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物理第十三章第1节第2课时实验一:测定玻璃的折射率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654.87 KB
- 文档页数:9
高二物理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归纳教育科学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归纳二、学习目标:1、掌握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原理与实验误差分析。
2、能够正确作出不同形状的玻璃砖的光路并会运用公式法与单位圆法处理实验数据。
3、重点掌握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相关的重要的习题类型与其解法。
考点地位: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从近几年对于本实验的考查方向来看呈现出向新颖化、创新化的方向开展的趋势,题目侧重于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试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方法的灵活迁移与实验数据的处理。
从出题形式上主要是以实验题形式为主,如06年全国Ⅱ卷第22题、江苏卷第12题均通过实验题形式进展考查。
三、重难点解析: 1. 实验目的〔1〕明确光通过玻璃时的入射角、折射角. 〔2〕掌握测定玻璃折射率的方法. 2. 实验原理如下列图,abcd 为两面平行的玻璃砖,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据21sin sin n θθ=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3. 实验器材白纸,图钉,大头针,直尺,铅笔,量角器,平木板,长方形玻璃砖. 4. 实验步骤与调整安装〔1〕把白纸用图钉钉在木板上.〔2〕如下列图,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aa '作为界面,画一条线段AO 作为入射光线,并通过O 点画出界面aa '的法线NN '.〔3〕把长方形的玻璃砖放在白纸上,使它的一个长边跟aa '对齐,并画出玻璃砖的另一个长边bb '.〔4〕在AO 线段上竖直地插上两枚大头针P 1、P 2.〔5〕在玻璃砖的bb '一侧竖直地插上大头针P 3、P 4,调整眼睛视线,使P 3能同时挡住P 1和P 2的像,使P 4能挡住P 3本身和P 1、P 2的像.〔6〕记下P 3、P 4的位置,移去玻璃砖和大头针,过P 3、P 4引直线O 'B 与bb '交于O ',连接OO ',OO '就是玻璃砖内的折射光线的路径,入射角θ1=∠AON ,折射角θ2=N O O ''∠。
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1.实验原理如实验原理图甲所示,当光线AO 1以一定的入射角θ1穿过两面平行的玻璃砖时,通过插针法找出与入射光线AO 1对应的出射光线O 2B ,从而求出折射光线O 1O 2和折射角θ2,再根据12sin sin n θθ=或1P N n QN ='算出玻璃的折射率。
2.实验器材木板、白纸、玻璃砖、大头针、图钉、量角器、直尺、铅笔.3.实验步骤(1)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木板上.(2)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aa ′,并取aa ′上的一点O 为入射点,作过O 点的法线NN ′.(3)画出线段AO 作为入射光线,并在AO 上插上P 1、P 2两根大头针。
(4)在白纸上放上玻璃砖,使玻璃砖的一条长边与直线aa ′对齐,并画出另一条长边的对齐线bb ′。
(5)眼睛在bb ′的一侧透过玻璃砖观察两个大头针并调整视线方向,使P 1的像被P 2的像挡住,然后在眼睛这一侧插上大头针P 3,使P 3挡住P 1、P 2的像,再插上P 4,使P 4挡住P 3和P 1、P 2的像.(6)移去玻璃砖,拔去大头针,由大头针P 3、P 4的针孔位置确定出射光线O ′B 及出射点O ′,连接O 、O ′得线段OO ′。
(7)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并查出其正弦值sin θ1和sin θ2。
(8)改变入射角,重复实验,算出不同入射角时的12sin sin θθ,并取平均值。
4.注意事项(1)玻璃砖应选厚度、宽度较大的。
(2)入射角不宜过大或过小,一把为15°~75°.(3)用手拿玻璃砖时,手只能接触玻璃砖的毛面或棱,不能触摸光洁的光学面,严禁把玻璃砖当尺子画玻璃砖的另一边bb ′。
(4)实验过程中,玻璃砖在纸上的位置不可移动。
(5)大头针应竖直地插在白纸上,且玻璃砖每两枚大头针P 1与P 2间、P 3与P 4间的距离应大一点,以减小确定光路方向时造成的误差。
