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犯罪相关罪名分析及法律规定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11
商标法规定,哪些情形可追究刑事责任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构成犯罪的;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构成犯罪的等,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关于商标法规定,哪些情形可追究刑事责任的问题,下面由广州律师已经整理了如下的内容供大家做法律参考。
一、商标法规定,哪些情形可追究刑事责任1、商标法规定,可以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如下:(一)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构成犯罪的,除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构成犯罪的,除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构成犯罪的,除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办理商标事宜过程中,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法律文件、印章、签名的;以诋毁其他商标代理机构等手段招徕商标代理业务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扰乱商标代理市场秩序等,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七条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构成犯罪的,除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构成犯罪的,除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构成犯罪的,除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八条商标代理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办理商标事宜过程中,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法律文件、印章、签名的;(二)以诋毁其他商标代理机构等手段招徕商标代理业务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扰乱商标代理市场秩序的;(三)违反本法第四条、第十九条第三款和第四款规定的。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与销售伪劣产品罪如何区分首先,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和销售伪劣产品罪是两个不同的罪名。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主要侧重于注册商标的侵权行为,而销售伪劣产品罪主要关注商品的质量问题。
一、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1.定义: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销售标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品,并已经注册的这一犯罪行为。
2.构成要件:(1)销售行为:包括销售、出租、展示等方式;(2)销售的商品:是指商标侵权商品,即销售的商品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3)假冒注册商标:商品上的商标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4)非法占有:以牟利为目的,通过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获取经济利益。
3.刑罚:根据《刑法》第213条规定,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刑罚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二、销售伪劣产品罪:1.定义: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销售不符合质量、健康、安全标准的商品,给他人人身、财产安全带来危害的行为。
2.构成要件:(1)销售行为:包括销售、出租、展示等方式;(2)销售的商品:是指质量不符合标准,有可能给他人带来安全危害的商品;(3)不符合标准:指商品的质量、健康、安全等方面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4)非法占有:以牟利为目的,通过销售伪劣产品违法获取经济利益。
3.刑罚:根据《刑法》第140条规定,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刑罚相对严厉,根据实际情况可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较重的,可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综上所述,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与销售伪劣产品罪在定义、构成要件和刑罚等方面有明显的区别。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重点在于商标侵权行为,销售伪劣产品主要着重于商品质量安全问题。
在具体司法实践中,在对待两者罪行的定性和处罚上也会有细微的差异。
侵犯商标处罚标准
自2008年9月起,《商标法》确定了对侵犯商标权的行为所提出的处罚标准。
根据《商标法》的规定,任何侵犯商标权的行为者可能会受到包括警告、财产罚没、暂停经营、撤销商标登记、追究刑事责任等处罚。
1、警告:在给予违法行为者警告的情况下,商标权人也可以对其有关行为提起诉讼,索取经济赔偿,或要求其制止侵犯行为,并尽可能地恢复商标形象,以保护其合法权益。
2、财产罚没:根据《商标法》,侵犯商标权者除上述处罚外,还可能被判处财产罚没,财物罚金,以及刑事拘役,以示严重的警告和惩罚。
任何一宗违法行为有可能会导致
金额上的损失,如给消费者、商标权人造成的经济损失;
3、暂停经营:根据《商标法》,当索赔权人提起诉讼要求侵权行为者制止侵犯商标
权行为时,仲裁裁决或人民法院裁定做出责令索赔权人停止侵权行为的判决,可能会被实
行限制经营或暂停经营的处罚。
4、撤销商标登记:当索赔权人提起诉讼要求侵权行为者撤销其申请的商标或者以假
冒的商标出现时,可能会被撤销商标登记的处罚。
5、追究刑事责任:《商标法》规定,侵犯商标权者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对侵犯
商标权者,可能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严格根据有关刑法条款,进行处理。
假冒注册商标罪的认定与保护商标是企业识别自己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标志,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法律保护意义。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犯罪行为也日益猖獗。
