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68-人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23.23 KB
- 文档页数:2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二、教材分析“鸡兔同笼”问题具有一定的思维难度,教材在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板块安排“鸡兔同笼”课题,是基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量关系的表达能力。
学习了此内容后,为后续学习《植树问题》《鸽巢问题》《找次品》等内容奠定严密的逻辑思维基础,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化繁为简等数学思想方法。
三、学情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如果借助画图、列表,通过猜想、推理、验证等过程,是能理解和掌握的。
本节课将借助画图直观的表达数量关系,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从简单问题入手,掌握规律和方法后,最终解决鸡兔同笼原题,并建立模型,解决类似问题。
四、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一般方法,并能解决类似的简单问题。
2.经历猜想、推理、验证等过程,掌握列表法、假设法,建立数学模型,培养数感、运算能力、推理意识、应用意识等核心素养。
3.了解我国数学成就,感受古人智慧,培养严谨的数学表达习惯。
五、重难点重点;学会用列表法和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难点:优化方法建立模型,能灵活运用“跳跃列表”法和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类似问题。
六、课前准备导学单,课件七、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1.由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导入《鸡兔同笼》原题。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2.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用语言表述题目的意思。
出示:笼子里有鸡和兔,共有35个头,94条腿。
鸡和兔各有几只?3.揭示课题——《鸡兔同笼》【设计意图】旨在了解鸡兔同笼原题的出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二)方法探究1.化繁为简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往往从简单问题入手。
出示:笼子里有鸡和兔,共有8个头,26条腿。
鸡和兔各有几只?2.猜想(1)根据题目信息,大胆猜想鸡有多少只?兔有多少只?(2)记录下学生汇报的数据在表格中。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鸡兔同笼》教学设计教案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鸡兔同笼》教学设计教案第九单元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它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解决这类问题时,教材展示了学生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
“假设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列方程则有助于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因此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选用哪种方法均可,不强求用某一种方法。
【学情分析】(1)“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趣题,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列方程解答此类问题数量关系直观易懂,要加以提倡。
(3)“假设法”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学中要抓住其特点,讲解算理,让学生逐步掌握,根据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拓宽学生思维。
【教学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用假设法和列方程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用假设法的算理并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1、采取直观形象的方式,让学生探讨不同的方法。
2、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一、历史激趣,导入新课今天老师想给同学们介绍一部1500年前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你们想了解吗?里面记载着许多有趣的数学名题,其中有这样一道题请看:(课件出示以下情境图)师:你能说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吗?(说明:雉指鸡)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历史趣题“鸡兔同笼”的问题。
(板书课题)结合课件谈话引入,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鸡兔同笼》教学设计教案第九单元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它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优秀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优秀教案第【1】篇〗校内公开课课题:“鸡兔同笼”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教学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2、经历猜测的过程,尝试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引导学生有序思考,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假设法,能运用假设法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出示问题,化繁为简1、师:同学们喜欢画画吗?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画的是什么动物。
生:鸡和兔子。
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有关鸡和兔的问题。
2、出示问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师:谁来模仿私塾先生读读这道题。
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
我们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除了让我们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外,我们在数学研究领域的成果也是显著的。
《孙子算经》就是我们数学界的瑰宝,“鸡兔同笼”问题就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它。
(板书:鸡兔同笼)3、出示问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师:怎么理解这几句话?生: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条腿。
鸡和兔各有几只?4、师:从题目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师:除了直接从题目中看出鸡兔共有35只,共有94条腿外,还能知道哪些隐藏在题目背后的信息?师:那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停顿)看来,这么大的数字,我们有困难。
我们可以借助数学中“化繁为简”的方法,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我们先从简单问题入手吧!【设计意图】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找出隐藏条件,帮学生初步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1)-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四年级下册数学的“数学广角——鸡兔同笼(1)”,主要介绍了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包括列表法、假设法和方程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列表法、假设法和方程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难点1. 鸡兔同笼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法的掌握。
2. 方程法的运用和求解。
3. 学生对于逻辑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用于展示鸡兔同笼问题和解决方法。
2. 学生准备草稿纸和笔,用于记录解题过程和结果。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PPT展示鸡兔同笼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 讲解:教师讲解列表法、假设法和方程法三种解决方法,并通过PPT展示具体步骤和例题。
3.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例题,运用三种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记录解题过程和结果。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结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5. 总结:教师总结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强调学生需要注意的问题。
板书设计1. 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列表法、假设法和方程法的具体步骤和例题。
3. 学生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作业设计1. 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尝试解决一些变式的鸡兔同笼问题,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3. 总结自己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的思路和方法,写一篇反思日记。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解决方法。
9.《鸡兔同笼》(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能够运用列表法、假设法和方程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3.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九章《鸡兔同笼》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能够运用列表法、假设法和方程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并运用方程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入鸡兔同笼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介绍鸡兔同笼问题的背景和意义。
(2)引导学生观察鸡兔同笼问题的特点,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
