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微生物生态学原理.pptx
- 格式:pptx
- 大小:3.41 MB
- 文档页数:61
第六章微生物生态学原理第一节生态学基本概念生态系统:在一定区域内生活的生物与其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紧密结合而形成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物质、能量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不断循环流动,形成一个能够自己维持下去的、相对稳定的,并具有一定独立性的统一整体。
例如:在酱油的酿造中,酱醅中有霉菌、酵母菌、细菌,可各自繁殖形成群落,它们依附在以豆饼和小麦为原料的酱醅上生长,与酱醅的水分、含盐量、湿度、发酵容器的形状和大小都有密切关系,形成一个生态系统,系统内微生物与酱醅环境相互作用,促进了酱醅中物质转化及能量流动,最终酿出色香味俱佳的酱油产品。
微生物生态学:主要研究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环境分为: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①非生物环境:除生物以外的环境,如温度、光线、水分、PH,是微生物生存的场所②生物环境:来自研究对象以外的其他生物的作用和影响,如营养竞争、空间竞争和互利共生等。
同种微生物的许多个体通常生活在同一环境中,以群体的方式存在,在一定时间里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同一个体细胞生长形成的生物群体,在生态学上称为种群。
多种不同种群的生物生活在一起称为群落。
生态学家认为一种微生物只能在对环境中生态因子(温度、PH、水分活度等)能够耐受的范围之内生长和繁殖,某一因子在数量和质量上不能满足或过多均会影响生物的存亡。
生物对这些生态因子所能耐受的最大量和最少量之间的范围称为耐受限度。
第二节食品作为微生物作用基质及其形成的生态系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的途径:①内源性污染:动植物体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本身带有的微生物造成的食品污染②外源性污染:食品原料在收获、加工、运输、贮藏、销售过程中使食品发生的污染一般微生物污染就是指食品所受的外源性污染食品中微生物的来源与途径一、从土壤环境中进入食品←为什么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良好环境?土壤中含有一定的矿物质,各类有机物,水分和CO2、O2、N2等气体,具备微生物进行生长繁殖及生命活动的各种条件,是微生物天然的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