本文将探讨假冒注册商标罪的认定与保护,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假冒注册商标罪的认定1. 法律定义与要素根据中国刑法第一百六十条的规定,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指以牟利为目的,制造、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情节严重的行为。
认定该罪名需要满足以下要素:- 行为人以牟利为目的- 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 情节严重2. 罪责轻重的评定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的规定,假冒注册商标罪的轻重程度取决于以下因素的综合评定:- 制造、销售商品数量的多少- 取得的非法利益的数额- 影响的范围和后果- 竞争者、消费者以及社会公众的权益受损程度二、假冒注册商标罪的保护1. 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为了更有效地打击假冒注册商标罪,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罪责和处罚力度,并加大对假冒注册商标行为的打击力度。
2. 增加执法力度与合作执法机构应加强与商标权利人的合作,及时掌握、处理假冒注册商标案件。
同时,加强执法力度,提高打假能力,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 加强知识产权教育与宣传加强对商标知识产权的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对假冒注册商标产品的辨别能力,减少对假冒产品的购买和使用。
4. 提高技术手段与保护措施随着科技的发展,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商标进行保护至关重要。
例如,应用数字水印技术、条码技术和RFID技术等,有效防范和减少假冒注册商标的发生。
5. 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假冒注册商标罪行常常存在跨国性,因此国际合作和交流也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打击跨国假冒注册商标犯罪行为,确保商标权利受到充分保护。
三、结论假冒注册商标罪的认定与保护是维护市场秩序和商标权益的重要环节。
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与合作、加强知识产权教育与宣传、提高技术手段与保护措施以及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措施,可以有效打击假冒注册商标罪行为,保护商标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及消费者权益的同时,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商标侵权处罚标准商标侵权处罚标准是指在商标权利人对他人侵犯商标权的行为进行追究时,所采用的一种规范化的处罚方式。
商标侵权是指他人在未经商标权利人授权的情况下,擅自使用商标或者与商标近似的标识,侵犯了商标权利人的商标专用权,给商标权利人造成了经济损失和商誉损失的行为。
商标侵权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需要进行严格的处罚。
商标侵权的处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是指国家机关对商标侵权行为进行的行政制裁,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撤销商标注册证、公告批评等措施。
行政处罚的力度比较大,可以有效地打击商标侵权行为,保护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1、罚款罚款是指商标侵权人需要向国家机关缴纳一定数额的罚款,作为违法行为的惩罚。
罚款的数额通常根据侵权行为的严重程度和侵权人的经济能力等因素来确定。
罚款的数额一般不会超过侵权人所获得的经济利益。
2、没收违法所得没收违法所得是指国家机关可以将商标侵权人非法获得的利益予以没收,作为违法行为的惩罚。
没收违法所得的数额一般不会超过侵权人所获得的经济利益。
3、责令停止侵权行为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是指国家机关可以要求商标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以保护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4、撤销商标注册证撤销商标注册证是指国家机关可以撤销商标侵权人的商标注册证,使其不能再继续使用商标。
撤销商标注册证的决定需要经过法定程序,涉及到商标侵权人的合法权益,需要进行充分的听证和证据调查。
5、公告批评公告批评是指国家机关可以对商标侵权人进行公告批评,以起到警示作用。
公告批评的内容可以包括商标侵权人的侵权行为、侵权后果以及国家机关对侵权行为的处理结果等。
二、刑事处罚刑事处罚是指国家机关对商标侵权行为进行刑事制裁,包括拘留、有期徒刑、罚金等措施。
刑事处罚的力度比较大,可以有效地打击商标侵权行为,保护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商标侵权行为严重的,可以构成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商标侵权行为可以构成以下犯罪行为:1、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罪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罪是指商标侵权人在未经商标权利人授权的情况下,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与商标近似的标识,侵犯了商标权利人的商标专用权,给商标权利人造成了经济损失和商誉损失的行为。
刑法与民法对于假冒伪劣与商标侵权的打击与保护假冒伪劣产品和商标侵权行为在现代社会中屡见不鲜,给商家和消费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法律纠纷。
为了保护商标权益和消费者权益,刑法和民法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假冒伪劣与商标侵权行为进行打击与保护。
一、刑法对假冒伪劣与商标侵权的打击刑法是国家用来打击和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规定。
在假冒伪劣与商标侵权行为中,刑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打击:1. 假冒伪劣产品的制造与销售刑法对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将被认定为侵犯知识产权罪。
这些罪行包括商标权侵犯罪、专利权侵犯罪、著作权侵犯罪等,违法者将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2. 商标侵权行为的处理刑法对商标侵权行为也有针对性的规定。
对于盗用他人商标、销售伪劣商品、制造假冒商品等行为,刑法将侵权行为定为商标权侵犯罪,侵权者可能会面临刑事处罚。
3. 打击制售劣质商品刑法还规定了对制售劣质商品行为的打击。
制售劣质商品涉及到消费者的权益,对社会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刑法中明确规定对制售劣质商品行为进行打击,并对违法者予以相应刑事处罚。
二、民法对假冒伪劣与商标侵权的保护民法是关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民事关系方面应当遵循的法律规范。
