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技术要求
- 格式:pdf
- 大小:153.38 KB
- 文档页数:5
不锈钢水箱技术要求1. 说明本章说明板式换热器的制造、供应及安装所需的技术要求。
2. 一般要求2.1供货单位须完成有关板式热交换器下列具体工作:A.须按照设计图纸的技术资料、数量及类别提供合适的板式热交换器。
B.热交换器之换热功能及承压不能小于设备表所示要求。
C.热交换器的水管接驳口,须采取适当保护措施,以防异物进入。
D.供货商须供应及安装所有热交换器的隔振设施,隔振设施应包括防震垫片、所须的工字钢或槽钢、隔振弹簧及结构底座架等,使换热交换器能满意地运行。
E.供货商运送到热交换器需要包含整套的设备,即原则上不允许在现场组装。
如因设备尺寸原因而不得不分散运输,必须由供货商负责现场的组装工作。
F.在运送,储存时应采取正确的保护设施,以避免板式热交换器因碰撞及锈蚀而受损坏。
2.2产品设计、制造、检测、试验等应符合但不限于下列相关标准和规范:●《板式换热器标准》GB 16409-1996●《密封垫片技术条件》HB 0-78-19723.产品3.1概述A. 板式热交换器为水-水热交换器。
B. 板式热交换器须由原厂装配及制造。
整个板式热交换器包括一个由低碳钢制成的框架,经由机械加工压铸成人字波纹形(HERRING BONE)的ANIS316不锈钢传热板片,承托换热片的上下导杆,固定压紧板和活动压紧板组成。
板片与板片之边缘和信道周围均用橡胶垫片(NITRILE GASKET)作密封。
热交换器的各部件必须不含石棉物质。
C.支承换热板片的顶部及底部导杆须由不锈钢或碳钢制造。
D.板式热交换器的设计须能保证低碳钢框架的任何部份,不能接触流经板式热交器的加热或冷却介质。
E.板式热交换器的换热功能须按照设备表内所示的要求选定,并预留足够的富裕量,以补偿污垢热阻等而引起的换热损失。
换热器需预留足够的空间以供日后可增添相等于原换热功能百份之二十的换热板片。
制造商须保证有关规格的板片供应期不少于十五年。
F. 一次及二次的出/入水管接驳口须设在板式热交换器的同一侧。
板式换热器国家标准一、引言板式换热器作为一种常用的换热设备,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各类板式换热器的设计、制造和使用的质量和安全性,我国颁布了相关的国家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板式换热器的生产和使用。
二、国家标准内容我国的国家标准GB/T 12895-2019《板式换热器技术条件》规定了板式换热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验收规则和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
1. 技术要求:标准规定了板式换热器的设计、材料、加工及质量要求。
包括板式换热器的结构、换热面积、金属材料的选择和性能要求等。
2. 试验方法:标准规定了板式换热器的试验方法和评定标准。
包括对板式换热器的静态水压试验、压力脉冲试验、冷凝水密封试验等。
3. 验收规则:标准规定了板式换热器的验收规则,包括对板式换热器的外观、尺寸、工作性能和标志等进行验收。
4. 使用注意事项:标准还对板式换热器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了规定,包括板式换热器的安装、调试、操作和维护等。
三、国家标准的重要性国家标准对于确保板式换热器的质量和安全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规范了行业生产:国家标准规定了板式换热器的设计和制造要求,能够规范行业生产水平,提高板式换热器的质量。
2. 保障了使用安全:国家标准对板式换热器的使用进行了规定,能够提供操作人员的安全保障,降低事故风险。
3. 方便了市场交流:有了国家标准作为依据,生产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能够提高板式换热器的通用性和互换性。
四、结论国家标准对于板式换热器的设计、制造和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严格遵守国家标准,能够提高板式换热器的质量和安全性,促进行业的协调发展。
同时,国家标准的制定也需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发展。
