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石甘汤胶体颗粒细胞活性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25 MB
- 文档页数:77
忑465093以麻杏石甘汤为例探讨“半仿生提取法”的研究模式研究生:毕云生导师:张兆旺教授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014)(提要)目的:以麻杏石甘汤为例,进一步探讨中药方剂用“兰笾生埕?取法(SBE法)”研究的基本模式。
方法:以盐酸麻黄碱、甘草次酸、氢氰酸、钙离子、干没膏为指标进行综合评判(评判值为Y)。
首先在药材粒度、煎煮温度,煎煮用水量、滤过、浓缩等条件相同的前提下.用均匀设计“(91×33)优选出SBE法提取用水的pH值和煎煮时间;再依此条件对方中4昧药材的15种组合方式进行优选:然后用比例分割法优选SBE法提取的较佳醇沉浓度:最后作SBE法、SBAE法(半仿生提取醇沉法)、WE法(水提取法)、WAE法(水提醇沉法)4种方法提取液的比较。
/结果:3煎用水tpH依次为2.00、6.53、8.98;煎煮时间依次为2.11、1.05、0.53h;以麻黄与石膏,甘草与苦杏仁分别煎提,再合并的Y值最大;SBAE法5种醇沉浓度的综合评判值Y为:Y6125%>Ysso/,>Y675%>Y西pY30*/o:4种方法提J取液的综合评判值:YSBE渡>YwE渍>YsBAE液>YwAE藏。
l结论:结合生产实际,确定麻杏石甘汤3煎用水pH依次为2.0,6.5、9.O:煎煮时间依次为2.0、1.0、0.5h:以麻黄与石膏、甘草与苦杏仁分别煎提,再合并为佳;SBAE法醇沉浓度以60%为佳;SBE法优于WE法,SBAE法优于WAE法。
实验结果进一步印证了SBE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中药方剂和新药研究用SBE提取提供了基本研究模式。
【关键词)SBE法研究模式麻杏石甘汤综合指标×√√。
Method"StudiesORtheresearchmodeot“theSemi-bionicExtraction(SBEMethod)withMaxingShiganDecoctionastheexampleOraduate:BiYun-shengInstructor:Pr.ZhangZhao-wangAddress:ShandongUniversityofTCM(Jinan,250014)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basicmodeoftheprescription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extractedby‘'theSemi-bionicExtractionMethod”(SBEmethodlwiththeMaxingShiganDecoction船theexample.Method:Withthehydrochloricephedrine、glycyrrhetinicacid、hydrocyanicacid、calcium-ion、driedextractastheindexes,theresultswereestimatedbythegenera/、evaluation(theestimatedvalueisⅥ.Firstly,underthepremisethattheherbgranulmqty、thedecoctiontemperature、theaddedⅥ嘲tervolume、thefilteredandconcentratedconditionwereallinthess/ne,theuniformdesignuL(9‘×33)WasusedtooptimizetheviivaluesandthedecoctiontimeofSBEmethod.Secondly,accordingtotheaboveconditionsrtheoptimalcombinationofthisprescriptionWasselectedfromthe15kindscombinationsofthefourmedicalherbs.Thirdly,thebestalcoholprecipitationconcentrationwasselectedbytheproportionaldivisionmethod.Finaliy,thefourextractionmethodsincludingSBE、SBAE(Semi·bionicExtractionAlcoholPr∞ivitatinn)、WE(WaterExlmetion)andWAE(WaterExtractionAlcoholPrecipitation)werecompared.Results:ThepHvaluesofthewaterusedinthe1st,2ndand3rddecoctionsare2.00、6.53and8.98;andthetimesof3decoctionsarc2.1l,1.05and0.53h.111emaxvalueofYof15kindscombinationiSthecombinationthatEphedraandGypsum,LiquoriceandBitterApricotSeeddecoetedrespectivelyandthedecoctioncombinedfinally.TheorderofYof5kindsalcoholprecipitationconcentrationofSBAEis:Y6I.25.A>Y55%>Y67.5%>y80%>Y3暇.TheorderofYofthefourextractionmethodis:YsaR.>YwE>YsSAE>YwAE.Conclusion:Accordingtotheproductivepractice,thepHvaluesofthewaterfortheIst,2ridand3rddecoctionsare2.00,6.50and9.00;and也etimesof3decoctionsare2.0,1.0andO.5h.n圮optimalcombinationofthisprescriptionisEphedraandGypsum。