在假冒伪劣与商标侵权的保护方面,民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保护:1. 商标权的民事保护民法明确规定了对商标权益的保护。
商标权作为一种知识产权,受到法律的保护。
当商标权被侵犯时,持有商标权的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侵权行为进行制止、赔偿损失等。
民法对商标权保护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依据。
2. 损害赔偿的要求当假冒伪劣或商标侵权行为导致损失时,民法允许受害人要求赔偿损失。
被侵权者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侵权者进行经济赔偿,以弥补自身的损失。
民法通过赔偿制度来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3. 违约责任的追究民法中还规定了合同法律关系中的违约责任。
商标一般违法行为判断标准
一、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使用未经注册的界外标志和伪造注册商标。
2、使用违反消费者权益和公共利益的国家禁止注册的标志或具备混淆性标志。
3、未经被授权使用界外商标而使用,以及在同类商品上使用商标,干扰被授权人使用其商标。
4、擅自使用体育活动相关象征、享有特别声誉的著名建筑物、文化遗产等的名称、标志等可能侵害公众利益的标识。
5、变相使用已注册的商标,给消费者造成混淆,严重损害商标主的利益。
1、经营者进行不正当竞争行为,如使用与同类商品不相关的商标,以侵害同类商品等商品或服务制造商的利益。
2、经营者恶意传播不实消息,如运用手段比较优劣、消费者投诉等,以误导公众选择某商标或商品。
3、企业以可能侵害竞争对手的商标对商品或服务的宣传和其它行为,企图误导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4、未经被授权,单方面公布与消费者直接有关的可能影响消费者判断和行为的虚假或引人误解的信息(如假冒推销、仿冒虚假宣传)。
5、隐晦暗示或其它欺骗性做法,以误导公众接受某商标或商品,严重损害商标主利益。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假冒注册商标是违法的行为,而一些人却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
一旦金额较大,就会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下面的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1、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可以是任何单位和个人。
2、本罪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即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而销售的。
如果行为人不知情,不构成本罪。
3、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商标管理秩序或商标注册人的商标专用权。
本罪的犯罪对象,是注册商标,未经注册的商标不能成为本罪的对象。
4、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商标管理法规,销售假冒他人已经注册的商标的商品的行为。
构成本罪要求:(1)该商品是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
(2)所使用的注册商标是第三人所有的。
(3)该商品在假冒他人注册商标销售时,未征得商标所有权人同意。
(4)销售金额数额较大。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是指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行为。
我国刑法第214条的规定,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根据刑法第220条规定,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照上述规定处罚。
此外,关于“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标准,以司法解释为准。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
销售金额在二十五万元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的“数额巨大”。
以上知识就是我对“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这个问题进行的解答,读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欢迎去进行法律学习。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引言商标是企业对其商品或服务所使用的标识,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法律效力。
然而,在商标使用和保护中,难免会出现不同的纠纷。
为了依法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特出台本解释,以明确适用法律的相关问题。
二、商标使用注意事项1.商标使用真实原则商标的使用应当符合真实原则,即商标所涉及的标识必须与实际商品或服务的特征相一致。
任何通过虚假、误导、混淆等手段使用商标的行为都属于侵权行为,应予以惩处。
2.商标使用顺序原则商标的使用应当遵循先使用原则。
如果两个商标在同一商品或服务上均存在使用行为,那么首先使用商标的一方享有优先使用权。
后续使用商标的一方不应以任何方式干扰或侵犯先使用商标的合法权益。
三、商标侵权责任和赔偿标准1.商标侵权责任商标侵权行为主要包括侵权故意、过失以及无过失的行为。
对于故意侵权行为,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并可根据情况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过失侵权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然而,对于无过失侵权行为,需要综合考虑具体情况来确定是否承担民事责任。
2.商标侵权赔偿标准商标侵权赔偿的计算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侵权行为对原商标在市场上的影响、侵权行为人的过错程度、相关证据的充分性等。
在确定赔偿数额时,应当依法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并以还原原商标权益、保护权益受损方的利益为原则。
四、商标使用合理限制商标使用的合理限制是保护商标权益的重要手段。
具体限制内容包括:1.商标保护期限限制商标的保护期限根据法律规定进行限制,超过保护期限的商标不再享有法律保护。
商标权人应当自觉遵守商标保护期限,合理管理自己的商标。
2.商标使用范围限制商标使用的范围应当与商标注册的商品或服务范围相一致。
商标权人不得以超出注册范围的方式使用商标,否则将引发侵权纠纷。
五、商标民事纠纷案件的审理程序商标民事纠纷案件的审理程序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当事人享有合法权益。
