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管理的基本原理
- 格式:docx
- 大小:27.74 KB
- 文档页数:24
库存管理原理是什么
库存管理原理是根据需求预测和销售数据,采取合理的方法和策略,确保企业库存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其主要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准确的需求预测: 基于历史销售数据、市场趋势和需求变化
等因素,进行准确的需求预测。
这有助于避免库存过剩或缺货带来的损失,并能够及时调整采购和生产计划。
2. 定期库存盘点: 定期对库存进行盘点和审核,确保库存数量
和质量的精准记录。
这有助于发现库存误差、丢失、损耗等问题,并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3. 合理的库存订货量: 根据销售预测和供应链的延迟,确定合
理的库存订货量。
合理的库存订货量可以避免缺货和积压库存,并提高库存周转率。
4. 优化供应链管理: 加强与供应商和分销商的合作,确保及时
的物流配送和供应链流程的顺畅。
通过减少供应链中的延误和浪费,可以缩短库存周转时间,降低库存成本。
5. 制定安全储备库存: 考虑市场需求波动和供应不确定性等因素,制定安全储备库存以应对突发情况,如采购或生产延迟、自然灾害等。
6. 使用库存管理系统: 借助现代化的库存管理系统,通过自动
化和信息化的方式,提高库存管理的精确度和效率。
库存管理
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实时跟踪库存变化、管理订单、优化进销存流程等。
通过遵循上述库存管理原则,企业可以实现库存的合理调配和控制,减少库存积压和损失,提高运营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abc库存管理法的基本原理
ABC库存管理法是一种常用的库存管理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库存进行分类,根据物品的重要性和消耗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
ABC库存管理法将库存分为三个类别:A类、B类和C类。
A类物品:这些物品的价值较高,但是消耗量较少。
通常为库存中的重要物品,占据了大部分的库存价值,但是销售量相对较低。
对于这类物品,需要采取严格的库存管理策略,确保库存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B类物品:这些物品的价值和消耗量居中,通常为中等重要性的物品。
对于这类物品,需要采取适度的库存管理策略,平衡库存和销售之间的关系。
C类物品:这些物品的价值较低,但是消耗量较高。
通常为库存中的非关键物品,占据了较小的库存价值,但是销售量相对较高。
对于这类物品,可以采取较宽松的库存管理策略,以降低库存成本。
基于以上分类,ABC库存管理法的基本原理可以总结为:
1. 根据物品的重要性和消耗情况进行分类,确立不同的管理策略。
2. 对于A类物品,采取严格的库存管理策略,确保库存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 对于B类物品,采取适度的库存管理策略,平衡库存和销售之间的关系。
4. 对于C类物品,采取较宽松的库存管理策略,以降低库存成本。
通过ABC库存管理法,可以实现对库存的合理控制和管理,提高库存周转率,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库存管理的基本原理1. 简介库存管理是企业运营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它对企业的生产、销售和运营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库存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合理的库存水平,以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本文将介绍库存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库存管理的重要性、库存管理的基本流程以及常用的库存管理方法和技术。
2. 库存管理的重要性库存管理在企业运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满足顾客需求库存管理能够确保企业有足够的存货以满足顾客的需求。
在库存管理良好的情况下,企业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库存,并及时地处理顾客的订单,提高顾客满意度。
2.2 降低成本库存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
过高的库存会增加资金困难和库房租金等开支,而过低的库存会导致生产和供应链的中断,增加生产成本和运营风险。
通过合理的库存管理,企业能够在保证供应能力的同时降低库存成本。
2.3 提高运营效率库存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通过合理的库存管理,企业可以优化供应链流程,减少库存周转时间,提高生产和配送效率,提升整体的运营效率。
3. 库存管理的基本流程库存管理的基本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3.1 需求预测需求预测是库存管理的第一步,它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后续库存管理的效果。
通过市场调研、历史销售数据和顾客反馈等方式,预测出未来一段时间的销售量,并将之作为库存管理的依据。
3.2 订单管理订单管理是库存管理的核心环节。
在需求预测的基础上,企业需要根据顾客的订单情况,合理安排生产和供应链环节,并及时处理订单。
3.3 库存监控库存监控是库存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库存监控系统,企业可以实时了解库存的情况,及时补充库存并避免库存积压和断货的情况。
3.4 库存优化库存优化是库存管理的最终目标。
企业需要通过合理的库存策略,根据市场需求和供应链情况,优化库存水平。
例如,通过采用经济批量购买和准时交货等方法,降低库存成本并提高库存周转率。
