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红井情深 瑞金沙洲坝-word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4
游瑞金沙洲坝红井作文哦,游瑞金沙洲坝红井,真是一个有趣的地方!你要是来过,就知道这儿绝对不平凡。
首先,让我给你描绘一下这个地方。
金沙洲坝红井,听着是不是有点神秘?这名字一听就有种古老的味道。
其实,这儿就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既有自然的美,又有文化的底蕴。
咱们先说说这儿的环境。
金沙洲坝的风景真的是一绝。
走在那儿,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
清晨的阳光洒在湖面上,水面上泛起点点涟漪,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鸟儿在树间跳跃,仿佛也在为这美丽的景色打CALL呢。
你在这里一站,仰望蓝天,低头看看那些五彩斑斓的花儿,真是让人心旷神怡。
接着,说说红井。
这井可不是普通的井哦,红井有点神秘的色彩。
井边的石头都是红色的,看来这儿的名字可不是随便起的。
传说这井的水特别甘甜,可以解渴又清凉。
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口,哇,简直是人间的美味!井边还有一些古老的传说,说是以前有一些神仙在这儿驻足,这水也就带着点神秘的力量。
在这里漫步,你会发现不少游客都喜欢在井边拍照留念。
有的甚至带着孩子过来,让孩子也感受一下这种自然和历史的结合。
井边有几张长椅,游客们可以坐下来,悠闲地欣赏周围的风景。
老人家们更是喜欢在这里聊聊天,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
当然,除了风景和井,金沙洲坝还有一堆好玩的地方。
比如那条小路,弯弯曲曲的,走上去仿佛能迷失在其中。
沿路还有一些小摊贩,卖的都是当地的特色小吃。
你要是有时间,可以试试那些地道的美食,绝对会让你的味蕾得到满足。
话说回来,不论是看风景还是品美食,金沙洲坝红井都能让你感受到一种宁静和满足。
尤其是当你看到那些悠闲的人们,听到他们的笑声,你会发现,这儿真的很特别。
它的特别不仅仅在于它的风景和井水,更在于它给人的那种放松和愉悦的感觉。
总之,金沙洲坝红井是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不管你是想要静静地享受风景,还是想要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美好的时光,这儿都能给你带来无尽的惊喜和快乐。
快来体验一下吧,保证你不会后悔的!。
瑞金城外沙洲坝的红井的介绍红井位于江西省瑞金市城西五六公里处,是瑞金城外的一个小村庄。
坐落在沙洲坝乡的红井,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地之一。
红井这个地方以其深厚的革命历史而闻名,拥有众多的革命文物和建筑,如红井广场、红井革命纪念馆等。
红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
在那个时候,这里是一个普通的村庄,以耕种和渔业为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红井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之一。
红井广场是红井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纪念地。
广场上有一座巍峨的红色塔楼,象征着红军战士的英勇和革命的胜利。
在广场的周围,还有一些纪念碑和纪念馆,展示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和英雄的事迹。
红井革命纪念馆是红井必游的地方之一,也是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场所。
纪念馆内陈列着大量的革命文物和图片,向游客展示了中国革命的过程和成就。
这里还设有一些虚拟实景展示,使游客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的艰辛和激情。
除了纪念地和纪念馆,红井还有一些其他的景点值得一提。
其中之一是红井海,它是一个美丽的湖泊,四周群山环绕,景色壮丽。
这里还有一条游船可以乘坐,游客可以欣赏到红井风景的美丽。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景点是红井岛,它是一个小小的岛屿,与红井相连。
岛上有许多独特的建筑和雕塑,象征着中国革命的精神和决心。
在岛上还有一座纪念碑,纪念中国革命的先烈和英雄。
除了上述景点,红井还有许多美食和特产值得一尝。
其中之一是红井的农产品,如茶叶、柿子、葡萄等。
这些农产品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品质而闻名,是红井值得一去的一个原因。
