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5
第二十四课认识钟表的刻度钟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之一,它帮助我们了解时间的流逝。
而要准确读懂钟表,就需要认识钟表的刻度。
本文将介绍第二十四课认识钟表的刻度的相关知识。
一、钟表的刻度种类1. 圆形刻度:大多数钟表都采用圆形刻度。
它由12个大刻度组成,每个大刻度之间相隔30度,表示一小时的时间。
在大刻度之间有小刻度,它们表示每个小时的分钟数。
2. 等分刻度:有些钟表使用等分刻度,它将12小时等分成60份,每份表示一分钟。
这种刻度更细致,可以更准确地读取分钟数。
3. 数字刻度:部分钟表上会使用数字刻度,即在圆形刻度上标注数字,代表相应的小时数。
这样的钟表更易于读取,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
二、钟表的读法1. 用圆形刻度读时间:当秒针指在12点的刻度上,大刻度指向相应的小时数。
分钟数则由指针与大刻度之间的小刻度来判断。
例如,当大刻度指向2点,而指针指在5分钟的小刻度上,表示现在的时间是2点零5分。
2. 用等分刻度读时间:等分刻度的读法比较简单,每一小刻度表示一分钟,指针所指处即为当前的分钟数。
3. 用数字刻度读时间:数字刻度的读法是将指针所指的数字与下方的60数字对应,即可得到当前的小时和分钟数。
三、钟表的使用技巧1. 正点对准:每到整点时刻,秒针经过12点时,各指针都应准确对准所指的刻度,这是使用钟表的基本技巧。
2. 遵守顺时针原则:钟表读数遵循顺时针原则,即指针指向的刻度从小到大。
若指针逆时针拨动,则读数应减去相应的时间。
3. 牢记转动规律:分钟指针每转动一圈(即一小时),时针转动1/12圈(即五分钟),秒针转动一圈(即一分钟)。
这一规律有助于快速、准确地读取时间。
四、钟表的应用场景1. 日常生活:钟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我们可以用它来控制我们的时间流逝,安排日程计划。
2. 学习与工作:在学校和办公室,钟表帮助我们准时上课或参加会议,确保我们能按时完成任务。
3. 运动与竞赛:钟表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也在体育比赛等竞争场合使用。
2024年《认识钟表》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认识钟表”。
详细内容包括:钟表的构造及功能、钟表上时针、分针的识别、认识整点和半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钟表的构造,掌握时针、分针的识别方法,并能准确说出整点和半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钟表的构造,掌握时针、分针的识别方法。
难点:准确判断整点和半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钟表模型、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人一个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一个钟表模型,引导学生观察钟表的构造。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整点和半点,引导学生认识时针、分针。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识别时针、分针,并说出整点和半点。
3.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多个钟表图片,学生独立判断并说出时间。
(2)学生相互交流答案,教师点评并讲解。
4.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每组一个钟表模型,共同完成整点和半点的识别任务。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钟表的认识及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钟表的构造2. 时针、分针的识别3. 整点和半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观察家里的钟表,记录一天中你最喜欢的时间,并说明原因。
2. 答案:(1)见附图。
(2)答案开放,以学生实际观察和感受为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较好。
在小组合作环节,学生能够主动交流、分享,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钟表,学会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小组合作的组织与实施;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开放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认识钟表
知识点:
1、钟面上,粗粗短短的是时针,细细长长的是分针。
2、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3、时刻的两种表示方法:①普通计时法:9时。
②电子表计时法:9:00
为了能更清楚地表示某一时刻,还可以加上“上午”,“下午”,“早上”,“晚上”,因为一天之中有“上午9时”和“晚上9时”。
4、①当分针快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快几时了”。
②当分针超过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过一点儿”。
典型例题:
1、写时刻(两种表示方法)
------------ ------------- -------------- ------------- ------------ ------------ ------------- -------------- -------------- ----------
2、找朋友
4时过一点儿11时5:00 快2时了7时
3、判断
①1小时前是几时?②1小时后是几时?