五、国家标准的主要内容解析1. 技术要求:国家标准GB/T 12895-2019《板式换热器技术条件》明确了板式换热器的技术要求。
其中包括了换热器的尺寸、材料、传热系数等方面的要求。
一.总图技术要求:1、设备法兰和管板采用16Mn锻件,应符合NB/T 47008-2010《承压设备用碳素钢和合金钢锻件》标准,合格级别见图样规定;接管使用20无缝钢管,应符合GB 9948-2013《石油裂化用无缝钢管》的规定,供货状态为正火。
2、设备按照NB/T 47015-2011《压力容器焊接规程》焊接,焊接工艺评定根据NB/T 47014-2011《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进行,焊接接头除图中注明外,其余均为连续焊接接头,角焊接接头的焊角尺寸为施焊件中较薄件的厚度,法兰按相应的标准焊接。
3、管板密封面与壳体轴线垂直,垂直度公差为1mm。
4、换热器制造完毕后应彻底除锈,涂漆前钢材表面应达到GB/T8923.1-2011中规定的Sa2.5级的要求。
壳体底层用环氧云铁防锈漆涂装3道,每道干膜厚度不得小于40μm,涂层总厚度不得小于120μm。
5、本设备管束需要做内防腐,管束内表面涂"SHY99"防腐涂料,防腐涂层干膜总厚度不得低于120μm。
管束的涂料防腐应符合SH/T3540-2007<<钢制换热设备管束复合涂层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且防腐处理应由有成熟经验的专业防腐处理厂进行施工。
6、滑动鞍座采用双螺母固定,地脚螺栓上的第一个螺母拧紧后倒退一圈,然后用第二个螺母锁紧。
7、产品和注册铭牌座安装在壳程壳体(左侧)中间部位,材质与壳体一致,并保证高出保温层50mm以上。
注:1.在设计寿命期内,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应根据装置的操作状态或TSG R7001-2004"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的要求,对该设备进行定期检验,并确认实际寿命和设计寿命的符合性,设计寿命不包括管束。
二.前端管箱技术要求:1.管箱组焊完毕后,应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然后法兰和隔板密封面应一起进行精加工。
2.法兰密封面及表面不得有裂纹及其它降低法兰强度或连接可靠的缺陷。
编者按:本文摘自“化工设备图样技术要求”TCED41002-2000,若有疑问,请查阅原文。
换热器技术要求4.1 管壳式换热器装配图4.1.1 设计数据表按表1-3换热器设计数据表各项内容和要求填写。
4.1.2 一般要求1 换热管的标准为____,其外径偏差为____,其壁厚偏差为____mm。
〈注(1)〉2 管板密封面与壳体轴线垂直,其公差为1 mm。
3 管口及支座方位按本图或见工艺管口方位图(图号见工艺选用表)。
4.1.3 特殊要求1 钢制管壳式换热器应根据其设计条件和材料的不同,按2.1~2.3中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的相关内容和规定,选择填写压力容器方面的技术要求。
铝、铜、钛及合金管壳式换热器应按2.10,2.11,2.12中相关内容和规定,选择填写材料、焊接、热处理、无损检测、试验和验收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2 管箱及浮头盖带有分程隔板或带有较大开孔时,组焊完毕后须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
密封面应在热处理后精加工。
〈注(2)〉3 当膨胀节有预压缩或预拉伸要求时,应增加如下要求:在管子和管板胀接(焊接)前,补偿器预压缩(或预拉伸)____mm。
4 冷弯U形管应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
〈注(3)〉5 液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①设备制造完毕后,壳程以___Mpa,管程以___Mpa进行水压试验,合格后壳程以___Mpa,管程以___Mpa的压缩空气进行气密性试验。
该项要求完全按GB151-1999规定进行时,可用数据表说明。
②以下情况对试验要求应做明确规定:a)壳程设计压力低于管程压力,P s<P t; 〈注4)〉b) 有特殊要求的换热器。
〈注(5)〉注:(1)换热管标准及外径和壁厚尺寸精度要求按下表填写。
