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冀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太阳的香气》优秀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 格式:pdf
- 大小:86.93 KB
- 文档页数:6
冀教版《太阳的香气》教学设计二冀教版《太阳的香气》教学设计二《太阳的香气》教材简析教学要求1.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熟悉“禾木旁”(禾)。
2.正确认读十一个生字。
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
培育同学喜爱生活、主动感受生活的情感。
教材分析太阳是有香气的。
这种超乎寻常的想象也只有儿童才会有!而孩子之所以能够感受到这一切,还由于妈妈的无处不在:从“妈妈晒过的被子”、“妈妈洗洁净的衣服”里,“我”感受到了太阳的香气;“妈妈告知我”,太阳的香气处处藏着;从迎着夕阳回家的妈妈身上,我也感受到了太阳的香气!这篇小散文,到处以孩童的眼光观看世界、感受世界,读来有一种阳光般的暖和在心头。
《太阳的香气》教学建议一、激情导人你肯定在阳光下奔跑过、玩耍过,你肯定感受过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感觉,那么,你闻到过太阳的香气吗?课文中的小伴侣说她闻到了太阳的香气,这香气“处处藏着”,“处处都有”,我们和她一起去闻一闻、找一找吧。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内容自读课文,边读边思索:太阳的香气藏在哪里?老师通过巡察准时发觉同学阅读中的困难和障碍,进行个别指导。
三、相互沟通自读体会太阳的香气究竟藏在哪里?同学在自读的基础上很简单找到课文中的相关语句,但对其内在意义可能体会不深。
老师可以以学习者的身份提出问题:课文里的小伴侣为什么说“太阳的香气处处藏着”?“甜甜的果子里”和“香喷喷的稻米中”怎么会有太阳的香气呢?引发孩子深入到思索:地球上的万事万物都离不开太阳。
四、朗读体会,加深理解第一自然段,“我闻到了太阳的香气。
”独句成段,给人以惊异。
指导孩子读出自己阅读这句话时的感受。
其次自然段由眼前的事物写起,写“我”眼中的太阳的香气。
晚上,打开“妈妈晒过的被子”,早上穿上“妈妈洗洁净的衣服”由自身的感受写起,简单引起孩子的共鸣。
这两句对仗工整,节奏感强,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读出文章内在的韵味。
第三自然段主题渐渐升华。
《太阳的香气》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熟练认读“阳、香、闻、到”等十一个生字;熟练写出“香、干、早、是”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2. 熟练背诵课文。
3.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 采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正确认读、书写生字。
2. 小组合作,交流读书体会,了解太阳的香气藏在哪里。
3. 感情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热爱生活的情感。
4. 联系生活,拓展想象,生活中哪里还会有太阳的香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感受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教给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记汉字,相机将识字教学融入阅读中,通过阅读理解并正确运用词语,如“浓浓、到处”等字词,逐步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找一找、画一画、议一议,理解句子“太阳的香气到处藏着”,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个性化的朗读进一步体会情感,从而引发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教学方法围绕教学重难点,采用自主研读与合作探究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搜寻写作素材,把所学的方法用到实践中来,让学生学会写作。
课前准备1.教师:搜集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依据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太阳的香气》,下边我们来复习一下学过的生字词,课件出示:太阳香气闻到晚上一股浓浓干净早上到处学生齐读、指名读。
师:同学们掌握的很好2.激趣导入(1)板书“香气”,教师领读。
(2)说一说你在哪里闻到了太阳的香气?从不同侧面及时鼓励、点评。
可以仿照课文的形式,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把你的发现说出来,让更多的同学了解你的感受。
(3)教师导入:你们真是细心的孩子,有这么多发现,课文中的小朋友说她从许多地方闻到了太阳的香气,你们也发现了许多,这香气藏到底藏在哪儿呢?让我们和她一起去闻一闻、找一找吧!3.板书课题:18太阳的香气二、学习新课1.感情朗读,理解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太阳的香气藏在哪里?画出有关的词句。
太阳与人类“万物生长靠太阳”,确实太阳对我们这些以太阳系的一颗行星-地球为家的人类来说是太重要了,太熟悉了,太亲切了。
它是太阳系的中心,在太阳系里它是“王者”,几乎主宰了太阳系里的一切。
然而在整个宇宙中它是那样的不起眼,整个宇宙中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大约有1000亿个,而银河系中的恒星大约有1200亿颗或更多,太阳不过是其中十分普通的一员。
同在银河系的牵牛星与织女星都比太阳大很多。
人类自有文明以来,不断地探索认识客观世界,太阳也不例外,开始是把它作为神来崇拜,(我们中华民族的先民把自己的祖先炎帝尊为太阳神)。
以后认为天圆地方,再后认识到地球是一个圆球,但长时期中认为是宇宙的中心(从公元前到托勒密都主张地心说),直到16世纪哥白尼才创立了日心说,包括布鲁诺、伽里略都因此而受到教廷的残酷迫害。
当然以后证明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
但哥白尼等的贡献是伟大的,根本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恩格斯曾说:“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我们的太阳系,除太阳而外,有九颗行星(这些行星周围有几十颗卫星)、有无数的小行星还有相当数量的彗星,太阳占了太阳系总质量的98%以上(太阳的主要常数见附表)。
太阳与地球的距离约1.5亿千米,它的半径约696,000,千米,是地球的100多倍,表面温度约6000K,中心温度大于15,000,000K。
太阳的构造,大体上是(从里到外)核心、辐射层、对流层、光球、色球和日冕,我们通常看到的是它的光球。
事物总是发展的变化的,有始也有终。
据研究,太阳形成于50亿年前,它的寿命还有50亿年(是指主序星阶段的结束)现在处于相对成熟稳定的阶段,有利于地球上生命的存在和发展。
