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复习总结
- 格式:ppt
- 大小:4.49 MB
- 文档页数:96
土力学知识点总结土的定义与性质:土是由完整坚固岩石经风化、剥蚀、搬运、沉积而形成的。
土的三相组成:固相(固体颗粒)、液相(水)、气相(气体)。
土的矿物成分: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土粒间的连接关系:接触连接、胶结连接、结合水连接、冰连接。
土的结构分类:絮凝结构(粘性土)、蜂窝结构(粉土)、单粒结构(无粘性土)。
土的构造分类:层状构造、分散构造、结核状构造、裂隙构造。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土的天然密度ρ。
土的含水量ω。
土的相对密实度d。
土的压缩性:e<0.6的土是密实的,土的压缩性小;e>1.0的土是疏松的,压缩性高。
颗粒分析试验:筛分法:用于分析粒径大于0.75mm的土粒。
沉降分析法:用于分析粒径小于0.75mm的土粒。
土的毛细现象与冻胀:土的毛细现象:土中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沿着细的孔隙向上及向其他方向移动的现象。
冻胀影响因素:土、水、温度。
土的强度与塑性:土的强度理论:用于描述土在受力时的强度特性。
塑性指数:液限与塑限之差值,用于衡量粘性土的可塑性大小。
Ip>17为粘土。
Ip 越大,土颗粒愈细,比表面积愈大,黏粒或亲水矿物愈高,可塑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愈大。
土的分类与命名:根据土的颗粒级配、塑性指数等指标,土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砂土、粘土、粉土等。
土的工程性质与应用:土的工程性质包括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土的强度、土的变形等。
土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包括地基基础设计、挡土墙设计、土工建筑物设计等。
以上是土力学的一些主要知识点,但土力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内容非常丰富和复杂。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土力学的知识,建议参考相关的教材、研究论文和工程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学习。
土木知识点总结一、土壤力学1. 土体的力学性质土体是由颗粒和孔隙流体组成的多相体系,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质。
土体的力学性质主要包括孔隙结构、孔隙水和孔隙气体的存在、孔隙水的渗流、固体颗粒之间的接触、静水压力、动水压力、重力和剪切应力、孔隙压力等。
2. 土体的物理性质土体的物理性质包括土壤的颗粒分布、土壤的孔隙结构、孔隙水和孔隙气体的特性。
3. 土体的力学性质土体的力学性质主要包括固体颗粒之间的所受力,土体受力的形式主要包括静水压力、动水压力、重力和剪切应力等。
4. 土体的流变性质土体是一种非线性流体,其流变性质主要包括黏性、塑性、流变学等,土的流变性质与土的含水量、孔隙率、固机比等有关。
5. 土体的压缩性和固结性土体在受力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和压缩,不同的土体具有不同的压缩性和固结性。
6. 土体的稳定性土体的稳定性主要包括土体的坍塌、下滑、坡体稳定、基础沉降等问题。
7. 土体力学参数的测定土壤力学参数的测定是土壤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包括土体的强度、压缩性、固结性、流变性等参数的测定方法。
8. 土体力学的应用土壤力学在地基工程、道路工程、基础工程、地下工程、岩土工程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对于土体的合理利用和土地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基工程1. 地基基础设计原则地基工程是土木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地基基础设计原则主要包括地基基础的选择、地基基础的设计、地基基础的施工等原则。
2. 地基基础的类型地基基础的类型主要包括浅基础、深基础、特殊基础等,不同类型的地基基础适用于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建筑物要求。
