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二 文言文阅读.docx
- 格式:docx
- 大小:73.41 KB
- 文档页数:19
专题12 文言文比较阅读(一)(2022春·四川乐山·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书巢记》(陆游)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
客有问曰:“今子幸有屋以居,牗户墙垣,犹之①比屋②也,而谓之巢,何?”陆子曰:“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③,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
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
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注释】①之:到。
②比屋:邻屋。
③觌(dí):相见。
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以:因为)B.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置:放弃)C.既.入又不能出(既:已经)D.信.乎其似巢也(信:确实)2.对乙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B.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C.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D.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今子幸有屋以居,牗户墙垣,犹之比屋也,而谓之巢,何?4.甲文中提到“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请结合文本分析,甲乙两文中读书的益处有何不同。
(二)(2022春·广西南宁·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言文阅读:读书学习一、课外阅读(2022·湖北随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墨池记曾巩①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①之墨池者苟伯子①《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①,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①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岂有徜徉肆恣①,而又尝自休①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节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钞》)【注释】①曾巩: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①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世称王右军、“书圣”。
①荀伯子:南朝宋人。
①张芝:东汉著名书法家,人称“草圣”。
①极:至,达。
①徜徉肆恣:尽情游览。
①休:停留。
①章:通“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B.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C.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D.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羲之之书晚乃善.陈康肃公善.射(《卖油翁》)B.此为其.故迹其真.无马邪(《马说》)C.书.“晋王右军墨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D.则学固.岂可以少哉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3.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4.王羲之“临池学书”的故事对你学习书法有什么启示?(2022·江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一、【2021年中考吉林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小题。
造白糖凡闽、广南方经冬老蔗,用车同前法。
榨汁入缸,看水花为火色。
其花煎至细嫩,如煮羹沸,以手捻试,粘手那么信来矣①。
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
然后以瓦溜②置缸上。
共溜上宽下尖,底有一小孔,将草塞住,倾桶中黑沙于内。
待黑沙结定,然后去孔中塞草,用黄泥水③淋下。
其中黑滓入缸内,溜内尽成白霜。
最上一层厚五寸许,洁白异常,名曰西洋糖,下者稍黄褐。
〔节选自?天工开物?上海古籍出版社〕〔注释〕①粘手那么信来矣:如果粘手就说明火候到了。
②瓦溜:用糖膏重力别离糖蜜以取得砂糖的陶制工具,类似过滤漏斗。
③黄泥水:取黄泥水上层溶液,起脱色、除蜜作用。
1.“量上一层厚五寸许〞中“许〞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二、【2021年中考四川内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①曰:“留以为梁。
〞余曰:“木小不堪也。
〞僮曰:“留以为栋。
〞余曰:“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木一也,忽病②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
余曰:“太多矣。
〞乃尽湿③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太少矣。
〞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
〞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节选自吕坤?呻吟录?〔注〕①僮:未成年的仆人。
②病:担忧,忧虑。
③湿:名词活用作动词,淋湿。
4.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人有馈.一木者〔______〕〔2〕木小不堪.也〔______〕〔3〕为余.生炭满炉〔______〕〔4〕乃.尽湿之〔______〕5.翻译下面句子。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6.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忧。
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目录:2023年真题展现真题考查解读近年真题对比命题规律解密名校模拟探源高考必备知识(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裼而观之,釐负羁与叔瞻侍于前。
叔瞻谓曹君曰:“臣观晋公子,非常人也,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恐为曹伤君不如杀之。
”曹君弗听。
釐负羁归而不乐,其妻问之曰:“公从外来而有不乐之色,何也?”负羁曰:“吾闻之,有福不及,祸来连我。
今日吾君召晋公子,其遇之无礼,我与在前,吾是以不乐。
”其妻曰:“吾观晋公子,万乘之主也;其左右从者,万乘之相也。
今穷.而出亡过于曹,曹遇之无礼,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
子奚不先自贰焉。
”负羁曰:“诺。
”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遗公子,公子见使者,再拜,受其餐而辞其璧,公子自曹入楚,自楚入秦,入秦三年,秦穆公召群臣而谋曰:“昔者晋献公与寡人交,诸侯莫弗闻。
献公不幸离群臣,出入..也。
如是弗定,则非与人..十年矣。