宇宙中不同质量的恒星其演变历程也有所不同,像太阳这样中等个头的恒星,现在属于黄矮星,几十亿年后将成为一颗红巨星,最终成为白矮星乃至“熄灭”,地球是太阳系的一员,应该是与太阳同呼吸共命运的。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核聚变反应堆,主要是氢聚变为氦,发出巨大的能量。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太阳的香气》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记忆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课文中的重点。
2.对课文进行简单的语音、语调、语速模仿,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帮助学生发现“香气”对人的生活和情感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
4.能够初步进行简单的写作。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并认识“太阳的香气”,掌握提取重点信息的方法。
2.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
2.如何进行简单的写作。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自然界中的“香气”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展开引导。
2.朗读法:通过老师和学生的朗读,使学生更好地模仿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3.问答法:通过提问和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激发思考和互动交流。
4.观察法:通过展示小样品让学生亲身感受香气,并记录下自己的情感和体会。
1、引入老师先带领学生通过展示香烛、香水等物品来引出“香气”这一原教材《太阳的香气》的主题。
用导入试题:•香烛、香水、香蕉、百合花、茉莉花等都有什么特征?•有没有想象过课文中的“太阳的香气”到底会是什么样子?•每一种香气对你的感觉又是怎样的?引入之后,让学生思考一会。
2、朗读选择几个好的口音和语调来给学生做朗读示范,再让学生跟随朗读,并强调语音语调。
3、学习在学习中,老师先手把手教授写词法,让学生做一些小练习,以加深学生对太阳香气的理解和记忆。
4、问答让学生通过问答来检查理解程度,例如:太阳的香气来自什么?太阳的香气对你的感觉是什么?这些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意义。
5、观察教师拿出香烛、茉莉花、百合花等物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闻香,记录下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6、写作根据个人感受,要求学生写几句话、短小的监令或小记叙体,让学生更好的将情感融入到写作之中。
1.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接受都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有些学生的表达能力较差,需要给予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提高。
《太阳的香气》教学反思
这课上完了,可以看到课堂上学生们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尤其是课前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课中进行的识字游戏再一次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识字;在讨论太阳的香气藏在什么地方的时候,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学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甚至出现了争抢的现象。
但是,在课堂上,我发现有几个学生在忙着自己交流,即使我看了他们好几次,他们也无动于衷,过后了解,他们却是这样说:“老师,我刚想说,可是没有他们的嘴快,每次都轮不到我,我只好在下面讲,你才能听得到。
”学生的话使我感到尴尬,也引起我的深思,我们的教学应该尽可能多的把时间留给中等偏下的孩子,让他们也参与到课堂中来,说出自己的想法。
1。
《太阳的香气》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熟练认读“阳、香、闻、到”等十一个生字;熟练写出“香、干、早、是”四
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 熟练背诵课文。
3.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 采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正确认读、书写生字。
2. 小组合作,交流读书体会,了解太阳的香气藏在哪里。
3. 感情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热爱生活的情感。
4. 联系生活,拓展想象,生活中哪里还会有太阳的香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感受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教给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记汉字,相机将识字教学融入阅读中,通过阅读理解并正确运用词语,如“浓浓、到处”等字词,逐步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找一找、画一画、议一议,理解句子“太阳的香气到处藏着”,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个性化的朗读进一步体会情感,从而引发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教学方法
围绕教学重难点,采用自主研读与合作探究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搜寻写作素材,把所学的方法用到实践中来,让学生学会写作。
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依据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太阳的香气》,下边我们来复习一下学过的生字词,课件出示:
太阳香气闻到晚上一股浓浓干净早上到处
学生齐读、指名读。
师:同学们掌握的很好
2.激趣导入
(1)板书“香气”,教师领读。
(2)说一说你在哪里闻到了太阳的香气?从不同侧面及时鼓励、点评。
可以仿照课文的形式,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把你的发现说出来,让更多的同学了解你的感受。
(3)教师导入:你们真是细心的孩子,有这么多发现,课文中的小朋友说她从许多地方闻到了太阳的香气,你们也发现了许多,这香气藏到底藏在哪儿呢?让我们和她一起去闻一闻、找一找吧!