③a、再过1小时是10时,现在是11时。
()
b、1小时前是10时,现在是11时。
()
c、我:晚上9时睡,妈妈比我晚睡1小时,妈妈晚上10时睡觉()
4、课本P86(4)P87(
5、
6、8)。
《认识钟表》课件xx年xx月xx日•导入•认识钟表•使用钟表目录01导入引入课题介绍生活中的时间观念探讨时间的重要性引入钟表的认识和学习•传统机械钟表•外观和设计•特点和优势•历史背景和传承意义•电子钟表•外观和设计•功能和应用•发展趋势和创新点•表盘•刻度和数字•指针和功能•材质和设计•表带/支架•材料和设计•调节方式和舒适性•外观和装饰性02认识钟表时间是从一个事件到另一个事件的间隔,可以表示为时、分、秒等单位。
时间的定义时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认识时间对于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都非常重要。
时间的重要性时间的概念时、分、秒之间的关系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时间的单位之间可以通过乘以60来进行换算。
与日期的关系一天有24小时,一周有7天,一年有365天等,日期与时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小时、分钟和秒之间的转换在时间单位转换中,最常用的公式是时间的比例关系,即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根据比例关系可以方便地进行转换。
日期单位之间的转换日期单位之间的转换涉及到不同的历法,如阳历和阴历之间的转换,以及不同年份之间的天数差异等。
时间单位转换03使用钟表1读取时间23时针每走一个刻度,代表一个钟点。
例如,指向“1”代表1点钟。
时针的指向分针每走一个刻度,代表一分钟。
例如,指向“12”代表12分钟。
分针的指向秒针每走一个刻度,代表一秒钟。
例如,指向“5”代表5秒钟。
秒针的指向时钟的加减可以通过拨动时针和分针来完成。
例如,将时针拨动到“2”,分针拨动到“30”,表示时间为2点30分。
时钟的加减时间的加减需要转换单位,例如将分钟转换为小时。
1小时=60分钟,因此30分钟=0.5小时。
时间单位的转换时间的加减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加减时间加减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例如计算起床时间、吃饭时间、上学时间、下班时间等等。
时间的推算通过时间加减,可以推算出很多时间相关的信息,例如两个班次的时间间隔、某个事件发生的时间等等。
认识钟表优秀教学设计认识钟表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钟表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钟表优秀教学设计篇1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
2.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3.养成按时作息、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看整点难点:会在钟面上拨整点活动准备圆形时钟一个、1—12整点卡片、实物钟若干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师幼互相问候。
请幼儿猜谜语:“这是一首谜语歌,大家猜猜是什么?”一张大圆脸,没退也没嘴。
没退会走路,没嘴能报时。
(谜底:钟)二、基本部分1.教师出示圆形时钟,请幼儿观察钟面,了解钟的表面结构。
2.认识分针和时针,探索分针和时针的运动关系。
教师慢慢拨钟,引导幼儿观察分针和时针的运动。
让幼儿说出:分针跑得快,时针跑得慢。
3.通过拨钟,引导幼儿认识整点钟。
教师将分针和时针都拨到“12”上,然后调节钟背面的调时钮,使分针转一圈后正指向数字“12”,让幼儿注意时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教师反复拨几次,让幼儿明白分针每走一圈,时针就走一个数字,经过了一小时。
4.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实物钟面。
请幼儿轮流拨钟,观察并讨论分针和时针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只要分针正指“12”,时针就正指某一个数字。
教师小结:分针正指“12”,时针指数字几,就是几点整。
出示写有整点钟的卡片,与幼儿一起拨整点钟。
边拨钟边和幼儿一起说:“1点整、2点整、3点整……”直到两针在“12”上重合(即12点整)。
5.游戏活动:老狼、老狼几点钟教师手拿1—12点钟的钟面卡片12张,走在前面扮老狼。
幼儿跟在“老狼”后面边走边问:“老狼老狼几点钟?”“老狼”举起1点钟的卡片并回答:“1点钟。
”幼儿继续问“老狼”,当“老狼”回答“天黑了”时,其他幼儿必须快速回到座位上安静下来。
《认识钟表》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涉及章节为“认识钟表”。
详细内容包括:1. 认识钟表的时针、分针和秒针;2. 学习读取钟表上的整点和半点;3. 基本掌握钟表的读数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识别钟表的时针、分针和秒针,正确读取整点和半点;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时间观念;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时间知识的兴趣,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正确读取钟表上的整点和半点。
