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花、果实、种子》
- 格式:ppt
- 大小:19.19 MB
- 文档页数:29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果实和种子》教案2.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植物的果实?学生交流,列举苹果、桃、梨、花生、青椒、黄瓜……3.你能说出这些果实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吗?学生交流:都有果皮,都有种子,有的里面可以吃,有的里面有果汁等。
4.大家说的这些都来自于我们的生活经验,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果实? 课件出示:西红柿、豆角、山楂。
教师:大家知道通过什么办法来寻找答案吗?学生:我们可以通过解剖的方法来进行。
教师:对!那大家说一说解剖时应该注意什么呢?学生交流讨论。
5.分发果实和记录表,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解剖与记录。
6.组织交流。
(1)通过解剖这些植物的果实,我们发现果实有什么特征?总结:西红柿里有果肉、果汁、种子,豆角只有果皮与种子,山楂里有果肉和种子。
(2)尽管这些植物果实的结构不相同,但它们共同具有的特征是什么?(3)果皮的作用是什么?(4)种子的作用是什么?(5)小组讨论:从种子的数量上你有什么发现?7.小结:同学们都说得有道理,通过刚才的解剖操作,我们发现果实的不同之处有哪些?板书:果实的共同特征:外有果皮,内有种子8.根据果实的共同特征,判断这些食物是不是果实呢?活动三:植物与人类及动物的关系1.同学们,你还能列举一些我们经常吃的植物的果实吗?2.我们吃的花生是果实的哪一部分?(种子)你还能举出我们吃的食物是果实种子的例子吗?3.同学们,果实来源于哪里呢?活动四:总结交流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呢?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同学们对这句诗如何理解呢?活动五:课外延伸1.对于植物的种子,还能继续研究些什么呢?2.请大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植物的果实进行研究,完成课后活动手册记录表,了解它是如何延续后代并壮大家族的。
3.课后,请大家继续观察凤仙花的果实,看看它有什么变化板书设计果皮 种子保护种子 繁殖后代教学反思凋谢 雌蕊 果实 果实和种子。
《果实和种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果实和种子,了解果实的特征和分类,明确种子是果实的一部分。
2.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发现种子内部构造的相似之处,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3.了解种子传播的多种途径。
体验到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
4.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学会探究的方法,并用自己适合的方式表述出来。
5. 通过学习使学生意识到植物的繁衍要靠种子来繁衍。
6. 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乐于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果实的特征和分类,了解种子的内部结构和传播方式。
教学难点: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准备湿黄豆、湿蚕豆种子、放大镜、镊子。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认识果实:1.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研究果实和种子(出示课题),请同学们一起看16页一些蔬菜和水果的图片,同桌讨论一下,说说哪些是果实,为什么?2.教师小结:凡是植物开了花结的果叫果实或有果皮和种子两部分构造的都是果实(比如:萝卜、土豆内部都没有种子,所以它不是果实,当然也有例外,无籽西瓜、无籽葡萄、香蕉、橙子等经过了一些科学处理,种子退化了,但它们仍然是果实)。
二、种子的内部构造:1.让同学们看种子的内部构造视频。
2.你能说说种子的内部主要由哪些构成的吗?3.教师小结:种子包括种皮、胚根、胚三部分。
种子是怎样传播的呢?三、种子的旅行:结合18页上面的图片,看视频,通过同桌或小组讨论,说说每种果实都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播种子的?2.你还能举出日常生活中,一些种子通过不同的方式传播种子的例子吗?(比如:油菜籽弹力、万把钩动物、蒲公英风力、莲子水力)3.教师小结: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很多,一般为利用风力、弹力、水力、动物等四类。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都一起研究了什么知识?你都知道了什么?(板书内容:一、认识果实:开花---结果果皮、种子二、种子的内部构造:种皮、胚根、胚三、种子的传播:风力、弹力、水力、动物等四类。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果实和种子》说课稿(新版)一. 教材分析《果实和种子》是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6课。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和植物的结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了解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理解果实和种子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植物繁衍后代的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结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以及它们的重要性,可能还有一定的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理解它们的重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知道果实和种子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方式,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理解植物的繁衍过程,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果实和种子的重要性。
2.难点:理解果实和种子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植物繁衍后代的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观察、实验、讨论和讲解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果实和种子。
2.探究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上的图片,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3.实验: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果实和种子的结构特点,进一步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4.讲解:教师进行讲解,详细阐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以及它们的重要性。
1 第七课《花果实种子》
1.凤仙花的花长在什么地方?它的外形、颜色、气味等方面有什么特点?