3. 地基土的勘察地基土的勘查是地基工程的前提工作,主要包括地基土的地层分布、地基土的物理性质、地基土的力学性质等。
4. 地基承载力的计算地基承载力是地基基础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地基承载力的计算主要包括沉降计算、基础反力计算、地基地层应力计算等。
5. 地基基础的设计和施工地基基础的设计和施工主要包括地基基础的选择、地基基础的设计、地基基础的施工等,对于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和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土的组成1、土力学:是以力学和工程地质为基础研究与土木工程有关的土的应力、应变、强度稳定性等的应用力学的分支。
2、地基:承受建筑物、构筑物全部荷载的那一部分天然的或部分人工改造的地层。
3、地基设计时应满足的基本条件:①强度,②稳定性,③安全度,④变形。
4、土的定义:①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大小悬殊颗粒,通过不同的搬运方式,在各种自然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
②由土粒(固相)、土中水(液相)和土中气(气相)所组成的三相物质。
5、土的工程特性:①压缩性大,②强度低,③透水性大。
6、土的形成过程:地壳表层的岩石在阳光、大气、水和生物等因素影响下,发生风化作用,使岩石崩解、破碎,经流水、风、冰川等动力搬运作用,在各种自然环境下沉积。
7、风化作用:外力对原岩发生的机械破碎和化学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有两种:物理风化、化学风化。
物理风化:用于温度变化、水的冻胀、波浪冲击、地震等引起的物理力使岩体崩解,碎裂的过程。
化学风化:岩体与空气,水和各种水溶液相互作用的过程。
化学风化的类型有三种:水解作用、水化作用、氧化作用。
水解作用:指原生矿物成分被分解,并与水进行化学成分的交换。
水化作用:批量水和某种矿物发生化学反映,形成新的矿物。
氧化作用:指某种矿物与氧气结合形成新的矿物。
8、土的特点:①散体性:颗粒之间无黏结或一定的黏结,存在大量孔隙,可以透水透气。
②多相性:土是由固体颗粒、水和气体组成的三相体系。
③自然变异性:土是在自然界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深化形成的多矿物组合体,性质复杂,不均匀,且随时间还在不断变化的材料。
9、决定土的物理学性质的重要因素:①土粒的大小和形状,②矿物组成,③组成。
10、土粒的个体特征:土粒的大小、土粒的形状。
11、粒度:土粒的大小。
12、粒组:介于一定粒度范围内的土粒。
13、界限粒经:划分粒组的分界尺寸。
14、土的粒度成分(颗粒级配):土粒的大小及其组成情况,通常以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来表示。
土力学总结一、引言土力学是研究土壤力学性质、变形和稳定性的科学,对于土木工程、建筑工程以及岩土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关键理论和应用进行总结,进一步加深对土力学的认识。
二、土力学的基本概念1. 土壤:土壤是由各种矿物颗粒、有机物质、水分和空气组成的自然固体。
土壤的组成和结构决定了其力学性质和变形特性。
2. 土壤力学:土壤力学是研究土壤内部力学行为和土壤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是土木工程和岩土工程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
三、土力学的关键理论1. 孔隙比和饱和度:孔隙比是指土壤中的孔隙体积与其固相体积的比值。
饱和度则是指土壤中孔隙内水分的体积与孔隙总体积的比例。
这两个参数对土壤的力学性质和水分状态有着重要影响。
2. 孔隙水压力与有效应力:孔隙水压力是指由于地下水或孔隙水存在而在孔隙中施加的压力。
有效应力是指土壤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实际承受的应力。
孔隙水压力会削减土壤的有效应力,从而引起土壤的变形和破坏。
3. 塑性力学:塑性力学是研究塑性材料(包括土壤)变形和破坏的力学学科。
土壤的塑性行为与其颗粒间的变形和排列有关,是设计土木工程和岩土工程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四、土力学的应用1. 地基工程:地基工程是土力学的重要应用领域,它涉及到建筑物、道路和桥梁等结构的基础设计与施工。
通过对土壤力学性质的研究和分析,可以确定适当的地基处理方法,确保结构的安全稳定。