若采用该表所列以外的管子,其外径和壁厚尺寸精度要求可参照该表提出,但不应低于HG20581-1998表5-3《换热管精度要求》中规定。
(2)带隔板的管箱焊后热处理①碳钢及低合金钢带隔板的管箱和浮头盖以及管箱的侧向开孔超过1/3圆筒内径的管箱,焊后须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
换热器运行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换热器的运行管理,确保设备正常、安全运行,提高设备利用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生产安全和生产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换热器基本要求第二条本公司的换热器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 设备完好,无渗漏、无破损;2. 换热管束各管道间通畅无堵塞;3. 控制阀门灵活可靠;4. 换热表现稳定、换热效率高。
第三条换热器设备管理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严格落实设备验收、检验和检修标准。
第三章换热器的日常管理第四条换热器的巡检和日常保养应按规定周期进行,特别是对换热管束的清洗和冲洗,应注意设备清洁,避免结垢、结露等现象。
第五条换热器设备的使用要注意节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换热器的调控,避免能耗浪费。
第六条换热器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保养维护记录应详细、完整,确保设备平稳运行。
第四章换热器的安全管理第七条换热器使用人员应接受相关安全培训,了解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第八条换热器设备应设置安全联锁机制,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引发事故。
第九条换热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不得擅自处理。
第五章换热器的定期检验第十条换热器设备应定期进行检验,确保设备技术状况良好,安全可靠。
第十一条对于老化严重的换热器设备,应及时更换或修复,避免安全隐患。
第六章换热器的报废处理第十二条对于达到报废标准的换热器设备,应按规定程序报废处理,不能再继续使用。
第七章附则第十三条本管理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第十四条对于未尽事宜,由本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协商决定。
以上就是关于换热器运行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希望相关人员严格遵守,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板式换热器招标技术规格书《板式换热器招标技术规格书》一、产品概述:板式换热器作为一种常见的换热设备,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能源、冶金、食品、制药等行业,用于在流体之间进行热量传递。
为了满足我公司项目需求,特发起本次板式换热器招标。
本技术规格书包括了产品的详细要求,供各单位投标参考。
二、基本技术要求:1.设计压力:设计压力不低于2.5MPa。
2.设计温度:设计温度不低于200℃。
3.板式换热器材质:换热板材采用304不锈钢,壳体材质采用碳钢,承压件应符合国家标准。
4.换热面积:换热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
5.理论传热系数:理论传热系数不低于3000W/(㎡·℃)。
6.渗漏率:换热器在设计压力下,渗漏率不高于2%。
三、结构要求:1.换热器采用平行四边形结构,板和端板经过密封后组装而成。
2.换热板采用压花结构,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增加了换热面积。
3.换热板之间进行堆叠,板间距应适当,以确保流体的均匀流动。
四、性能要求:1.换热器的传热效率高,能够满足项目的换热需求。
2.换热器的阻力小,不会对流体的流动造成过大的影响。
