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琴挑选有讲究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音美舞蹈马头琴演奏方法与特点探析娜米布(和静县东归乌兰牧骑队 841300)摘要: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不同民族之间有着各自极具代表性的传统乐器。
马头琴作为蒙古族一种独特的拉弦乐器,该乐器长约一米,琴身是木质的搭由两根琴弦,共鸣箱是梯形的形状。
在马头琴演奏中,演奏者需要深入掌握了解到马头琴的演奏特点,并结合乐曲情况合理运用不同的演奏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马头琴的演奏艺术效果,为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本文将将进一步对马头琴演奏方法与特点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马头琴;演奏方法;特点引言基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需求,马头琴演奏那如歌如泣的琴声吸引到了一大批音乐艺术爱好者,能够激起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陶冶人们的情操。
演奏者在学习马头琴演奏时,首先需要掌握了解到马头琴的乐器特点,然后深入剖析乐曲内容,根据乐曲演奏要求和情感表达特征,合理运用不同的演奏方法,有效提升马头琴的演奏艺术效果,获得观众的支持和认可。
一、马头琴的特点马头琴演奏声音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声音时而圆润、时而婉转、时而激情澎湃,马头琴音乐演奏能够充分展现出蒙古族人民的人文风情,同时也能够让观众感受到蒙古族音乐那种深沉粗犷、豁达宽广的音乐特点。
当人们第一次看到马头琴,第一时间就会容易被它极具特色的马头型琴头所吸引。
而马头琴的外观形象特点是与蒙古族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蒙古族绝对大多人民都过着游牧生活,在大草原中他们与马群为伴,以此马也成为了他们日常生产生活的重要伙伴,马头琴的马头造型就是结合了蒙古族的生活习俗文化。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马头琴制作材质也发生了一定变化,泡桐木板代替了传统皮面共鸣箱[1],正梯形取代了传统六角形的共鸣箱,而琴弦和琴弓的制作材料也从传统马尾变成了现代尼龙材质,马头琴制作材质的革新促使该种乐器演奏音色、音质有了显著的进步,能否赋予音乐演奏更为丰富的艺术效果。
马头琴蒙古蒙古人赏析摘要:一、马头琴的简介与历史背景二、马头琴的音乐特点与演奏技巧三、马头琴在蒙古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四、马头琴演奏作品的赏析正文:马头琴,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蒙古族弓拉弦鸣乐器,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传承着蒙古民族的音乐文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马头琴的历史、音乐特点、在蒙古族文化中的地位以及赏析一些著名的马头琴演奏作品。
一、马头琴的简介与历史背景马头琴,蒙古语称为“潮尔”,因琴头雕饰马头而得名。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十二世纪,传说最早是由一位怀念死去小马的牧人制作而成。
马头琴的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
二、马头琴的音乐特点与演奏技巧马头琴的音色独特,柔和、浑厚、淳美、深沉,充满了浓郁的草原特色。
演奏技巧上,马头琴采用弓弦摩擦琴弦的方式,弓弦由几十根长马尾合成,两端用丝弦结住,系在琴上。
演奏者通过调整弓的速度、压力和演奏位置,展现出丰富的音色和情感。
三、马头琴在蒙古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在蒙古族文化中,马头琴具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是蒙古族人民的喜爱乐器,更是草原文化的象征。