答:花长在叶柄与茎相连的部位。
外形:蝴蝶状。
颜色:多种多样,有粉红、大红、紫色等。
气味:淡淡的香味。
2.凤仙花的花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答:凤仙花的花的基本结构包括花萼、花冠(由花瓣构成)、雄蕊、雌蕊等。
3.在一朵花中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个部分俱全的花,叫完全花。
缺少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
4.凤仙花的花和其他植物的花相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答:①梨花和凤仙花的花
相同点:都是完全花;
不同点:梨花颜色是白色,而凤仙花的花颜色多种多样多样;
②百合花和凤仙花的花
相同点:颜色都是多种多样;
不同点:百合花缺少花萼属于不完全花,而凤仙花的花是完全花。
5.花凋谢后,慢慢会长出果实来。
凤仙花的果实是什么样的?剥开果实看一看它的里面有什么?
答:凤仙花的果实如纺锤形,果实内部有种子,种子是黑褐色的。
6.结合种植和养活凤仙花的经历,说一说花、果实和种子在植物繁殖中的作用。
答:①花的作用是通过授粉以后形成种子,用来繁殖后代。
②果实的作用是用来保护种子,当种子成熟时有利于种子的散布。
③种子的作用是用来生长成植株的。
1。
花、果实和种子-教科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殖方式;2.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与生活有关,能听懂、掌握、使用相关的科学语汇;3.能够掌握花的结构特点、花的重要意义及其分类;4.掌握水果和种子的形态、结构及其分类;5.建立对植物生长过程的观察力和判断能力;6.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思维能力;7.培养热爱自然,爱护植物的情感和态度。
二、教学内容1.花的结构和分类1.观察花的形态、组成及重要意义;2.学习花的分类,理解不同花的特点;3.通过实验观察,理解受精的过程。
2.果实和种子1.观察和了解不同果实和种子的结构特点;2.了解它们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3.通过实验观察,探究水果和种子的生长过程。
三、教学模式本次教学主要采取讲授、演示和实验相结合的模式,使学生在听、看、做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步骤1.引入1.通过展示不同的花朵图片和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大致了解不同种类的花的形态结构;2.了解花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作用。
2.课堂讲解1.讲解花的结构和分类,让学生在理论上掌握相关知识;2.引导学生对花的分类进行归纳总结。
3.实验操作1.引导学生进行花受精实验,探究花受精的过程;2.实验结束后,和学生们一起复盘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
4.教师示范1.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果实和种子,让学生初步了解不同果实和种子的结构特征;2.通过教师示范的水果种子发芽实验,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水果和种子的重要作用。
5.课堂点评1.讲解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本课所学内容;2.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五、教师评价本次教学以讲解和实验为主,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植物生长的奥妙,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掌握了花的结构和分类,还了解了果实和种子的形态及其重要作用,增强了他们的生态意识。
第二单元《种凤仙花》知识梳理1.和很多植物一样,凤仙花的一生是从(种子)开始的。
种子一般是由(种皮\ 7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
凤仙花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2<观察凤仙花的种子,它的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有什么特征?答:小颗粒,黑褐色,比油菜种子稍大。
答:①用硬纸片垫在花盆底部的孔上。
②装土。
③整理好土壤。
④放入凤仙花的种子。
⑤盖上土壤。
⑥浇水。
4a怎样播种才能让凤仙花的种子更好的发芽?答:①挑选出粒大、饱满、没有损伤的种子进行播种。
②把种子放在土里1厘米深的位置,掩上土,浇适量的水,合理施肥,然后将花盆儿放在有阳光的地方。
5■凤仙花的种子播种后经过多少天开始发芽的?凤仙花的幼苗是什么样的?答:一般在一周内开始发芽。
幼苗有2片子叶,子叶淡绿色,椭圆形,表面光滑,无明显叶脉。
第五课《养护凤仙花》1水对凤仙花的生长有什么影响?怎样给凤仙花浇水比较合适计实验进行研究。
答实验步骤——取三个花盆儿土壤一样,播种同等数量的凤仙花种子,放置在同一个地方。
在三个花盆上分别标上不浇水、一天浇一杯水、七天浇一杯水实验发现——七天浇一杯水长得最好实验结论——凤仙花播种后需要每隔七天左右浇一次水才能长得更好。
即不能不浇水,也不能每天都浇水。
答:实验步骤一把凤仙花的幼苗移栽到不同类型的土壤中,并在三花盆上分别标注黏质土、壤土、沙质土,用同样的方法养护一段时间后。
・■片球注・曜上事N>M^V kW坤盛在不・h'f实验发现——种植在沙质土中的凤仙花长得最好。
实验结论一凤仙花适合生长在沙质土中。
3.养护凤仙花需要注意什么?答:凤仙花喜欢阳光,怕湿,耐热、不耐寒,适合生长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中。