4. 常用的库存管理方法和技术在库存管理过程中,有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库存管理的效果,其中包括:4.1 ABC 分析法ABC 分析法是根据物料的价值和消耗情况将物料划分为 A、B、C 三类。
仓储管理的概念及基本原理随着商品生产和消费的快速增长,仓储管理在现代物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仓库作为物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着物流系统的效率和效益,更关系到生产企业和销售商业的安全和稳定。
因此,建立高效的仓储管理体系,对促进现代物流更好地发展,提高仓库物品入库、出库、调拨等工作流程的效率和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仓储管理的概念仓储管理,是指对仓库内部物品的组织、监控和管理,通过监督并掌握物品存放的地点、数量、质量及状态等信息,确保仓库内物品的管理质量、安全性和经济性高效性。
在现代仓储过程中,仓储管理将从管理运用效率、健全的仓储体系、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备等方面入手,实现物流企业仓储成本的优化,提高物流设施的利用率。
二、仓储管理的基本原理1.订单管理在仓库内部,订单管理尤为重要。
订单管理包括视物品的不同类别,对不同订单区分开,方便物品的更换和调拨。
采用复合式仓储管理,可以实现不同种类不同属性的物品存储在单一仓库设施之中,减小物品的存储面积,节约存储成本,提升仓库周转率。
2.库存管理库存管理主要是掌握库存信息,建立物品的清单和库存统计表。
并且在每个月底进行库存盘点,以此明确各种物品的实际存储情况,避免过多存物品产生存货寄售和过期等问题,减少仓储成本。
3.作业管理作业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环节,它包括衔接各个部门的沟通合作、人员调度的合理安排和规范操作制度建立。
一般情况下,企业可以采用不同的计算机软件或智能设备,实现全自动化流程运营,使得作业流程更顺畅和高效。
4.风险管理在物品存储环境中,随时都会面对一些风险,如突发事件、货品的丢失、对货品造成损坏等。
因此,在仓库管理中需要对不同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和预防措施。
5.供应链管理最后,必须考虑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和优化,整个仓库管理需要打通整个供应链路线,保证物品供给依靠的稳定可靠的供货商、承运方、物流服务商来给予全面服务,并通过实时记录和信息更新,随时掌握各个环节的情况,提高物流企业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JIT仓储管理理念随着全球贸易的快速发展和供应链的日益复杂化,有效的仓储管理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重点。
JIT(Just-in-Time)仓储管理理念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JIT仓储管理理念的基本原理和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JIT仓储管理理念的基本原理JIT仓储管理理念最初起源于日本制造业,旨在通过精确控制物料的投入和产出,实现高效的仓储管理。
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减少库存:JIT理念鼓励企业尽量减少库存水平,精确掌控所需物料的进出,避免过多的库存积压。
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仓储空间的需求,降低日常运营成本,还可以提高资金周转率,并减少仓储过程中的物料损耗和盗窃风险。
2. 完美交付:JIT仓储管理理念追求做到“完美交付”,即使在高压时间限制下,仓储和物流系统也能及时、准确地交付物料或产品。
通过优化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包括物料采购、运输和仓储等,企业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品牌形象。
3. 原料到货时间的精确控制:JIT理念强调原料的到货时间必须非常精确,以避免原料因为时间延误而导致生产线停滞。
通过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信息共享和协调,可以提前预测到货时间并进行合理安排,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和交货周期。
二、JIT仓储管理理念在实践中的应用JIT仓储管理理念在实践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以下是几个应用案例的介绍:1. 豪华汽车制造商:一家豪华汽车制造商采用JIT仓储管理理念,通过与供应商的紧密合作,实现了原材料的精确控制和准确配送。
这样可以保证生产线的持续运转,减少原材料的浪费和库存积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高端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一家高端电子产品生产企业采用JIT仓储管理理念,通过仔细规划供应链和仓储流程,避免了零件缺货或积压的情况发生。
这样可以提高生产灵活性和运营效率,减少生产周期,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3. 超市连锁店:一家超市连锁店采用JIT仓储管理理念,通过实时监测销售情况和库存水平,及时补充货品并精确控制库存。
库存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库存管理是指企业对物资、产品和半成品等库存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以实现企业库存的最优化。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市场需求、供应链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库存水平和库存周期,确保库存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第一,经济订货批量(EOQ)模型。