2. 边坡稳定性分析:边坡稳定性分析是岩土工程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通过对土壤力学参数和边坡几何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可以评估边坡的稳定性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边坡滑坡事故的发生。
3. 岩土工程:岩土工程是土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它研究岩石和土壤在工程中的行为。
岩土工程涉及到土石坝、隧道和地下结构等项目的设计和施工,需要考虑土壤力学性质对工程的影响。
五、结论土力学是土木工程和岩土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学科,它研究土壤的力学性质、变形和稳定性。
第一章 土的组成土是岩石风化的产物。
风化作用主要包括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1. 土具有三个主要特点:散体性、多相性(多样性)、自然变异性。
2. 土是由固体颗粒、水和气体组成的三相体系。
3. 粗大的土粒其形状呈块状或粒状;细小的土粒主要呈片状。
4. 土粒的大小称为粒度,通常以粒径表示;介于一定粒度范围内的土粒,称为粒组;划分粒组的分界尺寸称为界限粒径,据界限粒径200、60、2、0.075、0.005mm 把土粒分成六大粒组:漂石或块石颗粒、卵石或碎石颗粒、圆砾或角砾颗粒、砂粒、粉粒、黏粒。
5. 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土样各粒组的质量占土粒总质量的百分数)称为粒度成分或者颗粒级配。
6. 粒度成分分析常用筛分法(>0.075)和沉降分析法(<0.075).7. 粒度成分分布曲线:曲线较陡,说明粒径大小相差不多,颗粒较均匀,级配不良;曲线平缓,说明粒径大小相差悬殊,土粒不均匀,级配良好。
8. 不均匀系数,曲率系数,不均匀系数越大,表示粒度的分布范围越大,颗粒越不均匀,其级配越良好。
9. 把的土看作是均粒土,级配不良;把的土,级配良好。
10. 砾类土或砂类土同时满足和两个条件时,则为良好级配砾或良好级配砂。
11. 土中固体颗粒的矿物成分绝大部分是矿物质,或多或少含有有机质。
矿物质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其中原生矿物主要是石英、长石和云母等,次生矿物主要是黏土矿物、可溶盐和无定形氧化物胶体。
黏土矿物主要是蒙脱石、伊利石和高岭石。
12. 一般液态土中水可视为中性、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其质量密度在4℃时为1g/cm ³ ,重力密度9.81kN/m ³。
存在于土粒矿物的晶体格架内部或是参与矿物构造中的水称为矿物内部结合水,可以把矿物内部的结合水当作矿物颗粒的一部分。
13. 存在土中的液态水可以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两大类。
土中水是成分复杂的电解质水溶液。
14. 结合水进一步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
土力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篇:土力学知识点总结·1.土力学是利用力学一般原理,研究土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及土体在荷载、水、温度等外界因素作用下工程性状的应用科学。
2.任何建筑都建造在一定的地层上。
通常把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体成为地基(天然地基、人工地基)。
3.基础是将结构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一般应埋入地下一定深度,进入较好的地基。
4.地基和基础设计必须满足的三个基本条件:①作用与地基上的荷载效应不得超过地基容许承载力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②基础沉降不得超过地基变形容许值;③挡土墙、边坡以及地基基础保证具有足够防止失稳破坏的安全储备。
5.地基和基础是建筑物的根本,统称为基础工程。
6.土是连续、坚固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大小悬殊的颗粒、经过不同的搬运方式,在各种自然坏境中生成的沉积物。
7.土的三相组成:固相(固体颗粒)、液相(水)、气相(气体)。
8.土的矿物成分: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9.黏土矿物是一种复合的铝—硅酸盐晶体。