马头琴的音色和演奏方式与草原生活息息相关,它的音乐作品传达了蒙古民族对自然、生活和历史的深厚情感。
在蒙古族的重要场合,如节日、庆典、祭祀等活动,马头琴演奏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四、马头琴演奏作品的赏析马头琴演奏作品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草原题材,也有现代的创作。
其中,《蒙古草原》、《马蹄声》、《牧歌声》、《牛羊哞叫声》等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这些作品通过马头琴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展现了蒙古族草原生活的美丽、宽广和深沉,让人仿佛置身于草原之中。
总之,马头琴作为蒙古族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传承着蒙古民族的音乐文化,展现了草原精神的魅力。
马头琴的结构、演奏技巧及音乐风格发布时间:2021-12-27T08:25:39.305Z 来源:《文化时代》2021年第4期作者:巴森·仁琴[导读] 摘要:马头琴是蒙古族独创并深受其爱的一种主要的拉弦乐器之一,因为琴杆上端有马头浮雕而得名,这本身也是蒙古族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乐器。
马头琴音色优美、声音浑厚独居悠扬甜美的歌唱性、是蒙古族灿烂文化之瑰宝,具有着特殊的审美文化底蕴、人文思想特点以及民族精神内涵,其本身的产生和流传与蒙古族本身的生活环境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这也是当前草原人民倾诉情感的一种主要的乐器载体内容。
巴森·仁琴新疆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江格尔艺术团 834499摘要:马头琴是蒙古族独创并深受其爱的一种主要的拉弦乐器之一,因为琴杆上端有马头浮雕而得名,这本身也是蒙古族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乐器。
马头琴音色优美、声音浑厚独居悠扬甜美的歌唱性、是蒙古族灿烂文化之瑰宝,具有着特殊的审美文化底蕴、人文思想特点以及民族精神内涵,其本身的产生和流传与蒙古族本身的生活环境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这也是当前草原人民倾诉情感的一种主要的乐器载体内容。
关键词:马头琴;演奏技巧;音乐风格马头琴具有着较为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和民族艺术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本身的演奏方式、音乐风格都有着较为明显的转变,为此作为研究人员就要深入研究马头琴的实际结构、演奏技巧以及风格,继而强化内部研究,实现民族文化和民族思想的传承。
一、马头琴造型结构分析马头琴的结构主要由马头、琴杆、琴轴、琴弦、指板、上码、共鸣箱、下码、拉线板、音柱、音梁、琴弓等组成。
共鸣箱主要是呈现出正梯形的结构形式,经过很长时间的改变现在也有个别的做成了提琴形或是圆方形的结构特点,琴箱框内部主要是用色木、榆木、花梨木、红木或桑木等硬杂木材料为主,上下两个框板的中央都开设装入琴杆的通孔,传统马头琴有两种、区别在于琴箱,一种是面板都蒙着马皮、牛皮或是羊皮、左右侧板位置都有不同的出音孔位置,另一种是纯木料做的、面板两侧出音孔位置、为了实现装饰的目的,外部也会装饰一些基础的民族图案。
蒙古族马头琴介绍蒙古族马头琴,是蒙古族音乐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弦乐器之一。
它是由蒙古族人民创造和演奏的,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下面将详细介绍蒙古族马头琴的起源、结构、演奏技巧以及在蒙古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蒙古族马头琴起源于古代蒙古草原,据传始于公元前13世纪的蒙古国。
马头琴得名于其琴颈上的马头形状,琴身由一个卵圆形的共鸣箱和一根长约1米的琴颈组成。
琴颈上有两根弦,分别代表阳和阴的意义,象征着蒙古族人民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
马头琴的共鸣箱由马皮贴合而成,使得琴音具有独特的韵味。