凤仙花的生长需要保持土壤的相对湿润,需要定期浇水,但是土壤不能积水,有时需要施肥。
因此我们养护凤仙花需要注意:①合理施肥。
②适当浇水。
③选择合适的土壤。
④将凤仙花放在阳光充足且通风的地方。
1猫述凤仙花根,茎,叶的样子,并说出这些器官对凤仙花的生长有什么作用?答根一一须根(多而细);固定植株,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小学科学423花果实和种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花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2. 能够辨别植物不同的花的类型。
3. 了解果实和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4.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学习和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图书《小小植物学家》、幻灯片或图片展示花的结构和各部分、实验材料如豌豆和西瓜的种子、水杯、土壤等。
2. 课前准备:布置各类花的观察作业,让学生带来自己收集的花朵,以便观察与讨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用幻灯片或图片向学生展示各种不同类型的花朵,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形状、颜色等特点。
-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花的兴趣和好奇心,比如:花是从哪里来的?花有什么作用?2. 探究花的结构(20分钟):- 教师给学生分发图书《小小植物学家》,引导学生阅读并找到关于花的内容。
- 以小组活动的形式,教师将豌豆的花朵、百合的花朵等分发给不同的小组,让学生观察花朵的结构,并在小组内讨论花的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 学生代表汇报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黑板上,教师指导学生总结花的结构和每个部分的功能。
3. 学习果实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 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向学生展示各种不同类型的果实,比如苹果、草莓、西瓜等,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
- 教师带领学生讨论果实的作用,即保护种子并帮助它们传播。
- 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观察各种水果的果实,并讨论果实的结构和功能。
4. 实验探究种子的结构(30分钟):- 教师将豌豆的种子分发给学生,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观和结构。
-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描绘种子的结构并命名各个部分。
-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将豌豆种子放入一杯水中,观察种子的变化,并让学生记录实验结果。
- 学生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并讨论种子的吸水作用和发芽过程。
5. 总结与提高(10分钟):- 教师归纳花、果实和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并与学生共同总结。
三下科学第二单元《种凤仙花》知识梳理第二单元《种凤仙花》知识梳理第四课《播种发芽》1.和很多植物一样,凤仙花的一生是从(种子)开始的。
种子一般是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
凤仙花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2.观察凤仙花的种子,它的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有什么特征?答:小颗粒,黑褐色,比油菜种子稍大。
3.凤仙花播种的步骤是什么?答:①用硬纸片垫在花盆底部的孔上。
②装土。
③整理好土壤。
④放入凤仙花的种子。
⑤盖上土壤。
⑥浇水。
4.怎样播种才能让凤仙花的种子更好的发芽?答:①挑选出粒大、饱满、没有损伤的种子进行播种。
②把种子放在土里1厘米深的位置,掩上土,浇适量的水,合理施肥,然后将花盆儿放在有阳光的地方。
5.凤仙花的种子播种后经过多少天开始发芽的?凤仙花的幼苗是什么样的?答:一般在一周内开始发芽。
幼苗有2片子叶,子叶淡绿色,椭圆形,表面光滑,无明显叶脉。
第五课《养护凤仙花》1.水对凤仙花的生长有什么影响?怎样给凤仙花浇水比较合适,设想实验进行研究。
答:实验步骤——取三个花盆儿土壤一样,播种同等数量的凤仙花种子,放置在同一个地方。
在三个花盆上分别标上不浇水、一天浇一杯水、七天浇一杯水。
实验发现——七天浇一杯水长得最好实验结论——凤仙花播种后需要每隔七天左右浇一次水才能长得更好。
即不能不浇水,也不能每天都浇水。
2.凤仙花得当生长在哪类土壤中?答:实验步骤——把凤仙花的幼苗移栽到不同类型的土壤中,并在三花盆上分别标注黏质土、壤土、沙质土,用同样的方法养护一段时间后。
实验发觉——种植在沙质土中的凤仙花长得最好。
实验结论——凤仙花得当生长在沙质土中。
3.养护凤仙花需要注意什么?答:凤仙花喜欢阳光,怕湿,耐热、不耐寒,适合生长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中。
凤仙花的生长需要保持土壤的相对湿润,需要定期浇水,但是土壤不能积水,有时需要施肥。
因此我们养护凤仙花需要注意:①合理施肥。
②恰当浇水。
③选择合适的土壤。