可分为:蒙脱石、伊利石和高岭石。
10.土力的大小称为粒度。
工程上常把大小、性质相近的土粒合并为一组,称为粒组。
划分粒组的分界尺寸称为界限粒径。
土粒粒组分为巨粒、粗粒和细粒。
11.土中所含各粒组的相对含量,以土粒总重的百分数表示,称为土的颗粒级配。
级配曲线的纵坐标表示小于某土粒的累计质量百分比,横坐标则是用对数值表示土的粒径。
12.颗粒分析实验:筛分法和沉降分析法。
13.土中水按存在形态分为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
固态水又称矿物内部结晶水或内部结合水。
液态水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
自由水分为重力水和毛细水。
14.重力水是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下、土颗粒电分子引力范围以外的水,因为在本身重力作用下运动,故称为重力水。
15.毛细水是受到水与空气交界面处表面张力的作用、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透水层中自由水。
土的毛细现象是指土中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沿着细的孔隙向上及向其他方向移动的现象。
知识归纳整理土力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土力学的概念是什么?土力学是工程力学的一具分支,利用力学的普通原理及土工试验,研究土体的应力变形、强度、渗流和长期稳定性、物理性质的一门学科。
2.土力学里的"两个理论,一具原理"是什么?强度理论、变形理论和有效应力原理3.土力学中的基本物理性质有哪四个?应力、变形、强度、渗流。
4. 什么是地基和基础?它们的分类是什么?地基: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分类:天然地基、人工地基基础:结构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根据基础埋深分为:深基础、浅基础5.★地基与基础设计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①作用于地基上的荷载效应(基底压应力)不得超过地基容许承载力特征值,挡土墙、边坡以及地基基础保证具有足够防止失稳破坏的安全储备。
即满足土地稳定性、承载力要求。
②基础沉降不得超过地基变形容许值。
即满足变形要求。
③基础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耐久性。
6.若地基软弱、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怎么处理?需对地基举行基础加固处理,例如采用换土垫层、深层密实、排水固结、化学加固、加筋土技术等想法举行处理,称为人工地基。
7.深基础和浅基础的区别?通常把埋置深度不大(3~5m),只需经过挖槽、排水等普通施工程序就可以建造起来的基础称为浅基础;反之,若浅层土质不良,须把基础埋置于深处的好地层时,就得借助于特殊的施工想法,建造各种类型的深基础(如桩基、墩基、沉井和地下延续墙等。
)8.为什么基础工程在土木工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地基与基础是建造物的根本,统称为基础工程,其勘察、设计、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造物的安危、经济和正常使用。
基础工程的特点主要有:①由于基础工程是在地下或水下举行,施工难度大②在普通高层建造中,占总造价25%,占工期25%~30%③隐蔽工程,一旦出事,损失巨大且补救困难,所以基础工程在土木工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土的性质与工程分类1.土:延续、坚固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大小悬殊的颗粒,经过不同的搬运方式,在各种自然环境中生成的沉积物。
第一部分:概念总结1.土的密度:单位体积土的质量。
2.相对密度:土粒密度与4 ℃时纯水密度之比。
3.土的含水率: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粒质量之比4.孔隙比:土中孔隙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
5.孔隙率:土中孔隙体积与土总体积之比以百分数计。
6.土的饱和度:土中被水充满孔隙体积与空隙总体积之比。
7.土的饱和密度:土中孔隙被水充满时土的密度。
8.土的干密度;单位体积中土粒的质量。