总的来说,红井是一个充满革命历史的地方,拥有丰富的纪念地和文物,是理解和尊重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游客,都可以通过来红井,从中了解到中国革命的艰辛和伟大,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怀。
游瑞金沙洲坝红井作文哎呀,说到游瑞金沙洲坝红井,真是有点难以言喻的感受啊。
那天,我和几位小伙伴一块儿去那儿,简直是一场奇妙的冒险!天一亮,我们就像赶集似的,早早就出发了。
其实吧,也没什么特别的计划,就是想去走一走,看一看,放松放松。
这种没啥压力的旅行,最舒服了。
路上,我们聊得热火朝天,有的讨论最近的八卦,有的则回忆那些让人笑到肚子疼的糗事。
一路上,风景如画,特别是在接近金沙洲坝的时候,真的是风光无限好。
你们能想象得到那种感觉吗?简直就像是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
水面上的倒影,山间的微风,还有那不时飘过的云朵,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那么温柔。
到了金沙洲坝,哇,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整个坝区宽阔得像个大操场,草地绿得像铺了一层绿地毯。
我们在那儿玩得特别开心,跑来跑去,像一群不知疲倦的小鹿。
那时,我真心觉得,这样的日子,真的是人生中的一大乐事。
偶尔,也能听到远处传来的笑声,感觉一切都那么自然、那么亲切。
接着,我们去了红井,那地方真的特别有意思。
井边上是石头砌成的,井水清澈见底,映出我们的脸颊,笑容似乎都在水中翩翩起舞。
我们在那儿拍了好多照片,搞了些搞笑的动作,有的把水泼得满身都是,还有的干脆直接跳进了水里。
哈哈,那场面真是太逗了。
看到那些照片,我到现在还忍不住笑出声来。
哎,说到红井的水,简直是太凉快了。
那水凉得让人有点瑟瑟发抖,但却又特别舒服,感觉一下子就把一整天的疲惫都洗净了。
大家都在井边泡着脚,聊聊天,逗逗乐,时间就在这种欢声笑语中飞快地过去了。
玩累了,我们就在附近找了个小摊,吃了点地道的小吃。
那些小吃可真的是太美味了,尤其是那些刚出锅的油条,香得让人欲罢不能。
我们一边吃,一边聊,感觉一切都那么自然,就像是跟老朋友在一起似的。
这样的时光,真的特别宝贵,让人感到无比的快乐。
最后,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金沙洲坝和红井。
一路上,虽然有点累,但大家的脸上都挂着满足的笑容。
回忆起那天的点点滴滴,我觉得,这样的旅程,真的是生活中最美好的部分之一。
瑞金城外沙洲坝的红井1. 引言瑞金市位于中国江西省南部,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瑞金城外的沙洲坝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地方。
其中的红井更是瑞金革命史上的重要标志。
本文将对瑞金城外沙洲坝的红井进行全面介绍,包括其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建筑特点、红色文化内涵等方面,以便更好地了解和传承革命精神。
2. 历史背景红井位于沙洲坝,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重要驻地。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为了避开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于1934年10月开始的一次战略转移行动。
红井是红军在长征途中的重要补给点之一,也是红军和当地群众进行交流和休整的重要场所。
3. 地理位置红井位于瑞金市瑞金城外的沙洲坝,地理坐标为纬度27°46′54″,经度115°25′59″。
沙洲坝地处江西省南部,紧邻赣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
4. 建筑特点红井是一个由石头和水泥建造的井口,井口直径约为1.5米,深约15米。
井口周围有一圈石砌的护栏,用以保护井口的安全。
红井的设计简洁大方,体现了当时的军事建筑风格。
井口上方有一个小型的红色党徽,象征着红军的身份和革命的精神。
5. 红色文化内涵红井作为瑞金革命史上的重要标志,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内涵。
首先,红井见证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艰苦岁月和英勇奋斗,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仰和革命精神。
其次,红井也是红军与当地群众交流和休整的场所,体现了红军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和共同奋斗的精神。
红井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内涵,对于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6. 红井的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红井的历史价值和红色文化内涵,瑞金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对红井进行了修缮和保护,保持了其原有的建筑特点和历史风貌。