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司法解释有哪些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指以未经授权的方式使用、制造、销售或者提供他人使用假冒、冒用注册商标的行为,侵犯了商标所有人的合法权益,涉及商标权的侵权行为。
为了保护商标权益,司法机关制定了一系列的司法解释,明确了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具体刑事法律适用。
一、关于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司法解释1.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侵犯注册商标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于2001年颁布,对于办理侵犯注册商标刑事案件的法律适用给出了明确的指导。
其中,明确了什么构成了假冒注册商标罪,假冒商标的认定标准,以及适用量刑等问题。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假冒注册商标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于2013年颁布,进一步细化了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司法解释。
其中,明确了监管和司法部门在侦办和审理假冒注册商标刑事案件中的职责和要求,加强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认罪认罚从宽政策,提高了打击侵权行为的力度。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冒用、变造、销售他人身份证件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虽然该解释并非专门针对假冒注册商标罪,但其中对于冒用他人身份证件的行为给出了具体的法律解释。
由于冒用他人身份证件常常与假冒注册商标罪有关,因此该解释对于处理这类犯罪行为也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假冒注册商标罪的法律适用要点1. 假冒注册商标罪的构成要件:具体的构成要件包括,行为人以未经授权的方式使用、制造、销售或提供他人使用假冒、冒用注册商标,并获得经济利益等。
2. 假冒商标的认定标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确定假冒商标的关键要素主要包括商标的标识相似性、商品相似性、使用环境相似性等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来确定是否构成假冒商标。
3. 刑事责任:依照刑法规定,犯罪嫌疑人经刑事审判被定罪后,可能面临拘役、有期徒刑、罚金等刑罚的处罚。
具体刑罚的量刑会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故意、犯罪手段的恶劣程度、再犯情节等综合因素进行权衡和判断。
商标侵权,会受到哪些处罚商标侵权,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情节严重的,涉及的罪名包括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
如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关于商标侵权会受到哪些处罚的问题,下面我为您详细解答。
一、商标侵权会受到哪些处罚1、商标侵权,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情节严重的,涉及的罪名包括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
如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二百一十四条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二百一十五条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商标侵权行为有哪些1、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相同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可能造成混淆的;2、销售侵犯注册商标权的商品的;3、伪造、擅自制造与他人注册商标标识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与他人注册商标标识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的;4、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5、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作为商品名称或者商品装潢使用,误导公众的;6、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权行为仓储、运输、邮寄、隐匿、加工、生产工具、生产技术或者经营场地等便利条件的;7、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的字号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或者以其他方式作突出其标识作用的使用,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8、复制、摹仿、翻译他人注册的驰名商标或其主要部分在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上作为商标使用,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9、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注册为域名,并且通过该域名进行相关商品宣传或者商品交易的电子商务,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
Communication is the concentration of management.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商标侵权案件刑事标准是怎么规定的商标侵权构成刑事犯罪的标准是非法经营额在5万元以上,违法所得数额在3万元以上,假冒的注册商标有两种以上,还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比如说给被侵权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高达上千万元。
然后商标侵权的刑事处罚标准是三年到7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一、商标侵权案件刑事标准是怎么规定的?(一)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二)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二、商标侵权的量刑标准如果是个人犯罪的,情节轻重的程度作为他们的主要处罚标准,一般是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的刑期,并处罚金额。
如果情节有特别严重的,对当事人造成巨大损失的,或是影响社会秩序的,判处三年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要处以罚金。
如果是单位犯罪的,对该单位处于罚金,对这个主要的负责人和有关这个案件的直接人员,都要对每个人判处上面个人犯罪的标准。