9.土的有效重度:对于地下水以下的土体,由于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将扣除水浮力后单位体积所受的重力。
10.渗透力:水在土体中渗流,受到土骨架的阻力,同时水也对土骨架施加推力,单位体积所受到的水推力。
11.临界水力梯度:土颗粒之间压力等到零,土颗粒处于悬浮状态,而失去稳定时的水头。
12.管涌:水在土中渗流时,土中的一些细小颗粒在渗透力作用下,可能通过粗颗粒的孔隙被水流带走的现象。
13.流砂:土颗粒之间压力等于零,处于悬浮状态而失去稳定的现象。
14.有效应力:土中总应力的一部分由土颗粒间接触面承担的力。
15.孔隙水压力:土中总应力的一部分由土体孔隙的水及气体承担的力。
16.超净孔隙水压力:由渗流所引起的,即超过静水位的那部分测压管水柱所产生的孔隙水应力。
17.土的抗剪强度:指土体对外荷载所产生的剪应力的极限抵抗能力。
18.地基承载力:指地基土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
第二部分:简答论述总结1.粗粒划分原则(1)应满足在一定粒度范围内,土的工程性质相近原则,超过了这个粒径范围,土的性质就要发生质的变化。
(2)粗粒界限的确定,则视起主导作用的特性而定,而且要考虑与目前粒度成分的测定技术相适应。
2.颗粒级配的测定即表示方法(1)测定方法①筛选法②静水沉降分析法②静水分析法又分为:比重计法和移液管法(2)表示方法有①列表法②累计曲线法累计曲线法又分为:粒径分布曲线和粒组频率曲线。
3.土按颗粒级配的分类①巨粒:漂石(块石)粒(d > 200mm) 卵石(碎石)粒(200mm > d > 60mm )②粗粒:砾粒{粗砾(60mm > d > 20mm ) ,细粒(20mm > d > 2 mm) } ;砂粒(2mm > d > 0.075mm )③细粒:粉粒(0.075 mm > d > 0.05mm ) ,粘粒(d > 0.05 mm)4.土的工程分类的一般原则及分类和我国主要的土的性质分类情况(1)分类原则:综合考虑了粒度和塑性的影响,粗粒土考虑粒度为主,细粒土考虑塑性特性为主。
土力学基本知识总结第一章、绪论我感觉绪论部分主要就是要掌握几个基本术语,如下:1、土:是自然历史的产物,是矿物或岩石碎屑构成的松软集合体,形成过程是岩石经过分化、剥蚀、搬运、堆积。
2、地基: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是受土木工程的地层。
3、基础:是墙、柱地面以下的延伸扩展部分,是将结构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4、持力层:埋置基础,直接支持基础的土层。
5、下卧层:卧在持力层下的土层。
6、基础工程:地基与基础是建筑物的根本,统称基础工程。
第二章、土的性质及工程分类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土的三相组成,以及土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水理性质和工程性质。
我感觉重点部分主要是土的九个物理性质指标,以及无粘性土的密实度划分,和粘性土的物理特性,比如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地基土的工程分类等等。
一、土的三相组成1、土的三相组成固相固体颗粒液相土中水气相气体,土的三相数量比例决定了土的物理性质和状态。
2、三种主要的粘土矿物蒙脱石−−亲水性强,工程性质差伊利石−−其力学性质介于蒙脱石和高岭石之间高岭石−−水稳定性好,工程性质好3、土粒粒组粒度:土粒的大小。
粒组:大小、性质相近的土粒合并为一组。
界限粒径:划分粒组的分界尺寸。
4、土的颗粒级配:土中所含各粒组的相对含量,以土粒总重的百分数表示。
其反应的是土粒粗细搭配的程度。
一般用颗粒级配曲线来评定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曲线平缓则表示粒径大小相差悬殊,颗粒不均匀级配良好;相反,则表示级配不良。
主要通过两个系数来定量的反应级配的不均匀程度,不均匀系数C u和曲率系数C c。
5、土的级配判断方法:Cu=d60d10,C c=(d30)2d10×d60对于级配连续的土,C u>5,级配良好;C u<5,级配不良。
对于级配不连续的土,C u>5且C c=1~3时,级配良好;反之,则级配不良。
6、土的颗粒分析实验:用来确定土中各个粒组相对含量的方法,主要有筛分法和沉降分析法。
土力学全知识点土力学是一门研究土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的学科。
它对于土木工程、地质工程、水利工程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土的物理性质1、土的三相组成土是由固体颗粒、水和气体三相组成的。
固体颗粒构成土的骨架,水和气体则填充在骨架的孔隙中。