教学重点:认识钟表的时针、分针和秒针,掌握钟表的读数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钟表模型、挂图、多媒体课件;2. 学具:学生每人一个钟表模型、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个钟表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个钟表,引导学生认识时针、分针和秒针。
(2)教师示范读取钟表上的整点和半点,并讲解读数方法。
3. 随堂练习(1)学生每人一个钟表模型,跟随教师一起读取整点和半点。
(2)教师随机抽取学生回答,并及时给予反馈。
4. 小组合作(1)学生分成小组,互相交换钟表模型,进行读取时间的练习。
(2)小组内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2)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时间问题,讨论如何解决。
六、板书设计1. 钟表的构成:时针、分针、秒针;2. 钟表的读数方法:整点、半点;3. 时间观念:珍惜时间。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在钟表上画出上午9点30分、下午3点和晚上8点的时间。
(2)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钟表,记录下每天起床、上学、放学和睡觉的时间。
2. 答案:(1)上午9点30分:时针指向9,分针指向6;下午3点:时针指向3,分针指向12;晚上8点:时针指向8,分针指向1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钟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识钟表教案7篇《认识钟表》教案下面是收集的认识钟表教案7篇《认识钟表》教案,以供参考。
认识钟表教案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77页情景图和例1、例2。
教学目标1比鲜吨用妗⑹闭搿⒎终耄掌握整时、几时半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
2蹦芙岷舷质瞪活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作,感受时间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教师准备:学生准备:一只实物钟表、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一、猜谜引入教师:请小朋友们先来猜一个谜语:没脚能行走,说话不口,它说是几点,人人都遵守。
学生猜出是钟表后,教师告诉学生,钟表在生活中处非常大,下面我们看看这样一幅图。
出示主题图。
教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教师:大家都看到了图上的小朋友正在起床,你知道这个小朋友什么时候起床?(早上)你从哪里知道的?教师:这个小朋友要按时起床,就需要知道时间。
在生活中我们主要靠什么知道时间的?(钟表)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
(板书课题)二、观察钟面,认识整时、几时半(一)观察钟面教师:互相观察自己带来的钟表,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回答略。
教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钟表。
出示各种各样的钟表。
教师:这些钟表哪些地方不同?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这些钟表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能表示什么?(时间)它们靠什么表示时间呢?(指示电子钟)这种靠什么表示时间?(数字)(指示剩下的钟表)那这一类呢?(指针)放大显示一个钟:教师介绍时针、分针后,学生进行拨针小比赛。
(二)认识整时1.认识7时显示77页例1的三个钟面,放大显示7时钟面。
教师:看看这个钟面的分针、时针分别指在哪里?(板书:看分针、时针。
)教师:议一议这个钟面表示多少时间。
(板书:议。
)如果学生能说出是7时,则鼓励学生说出“你是怎样知道的?”并明确告诉如学生不能回答,则直接告诉这是7时,并出示电子表显示的时间。
教师:看看早上7时图上的孩子在干什么?(起床)想想(板书:想。
[认识钟]认识钟表最简单的方法认识钟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件物品,而了解钟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对我们来说也非常重要。
下面我将以1200字以上的篇幅,简单介绍认识钟表的一些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钟表?钟表是一种测量和显示时间的装置。
它通常由一个指针、数字或其他显示时间的装置组成,用来告诉我们当前的时间。
二、钟表的分类钟表可分为机械钟表和电子钟表两种类型。
1.机械钟表:机械钟表是通过一系列的机械齿轮和机芯来驱动指针运动的。
它们通常需要手动上弦或者依靠自动机芯来给予能量。
机械钟表对技术要求较高,且精度相对较低。
2.电子钟表:电子钟表则是通过电子技术来实现时间的测量和显示。
