密精致而臻丽"的特点。
当时最著名的画家有杨契丹、郑法士、董伯仁与展子虔,这些名家各有所擅,如杨擅朝延替组",董擅台阁",展擅车马",孙擅美人魅魅"。
他们之中的多数,在风格技法上承继了前代传统,主要祖述顾皑之、陆探微与张僧踩,更多受到顾氏的影响,属意温雅,用笔调润"作风近于绵密一体。
不过孙尚子与尉迟跋质那略有例外。
孙尚子善为战笔,甚有气力",尉迟跋质那则来自新疆于阂,善画外国佛像。
隋代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虽属宗教题材,但画法风格与传世卷轴画是完全一致的。
唐代的绘画在隋朝基础上获得了全面发展,人物鞍马画取得了非凡成就,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先后成熟,花鸟与走兽也作为一个独立画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可以说,画种纷呈,多姿多彩,名手涌现,各擅胜场,每个时期均有不同特点,综而观之可谓焕烂而求备。
初唐的人物画有了很大发展,山水画沿袭着隋代以来的细密作风,花鸟画出现了个别的名家,宗教绘画的世俗化尚处于量变中。
人物画的时代特征首先在取材上反映出来,如果说过去更多描绘历史故实与文学经传的话,那么这时则突出地表现当代重大政治事件与功臣勋将了。
隋唐美术概况: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当时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同其他国家的交流频繁,文化艺术获得高度发展,名家辈出,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李思训、王维、韩干、张萱、周昉、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都是令后人仰慕的巨匠。
隋唐的人物画继承汉魏传统,重视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山水画分流出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两大体系,并产生出不同的地域风格;花鸟画创立了工笔设色和水墨淡彩等多种表现方法;书法艺术以唐朝的楷书、草书成就最为突出。
此外,雄伟的唐代雕塑,绚丽的宗教绘画也体现出伟岸的大国风度。
开青绿山水之源的展子虔展子虔(约550—604),渤海(今山东阳信)人,擅画山水、人物,被称为“唐画之祖”。
传为隋代展子虔画的《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一件山水画卷,该画用鸟瞰方式把湖光山色统一在有限的画面里。
从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山峦起伏、新绿成荫、春波荡漾的大自然中,游人或放马、或伫立、或泛舟、或漫步,尽情地享受春天的快乐。
隋代以前,山水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
在魏晋南北朝这个动乱时代,老庄回归自然的思想比较流行,许多文人学士都归隐山林,从而产生了一批田园诗人和山水画家。
南北朝时期的宗炳曾写过一篇专门论山水画的文章《画山水序》,但在早期的山水画中,由于没有解决透视问题,比例不协调一直是个问题。
这幅画描绘的对象在比例处理上较为合理,有“丈山、尺树、寸马、豆人”之评,与以前“水不容泛,人大于山”的景观大为不同,标志着中国山水画己从作为人物配景的稚拙阶段进入到成熟时期。
展子虔的山水画为唐代李思训父子所承,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极为巨大。
以表现政治题材为主的阎立本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重视以绘画作为工具来维护政权。
当时的大画家阎立本在唐太宗的旨令下,画过《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职责图》、《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等主要反映唐太宗政治生涯的作品。
深得唐太宗欣赏的阎立本官至右相,他与当时战功赫赫的左相姜恪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