5.实验数据处理(1)计算法: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并查出其正弦值sin θ1和sin θ2.算出不同入射角时的12sin sin θθ,并取平均值。
实验十四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一、实验目的测定玻璃的折射率二、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abb ′a ′为两面平行的玻璃砖,光线的入射角为θ1,折射角为θ2,根据n =sin θ1sin θ2可以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图1三、实验器材木板、白纸、玻璃砖、大头针、图钉、量角器、三角板、铅笔.四、实验步骤1.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木板上.2.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aa ′,并取aa ′上的一点O 为入射点,作过O 的法线NN ′.3.画出线段AO 作为入射光线,并在AO 上插上P 1、P 2两根大头针.4.在白纸上放上玻璃砖,使玻璃砖的一条长边与直线aa ′对齐,并画出另一条长边的对齐线bb ′.5.眼睛在bb ′的一侧透过玻璃砖观察两个大头针并调整视线方向,使P 1的像被P 2的像挡住,然后在眼睛这一侧插上大头针P 3,使P 3挡住P 1、P 2的像,再插上P 4,使P 4挡住P 3和P 1、P 2的像.6.移去玻璃砖,拔去大头针,由大头针P 3、P 4的针孔位置确定出射光线O ′B 及出射点O ′,连接O 、O ′得线段OO ′.7.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并查出其正弦值sin θ1和sin θ2.8.改变入射角,重复实验,算出不同入射角时的sin θ1sin θ2,并取平均值. 五、误差分析1.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确定的不准确性.2.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时的误差.六、注意事项1.玻璃砖应选用厚度、宽度较大的.2.大头针应竖直地插在白纸上,且间隔要大些.图2图33.实验时入射角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在15°~75°之间.4.玻璃砖的折射面要画准,不能用玻璃砖界面代替直尺画界线.5.实验过程中,玻璃砖和白纸的相对位置不能改变.记忆口诀白纸上面画边缘,然后才放玻璃砖;两针决定入射光,再插一针挡两像;两针两像成一线,去砖画图是重点;入射线,折射线,做出法线角出现;入射角,折射角,不大不小是最好;拿砖要触毛玻面,插针竖直做实验.例1 一块玻璃砖有两个相互平行的表面,其中一个表面是镀银的(光线不能通过此表面).现要测定此玻璃砖的折射率,给定的器材还有:白纸、铅笔、大头针4枚(P 1、P 2、P 3、P 4)、带有刻度的直角三角板、量角器.实验时,先将玻璃砖放到白纸上,使上述两个相 互平行的表面与纸面垂直.在纸面上画出直线aa ′和bb ′,aa ′表示镀银的玻璃表面,bb ′表示另一表面,如图2所示.然后,在白纸上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 1、P 2.用P 1、P 2的连线表示入射光线.(1)为了测量折射率,应如何正确使用大头针P 3、P 4?试在题图中标出P 3、P 4的位置.(2)然后,移去玻璃砖与大头针.试在题图中通过作图的方法标出光线从空气到玻璃中的入射角θ1与折射角θ2.简要写出作图步骤.(3)写出用θ1、θ2表示的折射率公式n =________.例2 实验室有一块长方体透明介质,截面如图3中ABCD 所示.AB 的长度为l 1,AD 的长度为l 2,且AB 和AD 边透光,而BC和CD 边不透光且射到这两个边的光线均被全部吸收.现让一平行光束以入射角θ1射到AB 面,经折射后AD 面上有光线射出.甲、乙两同学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测量该长方体介质的折射率.(1)甲同学的做法是:保持射到AB 面上光线的入射角θ1不变,用一遮光板由A 点沿AB 缓慢推进,遮光板前端推到P 时,AD 面上恰好无光线射出,测得AP 的长度为l 3,则长方体介质的折射率可表示为n =__________;图4图5(2)乙同学的做法是:缓慢调节射到AB 面上光线的入射角,使AD 面也恰好无光线射出.测得此时射到AB 面上光线的入射角为θ2,则长方体介质的折射率可表示为n =____________;(3)θ1和θ2的关系为:θ1______θ2(填“>”、“<”或“=”).例3 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某研究小组的同学根据所学的光学知识,设计了一个测量液体折射率的仪器,如图4所示.