它们通常使用电池或者电源供电,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和更多的功能。
三、机械钟表的构造机械钟表一般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1.主发条:主要负责提供驱动力,并通过一系列的齿轮传递能量。
2.机芯:机芯是钟表的核心部件,它由一系列的装置和机械结构组成,用于测量和显示时间。
3.齿轮系统:齿轮系统将主发条提供的能量传递给指针,使其可以运行。
4.指针:指针用于显示小时和分钟的位置,一般有一个短指针表示小时,一个长指针表示分钟。
5.表盘:表盘是钟表上的标尺,用于显示小时和分钟的位置。
四、了解机械钟表的使用方法1.上弦:机械钟表需要定期上弦。
上弦的目的是为了提供足够的能量使其运行。
通常情况下,机械钟表需要每天上一次弦。
2.调时间:机械钟表的时间可以通过调节表冠来调整。
通常,你需要拨动表冠来调节小时和分钟的位置。
3.保养:机械钟表一般需要定期保养,以保持其正常运行。
保养包括清洁机芯、调整时间和更换部件等。
五、电子钟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1.电子钟表的构造和机械钟表类似,但其中的机芯被电子元件取代。
2.电子钟表一般使用电池或者电源供电,可以长时间工作且不需要上弦。
3.时间的调整一般通过调整按钮来实现,它们通常分为“设置”和“调整”两个按钮。
设置按钮用于切换小时和分钟的调整,调整按钮用来选择和调整小时和分钟的位置。
《认识钟表》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认识钟表》章节,详细内容包括:钟表的构造及功能,时针、分针、秒针的认识,时间的基本表示方法,以及时间读法的掌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钟表的构造,认识时针、分针、秒针,学会读取时间。
2.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读取时间,特别是分钟的表达。
重点:认识钟表的构造,掌握时针、分针、秒针的使用,学会读取时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钟表模型,挂图,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人一个练习本,钟表玩具,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同学们在不同时间进行活动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时间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时间。
2. 新课导入(10分钟)(1)展示钟表模型,引导学生观察钟表的构造,认识时针、分针、秒针。
(2)讲解时针、分针、秒针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例题讲解(15分钟)(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例题,引导学生学会读取时间。
(2)讲解读取时间的方法,重点强调分钟的表示方法。
4.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提问,共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六、板书设计1. 钟表的构造:时针、分针、秒针。
2. 时间表示方法:时、分、秒。
3. 时间读法:整点、半点、一刻、二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在钟表上画出上午9点30分的时间。
2. 答案:(1)时针指向9,分针指向6。
(2)12:00 整点;3:45 3点45分;6:30 6点30分;8:158点15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钟表的基本知识,但还需关注学生对于时间观念的培养。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钟表,学会在不同场合下使用钟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二年级认识钟表八句口诀摘要:一、引言:认识钟表的重要性二、八句口诀概述1.钟表基本结构2.钟表指针运动规律3.钟表时间读取方法4.钟表时间计算技巧5.钟表使用注意事项三、八句口诀详解1.钟面圆圆像太阳,时针分针跑得忙2.时针短来分针长,一时一刻别慌张3.小时分成四等分,一刻钟就四分之一4.分钟换算不容易,乘以六十是小时5.整点整刻容易记,半点半刻也容易6.快慢针相差一圈,时间误差别忽视7.调表要看秒针走,顺时针转别忘记8.用心观察钟表,生活规律掌握好四、总结:掌握八句口诀,轻松认识钟表正文:认识钟表是每个人必备的生活技能,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安排生活、学习和工作。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二年级认识钟表的八句口诀,帮助你轻松掌握钟表的使用和读取。
一、引言:认识钟表的重要性钟表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已经存在了数千年。
它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计时工具,还能帮助我们培养时间观念,提高生活、学习和工作效率。
掌握认识钟表的方法,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二、八句口诀概述为了让大家更容易记住钟表的知识,我们将其总结为八句口诀。