嗣子不善,吾恐此将仿今其宗庙不被阴而社稷不血食交之道,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何如?”群臣皆曰:“善。
”公因起卒,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步卒五万,辅重耳入之于晋,立为晋君。
重耳即位三年,举兵而伐曹矣,因令人告曹君曰:“悬叔瞻而出之,我且杀而以为大戮。
”又令人告釐负羁曰:“军旅薄城,吾知子不违也,其表子之间,寡人将以为令,令军勿敢犯。
”曹人闻之,率其亲戚而保釐负羁之闾者七百余家,此礼之所用也。
故曹,小国也,而迫于晋、楚之间,其君之危犹累卵也,而以无礼莅之,此所以绝世..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君遇之A无礼B彼若有时C反D国E而起兵F即恐为曾伤G君H不如杀之。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穷,指困窘、困厄,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穷冬烈风”的“穷”意思相同。
专题提能限时练(十二) 文言文阅读(二)(建议用时:3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导学号:76082054】赵豫,字定素,安肃人。
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
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
内艰..起复。
洪熙时进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
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
一意拊循,与民休息。
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
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
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
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
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
有诏灭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
正统中,九载考绩。
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
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
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
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
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
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
”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
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
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
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
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
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
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
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
荆州知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
巩昌知府鄞县戴浩擅发边储三百七十石赈饥,被劾请罪,景帝原之。
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
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
惟袁旭在宁国为督学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
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B.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C.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D.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D[断句时,应结合语境来分析。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课外)考点透视中考对文言文的考查,一般从字音、文言实词、虚词、朗读停顿、句式、翻译、思想内容、写作手法等方面入手。
主要题型有:断句,解释加点字,辨析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现象,解释通假字,翻译句子,从整体上把握思想内容,分析写作特色等。
从取材看,以课内篇目为主,兼有向课外发展的趋势,且选取的课外材料多为较浅显的趣味性记叙文和哲理性短文。
有些课内文言文备受全国各地中考命题者的青睐,连续多年多次出现,如《出师表》《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送东阳马生序》《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峡》等。
方法点拨方法一、比较阅读题的解题方法1.常见问法(1)甲乙两文末尾画波浪线的句子有哪些共同点?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2)甲文中的……和乙文中的……都……请结合两文画线的句子,说说两文……有什么不同。
2.知识放送比较阅读是对两篇或多篇文言文的基本内容(观点、事件、人物形象等)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比较作品的不同情感倾向,比较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的异同等。
3.解题思路认真分析试题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
“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人手,分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揭示各自的特征。
方法二、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课外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内容主要是解释实词、翻译文中重要句子和理解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有些考生认为课外文言文没有规定考试篇目,复习时无从下手,从而产生畏惧心理。
其实,课外文言文阅读所选用的文本都很浅显,相当于初一、初二年级所学过的文言文,其知识内容与课内学过的知识内容有一定的联系。
所要解释的字词必定是课内学过的,而且是常用的、熟悉的实词,所要翻译的句子的句型也是十分熟悉的,句中的关键字词也是平时学过的。
至于课外文言文所蕴含的道理,只要读通语言材料,能大体感知文章内容,则不难答出。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高考试题A组2013年高考题一、(2013新课标全国Ⅰ,4~7,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
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