在一圆盘上,过其圆心O 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BC 、EF ,在半径OA 上,垂直盘面插下两枚大头针P 1、P 2,并保持P 1、P 2位置不变,每次测量时让圆盘的下半部分竖直进入 液体中,而且总使得液面与直径BC 相平,EF 作为界面的法线,而后在图中右上方区域 观察P 1、P 2的像,并在圆周上插上大头针P 3,使P 3正好挡住P 1、P 2的像,同学们通过 计算,预先在圆周EC 部分刻好了折射率的值,这样只要根据P 3所插的位置,就可直接 读出液体折射率的值,则:(1)若∠AOF =30°,OP 3与OC 的夹角为30°,则P 3处所对应的折射率的值为________.(2)图中P 3、P 4两位置哪一处所对应的折射率的值大?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AO 的延长线交圆周于K ,K 处所对应的折射率值应为________.1.关于“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有一组入射角(θ1≠0)和折射角,便可以得出玻璃的折射率B .在本实验中采用玻璃砖,这是因为只有玻璃砖才能测出玻璃的折射率C .本实验的各项步骤,都是为了找到给定的入射角的折射角而设计的D .棱镜、半圆形玻璃砖等都可以用来测定玻璃的折射率2.用两面平行的玻璃砖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已画好玻璃砖界面aa ′和bb ′,若不慎将玻璃砖向上平移了一些,放在图5所示的位置上,而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测得的折射率将 ( ) A .偏大 B .偏小 C .不变 D .无法确定3.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在纸上画出的界面aa ′、bb ′与玻璃砖位置的关系分别如图6①、②和③所示,其中甲、丙两同学用的是矩形玻璃砖,乙同学用的是梯形玻璃砖.他们的其他操作均正确,且均以aa ′、bb ′为界面画图7图8 图9光路图,则图 6甲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4.如图7所示,某同学用插针法测定一半圆形玻璃砖的折射率,在平铺的白纸上垂直纸面插上大头针P 1、P 2确定入射光线,并让入射光线过圆心O ,在玻璃砖(图中实线部分)另一侧垂直纸面插大头针P 3,使P 3挡住P 1、P 2的像,连接OP 3.图中MN 为分界面,虚线半圆与玻璃砖对称,B 、C 分别是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圆的交点,AB 、CD 均垂直于法线并分别交法线于A 、D 点. (1)设AB 的长度为l 1,AO 的长度为l 2,CD 的长度为l 3,DO 的长度为l 4,为较方便地表示出玻璃砖的折射率,需用刻度尺测量______,则玻璃砖的折射率可表示为____________.(2)该同学在插大头针P 3前不小心将玻璃砖以O 为圆心顺时针转过一小角度,由此测得玻璃砖的折射率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5.用三棱镜做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先在白纸上放好三棱镜,在棱镜的一侧插入两枚大头针P 1和P 2,然后在棱镜的另一侧观察,调整视线使P 1的像被P 2的像挡住,接着在眼睛所在的一侧插两枚大头针P 3、P 4,使P 3挡住P 1、P 2的像,P 4挡住P 3和P 1、P 2的像,在纸上标出的大头针的位置和三棱镜轮廓如图8所示.(1)在本题的图上画出所需的光路.(2)为了测出棱镜玻璃的折射率,需要测量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在图上标出它们.(3)计算折射率的公式是n =________.6. 用圆弧状玻璃砖做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时,先在白纸上放好圆弧状玻璃砖,在玻璃砖的一侧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 1、P 2,然后在玻璃砖的另一侧观察,调整视线使P 1的像被P 2的像挡住.接着在眼睛所在的一侧插两枚大头针P3和P4,使P3挡住P1和P2的像,P4挡住P3及P1和P2的像.在纸上已标出大头针位置和圆弧状玻璃砖轮廓如图9所示(O为两圆弧圆心,图中已画出经过P1、P2点的入射光线)(1)在图上补画出所需的光路.(2)为了测出玻璃砖的折射率,需要测量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请在图中标出这两个角.(3)用所测物理量计算折射率的公式是n=____________.(4)为了保证在弧面CD得到出射光线,实验过程中,光线在弧面AB的入射角应尽量________(“小一些”或“无所谓”或“大一些”).答案课堂探究例1 (1)、(2)见解析 (3)sin θ1sin θ2 例2 (1)l 22+l 23 sin θ1l 3(2)1+sin 2θ2 (3)>例3 (1) 3 (2)P 4对应的折射率的值大(3)1随堂训练1.B2.C [经过玻璃砖的光路如图中实线所示,由于所作的玻璃砖分界线不是实际的分界线,如图中虚线所示,由几何知识可知,测出 的折射角与真实的折射角相同.]3.偏小 不变 可能偏大,可能偏小,也可能不变4.(1)l 1和l 3l 1l 3(2)偏大 5.