这八句口诀涵盖了钟表的基本结构、指针运动规律、时间读取方法、时间计算技巧以及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
1.钟面圆圆像太阳,时针分针跑得忙。
这句口诀形象地描述了钟表的形状和指针的运动。
钟面犹如太阳,时针和分针在上面跑动,分别代表着时间和光阴。
2.时针短来分针长,一时一刻别慌张。
这句口诀帮助我们记忆时针和分针的长度差异。
时针较短,分针较长,以便于区分它们在时间表示中的作用。
同时,告诉我们不要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慌张,要合理安排生活。
3.小时分成四等分,一刻钟就四分之一。
这句口诀介绍了小时和分钟的换算关系。
一个小时分成四等分,每一等分为一刻钟,即四分之一小时。
4.分钟换算不容易,乘以六十是小时。
这句口诀提供了分钟与小时之间的换算方法。
当我们需要将分钟转换为小时时,只需将分钟数乘以60,即可得到对应的小时数。
人教版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所以根据他们的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采用了童话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设计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钟表乐园情境中学习。
同时,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赏一赏、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动一动、画一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二、教材分析《认识钟表》在教科书第91~92页以及第94页练习十六的1~3题。
本节课要求的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的“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由于时间和时刻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三、教学目标1、认识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能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掌握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2、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动手能力和有序的思维能力。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能正确地说出并会表示整时教学难点:是会表示整时五、教学策略与手段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的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采用童话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钟表王国情境中学习。
联系生活,通过“你知道钟表有什么作用?”“这个时间你在干什么?”“这种表示方法你在哪里见过?”等问题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获取知识,还可以在生活中获取知识。
六、课前准备课件、实物钟、钟面模型、时间屋。
七、教学过程课前预热:播放动画短片《老狼老狼几点了》:兔妈妈要去上班了,她请老狼照看小宝宝,小宝宝想妈妈,他问:“老狼老狼几点了,“一点了”老狼回答。
……天黑了,妈妈为什么还不回来,小宝宝又问:“老狼几点了,”老狼生气了,“我不知道。
”(结束动画播放) 师接着说:小宝宝不知道几点了,不知道妈妈还要多久才回来,伤心地哭了起来。
突然,从墙上传来一个声音:“兔宝宝,不要哭,我来帮助你。
”(一)直接引题。
1、师:咦,会是谁呢?小朋友们,仔细听。
(播放课件:钟表的声音)2、师:他就是来自钟表王国的小叮当。
小叮当把兔宝宝带到了钟表王国。
看,这都是钟表王国的成员。
(课件展示各式钟表,先逐一展示,再一起出现。
)3、师:兔宝宝也像你们一样不停地发出惊叹声。
小叮当自豪地对兔宝宝说:“我们钟表王国的成员成千上万,对人类的帮助可大了。
”小朋友,你知道钟表能帮我们什么忙吗?a.早上叫我们起床,上学不会迟到。
b.晚上提醒我们该睡觉了。
c.告诉我们动画片开始了。
……4、师:今天这节课,咱们就和兔宝宝一起走进钟表王国去认识钟表。
揭题:(板书:认识钟表)【设计意图:动画片是学生的最爱,采用动画短片导入,不但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营造出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
利用课件展示各种钟表图片,让学生在整体上建立钟表的感性认识,同时能拓展学生的认识。
通过说钟有什么作用,让学生了解钟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连。
】(二)学习新知1、初步认识钟面①师:兔宝宝仔细观察这些钟表成员,发现他们都有一个钟面。
我们也像兔宝宝学习,仔细观察一下,这个钟面上有些什么呢?a、学生:有1、2……12这些数。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XX发现的这些数,并记一记这些数的位置。
b、学生:有两根针。
