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 13.4杠杆讲学稿(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 格式:doc
- 大小:95.00 KB
- 文档页数:4
《杠杆》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杠杆》,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4节。
下面我将从七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理解。
1 教材分析1.1 教材的解析。
教材在第12章就介绍了力的作用效果和平衡的知识,本节又从新的角度,在不同层次上再次研究了这个问题,其内容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扩展,也是后面学习滑轮、轮轴等其它简单机械的重要基础,《杠杆》在内容安排上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杠杆”这一节具有实用性、探究性和基础性三大特点,因此是本章的重点,也是中考的热点。
1.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五要素。
(2)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
(3)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杠杆,感受物理与生活和科技的关系。
1.3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
难点:力臂的引入及画法。
2 学情分析2.1 学生对生活中的简单机械比较熟悉,有丰富、直观的生活经验,这对于杠杆知识的理解很有帮助。
2.2 九年级学生经历了多次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有一定的基础,但仍要注意方法上的指导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2.3 部分同学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对相关的物理知识掌握不牢,因此要尽可能使力臂的知识更直观,便于学生的理解。
3 教法与学法研究基本教法:观察分析法、实验发现法。
基本学法:分析归纳法、自学法、实验探究法。
4 教学程序设计5 板书设计一、什么是杠杆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二、杠杆的五要素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三、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 = F2×L26 教学设计思路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课题杠杆课型新授课时 1教学目的 1、理解杠杆的定义2、知道杠杆的五要素3、会画杠杆的力臂4、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重点杠杆的定义、力臂的画法、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难点杠杆的定义、力臂的定义及画法教具自制投影胶片、羊角锤、铁钉、木板、模型抽水机、软管、学生分组实验用器材等教学方法讨论、实验相结合教学设想改变课本的顺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问:谁能用手把铁钉拔出(请班上公认的大力士示范)?出示铁钉、长木板,用羊角锤把铁钉钉入木板。
结果大力士没能完成任务。
问:那我们能否借助其他工具来完成呢?答:(学生会抢着回答)用羊角锤拔。
问:怎么拔?老师故意用装泡沫柄的羊角锤学生会大声说;“不行,柄太软,要用硬木柄。
”老师换用木柄的羊角锤插入铁钉中但不动。
学生会说:“不行,要用力向后扳。
”老师又故意演示扳动但不接触木板。
这时老师再请大家认为力气很小的女生按照刚才的方法操作,会发现女生很轻松的就把铁钉拔下。
二、新授其实生产、生活中经常借助一些机械来帮助人们完成许多工作,今天我们来学习最简单的机械.板书第十三章简单机械再来看一下羊角锤工作特点,学生回答总结.1、硬.2、在力的作用下.3、绕某一点转动.演示:用长木板绕固定点转动撬一重物。
说明物体只要是硬的就行,跟形状无关,同时边说边板书课题§ 13.1 杠杆(一)、杠杆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让学生再举一些杠杆的实例(如活塞式抽水机、跷跷板)以巩固对定义的理解.2、杠杆的五要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叫支点,用字母O表示。
象刚才手撬羊角锤的力,手按长木板的力都是使杠杆转动的力,我叫把这种力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动力,用字母F表示.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阻力,用字母F2表示.那么要产生同样的效果,施加力的大小、方向是否一样呢?让学生按下图分别操作图 1 图 2(1)、分别按图1三个位置沿图示方向向下施力使杠杆静止。
问:三次施加力的大小是否一样?答:不一样(大小关系能回答出来)这说明要使杠杆保持这种状态,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学生会回答跟作用点和支点的远近有关,且距离越大,力越大。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初中教育】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3、4杠杆word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杠杆。
能从常见工具中识别、辨认出杠杆。
2.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
理解力臂的概念。
会画杠杆的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的操作和分析培养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杠杆、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力臂的确定教学用具:演示用:带密封瓶盖的瓶子、瓶盖起子、教学活动图片。
学生用:杠杆和支架、钩码、尺、线。
(共24组)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你知道这句话中的道理吗?在这句话中"一个立足点,一根长棍"指的是什么呢?阿基米德究竟能否搬动地球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这一节课去学习杠杆的知识,然后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新课教学1、杠杆的概念:演示:教师模拟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怎样用一支棍撬起一块大石头?(模拟撬粉笔盒)讲解:在模拟这个过程中,我们用了一支硬棒,而且在撬起过程中这支硬棒在一个力的作用下,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象这样的一支硬棒叫杠杆。
⒉进一步认识杠杆以电脑动画图片展示形式以及学生现场动作展示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的机械,如挖土机、起重机、吊车、钳子、剪刀等。
在观看动画过程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了解杠杆的五要素。
分别是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在了解过程中通过看图让学生会找出一根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
(1)支点:杠杆转动时所绕的点。