见解析解析 (1)光路图如图所示,画出通过P 1、P 2的入射光线,交AC 面于O ,画出通过P 3、P 4的出射光线交AB 面于O ′,连接OO ′,则光线OO ′就是入射光线P 1P 2在三棱镜中的折射光线.(2)在所画的图上注明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并画出虚线部分,用量角器量出θ1和θ2(或用直尺测出线段EF 、OE 、GH 、OG 的长度).(3)n =sin θ1sin θ2(或因为sin θ1=EF OE ,sin θ2=GH OG ,则n =EF /OE GH /OG =EF ·OG OE ·GH). 6.(1)、(2)见解析 (3)sin θ1sin θ2(4)小一些 解析 (1)光路图如图所示.(2)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如图中所示。
第十三章 第1节 光的折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在反射与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并能解释与处理相关的问题2、掌握光的反射定律与折射定律;知道折射率(指绝对折射率)的定义及其与光速的关系,并能用来进行计算(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讨论及教师的引导,理解折射定律、并知道折射光路是可逆的,并能解释光现象和计算有关的问题;经历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体会其中蕴含的实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活中大量的折射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并正确认识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重点是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教学难点:如何利用折射定律,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以及光路可逆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实验演示:将激光演示仪接通电源,暂不打开开关,将烟雾发生器点燃置入光的折射演示器中,将半圆柱透明玻璃放入对应的位置.打开开关,将激光管点燃,让一束激光照在半圆柱透明玻璃的平面上,让光线垂直于平面过圆心入射(沿法线入射),观察光从空气射到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时,发生什么现象?生观察并回答:一部分光返回到空气中去(反射光),另一部分光会进入到玻璃中去,但传播方向与入射光的传播方向相比,发生偏折。
师强调:一、光从第1种介质射到它与第2种介质的分界面时,一部分光会返回到第1种介质,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
另一部分光会进入第2种介质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复习光的反射定律及反射光路可逆知识。
二、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师:从刚才的复习可知,我们在初中对于反射的了解已经非常到位了,但对于折射,还只是知道了一些定性的规律,如: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019-2020年高中物理《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辅导讲义1.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2.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注意: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折射率:(1)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做这种介质的折射率.折射率用n 表示.即.(2)某种介质的折射率,等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与光在这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 之比.即:.由于v <c ,所以任何介质的折射率都大于1.4.玻璃砖:所谓玻璃砖一般指横截面为矩形的棱柱,当光线从上表面入射,从下表面射出时,其特点是: ⑴射出光线和入射光线平行;⑵各种色光在第一次入射后就发生色散;⑶射出光线的侧移和折射率、入射角、玻璃砖的厚度有关;⑷可利用玻璃砖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的基础知识【实验目的】理解插针法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原理;会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用插针法找出与入射光线AO 对应的出射光线O 'B ,确定出O '点,画出折射光线O O ',然后测量出角θ1和θ2。