3. 探究解题方法(1)列表法:引导学生通过列表的方式,找出鸡和兔的数量,从而解决问题。
(2)假设法:引导学生通过假设鸡和兔的数量,验证是否符合题目条件,从而解决问题。
(3)方程法:引导学生列出方程,求解鸡和兔的数量,从而解决问题。
4.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鸡兔同笼问题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解答,巩固知识。
5. 练习巩固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解题方法的灵活运用。
7. 作业布置布置鸡兔同笼问题的相关作业,让学生课后独立完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实例讲解、练习巩固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总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
同时,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探究解题方法”这一环节。
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假设法教案设计教学过程说明:教材是冀教版四年级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用假设法等解决鸡兔同笼的方法,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3、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一、复习导入课题.1、师:同学们,我们在上节课当作,学习了用画图法、列表法和方程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另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
2、从题中,你了解到那些信息?说一说。
3、你能猜出鸡和兔分别是多少只吗?为什么?二、授新课—探究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1、例题: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100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几只?师:数据这么大,用“画图法”和“列表法”会发生什么情况?(繁琐)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解决?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用假设法解决数量比较大的鸡兔同笼问题。
假设法:就是实际不是这样,我们假设是这样,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假设全都是鸡,每只鸡有两只脚腿的总数为: 35×2=70(条) (腿为什么少了呢? 因为我们把里面的兔子也假设是鸡了,一只兔子有4只腿,假设成鸡了,就少算了2只腿,所以总的腿数就少了,一只兔子少算了2条腿了。
)少算的腿数:100-70=30(条)(这是所有兔子少的脚 ,每只兔子少2只脚)兔的只数为: 30÷2=15(只)鸡的总只数: 35-15=20(只)验算:20×2 + 15×4=100 (条腿)答:鸡有20只,兔子有15只。
现在大家清楚了吗?在引导学生回顾一遍。
先怎么想?假设全是鸡,用总脚数减去鸡的脚数求出它们的相差数是24,再用相差的数除以每只鸡相差的2只脚,就得到了兔的只数,最后用总只数减去兔的只数就是实际鸡的只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在解决鸡兔同笼的活动中,通过列表枚举解决鸡兔的数量问题。
2、在解决鸡兔同笼的活动中,通过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从中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掌握解题的策略与方法。
3、运用学到的解题策略——列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渗透假设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
教学难点运用学到的解题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本书《孙子算经》,其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谁来读一读,你见过这类题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类问题(板书鸡兔同笼)二、探索问题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景图)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各有多少只?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有鸡、有兔、20个头、54只腿,鸡有2条腿、兔有4条腿)现在同学们就来猜一猜鸡、兔各有多少只?把你猜想的结果跟你的同桌同学交流交流。
学生交流后:请学生汇报猜想的情况教师随机板书看到这么多种猜测,你知道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吗?你又想说什么生: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他们排列起来看就很清楚师:对,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他们排列在表格里那会看得更清楚那么列表先做什么生:(1)画表(2)填写第一行师:请你们把猜测的结果按一定的顺序填在表格中,并验证,哪种猜测正确。
出示学习要求1、先独立尝试猜测2、把尝试的数据在表格中表达出来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生:尝试列表展示学生的表格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师:一共尝试了几次生:13次,尝试出了这道题的答案师:我发现刚才同学们在写腿的只数时特别快,观察这张表格,你发现了什么生:在头数相同的情况下,增加一只鸡,减少一只兔,腿就少2只。
师:给这种列表法起个名字生:起名字师:在数学上也有一个名字逐一列表师:观察这张表格,你有什么发现生:一一列出,肯定能找出答案,但有些麻烦师:那还有什么列表方法展示学生第二种列表方法出示表格生:说这种列表的方法师:观察这个表格,你又发现了什么生:这种列表,先几个几个的数,再逐渐调整师:先几个几个数,再往回调,在数学上也有个名字跳跃式列表展示学生第三种列表方法出示表格生:说这种列表的方法师:观察这个表格,你又发现了什么生:这种列表,先假设鸡兔各占一半,再调整师:这种列表有直接特点,我们称这种列表方法为取中列表想一想,为什么用列表法解决这个问题生:简单,能准确计算结果师:你更喜欢哪种列表方法,你们在不知不觉中找到解决问题策略,是什么生:列表师:首先根据信息尝试猜测,再计算验证,最后合理调整。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 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鸡兔同笼”问题,通过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等解决问题的策略。
2. 能灵活运用所学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草稿纸、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通过PPT展示鸡兔同笼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b. 提问:如何求出鸡和兔各有多少只?2. 自主探究a. 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b.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尝试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等方法。
3. 合作交流a. 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解题方法,并与其他小组交流。
b. 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解题方法,总结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等策略。
4. 实践应用a. 出示类似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b. 学生完成后,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a.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
b. 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灵活运用所学策略。
板书设计:1. 鸡兔同笼问题2. 解决问题的策略:a. 列表法b. 假设法c. 方程法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尝试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等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应用环节,让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课堂小结环节,可以更加注重学生对所学策略的运用和内化。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9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案 (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代数运算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在实际问题中找到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或板书内容。
2.学生准备笔和纸。
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教师可通过简单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前一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知讲解•第一步:教师讲解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概念。
•第二步:教师通过具体的示例讲解解题方法。
•第三步:教师鼓励学生尝试使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
3. 分组探究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和解决鸡兔同笼问题,鼓励学生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总结反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知识点,并纠正错误观念。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课后习题,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七、板书设计鸡兔同笼问题答案:代数解法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方式多样,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在探究环节,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控制好时间,避免时间浪费。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案第9单元第1课时鸡兔同笼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教学“鸡兔同笼”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列表法、假设法等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理解并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列表法、假设法等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理解并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 学会运用列表法、假设法等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草稿纸、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背景和意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鸡兔同笼问题吗?谁知道这个问题是什么意思?1. 让学生自主探究鸡兔同笼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总结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完善自己的解题方法。