3.换热器的抗腐蚀性好,能够耐受化学介质的侵蚀。
4.换热器的维护方便,拆装灵活,更换板片方便。
五、质量要求:1.板式换热器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具备相关的检测机构出具的合格证书。
2.换热器的使用寿命不少于20年,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3.换热器的操作稳定可靠,不出现泄漏、阻塞等问题。
六、安全要求:1.所有连接均使用标准焊接,焊缝应牢固密封。
2.换热器应符合国家压力容器安全规范的要求,具备相应的压力容器证书。
3.换热器的设计、制造、运输、安装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
七、交货要求:1.根据项目需求,具体交货时间协商确定。
2.交货时应提供详细的产品使用说明书,包括安装、维护、保养等方面的内容。
八、验收标准:1.由购买方指定的检测机构进行验收,验收标准按照国家标准执行。
2.对产品的外观、性能、使用寿命等进行全面检测。
板式换热器采购技术要求一、参数要求1.1满足接入大唐热源的压力要求,保证安全性1.2所带9万平米的供热面积的板换2台,8.8万平米供热面积2台。
1.3要求设计温度一次网130/60 二次网65/45 供热指标按每平米70W计算二、设计标准及要求2.1板式换热器应符合GB/16409-1996之规定。
2.2 板式换热器设计公称压力为2.0MPa,设计温度130℃。
当事故时一次侧压力为2.0MPa时,二次侧压力为0的情况下,应保证换热器的安全。
同样,二次侧压力为2.0MPa时,一次侧压力为0时也应保证换热器的安全。
2.3 换热器垫片的泄漏率在P=2.0MPa,T=130℃以下时为零泄漏,安装结构采用免粘卡扣式,材质采用EPDM,卡式,寿命不少于5年。
2.4 板片材质要求采用AISI316L,应带有夹紧自定位结构。
在正常条件下,换热器应长期保持其机械性能和防腐性能。
其外观及性能应符合JIS G4035《不锈钢冷扎钢及钢带技术要求》或GB16409-1996《板式换热器》,或与之相当的其它标准。
2.5板换交付时,提供出厂质量保证书。
2.6板式换热器选型要结合一、二次网流量进行选择,防止出现换热面积够而通流能力不足。
2.7板式换热器应通过ISO9001国际认证,ISO14001国际认证,ISO18001国际认证,同时具备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颁发的《板式换热器产品安全注册证》2.8 板式换热器在不拆除其他任何一张板片时而随意拆装其中任一张板。
(即在不拆卸第一张板的情况下把第一张板拉开第二张板只要倾斜45°即可拆卸下第二张板)2.9 板式换热器的夹紧系统采用先进的快装机构。
夹紧螺栓、螺母:材质要求使用优质碳素结构钢,应符合ISO630-1980,制造及精度应符合ISO898要求。
绕管换热器技术要求首先,绕管换热器应具备良好的换热性能。
这主要包括换热系数和传热面积两个方面。
换热系数是指换热器单位面积内的传热量与温度差的比值,一般来说,换热系数越高,换热效果越好。
传热面积应尽可能大,以增加传热的表面积,从而提高传热效率。
同时,还应尽量减小热损失,避免能量的浪费。
其次,绕管换热器的材料选择也非常重要。
由于绕管换热器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所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材料。
一般来说,不同的介质会对材料产生不同的腐蚀和腐蚀,而不同的工艺条件则对材料的耐压性能提出了要求。
因此,在选择材料时需要综合考虑工艺温度、压力和介质特性等因素,确保材料能够在长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再次,绕管换热器的结构设计也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
首先,换热器的内外管布置要合理,以确保流体在管道内充分接触和换热。
同时,流体的流动状态也需要考虑,例如流速和流量等因素对换热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另外,管束的尺寸和布置也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以确保换热器的紧凑性和高效性。
此外,绕管换热器还需要考虑清洗和维护的便利性。