多测几次实验,根据n=计算出平均值,就是玻璃的折射率。
说明:采用“插针法”来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利用了折射率的定义式,插针的目的是为了找到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从而可以确定玻璃内部的折射光线,才能找到相应的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实验器材】 玻璃砖、白纸、大头针、量角器、圆规、三角板、图钉等【实验步骤】 1.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木板上;2.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aa ',并取aa '上的一点O 为入射点,做出过O 的法线MN ;3.画出线段AO 作为入射光线,并在AO 上插上P 1、P 2两根大头针;4.在白纸上放上玻璃砖,使其中一个长边与aa '对齐,并画出另一条长边的对齐线bb ';5.通过玻璃砖观察并调整视线方向,使P 1的像被P 2挡住,然后在观察一侧插上大头针P 3,使P 3挡住P 2、P 1的像,然后再插上大头针P 4,使其挡住P 3和P 2、P 1的像;6.移去玻璃砖,拔掉大头针,由P 3、P 4的针孔位置确定出出射光线O 'B 及O '的位置,连接O 、O '得线段O O ';7.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θ1和出射角θ2,并查出其正弦值sin θ1和sin θ2;8.改变入射角,重复实验,算出不同入射角时的的值,并取平均值。
实验一:测定玻璃的折射率一、实验目的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二、实验原理用插针法确定光路,找出与入射光线相对应的出射光线,用量角器测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根据折射定律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n =sin θ1sin θ2。
三、实验器材长方形玻璃砖、白纸、木板、大头针、图钉、量角器、三角板(或直尺)、铅笔。
四、实验步骤1.将白纸用图钉钉在木板上,先在白纸上画出一条直线aa ′作为界面,过aa ′上的一点O 画出界面的法线NN ′,并画一条线段AO 作为入射光线。
2.把长方形玻璃砖平放在白纸上,使它的长边跟aa ′对齐,画出玻璃砖的另一条边bb ′。
3.在线段AO 上竖直地插上两枚大头针P 1、P 2,透过玻璃砖观察大头针P 1、P 2的像,调整视线的方向,直到P 1的像被P 2挡住。
再在观察的这一侧依次插上两枚大头针P 3、P 4,使P 3挡住P 1、P 2的像,P 4挡住P 1、P 2的像及P 3,记下P 3、P 4的位置。
4.移去长方形玻璃砖连接P 3、P 4并延长交bb ′于O ′,连接OO ′即为折射光线,入射角θ1=∠AON ,折射角θ2=∠O ′ON ′。
5.用量角器测出入射角和折射角,从三角函数表中查出它们的正弦值,将数据填入表格中。
6.改变入射角θ1,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五、数据处理1.平均值法算出不同入射角时的比值 sin θ1sin θ2,最后求出在几次实验中所测 sin θ1sin θ2的平均值,即为玻璃砖的折射率。
2.图象法以sin θ1值为横坐标、以sin θ2值为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描数据点,过数据点连线得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求解图线斜率k ,则k =sin θ2sin θ1=1n ,故玻璃砖折射率n =1k。
3.作图法在找到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以后,以入射点O 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圆,分别与AO 交于C 点,与OO ′(或OO ′的延长线)交于D 点,过C 、D 两点分别向NN ′作垂线,交NN ′于C ′、D ′,用直尺量出CC ′和DD ′的长,如图所示。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是高中物理实验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实验探究,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光的行为和性质。