EOQ模型是基于库存成本、发货成本和订货成本等因素来确定最优订货批量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的基本假设是需求是稳定的、发货时间和订货成本是固定的,通过计算最小化总供应链成本来确定最优的订货批量。
第二,安全库存法则。
安全库存是指为了应对需求不确定性、供应链延迟等风险因素而额外储存的库存量。
安全库存的确定可以采用统计方法如安全系数法、防冻库存法等,也可以根据经验和专家判断进行确定。
第三,ABC分类法。
ABC分类法是根据物资的重要性和价值来对库存进行分类的方法。
按照价值和重要性高低将物资分为A、B、C三类,然后针对不同分类制定不同的库存管理策略。
比如对A类物资要进行频繁盘点和控制,而C类物资则可以进行周期性盘点。
第四,合理预测需求。
准确预测需求对库存管理至关重要。
可以采用统计方法如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等,也可以借助市场调研和销售预测等手段来进行需求预测,以便合理安排订货计划和库存水平。
第五,供应链配送管理。
供应链配送管理是通过合理安排供应链内物资的流动和配送过程,以提高库存周转率和减少库存积压量。
可以采用物流管理技术和系统,优化仓库布局和运输路线,提高配送效率和降低成本。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库存管理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库存控制方法和策略。
如定期盘点、库存报表和库存系统管理等,以确保库存数量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并且及时调整库存水平和订货策略,以适应市场需求和供应链状况的变化。
库存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库存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合理控制和管理企业的物料和产品库存,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首先,库存管理的基本原则是要实现库存的最优化。
这意味着企业要尽量达到最佳的经济和技术效益,既不要出现库存过高导致资金占用和运营成本增加,也不要库存过低导致供应链中断、生产停滞和销售不畅等问题。
其次,库存管理需要根据不同的物料属性和需求进行不同的策略分析和决策。
例如,对于不易腐烂的耐久品可以采取批次订购策略,而对于易腐烂或季节性需求的产品则需要采取定期补货和定量订购的方式。
另外,库存管理还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起高效的库存管理系统。
这样可以通过精确的数据分析和预测,实时监控库存情况,并及时制定合理的补货计划,以满足市场需求。
库存管理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定期盘点:定期对库存进行盘点,确保库存数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及时发现和解决一些库存积压、过期、损坏等问题。
2. ABC分类法:按照物料的重要性和使用频率,将库存划分为A、B、C三类。
对A类产品进行精细化管理和控制,B类产品适量控制,C类产品则可适量放宽库存的控制。
3. 安全库存:为应对突发需求变化和供应链中断等情况,需要预留一定的安全库存。
安全库存的设置需要综合考虑供应链延迟、销售波动和风险等因素。
4. 供应链协同:库存管理需要与供应链各环节进行协同,通过有效的信息共享、准确的物流配送和紧密的合作关系,以实现库存管理的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综上所述,库存管理的基本原理是实现最优化,而库存管理的方法则包括定期盘点、ABC分类法、安全库存和供应链协同等。
通过合理地运用库存管理原理和方法,企业可以有效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供应链流转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库存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企业的盈利能力、现金流和客户满意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科学的库存管理原理和方法,企业可以有效地控制库存水平,提高供应链的运转效率,降低资金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库存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简介库存管理是现代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涉及到对企业存货的管理,旨在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和运营效率最优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库存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帮助你了解如何有效管理和控制库存。
1. 库存管理的重要性库存管理对企业的运营和经营决策具有重要影响,下面列举了几个方面的重要性:a. 减少库存成本过高的库存水平将占用企业的资金,增加资金成本。
合理的库存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库存资金的最优配置,降低库存成本。
b. 避免缺货风险库存管理可以通过预测市场需求和进行及时补货来避免库存缺货的风险,确保供应链的稳定。
c. 提高客户满意度适当的库存管理可以确保及时交货和准确的订单处理,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竞争力。
2. 库存管理的基本原则a. 定期盘点定期盘点是库存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
通过定期盘点,可以清楚地了解库存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b. 确定安全库存安全库存是为应对突发需求或供应链中断而设置的保险库存。
合理确定安全库存水平是库存管理的重要任务,可以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和预测方法进行估算。