马头琴的演奏技巧独特而精湛。
演奏者使用马毛制成的弓拨动琴弦,通过手指的按弦和琴身的共鸣来发出音响。
演奏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指法和弓法,发出高亢激昂的音乐,也可以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
马头琴的音域宽广,可以演奏出高音、中音和低音,具有极高的表现力和音乐感染力。
在蒙古族文化中,马头琴被视为神圣的乐器,被广泛应用于民间的歌舞和仪式。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以其深沉、激昂的情感和独特的音色而闻名于世。
它不仅用于表达人们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还用于表达蒙古族人民的爱国情怀和民族团结。
马头琴音乐经常出现在蒙古族的传统节日、婚礼和宗教仪式中,成为连接蒙古族人民感情的纽带。
蒙古族马头琴在近年来逐渐走向世界舞台,成为国际音乐界瞩目的焦点。
许多蒙古族马头琴演奏家在国际比赛中屡获殊荣,他们的演奏风格独特、技巧高超,受到了世界各地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蒙古族马头琴的音乐也被用于电影配乐和音乐创作中,为世界各地的人们带来了独特的音乐体验。
蒙古族马头琴作为蒙古族音乐文化的代表,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蒙古族人民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和赞美的象征。
马头琴的独特音色和精湛演奏技巧使其成为世界音乐舞台上的瑰宝,也为世界各地的人们带来了独特的音乐体验。
蒙古族马头琴将继续在未来的音乐创作和演奏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传承和发扬蒙古族的音乐文化。
马头琴--蒙古族乐器马头琴是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
马头琴(mǎtóu qín),是蒙古民间拉弦乐器。
马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
蒙古语称“绰尔”。
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
共鸣箱呈梯形。
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
相传有一牧人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以得名马头琴的历史悠久,从唐宋时期拉弦乐器奚琴发展演变而来。
成吉思汗时(1155—1227)已流传民间。
据《马可波罗游记》载,12世纪鞑靼人(蒙古族前身)中流行一种二弦琴,可能是其前身。
明清时期用于宫廷乐队。
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不但在中国和世界乐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也是民间艺人和牧民们喜欢的乐器,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
从山林狩猎文化时期至草原游牧文化初期,蒙古人所使用的乐器,不是马头琴,而是火必思、托布秀尔等弹拨乐器且多用于娱乐性歌舞与舞曲伴奏。
从《蒙古秘史》、《元史》中的记载来看,成吉思汗至忽必烈时期,蒙古民族乐器尚以弹拨乐器为主,元代的蒙古军人和牧民,善弹火必思,喜跳集体踏歌。
当草原游牧音乐迅猛发展之后马头琴这件拉弦乐器便脱胎而出,得到广泛普及,并且最终取代弹拨乐器的地位,成为蒙古民族最具草原特色的民间乐器。
显然,拉弦乐器取代弹拨乐器,火必思逐渐衰退,马头琴便顺理成章地成为蒙古乐器的主角。
马头琴是适合演奏蒙古古代长调的最好的乐器,它能够准确的表达出蒙古人的生活,如:辽阔的草原、呼啸的狂风、悲伤的心情、奔腾的马蹄声、欢乐的牧歌等。
与此相关,元代的蒙古民族乐器,其总体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不仅仅是用于舞蹈和歌曲伴奏,而且还产生了纯器乐曲,诸如《海青拿天鹅》《白翎雀》等,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
到十八世纪初,马头琴的外观及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