本文将介绍几种探究光折射规律的实验方法,并分析实验原理和结果。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一:测定透镜的折射率实验装置:凸透镜、白纸、标尺、透明容器、水实验步骤:1. 将凸透镜置于透明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使其完全浸没。
2. 用标尺依次测量凸透镜的焦距f和透镜到标尺的距离h。
3. 利用折射定律计算透镜的折射率n。
实验原理:当光由一种介质斜入射到另一种介质中时,会发生折射,其折射角和入射角满足折射定律: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其中n₁和n₂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由于水是我们常见的介质之一,通过测量凸透镜在水中的折射率,可以间接测定水的折射率。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得的凸透镜折射率为n,可以进一步比较与已知折射率的凸透镜的差异,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二: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实验装置:光源、容器、水、纸板实验步骤:1. 在容器内倒入适量的水。
2. 在容器的两侧分别放置光源和纸板,使光线通过水传播到纸板上。
3. 测量光线从光源到纸板的传播时间t。
实验原理: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会有所不同,根据折射定律和光速不变定律,可以推导出光的传播速度与不同介质中的光速以及折射率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得的传播时间t,可以计算出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比较,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实验三: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实验装置:光源、玻璃板、水、直尺实验步骤:1. 将玻璃板放入水中,使其倾斜。
2. 利用光源照射玻璃板,观察光线在玻璃板与水界面的折射现象。
3. 测量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计算验证折射定律。
实验原理:根据折射定律,由光在玻璃板和水之间的折射现象可以得到折射定律的验证和折射率的计算。
实验结果:通过测量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可以验证折射定律的准确性,并且比较不同介质的折射率,进一步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规律。
实验一:测定玻璃的折射率一、实验目的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二、实验原理用插针法确定光路,找出与入射光线相对应的出射光线,用量角器测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根据折射定律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n =sin θ1sin θ2。
三、实验器材长方形玻璃砖、白纸、木板、大头针、图钉、量角器、三角板(或直尺)、铅笔。
四、实验步骤1.将白纸用图钉钉在木板上,先在白纸上画出一条直线aa ′作为界面,过aa ′上的一点O 画出界面的法线NN ′,并画一条线段AO 作为入射光线。
2.把长方形玻璃砖平放在白纸上,使它的长边跟aa ′对齐,画出玻璃砖的另一条边bb ′。
3.在线段AO 上竖直地插上两枚大头针P 1、P 2,透过玻璃砖观察大头针P 1、P 2的像,调整视线的方向,直到P 1的像被P 2挡住。
再在观察的这一侧依次插上两枚大头针P 3、P 4,使P 3挡住P 1、P 2的像,P 4挡住P 1、P 2的像及P 3,记下P 3、P 4的位置。
4.移去长方形玻璃砖连接P 3、P 4并延长交bb ′于O ′,连接O O ′即为折射光线,入射角θ1=∠AON ,折射角θ2=∠O ′ON ′。
5.用量角器测出入射角和折射角,从三角函数表中查出它们的正弦值,将数据填入表格中。
6.改变入射角θ1,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五、数据处理1.平均值法算出不同入射角时的比值 sin θ1sin θ2,最后求出在几次实验中所测 sin θ1sin θ2的平均值,即为玻璃砖的折射率。
2.图象法以sin θ1值为横坐标、以sin θ2值为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描数据点,过数据点连线得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求解图线斜率k ,则k =sin θ2sin θ1=1n,故玻璃砖折射率n =1k。