三、讲解1. 讲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 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列表法、假设法等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 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确保学生理解并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四、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五、总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鸡兔同笼问题的理解。
2. 强调鸡兔同笼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1. 鸡兔同笼问题的定义和背景。
2. 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 列表法、假设法等方法在鸡兔同笼问题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2. 思考: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举例说明。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鸡兔同笼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兴趣。
2. 培养学生运用列表法、假设法和方程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1. 鸡兔同笼问题的背景和意义2. 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3. 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4. 方程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列表法、假设法和方程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1)引导学生理解列表法的原理,明确列表法的基本步骤。
(2)教师给出一个具体的鸡兔同笼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列表法解决。
(3)学生独立完成一个鸡兔同笼问题的列表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3. 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1)引导学生理解假设法的原理,明确假设法的基本步骤。
(2)教师给出一个具体的鸡兔同笼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假设法解决。
(3)学生独立完成一个鸡兔同笼问题的假设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4. 方程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1)引导学生理解方程法的原理,明确方程法的基本步骤。
(2)教师给出一个具体的鸡兔同笼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方程法解决。
(3)学生独立完成一个鸡兔同笼问题的方程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学生完成课后自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兴趣。
2. 学生能掌握列表法、假设法和方程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能灵活运用。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9《鸡兔同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鸡兔同笼》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讲述了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
本节课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学会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还包括了鸡兔同笼问题的变式练习和拓展练习,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简单的方程。
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通常会采用试错法或者画图法。
但是,对于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用方程可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括鸡兔同笼问题的例子和相关的练习题。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解题过程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鸡兔同笼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一个笼子里有鸡和兔子,一共20只,它们的腿一共有56条。
请问笼子里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子?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鸡兔同笼问题的具体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
例如:一个笼子里有鸡和兔子,一共10只,它们的腿一共有28条。
请问笼子里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子?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用方程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类似的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然后,教师选取几名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鸡兔同笼教案关键信息:1、教学目标2、教学重难点3、教学方法4、教学过程5、教学总结6、教学反思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如列表法、假设法等,并能掌握假设法的基本思路。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12 教学重难点12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能运用假设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122 教学难点理解假设法的算理,掌握假设法中调整的思路和方法。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体会其内在联系。
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讲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背景和相关数学知识,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
132 探究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13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合作学习。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古代数学趣题“鸡兔同笼”,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鸡兔同笼”的问题情境: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 个头,从下面数有 94 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142 探究新知1421 列表法引导学生通过列表的方式,逐一列举鸡和兔的数量,计算脚的总数,找到符合条件的答案。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列表,并交流讨论列表过程中的发现和问题。
1422 假设法讲解假设法的思路:假设笼子里都是鸡,那么脚的总数就会比实际少,少的脚数是因为把兔当成鸡来算,每只兔少算了 2 只脚,由此可以算出兔的数量。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鸡兔同笼-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鸡兔同笼”问题,通过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列表法、假设法和方程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包括:1. 列表法:通过列举所有可能的鸡和兔的数量组合,找到满足题目条件的解。
2. 假设法:假设全部为鸡或兔,计算腿的数量,再根据实际腿的数量调整鸡和兔的数量。
3. 方程法:设鸡的数量为x,兔的数量为y,根据题目条件列方程求解。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列表法、假设法和方程法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列表法、假设法和方程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
教学难点1. 列表法的使用: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列举所有可能的组合来找到问题的解。
2. 假设法的理解: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假设法,能够灵活运用到解决问题中。
3. 方程法的应用: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方程法,能够根据题目条件列方程求解。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教学模型。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鸡兔同笼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
2. 新授:讲解列表法、假设法和方程法的原理和应用,通过教学视频和教学模型加深理解。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用列表法、假设法和方程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4. 讨论与分享:每组派代表分享解题过程和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5. 总结:对列表法、假设法和方程法进行总结,强调其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鸡兔同笼2. 教学内容: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3.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4. 教学难点:列表法的使用、假设法的理解、方程法的应用作业设计1. 必做题: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用列表法、假设法和方程法。
2. 选做题:研究其他类似的数学问题,如“龟鹤同笼”、“羊狼同笼”等。