其次,建立了红井纪念馆,展示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历史照片、文物和实物,使游客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红军的艰苦奋斗和革命精神。
此外,瑞金市政府还加强了对红井周边环境的保护,确保红井所在地的环境整洁美观。
瑞金城外沙洲坝的红井的介绍-回复瑞金城外沙洲坝的红井是江西省瑞金市的一个著名景点,也是红军长征的历史见证。
下面将逐步为您介绍。
第一步:背景介绍瑞金市位于中国江西省南部,是中国革命圣地之一。
在1931年至1934年的红军长征时期,瑞金成为了中国共产中央苏区的中心,承载着中国革命的希望。
红井便是当时红军战士生活的地方之一。
第二步:红井的位置与特点红井位于瑞金市西郊的沙洲坝,距离瑞金市区约10公里。
红井是一个由石头砌成的小水塘,水源来自于山泉,有着清澈的水质。
红井的名称来源于当年红军长征时期,红军战士常常在此处取水,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为“红井”。
第三步:红井的历史意义红井作为红军长征时期红军战士的生活场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长征途中,红井成为了红军战士们休息的地方,同时也是他们取水的重要来源。
在艰苦的长征中,红井不仅是红军战士们生存的希望,也成为了他们坚定信仰和革命斗志的象征。
第四步:红井的景点与建筑红井周围环境优美,水质清澈见底,景色如画。
沙洲坝地区的山脉和绿树环绕,形成了一片宜人的自然风景。
红井旁还有一座纪念碑,碑上镌刻着红军战士的名字和红军长征的历史。
这个纪念碑成为了人们追忆红军战士和红军长征的重要场所。
第五步:参观红井的体验游览红井,您可以先欣赏周围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宁静。
然后您可以坐在红井边,掏出相机记录这个历史的见证地。
站在纪念碑前,您可以回首那段历史,缅怀红军战士为革命事业做出的牺牲和贡献,更加珍惜现在的安定和繁荣。
第六步:红井的保护与传承红井作为一处重要的红军遗址,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保护。
相关部门对红井的环境进行了整治和保护,确保了红井的原始风貌。
同时,瑞金市也加强了对红井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吸引更多的游客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传承红军精神。
总结:通过对瑞金城外沙洲坝的红井的介绍,我们了解了这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景点。
作为红军长征时期红军战士的生活场所,红井见证了红军艰苦奋斗、坚定信仰的历程。
走近红井赣南农村一口普通水井的那天,恰好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
初冬时节,乍寒还暖,正午的阳光暖暖地洒落在瑞金沙洲坝这口普通水井的四周,暖暖地洒落在我们的每一个人身上,令人感到分外舒坦。
一位老红军战士伫立井旁,一群少先队员聚精会神地听着老人讲述当年的岁月。
早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读过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对这个革命领袖关心普通百姓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详,对于红井更是怀有一种难言的神秘,充满了殷切的向往。
如今走近红井,驻足静看,才发现这故事离我们并不遥远。
走近红井,在一群小学生中间,我们静静倾听革命领袖与人民群众的感人故事。
沙洲坝当年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子,1933年4月间,一支头戴八角帽身穿蓝布衣裳的队伍来到了沙洲坝。
一天,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办完公事回来,看到乡亲们在又洗菜又洗衣的池塘挑水吃,深感百姓用水困难,便决心帮助老百姓挖口井。
可村里人传言,沙洲坝的龙脉是旱龙,不能打井,挖坏了龙脉,谁挖谁倒霉,就是十邻八乡也要跟着遭殃,所以祖祖辈辈都只能挑塘水饮用。
毛泽东笑着劝乡亲们不要相信风水先生这一套,还风趣地说:“我来挖井,如果龙王爷怪罪下来,就让它找我好了。
”说干就干,毛泽东亲自勘察水源,选择井位,带领战士们挖起井来。
老百姓看到红军不信邪,知道世道不同了,也走入挖井的行列。
不几天,一口水井便挖好了。
此后,其他地方的村民们纷纷挖井,也都喝上了井水。
后来,老百姓在井旁立了块木牌,上书:“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走近红井,清清泉水映照着我们脸庞。
在老红军娓娓的讲述中,我们体味着老百姓与共产党的鱼水深情。
1934年深秋,中央红军被迫踏上漫漫长征路,沙洲坝重新陷入白色恐怖,国民党反动派填了这口井,以为这样就可以斩断老百姓对伟人和红军的思念。