3.作图法在找到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以后,以入射点O 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圆,分别与AO 交于C 点,与OO ′(或OO ′的延长线)交于D 点,过C 、D 两点分别向NN ′作垂线,交NN ′于C ′、D ′,用直尺量出CC ′和DD ′的长,如图所示。
由于sin θ1=CC ′CO ,sin θ2=DD ′DO ,且CO =DO ,所以折射率n =sin θ1sin θ2=CC ′DD ′。
六、注意事项1.实验时,尽可能将大头针竖直插在纸上,且P 1与P 2之间,P 2与O 点之间,P 3与P 4之间,P 3与O ′点之间距离要稍大一些。
2.入射角θ1应适当大一些,以减小测量角度的误差,但入射角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
3.在操作时,手不能触摸玻璃砖的光洁面,更不能把玻璃砖界面当尺子画界线。
4.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砖与白纸的相对位置不能改变。
5.玻璃砖应选用宽度较大的,宜在5 cm 以上。
若宽度太小,则测量误差较大。
七、误差分析1.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确定得不够精确,因此要求插大头针时,两大头针间距应适当大一些。
2.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测量造成误差,故入射角应适当大些,以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
[典型例题]例1.在做“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1)甲同学在纸上画出玻璃砖的两个界面ab 和cd 时不慎碰了玻璃砖使它向ab 方向平移了一些,如图甲所示,其后的操作都正确。
但画光路图时,将折射点确定在ab 和cd 上,则测出的n 值将________。
(2)乙同学为避免笔尖接触玻璃面,画出的a ′b ′和c ′d ′都比实际侧面向外侧平移了一些,如图乙所示,以后的操作均正确,画光路图时将入射点和折射点都确定在a ′b ′和c ′d ′上,则测出的n 值将________。
[解析] (1)此时玻璃砖的平移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由图(a )可看出折射角不变,入射角相同,故测得的折射率将不变。
(2)由图(b )可看出,乙同学的做法使入射点向左移,折射点向右移,所画出的折射角θ′2比实际折射角θ2偏大,由n =sin θ1sin θ2知,测得的折射率偏小。
[答案] (1)不变 (2)偏小[点评](1)选择玻璃砖时宽度宜大些,这样可以减小确定光路方向时出现的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2)实验中一旦玻璃砖所定的界面线ab 、cd 画好后,放置的玻璃砖就不要随便移动,如果玻璃砖斜移动,测得的折射率一定变化。
如果稍微上下平移了玻璃砖,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
[典型例题]例2.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某同学正确操作插好了4枚大头针,如图甲所示。
(1)在图丙中画出完整的光路图。
(2)对你画出的光路图进行测量和计算,求得该玻璃砖的折射率n =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为了观测光在玻璃砖不同表面的折射现象,某同学做了两次实验,经正确操作插好了8枚大头针,如图乙所示。
图中P 1和P 2是同一入射光线上的2枚大头针,其对应出射光线上的2枚大头针是P 3和________(填“A ”或“B ”)。
[解析] (1)如图a 所示。
(2)设方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光线的入射角为i ,折射角为r ,则折射率n =sin i sin r ,sin i 与sin r 可利用图中的方格进行粗略的计算,sin i =5.35.32+42≈0.798,sin r =2.22.22+3.62≈0.521,则n =sin i sin r =0.7980.521≈1.53。
(3)光路图如图b 所示,光线经两边相互平行的玻璃砖,出射光线平行于入射光线,即MN ∥P 4B 。
P 1P 2光线从玻璃砖右边侧面射出向底边偏折,如图b 中P 3A ,所以填A 。
答案:(1)见解析图a(2)1.53(1.50~1.56均可) (3)A[点评](1)利用题目提供的方格纸可计算三角函数的正弦值,进而根据折射率计算公式计算折射率。
(2)对于质地均匀的玻璃砖而言,如果光线的入射边和出射边平行,那么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平行。
[典型例题]例 3.用三棱镜做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先在白纸上放好三棱镜,在棱镜的一侧插上两枚大头针P1和P2,然后在棱镜的另一侧观察,调整视线使P1的像被P2挡住。
接着在眼睛所在的一侧插两枚大头针P3、P4,使P3挡住P1、P2的像,P4挡住P3和P1、P2的像,在纸上标出大头针位置和三棱镜轮廓,如图所示。