马头琴(蒙古族乐器)—搜狗百科马头琴(mǎtóuqín),是中国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
蒙古语称“绰尔”。
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
共鸣箱呈梯形。
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
相传有一牧人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以得名。
郭小川《平炉王出钢记》诗:“牧区的人们听说钢花喷,蒙古包里拉起了马头琴。
”[1]名字由来马头琴,因琴头雕饰马头而得名。
《清史稿》载:'胡琴,刳桐为质,二弦,龙首,方柄。
槽椭而下锐,冒以革,槽外设木如簪头似扣弦,龙首下为山口,凿空纳弦,绾以两轴,左右各一,以木系马尾八十一茎扎之'。
可知,马头琴原来也有龙首。
此早在《元史》卷71《礼乐志》有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为马尾。
'据岩画和有些历史资料中显示古代蒙古人开始把酸奶勺子加工之后蒙上牛皮,拉上两根马尾弦,当乐器演奏,称之为'勺形胡琴'。
当前很多专家认为这就是马头琴的前身。
勺形胡琴当时最长的也是二尺左右,共鸣箱比较小,声音也就小多了。
至今蒙古国的西部也有人把马头琴叫'勺形胡琴'。
当时琴头不一定是马头,有人头、骷髅、鳄鱼头、鳖甲或龙头等,此外还有人说,这种琴的琴头有呈猴头或玛特尔头的形状。
玛特尔形似龙,面似猴,象征一种镇压邪魔的神物。
据有关学者考证,马头琴一名大约得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纪初,琴首是由龙头或玛特尔头改为马头的。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琴类,如:皮胡、锹胡、四胡、奚琴、稽琴等都是当时的流行乐器。
元朝时期随着宫廷生活的逐渐富裕宫廷内有专门的演奏、唱歌、跳舞的人员,马头琴也就慢慢地成为宫廷音乐的主要内容之一了。
别名由于流传地区的不同,它的名称、造型、音色和演奏方法也各不相同。
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称作“莫林胡兀尔”,而在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则叫做“潮尔”。
马头琴左手注意事项马头琴是一种传统的蒙古族民族乐器,由于其独特的音色和独立的演奏技巧,备受乐迷和音乐家的喜爱。
在演奏马头琴的过程中,左手的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关于马头琴左手注意事项的详细介绍。
首先,要正确放置左手。
在演奏马头琴时,左手要自然放在琴杆上,拇指轻托指板下侧,其余四指弯曲并贴合平滑的指板表面。
这样可以保持手指的弹性和柔软,并能够灵活自如地进行演奏。
其次,要注意手指的正确按下琴弦的位置。
在右手扫弦的时候,左手要迅速准确地按下需弹奏的音符。
要保持手指的力度适中,既不能太过用力导致音色变得刺耳,也不能松懈无力导致音色模糊不清。
此外,要注意不同弦上音符的间隔,以及琴弦上各个品的位置,熟记各音不仅有助于准确演奏音符,还有助于后期的技巧提高。
第三,要注意手指的协调和使用。
在演奏马头琴的时候,左手各个手指的协调运动是非常重要的。
弹奏马头琴时,常使用的左手指法有推按、滑奏、扫弦、顿弦等。
各种指法的运用需要手指的协调,通过不同的指法可以产生不同的演奏效果。
因此,左手的训练和协调是非常关键的。
第四,要熟悉并掌握不同音域的演奏技巧。
马头琴有三根琴弦,分别是高弦、中弦和低弦。
每根琴弦都有其独特的音域和演奏技巧。
在左手演奏过程中,需要熟悉每根弦的音域范围,并掌握不同弦上音符的演奏技巧。
高弦音域高亢明亮,适合快速的扫弦和滑奏;中弦音域丰满饱满,适合长音和技巧性的演奏;低弦音域宽广沉稳,适合低音流畅的演奏等等。
因此,左手需要灵活转换不同弦上的演奏技巧和音色,以达到更丰富的演奏效果。
第五,要注意左手的力度控制。
在演奏马头琴时,左手的力度控制非常关键。
太过用力会导致琴弦发出刺耳的噪音和张力过大的琴弦瞬间滑动过头,而力度不足则会导致音色模糊不清。
因此,在演奏过程中要注意不同音符的力度控制,轻柔的演奏需要适度的力度控制,强有力的演奏需要更大的力度投入。
最后,要进行持久力训练。
演奏马头琴需要长时间保持手指的柔软和灵活性,因此需要进行持久力训练。