由于绕管换热器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污垢和结垢,需要定期清洗和维护,以保持其正常工作状态。
因此,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清洗和维修的便利性,例如加入清洗孔或维修孔等设置,以方便清洗和维护人员的操作。
最后,为了确保绕管换热器的安全性能,还需要考虑相关的安全措施。
例如,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材料的强度和耐压性能,以确保在高压和高温工况下的安全运行。
此外,还需要设置相应的安全阀、温度传感器等装置,及时监测和控制换热器的运行状态,确保不会出现危险事故。
综上所述,绕管换热器技术要求包括换热性能、材料选择、结构设计、清洗维护便利性以及安全性能等多个方面。
通过满足这些技术要求,可以提高绕管换热器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从而满足各行业在换热过程中的需求。
换热器技术要求4.2.2容积式换热器一、设备供货范围和施工范围说明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导流型容积式换热器(供pa,职淋)(机房内V=10.0M3管程压力P=0.4mpa壳体压力P=1.0mpa(壳体316L不锈钢)配备温度计,压力表,安全阀等导流型容积式换热器(供大堂,厨房)(机房内V=7.0M3管程压力P=0.4mpa壳体压力P=1.0mpa(壳体316L不锈钢)配备温度计,压力表,安全阀等导流型容积式换热器(供客房A翼低区)(机房内)RV-04-2.5(0.4/1.0)BV=2.5M3管程压力P=0.4mpa壳体压力P=1.0mpa(壳体316L不锈钢)配备温度计,压力表,安全阀等导流型容积式换热器(供客房A翼高区)(机房内)RV-04-4.0(0.4/1.0)BV=4.0M3管程压力P=0.4mpa壳体压力P=1.0mpa(壳体316L不锈钢)配备温度计,压力表,安全阀等导流型容积式换热器(供客房B翼低区)(机房内)RV-04-2.0(0.4/1.0)BV=2.0M3管程压力P=0.4mpa壳体压力P=1.0mpa(壳体316L不锈钢)配备温度计,压力表,安全阀等导流型容积式换热器(供客房B翼高区)(机房内)RV-04-2.5(0.4/1.0)BV=2.5M3管程压力P=0.4mpa壳体压力P=1.0mpa(壳体316L不锈钢)配备温度计,压力表,安全阀等容积式换热器(供洗衣机房)(机房内)RV-04-3.5(1.0/1.0)V=3.5M3管程压力P=1.0MPa壳体压力P=1.0MPa(壳体不锈钢)配备温度计,压力表,安全阀等台2台2台2台2台2台2台2每一台换热器应由同一厂家整体装配生产,其中包括贮水容器、热交换组件、内循环水系统、温度控制及压力表、安全阀、保温、外壳、控制设备等。
二、总体技术要求1.必须是供货商产品样本中的标准、技术成熟的产品,不接受为此次工程单独设计、配置的特殊定制设备2.支撑螺栓应在基础浇注前安装.不许以后切或钻水泥基座,螺栓使用高强度高耐腐蚀产品。
(二)板式换热器3设计与运行条件3.1板式换热器型式板式换热器采用等截面可拆卸板式换热器(水-水),换热面材质材质为GB316不锈钢。
3.2板式换热器的配置本次招标共需配备2台可拆卸板式换热器(水-水),单台功率22.5MW,单台换热面积950 m2,换热器接管管径按设计所提管径配置,换热器按本技术规范书所提面积订货。
3.3板式换热器设计参数下表为单台22.5兆瓦板式换热器的参数下表为15兆瓦单台板式换热器的参数3.4热网循环水水质板式换热器工作介质为热网循环水,水质为软化水,具体水质如下:3.5运行方式板式换热器并联运行。
板式换热器换热量的控制通过控制一次侧(高温介质)流量和控制二次侧(低温介质)流量来实现。
3.6设备的安装地点及标高板式换热器安装在换热站0米层。
4技术要求投标方提供的板式换热器设计、制造、检验与验收应满足国家相关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同时应满足本技术规范书中技术要求,如有矛盾时按较高要求执行。
4.1板式换热器性能要求4.1.1投标方所提供的板式换热器是可拆卸板式换热器(水-水),其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成熟可靠的产品,具有较高的运行灵活性。
4.1.2板式换热器能在最大工况点长期连续运行,能满足板式换热器不同运行工况的需要,并且预留能增加10%换热能力板片的安装空间和技术条件。