c. 商品分类管理商品分类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根据商品性质、销售情况等因素进行合理划分和管理,以便更精细化地控制库存。
3. 库存管理的基本方法a. 订货周期法订货周期法是一种基于需求预测的订货策略。
通过对商品的订货周期和订货数量进行合理规划,可以平衡库存水平和销售需求。
b. ABC分析法ABC分析法是一种根据商品销售额和库存量的不同进行分类的方法。
根据商品的重要性和价值,将商品分为A、B、C 三类,从而实现对不同类别商品的差异化管理。
c. 定期清理滞销品定期清理滞销品是库存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滞销品的积压会占用库存空间并增加库存成本,定期清理可以降低滞销品的库存风险。
4. 库存管理的工具和技术a. 仓库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对仓库流程和库存状态的实时监控,提高库存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库存管理原理在当今的商业世界中,库存管理是企业运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有效的库存管理不仅能够确保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活动顺利进行,还能优化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并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库存,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存储的各种物资,包括原材料、在制品、成品等。
库存管理的目标并非是将库存数量降到最低或者保持最高,而是要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找到一个最优的库存水平,实现成本与服务水平之间的平衡。
为了更好地理解库存管理的原理,我们首先需要明白为什么企业会持有库存。
一方面,库存可以作为一种缓冲,以应对需求的不确定性。
比如,在销售旺季,如果没有足够的库存,企业可能会错失大量的销售机会。
另一方面,库存有助于应对供应的波动。
当供应商出现延迟交货或者原材料供应出现问题时,库存可以保证生产的连续性。
然而,持有库存也并非没有成本。
库存持有成本包括仓储成本、资金占用成本、保险费、损耗和折旧等。
这些成本会随着库存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过高的库存水平会对企业的利润产生负面影响。
那么,如何确定合适的库存水平呢?这就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需求预测。
准确的需求预测是库存管理的基础。
如果能够准确地预测未来的需求,企业就可以根据预测来安排生产和采购,从而避免库存的积压或者短缺。
然而,需求预测往往是具有挑战性的,因为市场需求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形势、季节变化、竞争对手的行动等。
为了提高需求预测的准确性,企业通常会采用多种方法。
历史销售数据的分析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通过对过去销售数据的趋势、周期性和季节性等特征的研究,可以为未来的预测提供参考。
市场调研也是重要的手段之一,了解消费者的偏好、市场趋势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
此外,与客户和供应商的密切沟通也有助于获取更多的信息,从而改善需求预测。
除了需求预测,库存的补货策略也对库存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常见的补货策略包括定量订货法和定期订货法。
定量订货法是当库存水平降到预定的再订货点时,按照固定的订货数量进行补货。
库存管理原理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有效的库存管理对于企业的成功运营至关重要。
库存管理不仅仅是关于货物的存储和计数,更是一门涉及到供应链优化、成本控制、客户满意度以及企业战略的综合性学科。
库存,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储存的物资,包括原材料、在制品、成品等。
它就像是企业的“蓄水池”,需要保持合理的水位,既不能干涸导致生产中断或无法满足客户需求,也不能水位过高造成资金积压和资源浪费。
库存管理的首要目标是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库存成本。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毕竟要满足需求往往意味着需要持有一定量的库存,但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我们可以找到这个平衡点。
为什么要进行库存管理呢?首先,良好的库存管理可以确保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如果没有足够的原材料库存,生产线可能会因为缺料而停工;如果没有足够的成品库存,客户下单时可能无法及时交付,从而影响客户满意度和企业声誉。
其次,库存管理有助于控制成本。
库存占用了企业大量的资金,如果库存过高,不仅资金被积压,还可能导致库存物资的损坏、过期、贬值等损失。
此外,库存管理还能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准确的库存信息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规划生产、采购和销售计划,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浪费。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库存管理呢?这里有几个关键的原理和方法。
经济订货量(EOQ)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指的是通过计算,得出在一定时期内,使总库存成本(包括采购成本、订货成本和持有成本)最低的每次订货数量。
简单来说,就是要找到一个订货量,既不会因为订货太少而频繁订货增加订货成本,也不会因为订货太多而增加持有成本。
计算 EOQ 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年需求量、每次订货成本、单位持有成本等。