•320 •现物医学biomecLcnjournalsxom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VoL21 N O*2 JAN«2021doi: 10.13241/ki.pmb.2021.02.026麻杏石甘汤合玉屏风散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狄雯雯李巧香陆影龙海旭詹红艳A(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湖南长沙410005)摘要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合玉屏风散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儿科门诊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7月间收治的8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麻杏石甘汤合玉屏风散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
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及临床症状变化情况,检测并比较两组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40/43),高于对照组的76.74%(33/43)(P<0.05)。
观察组患儿体溫恢复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X线检查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治疗14 d后,两组患儿血清白介素-2(IL-2)水平明显升高,而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治疗14d后的血清IL-2水平明显较高,而ILM、丨L-6和TNF-ci水平明显较低(P<0.05)。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5d后、治疗14d后,两 组患儿血浆丙二醛(M D A)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 O D)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5 d后的血浆M D A明显较低,而S O D水平明显较高(P<0.05)。
麻杏石甘汤的化学成分研究
张国凤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13(11)24
【摘要】麻杏石甘汤主要成分包括有麻黄、甘草、杏仁和石膏。
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有所陈述,主要是用来治疗由风寒所引起的口渴、肺热等等。
在中医临床医学上,会将配方中的各种中药材混合在一起用水煎煮,形成了麻杏石甘汤剂。
现在出现了单味浓缩颗粒,于是,
【总页数】2页(P113-114)
【作者】张国凤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七里园乡卫生院,南阳,473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石膏,麻杏石甘汤,模拟麻杏石甘汤之退热作用研究
2.树萝卜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Ⅱ)——红花树萝卜化学成分的研究
3.瑞香狼毒化学成分研究(Ⅴ)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4.植物化学成分研究:野生植物黄栌化学成分研究
5.耳草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VI.牛白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麻杏石甘汤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黄丰;童晓云;张荣华;蔡宇【期刊名称】《中成药》【年(卷),期】2008(030)011【摘要】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抗Ⅰ型变态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实验,用比色测定法检测麻杏石甘汤在体内对Ⅰ型变态反应的影响;体外实验先制备麻杏石甘汤的含药血清,然后将其加入致敏的RBL-2H3细胞中,观察麻杏石甘汤对RBL-2H3细胞脱颗粒及其他炎性物质的影响.结果:麻杏石甘汤药物血清能明显抑制RBL-2H3细胞脱颗粒,并能抑制RBL-2H3细胞释放组胺、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因子4.结论:麻杏石甘汤的抗过敏作用与抑制肥大细胞的脱颗粒及炎性物质释放有关.【总页数】3页(P1582-1584)【作者】黄丰;童晓云;张荣华;蔡宇【作者单位】暨南大学药学院,广东广州,51063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405;暨南大学药学院,广东广州,510632;暨南大学药学院,广东广州,5106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6【相关文献】1.益气固肠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及对结肠组织5-羟色胺和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的影响 [J], 刘满君;麻倩;康亚超2.青鹏膏剂穴位贴敷对肥大细胞数量及脱颗粒的影响 [J], 安娜;屈敬阳;刘丁丁;杨志新3.木犀草素对肥大细胞脱颗粒影响及机制的研究 [J], 余洁;骆晓蓉4.青鹏膏剂穴位贴敷对大鼠肥大细胞数量和脱颗粒率的影响 [J], 屈敬阳;刘丁丁;安娜;许倩;陈龙;杨志新5.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玉屏风散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J], 韦薇;覃骊兰;李莉;郑伟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麻杏石甘汤剂与散剂投药后平喘有效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李阳春;孙静芸;陈萍;谢年庚
【期刊名称】《中国药业》
【年(卷),期】2007(16)24