4.1.3板式换热器不宜选择单板面积太小的板片,避免板片数量过多,要求单板面积大于等于2.5 m2。
4.1.4板式换热器采用板型应使换热器内流体充分湍动,防止板片表面结垢。
4.1.5板式换热器应选用阻力小的板型,保证一次侧(高温介质)压降不大于0.03MPa,二次侧(低温介质)压降不大于0.03MPa。
4.1.6板式换热器板片厚度应不小于0.7mm。
4.1.7板式换热器额定工况运行时,二次侧(低温介质)出口温度偏差不应出现负偏差。
4.1.8板片波纹形式应采用技术成熟、有成功使用业绩的波纹形式。
4.1.9板式换热器外部、内部保证不泄漏,一、二次水禁止混流。
4.2.2容积式换热器
一、设备供货范围和施工范围说明
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导流型容积式换热器(供spa,职淋)(机房内) RV-04-10.0(0.4/1.0)B
台 2 V=10.0M3 管程压力Ps=0.4mpa 壳体压力Ps=1.0mpa (壳体316L
不锈钢)配备温度计,压力表,安全阀等
导流型容积式换热器(供大堂,厨房)(机房内) RV-04-7.0(0.4/1.0)B
V=7.0M3
台 2管程压力Ps=0.4mpa 壳体压力Ps=1.0mpa (壳体316L不锈钢)配备
温度计,压力表,安全阀等
导流型容积式换热器(供客房A翼低区)(机房内)
RV-04-2.5(0.4/1.0)B V=2.5M3
台 2管程压力Ps=0.4mpa 壳体压力Ps=1.0mpa (壳体316L不锈钢)配备
温度计,压力表,安全阀等
导流型容积式换热器(供客房A翼高区)(机房内)
RV-04-4.0(0.4/1.0)B V=4.0M3
台 2管程压力Ps=0.4mpa 壳体压力Ps=1.0mpa (壳体316L不锈钢)配备
温度计,压力表,安全阀等
导流型容积式换热器(供客房B翼低区)(机房内)
RV-04-2.0(0.4/1.0)B V=2.0M3
台 2管程压力Ps=0.4mpa 壳体压力Ps=1.0mpa (壳体316L不锈钢)配备
温度计,压力表,安全阀等
导流型容积式换热器(供客房B翼高区)(机房内)
RV-04-2.5(0.4/1.0)B V=2.5M3
台 2管程压力Ps=0.4mpa 壳体压力Ps=1.0mpa (壳体316L不锈钢)配备
温度计,压力表,安全阀等
容积式换热器(供洗衣机房)(机房内) RV-04-3.5 (1.0/1.0) V=3.5M3
台 2管程压力Ps=1.0MPa 壳体压力Ps=1.0MPa (壳体不锈钢)配备温度
计,压力表,安全阀等
每一台换热器应由同一厂家整体装配生产,其中包括贮水容器、热交换组件、内循环水系统、温度控制及压力表、安全阀、保温、外壳、控制设备等。
二、总体技术要求
1.必须是供货商产品样本中的标准、技术成熟的产品,不接受为此次工程单独设计、配置
的特殊定制设备
2.支撑螺栓应在基础浇注前安装. 不许以后切或钻水泥基座, 螺栓使用高强度高耐腐蚀
产品。
3.加热器应在最低位置安装排放点,以便为全系统排放使用。
每台加热器的排放阀应配有
排放管,以便排到最近的低位排水口。
4.机电工程进场后,立即展开深化设计及和土建施工配合工作
三、设备内部主要部件技术要求
1 结构
(1) 加热器由壳和管构成,通过“U-型”管作为热媒介传热
(2)加热器结构按 B.S.853 和 B.S.3274 构造。
焊接钢壳体结构内衬焊接铜制造,壳体亦可选择全不锈钢制造。
(3)所有的接头都为法兰接头符合 B.S.EN1092 可与喉制管系统相接。
2 加热组件
(1) 热组件的组装要考虑到便于拆卸及留有检修空间。
(2) 加热盘管应是无缝“U-型”铜管, 直接延伸到管板上。
管的内外表面不可有剌、焊疤、刻痕,或延长部份。
(3) 加热盘管应有充足的热交换容量,工作压力不少于工作的要求,但不低于 1000kPa。
检测压力不低于 1500kPa ,热系数大于0.044m2/kW。
(4) 铜管厚度须全部一致。
在弯曲处直径和厚度都要保持不变。
3 接头和配件
每台换热器都应配有下列接头和配件,与外壳相连的接头使用和外壳相同的材质.
(1) 热水出口和回流转接头;
(2) 冷水进水;
(3) 顶部安装弹簧安全阀和防吮阀;
(4) 适当规格的排气阀;
(5) 表盘直径100mm 的压力计;
(6) 在热水出口和回流系统装有直径为 100mm 的刻度型热力计;
(7) 控制热水流恒温的排放孔;
(8) 热水流高温限制断路恒温排放孔;
(9) 热水流感应器备用排放口。
4 其他
(1) 所有水管和阀门的接头都用符合 B.S.EN1092 的法兰按头。
所有温度感应器和排放口的接头,都有焊接支柱,并配有浸没式壳罩,以适应感应器和温度计。