(O)(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F1)(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F2)(4)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九年级物理13-4-1杠杆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篇:九年级物理 13-4-1杠杆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四节杠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杠杆的定义,2、知道杠杆的五要素,3、会画杠杆的力臂,4、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过程与方法经历画杠杆的示意图,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观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生活中的杠杆使用,乐于在生活中发现杠杆,使用杠杆。
教学重点:杠杆的定义、力臂的画法、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应用教学难点:杠杆的定义、力臂的定义及画法教学过程:(一)请同学们按下列要求进行学习:读教材P64,思考:1、什么是杠杆?讨论:(1)一根硬棒是杠杆吗?一根硬棒在地上拖着走,这根硬棒是杠杆吗?(2)杠杆只能是直的吗?举例说明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叫支点,用字母表示。
(2)动力:叫动力,用字母表示.(3)阻力:叫阻力,用字母表示.注意:杠杆的受力分析①分析杠杆受力时,注意是杠杆受力,而不是杠杆施力。
力的作用点在上。
②阻力的方向的确定。
③例题分析:用木棒撬石块(见课本图),动力使杠杆A端向下运动,则杠杆B端向上运动,石块被撬起,此时是杠杆施力,石块受力。
同时,石块阻碍杠杆向上运动,杠杆受阻力向下,石块施力,杠杆受力。
(4)动力臂:从到的距离。
(5)阻力臂:从到的距离。
补充讲解:力的作用线: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
力臂的画法:首先确定杠杆的,再作。
然后使用直角三角板画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线上,最后符号指明哪段线段是力臂,并写出字母L1或L2。
力臂常用实线画出。
如果动力臂与阻力臂重合,可用大括号表示。
(二)学生练习:画出图中动力臂和阻力臂。
教学反思:杠杆一节是学生对机械的入门教学,要让学生学好。
教师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知道杠杆的定义及六要素,然后教师通过实验展示及多媒体展示加强了学生对杠杆六要素的理解。
强调杠杆力臂的作法;引导学生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强调实验中注意的事项,教学效果好。
第十三章第四节《杠杆》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几个概念,会确认并画出力臂;2.知道杠杆平衡条件;3.了解杠杆的一些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中的几个概念。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进一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归纳实验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社会生产、生活,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
【学生分组器材】小木棍(或长铅笔),铁架台,砖块,细绳,弹簧测力计,杠杆原理演示器,钩码【学习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用古埃及人搬运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故事导入;2.用砖块、铁架台、木棍、细绳等,请各小组同学模拟古埃及人搬运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情景,并交流心得体会。
二、自学指导一:杠杆观察教材P64图13.4-4所示的几种工具并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自学杠杆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够饶着转动的叫杠杆。
2、五要素:支点指;动力是;阻力是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是到的距离;阻力臂是到的距离。
3. 用同学模拟古埃及人搬运巨石的实物,认识支点O、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如下图)。
4.观察图13.4-4甲,找出杠杆的五要素。
警示:不论动力、阻力,都是杠杆受的力。
问题思考:杠杆必须是直的吗?支点一定在杠杆上吗?三、自学指导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指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或。
问题: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呢?你的猜测是:实验探究1、阅读P65,思考实验步骤2、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注意成员分工,边实验边记录)3、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若用F1、F2、L1、L2分别表示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表示为:思考:杠杆只能静止在水平位置吗?你能让杠杆在非水平位置平衡吗?试一试。
本实验中,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有什么好处呢?四、自学指导三:杠杆的应用1.画出以下几个杠杆的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课 题13.4杠杆课 型新 授知识技能1、认识杠杆和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
2、能从常见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
3、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杠杆的一些应用过程方法1、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2、观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
3、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
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1、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
2、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
3、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什么是杠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杠杆的应用教学难点杠杆力臂的概念教学用具常见的杠杆、弹簧测力计、钩码、演示用杠杆等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 计 意 图情境引入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有一句豪言壮语:“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把地球撬起来”。
