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章末归纳提升课件湘教版必修2
- 格式:docx
- 大小:254.38 KB
- 文档页数:22
【学考报告】必考要求加试要求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学考要求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人口容量的特点能够阐述地理环境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及其限制性正确区分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区别能够概述人口容量的特点I課前预习I“人口爆炸”1•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①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
2.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被称为②人口的指数增长。
二、环境的限制性1 .③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要保证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拥有足够的自然资源。
2.各类自然资源重要性及利用现状(1) 土地资源a.重要性:土地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④空间场所,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
b•利用现状:一是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度下降,使土地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二是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正显著缩小o⑵矿产资源a•重要性:人类进行⑤现代化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⑥物质基础。
b•利用现状:20世纪70年代以来,某些重要矿产资源正迅速减少,有的甚至趋于⑶水资源a.重要性: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水。
b.利用现状:一方面人类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由于不合理利用导致⑧ 水污染,从而导致⑨淡水资源短缺问题。
(4)森林资源a.重要性:不仅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同时还是环境资源。
b・利用现状:人类不合理的垦殖活动导致大面积森林破坏,引起⑩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⑪耕地沙化速度加快,⑫大气污染程度加深等问题。
三、人口的合理容量1.概念(1)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⑬最高人口数量。
(2)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⑭环境并获得⑮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3)环境承载力: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⑯相对稳定的前提下,⑰兰變、⑱资源所能容纳的⑲人口规模和⑳经济规模的大小。
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
2•人口容量的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
【学考报告】一、人口增长1. 人口现状:2011年,世界人口达到了70亿。
2. 人口增长历史曲线:在坐标图上呈“①J”形曲线。
3. 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②出生率与③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4. 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1) 根本原因:④生产力发展水平。
(2) 其他因素:生物学规律和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领域的多种因素。
如⑤经济发达程度、⑥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⑦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二、人口增长模式1•“高一高一低”模式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时期?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至今特点出生率?高死亡率已低自然增长率弓高原因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人口死亡率显著下降分布主要甞发达国家特点出生率低死亡率25低自然增长率芋低原因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医疗卫生技术进步,人类弓生活水平和88文化水平提升,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也发生较大的变化一、人口增长(必考a、b)ffi*人口自然增长率存在地区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根本原因在于各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
[探究归纳]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一定区域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快慢,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具体如下:(2015年1月•浙江学考真题)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 )A.医疗卫生条件 B.资源开发程度 C.环境质量优劣D.生产力发展水平解析人口增长的最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答案 D二、人口增长模式(必考b)上LL 原始人口增长模式与传统人口增长模式的差别是什么?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 么?提示:差别在于死亡率不同,原始社会,人类抵御自然灾害和疾病的能力非常低,加上部落之间的战争导致死亡率极高;农业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较原始社会已有了很大提高, 尽管死亡率水平波动较大,但已呈现一定幅度的下降,人口增长速度比原始社会明显加快。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章末总结内容索引知识网络问❶知识网络问题解答教材卩2〜3活动思考1. 埃及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8%;美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
3.2010年埃及自然增长的人口约为146.83万,美国自然增长的人口 2.经过比较可知,埃及的人口增长速度快一些。
an为185.61教材卩3活动思考1 •表格分析如下:\人口自然增长率原因分析工业化程度经济发达程度妇女文化水平发达国家低现代化大生产要求劳动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并接受系统的教育和技术培训,因而参加劳动的人口年龄较大,劳动力培训费用也比较高,对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较大,导致岀生率下降经济发达,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程度高,对子女的依赖程度低,出生率低受教育程度高,受传统生育观影响小发展中国家高工业化程度低,手工劳动者不需要接受较高的教育,因而参加劳动的人口年龄较小劳动力培训费用低廉,对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较小,所以出生率高经济欠发达,社会保障程度低,对子女的依赖程度高,出生率高受教育程度低,受传统生育观的影响大,不易接受新的生育观2.本材料主要阐述了影响人口出生率的因素,对照材料,可以从材料中提到的女性人口比重、工业化程度、经济发达程度、育龄妇女的文化状况等方面,与家乡的具体情况进行对比,找出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an教材卩4〜5活动探究1.18.3岁。
2.我国当代妇女法定初婚年龄是不得早于20周岁,唐代妇女平均初婚年龄比我国当代妇女法定初婚年龄小。
3.初婚年龄小,生育时间提前并延长,亲子年龄差距缩短,人口出生率就会提高。
4.晚婚必然晚育,晚婚晚育使世代间隔的时间延长,人口增长减缓,an能够有效地控制人口数量。
教材卩6〜7活动实践艾滋病,通俗地讲,就是人体免疫系统被一种叫做HIV的病毒所破坏, 因此身体丧失了抵抗力,不能与那些对生命构成威胁的病菌战斗,从而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的传染病。
章末归纳提升
知识结徇
人
口
变
动
• ••••••・••••• • •••••• ••• • ••
蟲毬蠢横联纵贯理全局统揽
【认读要领】
人口生产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生产,本章主要涉及三个内容:人口增长、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迁移
1.人口增长主要从自然增长的角度论述了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及三种不同人口增长
模式特征。
2 .人口合理容量主要讲述了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增长的限制性及人口容量与人口合