【摘要】目的研究麻杏石甘汤剂与散剂投药后平喘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体外模拟法、药理筛选、薄层色谱(TLC)法、溶剂沉淀法等对有效部位进行了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共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出化合物1为甘草素(liquiritigenin),化合物2为甘草次酸(clycyrrhetinic acid),化合物3为麻黄碱(ephedrine),化合物4为麻黄唾唑酮(ephedroxane),化合物5为麻根素(maokonine).结论汤剂投药后有效部位以甘草素、甘草次酸为主要成分,散荆投药后有效部位以麻根素、麻黄碱、麻黄谣唑酮为主要成分.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李阳春;孙静芸;陈萍;谢年庚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浙江,杭州,310053;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07;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07;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
【相关文献】
1.麻杏石甘汤、散剂投药后主成分溶出量分析研究 [J], 李阳春;孙静芸;陈萍;谢年庚
2.麻杏石甘汤,散剂实验研究的方法学探讨 [J], 孙静芸;谢年庚
3.加味麻杏石甘汤对哮喘大鼠平喘作用的实验研究 [J], 经鑫爱;孙桂芳
4.配伍对麻杏石甘汤中有效成分影响的研究 [J], 许天阳;贡济宁
5.麻杏石甘汤的拆方和抗平喘之间相关性研究 [J], 周斌;刘可越;常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解表发汗剂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八)——麻杏石甘汤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四味药组成。
严格来说,这个方剂不能归为解表发汗剂。
现在很多同道把这个方剂上升到“退热第一方”的高度,我认为这很值得商榷。
从退热效果上来说,它远不如大青龙汤、麻黄汤、葛根汤这些经典的解表发汗剂。
关于麻杏石甘汤的条文有两条,分别是: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
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162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
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原文描述很简练,历代医家对其中"汗出而喘,无大热"的解释一直争议。
柯韵伯对此文的理解是"无汗出而喘,大热",原文为抄写错误。
另有一部分经方家认为原文无排序错误,麻杏石甘汤对应的证就是"汗出而喘,无大热"。
,虽然麻杏石甘汤被广泛应用于肺炎、哮喘等急重病的治疗,但何为仲景原文所指"无大热"之说,以及“有汗用麻黄、无热用石膏”这些症状争议从未停止。
今天咱们抛开原文,先从药理上分析这个方剂。
麻黄、杏仁、桂枝我们讲过很多了,咱们放在最后讲,先讲石膏。
既然要讲,就要讲出点新东西来,老调重弹没什么意思。
【生石膏说到底,它是一块石头。
而石头这种东西,从质地上看,很沉重,很坚硬。
这就决定了,生石膏这个药的方向,会有向下和向内的倾向。
再和它晶莹剔透的形态结合在一起,生石膏的作用部位,大体上就会在肺、胃之间,这个区域里了。
但这样的话,石膏自己要到体表去,清体表的热,就会有点困难。
】要像这位同道一样胡说八道吗?那干脆闭嘴算了。
关于石膏的药理,近百年来一直争议不断。
“石膏化学成分是硫酸钙,不溶于水”,那它是怎么起治疗作用的?石膏化学成分是二个分子水合一个分子硫酸鈣,分子式CaSO4·2H₂O。
过去认为含水硫酸钙是不溶于水的,实际上它的溶解度很低,微溶于水,1000克水大概能溶解14-22克左右的硫酸钙(石膏的溶解度与水温有关)。
麻杏石甘汤现代药理研究汉·《伤寒论》之麻杏石甘汤:麻黄6g、杏仁50g、石膏18g、甘草9g。
其依邪热在肺之理,导清气宣肺之法,重用石膏为君药,以其辛甘大寒专清气分实热,臣以麻黄清宣人肺,领石膏清热之力飞腾上焦,清宣肺热以平喘逆。
适用于外感风邪、风热袭肺,身热不解,咳逆气息,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滑而数者。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化科学方法,根据中药配伍原则,赋予中药复方用药现代内涵,使中药研究开发与国际接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主要有免疫、解热、平喘、镇咳等作用。
1镇咳作用麻杏石甘汤回流液冷动干燥粉状物162mg/kg,对二氧化硫(SO2)气诱发的小鼠咳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抑制率可达63.1%。
麻杏石甘汤加昧剂、7g/kg醇提液腹腔注射,对氨水刺激小鼠所致的咳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麻杏石甘汤醇提液lOg/kg静脉注射,对刺激麻醉猫喉上神经及机械刺激麻醉猫气管粘膜所致的咳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给药后5min所有动物的咳嗽反应均消失,而给药后75~90min内咳嗽反应减弱,50%以上并恢复至接近正常,在镇咳同时对呼吸有轻度兴奋作用。
麻杏石甘汤ld用量溶于5倍量的精制水中,用胃导管注入雄性豚鼠胃内,以猫毛作物理刺激引起咳嗽反射,其结果有明显的镇咳作用。
另有报道,麻杏石甘汤中主要镇咳作用的中药为麻黄。
2祛痰作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水煎液、醇提液25g/kg腹腔注射,二者均使小鼠气管冲洗液酚红含量明显增加,说明本品具有一定的祛痰作用。
3平喘作用麻杏石甘汤水浸膏lOg/kg(1.Og药材/l.0ml水浸膏),l~12h其呼吸道阻力出现有意义的降低,表明其有降低支气管收缩的作用,但激发后的12h以后,呼吸道阻力逐渐提高,麻杏石甘汤的作用也逐渐消失。
另有报道,麻杳石甘汤可缓解气喘天竺鼠立即性反应期之呼吸道阻力,降低呼吸道炎症。
体外实验表明,麻杏石甘汤的基础上加粘膜促吸收剂为宁喘微型灌肠液,0.25、O.15、0.05g/ml 有抑制过敏豚鼠的支气管收缩幅度和抑制支气管收缩频率的作用,对组织胺和乙酰胆碱所致痉挛的豚鼠气管螺旋条松弛,其解痉百分率近乎阳性对照组。