(2) 每台加热器都有支撑或脚架,在使用中不会使壳体产生变形,支撑和/或脚架的材质与加热器的相同,在组装壳体时将同时焊接在换热器上。
4.3.5蒸气-水板式换热机组
一、设备供货商工作范围
1、蒸气-水板式换热机组(制热量1047KW)三台;
2、包括但不限于板式热交换器、带PLC(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的温度控制系统。
3、设备的供货、调试及维护以及安装配合,安装由机电安装单位负责;
4、配合机房其他设备如水系统的安装及调试;
二、总体技术要求
1、 板式热交换机组应由认可生产板式热交换器的厂家制造。
厂家必须具有生产及安装同类型设备的经验,且其所生产及安装的设备必须为其常规定型产品并具有十年或以上成功运行的记录。
合资以上品牌。
2、 板式换热器的生产和制造须符合ASME标准或GB16409-1996 材板式换热器所订定的有关要求。
3、在每台板式热交换器上须附有原厂的标志牌,详细标注厂家名称、设备类型、设备生产编号及有关的技术资料。
4、系统设计、系统之各项指标、系统设备、材料及工艺均须符合本章内所标注的规范/标准‚ 或其它与该标准要求相符的中国或国际认可的规范/标准。
5、制造要求规范
换热机组必须具有16巴的工作压力和150度的工作温度。
工作环境:
工作温度范围:0~150℃
环境温度:-10~40℃
介质:水
介质温度:-10~95℃
三、设备内部主要部件技术要求
1、板式换热器
(1)这种热交换器为板式设计,在各层板之间夹有衬垫。
必须用连接杆将碳素钢头和跟随框架紧紧地压在传热板和衬垫上。
框架必须至少留有30%额外的传热板位置,以便以后扩充。
热交换器必须是对流式设计。
所有的接头都必须位于同一侧。
(2)板片:导热板必须符合BS 7766标准,采用AISI 316不锈钢制造,其厚度至少为
0.6毫米。
每一个热交换器必须设计有20%导热面积的污垢余量。
(3)垫片:EPDM衬垫必须符合BS 6920标准,以满足供水部门对饮用水的要求。
在入口处,衬垫必须设计为双层衬垫,并带有泄漏探测孔,防止液体混淆。
(4)框架:板式热交换器之构架须由Q235-B碳钢造成,不能以加强筋的形式来增加定压板的承压能力,在活动的压紧板上设有滚动机构;除换热片外,整个框架须由原厂作防锈处理,设备在出厂前,去除表面杂质、污物等,然后对其表面进行钝化处理;设备出厂前在其表面涂二层保护漆;构架的碳钢部份不能接触到流液。
(5)板式热交换器必须配有厂家提供的双层绝热套和压花铝包层。
2、热水循环泵 循环水泵需要一用一备,通过内装式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泵的工作状态应能够馈送至温度控制系统,所有的热水循环泵都必须能够承受16巴的工作压力和150度的工作温度。
详细技术要求见热水循环泵。
3、温度控制阀 两通或三通控制阀必须由铸铁或黄铜套制造,以及带220伏的电动执行机构。
断电时,控制阀必须具有弹簧返回功能。
温度控制器必须具有可调温度设置点,并通过带有 PID 调制控制器的PT 1000 传感器对热水供应进行控制。
PT1000温度传感器的精确度必须在1.5%以内,温度传感器必须配有温度插孔。
4、管道材质及保温 所有的管道都必须由不锈钢制造,并带有50毫米厚的密度为64 g/cm3矿棉或玻璃纤维以及厚度不小于0.8mm压花铝层作为外套保护,以防止装置的热损失,降低系统的效率。
保温必须为原厂提供,并在出厂前已经完成保温。
5、阀门和过滤器材质 所有的蝶阀、闸阀、球阀和止回阀等阀门都必须由铸铁或高级青铜制造,以适合于卫生热水温度的使用场合。
6、温度控制系统要求
(1)能自动根据要求控制整个热交换系统,并有安全保护
(2)控制体统箱体必须高耐腐蚀性,同时IP65以上,必须使用SMC玻璃钢箱体或者304不锈钢(2mm以上厚)。
(3)必须提供如下信号给BA系统:
- 热水供、回水温度
- 高温报警
- 热水泵工作状态(工作/备用/故障)
- 控制阀工作状态(接通/断开)
四、售后服务、备品和备件、配套专用工具和培训其他特别要求
1、必须提供随机组而来的备品备件、专用工具、维修工具、技术参数手册;
2、板式换热机组需要的润滑油、隔震装置等,和控制柜之间的通讯电缆、信号电缆、末端控制部件属于供货商负责范围。
3、机组和启动柜具体布置,需要机电安装单位进场进行深化布置深化设计后,再进行最后确定,不能因为位置调整而调整价格。
供货商必须无条件配合业主和机电安装单位。
4、负责供货设备的调试、试运行和性能测试及现场安装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