民族音乐的灵魂蒙古马头琴的演奏技巧介绍民族音乐的灵魂——蒙古马头琴的演奏技巧介绍蒙古马头琴作为蒙古族传统乐器的代表,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成为了世界音乐舞台上的明星。
它不仅传递着蒙古族民俗文化的灵魂,更展现了蒙古族人民豪迈而奔放的性格特点。
本文将介绍蒙古马头琴的演奏技巧,带您领略这一古老乐器的魅力。
一、乐器简介蒙古马头琴,又称为胡琴或马奶胡,是蒙古族传统的拉弦乐器。
其外形独特,上部呈马头状,下部为琴筒,琴弦过桥与琴杆相接。
蒙古马头琴主要由弓、弦和琴身三部分组成。
琴杆由玛尼托尔、玛尼艾小能(即手棍)和手柄构成,琴筒则由马奶皮紧密包裹。
二、演奏姿势演奏蒙古马头琴需要采用特殊的姿势。
演奏者通常以坐姿为主,将双腿抬起交叉,保持身体平衡。
左手持弓,右手掌托马头琴琴杆,用食指托住琴弦。
三、演奏技巧1. 指法蒙古马头琴通常采用竖琴式指法。
演奏者用左手按住琴弦,降低或升高音高,并运用滚动、颤音等技巧增添表现力。
这种指法让演奏者能够灵活地控制音高和音色,从而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2. 弓法演奏蒙古马头琴的弓法主要有两种:上弓法和下弓法。
上弓法是指演奏者使用弓的上方弧线,使弓毛与琴弦发生摩擦产生声音。
下弓法则是指演奏者使用弓的下方弧线,同样摩擦琴弦产生声音。
这两种弓法结合运用,使演奏者能够丰富演奏的音色和节奏。
3. 音效演奏蒙古马头琴的同时,演奏者还会通过一些特殊技巧创造出独特的音效。
比如使用右手拨弦、击打马奶皮等技巧,以及运用喉音和吐字等声音效果,使演奏更具魅力。
四、演奏风格蒙古马头琴的演奏风格独特多样,表现出蒙古族民族音乐的豪迈与热情。
在传统演奏中,常见的曲调包括马头琴独奏、与人声伴奏的合奏和与其他乐器的对奏等形式。
演奏者通过琴音的变化、音色的运用和节奏的掌握,让音乐充满激情与动感。
五、演奏技巧的传承和发展蒙古马头琴的演奏技巧传承渊源,几乎所有的演奏者都是通过师父传授学习的。
蒙古马头琴也在现代音乐中不断发展,吸收了一些西方音乐元素,并与现代乐器进行融合。
马头琴的乐器构造原理马头琴是内蒙古蒙古族传统的弓弦乐器,也是中国十大传统民族乐器之一。
它的外形特点是琴身朝前有如骏马头,故得名“马头琴”。
马头琴的乐器构造原理是通过弦与琴身的共鸣来发出音响。
马头琴主要由下列三部分组成:琴筒、琴杆、弓。
首先来看琴筒。
马头琴的琴筒是采用木材制作,一般使用枫木、柚木等稳定性较好的材料。
琴筒长约80-90厘米,上下端呈两个圆锥体相连接,上端的直径较下端小。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扩大空气共鸣腔体,提高音质。
而且,琴筒外表面被刻有蒙古族特色的马、鹿、花等图案,非常精美。
其次是琴杆。
琴杆是用木材制作的长杆状部件,与琴筒一体连接。
琴杆上有一定数量的音圈,音圈是用马尾发制成的,它们的数量有8个、9个和10个等多种。
音圈的作用是使琴的音色更加丰富。
另外,在琴杆上还有一根可以调整音准的调弦杆。
调弦杆通过向上或向下调整,使琴弦的张力得以改变,进而调整琴的音调。
最后是弓。
马头琴的弓是由木材和马尾制成的,长约70-80厘米。
弓杆的上端用马尾制成一团,团上已通入一些孔隙,以利于琴弓的弹奏。
弓杆下端通过几根传弦杆固定了象牙制作的横杠,使得马头琴的弓弦固定在横杠上,并可以通过横杠上的螺丝进行微调。
弓杆两侧的马尾发则分别穿过琴筒上的两个音孔,并与琴弦牵连在一起。
演奏时,演奏者将琴杆压弯,以使弓毛与琴弦相碰,通过拉动弓杆,琴弦振动发出音响。
马头琴的演奏技巧有弹、拨、打和拉等多种,琴的音色柔和悠长,具有浓郁的蒙古族风情。
演奏时,演奏者用弓拉动琴弦,琴弦振动产生的声波通过琴筒的共鸣腔体放大,并通过音孔放出。
音圈的存在进一步改变了振动的特性,使琴的音质更为优美。
同时,马头琴的琴筒还可以通过改变材料的不同以及琴筒内部结构的改良来调整音色。
总之,马头琴的乐器构造原理是通过琴筒、琴杆和弓的共同运作来发出声音。
琴筒和琴杆的设计使共鸣腔体得以扩大,增强音质;而弓的运动则使得琴弦振动发出音响。
这样的构造原理使得马头琴在演奏中能够表现出独特而美妙的音色和风情。
三一文库()〔马头琴的简介·拉弦类乐器〕*篇一:马头琴是产生和流传于蒙古族的一种拉弦乐器·马头琴是产生和流传于蒙古族的一种拉弦乐器。
它那独具特色的音色,悠扬、深沉、宽广、抒情的旋律,蕴含了独特的审美文化、人文思想和民族精神,与蒙古族的成长、发展、生活环境密不可分。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潮流中,挖掘其文化内涵、拓展其文化外延,意义尤为深远。
本文就其传说、形制、构造、演奏技法及马头琴音乐与所处草原文化脉络的关系作如下初步探讨。