对于处罚的金额,按照情况有三个不一样的计算方式1、违法侵权的人在侵权过程中所获得的经济收入。
2、被侵权人因为被侵权所受到的经济损失3、法律要求的赔偿金额三、商标权的价值取决于什么?1、商标作为一种知识产权是有价值的,商标权一经取得就受到法律的保护,法律赋予商标权独占性,这种独占性使得商标权可以作为一个企业的形象代言。
商标的价值不是一成不变的,商标的价值是不断变化的,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商标也就越来越值钱。
不同的商标在不同的消费群体中享有各自的盛誉,同样具有自已价值,这方面的价值更多的体现在使用价值上,不同的商标有各自针对的消费群体,反应的是消费者的不同需要。
2、商品的声誉决定商标的价值。
当商品的声誉达到一定的地位时,商标的独特性就体现的更加明显,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商标表示的是商品的质量,彰示的是商品的声誉;商品的声誉是不断累积的,商品声誉的顶峰则是一种文化。
商标侵权应承担的刑事责任一旦认定了商标的侵权行为,那么就有相应的责任,店铺把整理好的商标侵权应承担的刑事责任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商标侵权应承担的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实施刑事法律禁止的行为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也就是犯罪行为所要受到的刑事制裁。
在三种法律责任形式中,刑事责任是最为严厉的强制方法。
假冒商标是商标侵权行为中情节比较严重的行为,根据《刑法》、《商标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假冒商标行为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假冒商标犯罪的特征1、假冒商标犯罪的主体,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责任能力的人。
单位犯假冒商标罪的,除由单位承担刑事责任外,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也成为犯罪的主体。
2、假冒商标犯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正常的商标管理活动。
3、假冒商标犯罪的主观方面,是行为人必须存在故意。
不同的目的和动机不影响犯罪的构成,但过失行为不构成犯罪。
4、假冒商标犯罪的客观方面,是行为人实施了假冒商标的行为。
关于假冒商标行为,我国刑事法律有过三次界定:1979年测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界定为“违反商标管理法规工商企业假冒其他企业已经注册的商标的行为。
”199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的补充规定》界定为: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
1997年新修订的《刑法》与第二次界定相同。
上述四个特征必须同时具备,才能构成假冒商标犯罪。
(二)对假冒商标犯罪的刑事制裁1、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品,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0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0.12.29•【文号】•【施行日期】2021.01.01•【效力等级】司法解释•【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标综合规定正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年10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46次会议通过,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等十八件知识产权类司法解释的决定》修正)为了正确审理商标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就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下列行为属于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七)项规定的给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一)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的字号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二)复制、摹仿、翻译他人注册的驰名商标或其主要部分在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上作为商标使用,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三)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注册为域名,并且通过该域名进行相关商品交易的电子商务,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
第二条依据商标法第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复制、摹仿、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或其主要部分,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作为商标使用,容易导致混淆的,应当承担停止侵害的民事法律责任。
第三条商标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的商标使用许可包括以下三类:(一)独占使用许可,是指商标注册人在约定的期间、地域和以约定的方式,将该注册商标仅许可一个被许可人使用,商标注册人依约定不得使用该注册商标;(二)排他使用许可,是指商标注册人在约定的期间、地域和以约定的方式,将该注册商标仅许可一个被许可人使用,商标注册人依约定可以使用该注册商标但不得另行许可他人使用该注册商标;(三)普通使用许可,是指商标注册人在约定的期间、地域和以约定的方式,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并可自行使用该注册商标和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
专题报道Topic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涉及的7项罪名一、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指违反国家商标管理法规,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
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四、假冒专利罪,指违反国家专利法规,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行为。