ABC 分类法也是常用的库存管理方法之一。
根据库存物资的价值和重要性,将其分为 A、B、C 三类。
A 类物资通常是价值高、重要性强的少数品种,但占用了大部分的库存资金;C 类物资则是价值低、重要性较弱的多数品种,占用的库存资金较少;B 类物资介于两者之间。
ABC 库存分类管理法的基本原理嘿,同学!咱们来聊聊ABC 库存分类管理法的基本原理。
ABC 库存分类管理法的核心思想就是根据库存物品的重要程度进行分类管理。
这就好比我们整理自己的书包,把常用的课本、笔这些重要的东西放在容易拿取的地方,不太常用的杂物放在角落里。
那它是怎么分类的呢?一般是按照库存物品价值、数量或者使用频率等因素来划分。
通常,A 类物品是最重要的。
比如说,对于一家手机制造企业,生产手机所必需的核心芯片就属于A 类物品。
这些芯片价值高,而且如果缺少它们,整个生产就会停滞,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A 类物品一般占库存物品总数的比例比较小,可能只有10% - 20%左右,但是它们的价值却能占到库存总价值的70% - 80%。
所以,对于A 类物品,企业会进行严格的管控。
在采购方面,会和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保证稳定的供应,并且设置较低的安全库存,但是又要确保不能缺货。
在库存管理上,会频繁地进行盘点,可能一周或者更短的时间就盘点一次,时刻清楚库存数量。
接着是B 类物品。
还是以手机制造企业为例,手机的外壳、电池这些相对没那么关键但也比较重要的零部件就是B 类物品。
B 类物品的价值和数量处于中间位置。
它们大概占库存物品总数的20% - 30%,价值占库存总价值的15% - 25%。
对于B 类物品,管理的严格程度比 A 类稍低一些。
采购的时候,会根据生产计划定期采购,安全库存也会设置得适中。
盘点周期可能是一个月左右一次,确保库存情况基本准确。
最后是C 类物品。
像手机包装用的一些小贴纸、说明书之类的就是 C 类物品。
这类物品价值低,数量可能还比较多。
它们通常占库存物品总数的60% - 70%,但价值只占库存总价值的5% - 10%。
对于C 类物品,管理相对宽松。
采购的时候可以一次性大量采购,降低采购成本。
安全库存可以设置得比较高,因为即使缺货了,对生产或者销售的影响也不是特别大。
盘点周期可能是几个月一次。
库存管理是企业生产和营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帮助企业平衡库存水平,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增强竞争力。
而要实施好库存管理,需要掌握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库存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库存管理的基本原理1、库存水平要尽量保持稳定库存量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企业的库存水平对生产、销售、物流等环节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要保持稳定的库存水平。
在进行库存管理时,需要分析评估库存的合理水平,并通过科学管理和调控,避免出现过高或过低的库存水平。
2、库存成本要合理控制库存成本是企业库存管理中需要关注的关键因素之一,包括进货成本、储存成本、占用成本、维护成本和损耗成本等。
要合理控制库存成本,需要精细管理,减少库存周转时间,提高库存品质,降低储存费用等。
3、库存管理要注重节约资源节约资源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也是库存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库存管理需要注重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库存周转率,有效控制库存损耗等。
二、库存管理的方法1、ABC分类法ABC分类法是企业库存管理的一种主要方法,按照物资价值和使用频率划分ABC三类,A 类物资属于高价值、低使用频率的物资,B类物资属于中价值、中使用频率的物资,C类物资属于低价值、高使用频率的物资。
通过ABC分类,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分类的物资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优化库存管理效益。
2、安全库存法安全库存法是针对库存管理中不同类型需求量的波动而提出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帮助企业保证库存量不会发生严重的不足,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并减少由于过多库存带来的滞销和过度库存损耗等问题。
3、订单点法订单点法是一种适用于企业库存管理的数量计算方法,它主要考虑库存防缺失和节约库存成本的问题,通过对生产计划、订货批量和时间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安排,使得订单点合理并满足企业生产和销售的需要。
4、经济订货量法经济订货量法是一种根据企业的经济指标,以及库存管理对象的供应量、发固率、库存费率等要素,确定最佳订货量的方法。
库存管理工作原理在供应链管理中,库存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库存管理能够保证企业的生产和销售顺利进行,减少库存积压和浪费。
本文将介绍库存管理的工作原理,以帮助企业合理管理库存,提高运营效率和利润。
一、库存管理的目标库存管理的目标是以最低的成本满足企业的生产和销售需求。
通过合理的库存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库存积压和废品损失。
同时,库存管理还可以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减少订单延迟和缺货情况的发生。
二、库存管理的基本原则1.供需平衡原则:库存管理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能力进行合理的供需平衡。
通过准确的需求预测和生产计划,可以避免过多或过少的库存,提高供应链的效率。
2.安全库存原则:安全库存是指为应对突发情况或市场波动而事先储备的库存量。
合理设置安全库存可以降低库存风险,保障生产和销售的连续性。