土的三相比例不同,土的性质也会有很大差异。
2、土的颗粒级配土颗粒的大小和分布情况称为颗粒级配。
通过筛分试验可以确定不同粒径颗粒的含量,从而了解土的级配情况。
良好的级配意味着土的密实度和工程性质较好。
3、土的比重土颗粒的比重是指土颗粒的质量与同体积 4℃时纯水的质量之比。
它反映了土颗粒的矿物成分。
4、土的含水量土中水的质量与土颗粒质量之比称为含水量。
含水量对土的强度和变形特性有重要影响。
5、土的密度土的密度包括天然密度、干密度和饱和密度。
天然密度是指土在天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干密度是指土在干燥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饱和密度是指土在饱和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6、土的孔隙比和孔隙率孔隙比是土中孔隙体积与土颗粒体积之比;孔隙率是土中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
它们反映了土的孔隙特征。
7、土的饱和度土中水的体积与孔隙体积之比称为饱和度。
饱和度反映了土中孔隙被水填充的程度。
二、土的渗透性1、达西定律水在土中的渗透速度与水力梯度成正比,这就是达西定律。
它是研究土的渗透性的重要基础。
2、渗透系数渗透系数是衡量土的渗透性强弱的指标,其大小与土的颗粒级配、孔隙比等因素有关。
3、渗透力和渗透变形渗透水流作用在土颗粒上的力称为渗透力。
当渗透力过大时,可能导致流土、管涌等渗透变形现象,危及工程安全。
三、土的压缩性1、压缩试验通过压缩试验可以测定土的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等指标,从而了解土的压缩特性。
2、压缩系数压缩系数是表征土压缩性大小的指标,它表示单位压力增量引起的孔隙比的减小。
3、压缩模量压缩模量是土在完全侧限条件下的竖向附加应力与相应的应变增量之比。
4、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根据分层总和法等方法,可以计算地基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的最终沉降量。
土力学知识点总结一、土的物理性质1. 水分对土体的影响水分对土体的影响是土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水分含量对土体的力学性质、变形特性、渗流特性等都有较大的影响。
合理的水分含量可以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减小土体的变形量,增加土体的稳定性。
但是过多或者过少的水分含量都会影响土体的力学性质,使得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
因此,合理控制土体的水分含量是土力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2. 颗粒度对土体的影响土体的颗粒度分布对土体的物理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颗粒度分布越均匀,土体的孔隙结构越稳定,孔隙率越大,渗透性越好。
而颗粒度分布越不均匀,土体的孔隙结构越不稳定,孔隙率越小,渗透性也越差。
因此,颗粒度对土体的渗透性、压缩性等性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土体的密实度土体的密实度对其强度和变形特性有着直接影响。
密实的土体具有较高的抗剪强度和较小的压缩变形量,而疏松的土体则具有较低的抗剪强度和较大的压缩变形量。
因此,在土力学的研究中,对土体的密实度进行严格把控是非常重要的。
二、土的力学特性1. 土的剪切强度土的剪切强度是研究土体力学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土的剪切强度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土体的颗粒组成、水分含量、密实度、应力状态等。
合理掌握土的剪切强度是进行土力学分析和工程设计的重要基础。
2. 土的压缩性土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压缩变形,压缩性是研究土体变形特性的重要参数。
土的压缩性与土体的类型、颗粒度分布、含水量等因素有关。
在土力学的研究中,对土的压缩特性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3. 土的渗透性土的渗透性是指土体内部水分的渗流性能。