五、侵犯著作权罪,是指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音像、计算机软件等作品,出版他人享有独占出版权的图书,未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音像制品,制作、展览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六、销售侵权复制品罪,以营利为目的,销售明知是本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的侵权复制品,违法所得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七、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或者非法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或获取的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案例分析苗某忠假冒注册商标案2018年至案发,被告人苗某忠在没有任何注册商标授权和无营业执照的情况下,自行购置生产设备及原材料,在河北省文安县其本人住所,生产标注某公司注册商标的明星同款防霾口罩,并外销获利。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被告人苗某忠先后将其生产的明星同款防霾口罩向本市及河北省多个个体经营者销售,非法经营数额达10万余元。
期间,被告人苗某忠之子苗某彬明知其生产、销售的明星同款防霾口罩系假冒注册商标产品的情况下,仍为其提供包装、封箱、运输等帮助。
Equalitarianism cannot be practiced. Equalitarianism punishes those who perform well and encourages those who perform poorly. What you get is a bad workforce.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商标侵权罪多少金额是大额?商标侵权罪中法律对其并未给出明确的大额标准。
商标侵权罪包括三种: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以及非法制造、销售他人注册商标标识罪,在非法营销销售金额达到五万元以上的,可对犯罪者追究刑事责任。
一、商标侵权罪多少金额是大额?商标侵权罪属于刑事犯罪,可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商标侵权罪并不仅仅是单一的一个罪名,包括三种犯罪形式,法律条款中未对涉及金额的“大额”做确切规定。
构成商标侵权涉嫌的三种罪名:1、假冒注册商标罪。
《刑百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假冒商标罪是: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度节严重或特别严重的。
2、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
《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该罪为: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知或巨大的。
3、非法制造、销售他人注册商标标识罪。
《刑法》第二百一十五条规定该罪为: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或特别严重的。
二、商标侵权的立案和处罚规定: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起刑标准定为非法经营数额(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回将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的起刑标准定为非法经营数额在5万元以上或违法所得数额在3万元以上。
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另外,在假冒注册商标罪中增加了其他情节严答重的情形。
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3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2万元以上的,也属于追究刑事责任的范围。
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版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指违反国家商标管理法规,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
假冒注册商标罪相关法律规定刑法的基本规定第二百一十三条: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01年修正)》(节录)(1983年3月1日)第五十九条(第一款) 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构成犯罪的,除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2009年修正)》(节录)(1992年1月1日)第二十条卷烟、雪茄烟和有包装的烟丝必须申请商标注册,未经核准注册的,不得生产、销售。
禁止生产、销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烟草制品。
第三十六条生产、销售没有注册商标的卷烟、雪茄烟、有包装的烟丝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并处罚款。
生产、销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烟草制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侵权行为,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可以并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节录)(1993年12月1日)第五条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一)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四)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第二十一条经营者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处罚。
刑法修正案(⼗⼀)之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刑法修正案(⼗⼀)将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商品罪刑法法条修改为:“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较⼤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违法所得数额巨⼤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
”修正案(⼗⼀)主要进⾏了两处修改:⼀是将定罪量刑标准的“销售⾦额”修改为“违法所得”;⼆是提⾼了本罪的量刑,将第⼀档刑罚由“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修改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将最⾼刑罚由七年有期徒刑修改为⼗年有期徒刑。
增加了犯罪成本,加⼤了知识产权保护⼒度。
本罪犯罪构成要件分析:1.⾏为⼈主观上必须是明知,即明知是假冒他⼈注册商标的商品仍然销售,从中牟取⾮法利益。
⾏为⼈是否明知,是本罪罪与⾮罪的重要界限。