3.ABC分类法原则:ABC分类法是一种常用的库存分类方法,根据物料的重要性和使用频率将库存分为三类:A类高价值、低销售频率;B类中价值、中销售频率;C类低价值、高销售频率。
不同的物料类别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以提高库存周转率和降低库存成本。
4.批量经济原则:批量经济原则是指通过批量采购和生产,利用规模效应降低采购和生产成本。
合理的采购和生产批量可以避免过多存货,降低库存成本。
5.先进先出原则:先进先出原则是指在库存管理中,优先消耗先进的库存,以保持库存的新鲜度,避免库存过期和损耗。
三、库存管理的关键技术1.定时盘点:定时盘点是库存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定期盘点,可以及时掌握库存的数量和质量情况,避免库存损失和漏盘情况的发生。
2.物料需求计划(MRP):物料需求计划是一种基于需求预测和生产计划的库存管理方法。
通过MRP系统的运作,可以合理安排采购和生产计划,减少废品和缺货情况。
3.供应链协同:库存管理需要与供应链中的其他环节进行协同。
通过与供应商、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的有效沟通和协调,可以提高供应链的效率,降低库存成本。
第八节库存管理的工作原理一.库存的定义以成本和财务的观点来看,库存是金钱,是资产或现金;通常,库存是企业最大的流动资产,因此认为库存越少越好;但相关作业人员认为,库存是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在制品,或者说库存是采购件、委外件、自制件等;一般说来,他们相信库存多一些更好;因为库存可以应付变幻莫测的客户、蹩脚的供应商、不正常的机器设备,还有莫非定律,总之库存可以为一切意外的状况提供缓冲;他们并未考虑到库存投资的回报;如果从各自狭隘的观点来看待库存,会得出各种截然不同的看法;销售部门把库存看作良好的客户服务所必不可少的,如果当应该发货时有什么产品缺货的话,就感到是制造部门失责了;财务人员相信库存绝对是一种祸害,因为它束缚了资金,本来可以更好地使用于别处的;车间人员不易理解持有库存的代价,而时常抱怨由于库存控制措施给车间带来明显的不便;但是如果从公司整体来看,什么是库存呢库存在一家企业中的作用犹如汽车的减震器,销售量的起伏可以由库存来吸收;库存可以通过保持生产以适当的速率进行,从而使工厂更有效率地运行;批量库存使得较少的生产调整与更高的设备利用率成为可能;在制品可以防范由于不稳定的物流引起的人员与设备的停工等;不过,虽然持有一些库存是必要也是有用的,但是库存过多却是有害的;在大多数公司里,资源都是有限的;过量的库存没有用处而只是束缚了资金的使用;因此,应该从公司总体的观点,来考虑库存投资:1库存投资与客户服务之间的平衡:在具有有效的制造控制系统去执行管理政策,但有意外的需求或供应中断发生的地方,库存量与其所造成的服务之间存在着一种确定的关系;即库存量越低,欠交与缺货就越多;库存量越高,服务就越好;2库存投资与改变生产力水平所伴随的成本之间的平衡:如果生产必须响应销售的变化而波动,则过大的设备能力、加班加点、停工、雇佣、培训与解雇工人等有关费用将升高;库存可以阻滞这些波动;3库存投资与所发放的补充库存的订单之间的平衡:频繁地执行工作或者以小批量多次发放采购订单可以降低库存持有量;这样做的结果是高的生产调整与采购费用、过多的其它作业开支与失去了数量折扣;4库存投资与运输成本之间的平衡:例如,为每小时移动工件去提供劳务与物料搬运设备,比每天移动工件要求较大的开销;运输方式越快,成本越高;二.库存的功能按功能来划分,库存有五种基本的类型:1波动需求与供应库存:这是由于销售与生产的数量与时机不能被准确地预测而持有的库存;比如某一料品,其平均订货量可能是每月100单位,但有时销售量可高达300或400单位;通常从工厂订货后三周可以收到订货,但有时可能要用六周;这些需求与供应中的波动,可用后备库存或安全库存来弥补;当通过各工作中心的物流不能完全平衡时,在工作中心也存在波动库存;在生产计划中可以提供一定的波动库存,以满足需求中的随机变化而不需要改变生产力水平;2预期库存:这是为迎接一个高峰销售季节、一次市场营销推销计划或一次工厂关闭期,而预先建立起来的库存;基本上,预期库存就是为未来的需要,也是为了限制生产速率的变化而储备产能;3批量库存:要按照料品的销售速率去制造或采购料品,往往是不可能或者不切实际的;因此,要以大于眼前所需要的数量去获得料品,由此而造成的库存就是批量库存;生产调整时间是确定此类库存时的一个主要因素;4运输库存:这是由于料品必须从一处移动到另一处而存在的库存;处在卡车上被运往一个仓库去的库存,在途中可能要经历几天或数十之久;当在途时,库存不能为工厂或客户服务,它存在的原因只是由于运输需要时间;5投机性库存:公司可以通过在价低时,大量购进那些价格易于波动的料品而实现大量的节约,这种库存就叫投机性库存;还有,对预计以后将要涨价的料品在现行价格较低时,买进额外的数量就可以降低该料品的物料成本;这类交易中的重要因素包括价格趋势、废弃风险与处理商品的前景等;三.库存的分类除了按照功能分类之外,库存还可以按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地位来分类:1原料:用来制造成品中组件的钢铁、面粉、木料、布料或其它物料;2组件:准备投入产品总装的零件或子装配件;3在制品:工厂中正在被加工或等待于作业之间的物料与组件;4成品:备货生产工厂里,库存中所持有的已完工料品,或订货生产工厂里准备按某一订单发货给客户的完工料品;四.库存管理的整合功能库存管理是一个管理料品进、出、存的系统,所以库存交易单据资料的处理应该力求及时、准确和完整;在库存管理系统中所包含的交易单据种类,一般有:1收:收料单采购或委外件收料待检、验收单采购或委外件验收入库、入库单自制件完工入库2发:领料单自制或委外、出货单销售发货3退:收料退回单采购或委外件收料后退还厂商、验退单采购或委外件入库后退还厂商、退料单领料后退还仓库、退制单自制件完工入库后退回车间、退货单销售退回4拨:调拨单料品在仓库间的转移5调:调整单盘点调整6盘:盘点作业7废:报废单8借:借用单、借用归还单有些库存交易单据的发生,包括“收/退料单、验收/退单、入库/退制单、领/退料单、出/退货单”,是同有关的令单相关连的;如“领料单“,是依据“生产订单”或“委外单”而产生的,“出货单”是依“客户订单”发生的;因为库存交易同令单之间有如此紧密的联系,所以才能准确地掌握各令单的执行情况,以及库存“现存量、在单量、预约量”的连动关系,例如:半成品A现存量为100,其子件C现存量为50;假设审核一张生产订单,制造A半成品20个,其C的单位用量为1,那么A、C的库存量如下:假设该生产订单已领料C 15个,加工后完工入库A 15个,此时A、C的库存量变化如下:在单量20-15=5预约量20-15=5除了库存量的改变之外,生产订单的相关数量也随之发生变化:生产订单的制造数量为20、已完工量为15、未完工量为5,应领料量C为20、已领料量为15、未领料量为5;即当库房人员输入与该生产订单相关的领料单、入库单后,生管人员便可立即得知生产订单的完工及用料状况;下表列示了库存管理整合功能的基本逻辑:因此,库存交易资料的及时提供,才具有管理效用;如果库存资料,经常逾期才提出库存报告,对相关职能的管理人员毫无意义;应该在各交易单据发生时,尽快交给输入人员;负责输入的人员,应确保资料的正确、及时输入;并定期印出交易明细表,审核是否和单据一致,以防止输入错误;库存盘点应该由客观人员定期负责进行,或者不定期抽盘部分较可能有问题的料品,以确保料账一致;如果料账不一,应立即查明可能的原因,并输入调整单据,以作调整,使实际量和电脑系统的现存量互相吻合;原因查出后,应设法改善,使不再重犯;五.