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
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
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
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
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
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
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
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
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
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
帝皆深纳之。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
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
帝悉褒纳。
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五年卒,年八十五。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
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
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
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记载。
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救济。
专题12 课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2021·山东济南市长清区·九年级一模】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陆贽论人才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
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①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
加以情有爱憎,趣有异同,假使圣如伊、周,贤如墨、杨,求诸物议②,孰免讥嫌?昔子贡问于孔子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盖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恶君子,亦如君子之恶小人。
将察其情,在审基听,听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
【注释】①责:苛求。
②物议:众人的议论,多指非议。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只画一处....)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盖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
3.本文引用了子贡和孔子的对话,请结合选文内容闸述陆贽对人才的看法。
【2021·山东济南市中区·九年级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仪之楚张仪之楚,贫。
舍人①怒而归。
张仪曰:“子必以衣冠之敝,故欲归。
子待我为子见楚王。
”当是之时,南后、郑袖贵于楚。
张子见楚王,楚王不说。
张子曰:“王无所用臣,臣请北见晋君。
”楚王曰:“诺。
”张子曰:“王无求于晋国乎?”王曰:“黄金珠玑犀象②出于楚,寡人无求于晋国。
”张子曰:“王徒不好色耳?”王曰:“何也?”张子曰:“彼郑、周③之女,粉白墨黑,立于衢闾④,非知而见之者,以为神。
”楚王曰:“楚,僻陋之国也,未尝见中国⑤之女如此其美也。
”乃资之以珠玉。
南后、郑袖闻之大恐,令人谓张子曰:“妾闻将军之晋国,偶有金千斤,进之左右,以供刍秣⑥。
”郑袖亦以金五百斤。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舍人:随从。
②黄金珠玑犀象:黄金、珍珠、玑珠、犀革、象牙。
③郑、周:晋国的属国。
④衢闾:大街巷口。
⑤中国:中原。
⑥刍秣:牛马的饲料。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舍人怒而归./归:回去 B .楚王不说./说:说话 C .南后、郑袖闻之大恐./恐:担心,害怕 D .偶.有金千斤/偶:同“我”5.将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一、(2019天津)(一)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的节选文字,完成第1~3题。
①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②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岁:岁月。
B.不必若.余之手录若:像,如同。
C.生以乡人子谒.余谒:拜见。
D.言和.而色夷和:谦和。
答案:A解析:“岁”,每年。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有司业、博士..为之师B.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C.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D.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答案:A解析:“博士”,古义,古代学官名;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写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和生活衣食无忧,与作者当年求学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
B.作者以“岂他人之过哉”这一反问句式,鲜明地表达观点,显示出不容置疑的力量。
C.因为马生和作者是同乡,且学习勤奋刻苦,所以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高度赞美马生。
D.“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这句表明作者担心世俗之人对自己的歪曲,从反面强化了本文的主旨。
答案:C解析:“高度赞美”有误,应是“劝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3题。
况①守时,府治②被火焚,文卷悉.烬。
遗火③者,一吏也。
火熄,况守出坐砾④场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归舍.。
亟⑤自草奏,一力归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
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奏上,罪止罚俸。
公之周旋⑥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
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节选自《智囊》) 注①况: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时任苏州太守,明朝著名廉官。
②府治:府衙。
③遗火:因失职造成火灾。
④砾:小石,碎石。
⑤亟:急速,赶快。