不同粒度麻杏石甘汤配方药材超微粉中麻黄碱及伪麻黄碱的溶出率比较司南;杨健;边宝林【期刊名称】《中国中药杂志》【年(卷),期】2006(31)11【摘要】目的:运用反相高效液相法(RP-HPLC)比较不同超微粉碎条件下中药复方麻杏石甘汤样品中的麻黄碱(ephedrine)与伪麻黄碱(d-pseudo-ephedrine)的溶出率变化趋势。
方法:YMC ODS-C18柱(4.6 mm×150 mm,4μm);流动相水-乙腈-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磷酸(650∶350∶5∶1);柱温50℃;检测波长210 nm;流速1.5 mL.min-1。
结果:超微粉碎前后样品溶出率差异显著。
结论:证明对于麻杏石甘汤复方,经过超微粉碎技术处理后的样品,其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溶出速度比未经超微粉碎处理之复方加快,且溶出率增加。
【总页数】3页(P884-886)【关键词】反相高效液相法;超微粉碎;麻黄碱;伪麻黄碱;溶出率【作者】司南;杨健;边宝林【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1【相关文献】1.不同粒度甘草超微粉甘草酸溶出情况的比较 [J], 何昱;钟涛;陈龙;何晓玮2.抗鸡热应激添加剂粗粉和超微粉粒度、溶出率比较 [J], 孙齐英3.不同苦荞茶中芦丁和槲皮素含量测定及二者冲泡溶出率比较研究 [J], 药雅俊;柳雪姣;裴妙荣;陈强;张俊英;马慧雪4.超微粉体技术对穿心莲药材中穿心莲内酯及脱水穿心莲内酯溶出率的影响 [J], 邱蓉丽;李璘;李祥;张海霞;陈建伟5.五虎汤中伪麻黄碱、麻黄碱溶出率的测定 [J], 曲戈霞;何蓉蓉;于红;邱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麻杏石甘汤平喘机理的实验研究【摘要】目的了解麻杏石甘汤对Th1 、Th2细胞因子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麻杏石甘汤治疗哮喘的机制。
方法50只雌性BALB/c 6~8固龄小鼠(18~22 g)随机5组。
卵蛋白(OV A)腹腔注射与雾化吸入诱发哮喘发作。
采集外周血、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ELISA法检测IL-4、IFN-r、IL-12、IL-18水平变化。
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IL-4水平明显升高(P<0.01),IFN-r/IL-4比值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麻杏石甘汤组IL-4水平明显降低(P<0.01),IFN-r、IL-12、IL-18、IFN-r/IL-4比值明显升高(P<0.01)。
结论麻杏石甘汤通过促进IL-12,IL-18分泌,逆转Th1/Th2失衡,抑制气道变应性炎性反应。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Maxingshigantang decoction on Th1,Th2 cytokines in a murine model of asthma for further study on the thereapeutic mechanism.Methods 50 female BALB/c mice(6-8 week of age,18-22 g of weights) were divided into 5 groups randomly.An animal model of asthma was established by OV A sensitizing-challenging BALB/c mice. Each group were killed to collect bronchoalveolar lavage and peripheral blood,cell,and ELISA was used to detect the contents of IL-4,IFN-r,IL-12,IL-18 in the bronchoalveolar lavage and peripheral blood.Results In comparison with normal group,the IL-4 in model group increased(P <0.01),but the IFN-r and IFN-r/IL-4 decreased (P<0.01);in comparison with B group,the IL-4 in treatment group with Maxingshigantang decoction decreased obviously(P<0.01),IFN-r,IL-12,IL-18 and IFN-r/IL-4 increased strikingly(P<0.01).Conclusion Maxingshigantang decoction can promote the secretion of IL-12 and IL-18,invert the imbalance value of Th1/Th2 to suppress the allergic inflammation.【Key words】Asthma;Maxingshigantang decoction;IL-4IFN-γ;IL-12IL-18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它是以嗜酸粒细胞(Eos)、淋巴细胞(TLC)、肥大细胞(MC)浸润为主的气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
麻杏石甘汤,源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是我国传统中医药中的经典方剂。
该方剂由麻黄、杏仁、石膏和炙甘草组成,具有宣肺平喘、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
近年来,麻杏石甘汤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显著的疗效,尤其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
为了进一步验证麻杏石甘汤的药效,本实验采用动物模型进行观察和评价。
二、实验目的1. 观察麻杏石甘汤对小鼠肺炎模型的治疗作用;2. 评价麻杏石甘汤的止咳、平喘、抗炎等药理作用;3. 探讨麻杏石甘汤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在价值。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健康雄性小鼠60只,体重(18±2)g,购自某实验动物中心。