适⽤本条规定时,必须有证据证明⾏为⼈明知其销售的商品是假冒他⼈注册商标的商品,如果⾏为⼈不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不构成本罪。
实践中,可从以下⼏个⽅⾯判断⾏为⼈是否明知:(1)根据⾏为⼈所销售商品的来源、渠道、常⼈的经验和知识是否应当知道;(2)销售商品进货价格和质量是否明显低于应当的市场价格和质量;(3)⾏为⼈是否曾被告知所销售的商品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是否有过被投诉与⾏政处罚经历。
2.⾏为⼈在客观上实施了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为。
“假冒注册商标”是指假冒他⼈已经注册了的商标。
这⾥的“销售”应是⼴义的,包括批发、零售、代售、贩卖等各个销售环节。
3.违法所得必须达到数额较⼤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才构成犯罪,这也是罪与⾮罪的重要界限。
这⾥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主要是指违法所得⾦额较⼤之外的情形,其他如销售⾦额数额较⼤,给消费者造成了⼈⾝、财产等⽅⾯较⼤的损失等。
这⾥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刑法修正案(⼗⼀)将⼊罪标准由“销售⾦额数额较⼤”修改为“违法所得数额较⼤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但由于新的⼊罪标准增加了“其他严重情节”作为兜底性规定,因此,销售⾦额本⾝的⼤⼩仍然应当属于衡量⾏为⼈所实施的犯罪⾏为的情节是否达到了严重的重要参照,⽽且实践当中违法所得数额不易界定与计算,所以,此前司法解释关于“销售⾦额数额较⼤”的规定,依然可以作为认定⾏为⼈犯罪⾏为情节严重程度的参考标准。
商标犯罪
相关罪名分析及法律规定
我国刑法中关于商标犯罪的罪名共有三个,分别是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以及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
本文将根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上述罪名进行简要分析。
一、假冒注册商标罪
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指违反国家商标管理法规,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
(一)刑法规定
刑法第213条规定,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犯罪构成
主体:一般主体,即任何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人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情节达到犯罪标准的即构成本罪;
客体:他人合法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以及国家商标管理秩序;
主观方面:故意,且以营利为目的。
过失不构成本罪。
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假冒商标行为,且情节严重。
(三)立案标准
根据《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下称规定(二))的相关规定,假冒注册商标涉及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非法经营数额在5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3万元以上的;
2.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3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2万元以上的;
3.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四)量刑标准
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属于刑法第213条规定的“情节严重”,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1.非法经营数额在5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3万元以上的;
2.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3万元以上或者违
法所得数额在2万元以上的;
3.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属于刑法第213条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非法经营数额在二十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五万元以上的;
2.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十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3.其他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
(五)其他问题
1.关于“相同的商标”的认定:
指与被假冒的注册商标完全相同,或者与被假冒的注册商标在视觉上基本无差别、足以对公众产生误导的商标。
2. 关于“使用”的认定:
指将注册商标或者假冒的注册商标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以及产品说明书、商品交易文书,或者将注册商标或者假冒的注册商标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等行为。
3.关于“同一种商品”的认定:
指名称相同的商品以及名称不同但指同一事物的商品。
认定
时,应当在权利人注册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和行为人实际生产销售的商品之间进行比较。
4.关于“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认定: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1)改变注册商标的字体、字母大小写或者文字横竖排列,与注册商标之间仅有细微差别的;
(2)改变注册商标的文字、字母、数字等之间的间距,不影响体现注册商标显著特征的;
(3)改变注册商标颜色的;
(4)其他与注册商标在视觉上基本无差别、足以对公众产生误导的商标。
5.关于“非法经营数额”的认定:
指行为人在实施侵犯知识产权行为过程中,制造、储存、运输、销售侵权产品的价值。
已销售的,按实际销售价格计算;未销售的,按照标价或者已经查清的侵权产品的实际销售平均价格计算;没有标价或者无法查清的,按照被侵权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
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一)刑法规定
刑法第214条规定,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犯罪构成
1.主体:一般主体,即可以是任何单位和个人;
2.客体:为他人合法的注册商标专用权和国家商标管理秩序;
3.主观方面:故意,即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而销售的。
如果行为人不知情,不构成本罪;