可他们打错了算盘,这份根深蒂固的情愫是刀砍不断、火烧不烂的。
白天,他们填了红井,晚上,乡亲们又偷偷挖开。
反动派不甘心,在井旁贴了一张告示:“谁敢带头挖井就惩办谁!”可乡亲们早已不信邪,他们填,乡亲们就挖;他们填了五次,乡亲们挖了五次。
一心为民红井往事瑞金赣文化调研沙洲坝红色故事学习心得体会近日,我组织了一支由红井往事瑞金赣文化调研沙洲坝红色故事的团队,前往瑞金红井村进行深入调研。
在这次调研中,我们通过赣文化调研和沙洲坝红色故事学习,深切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魅力和红井村人民对于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守。
一心为民,这是我在红井村进行调研过程中最深刻的感受。
红井村是一个充斥着火热红色文化的地方,这里的人民从小就受到瑞金革命传统教育的熏陶,对红军将士的事迹和革命历史了如指掌。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位叫李老汉的村民,他是一位退休军人,曾经参加过瑞金游击队的战斗。
他热情地接待我们,主动分享自己参加游击队的经历,并向我们讲述了曾经在红井村发生的一场重要战斗。
通过与李老汉的交流,我深深体会到他们心系百姓,为民解忧的精神和红军将士一心为民的信念。
瑞金是中国革命的圣地,这里孕育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伟大历史,被誉为“红色圣地”。
沙洲坝红色故事是我们调研的焦点之一,通过听取那些亲历者的口述,我更加直观地了解了红军在沙洲坝保卫红井的艰辛历程。
红军为保卫革命圣地,舍生忘死,英勇战斗。
他们没有畏惧,没有退缩,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
在红军的精神鼓舞下,我们要传承红色文化,向着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定前行。
在这次调研中,我们还前往了红井村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参观了红军时期的遗址和红色文化陈列馆。
这些展品鲜明地展示了当年红军在红井村的英勇事迹和为民族解放事业付出的巨大牺牲。
通过这些展品,我深刻体验到了红色文化对于我们一代人的教育意义和引领作用。
红色文化是精神力量的源泉,我们要倍加珍惜,传承下去。
从这次调研中,我深刻认识到了红井村人民忠诚于中国共产党,坚定于共产主义的信仰,他们传承和弘扬了红色文化,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精神榜样。
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我要积极投身到红色文化扶贫事业中,将红军精神传播给更多的人,让更多人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和引领。
同时,我也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瑞金城外沙洲坝的红井介绍1. 引言瑞金市位于江西省南部,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之一。
瑞金城外的沙洲坝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地方。
其中的红井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和革命历史爱好者前来参观。
本文将全面介绍瑞金城外沙洲坝的红井,包括其历史背景、特点和重要性。
2. 历史背景2.1 瑞金市与中国革命瑞金市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所在地,承载着丰富而悠久的革命历史。
从1929年至1934年,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这里建立并运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奠定了基础。
2.2 沙洲坝与红军长征沙洲坝位于瑞金市东南部,是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路径之一。
红军长征时期,由于战略需要,红军需要通过瑞金城外的沙洲坝继续前进。
这里的红井成为了红军补给水源的重要来源,对红军长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 红井的特点3.1 地理环境红井位于沙洲坝地区,周围被山脉环绕,风景优美。
这里水草丰茂,气候宜人,是一个天然的休闲胜地。
3.2 建筑特色红井建筑群以中式建筑为主,结合了当地传统建筑风格和革命题材元素。
建筑外观采用了红色为主色调,象征着革命精神和热血奋斗。
3.3 纪念意义红井作为红军长征时期的重要补给点,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纪念价值。
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4. 红井的重要性4.1 革命教育基地瑞金市作为中国革命的圣地之一,红井作为其中的重要景点之一,成为了革命教育的基地。