一、马头琴的传说、形制、构造与草原文化在远古的草原上,流传着这样一段美丽哀婉的传说:勤劳善良的老牧人奥其尔,全家三口人就靠牧羊来维持生活。
家里唯一的心爱之物是一匹英俊而高大的枣骝马,每天与牧人一起牧羊、劳动,朝夕相处,情同手足。
一天,草原上传来了一个消息,说蒙古部落首领要举行“赛马”大会,谁的马跑了第一名,就将他的女儿嫁给这名勇敢的骑手……比赛中,老牧人奥其尔的小儿子贡嘎因枣骝马获得第一骑手的荣誉……但是,授奖时,部落首领竟然不谈许配他女儿的事情,却示意手下差人把枣骝马给他牵来……部落首领跨上枣骝马后,箭一般地飞奔起来。
老牧人奥其尔非常气愤,他吹了一声口哨,枣骝马听到主人的口哨声后不停地打转、尥蹶子,一下子就把首领从马背上摔了下来。
首领忙让差人把枣骝马抓住,可枣骝马已冲出人群跑向远方。
首领立即命令弓箭手发箭,一霎那,枣骝马身中很多箭向家乡的方向跑去……当它用尽最后的力气于一天的午夜时分回到了老牧人的帐篷前时,它就倒了下来,随即便死去了……老牧人奥其尔悲痛欲绝,和小儿子贡嘎在枣骝马身旁整整守护了三天三夜。
第四天夜里,他梦见枣骝马和他说话了,并让老牧人用它的骨头和皮做成琴,每天带在身边。
于是,老牧人奥其尔用枣骝马的骨头做成共鸣箱、琴杆和琴轴,用枣骝马的皮蒙在共鸣箱上,用枣骝马的细尾做成琴弦和琴弓,最后用枣骝马的腿骨刻成一个马头装在琴杆上,自此,在辽阔无垠的蒙古高原上就诞生了第一把马头琴 (1)·在内蒙古草原民间,每诞生一把马头琴,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仪式结束后,牧人就开始举行马头琴试奏音乐会,这是内蒙古草原上的一段古老文化遗风,同时也说明了马头琴在草原上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和割舍不断的依恋。
介绍马头琴一、马头琴形状马头琴是中国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
马头琴称“绰尔”。
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
共鸣箱呈梯形。
声音圆润,低回宛转。
相传有一牧人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
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以得名。
二、乐器概述1、历史信息马头琴是中国少数民族--蒙古族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
马头琴的历史悠久,从成吉思汗时(1155—1227)已流传民间。
由于流传地区的不同,它的名称、造型、和演奏方法也各不相同。
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称作“莫林胡兀尔”, 还有“胡兀尔”、“马尾胡琴”、“弓弦胡琴”等叫法。
除内蒙古外,辽宁、黑龙江、甘肃、新疆等地的蒙古族也有流行。
2、文化艺术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不但在中国和世界乐器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也是民间艺人,牧民家中所喜欢的乐器,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
三、历史渊源从山林狩猎文化时期至草原游牧文化初期,蒙古人所使用的乐器,不是马头琴,而是火必思、托布秀。
多用于娱乐性歌舞与舞曲伴奏。
当草原游牧音乐迅猛发展之后马头琴这件拉弦乐器从《蒙古秘史》、中的记载来看,蒙古民族乐器尚以弹拨乐器为主,元代的蒙古军人和牧民,善弹火必思,喜跳集体踏歌。
便脱胎而出,得到广泛普及,并且最终取代弹拨乐器的地位,成为蒙古民族最具草原特色的民间乐器。
显然,拉弦乐器取代弹拨乐器,火必思逐渐衰退,马头琴便顺理成章地成为蒙古乐器的主角。
四、马头琴在蒙古的地位马头琴是适合演奏蒙古古代长调的最好的乐器,它能够准确的表达出蒙古人的生活,如:辽阔的草原、呼啸的狂风、悲伤的心情、奔腾的马蹄声、欢乐的牧歌等。
与此相关,元代的蒙古民族乐器,其总体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不仅仅是用于舞蹈和歌曲伴奏,而且还产生了纯器乐曲,诸如《海青拿天鹅》《白翎雀》等,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
到十八世纪初,马头琴的外观及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
蒙古族的马头琴简介