3.板书课题:18太阳的香气
二、学习新课
1.感情朗读,理解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太阳的香气藏在哪里?
画出有关的词句。
课件出示:
“妈妈晒过的被子,晚上一打开,就有一股浓浓的太阳的香气。
”
“妈妈洗干净的衣服,早晨一穿上,就有一股浓浓的太阳的香气。
”
“妈妈告诉我:太阳的香气到处藏着。
它藏在甜甜的果子里,藏在香喷喷的稻米中。
”
学生朗读以上句子。
交流感受:
①质疑“妈妈晒过的被子、洗干净的衣服”为什么有太阳的香气?
生:“因为被子被太阳晒过,所以被子上就能闻到太阳的香气。
”
生:“洗干净的衣服太阳把它晒干后,衣服上就有了太阳的香气”。
②师:哦,我知道了太阳晒过被子,被子上就会有太阳的香气。
太阳晒过衣服,衣服上就会有太阳的香气。
老师听到了同学们的回答,真好,善于思考问题。
可是为什么“甜甜的果子里”和“香喷喷的稻米中”会有太阳的香气呢?
生:“稻米生长要太阳照着才生长呢,所以稻米上就会有太阳的香气。
”
“稻米是什么?”
“大米”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道。
“那你们知道大米是怎样生长出来的吗?
稻田中有土壤,有水,水盖过土壤,农民伯伯把稻苗插在这样的土壤中,经过太阳的照射,慢慢的生长,长大、开花、结穗、成熟。
这万物包括我们人、动物、植物。
孩子们通过我的讲解认识到了,稻米的生长过程离不开太阳的照射,所以稻米上有太阳的香气。
还没等我说为什么果子上会有太阳的香气的时候,孩子们这时又争着说道,果树生长结果离不开太阳的照射,所以果子上会有太阳的香气。
③理解“浓浓的”意思。
香气非常的浓郁。
香气逼人。
④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2.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学生朗读。
②质疑为什么妈妈说,太阳的香气到处藏着?
世界万事万物都离不开太阳,我们都需要阳光,我们都能把阳光藏起来。
③“到处”是什么意思?试着用“到处”说一句话。
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处角落都有阳光。
我们的校园到处一片绿色,一片花的海洋。
④你觉得哪里还会有太阳的香气?
进一步理解大自然当中许多事物都离不开太阳,凡是感受过阳光的一切事物,身上都有太阳的香气。
3.再读全文,回归整体
(1)朗读课文,读出感情,读出自己对文章的感受。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文中的小朋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课外延伸
读一读课下搜集的有关“阳光、太阳”的诗或散文,并摘抄好词好句,写在小本本上。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三、总结结论
现在你知道了吗?阳光到底藏在哪里?在生活的每一处角落,在我们的心里。
我们时时处处感受阳光的温暖,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怀,这些都是活在我
们心里的阳光。
但愿人间处处有真情,处处阳光明媚,每一个人都快乐、幸福的成长。
四、课堂练习
1.照样子,组汉字。
例:门 口 问
日 十()
禾 日()
一 十()
2.把下面的词语组成句子写下来。
香气 闻到了 我 太阳的。
3.根据课文填空。
(1)我从晒过()被()中,洗()净()衣服上,闻到()()阳的()气。
(2)太阳的香气藏在甜甜的()()()、香喷喷的稻(
)中。
4.我会连
街挂熟伙品香温冷笑应因季
面道伴悉甜暖尝脸该为节冻
五、布置作业
1.把你心中的太阳画出来。
2.请你也像课文中的小朋友那样用心去感受生活,找一找,你在哪里还能闻到太阳的香气?
六、板书设计
18《太阳的香气》
洗干净的衣服
晒过的被子
藏在 甜甜的果子到处都有太阳的香气
香喷喷的稻米中
妈妈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