他的话有道理吗?这一节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合作探究1、杠杆仔细观察如下所示的几幅图,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在图中撬棒、跷跷板、抽水机的手柄,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
(板书)进一步思考:对于杠杆的形状等有什么要求吗?你还能举出其他用到杠杆的实物吗?。
为了更好的了解杠杆,我们先要熟悉几个名词:支点、动力、阻力、动力学生体会、理解这句话并作出初步判断,是正确还是错误。
学生观察图形,分析其共同特征,准确找到研究对象学生思考、讨论问题得: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但必须是硬的。
举例。
看书64页初步了解这几个名词。
学生阅读并总结。
激发学生兴趣学会从常见的事物中寻找共同特征的方法深入了解杠杆,能从生活中找到用杠杆的例子培养学生阅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一根硬棒。
2、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力臂的画法。
4、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5、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
《杠杆》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杠杆》,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4 节。
下面我分四部分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材第12章分别各用一节介绍了力的作用效果和平衡知识,本节从新的角度,在不同层次上研究了这个问题,其内容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扩展,也是后面滑轮、轮轴等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继续向学生渗透物理来源于生活,经过观察、实验等手段建构物理模型,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所以本节课无论是在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上,还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地位的分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杠杆,知道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看幻灯片,了解杠杆的作用。
通过探究,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重点:力臂的画法和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力臂的画法,用实验让学生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二部分: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主要运用的教学法,包括发现法、讲练法、探究、合作等。
并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教师将下载相关素材、选择合适的练习题制作成幻灯片,以备教学使用。
第三部分:学法分析物理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转变学生物理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方式的转变。
我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辅以多媒体手段,采用着重于学生探索研究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师生共同讨论、归纳。
在课堂结构上,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①创设情境—引入杠杆②解剖杠杆—展现新知③变式训练—巩固新知④课堂实验—得出结论⑤交流讨论—自主探究五个层次的学法,它们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第四部分:教学程序设计这堂课的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分五个环节:⑴.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教师以复杂的机械都是由简单的机械组成为话题,提出课题,最简单的机械是杠杆,引出要研究的问题——杠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杠杆》说课稿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四节《杠杆》,我从说教材分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设计、说板书设计等五方面说说这节课,请各位多多指教。
一、说教材分析我从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材处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4节.杠杆是最简单的机械,杠杆是对前面第12章所学力的作用效果和二力平衡知识的扩展内容,杠杆平衡条件是贯穿于全章的主线,起到统领全章的作用。
同时,学习杠杆也是为后面学习滑轮、轮轴等其他一些简单机械打下基础。
本章内容与下章知识联系密切,学好本章知识就能为下章知识奠定基础。
所以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处理学生对杠杆这种简单机械的感性认识比较丰富,特别是对使用杠杆能省力有比较丰富的体验(但认识上有误区)。
因此,在教材处理上我从认识杠杆这一熟悉的简单机械着手,来改观学生的感性体验,到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索学习,来深刻认识杠杆知识内涵,再到杠杆应用的理解,将知识内化,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熟悉到陌生的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3、教学目标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物理新课标》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认识杠杆,知道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等概念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作用。
通过探究,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
4、教学重难点、:对杠杆的认识和杠杆平衡条件的了解是后续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使用杠杆的重要知识储备,所以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对力臂的认识和理解比较抽象,因此杠杆示意图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是本节内容的难点。
二、说教法:我采用探究体验式教学法,通过启发、探究、合作、实验、讲练的主要教学过程,落实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
课题:13
◆学习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形成知识结构(如右图)