2. 实验药物:麻杏石甘汤(自制,剂量为0.5g/kg体重),阳性对照药为氨茶碱(剂量为10mg/kg体重)。
3. 实验方法:(1)肺炎模型建立:采用细菌感染法建立小鼠肺炎模型。
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麻杏石甘汤低剂量组、麻杏石甘汤中剂量组和氨茶碱组。
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采用细菌感染法建立肺炎模型。
模型建立后,正常组、模型组和麻杏石甘汤低剂量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麻杏石甘汤中剂量组和氨茶碱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
(2)观察指标:1)临床症状:观察小鼠的呼吸频率、咳嗽次数和活动能力等;2)肺组织病理学观察:取小鼠肺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程度;3)肺泡灌洗液指标:收集肺泡灌洗液,检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4)血清指标: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水平。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临床症状:与模型组相比,麻杏石甘汤中剂量组和氨茶碱组小鼠的呼吸频率、咳嗽次数和活动能力明显改善(P<0.05)。
麻杏石甘汤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黄晓洁;魏刚;张龙;黄凯伟【摘要】麻杏石甘汤是张仲景名方,由麻黄、杏仁、石膏和甘草组成,对呼吸系统具有较广泛的药理作用,还能抗流感病毒、抗炎、止咳和调节免疫功能.现代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且具有较好的疗效.根据国内近几年麻杏甘石汤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对其在药理和临床应用方面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广东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0)001【总页数】5页(P110-114)【关键词】麻杏石甘汤;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进展【作者】黄晓洁;魏刚;张龙;黄凯伟【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新药开发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006;广州中医药大学,新药开发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006;广州中医药大学,新药开发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006;广州中医药大学,新药开发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1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杏仁、石膏和甘草组成,方中麻黄为主药,既能发汗亦能宣肺;重用石膏为辅,则专清泻肺热。
麻、膏相伍,虽一辛温,一辛寒,而辛寒大于辛温,不失为辛凉之重剂;杏仁宣利肺气为佐,助麻黄以止咳平喘;甘草调和诸药为使[1]。
本方主要是治疗太阳病汗、下后,牙仔气内传于肺,肺热奎滞,气逆而喘。
《伤寒论》谓“发汗(下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
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以用麻杏石甘汤进行治疗。
现代研究表明麻杏甘石汤具有镇咳、抗炎、抗病毒、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现代药理作用,临床上已广泛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肺炎、鼻窦炎等多种疾病治疗。
本文综述麻杏甘石汤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 药理作用1.1 抗急性肺损伤彭秀峰等[2]采用LBS(5 mg/kg)对SD大鼠进行尾静脉注射造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观察麻杏石甘汤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的影响。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体内相关细胞因子TNF-α和IL-10的含量。
河北农业科学,2012,16(6):42-44,47Journal of HebeiAgricultural Sciences 编辑 杨素苗麻杏石甘颗粒的药理作用与安全性研究赵凤存,李瑞英,王荣杰,刘元美,王 菊(河北一兽药业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 050071)摘要:为了探讨麻杏石甘颗粒的药理作用及安全性,为兽医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采用小鼠耳廓肿胀试验,研究了麻杏石甘颗粒的抗炎作用;通过测定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研究了麻杏石甘颗粒的免疫作用;根据《兽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进行了麻杏石甘颗粒的急性毒性试验,对其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麻杏石甘颗粒对小鼠耳廓的肿胀度为9.87mg ,与CK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能显著增加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其LD 50>5000mg /kg ,属实际无毒级。
表明麻杏石甘颗粒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和提高免疫的功能,且安全可靠。