(提到秒针引导:秒针咱们将在以后的数学课上再研究)引导说出时针和分针及它们的不同。
(板书:长长细细分针、短短粗粗时针。
)c、学生:有大小格子。
12个大格子。
(当生说有12刻度时引导:这些刻度把钟面分成几大格?)②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找到这么多小秘密。
可是兔宝宝说他有点听糊涂了,只记的钟面有3样东西。
是哪3样呢?(总结三个特点。
)③师:钟面上,时针分针不停地跑着,滴答、滴答…为了方面观察,我们把他们的速度加快,滴答、滴答…师:看着分针和时针转动,你发现了什么?a.分针转得快,时针转得慢。
b.分针和时针转得方向是一样的。
(学生没提到则不提)⑤师:钟表滴答滴答走,好像在着唱儿歌:短短粗粗时针,时针走得慢;长长细细分针,分针跑得快。
时针分针转转,时间不再来。
【设计意图: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钟面看发现了什么?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同时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对钟面有了非常直观、具体、鲜活的认识。
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2、认识整时(1)学看整时刻①师:刚才大家学得都很认真,作为奖励,小叮当带我们去钟表王国的游乐园玩。
(点击出示游乐园的场面)可惜这些活动场地都还没开放呢。
让我们看看场地前的钟表,它能告诉我们这些场地几时开放。
A、海盗船:师:海盗船几时可以玩?(学生可能会说*点,纠正:几点是口语,在数学中我们说几时) (出示1时)B、摩天轮:师:摩天轮几时可以开始玩?(出示9时)C、旋转木马:师:旋转木马几时开始? (出示3时)②师:兔宝宝很羡慕这些会认时间的小朋友。
其他同学也很羡慕吧。
别着急,(同时出示三个钟面)大家仔细观察这三个钟面,认真比较,你就能发现认整时的小窍门了。
小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一起来说一说)③师:咱们来试试这个小窍门吧。
你们演老狼,兔宝宝来问你啦——师拨一个时间:老狼、老狼几时了?(师拨钟2时,4时,6时,10时,12时,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刻。
说一说是怎么认出来的。
)过渡:这个小窍门真管用!我们再一起用心地说一说。
25(2)整时的两种写法。
①师:小叮当把三个场地中的一个开放时间写在了卡片上,想让兔宝宝和小朋友们猜一猜他最想玩什么。
师:(范写:1时)你知道他写的是什么么?他想玩什么?(海盗船)伸出右手食指跟着老师一起写。
先写1,再写“时”。
“1时”这是整时的一种表示方法。
②师:小叮当还写了这个(示范:1:00),先写1再写两点,然后写两个0。
谁知道这念什么?你在哪里见过这种表示方法?(课件出示电子表,读一读上面的时间)师总结:表示整时的方法有这两种。
(边指边说)③师:你最想玩这三个活动中的哪一个?把你最想玩的那个游戏场地开放的时间,像小叮当一样用两种表示方法记在卡片上,让大家来猜一猜。
谁写得认真,坐得端正,我们就先猜谁的。
(利用实物投影进行反馈。
)【设计意图:会认整时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对钟表的认识有一定的生活基础,选用了游乐场这个孩子们喜欢的情境,增加了趣味性,同时采用分步教学,层层深入,最后引导归纳整时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初步概括能力。
】3、练习,合理安排时间①师:兔宝宝在游乐园玩得可开心了,天黑了还不肯回家。
小叮当把它带到到宣传窗前,看看好孩子小明是怎么安排自己的一天。
(学生对照教材上第92页的情境图回答。
)师:请看第一幅,小明几时在做什么?(师范写7时 7:00 ,生说小明7时起床刷牙洗脸)师:剩下的五幅图片,请小朋友看清分别是几时,时刻写在相应图片的横线上。
写完说一说小明几时在做什么。
(学生独立填写,说话练习。
教师巡视。
)师:我们开火车说一说,小明这一天,几时在做什么?②师:这样有规律的学习和生活,会让我们身体更结实、学习更优秀。
小朋友,你在教具小钟上拨一个时刻,和同桌说一说那时你在干什么?③师:兔宝宝该回家了,小叮当送走的时候对她说:“亲爱的孩子:时针分针不停地转动,时间也就悄悄地溜走了,而且再也回不来了。
我们要学习小明,从小个会安排时间并且爱惜时间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结合“小明的一天”,安排学生独立思考,静静完成作业时间,进一步使学生掌握整时的读写,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习惯。
】(三)拓展练习兔宝宝回家后,自豪地对老狼说自己认识钟表了。
老狼不相信,兔宝宝说:不信,你可以考考我。
于是老狼出了几道难题。
我们和兔宝宝一起解决他们吧。
(课件出示3道练习题)【设计意图:生活中学生接触的钟表,有好多是数字不全甚至是没有数字的。
在认识的钟面上的数字后,进行一定的拓展,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四)课后作业——制作钟表师:这节课的钟表王国没白走,我们已经学会了认整时,老狼心服口服。
兔妈妈回来了,还陪着兔宝宝一起做了一个小钟。
看,你们喜欢么?咱们不羡慕了,自己动手做一个,好不好?小朋友们回家也和自己的家长一起做一个钟表,完成后贴在我们教室里。
【设计意图:寓教于乐,让学生小制作中巩固数学知识】(五)结束课堂师:小朋友,时间过得真快,我们该说再见了,祝愿你们都能用好时间,做个爱惜时间的好孩子。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