渗透性对于土体的排水性能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掌握土的渗透性对于水利工程、地基基础、岩土工程等领域的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三、土的力学参数1. 弹性模量土的弹性模量是研究土体的弹性变形特性的重要参数。
弹性模量大小与土体的颗粒组成、密实度、水分含量等因素有关,在土力学中对土体的弹性模量进行分析和测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1. 土的物理性质是土的最基本的特征。
2. 土的物理性质由三相物质的性质、相对含量及土的结构构造等因素决定。
3. 土是松散的颗粒集合体,它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部分组成(也成三相体)4. 划分粒组的分界尺寸称为界限粒径。
根据界限粒径200mm、20mm、2mm、0·075mm和0·005mm把土粒分成六大组:漂石颗粒、卵石颗粒、圆粒颗粒、沙粒、粉粒和粘粒。
5. 土中各粒组相对含量百分数称为土的颗粒级配。
6. 小于0·075的土颗粒不能采用筛分的方法分析。
7. 由曲线的陡缓可判断土的均匀程度,曲线较陡,则表示颗粒大小相差不多土粒均匀;反之曲线平缓,则表示粒径大小相差悬殊,土粒不均匀。
8. 颗粒级配曲线中,由于土中粒径相差悬殊,因此横坐标用对数坐标表示,以突出显示细小颗粒粒径。
9. 不均匀系数反映颗粒的分布情况,Cu越大,表示颗粒分布范围越广,越不均匀,其级配越好,作为填方工程的土料时,比较容易获得较大的干密度;Cu越小,颗粒越均匀,级配不良。
工程中将Cu《5的土称为级配不良的土,Cu 》10的土称为级配良好的土。
10. 土中水对细粒土的性质影响很大。
根据存在形式可将其分为结晶水、结合水和自由水。
11. 土的结构是指土颗粒的大小、形状、表面特征、相互排列及其连接关系的综合特征。
一般分为单粒结构、蜂窝结构、絮状结构。
12. 在天然状态下单位土体积内湿土的质量称为土的湿密度,简称天然密度或密度。
13. 单位体积土受到的重力称为土的湿重度。
14. 单位土粒的密度与同体积4摄氏度水的密度之比称为土粒的相对密度。
15. 在天然状态下,土中水的质量与土颗粒的质量之比,称为土的含水量。
16. 土的孔隙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称为孔隙比。
17. 土中水的体积与空隙体积只比称为饱和度,用百分数表示。
18. 砂土的密实度可用天然孔隙比衡量,当e《0·6时,属密实砂土,强度高,压缩性小。
土力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思考题1.土是如何形成的?与其他材料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答:土是地壳岩石经过强烈风化后形成的一种集合体,由各种矿物颗粒组成。
与其他材料不同的是,建筑材料的品种或型号可以由设计人员指定,而土则是以天然土层作为地基,因此设计人员必须以当地土壤作为设计对象。
由于土是自然历史的产物,其性质不均匀且复杂多变,应力-应变关系非线性且不唯一,变形在卸荷后一般不能完全恢复,强度也是变化的,对扰动特别敏感。
2.土由哪几部分组成?答:自然界的土体由固相(固体颗粒)、液相(土中水)和气相(土中气体)组成,通常称为三相分散体系。
3.什么是土粒的颗粒级配?如何从级配曲线的陡缓判断土的工程性质?答:土粒的颗粒级配是指天然土体中包含大小不同的颗粒,通常用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来表示。
根据级配曲线的坡度和曲率,可以判断土的级配情况。
如果曲线平缓,表示土粒大小差异较大,即级配良好;如果曲线较陡,则表示颗粒粒径相差不大,粒径较均匀,即级配不良。
级配良好的土,较粗颗粒间的孔隙被较细的颗粒所填充,因此土的密实度较好。
4.什么是土的结构?土的结构有哪些类型?答:土的结构是指土在成土过程中形成的土粒的空间排列和联结形式,与土的颗粒大小、形状、矿物成分和沉积条件有关。
一般可归纳为单粒结构、蜂窝结构和絮状结构三种基本类型。
5.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有哪些?哪些是直接测定的?如何测定?答: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包括土的密度、土粒相对密度、土的含水量、土的干密度、土的饱和密度、土的有效密度、土的孔隙比和孔隙率等。
土的密度(通过环刀法测定)、土粒相对密度(通过比重瓶法测定)和土的含水量(通过烘干法测定)是直接测定的物理性质指标。
6.土的物理状态指标有哪些?答:对于无粘性土,土的物理状态指的是土的密实程度,对于粘性土则是指土的软硬程度,也称为粘性土的稠度。
描述砂土密实状态的指标有孔隙比和相对密度,描述粘性土的稠度状态的指标有液限、塑限、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等。