库存管理的系统功能与作业流程下面以用友ERP系统中“库存管理”模块为例,说明库存管理的系统功能与作业流程; 1.库存管理的系统功能库存管理系统与销售订单、出货、采购、生产订单、委外、车间管理、产销排程、需求规划、应收/应付帐款、成本会计系统相集成;控制及管理各仓库料品的收/退料、收料检验、验收/验退、领/退料、入库/退制、借用/归还、调拨、报废、盘点等交易, 并提供相关信息;料品进出各仓库的交易作业处理,包括调拨单、收料单、收料退回单、收料检验单、验收单、验退单、领料单、退料单、入库单、退制单、借用/归还单、报废单;各仓库存货作业处理,包括调整单、盘点作业、存货金额计算;管理信息提供,包括库存状况查询/报表、料品交易明细表、库存流水帐、进销存明细帐、库存月报表、料品采购建议表、呆滞料品明细表;多仓库管理;本系统可处理数个无限不同仓库的库存, 即在各仓库的料品之进、出、存等作业;任何一项料品原物料,半成品或成品, 可同时存放在不同的仓库;仓库可以自行定义为参与或不参与MRP计算;批号控制;做批号管理的目的, 是掌握每一批的质量要素, 以便在生产过程中, 能做到“追踪”与“追溯”的管理精神;1追踪: 查看某一料品的某一批被用到那些令单生产订单或委外单, 而此令单已入库了哪一料品哪一批号;一系列往后追踪, 最后利用料品出货追踪报表, 查看成品已出货给哪些客户;2追溯: 查看某一料品的某一批是由哪一令单生产订单或委外单或所入库, 而此令单生产订单或委外单已用了哪些带批号的料品, 如此一系列的往前追溯到出问题的原料;卢:同出口成品BOM版本追踪存货成计算;本系统存货成本的计算, 分为采购品原物料、非采购品半成品, 或成品,二者计算方式各异;采购品类是采用月加权平均法, 计算其存货成本, 而非采购品类则在成本会计系统使用之前, 采用标准成本来计算其存货成本;标准成本是由使用者自行输入;待成本会计系统启用后, 各料品皆可以月加权平均法计算成本;提供采购建议;未采用物料需求规划系统MRP之前, 料品采购采取再订购点法, 其采购时机为:库存量降至再订购点以下时再订购点安全存量2.库存管理的作业流程。
库存管理的基本原理库存的定义若向同制造有关的任何一群人提问什么是库存,你将得到两种答案。
1.主要同成本与财务有关的人将回答库存是金钱,一种取物料形式的资产或现金。
2.同作业有关的人将说库存是成品、原材料、在制品或产品中使用的物料。
这种财务观点是一种真正的自相矛盾。
毫无疑问库存具有价值,特别是当买进或卖出时,它们的价值总是表示在资产负债平衡表上资产的一方。
然而哪位经理能够具体地讲得出库存如何赚得回一笔利润(任何资产都应赚回利润)或者,至少同样重要的,它赚回了多少利润?实际上毫无例外地,从财务观点看库存的人都深信库存越少越好──从错误的理由得出的一个正确结论,并且是对待真实资产的一种奇怪方法。
他们谈论库存好象它们纯粹是债务似的。
把库存看作生产用物料的人也有类似的近视病。
一般说来他们相信库存多些更好。
它可为抵挡“蛮横的命运女神的投石器与箭”──变幻莫测的客户,蹩脚的供应商,不正常的机器还有墨菲定律──提供缓冲软垫。
库存多一点为好,以防万一。
他们也并未考虑投资的回报。
这两种人都把他们的思考局限于产品库存──同被生产出来并卖出去的货物有关的物料。
真正的专业人员懂得还有其它两类库存:生产前的物料与维修用物料。
它们二者都需要显著的投资(虽然有些会计人员把大量的项目作为开支冲销),二者对制造都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对二者都可使用正式的计划与控制系统中的信息与库存控制的优良技法做出更加有效的理。
这两类库存的采购与补偿问题超出了本书的范围。
第四条原理确认这种管理是必要的。
原理4.制造控制要求对所有的三类库存有效地加以管理。
在商业界时常听说三种陈词滥调:1. 你不能从空的货车卖货。
2. 库存是企业的墓地。
3. 你们为何不多制造点──我们好一直使用它们。
这些评语说明在达到合理的库存决策过程中涉及的问题。
库存虽代表一家公司总资产的相当大的一部分,但难得有其它业务问题受到人们如此的偏袒。
销售部门把库存看作良好的客户服务所不可少的,而倘若当应该发货时有什么物品缺货的话就感到是制造部门失责了。
财务人员相信库存是一种必要的祸害,因为它束缚了资金,本来可以更好地使用于别处的。
车间人员不易理解持有库存的代价而时常由于库存控制措施给车间带来明显不便就以感到沮丧的态度来对待这些措施。
显然,问题是由于他们各自都是从狭隘的观点而不是从公司总体的观点来看待库存的。
然则从公司总体观点来看什么是库存呢?库存在一家企业中的作用犹如一辆汽车的悬挂系统,销售量的起伏可由库存来吸收,犹如汽车的弹簧可吸收道路的颠簸。
没有库存,如果要不使对客户的服务受到损害就必须使生产直接响应销售。
库存还解脱具有不同生产速率的各个制造作业。
批量库存使得较少生产调整与更高的机器利用率成为可能。
在制品可以防范由于不稳定的物流引起的人员与设备的停工。
在前面讲过制造中三个冲突的目标是良好的客户服务、最小限度的库存投资与高效的工厂作业,而制造控制工作就是为公司的最大利益去协调这三个目标。
库存对于作出良好的客户服务,通过保持生产以相当速率运行并运作合理规模的制造批量从而使工厂更有效率地运行都是必要的。
库存并非一种必要的祸害而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减震器。
然而,虽然持有一些库存是必要也是有用的,库存过多却是有害的。
在大多数公司里,资源都是有限的:用在库存上面的金钱对于改进工厂、给股东支付红利、开发新产品以及一家朝气蓬勃的公司对资金的其它用途也是需要的。
过量的库存没有用处而只是束缚了资金。
因此,从公司总体的观点,考虑每一种资金需求的利益与代价来平衡库存投资与其它资金需求是重要的。
这种平衡所要求的决策可分为四大类:1.库存投资与客户服务之间希望有什么样的平衡?在具有有效的制造控制去执行管理政策并有意料之外的需求或供应中断发生的地方,库存持有量与其所造成的服务之间存在着一种确定的关系。
库存量越低,欠交与缺货就越多;库存量越高,服务就越好。