通过参观红井,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革命斗争的艰辛。
4.2 文化旅游资源红井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色,成为了瑞金市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验红军长征时期的艰苦条件和英勇斗争。
4.3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井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圣地,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
通过参观红井,人们可以增强爱国情怀,激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5. 总结瑞金城外沙洲坝的红井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纪念价值的景点。
江西瑞金沙洲坝“红井”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坝村是红军时期的旧址之一。
1933年4月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在这里工作生活了近一年半。
沙洲坝是个干旱缺水的地方,有“有女莫嫁沙洲坝,无食无水洗手帕”的说法。
住在沙洲坝的人喝的是又脏又臭的塘水,很容易生病。
毛泽东看到这种情况,决定帮村民解决这个问题。
一天清晨,毛泽东带着几位同志沿着沙洲河步行而上寻找水源。
沙洲坝是一个前连丘陵、后依高山的村庄。
前面村边蜿蜒而过的沙洲河河床遍地沙子石头,滴水不存。
他们费尽苦心,历尽坎坷,终于在后山找到了一股山泉,暂时解决了村里的喝水问题,但仍然无法长远供水。
于是,毛泽东和大伙商量挖井。
但沙洲坝村民怕挖井影响风水,引起鬼神不悦。
毛泽东笑着对大家说:“挖井是为了大伙有干净的水喝,要是有鬼神来闹,先找我毛泽东。
”听到毛主席的话,大伙都笑了起来。
在毛泽东的带动下,村里的老百姓、红军战士、中央机关的工作人员齐集村头,一道挖井。
他们挖的挖,铲的铲,挑的挑,一个礼拜左右,一口五六米深的水井终于挖好了。
沙洲坝人民喝上了干净的井水。
和红军一样,“红井”也是历经坎坷。
1934年10月,红军离开瑞金长征后,国民党反动派卷土重来,多次填埋这口井,当地群众就把井挖开。
反复几次,沙洲坝人民终于取得了“护井”的胜利。
1950年,经过修缮后,当地群众正式将该井取名为“红井”。
为表达沙洲坝人民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他们在井边立了一块木牌,书写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后来木碑改为石碑。
再后来经过修缮,加高加大了井沿,增加了“红井”简介碑和围柱。
现在虽然井中的水早已不能饮用,但此井却是红军革命历史的见证,革命文物。
在井里打上一桶水,摆上喝水的姿势,大家纷纷在这里留影纪念。
红井1933年4月,毛泽东随同临时中央政府机关从叶坪来到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坝后,毛泽东看到村子里的人总是挑着浑浊的水往家里去,就问:“老表,这水挑来作什么用?”老表回答说:“吃呀!”毛泽东又问:“水这么脏,能吃吗?”老表苦笑着说:“没法子,再脏的水也得吃呀。
”毛泽东又问:“是从哪里挑的?”老表回答:“塘里挑来的。
”毛泽东要老表带他去看看。
走了一阵,只见一口不大的池塘,杂草丛生,水混浊得怕人。
一村人洗衣、洗菜、吃水全在这里。
毛泽东皱了皱眉,关切地问:“能不能到别处去挑水吃?”老表摇摇头说:“我们沙洲坝就是缺水呀!河又远,挑担水要走好几里路。
”毛泽东又问:“不能在村子附近打口井吗?”老表苦笑着摇了摇头。
毛泽东若有所思地走了。
第二天,毛泽东找来村子里的人一起商量挖井,勘察水源,选择井位。
当井位确定后,毛泽东卷起衣袖、裤腿,带头挖了起来。
于是,大伙挖的挖,铲的铲,干得热火朝天。
在挖井的日子里,毛泽东和临时中央政府的其他领导人,一有空就到工地参加劳动。
经过十几天的奋战,水井终于挖成了。
沙洲坝的人民终于喝上了清甜的井水,群众们激动地说:“我们从来没有喝过这么甜的水,毛泽东真是什么事情都为我们想到了!”红军长征转移后,国民党反动派卷土重来,他们要把这口井填掉。
沙洲坝人民听了怒火满腔,决心拼死保住水井。
敌人白天来填,群众就晚上挖开;敌人填了五次,群众也挖了五次。
敌人无可奈何,只得罢手。
沙洲坝人民终于把毛主席亲手挖的水井保住了。
建国后,沙洲坝人民把这口井称作“红井”,并在井旁立了一块木牌,后来又把木牌改为石碑,碑上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红井情深 -- 瑞金沙洲坝
红井水,甜又清,手捧清泉想恩人。
喝上一口红井水,一股暖流涌上心。
当你来到瑞金沙洲坝的时候,这里的人民都会热情地邀请你喝上一杯红井水,品尝红井水的甘甜,分享毛泽东主席给沙洲坝人民带来的幸福,情不自禁地向你娓娓讲述当年毛主席带领民开挖红井的动人情景。