⑥周旋: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文卷悉.烬悉:(2)喝使归舍.舍:参考答案:(1)全,都(2)房舍,住宅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参考答案:这本来就是太守该负的责任,一名小吏怎么能够承担呢!3.选文结尾评论说“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示例: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勇于担当。
对小吏的过错,况钟在呈奏皇上时,自己承担了全部责任。
二、(2019海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第1~4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小石潭记》)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晓雾将歇.(hé)B.沉鳞竞跃.(yào)C.参差.披拂(cī)D.佁.然不动(tái)答案:C解析:A项,“歇”应读“xiē”;B项,“跃”应读“yuè”;D项,“佁”应读“yǐ”。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五色交辉..交辉:(2)四时..俱备四时:(2)青树翠蔓..翠蔓:(4)俶尔..远逝俶尔:参考答案:(1)交相辉映(2)四季(3)翠绿的藤蔓(4)忽然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实是欲界之仙都。
(2)潭中鱼可百许头。
答案示例:(1)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
(这里确实是人间的仙境。
)(2)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
(石潭里的鱼约有一百来条。
)4.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请说说作者笔下的水有何共同特点。
参考答案:清澈、透明、纯净。
三、(2018天津)(一)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完成第1~3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舜发于畎亩..之中畎亩:田间,田地。
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
C.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喻:告诉。
答案:D解析:“喻”,了解、明白。
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百里奚举于市B.必先苦其心志C.空乏其身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答案:D解析:“衡”,同“横”,梗塞、不顺。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B.文章开篇以六位先贤的经历证明: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C.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
D.本文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对今天的写作仍具借鉴意义。
答案:B解析:“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分析不当,文章证明的是成就不平凡事业的人都曾经受过一番艰苦磨炼。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3题。
上①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
”上曰:“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
吏受赇③抵④法,与帝王徇⑤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徵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
”上曰:“然。
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上:指唐太宗。
②贾(gǔ)胡:胡商。
③赇(qiú):贿赂。
④抵:触犯。
⑤徇:顺从。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上谓.侍臣曰谓:(2)宜.戮力相辅宜:参考答案:(1)对……说(2)应当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
参考答案:人们都知道他喜爱珍珠却不爱惜自己的身体。
3.在君臣的对话中,唐太宗提出的警示有哪些?用自己的话简述。
参考答案:官吏不能因受贿而触犯法律,君王不能因贪图奢华享受而亡国,君臣要尽力相互帮助,避免被人嘲笑。
四、(2018江苏淮安)阅读下面两部分文字,完成第1~5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乙】沪邑元宵灯火,以伞灯为最。
灯作伞形,或圆,或.六角,咸以五色锦笺①缀成,磨薄令如蝉翼,上镂人物、花鸟,细若茧丝。
一灯之制,经岁始成,虽费百金不惜。
但伞灯之出最迟,每俟诸灯兴阑②,于百花生日前后始盛。
多至二三百盏,间以五彩吴绫③折枝花灯,偶缀禽、鱼、蝉、蝶,飞舞若生。
又扎彩为亭,高可.三四丈,名曰“抬阁④”,间饰龙凤,以云母石为麟甲,上下通明,光照数丈;或二层,或三层,每层以纹绣孩童,扮演杂剧,常扮《长生殿·玉环拜月》,兽炉中香烟一缕,烟际现月宫,姮娥⑤立殿左,左右侍女,各执宫扇,扇上立牛女二星,望之如在霄汉也。
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
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
而自通商后,无复有此盛事矣。
同里张秋浦茂才⑥《岁事衢歌》有:“月夜笙箫步绿塍⑦,珠帘垂处小楼凭。
吴绫输与谈笺纸,妙擅⑧江乡算伞灯。
”盖伞灯之制,纸贵于绫,谈笺,邑之土产也。
雨苍氏曰:琐事耳,而插一叹想句,便寓绝大感慨。
(节选自毛祥麟《墨余录》,有删改) 注①锦笺:精致华美的纸。
②兴阑:兴尽。
③绫:比绸缎还薄的一种丝织品。
④抬阁:一种民间的游艺项目。
在木制的小阁里有人扮饰戏曲人物,由别人抬着游行。
⑤姮娥:嫦娥。
⑥茂才:秀才。
⑦塍:田埂。
⑧擅:独揽,独占。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答案: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为.宫室为:(2)罔不因.势象形因:(3)或.六角或:(4)高可.三四丈可:参考答案:(1)雕刻(2)顺着、就着(3)有的(4)大约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贻余核舟一。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3)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
参考答案:(1)曾经赠送给我一个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2)船从头到尾有八分多长。
(3)每种灯火经过时,(前后)绵延数里(远),照得夜里如同白天(一样亮)。
4.请简要说说甲文画线部分是如何体现“奇巧”二字的。
参考答案:画线句主要介绍舱旁的小窗,它不仅可以开关,而且上面刻了对联,共十六个字,可见雕工的精细;“启窗而观”,还有“雕栏相望”,更显出雕刻家构思的巧妙。
5.结合乙文内容,说说“雨苍氏”有哪些感慨。
参考答案:有与外国通商后不再有“元宵灯火”兴盛的感慨,有对制作伞灯时谈笺价格高昂的感慨。
五、(2018安徽)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第1~4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
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
”对曰:“是则可矣。
知夫苟中心图民①,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节选自《国语》) 注①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