第1章 绪论1、基本概念土力学:是用力学的观点研究土各种性能一门科学 地基:直接承受建筑物荷载的那一部分土层基础:将上部结构的荷载传递到地基中的结构的一部分,通常称为下部结构 持力层:直接与基础地面接触的土层下卧层:地基内持力层下面的土层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低于持力层的下卧层 天然地基:未经人工处理就可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基人工地基:地层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需进行加固处理的地基 基础埋深:从设计地面(一般从室外地面)到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浅基础:埋深小于5m,只需挖槽、排水等普通施工程序即可建造的基础深基础:借助于特殊施工方法建造的基础。
如桩基、墩基、沉井和地下连续墙 2、地基与基础设计的基本条件(1)作用于地基上的荷载效应不得超过地基容许承载力值。
(2)基础沉降不得超过地基变形容许值。
(3)具有足够防止失稳破坏的安全储备。
第2章 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1、土的结构:(1)单粒结构;(2)蜂窝结构;(3)絮状结构 2、土的构造(1)层状构造;(2)分散构造;(3)裂隙构造(4)结核状构造 3、土的工程特性(1)压缩性高; (2)强度低; (3)透水性大 4、土的颗粒级配(1)土的粒径: d60 —控制粒径d10 —有效粒径d30 —中值粒径 (3)连续程度:Cc = d302 / (d60 ×d10 ) — 曲率系数 5、土的物理性质(1)土的物理性质指标1)土的密度、有效密度、饱和密度、干密度 土的重度、有效重度、饱和重度、干重度 2)土粒的比重 3)土的饱和度 4)土的含水量5)土的孔隙比和空隙率 (2)无粘性土的密实度m i n m a x m a x e e ee D r --=(3)粘性土的物理性质:(4)液性指数和塑性指数p L p I ωω-=pL p L I ωωωω--=(5)粘性土的灵敏度(6)粘性土的触变性饱和粘性土受到扰动后,结构产生破坏,土的强度降低。
当扰动停止后,土的强度随时间又会逐渐恢复的现象,称为触变性。
引言概述:土力学是土壤力学的研究,主要研究土壤的力学性质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土力学是土木工程中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综合总结土力学的期末考试知识点,包括土壤力学基本概念、土壤力学性质及其测试方法、土壤固结与压缩性、土壤自重与有效应力、土壤侧压力及土体的强度性质以及其他相关的工程应用等内容。
正文内容:一、土壤力学基本概念1.土壤力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2.土壤颗粒特性和颗粒间的力学相互作用3.土壤的固结与压缩行为4.土壤中的孔隙与孔隙水5.土壤的液态和塑性行为二、土壤力学性质及其测试方法1.重度、容重和饱和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孔隙比、孔隙度和孔隙率的定义与计算3.土壤的渗透性和渗透系数的测定方法4.土壤的抗剪强度及剪切参数的测定方法5.土壤的压缩性与压缩参数的测定方法三、土壤固结与压缩性1.土壤的固结现象及固结指标的使用2.增加土壤支持力的方法和施工控制3.土壤的固结后稳定性分析4.应力路径对土壤固结和压缩行为的影响5.土壤对附加应力作用的响应四、土壤自重与有效应力1.土壤的自重力和土体重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土壤的有效应力和有效应力比的定义与计算3.土壤的有效承载力和有效压缩模量的计算4.孔隙水的压力与有效应力的关系5.应力路径对土壤自重和有效应力的影响五、土壤侧压力及土体的强度性质1.土壤侧压力的产生机制和计算公式2.土体的摩擦角与内聚力的确定方法3.土体的弯曲和剪切破坏研究4.土壤的固结和压缩对强度性质的影响5.土壤强度参数的利用和工程应用其他相关的工程应用1.地基的设计和加固2.地下工程的开挖与支护3.填土与挖土工程4.地基沉降的控制与补偿5.施工过程中的土壤力学问题分析结论:土力学作为土木工程中的重要学科,研究土壤的力学性质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本文综合总结了土壤力学的期末考试知识点,包括土壤力学基本概念、土壤力学性质及其测试方法、土壤固结与压缩性、土壤自重与有效应力、土壤侧压力及土体的强度性质以及其他相关的工程应用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