⒊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杠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重点:能根据三种杠杆的概念对常用的杠杆进行归类。
难点:能正确画出杠杆示意图,找出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
教法:实验法,讨论法。
5.教具:剪刀、钳子、瓶起子、镊子、指甲剪、天平、杠杆和支架、钩码、弹簧测力计。
◆预习•导学
1.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静止物体一定受到静摩擦力
B .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C .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滑动摩擦力
D .相互紧压的粗糙物体间有相对滑动时,才受滑动摩擦力
2.狗用200N 的水平拉力拉总重为5000N 的雪橇在冰面上匀速向西前进,速度为1m/s,雪橇所受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_N,方向是__________.若在雪橇上再装些货物,则摩擦力将_______.若雪橇以2m/s 的速度匀速前进,在这个过程中摩擦力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题型二)
3.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力的是 ( )
A .冬天,在结冰的路面上撒砂子
B .旅行箱下装有小轮子
C .在拔河比赛时,用力握绳子
D .鞋底上有高低不平的花纹 4.下列工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 (题型四)
A .夹邮票用的镊子
B .理发师修剪头发用的剪刀
C .剪铁丝用的钢丝钳
D .钓鱼用的鱼竿
◆预习反思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杠杆有哪些分类,如何在实际中应用? ◆学习•研讨 ——杠杆
一、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力臂:由支点O 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过支点的垂线段)。
杠杆的五要素:支点O ,动力F 1,阻力F 2,动力臂l 1,阻力臂l 2
画力臂的方法:(1)先确定支点O .(2)画好动力作用线、阻力作用线(及顺向或反向延长线……虚线).(3)再从支点O 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段,即为此力的力臂. (4)最后用大括号勾出力臂,在旁边标上字母l 1(动力臂)或l 2(阻力臂)。
题型一 会确认并画出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1. 如图13-4-1甲、乙所示,杠杆OA 处于平衡状态,在图中分别画出力臂L 1和L 2 和力F 2。
二、杠杆平衡的定义:杠杆处于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状态。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F1L 1= F2 L 2
题型二 有关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题
2. 在图13-4-2所示的实验装置中,①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左端下倾,应将杠杆右端螺母向_______(左或右)边旋一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②实验时只有8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上每格等距,当在A 点挂4个钩码时,则怎样挂钩码可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设计两种方案) 答
: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题型三 有关杠杆的动态平衡问题
3.如图13-4-3所示,用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 ,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A 拉至位置B ,阻力G 的力臂 ,动力F 。
(填“变大”或“变小”“不变”)
4.如图13-4-4所示,一根重木棒在水平动力(拉力)F的作用下以 O点为轴,由竖直位置逆时针匀速转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若动力臂为L ,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为 M,则( )
A .F增大,L 增大,M增大
B .F增大,L 减小,M减小
C .F增大,L 减小,M增大
D .F减小,L 增大,M增大
甲
乙
图13-4-2
图13-4-3
图13-4-4
图13-4-1
题型四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5.如图13-4-5,一把杆秤不计自重,提纽到秤钩距离是4cm,
秤砣质量250g.用来称质量是2kg的物体,秤砣应离提纽
多远,秤杆才平衡?若秤杆长60cm,则这把秤最大能称量多少kg的物体?
三、杠杆的种类与应用:(如右图13-4-6)
◆巩固•延展
1.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为50N,阻力为600N,杠杆恰好平衡,则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
臂之比为。
(题型四)
2.如图13-4-7所示,杠杆每小格的长度相等,质量不计,
以O为支点.杠杆的左端挂有物体M,支点右边的A处挂钩
码,杠杆平衡.若将支点移到B点,要使杠杆重新平衡,在
A点应挂个相同的钩码。
(题型三)
3.如图13-4-8所示,AB为一质量不计的细棒,用绳在O处吊起,当A、B两端分别挂两个重物甲、乙时恰好平衡.若OA=0.8m,OB=0.4m,甲的质量为10kg,则乙的质量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
图形杠杆ABC(支点为B)杠杆OBD(支点为O)
概念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
杠杆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
杆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
杠杆
特点省了力,但费了距离费了力,但省了距离不省力也不费力
实例撬杠、铡刀、瓶起子、镊子、理发剪刀物理天平、学生天平图13-4-7
图13-4-8
图13-4-6
图13-4-9
图13-4-5
为 kg.(题型四)
◆综合•提高
1.如图13-4-9所示,工人师傅用吊车搬运集装箱.集装箱重G =2×104N,支撑杆对吊车臂的支持力为F.在图中画出集装箱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和支持力F对转动点O的力臂. (题型一)
2.下表是小王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记录的部分测量结果,请在空格中填入适当的值。
(每个钩码质量为50g,g=10N/kg)(四川2020)
实验次数动力F
1/N 动力臂L
1
/cm 阻力F
2
/N 阻力臂L
2
/cm
1 0.5 8 1 4
2 6 1.5 8
在本次实验课的总结中,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右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在两边钩码下方再各加挂一只相同的钩码,释放后观察到的现象将是什么?
小王认为,杠杆仍能保持平衡;小李认为,杠杆将顺时针转动;小赵认为,杠杆将逆时针转动,你的观点是。
3.如图13-4-10所示的杠杆中,动力的
力臂用L表示,图中所画力臂正确的
是()(题型一)
◆教•学后记:注意杠杆平衡条件的应
用。
图13-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