理容量的关系。
3.人口迁移主要从机械增长的角度说明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并讲述了自然、
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等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高—低
—高”模工业文明较高“低一低
式工业文明
后期
下降
①节育还不普及;②多生子
女一方面可以养老,另一方
面可以分担工作,增加收入
由于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和家
庭观念开始变化,家庭结构
由多子女的大家庭向少子女
的小家庭转变。
此外,各种
社会保险和福利事业的发展,
国家人口政策的实施等
下降
很低
生产力水平有了提高,
促使粮食供应和医疗条
件等得到改善,人口寿
命延长
生产力水平随着社会向
工业化发展而不断提高,
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较高迅速
大多数发展中
国家,如尼日
利亚、坦桑尼
亚、肯尼亚等
下降缓慢
多数发达国家
如德国、英国
和法国;少数
发展中国家,
如中国、韩国
【对点演练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大陆人口为13.39亿人#比第5次人口普查增加
7 390万人f年平均增长0.57% f而1990年到2000年间年平均增长率为1・07%。
2016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295% f死亡率为0.709% ,人口自然増长率为0.586%o 材料二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示意图(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7% ,则出现人口老龄化)。
(%)
2086420
I960 1970 1980 1990 200() 2010 2020(年)
(1)据材料一描述我国目前人口增长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是,该问题大约在__________ 年开
始出现,简述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解析第(1)题,人口增长特征主要从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分析,可结合数据:出生率为1.295% ,死亡率为0.709%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86%得出结论。
第(2)题,材料二主要反映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即老龄化问题,读图即可判断老龄化开始出现的年份。
原因主要从我国的人口政策和死亡率下降的原因分析。
而建议主要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延迟退休和弘扬尊老爰老的优戻传统等方面分析。
答案(1)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比重
2004(提示:2000〜2005年间即可)人均寿命的大)延长和出生率的不断下降。
专题二人口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加试)
1•人口金字塔图识读
(1)认识构成
人口金字塔的每一层代表一个年龄组的人口,上部代表老年人口,下部代表少年儿童人口,中间为青壮年人口;左半部分代表男性,右半部分代表女性;水平方向的长度表示男性和女性人口的数量或各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如下图)
8()岁及以上
7()〜79
男女
60 〜69
50 〜59
4()〜49
3()〜39
(%) 16 8 0 8 16(%) (%) 12 6 0 6 12 (%)
20 〜29
10 〜19 ()〜9 -
(2)认识类型
人口金字塔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如上图),即:①年轻型(增长型)——年轻人比
人数差别不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急剧收缩(如图2);③老年型(衰退型) 年轻人比重小,中年以上比重较大,塔形下窄上宽(如图3)。
■
重大,塔形下宽上尖(如图1);②成年型(稳定型) 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 图1 Ilf 图2
图3
2 .判读人口问题
(1)关注塔型。
不同的塔型反映了不同的人口问题,下宽上窄的塔型反映出人口增长快、少年儿童所占比重高的问题;上宽下窄的塔型则反映出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
(2)关注某些年龄段所占的人口比重,根据不同年龄段人口的比重可以推知该年龄段人口带来的人口问题。
例如,年轻人比重大会导致人口过快增长,教育压力大; 青壮年比重大会使社会就业困难;而老年人比重大会带来社会养老负担重,劳动力短缺等问题。
(3)关注某年龄段男女各自所占比重的对比状况。
由此可判断某时期男女性别比例状况,进而判断是否存在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
【对点演练2】
下面是X 、Y 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读图回答(1)〜(2)题。
(1)Y 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B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A.高出生率、高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1=
年龄
(2)X 、Y 两国主要的人口问题分别是( )
A •人口老龄化 青少年、幼儿比重大
B •男女性别比例失调人口老龄化
D •青少年、幼儿比重大 男女性别比例失调
解析Y 国的人口年龄金字塔图底部收缩,上部变宽,呈收缩型,少年儿童比重缩 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三低”(低出 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増长率)模式。
X 国的人口年龄金字塔图下宽上窄,呈扩张 型,青少年、幼儿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 长期高的结果。
答案(1)D (2)C
C •青少年.幼儿比重大 人口老龄化
专题三分析人口迁移特点(加试)
人口迁移特点主要从迁移规模、方向、方式和目的等方面分析,以我国20世纪0年代以来的人口迁徙为例,具体分析如下表。
【对点演练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家人口计生委于2009年7月启动了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监测试点,监测区域涵盖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部、西部,涉及北京、上海、深圳、太原、成
都五市的2 330万流动人口。
下图为根据监测结果绘制的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
m以上
(%) 10 7.5 5 2.5 0 2.5 5 7.5 10(%)
匚=)男性女百
材料二监测显7K /北示流动人口50.9%来自河北、河南和山东;上海的流动人口52.1%来自安徽和江苏。
材料三监测显示,流动人口中78.7%为农业户口 , 21.3%为非农业户口。
86.8% 接受过初中教育,10.4%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年。
结合材料一、、三分析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
解析本题通过分析材料一可以得出流动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主要流向沿海城市; 材料二呈现的是就近流动趋势;由材料三可以看出以农业户口的人口流动为主;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低。
答案流动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以农业户口的人口流动为主;呈现就近流动趋势;
主要流向沿海城市;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低。
专题四人口迁移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加试)
人口迁移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某些不利的方面, 应对其进行辩证分析。
影响迁入地迁出地
有利
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
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 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环境;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不利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
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影响经济的发展
【对点演练4】
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流向及流动规模图。
结合材料,试分析其原因及可能给迁入地带来哪些影响?
解析东西经济差异导致东部经济地带有大量人口迁入。
答案迁入地位于东部沿海地带,经济收入要高于其他人口流出区,就业机会多于人口流出地区,生活环境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有利影响是直接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高了城市化水平。
不利影响是加剧东部地区人地矛盾,给城市基础设施增加了压力,给城市管理增加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