关键词:麻杏石甘颗粒;药理作用;免疫;抗炎;急性毒性试验中图分类号:S8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31(2012)06⁃0042⁃03Study on Pharmacological Functions and Safety of Maxingshigan Granula ZHAO Feng⁃cun ,LI Rui⁃ying ,WANG Rong⁃jie ,LIU Yuan⁃mei ,WANG Ju (Hebei Yishou Pharmaceutical Co.,Ltd.,Shijiazhuang 050071,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pharmacological functions and safety of the Maxingshigan granula ,and provide theory basis for clinical medication.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Maxingshigan granula was studied using the mouse auricle inflammation swelling test ,the immune function of Maxingshigan granula was analyzed by measuring the thymus index and spleen index ,and the safety of Maxingshigan granula was evaluated by acute toxicity test.The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uricle inflammation swelling degree of mouse which drenched Maxingshigan granula was 9.87mg ,and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CK.Maxingshigan granula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thymus index and spleen index of mouse.The LD 50of the Maxingshigan granula >5000mg /kg ,it belonged to practicallynon⁃toxic.Maxingshigan granula had significant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and immune function and safety.Key words :Maxingshigan granula ;Pharmacological functions ;Immune ;Anti⁃inflammatory ;Acute toxicity test收稿日期:2012⁃05⁃10作者简介:赵凤存(1971-),女,河北饶阳人,高级兽医师,硕士,主要从事中兽药研究与开发工作。
麻杏石甘汤【处方】麻黄、黄岑、鱼腥草、穿心莲、板蓝根等【功能】宣肺泄热,平喘止咳。
【主治】肺热咳喘,鸡支原体病。
【方解】方中鱼腥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麻黄平喘,共为君药;黄岑、穿心莲和板蓝根助君药清热解毒,共为臣药。
诸药合用,共奏宣肺泄热、平喘止咳之功。
【药理毒理】目前尚未检索到本品药理和毒理学研究报告。
方中主要药物与本品功能有关的药理和毒理学如下。
1.抗菌作用鱼腥草中的癸酰乙醛对卡他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流感杆菌、肺炎双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孢子丝菌等有抑制作用。
鱼腥草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杆菌、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抗病毒作用鱼腥草挥发油对甲、乙型流感病毒和腮腺炎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鱼腥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鱼腥草蒸馏液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板蓝根对柯萨奇B3病毒、肾综合症出血热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腮腺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以及乙型肺炎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板蓝根中的腺苷对HSV-1有直接杀灭的作用,可一直其HSV生物合成,且随腺苷浓度增加,病毒抑制率明显升高。
3.增强免疫合成鱼腥草素能促进脾切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迟发性超敏反应强度,明显提高血清溶血素水平,增加外周血淋巴细胞α-乙酸萘酯酶阳性百分率。
合成鱼腥草素能增强脾切除小鼠淋巴结的功能及调节T细胞亚群,提高特提醒、提高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4.止咳平喘鱼腥草油能明显拮抗乙酰胆碱对呼吸道平滑肌的作用。
5.发汗作用对处于温热环境中的人,用麻黄碱50~60mg,经0.5~2.0小时后,汗腺分泌比为用麻黄碱者更多、更快。
6.抗炎镇痛鱼腥草对多种致炎剂引起的炎症渗出和组织水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能显著降低小鼠耳肿胀和大鼠足肿胀程度,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
鱼腥草可抑制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延长热痛反应潜伏期,拮抗甲醛致痛作用。
鱼腥草煎剂对大鼠甲醛性足肿胀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够抑制液浆渗出,促进组织再生和伤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