沙洲坝,原来是个干旱的地方,不但无水灌田,就连饮用水都很困难。
那时,这里流传着一首民谣:“沙洲坝,沙洲坝,无水洗手帕;三天无雨地开岔,天一下雨土搬家。
”雨过天晴,河场干枯,露出白白的泥沙,沙洲坝由此得名。
外乡人也说:“有女莫嫁沙洲坝,无食无着无水洗手帕。
”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沙洲坝人自怨道:“真是倒了八辈子霉。
”此前,也曾有人想过挖井解决饮水问题,可是一来穷,没人敢提这个头,二来又迷信,听风水先生说过,沙洲坝的龙脉是条旱龙,不能打井,打井坏了龙脉,十邻八乡都要遭殃,所以没人敢“冒犯”。
于是,祖祖辈辈只能挑池塘水饮用。
1933年4月,临时中央政府机关从叶坪迁到沙洲坝,毛主席就在元太屋办公和住宿。
一天傍晚,毛主席办完公事策马回到驻地,看见乡亲们在池塘挑水,便问:“这水挑来做什么用?”乡新们回答:“吃呀!”毛主席疑惑地问:“这么脏的水,能喝吗?”乡亲们
苦笑着说:“没有办法,再脏的水也得吃啊!”毛主席提醒说:“那就打水井呗!”乡亲们回答:“沙洲坝人吃不得井水,这是命中注定的!”这时,毛主席哈哈大笑说:“我就不信天命,只知道革命,只要革了命,什么问题都能解决,我看还是打口水井好!”说完,牵马回元太屋去了。
毛主席走后,大家也都散伙了,谁也没把毛主席的话当回事,仍然同往常一样,照常挑池塘水喝。
9月的一天,东方刚露出鱼肚白,一早起来挑水的人们,看到池塘与稻田地相连的草地上有两个人影在走动,一个拿着锄头,一个拿着铁锹。
人们想:一大早这两个人会是干什么呢?人们走近前一看,原来是毛主席和他的警卫员小吴,都惊讶地问:“毛主席,你们这是在做什么?”毛主席回答说:“找水源,挖水井呀。
”说完,只见毛主席在草丛中挖了一个圆圈,便和小吴一起在圈内直往下挖土,大约挖到两三尺深时,毛主席抓起一把泥土捏了捏,对小吴说:“行啊!井位就定在这里,叫机关的同志们一起来挖井。
”于是,毛主席领头挖井的事立即传遍了沙洲坝。
一会功夫,众人自带工具,来到现场同毛主席一起挖井。
毛主席一边和大家挖井,一边乐呵呵地对乡亲们说:“这几天工作忙,没功夫找大家商量挖井的事。
今天才有点空,我先找个有水源的地点,定个位置,破个土。
我知道你们迷信风水,怕得罪旱龙爷坏了屋场害了人,可我不怕。
如果旱龙爷怪罪下来,让它来找我
好了!”一席话逗得大伙都哈哈大笑起来。
在毛主席的带领下,不几天功夫,一口直径85厘米,深约5米的水井基本挖好。
为了使井水更清澈,毛主席又亲自下井底铺沙石,垫木炭,涓涓泉水从井底冒出来。
“成功了!”“水来了!”人们欢呼,人们跳跃,双手捧着泉水尽情地喝着,涓涓泉水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一位老大娘手捧清泉,看着,想着,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热泪情不自禁地夺眶而出,口中喃喃地念着:“毛主席,您真是我们老百姓的大恩人哪!”
毛主席的实际行动,为机关干部和沙洲坝群众树立了榜样。
此后,中央各机关掀起了一股开挖水井的热潮,短短的几个月,各机关、屋场房前或屋后都挖了水井。
中央工农检察部在驻地老茶厅,中央土地部在新屋家,中央教育部在新茶厅,最高人民法院在东坑子,中央粮食部在廉太屋都开挖了水井。
从此,沙洲坝人民再也不喝肮脏的池塘水了。
可是,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严重危害,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迫使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于1934年10月告别父老乡亲,离开瑞金,踏上了漫漫的长征路。
毛主席走了,红军走了。
国民党反动派杀回来了,对瑞金人民实行灭绝人寰的烧杀抢掠,并下令毁井。
井是毛主席带领群众挖的,国民党选派要毁井,人民群众决不答应,与他们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反动派白天把井填掉,夜晚群众又把井挖开。
就这样,填填挖挖反复了几次,
激怒了反动派,便下了一道挖井禁令:“谁挖井,谁杀头。
”于是,乡亲们只好以新的方式与敌人斗争。
他们每天晚上,悄悄来到井边,默默地围坐在井旁,抬头遥望北斗星,低头摸着拆毁的井垣,心里想着北上的毛主席,念着远征的红军,只盼亲人们早点打回来,消灭反动派。
乡亲们想啊,念啊,终于盼来了那一天。
1949年10月1日,全国解放了。
毛主席回来了!共产党回来了!!红军回来了!!!1950年,沙洲坝人民为了迎接毛主席派来的南方老革命根据地慰问团,将毛主席带领军民开挖的这口井进行了全面维修,并把它尊称为“红井”,在井旁立了一块木牌,上书“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十四个大字,以表达沙洲坝人民对毛主席和红军的思念之情。
后又将木牌改为石碑,把“吃水不记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十四个大字刻在碑上,涂上赤金,使它永远在人们心中闪烁。
而今,沙洲坝许多村子虽然用上了自来水,用水条件大为改善,但许多群众仍然甘愿饮用红井水,他们唱道:
红井水甜又清,见到红井想恩人。
红井清泉育万代,代代永做革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