4.客观方面:必须具有经销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并且经销金额较大的行为。
经销包括批发、零售、代销等形式。
对于犯罪嫌疑人实施销售假冒注册商标时是否明知的认定,应当根据案件的客观事实认定,只要能证明其知道或应当知道销售的是仿冒品的,即可以认定为明知。
(三)立案标准
根据《规定(二)》,销售明智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
2.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在15万元以上的;
3.销售金额不满5万元,但已销售金额与尚未销售的货值金额合计在15万元以上的。
(四)量刑标准
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属于刑法第214条规定的“数额较大”,应当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销售金额在25万元以上的,属于刑法第214条规定的“数额巨大”,应当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五)其他问题
1.关于“销售金额”的认定:
指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部违法收入。
2.关于“明知”的认定: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认定为刑法第214条规定的“明知”,(1)知道自己销售的商品上的注册商标被涂改、调换或者覆盖的;
(2)因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受到过行政处罚或者承担过民事责任、又销售同一种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
(3)伪造、涂改商标注册人授权文件或者知道该文件被伪造、涂改的;
(4)其他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情形。
3.本罪未遂犯的认定: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未遂)定罪处罚:
(1)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在15万元以上的;
(2)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部分销售,已销售金额不满5万元,但与尚未销售的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货值金额合计在15万元以上的;
三、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
(一)刑法规定
刑法第215条,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犯罪构成
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人,单位既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个人既包括持有工商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亦包括没有营业执照的其他个人。
客体:为国家的商标管理制度和他人注册商标的专用权。
主观方面:故意,即明知是他人的注册商标标识而仍故意伪造,或明知违反注册商标标识印制委托合同的规定,仍然故意超量制造,或明知是伪造的或擅自制造的他人注册商标标识,却仍故意销售。
过失不能构成本罪。
客观方面:违反商标管理法规,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商标标识,情节严重之行为。
(三)立案标准
根据规定(二),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
2.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在15万元以上的;
3.销售金额不满5万元,但已销售金额与尚未销售的货值金额合计在15万元以上的。
(四)量刑标准
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属于刑法第215条规定的“情节严重”,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1.伪造、擅自制造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数量在2万件以上,或者非法经营数额在5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
数额在3万元以上的;
2. 伪造、擅自制造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两种以上注册商标标识数量在1万件以上,或者非法经营数额在3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2万元以上的;
3.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属于刑法第215条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伪造、擅自制造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数量在10万件以上,或者非法经营数额在25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15万元以上的;
2. 伪造、擅自制造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两种以上注册商标标识数量在5万件以上,或者非法经营数额在15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
3.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五)其他问题
1.本罪未遂犯的认定: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未遂)定罪处罚:
(1)尚未销售他人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数量在6万
件以上的;
(2)尚未销售他人伪造、擅自制造的2种以上注册商标标识数量在3万件以上的;
(3)部分销售他人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已销售标识数量不满2万件,但与尚未销售标识数量合计在6万件以上的;
(4)部分销售他人伪造、擅自制造的两种以上注册商标标识,已销售标识数量不满1万件,但与尚未销售标识数量合计在3万件以上的。
相关法律法规链接:
1.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4〕19号
2.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法释〔2007〕6号
3.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法发〔2011〕3号
4.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烟草专卖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0〕7号
5.关于办理假冒伪劣烟草制品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问题座谈会纪要高检会
(200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