《花_果实_种子》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花_果实_种子》,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的发展过程和繁殖方式,掌握植物的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导学内容:一、植物的发展过程1. 植物的发展需要什么条件?2. 植物如何通过光合作用进行发展?3. 植物的发展有哪些阶段?二、植物的繁殖方式1. 植物的繁殖方式有哪些?2. 什么是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3.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是什么?三、植物的生殖器官1. 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吗?2. 花的结构有哪些部分?3. 花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四、实验探究1. 如何观察花的结构?2. 如何进行花的授粉实验?3. 实验结果如何诠释?导学步骤: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了解植物的发展过程。
2. 提出问题:植物是如何繁殖的?有哪些生殖器官?二、讲授1. 介绍植物的发展条件和光合作用的过程。
2. 讲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三、实验1. 学生观察花的结构,记录花的各个部分。
2. 学生进行花的授粉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并记录。
3.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诠释花的繁殖方式和生殖器官的功能。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植物的发展过程和繁殖方式。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需要繁殖?植物的生殖器官对植物有什么作用?导学案评判:本导学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的发展过程和繁殖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探究,激发了学生对植物生物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进修积极性和参与度。
希望学生能够在进修中不息探索,发现植物的奥秘,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爱认识。
种子结构教学反思回中袁秀丽第一篇:种子结构教学反思回中袁秀丽教学反思------袁秀丽这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种子植物》的实验内容。
在学习了教学技能之后,我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修改。
改正了欠缺的地方,弥补了不足,在教学中发挥的还算可以。
我自认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认为这堂课的成功之处是:1、从整堂课来看,这一课达到新课程标准和课标的预期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运用观察法识别种子植物,提高安排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种子结构,既培养了学生观察、描述、归纳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之更有信心学好生物。
3、使用多媒体课件,使这一课的信息量很丰富,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愉悦的学习的环境。
4、结合生物新课标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充分的挖掘和调整,让学生合作中学习与提高,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5、课堂练习较及时,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加强。
6、发挥实验小组讨论,能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
7、播放一粒种子成长的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提出来,希望能与大家探讨并解决:1、这是一堂实验课,实验课中学生的动手操作的欲望很强,因此老师的讲解和示范他们觉得是多余的,心急想要操作。
不能很好地明确所要观察的对象及观察的目的。
2、实验课的课堂很闹,个别同学纪律不好。
第二篇:种子教学反思《种子植物》教学反思美台中学王学云授课班级:七(3)班授课时间:2013年12月6日第五节本课的教学设计意图是通过问题的引领,使学生自觉完成对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观察、比较,进而认识到种子的重要结构是肧,肧是新植物的幼体,种子的结构中有保护种子的结构——种皮,有为肧的发育提供营养的结构——子叶和胚乳,种子要比孢子的适应能力强,种子植物是比孢子植物更为高等的植物。
我在完成教学设计的时候,设置的问题是朝着以下两个方面努力的:一、问题的设置由浅入深,如,对于菜豆种子的外观,只是问“你看到了什么?”,观察完玉米种子之后的问题是“你认为玉米种子的胚芽、胚轴、胚根、子叶、胚乳各有什么用?”二、本课的问题设置也是朝着有学科特色、能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的高度来设置的,如,“推测:种子萌发时,发育成茎和叶的是();发育成根的是();连接地上和地下部分的是();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