(1)在本题的图上画出相应的光路图。
(2)为了测出棱镜玻璃的折射率,需要测量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图上标出它们。
(3)计算折射率的公式是n=____________。
[解析] (1)如图所示,画出通过P1P2的入射光线交AC面于O,画出通过P3、P4的出射光线交AB面于O′,则光线OO′就为入射光线P1P2在三棱镜中的折射光线。
(2)在所画的图上,标明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并画出虚线部分。
用量角器测量出θ1和θ2或用刻度尺测出线段EF 、OE 、GH 、OG 的长度。
(3)n =sin θ1sin θ2,或:因为sin θ1=EF OE ,sin θ2=GH OG ,则n =EF OE ÷GH OG =EF OE ·OG GH。
[答案] (1)见解析图 (2)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或线段EF 和OE 、GH 和OG 的长度) 见解析图(3)sin θ1sin θ2⎝ ⎛⎭⎪⎫或 EF OE ·OG GH [点评] 插针法测定玻璃折射率的方案设计插针法的作用是找出玻璃砖内的光路,其关键是确定入射点和出射点,而入射点和出射点是利用插针后确定的直线与界面交线相交而得到的,故实验的关键是插准大头针,画准玻璃砖边界线,而与所选玻璃砖两边平行与否无关。
如用半圆形、圆形或三角形玻璃砖,均可测出其折射率,光路如图所示。
1.[多选]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时,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注意的是( )A .玻璃砖的宽度宜大些B .入射角应尽量小些C .大头针应竖直地插在纸面上D .大头针P 1和P 2及P 3和P 4之间的距离适当大些解析:选ACD 玻璃砖宽度宜在5 cm 以上,太小测量误差较大,A 正确;入射角应适当大一些,但也不宜太大,一般在30° 到60° 之间较合适,B 错误;大头针要竖直插在纸上,且相互之间的距离要稍大一些,这些都可以减小误差,C 、D 正确。
2.[多选]某同学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他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正确无误,但他处理实验记录时发现玻璃砖的两个光学面aa ′与bb ′不平行,如图所示,则( )A .AO 与O ′B 两条直线平行B .AO 与O ′B 两条直线不平行C .他测出的折射率偏大D .他测出的折射率不受影响解析:选BD 如题图所示,在光线由aa ′射入玻璃砖的偏折现象中,由折射定律知n =sin αsin β;在光线由bb ′射出玻璃砖的现象中,同理n =sin r sin i;若aa ′与bb ′平行,则i =β,因此α=r ,此时入射光线AO 与出射光线O ′B 平行;若aa ′与bb ′不平行,则i ≠β,因此α≠r ,此时入射光线AO 与出射光线O ′B 不平行,B 正确;在具体测定折射率时,要求实验方法、光路均准确无误,折射率的测量值应不受aa ′与bb ′是否平行的影响,D 正确。
3.“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在玻璃砖的一侧竖直插两枚大头针A 、B ,在另一侧再竖直插两枚大头针C 、D 。
在插入第四枚大头针D 时,要使它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是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痕迹,其中直线a 、a ′是描在纸上的玻璃砖的两个边。
根据该图可算得玻璃的折射率n =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是利用大头针得到进入玻璃的入射光线,在另一侧插入大头针挡住前面A 、B 的像来确定C ,同样插入大头针D 挡住C 及A 、B 的像,C 和D 确定了出射光线,利用入射点和出射点的连线来确定折射光线,作出法线,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从而利用折射定律n =sin θ1sin θ2确定玻璃的折射率。
答案:挡住C 及A 、B 的像 1.8(1.6~1.9均正确)4.某同学由于没有量角器,他在完成了光路图以后,以O 点为圆心、10.00 cm 为半径画圆,分别交线段OA 于A 点,交OO ′连线的延长线于C 点,过A 点作法线NN ′的垂线AB 交NN ′于B 点,过C 点作NN ′的垂线CD 交NN ′于D 点,如图所示。
用刻度尺量得OB =8.00 cm ,CD =4.00 cm ,由此可得出玻璃的折射率n =________。
解析:由折射定律得n =sin ∠AOB sin ∠COD =AB OA CD OC, 因为OA =OC ,所以n =AB CD =OA 2-OB 2CD =10.002-8.0024.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