蒙古族马头琴是一种传统的弹拨乐器,外形类似于人身马头,因此也被称为“人身马头琴”。
它起源于蒙古利亚,并在蒙古族音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马头琴通常由一个木质马头和两端各有一个琴弦的琴身组成。
马头形状的琴头部分由弦轴控制,而琴身的两端则各有一个拨弦板,可以通过拨动拨弦板来演奏音符。
马头琴的音色独特,富有表现力,既有明亮、欢快的旋律,也有深沉、悠扬的歌词,因此在蒙古族音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马头琴的演奏技巧要求较高,需要玩家掌握多指法和技巧,例如颤音、滑音、指序等。
在蒙古族音乐中,马头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乐器之一,也是许多歌手、乐队的主要乐器之一。
马头琴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传统乐器,在蒙古族音乐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力。
马头琴挑选有讲究
马头琴是蒙古族代表性乐器,因纯手工制作,所以价格不低廉,而现在马头琴又赢得很多爱好者的喜爱,选购马头琴成了一个大难题。
不是专业人士,一般音乐爱好者对马头琴鉴别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大家拥有一把真正好的马头琴,下面简单说说购买马头琴时的鉴别方法:
1.马头琴的木料。
马头琴的木料是色木(枫木,也叫五角枫),不管是多好的马头琴,它的主要木料都是色木。
但色木分很多种,常用的马头琴木料有四种:南方普通色木,南方花色木,东北普通色木及东北花色木。
南方色木(普通色木和花色木)因成长速度快而木质软,但白净。
用它做的琴外观比较白(没有着色的部分)但音质不是很理想,高档马头琴不选用南方料。
东北色木(普通色木和花色木),一般生长时间为几百年(直径45CM以上,有的达到80CM),在严寒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坚硬的木质,但恶劣气候使年轮或颜色有了不一致的特点。
用它做的马头琴音色悠远浑厚,尤其东北花色木做的马头琴外观漂亮,音色纯正,为马头琴之珍品。
花色木(也叫虎皮纹色木)是做乐器的高档木料,尤其东北花色木是做马头琴的最好木料,用它做的马头琴表面有
立体感,极为高贵。
但对音质没有直接影响。
所以木料首选是东北色木,再就是南方色木,现在市场因色木(乐器专用料)的涨价,出现了很多花木或其他木料做的马头琴,这种琴从用料角度说不算正规的马头琴。
2.马头琴的工艺。
马头琴不是谁都能做的,它有着蒙古族的独特风格,所以蒙古人做的马头琴才是正宗的马头琴,现在旅游点或一些场所出现有着类似玉雕形状马头的马头琴,虽然外观是马头,但绝对不是真正马头琴的外观。
工艺精细度也有很大差异。
尤其网上销售的马头琴,没有高清晰大图片效果的马头琴绝对不能买。
3.不能买一般商贩销售的,必须了解做琴师的情况、产量和信誉度。
经销商中间必有利(尤其是网上),越便宜越不能买,真正马头琴的材料和工艺使其价格不会太低廉。
4.马头琴的指板通常是红木或乌木做的,乌木的档次较高,用其他木料做的均属非正规。
面板要为桐木或白松木(鱼鳞松)。
5.共鸣箱的背板。
一些厂家为了盈利把马头琴共鸣箱的背板用胶合板代替或整个共鸣箱用洋胶合板做,鉴别这种琴的办法是从面板孔看共鸣箱的里面结构。
胶合板做的共鸣箱背板里面有贴层,很容易识别。
6.看售后服务。
马头琴属稀有乐器,大多数地方没有马头琴配件或相关资料,所以要选择能为你提供比较满意的售
后服务的商家买马头琴是最明智的选择。
7.在平时的保养上,不要将马头琴放在过于潮湿和过热(太阳直接暴晒和冬天暖气附近)的地方。
因为马头琴为木制品,而木材对潮湿与干燥和热涨冷缩的反应特别强烈。
用完马头琴要把落在琴弓杆和面板上的松香粉沫擦拭干净,以保持清洁。
用完琴弓要将弓毛放松,以防弓杆长时间受力变形弯曲。
用完乐器请将它放回琴盒或琴套,养成良好习惯。
总的来说:如果有条件到场亲自买马头琴,想买真正的马头琴,应该:①不能买旅游点的马头琴。
②不能买太便宜的马头琴。
③问问售后再考虑买。
如果网上购马头琴,那么:
①看到真正清晰大图片而保证是图片上的马头琴后再购买。
②找专业网站或专业厂家的网站再购买。
③知道谁做的马头琴才能买,不明经销商的不能买。
④既然你通过网上买,那你基本没有拜师学艺的条件,那么你必须考虑教学书、音频、视频教材等,还有一些马头琴演奏方面的音像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