2.库存投资与改变生产水平所伴随的成本之间希望有什么样的平衡?如果生产必须响应销售率的变化而波动,则过大的设备能力、加班加点、停工、雇佣、培训与解雇工人等有关费用将升高。
库存可以阻滞这些波动。
3.库存投资与发放补充库存的订单之间希望有什么样的平衡?频繁地运行工作或以小批量多次发放采购订单可以降低库存持有量。
这样做的结果是高的生产调整与采购费用、过多的其它作业开支与失去了数量折扣。
4.库存投资与运输成本之间希望有什么样的平衡?例如,为每小时移动工件去提供劳务与物料搬运设备比之每日移动工件要求较大的开销。
运输方式越快,成本越高。
库存按功能区分,库存有五种基本类型:1.波动(需求与供应)库存2.预期库存3.批量库存4.运输库存5.屏障库存波动库存:这是由于销售与生产的数量与时机不能被准确地预测而持有的库存。
对一给定物品其平均订货量可能是每周100单位,但有时销售量可高达300或400单位。
通常从工厂订货后三周可收到订货,但有时可能要用六周。
这些需求与供应中的波动可用后备存货或安全存货来弥补;后备存货或安全存货也就是波动库存的常用名。
当通过诸工作中心的工作流不能完全平衡时,在工作中心也存在波动库存。
在生产计划中可以提供名为稳定存货的波动库存以满足需求中的随机变化而不需改变生产水平。
预期库存:这是为迎接一个高峰销售季节、一次市场营销推销计划或一次工厂关闭期而预先建立起来的库存。
基本上,预期库存就是为未来的需要也是为了限制生产速率的变化而储备工时与机时。
批量库存:要按照物品的销售速率去制造或采购物品往往是不可能或不实际的。
因此,要以大于眼前所需的数量去获得物品;由此造成的库存就是批量库存。
生产调整时间是确定此类库存时的一个主要因素。
运输库存:这是由于物料必须从一处移动到另一处而存在的库存。
处在卡车上被运往一个仓库去的库存在途中可能要经历10天之久。
当在途时,库存不能为工厂或客户服务──它存在的原因只是由于运输需要时间。
屏障(或投机性)库存:使用大量基本矿产品(诸如煤、汽油、银或水泥)或农牧产品(诸如羊毛、谷类或动物产品)的公司可以通过在价低时大量购进这些价格易于波动的物品而实现可观的节约,这种库存就叫屏障库存。
还有,对预计以后将要涨价的物品在现行价格较低时便买进额外数量就将降低该物品的物料成本。
这类交易中的重要因素包括价格趋势、废弃风险与处理商品的前景等,已超过了本书的范围。
显然,由此而实现的节约是对该项追加投资真正的报酬。
作为例子,考虑一种典型的成品,它可按每年12批。
每批1000件来制造。
每个月,库存将收货1000件。
如果均匀地使用掉,则现有数将平均为500件──其平均批量库存就将是500件。
为弥补需求的波动,可能再额外持有250件作为后备或安全存货。
因此该物品的平均总库存量(等于平均批量库存加上安全存货)将为750件。
为迎接即将来临的一个假期,那时工厂将关闭,可能要给库存再加上250件,这就是预期库存。
如果此产品要通过远方的分支仓库来分配,则在主厂与仓库之间还将存在在途的运输库存。
下面是各类按功能区分的库存其投资与报酬之间的关系。
注意这些库存的功能是有重叠的。
季节性的预期库存将像安全存货那样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例如,它们同样能减少对总需求率中小量变化作出反应的必要性。
为利用库存所能起的双重作用,彻底考虑这些库存共享的相互关系是必要的。
类型功能好处批量为各制造作业解偶(即采购上的折扣;减少生产自动机床与装配;供应调整、物料搬运、文书工商与使用者)作与检查费用等等。
需求-波动为意料之外的需求保险增加销售;减少外运、替(安全存货)代更高价产品、客户服务、文书的、电话、电报、包装等费用。
供给-波动为供应中断保险(即罢减少停工与加点、替代物工,供应商提前期变动)料与货物运入;增加销售预期平整生产量(即去满足季减少加点、转包合同、雇佣、节性销售,市场营销的促解雇、解雇保险、培训、报销)废与返工费用等等。
减少所需设备的富裕能力运输填满分配渠道(即在途,增加销售,减少运输、搬分支仓库与托付物料)运与包装费用屏障为涨价提拱屏障(即铜、降低物料成本银)库存的分除了按功能分类之外,库存也可按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地位来分类1、原料:用来制造成品中组件的钢铁、面粉、木料、布料或其它物料。
2、组件:准备投入产品总装的零件或子装配件。
3、在制品:工厂中正被加工或等待于作业之间的物料与组件。
4、成品:备货生产工厂里库存中所持有的已完工物品或订货生产工厂里准备按某一订单发货给客户的完工货物。
在会计报告中,库存总值是用这种分类法分别加以表示的。
每家公司都有这类数据;其唯一用处是去显示库存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为什么如此,一家工厂应该持有多少库存,该库存赚回着什么报酬,这些都是合理的问题。
不幸的是,最多只能说这样分类方便了会计的工作而已。
原理5、控制要求有真正算数的数字,而不只是容易计数的数字。
成本会计做法的细节超出了本书的范围。
使用以后各章所述的技法对库存按其功能作一分析,通常能在不减收的条件下带来非常可观的库存压缩或在不增额外库存的条件下带来非常可观的增收。
库存的成决定持有多大库存时必须确定每一具体决定对成本的影响。
在库存决策中涉及的成本有以下几类:1、订货成本:订货成本有两种:一种是由于发出采购订单去向供应商购买物料而发生的成本;另一种是由于向工厂发出订单而发生的成本。
采购物料时,必须书写物料申请单与采购订单,必须处理发票付款给供应商,收进的货物必须检查并送交存贮室或加工地。
向工厂订制一批物料时,要发生文书工作的成本、机器调整费、新调整后首次生产带来的开工报废品以及其它取决于订货或生产的批数的一次性费用。
所有这些费用之和就是该批的订货成本。
2、库存持有成本:包括公司由于所持有的库存量而发生的一切成本。
通常包括下列因素:a、报废.由于销售模式与客户要求更改使库存物资不再可销而发生的费用。
在时尚货物、高技术与国防工业中,这个问题是尖锐的。
b、损坏.库存物资可能受潮、干透、由于搬运而弄脏或以其它许多方式损坏,因而不再可售或不再可用。
c、税.许多州、市要课库存税。
有些是根据年度中某一特定时间的库存投资额,有的根据全年的平均库存投资额来课税。
d、保险.库存像其它资产一样要投保,通常这是公司保险政策的一部分。
e、存储.存储库存需要有存储室、主管人员、操作人员、物料搬运设备、必要的记录、等等。
倘若没有库存,就不会发生这些设施的费用。
f、资金.投资于库存的金钱就不能用于公司的其它活动了。
事实上,可能要从银行去借这笔钱。
借钱的代价或失去的投资机会即使用这笔资金于公司的其它用途的机会,必须算作库存投资的资金成本。
3、缺货成本:倘若客户订货时没有该物料可供发货,就可能失去销售或可能发生叫作缺货成本的额外的破费。
处理欠交订单的工作量(发货、开发票还有库存控制的文书工作与加点)可能是可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